看法当然是有的,李潼此前在政事堂也跟诸宰相讨论过。
代北道大军六万余众,这一次要召入朝中两万,其他的则安排在沿河的蒲州、绛州、泽州等地。入朝这两万军队,李潼并不打算插手,当然就算想插也插不进去,这两万大军本身就是要引入制衡他的。
但他这一次争取到河东道宣抚事宜,任务完成的还算出色,当然也要有所回报。所以对于大军其他安排,李潼还是颇有话语权的。
武攸宜这个蠢货虽然搞掉了薛怀义,但却转头就被软禁起来,实在是不堪大用。而且张嘉贞将其北行经历讲述一番后,也让李潼觉得并州情势复杂,就算保下了武攸宜将之安排在并州,也未必能够发挥作用。
苏味道虽然阵营忠诚度不高,但这次任务完成的不错,也的确需要褒扬,所以李潼打算让苏味道接替武攸宜担任并州长史。毕竟苏味道那模棱两可的天赋,也有助于尽快恢复并州区域稳定。
李潼也不指望苏味道立场上对他从一而终,但只要稍微偏向于他,能够支持他将三受降城成功的建造起来,就比什么都强。管你是忠是奸,只要有能力,能做事立功,就是好同志。
至于武攸宜,李潼打算带去关中。毕竟武攸宜在西京待过一段时间,对当地的人情形势颇有了解,可以帮着他对关陇勋贵们敲骨吸髓,掏空他们的家底,既可以用于关中生产秩序的恢复,还能有资本进行边地建设。
比较让李潼惊喜的,是张嘉贞所回报诸路行军总管都通过张嘉贞对自己流露出不同程度的好感,其中态度比较鲜明的诸如契苾明之类,正是李潼眼下所急需的人才。
军事上的人才比政治上的更加难得,这一点李潼深有感触。前者相对于后者而言,要更加的稀少,也更加的无迹可寻,即便是自己挖掘培养,代价也更高。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这个道理,李潼是懂的。
武周一朝,政局上几经洗牌,隔个两三年,台面上人物就换了一批。可是在军事上的人才迭代,相对而言就缓慢得多,程务挺这样的大将被搞掉之后,长期以来都没有能够代替其人的选择。
姑且不论攻必克战必胜的不世出名将,哪怕是一些中庸之才,想要挖掘培养起来也殊为不易。初唐时节,将门是要比世家还要顽固的一种存在。
关陇集团以武勋起家,即便不是将才辈出,但也拥有着悠久的尚武传统,能够提供大量的合格将领,这也是他们一大优势。
武则天是深受此困,所以在武周后期开设武举,希望能够发掘出更多的军事人才。只是很快她的统治便被推翻,倒是这一制度挖掘出的郭子仪,成了大唐续命功臣。
李潼麾下,合格的军事人才也是匮乏,特别未来要深入的经营关中,是需要相当一批能力合格的人才。
眼下的他实在是没有太多的选择,且不说眼下一批开元将种还远未长成,当他选择彻底解决关陇这个问题的时候,立场上已经把一大批的将领排斥在他的阵营之外。
契苾明等人忧困于归朝之后的政治清算,迫切需要一个庇护而选择了李潼,李潼当然也没有拒绝的道理。这些人才能与资历都已经成熟,可以拿来就用,起码在他军事发展的前期,是很好的过渡人选。
所以李潼已经跟政事堂达成共识,让契苾明等人暂以军使留用各军,以待后用。
不过这些决议,就不是眼下的太平公主能够了解到的。眼下听太平公主主动讲起这个话题,他倒想听听他姑姑又有什么鬼主意,于是便微笑道:“我如今统掌都畿道,已经势大遭妒,职事之外,不敢轻易干涉。代北道事宜,唯候命而已,得用则用,不用则闲。”
太平公主听到这话,顿时一脸狐疑的打量着李潼,分明是不信此言,但又用语重心长的语气说道:“慎之你这么想,可就是大错特错!如今你势位如何,又不是什么人推位相让,是你自己奋求得来。世道革新,群徒争进,绝不是谦虚克己的时刻!
朝堂所论,引入外军,言则拱卫京畿,实则是要分权夺势,意在于你啊!若是任由这两万外军入朝,分置何人御下,意义也大不相同。咱们姑侄,荣辱可谓一体,或许你身在事中,真有不得已的求全之想,但我却不能忍旁人目我宗属如贼,是一定要争上一争!”
