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中的生活虽然轻松愉悦,但也只是日常中的一份调剂,趁着纳妃一事、李潼给自己放了两天小假,很快便又调整好心态,投身到军政事务的忙碌中去。
杨昭容入宫后不久,其叔父杨执一便请求外任于地方。李潼对此自然是颇感满意,并特意将这件事放在了朝堂上讨论一番。
两京之间才力过剩,而地方上官吏却严重不足,这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了。朝廷一直在试图调整平衡这一局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难以将这一现象扭转过来。
尽管过往几年也涌现出诸如张说之类投身边远之地的朝臣,但大部分的官员,心里其实仍然盼望着能够留在两京之间。毕竟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仕途进步的机会,中央都要远远超过了地方。
杨执一作为新晋的皇亲国戚,居然主动请求前往地方任职,无论其人具体思量如何,也都可以称得上是群臣表率了。
因此在讨论杨执一具体的职任时,朝廷便也颇给优待,直接提供了几个职位让杨执一进行挑选,分别是位于漠南的云州,江南的越州,以及山南的襄州。
这三州地理位置各不相同,也都各有发挥之处。
其中云州位于河东道的最北端,因有防备突厥以及镇抚漠南诸胡的缘故,云州刺史除了是地方上的行政长官之外,还有一定的军事统管权,往往还要兼领单于都护府事务。当然,眼下的单于都护府已经并入了安北大都护府,这也意味着云州的长官乃是整个北疆防线中重要的一员。
至于江南的越州自不必多说,早在南北朝时期,越州旧治的会稽便是南朝的经济文化中心。如今随着整个江南道与朝廷之间的联系越发密切,越州也成了天下诸州中名列前茅的钱粮大州。
而位于江汉之间的襄州同样不凡,自古以来,荆襄便号有分陕之重,常为霸府权臣所把持。如今大唐的政治环境,当然容不下霸权强臣的滋生,但襄州作为山南要镇,也是以关中为政治核心的格局中一个重要的辅弼所在。
面对朝廷如此的优待,杨执一也是激动不已,经过一番权衡后,最终选择了山南的襄州作为外任的目标。
几处要地恰好长官出缺,即便没有杨执一的请求外任,朝廷也要尽快选择能臣干员出任。所以当杨执一做出选择后,朝廷便即刻发给告身,着杨执一尽快启程赴任。
杨执一离京之前,李潼也特意召见其人,不免又做出了一番勉励:“今我国家虽非大帝故时疆域盛极,但四方疆土亦广袤可观。丈夫立于此世,朝廷凡所选任,能有远游之志,便可称为上才。困养于家室,行不出三秦,纵能平流进取,也是等而下之。卿能勇当外任,于朝中堪称表率,人情之内也是让朕心怀大慰。”
杨执一听到这赞言,脸上稍露惭愧之色,垂首恭声说道:“臣实在不敢当圣人如此赞许,虽作请任、沽得浮名,最终选职宦游、亦不足千里之程……”
“已经很不错了,今人重内轻外,以坐望宸居为贵、以游历州县为贱。殊不知四海之内、率土之滨,何处不是朝廷赏才用士之地?立意已经内外有别,行事难免私情当先,这样的人即便能循途充位,朝廷又何敢以大任托之?”
讲到这里,李潼又忍不住叹息一声,转又继续说道:“人情难免有重乡土,逆旅飘摇总是伤情。但民之福祉、国之兴盛,正在于内外群臣克己节欲。所以朝廷颁定资格选官,以州治上评为优。立朝诸士,若所见无覆四方,历任不及内外,议论皆出于故纸情怀,全无一二身临其境的体会。朕即便不吝名爵,但这样的人又如何与之畅谈国事?”
