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炎之于大唐社稷究竟是功是过,本就是一件不值得讨论的事情。无寸封之功,而有倾覆之罪,除了皇帝李旦将他当作一个大宝贝,只怕没人会觉得他是一个好人。
察其事迹,无非私欲逾于臣节,与虎谋皮而为虎所啖。
此前朝中有李昭德、有狄仁杰主持局面,是真的能给李潼以压迫感。若朝局就此平稳过渡且有所发展,行台的发展空间无疑会被逐步挤压。毕竟陕西之境已经久有疲敝,行台本身已经是一个非正常的存在,通过常规的手段更不会是朝廷的对手。
不要说眼下这样一副局面,就算原本历史上,在经过中宗一朝乱象之后,老四一家通过武力成功上位,为裴炎平反都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太平公主畸大,李成器包括李守礼都被卷入统嗣之争中。如果不是李隆基能抗,当时就得翻天。
即便这样,李旦一家法统性仍然频频遭到质疑。从早期的谯王李重福作乱,到开元年间权梁山称帝,乃至于到了唐代宗时期吐蕃寇入长安,竟以李守礼之子为帝。说到底,这一家法统既不受命于天皇,又不受命于太后,当然不可能延自中宗一系,你把裴炎吹得再响亮,裴炎终究也只是一介臣子。
天宝年间,玄宗李隆基甚至学他奶奶武则天那一套,搞了一次再受命。
如今李旦所面对的政治处境,其实远比原本历史上要好得多,母亲尚且在世,根本就没有褒扬裴炎的必要。可这大聪明非要来这一套,也让人不知如何评价是好。
“裴炎论功,竟有如此大祸!可凭此进用的韦承庆,曾是咱们阿耶故员啊……”
李守礼自不怀疑三弟的判断,但于人情中却还不乏疑惑。
“韦承庆?哼,无论来年情势如何,此贼我必杀之!”
听到李守礼言及韦承庆,李潼便忍不住冷笑厉声道。
韦承庆他们一家与李潼一家渊源可是颇深,早在高宗龙朔年间,其父韦思谦就曾经担任时封沛王的李贤王府官佐。等到李贤被封为太子,韦承庆又任东宫官员。父子两代臣事,关系可谓匪浅。
但更精彩的是,其父子、兄弟次第拜相,可谓一门显赫,这种富贵显然不是李贤那个倒霉故主能够给予的。
垂拱以来,武则天与宰相矛盾始终很尖锐,但韦思谦却是难得能够善终的宰相。其子韦承庆、韦嗣立在武周、中宗朝相次拜相,特别在中宗朝更是直接与中宗皇后韦氏合籍论亲。
结合后事,如果说韦氏父子在李贤被废过程中没有发挥什么作用,李潼是说什么都不信。特别他三叔那种凉薄性子,刚刚登基就已经打算动动自己母亲了,如果没有什么故事曲隐,能对韦承庆兄弟那么看重?
这一家人身份也是极为复杂,可以说是披着关西的皮、操着关东的心,废王立武的过程中,韦思谦就甚有表现。等到中宗归朝,又华丽转身成为关西人家代表人物,身份与立场从来都不是约束他们父子进步的因素。
即便不论这些旧债,单单这一次韦承庆使坏着介国公西行,李潼就不打算放过他。当然也不排除杨知庆自己心思不纯,想要借雍王去打击韦承庆而加以诬蔑这种可能。
但你鼓动皇帝殊封裴炎、毁我奶奶,照样得罪了老子,除非你说裴炎是霍光,如果活着一定会迎元孙雍王入朝继承大统……这也不对,裴炎这盘菜老子压根就不吃,裴炎还特么搞我爸爸了。总之这个韦承庆是死定了,在李潼眼里。
抛开朝中杂芜情势不谈,李潼转又问向李守礼:“我让二兄引王仁皎来见,他来了没有?”
李守礼闻言后便点了点头,并又问道:“已经确定了?”
“应是无疑,且见一见吧。”
李潼叹息一声,点头说道。
不多久,王仁皎便匆匆入堂,趋行至前作拜道:“仆拜见雍王殿下,殿下着员相召,未知有何教令?”