太平公主这一番话说来,倒是颇有几分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之气,并搭配着以手拍案的动作,更彰显出她势在必得的决心。
李潼见状又是一乐,并问道:“那么姑母于此可有什么计略在谋?”
他也挺好奇,一段时间不见,他姑姑又拉拢到什么人入朝争权斗势。
“慎之你壮功于国,还难免会有过犹不及之想。你姑母我,唉,近日也是频受人情的刁难。世道诸众薄视我家亲徒情谊,也不得不说你祖母旧年行事的确是刻薄少恩,多有戕害枝蔓的暴行,到如今,天家人情已经成了不能取信于人的噱谈……”
李潼听到这里,顿觉有几分不自在,并打量他姑姑几眼,你是不是在指桑骂槐?
“但生人在世,岂能无徒?我家宗枝零散,虽然大器掌握,但却不能为人所重。归根到底,虽闾里小户人家,都有宗徒亲众的帮扶,但我家立朝者却寥寥无几。试问甚至就连骨血至亲尚且不能富贵共享,推事任之,旁人又怎么会见重我家?”
太平公主讲到这里,抬眼看了看李潼,继续说道:“慎之你也不要怪你姑母言辞絮叨,我这也是一番有感而发。日前新兴王后嗣求告上门,本是天家宗枝,竟然衣食都有难以为继的忧困,让人感之流涕啊!
但幸在这子弟虽身处穷困,但却不失壮志,才器颇有可观。但我也只是一个事外的妇流,未必能够扶助太多,所以是打算向慎之你引见。”
接着,太平公主又仔细讲了讲她所言此人的身世,其人名为李晋,乃是新兴王李德良的嫡孙,算起辈分来,比李潼都还高了两辈,虽然已经年过三十,但却至今都还没有出仕。但也正因此,倒是免于遭受武周朝一系列的迫害。
李潼听到这里,又忍不住暗叹一声,他四叔、他姑姑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转向残余的李唐宗室。
其实李潼早已经先他们一步下了手,他所欣赏栽培的李祎,正是李恪的孙子,只不过眼下李祎还是一个小年轻,不当大用。
从太平公主言语中,李潼倒听得出他姑姑对于这个李晋颇为欣赏,心里一时间也有些好奇,想了想后便点头道:“可以见一见。”
太平公主闻言后又是一喜,直接吩咐近人几句,不旋踵那个李晋便被引入登堂,看来本就是跟随太平公主同来。
“宗家痴愚,小民李晋,拜见雍王殿下!”
李晋年纪三十多岁,体态颇为英挺,颌下蓄着短须,登堂后便俯身作拜。
“既是宗中亲长,又得姑母引见,不必拘于俗礼。”
李潼摆摆手,示意这个李晋免礼入席,虽然论起辈分来,他还要给此人叫一声叔爷爷,但彼此地位实在差距悬殊,就算叫一声,对方也不敢答应,索性便省略了。
乍登王府厅堂,李晋也有几分拘束,先是看了一眼太平公主,待太平公主点头后,才敢道谢入席,垂首端坐,并不敢抬头随意打量。
虽然同为李唐宗室,但他们这一支已经颇为偏远,父亲还袭了一个郡公,到了李晋则既未袭爵,也未出仕,已经与寻常小民无异。
不过太平公主所言衣食难以为继,应该也是夸张。李潼注意到这个李晋身材高大,脚步扎实,虎口处还有结茧,应当是武技不凡,如果饭都吃不上,哪有这些闲情。
他又随口问了几句其家世情况,这个李晋都如实作答。彼此之间本就陌生,而且太平公主肯将其引见,也不会让李潼当面就挖了墙角。
所以了解完其人基本情况后,李潼便摆摆手示意他先退下,然后又望向太平公主说道:“这个李晋的确是宗中少有的壮者,但只是一介白身,骤然用大,还是有些为难。”
他倒不介意他姑姑进来搅和一番,总比再跟关陇们混一起好点,可若只凭这个李晋,怕也难当大用。
“事在人为,只要慎之你不反对,别的事情就交给我罢。”
太平公主闻言后便说道,看其自信满满的样子,显然是暗里已经进行了一番准备。
“既然如此,那我也乐见其成。”
李潼点点头,表示自己并不反对。两万外军入都,哪一方全吃下也不可能,他这个姑姑愿意替他承担一些压力,也还不错。更何况,他抽身离开神都的时机也已经成熟了。