早在开元元年,朝廷的选官资格已经有所改变,但从开元元年至今,尚且不满三年考期,所以这些资格新规也都还没有正式发挥出效用来,以至于许多时流对此仍有些不以为然。
无论是科举还是铨选等所考选察授之人,仍然不乏心存幻想、不愿远去,留在京中继续跑官的现象。
李潼对此也有些无奈,世上总免不了有人觉得自己比旁人都要聪明,不肯循从大势、偏要另辟蹊径。既然这些人都觉得朝廷给予的官职待遇配不上自己,那索性便让现实给这些人上一节课。
于资格中对外官有所有待,还只是吏治改革的一个方面。从今年开始,朝廷也要加强收紧对两京官员的考核标准,清理掉一批机关老油子,给一批才能得到锻炼与体现的州县官员腾出位置来。
同时对于官员察授不任的失官现象,也将会给予重视并严惩。倒也不会一刀切的直接禁锢终生、不许为官,但这一污点是一定要标注在资格档案之中,接下来一系列的仕途进步乃至于子弟荫封都会大受影响。
圣人针对如今朝中吏治而大发感慨,不过杨执一所想当然没有这样宏观,他请求选择外任,更多的还是出于自身利害的考量。
所以对于圣人这一番感言,杨执一只是恭然聆听,直到圣人讲完之后,才又开口说道:“臣所思虑,远不及圣人如此大体。但之所以请任地方,也的确是有感而生。今者天恩垂怜,施眷臣家,家门上下俱感圣意仁德,不弃卑微。
臣家因此再显赫于京中,叙情访故者络绎不绝,大异于往年门庭之冷清。然而臣实在没有长于人情世务的才干,家兄辞世以来,唯以拙谨守于门户之内,追衔兄志、不敢有悖。眼下各种情事纷至沓来,实在难于应付,与其苦守京中、人前露拙,不如循从本分、专情事中……”
听到杨执一这么说,李潼又是一笑,指着对方点头道:“通晓阴阳者、未必能明知本分。唐家创业于关内,并长以此境为国本中枢,此中情义凡所积攒、也是足称深厚。但帝范臣轨、终究不能私情之内一概以论,须知天下百姓不独此中几家,王道疆土也绝非关内一隅。
宗家近年甚至都频有兴继之困,臣家有如何能免衰落之扰?如何才能长盛不衰?唯有与时俱进!朕作此言论,也并非薄情寡恩,俗言道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但能才取几家便可兴治天下,朕也乐此安逸。
朝廷选礼、社稷之重,先君以来便屡有完善,虽然至今也未称至美,但也是汇集了累代明君能臣们的珠玑之见。人从才门而入,朕自虚席以待,但若想凭恃私情乱我章轨,家法不容、国法也难容啊!朕于此中,尚且难免分寸得失的计较,又哪有从容的尺度施给关内诸家?”
虽然说纳杨喜儿为妃,也是李潼在向世人表达、他愿意与一些旧有的人事达成谅解与和睦的态度,但并不意味着在选任方面就会尺度大开。
他所谓的和解,那是老子不再追究你们的旧劣,你们但凡还有报国之志,那就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政治待遇上对你们和其他人一视同仁,不再进行刻意的压制。
可如果有人觉得他已经志得意满、斗争性有所削弱,又可以尽情的徇私乱法、当一个愉快的米虫,那纯粹是想多了。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如今大唐这一副局面,还真的跟高祖李渊已经没有了太大的关系,谁又能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
听到圣人这一番言论,杨执一心中也是暗暗庆幸,觉得自己这个决定没有做错。
他若仍然留恋京畿的繁华而不愿离开,或许有可能凭着这一份亲戚关系荣显于一时,可是关陇时流们之间错综复杂的人情网络,如今早已经成了一滩臭水沟,说不定哪天就会栽在里面。届时可真是华亭鹤唳、讵可闻乎?
