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他们不干是劝不住的,杨稔能做的就是多留爹娘住一段时日,这样他们就能多松快些时日,至于侄子侄女们,也不是非要爹娘两个老人来带。
    媳妇劝,只怕岳父岳母会顾忌他,陈如松便接话道:“爹娘,你二老就再住些时日,我们两个刚当上公公婆婆,还不适宜,想跟您二老学着点当公公婆婆的技巧呢。”
    杨母不禁疑惑道:“这有什么,当公公婆婆哪有什么要看技巧的,从来没听说过。”
    第114章 知行的童试
    这话自然也是留二老的借口, 但陈如松煞有其事道:“当然要有技巧,小景媳妇可是同知大人的女儿,与一般的人家不同, 我跟小稔自然要小心对待。”
    杨稔知道自家男人的想法, 也跟着附和道:“是啊是啊,爹娘,你们总归有经验些,我们两个初当公婆, 有什么遗漏的你们在一旁看着也能提醒我们。”
    “我们两个老的也不明白这些, 做的都是农家的公婆,与这大户人家不适用。”
    杨父叹气, 女儿一家越过越好, 早已不是普通农家,他跟老婆子也给不出什么好的法子, 提醒都是不能的,他听出来了,这只是两人留他们的借口罢了。
    “不管懂不懂,你们在这我们就安心些,您跟娘就多待些日子嘛,等我们游刃有余再送你们回去。”杨稔还是劝说。
    “小景媳妇还带了三个下人呢,吴叔吴婶都年纪大了。”陈如松暗示着, 虽然并不觉得儿媳敢兴风作浪, 但唬一唬两位一直在村里待着, 信奉手脚功夫的两位老人还是能的。
    果然,杨母脸色微变,儿媳跟婆婆干架,并不少, 小景虽然看着孝顺,可娶了媳妇忘了娘并不是没有可能,女婿总是出门,两个小的也是日日在外面,万一这儿媳是个刁蛮的,女儿可不就受了委屈,真动起手来,说不得真不是那边四个人的对手。
    杨稔不料自家男人拿起儿媳编排了,她嗔道:“说什么呢。”
    但这话确实有效,杨母不说要走了,杨父随媳妇,也留了下来。
    那么接下来的日子,杨稔依旧是每日给二老安排适合他们的饭食,将两位老人照顾得妥妥帖帖的,带着儿媳处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务后就带两位老人四处逛逛,府城他们来一次少一次。
    开春有一个重要的事,就是二月初知行要考县试了。
    这一次,依旧是陈如松带着去。
    “学得如何,有信心吗?”知行不如小景学得好,当初小景是十一岁就去参加县试,但知行,本来打算让他在十二岁参加县试,但他的先生说还差点,就又晚了一年,便是这样,杨稔对于知行能不能考过也还是没信心的。
    “能行的,娘你放心吧。”都学了这么多年,知行对自己还是有些信心,不说府试,县试是觉得没问题的,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知行学了武,身子较小景要健壮,虽小景有空也让弟弟教两手,但到底不如一直练着的,这会站在门口,隐隐有少年郎的样子了。
    老二也大了,杨稔怀着欣慰应道:“好。”当初担忧大儿子的情景,如今在二儿子这又要经历一番了。
    陈如松温声道:“我跟知行这就出发了,你在家里照顾好爹娘和康康,过不久就回来了。”
    杨稔眼神柔和,微微点头,“一路平安。”
    县试很快,十来日,父子俩就回到府城,在杨稔期待的眼神中给出了她想要的答案,“过了。”
    杨稔松了口气,“真好,咱们给知行庆祝庆祝。”
    知行第一次科考,很该好好祝贺一番,虽心情不如从前小景考中那样起伏大,但还是很值得高兴的。