就在朝中忙于分配两万代北道兵众的时候,关内道又传来惊变:雍州乱民起事,不独攻占了西京长安,更直接扣押了宣抚使窦怀让一行。
代北道大军六万余众,这一次要召入朝中两万,其他的则安排在沿河的蒲州、绛州、泽州等地。入朝这两万军队,李潼并不打算插手,当然就算想插也插不进去,这两万大军本身就是要引入制衡他的。
但他这一次争取到河东道宣抚事宜,任务完成的还算出色,当然也要有所回报。所以对于大军其他安排,李潼还是颇有话语权的。
武攸宜这个蠢货虽然搞掉了薛怀义,但却转头就被软禁起来,实在是不堪大用。而且张嘉贞将其北行经历讲述一番后,也让李潼觉得并州情势复杂,就算保下了武攸宜将之安排在并州,也未必能够发挥作用。
苏味道虽然阵营忠诚度不高,但这次任务完成的不错,也的确需要褒扬,所以李潼打算让苏味道接替武攸宜担任并州长史。毕竟苏味道那模棱两可的天赋,也有助于尽快恢复并州区域稳定。
李潼也不指望苏味道立场上对他从一而终,但只要稍微偏向于他,能够支持他将三受降城成功的建造起来,就比什么都强。管你是忠是奸,只要有能力,能做事立功,就是好同志。
至于武攸宜,李潼打算带去关中。毕竟武攸宜在西京待过一段时间,对当地的人情形势颇有了解,可以帮着他对关陇勋贵们敲骨吸髓,掏空他们的家底,既可以用于关中生产秩序的恢复,还能有资本进行边地建设。
比较让李潼惊喜的,是张嘉贞所回报诸路行军总管都通过张嘉贞对自己流露出不同程度的好感,其中态度比较鲜明的诸如契苾明之类,正是李潼眼下所急需的人才。
军事上的人才比政治上的更加难得,这一点李潼深有感触。前者相对于后者而言,要更加的稀少,也更加的无迹可寻,即便是自己挖掘培养,代价也更高。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这个道理,李潼是懂的。
武周一朝,政局上几经洗牌,隔个两三年,台面上人物就换了一批。可是在军事上的人才迭代,相对而言就缓慢得多,程务挺这样的大将被搞掉之后,长期以来都没有能够代替其人的选择。
姑且不论攻必克战必胜的不世出名将,哪怕是一些中庸之才,想要挖掘培养起来也殊为不易。初唐时节,将门是要比世家还要顽固的一种存在。
关陇集团以武勋起家,即便不是将才辈出,但也拥有着悠久的尚武传统,能够提供大量的合格将领,这也是他们一大优势。
武则天是深受此困,所以在武周后期开设武举,希望能够发掘出更多的军事人才。只是很快她的统治便被推翻,倒是这一制度挖掘出的郭子仪,成了大唐续命功臣。
李潼麾下,合格的军事人才也是匮乏,特别未来要深入的经营关中,是需要相当一批能力合格的人才。
眼下的他实在是没有太多的选择,且不说眼下一批开元将种还远未长成,当他选择彻底解决关陇这个问题的时候,立场上已经把一大批的将领排斥在他的阵营之外。
契苾明等人忧困于归朝之后的政治清算,迫切需要一个庇护而选择了李潼,李潼当然也没有拒绝的道理。这些人才能与资历都已经成熟,可以拿来就用,起码在他军事发展的前期,是很好的过渡人选。
所以李潼已经跟政事堂达成共识,让契苾明等人暂以军使留用各军,以待后用。
不过这些决议,就不是眼下的太平公主能够了解到的。眼下听太平公主主动讲起这个话题,他倒想听听他姑姑又有什么鬼主意,于是便微笑道:“我如今统掌都畿道,已经势大遭妒,职事之外,不敢轻易干涉。代北道事宜,唯候命而已,得用则用,不用则闲。”
太平公主听到这话,顿时一脸狐疑的打量着李潼,分明是不信此言,但又用语重心长的语气说道:“慎之你这么想,可就是大错特错!如今你势位如何,又不是什么人推位相让,是你自己奋求得来。世道革新,群徒争进,绝不是谦虚克己的时刻!
朝堂所论,引入外军,言则拱卫京畿,实则是要分权夺势,意在于你啊!若是任由这两万外军入朝,分置何人御下,意义也大不相同。咱们姑侄,荣辱可谓一体,或许你身在事中,真有不得已的求全之想,但我却不能忍旁人目我宗属如贼,是一定要争上一争!”