在与杨执一谈论了一番吏治与人情相关后,李潼又交代了一下他抵达襄州之后、具体该在哪一方面用功。
如今,以关中为中心、覆及整个天下华夷的一个商贸网络初步形成,想要继续有所发展并加强,那对各个节点的建设也要跟得上。
襄州地处汉水流域,而汉水又勾连着长江,所以这个位置对于关中与山南之间,可谓是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所以杨执一去了襄州之后,也不可以两手一束、不问政务,需要操劳的事情有很多。除了本州的政务之外,也要着重保障汉水这一渠道的畅通,清剿江匪、兴造仓邸、保障物流通畅等等。
一番面授机宜之后,时间已经不早,李潼索性便留杨执一在宫中用餐,并将昭容杨喜儿一并召来,让她同亲人稍话别情。
一场小规格的家宴结束之后,杨执一便告辞出宫、明日便要正式踏上宦游之途。而等到杨执一离开后,房间中气氛不免变得有些暧昧。
圣人没有主动开口,杨喜儿便也没有告辞,低头坐在席中、视线频频向上飘去,似乎在等着圣人将她留下继续练习体技。
而李潼这会儿则半仰榻间,轻啜着茶水消食,过了一会儿之后,杨思勖才又登堂说道:“禀圣人,北都军器监新造一批械物运抵京仓,有司事簿递奏,是否现在批复?”
李潼闻言后便有些不悦的皱了皱眉头,似乎埋怨杨思勖打扰他消食,而杨喜儿也忙不迭起身,低头说道:“军务为重,妾不敢再留此叨扰,且先请辞归苑。”
李潼闻言后,有些惋惜的叹了口气,然后抬手吩咐乐高安排宫官送杨昭容离开。待到杨喜儿离开后,他便换下了见客的袍服,转去紫宸殿后方的射堂里,活动开筋骨、与杨思勖各选劲弓,较量了一番射艺。
久坐之下,筋骨难免僵硬,一壶箭射完后,李潼瞥了一眼因为上射头筹而想乐又不敢乐的杨思勖,哼哼说道:“杨某军技精熟,竟胜于我,把你留在宫中做奴婢使用,倒是屈才了。”
杨思勖久伴圣人,当然听得出好赖话,不敢多说什么,只是低头嘿嘿傻笑。同时他心里也有些疑惑,圣人跟自己比试射箭,从来也没有赢过,怎么今天看起来格外的心气不顺?
一壶箭射了出去,成绩如何暂且不论,起码是筋骨拉开、淌了一身的汗水,疲累劲褪去之后,感觉便舒服起来。
正在这时候,高力士又趋行走进了射堂,低声请示道:“禀圣人,后殿新取鹿血已经调配完毕,是否现在取用?”
李潼闻言后,心头顿时泛起一股恶心要吐的反胃感觉,连连摆手。他之所以不让杨昭容留侍,当然不是怕了这小娘子,既然有力气能拉得弓,当然也能骑得马。只是连日来饱灌鹿血,胃口实在吃不消。
拒绝了高力士进奉的鹿血后,李潼又看了一眼仍是傻笑的杨思勖,以及各自箭靶上差别极大的成绩,忍不住叹息道:“女色累我,否则何至于老奴拔筹?”
“是极、是极!奴并非优在技精,只是心专。”
杨思勖听到这话后又连忙点头说道。
一夜安眠,自无余话。第二天又是一整天的政务忙碌,早朝后,趁着杨执一请求外任的这股热乎劲儿还没有过去,李潼便又留下政事堂诸员,讨论七月里再加一科制举的计划。至于这一轮的制举考试,便拟名目为经边抚远科,优中择优的挑选一批边务人才,以配合朝廷接下来的开拓计划。
开元以来,除了早年为了挑选集英馆储备人才而开设的国蕴美器科之外,便很少再开设制科考试。毕竟近年来专注休养,对于专项人才的需求不高,而且科举诸科名额大增,选拔出来的这一批士人也要先加消化。
所以当朝廷将要再开制科的消息传开后,京中时流们也都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参加这一次的制科考试。
“尔曹不必再羡我这一部美髯,若今次制科仍然笔拙不举,则抽刀断须,以此明志!”
到听到朝廷再开制举,正在连襟陆景初家里做客的萧嵩便抬手拍案,一脸振奋并决然的表态道。
集英馆生裴耀卿听到这话后便嘿嘿一笑,连忙表示道:“断下的须毛不要浪费,索性赠我制笔,正好赶上今年铨试。若我解褐得授,萧某断须也可以伴我同荣,不至于一毛不名。”
众人闻言后俱是哈哈一笑,但当看到萧嵩那几欲喷火的眼神后不免又都闭上了嘴巴。
“若我不第,小子也未必能中。才力或足,筋骨有损、未必允你入场!”