李潼垂眼望着王仁皎,神情间略有追忆,只是微笑道:“久来不见,有些挂念。今见府君,便忍不住想起当年新出入坊,诸员来见,虽府事简略,但旧情亦深有可追啊。”
听到雍王这么说,王仁皎先是愣了一愣,然后又连忙说道:“当年幸入王邸,仆至今感念深刻,若非追从名王,未知今日飘零何处……”
李潼轻笑一声,转又指了指二兄李守礼、复对王仁皎说道:“今我兄出刺陕州,府君亦领职陕县,有什么匡政之计可表?又或者有什么前程规划,都可一并诉来。近日行台新营选事,府君既是旧人,于情于理,该当有所关照。”
王仁皎仍是深拜在地,口中恭声道:“仆在事陕县未足两年,事无可夸,更不敢凭恃旧谊恩惠,再作妄求……”
李潼听到这话,脸色渐渐阴冷下来,王仁皎埋头作拜,自然无见。
“情义之内,不可称妄。唯我失察,没有深刻关照旧属家事。日前才知你论亲关辅名门,不知此事成未?”
李潼又开口问了一句。
王仁皎听到这话,身躯顿时一僵,再开口时语调已有几分干涩:“老妻不义,弃我儿女于幼弱,为使儿女不失所养,疾访人间可托……”
“狗贼还要遮掩!旧时你在陕县巧言欺我,如今还妄想能欺瞒雍王!”
李守礼已经忍耐不住,拍案怒骂道。
王仁皎闻此斥声,终于忍不住抬起头来,便见雍王已是脸色阴郁,而潞王则就一脸怒容。,额头顿时有冷汗涌出,口中则战战兢兢道:“仆、仆不知……”
“一场旧情,积来不易,难道要于此尽作挥霍?”
李潼语调也冷厉下来,皱眉望着王仁皎说道。
“仆、仆有罪!但、但当时郕国公姜晞持禁中语入县廨,让我、让我……”
听到雍王言及于此,王仁皎终于不再坚持,一脸仓皇的涩声说道。
“这么说,崔玄暐当时在驿横死,乃姜氏所为?”
李潼听到这里,再作追问确定,直接忽略了王仁皎所言‘禁中语’。
王仁皎闻言后颓然点头,并又颤声道:“事发突然,仆当时只道崔玄暐招厌于殿下,罪有应得,殿下招之西行,亦或有严惩之意……其人若死于途,于殿下也是……实在未料后事竟如此扰乱……”
“哈,你倒还是满腔忠义?那我当时身在陕县,你为何不直言相告!”
李守礼听到这话,顿时冷笑不已。
李潼看着浑身颤抖的王仁皎,心中也是不免一叹,崔玄暐之死给他造成了一定影响,但还不算太大。不过幕后黑手究竟是谁,他也没有放弃追查,查到最后便查到了自己人身上。
王仁皎的背叛,让李潼既感觉意外,但想想似乎又在情理之中。其人虽言出身太原王氏,但却是入隋后的南来之人,传到这一代早已衰落。
李潼当年拣选府员,是心存几分恶趣,将这个原本小李三的丈人选入自己府中。之后数年,王仁皎做事也不失勤奋,就这么使用起来,几年时间里从下府果毅提拔到六品的上县县令,自觉待之不薄。
原本历史上,王仁皎献女于李隆基,之后更为之积极奔走。唐隆政变中,李隆基之所以能整合众多北衙中层宿卫将领,王仁皎在其中也发挥不小的作用。甚至之后李隆基能够搞定太平公主,也与关陇将门中层骨干们的支持极有关联。
此前李潼还偶有感慨,王仁皎被抽离原本的人生轨迹,此生怕是难得国丈尊荣,但却没想到其交际环境又顽强的将他拉了回去。
他最开始也没有怀疑到王仁皎身上,但神都故衣社递告王仁皎与郕国公家往来密切,乃至于到了续弦再娶的程度。
郕国公姜氏,在初唐关陇勋贵群体中并不出彩,可是到了玄宗朝,以姜皎为代表的一干人等却势位大壮。姜皎本人为玄宗宠臣,姻亲源乾曜为开元名相,外甥李林甫那就更不必多说了。
王仁皎言是关东名门,但本质上则只是关陇下层军门而已,如果有机会娶到关陇名门女子,于门第之抬升无异于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娶到弘农杨氏女,甚至还要助益更大。毕竟武士彟那也是开国元从,国公之尊,势位远非眼下的王仁皎可比。
关陇勋贵搞关系是真的有一套,用一个大龄剩女就直接把从属数年之久的雍王旧员勾走。李潼也不知是他自己吸引力太小,还是关陇小圈子诱惑力更大。
此时看着面若死灰的王仁皎,李潼又说道:“前事暂不作论,我已经打算给你一条生路,但你仍要执意留守陕县,是否姜氏授意,欲谋我兄?”