太平公主这一番话说来,倒是颇有几分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之气,并搭配着以手拍案的动作,更彰显出她势在必得的决心。
李潼见状又是一乐,并问道:“那么姑母于此可有什么计略在谋?”
他也挺好奇,一段时间不见,他姑姑又拉拢到什么人入朝争权斗势。
“慎之你壮功于国,还难免会有过犹不及之想。你姑母我,唉,近日也是频受人情的刁难。世道诸众薄视我家亲徒情谊,也不得不说你祖母旧年行事的确是刻薄少恩,多有戕害枝蔓的暴行,到如今,天家人情已经成了不能取信于人的噱谈……”
李潼听到这里,顿觉有几分不自在,并打量他姑姑几眼,你是不是在指桑骂槐?
“但生人在世,岂能无徒?我家宗枝零散,虽然大器掌握,但却不能为人所重。归根到底,虽闾里小户人家,都有宗徒亲众的帮扶,但我家立朝者却寥寥无几。试问甚至就连骨血至亲尚且不能富贵共享,推事任之,旁人又怎么会见重我家?”
太平公主讲到这里,抬眼看了看李潼,继续说道:“慎之你也不要怪你姑母言辞絮叨,我这也是一番有感而发。日前新兴王后嗣求告上门,本是天家宗枝,竟然衣食都有难以为继的忧困,让人感之流涕啊!
但幸在这子弟虽身处穷困,但却不失壮志,才器颇有可观。但我也只是一个事外的妇流,未必能够扶助太多,所以是打算向慎之你引见。”
接着,太平公主又仔细讲了讲她所言此人的身世,其人名为李晋,乃是新兴王李德良的嫡孙,算起辈分来,比李潼都还高了两辈,虽然已经年过三十,但却至今都还没有出仕。但也正因此,倒是免于遭受武周朝一系列的迫害。
李潼听到这里,又忍不住暗叹一声,他四叔、他姑姑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转向残余的李唐宗室。
其实李潼早已经先他们一步下了手,他所欣赏栽培的李祎,正是李恪的孙子,只不过眼下李祎还是一个小年轻,不当大用。
从太平公主言语中,李潼倒听得出他姑姑对于这个李晋颇为欣赏,心里一时间也有些好奇,想了想后便点头道:“可以见一见。”
太平公主闻言后又是一喜,直接吩咐近人几句,不旋踵那个李晋便被引入登堂,看来本就是跟随太平公主同来。
“宗家痴愚,小民李晋,拜见雍王殿下!”
李晋年纪三十多岁,体态颇为英挺,颌下蓄着短须,登堂后便俯身作拜。
“既是宗中亲长,又得姑母引见,不必拘于俗礼。”
李潼摆摆手,示意这个李晋免礼入席,虽然论起辈分来,他还要给此人叫一声叔爷爷,但彼此地位实在差距悬殊,就算叫一声,对方也不敢答应,索性便省略了。
乍登王府厅堂,李晋也有几分拘束,先是看了一眼太平公主,待太平公主点头后,才敢道谢入席,垂首端坐,并不敢抬头随意打量。
虽然同为李唐宗室,但他们这一支已经颇为偏远,父亲还袭了一个郡公,到了李晋则既未袭爵,也未出仕,已经与寻常小民无异。
不过太平公主所言衣食难以为继,应该也是夸张。李潼注意到这个李晋身材高大,脚步扎实,虎口处还有结茧,应当是武技不凡,如果饭都吃不上,哪有这些闲情。
他又随口问了几句其家世情况,这个李晋都如实作答。彼此之间本就陌生,而且太平公主肯将其引见,也不会让李潼当面就挖了墙角。
所以了解完其人基本情况后,李潼便摆摆手示意他先退下,然后又望向太平公主说道:“这个李晋的确是宗中少有的壮者,但只是一介白身,骤然用大,还是有些为难。”
他倒不介意他姑姑进来搅和一番,总比再跟关陇们混一起好点,可若只凭这个李晋,怕也难当大用。
“事在人为,只要慎之你不反对,别的事情就交给我罢。”
太平公主闻言后便说道,看其自信满满的样子,显然是暗里已经进行了一番准备。
“既然如此,那我也乐见其成。”
李潼点点头,表示自己并不反对。两万外军入都,哪一方全吃下也不可能,他这个姑姑愿意替他承担一些压力,也还不错。更何况,他抽身离开神都的时机也已经成熟了。
就在朝中忙于分配两万代北道兵众的时候,关内道又传来惊变:雍州乱民起事,不独攻占了西京长安,更直接扣押了宣抚使窦怀让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