看着这个仍是一脸嬉笑、不知死活的小子,萧嵩恶狠狠说道。
杨昭容入宫后不久,其叔父杨执一便请求外任于地方。李潼对此自然是颇感满意,并特意将这件事放在了朝堂上讨论一番。
两京之间才力过剩,而地方上官吏却严重不足,这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了。朝廷一直在试图调整平衡这一局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难以将这一现象扭转过来。
尽管过往几年也涌现出诸如张说之类投身边远之地的朝臣,但大部分的官员,心里其实仍然盼望着能够留在两京之间。毕竟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仕途进步的机会,中央都要远远超过了地方。
杨执一作为新晋的皇亲国戚,居然主动请求前往地方任职,无论其人具体思量如何,也都可以称得上是群臣表率了。
因此在讨论杨执一具体的职任时,朝廷便也颇给优待,直接提供了几个职位让杨执一进行挑选,分别是位于漠南的云州,江南的越州,以及山南的襄州。
这三州地理位置各不相同,也都各有发挥之处。
其中云州位于河东道的最北端,因有防备突厥以及镇抚漠南诸胡的缘故,云州刺史除了是地方上的行政长官之外,还有一定的军事统管权,往往还要兼领单于都护府事务。当然,眼下的单于都护府已经并入了安北大都护府,这也意味着云州的长官乃是整个北疆防线中重要的一员。
至于江南的越州自不必多说,早在南北朝时期,越州旧治的会稽便是南朝的经济文化中心。如今随着整个江南道与朝廷之间的联系越发密切,越州也成了天下诸州中名列前茅的钱粮大州。
而位于江汉之间的襄州同样不凡,自古以来,荆襄便号有分陕之重,常为霸府权臣所把持。如今大唐的政治环境,当然容不下霸权强臣的滋生,但襄州作为山南要镇,也是以关中为政治核心的格局中一个重要的辅弼所在。
面对朝廷如此的优待,杨执一也是激动不已,经过一番权衡后,最终选择了山南的襄州作为外任的目标。
几处要地恰好长官出缺,即便没有杨执一的请求外任,朝廷也要尽快选择能臣干员出任。所以当杨执一做出选择后,朝廷便即刻发给告身,着杨执一尽快启程赴任。
杨执一离京之前,李潼也特意召见其人,不免又做出了一番勉励:“今我国家虽非大帝故时疆域盛极,但四方疆土亦广袤可观。丈夫立于此世,朝廷凡所选任,能有远游之志,便可称为上才。困养于家室,行不出三秦,纵能平流进取,也是等而下之。卿能勇当外任,于朝中堪称表率,人情之内也是让朕心怀大慰。”
杨执一听到这赞言,脸上稍露惭愧之色,垂首恭声说道:“臣实在不敢当圣人如此赞许,虽作请任、沽得浮名,最终选职宦游、亦不足千里之程……”
“已经很不错了,今人重内轻外,以坐望宸居为贵、以游历州县为贱。殊不知四海之内、率土之滨,何处不是朝廷赏才用士之地?立意已经内外有别,行事难免私情当先,这样的人即便能循途充位,朝廷又何敢以大任托之?”
讲到这里,李潼又忍不住叹息一声,转又继续说道:“人情难免有重乡土,逆旅飘摇总是伤情。但民之福祉、国之兴盛,正在于内外群臣克己节欲。所以朝廷颁定资格选官,以州治上评为优。立朝诸士,若所见无覆四方,历任不及内外,议论皆出于故纸情怀,全无一二身临其境的体会。朕即便不吝名爵,但这样的人又如何与之畅谈国事?”