王仁皎听到这话,更是吓得手脚绵软,连连叩首道:“仆、仆不敢,仆万万不敢怀此险谋……”
“是或不是,已经无关紧要。阻人前程,确是大恶。你或不重旧情,但我深感诸员微时相从,至此殊为不易。行出此门,前缘了结,也就不再虚言祝你前程如何。姜某损我故义,我必不饶之,至于你,好自为之罢。”
李潼讲到这里,颇有几分意兴阑珊。
察其事迹,无非私欲逾于臣节,与虎谋皮而为虎所啖。
此前朝中有李昭德、有狄仁杰主持局面,是真的能给李潼以压迫感。若朝局就此平稳过渡且有所发展,行台的发展空间无疑会被逐步挤压。毕竟陕西之境已经久有疲敝,行台本身已经是一个非正常的存在,通过常规的手段更不会是朝廷的对手。
不要说眼下这样一副局面,就算原本历史上,在经过中宗一朝乱象之后,老四一家通过武力成功上位,为裴炎平反都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太平公主畸大,李成器包括李守礼都被卷入统嗣之争中。如果不是李隆基能抗,当时就得翻天。
即便这样,李旦一家法统性仍然频频遭到质疑。从早期的谯王李重福作乱,到开元年间权梁山称帝,乃至于到了唐代宗时期吐蕃寇入长安,竟以李守礼之子为帝。说到底,这一家法统既不受命于天皇,又不受命于太后,当然不可能延自中宗一系,你把裴炎吹得再响亮,裴炎终究也只是一介臣子。
天宝年间,玄宗李隆基甚至学他奶奶武则天那一套,搞了一次再受命。
如今李旦所面对的政治处境,其实远比原本历史上要好得多,母亲尚且在世,根本就没有褒扬裴炎的必要。可这大聪明非要来这一套,也让人不知如何评价是好。
“裴炎论功,竟有如此大祸!可凭此进用的韦承庆,曾是咱们阿耶故员啊……”
李守礼自不怀疑三弟的判断,但于人情中却还不乏疑惑。
“韦承庆?哼,无论来年情势如何,此贼我必杀之!”
听到李守礼言及韦承庆,李潼便忍不住冷笑厉声道。
韦承庆他们一家与李潼一家渊源可是颇深,早在高宗龙朔年间,其父韦思谦就曾经担任时封沛王的李贤王府官佐。等到李贤被封为太子,韦承庆又任东宫官员。父子两代臣事,关系可谓匪浅。
但更精彩的是,其父子、兄弟次第拜相,可谓一门显赫,这种富贵显然不是李贤那个倒霉故主能够给予的。
垂拱以来,武则天与宰相矛盾始终很尖锐,但韦思谦却是难得能够善终的宰相。其子韦承庆、韦嗣立在武周、中宗朝相次拜相,特别在中宗朝更是直接与中宗皇后韦氏合籍论亲。
结合后事,如果说韦氏父子在李贤被废过程中没有发挥什么作用,李潼是说什么都不信。特别他三叔那种凉薄性子,刚刚登基就已经打算动动自己母亲了,如果没有什么故事曲隐,能对韦承庆兄弟那么看重?
这一家人身份也是极为复杂,可以说是披着关西的皮、操着关东的心,废王立武的过程中,韦思谦就甚有表现。等到中宗归朝,又华丽转身成为关西人家代表人物,身份与立场从来都不是约束他们父子进步的因素。
即便不论这些旧债,单单这一次韦承庆使坏着介国公西行,李潼就不打算放过他。当然也不排除杨知庆自己心思不纯,想要借雍王去打击韦承庆而加以诬蔑这种可能。
但你鼓动皇帝殊封裴炎、毁我奶奶,照样得罪了老子,除非你说裴炎是霍光,如果活着一定会迎元孙雍王入朝继承大统……这也不对,裴炎这盘菜老子压根就不吃,裴炎还特么搞我爸爸了。总之这个韦承庆是死定了,在李潼眼里。
抛开朝中杂芜情势不谈,李潼转又问向李守礼:“我让二兄引王仁皎来见,他来了没有?”
李守礼闻言后便点了点头,并又问道:“已经确定了?”
“应是无疑,且见一见吧。”
李潼叹息一声,点头说道。
不多久,王仁皎便匆匆入堂,趋行至前作拜道:“仆拜见雍王殿下,殿下着员相召,未知有何教令?”
李潼垂眼望着王仁皎,神情间略有追忆,只是微笑道:“久来不见,有些挂念。今见府君,便忍不住想起当年新出入坊,诸员来见,虽府事简略,但旧情亦深有可追啊。”
听到雍王这么说,王仁皎先是愣了一愣,然后又连忙说道:“当年幸入王邸,仆至今感念深刻,若非追从名王,未知今日飘零何处……”
李潼轻笑一声,转又指了指二兄李守礼、复对王仁皎说道:“今我兄出刺陕州,府君亦领职陕县,有什么匡政之计可表?又或者有什么前程规划,都可一并诉来。近日行台新营选事,府君既是旧人,于情于理,该当有所关照。”
王仁皎仍是深拜在地,口中恭声道:“仆在事陕县未足两年,事无可夸,更不敢凭恃旧谊恩惠,再作妄求……”
李潼听到这话,脸色渐渐阴冷下来,王仁皎埋头作拜,自然无见。
“情义之内,不可称妄。唯我失察,没有深刻关照旧属家事。日前才知你论亲关辅名门,不知此事成未?”