早在开元元年,朝廷的选官资格已经有所改变,但从开元元年至今,尚且不满三年考期,所以这些资格新规也都还没有正式发挥出效用来,以至于许多时流对此仍有些不以为然。
无论是科举还是铨选等所考选察授之人,仍然不乏心存幻想、不愿远去,留在京中继续跑官的现象。
李潼对此也有些无奈,世上总免不了有人觉得自己比旁人都要聪明,不肯循从大势、偏要另辟蹊径。既然这些人都觉得朝廷给予的官职待遇配不上自己,那索性便让现实给这些人上一节课。
于资格中对外官有所有待,还只是吏治改革的一个方面。从今年开始,朝廷也要加强收紧对两京官员的考核标准,清理掉一批机关老油子,给一批才能得到锻炼与体现的州县官员腾出位置来。
同时对于官员察授不任的失官现象,也将会给予重视并严惩。倒也不会一刀切的直接禁锢终生、不许为官,但这一污点是一定要标注在资格档案之中,接下来一系列的仕途进步乃至于子弟荫封都会大受影响。
圣人针对如今朝中吏治而大发感慨,不过杨执一所想当然没有这样宏观,他请求选择外任,更多的还是出于自身利害的考量。
所以对于圣人这一番感言,杨执一只是恭然聆听,直到圣人讲完之后,才又开口说道:“臣所思虑,远不及圣人如此大体。但之所以请任地方,也的确是有感而生。今者天恩垂怜,施眷臣家,家门上下俱感圣意仁德,不弃卑微。
臣家因此再显赫于京中,叙情访故者络绎不绝,大异于往年门庭之冷清。然而臣实在没有长于人情世务的才干,家兄辞世以来,唯以拙谨守于门户之内,追衔兄志、不敢有悖。眼下各种情事纷至沓来,实在难于应付,与其苦守京中、人前露拙,不如循从本分、专情事中……”
听到杨执一这么说,李潼又是一笑,指着对方点头道:“通晓阴阳者、未必能明知本分。唐家创业于关内,并长以此境为国本中枢,此中情义凡所积攒、也是足称深厚。但帝范臣轨、终究不能私情之内一概以论,须知天下百姓不独此中几家,王道疆土也绝非关内一隅。
宗家近年甚至都频有兴继之困,臣家有如何能免衰落之扰?如何才能长盛不衰?唯有与时俱进!朕作此言论,也并非薄情寡恩,俗言道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但能才取几家便可兴治天下,朕也乐此安逸。
朝廷选礼、社稷之重,先君以来便屡有完善,虽然至今也未称至美,但也是汇集了累代明君能臣们的珠玑之见。人从才门而入,朕自虚席以待,但若想凭恃私情乱我章轨,家法不容、国法也难容啊!朕于此中,尚且难免分寸得失的计较,又哪有从容的尺度施给关内诸家?”
虽然说纳杨喜儿为妃,也是李潼在向世人表达、他愿意与一些旧有的人事达成谅解与和睦的态度,但并不意味着在选任方面就会尺度大开。
他所谓的和解,那是老子不再追究你们的旧劣,你们但凡还有报国之志,那就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政治待遇上对你们和其他人一视同仁,不再进行刻意的压制。
可如果有人觉得他已经志得意满、斗争性有所削弱,又可以尽情的徇私乱法、当一个愉快的米虫,那纯粹是想多了。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如今大唐这一副局面,还真的跟高祖李渊已经没有了太大的关系,谁又能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
听到圣人这一番言论,杨执一心中也是暗暗庆幸,觉得自己这个决定没有做错。
他若仍然留恋京畿的繁华而不愿离开,或许有可能凭着这一份亲戚关系荣显于一时,可是关陇时流们之间错综复杂的人情网络,如今早已经成了一滩臭水沟,说不定哪天就会栽在里面。届时可真是华亭鹤唳、讵可闻乎?
在与杨执一谈论了一番吏治与人情相关后,李潼又交代了一下他抵达襄州之后、具体该在哪一方面用功。
如今,以关中为中心、覆及整个天下华夷的一个商贸网络初步形成,想要继续有所发展并加强,那对各个节点的建设也要跟得上。
襄州地处汉水流域,而汉水又勾连着长江,所以这个位置对于关中与山南之间,可谓是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所以杨执一去了襄州之后,也不可以两手一束、不问政务,需要操劳的事情有很多。除了本州的政务之外,也要着重保障汉水这一渠道的畅通,清剿江匪、兴造仓邸、保障物流通畅等等。
一番面授机宜之后,时间已经不早,李潼索性便留杨执一在宫中用餐,并将昭容杨喜儿一并召来,让她同亲人稍话别情。
一场小规格的家宴结束之后,杨执一便告辞出宫、明日便要正式踏上宦游之途。而等到杨执一离开后,房间中气氛不免变得有些暧昧。
圣人没有主动开口,杨喜儿便也没有告辞,低头坐在席中、视线频频向上飘去,似乎在等着圣人将她留下继续练习体技。
而李潼这会儿则半仰榻间,轻啜着茶水消食,过了一会儿之后,杨思勖才又登堂说道:“禀圣人,北都军器监新造一批械物运抵京仓,有司事簿递奏,是否现在批复?”