李潼又开口问了一句。
王仁皎听到这话,身躯顿时一僵,再开口时语调已有几分干涩:“老妻不义,弃我儿女于幼弱,为使儿女不失所养,疾访人间可托……”
“狗贼还要遮掩!旧时你在陕县巧言欺我,如今还妄想能欺瞒雍王!”
李守礼已经忍耐不住,拍案怒骂道。
王仁皎闻此斥声,终于忍不住抬起头来,便见雍王已是脸色阴郁,而潞王则就一脸怒容。,额头顿时有冷汗涌出,口中则战战兢兢道:“仆、仆不知……”
“一场旧情,积来不易,难道要于此尽作挥霍?”
李潼语调也冷厉下来,皱眉望着王仁皎说道。
“仆、仆有罪!但、但当时郕国公姜晞持禁中语入县廨,让我、让我……”
听到雍王言及于此,王仁皎终于不再坚持,一脸仓皇的涩声说道。
“这么说,崔玄暐当时在驿横死,乃姜氏所为?”
李潼听到这里,再作追问确定,直接忽略了王仁皎所言‘禁中语’。
王仁皎闻言后颓然点头,并又颤声道:“事发突然,仆当时只道崔玄暐招厌于殿下,罪有应得,殿下招之西行,亦或有严惩之意……其人若死于途,于殿下也是……实在未料后事竟如此扰乱……”
“哈,你倒还是满腔忠义?那我当时身在陕县,你为何不直言相告!”
李守礼听到这话,顿时冷笑不已。
李潼看着浑身颤抖的王仁皎,心中也是不免一叹,崔玄暐之死给他造成了一定影响,但还不算太大。不过幕后黑手究竟是谁,他也没有放弃追查,查到最后便查到了自己人身上。
王仁皎的背叛,让李潼既感觉意外,但想想似乎又在情理之中。其人虽言出身太原王氏,但却是入隋后的南来之人,传到这一代早已衰落。
李潼当年拣选府员,是心存几分恶趣,将这个原本小李三的丈人选入自己府中。之后数年,王仁皎做事也不失勤奋,就这么使用起来,几年时间里从下府果毅提拔到六品的上县县令,自觉待之不薄。
原本历史上,王仁皎献女于李隆基,之后更为之积极奔走。唐隆政变中,李隆基之所以能整合众多北衙中层宿卫将领,王仁皎在其中也发挥不小的作用。甚至之后李隆基能够搞定太平公主,也与关陇将门中层骨干们的支持极有关联。
此前李潼还偶有感慨,王仁皎被抽离原本的人生轨迹,此生怕是难得国丈尊荣,但却没想到其交际环境又顽强的将他拉了回去。
他最开始也没有怀疑到王仁皎身上,但神都故衣社递告王仁皎与郕国公家往来密切,乃至于到了续弦再娶的程度。
郕国公姜氏,在初唐关陇勋贵群体中并不出彩,可是到了玄宗朝,以姜皎为代表的一干人等却势位大壮。姜皎本人为玄宗宠臣,姻亲源乾曜为开元名相,外甥李林甫那就更不必多说了。
王仁皎言是关东名门,但本质上则只是关陇下层军门而已,如果有机会娶到关陇名门女子,于门第之抬升无异于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娶到弘农杨氏女,甚至还要助益更大。毕竟武士彟那也是开国元从,国公之尊,势位远非眼下的王仁皎可比。
关陇勋贵搞关系是真的有一套,用一个大龄剩女就直接把从属数年之久的雍王旧员勾走。李潼也不知是他自己吸引力太小,还是关陇小圈子诱惑力更大。
此时看着面若死灰的王仁皎,李潼又说道:“前事暂不作论,我已经打算给你一条生路,但你仍要执意留守陕县,是否姜氏授意,欲谋我兄?”
王仁皎听到这话,更是吓得手脚绵软,连连叩首道:“仆、仆不敢,仆万万不敢怀此险谋……”
“是或不是,已经无关紧要。阻人前程,确是大恶。你或不重旧情,但我深感诸员微时相从,至此殊为不易。行出此门,前缘了结,也就不再虚言祝你前程如何。姜某损我故义,我必不饶之,至于你,好自为之罢。”
李潼讲到这里,颇有几分意兴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