李潼闻言后便有些不悦的皱了皱眉头,似乎埋怨杨思勖打扰他消食,而杨喜儿也忙不迭起身,低头说道:“军务为重,妾不敢再留此叨扰,且先请辞归苑。”
李潼闻言后,有些惋惜的叹了口气,然后抬手吩咐乐高安排宫官送杨昭容离开。待到杨喜儿离开后,他便换下了见客的袍服,转去紫宸殿后方的射堂里,活动开筋骨、与杨思勖各选劲弓,较量了一番射艺。
久坐之下,筋骨难免僵硬,一壶箭射完后,李潼瞥了一眼因为上射头筹而想乐又不敢乐的杨思勖,哼哼说道:“杨某军技精熟,竟胜于我,把你留在宫中做奴婢使用,倒是屈才了。”
杨思勖久伴圣人,当然听得出好赖话,不敢多说什么,只是低头嘿嘿傻笑。同时他心里也有些疑惑,圣人跟自己比试射箭,从来也没有赢过,怎么今天看起来格外的心气不顺?
一壶箭射了出去,成绩如何暂且不论,起码是筋骨拉开、淌了一身的汗水,疲累劲褪去之后,感觉便舒服起来。
正在这时候,高力士又趋行走进了射堂,低声请示道:“禀圣人,后殿新取鹿血已经调配完毕,是否现在取用?”
李潼闻言后,心头顿时泛起一股恶心要吐的反胃感觉,连连摆手。他之所以不让杨昭容留侍,当然不是怕了这小娘子,既然有力气能拉得弓,当然也能骑得马。只是连日来饱灌鹿血,胃口实在吃不消。
拒绝了高力士进奉的鹿血后,李潼又看了一眼仍是傻笑的杨思勖,以及各自箭靶上差别极大的成绩,忍不住叹息道:“女色累我,否则何至于老奴拔筹?”
“是极、是极!奴并非优在技精,只是心专。”
杨思勖听到这话后又连忙点头说道。
一夜安眠,自无余话。第二天又是一整天的政务忙碌,早朝后,趁着杨执一请求外任的这股热乎劲儿还没有过去,李潼便又留下政事堂诸员,讨论七月里再加一科制举的计划。至于这一轮的制举考试,便拟名目为经边抚远科,优中择优的挑选一批边务人才,以配合朝廷接下来的开拓计划。
开元以来,除了早年为了挑选集英馆储备人才而开设的国蕴美器科之外,便很少再开设制科考试。毕竟近年来专注休养,对于专项人才的需求不高,而且科举诸科名额大增,选拔出来的这一批士人也要先加消化。
所以当朝廷将要再开制科的消息传开后,京中时流们也都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参加这一次的制科考试。
“尔曹不必再羡我这一部美髯,若今次制科仍然笔拙不举,则抽刀断须,以此明志!”
到听到朝廷再开制举,正在连襟陆景初家里做客的萧嵩便抬手拍案,一脸振奋并决然的表态道。
集英馆生裴耀卿听到这话后便嘿嘿一笑,连忙表示道:“断下的须毛不要浪费,索性赠我制笔,正好赶上今年铨试。若我解褐得授,萧某断须也可以伴我同荣,不至于一毛不名。”
众人闻言后俱是哈哈一笑,但当看到萧嵩那几欲喷火的眼神后不免又都闭上了嘴巴。
“若我不第,小子也未必能中。才力或足,筋骨有损、未必允你入场!”
看着这个仍是一脸嬉笑、不知死活的小子,萧嵩恶狠狠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