    “路上就说好了,他要去府城最大的酒楼吃一顿,还想喝酒呢,被我说了一顿,还小呢,什么都没长成,喝酒不好,不过我答应他,只要院试过了,就让他喝顿好的。”
    “今明两年都有院试。”杨稔提醒道。
    “小景十六岁过的院试,今明两年,我不信知行能过,他要是能过,十三四岁的秀才,想喝个酒,我这个当爹的怎么能不同意,想喝多少都有。”要是能比他哥还出息,别说酒了,想吃什么都得给他弄来。
    这倒是,杨稔笑了。
    知行这一次虽然考试要比大哥晚,但一口气将县试府试都过了,也算是出了个风头,通过府试后,他整个人都意气风发。
    一家人也都为他高兴,整个院子弥漫着喜悦的气息。
    兴奋过后,杨稔询问道:“今年的院试你要参加吗?”左右就在府城,他们夫妻俩的意思是,都可以,若是儿子想试试,自家也不差那点考试的花销。
    “先不考,等明年试一试。”虽一次都考过了,但知行对于自己的水平还是知道一些的,考个童生是能行,但考过秀才如今是不可能的。
    “大哥也说我不用着急,先慢慢学着。”
    知行不仅有私塾先生教导,亲大哥若是有空也会教导,从前是两兄妹一块教导,自从去年开始,就偏重知行,毕竟知行是要科考的,而康康也不喜欢学科举这些书,偏爱看一些杂书。
    “那就明年再试,不过你可不能懈怠,一样要好好学。”儿子这些日子太放松了,她得叮嘱一下。
    “好好好,娘,我明日开始就好好看书,今日先让我再玩一日。”知行顽皮一笑,跑出去找同窗玩了。
    “这孩子。”杨稔忍俊不禁,她也没说压着现在就学,不过找同窗正当的玩耍,她并不拦着。
    今日李同知较为忙碌,小景没去李家,待在家里自己看书,虽没去京城,但京城两位大人托人带了基本科考能用到的书籍。
    只要没去李家,他就会拿出来观摩,上面有不少注释,基本能看明白,若是还有看不明白的,他再去询问岳父或是那位当通判的族叔。
    眼看着弟弟如此活泼,小景也不是不心动的,只是他身心都放在后年二月的那场会试,根本不敢放松。
    不过杨稔这个当娘的,这些年大多时候都是陪在孩子身边,几个孩子的小情绪,她一般能很快察觉到,大儿子隐隐的一丝羡慕,她稍稍有些感觉。
    “小景,看书看得眼睛疼了吧,来歇会,也别把自己逼得太紧了,你如今还这么年轻,眼睛也是重要的。”大儿子太刻苦了,很自觉,杨稔只能在偶尔觉得儿子用功太过时劝他歇一歇,有时还劝不了,这会应当能劝到。
    小景果然放下了书,走了出来,揉了揉头,低声道:“还有很多文章不解其意,只怕后年的会试难过。”
    “还有一年半的时间,这次不成,三年后接着考就是,我跟你爹没给你施压,你也别把自己逼得太紧,等这次会试之后,不管过没过,你都得好好歇歇,也陪陪你媳妇,如今呢一心苦读,她可是受了冷落的。”
    说到妻子,小景郑重点头,“儿子知道,等会试过后,再好好补偿如娘。”
    当初院试过后,他要一心准备乡试,只觉得过了乡试,就有时间照顾家里,可乡试过后才知天真,他当然不满足于止步乡试,会试只会比乡试更难,他只能比以往更加用功,与妻子的相处少之又少。
    “如娘没受委屈。”李如娘一脸受宠若惊,在娘家时,娘亲就说,出嫁不比家里,万事都要多个心眼,孝顺公公婆婆,照顾丈夫,还要兼顾两个弟妹。
    李如娘以为嫁进来,她会忙忙碌碌,会被婆婆立规矩,会被婆婆叮嘱不许缠着丈夫,会被刁难,可并没有,反而她比在娘家还好过了。
    每日早上吃早饭时给公婆请个安,之后上午跟着婆婆处理家里大小事务,但不多,基本小半日就结束,剩余的时间都是自己的,随她安排。
    至于丈夫不能一直陪着自己,李如娘并不在意,丈夫是在做正事,他要参加科举考取功名,李如娘高兴还来不及,哪里会觉得委屈。
    “你是个懂事的孩子。”
    儿媳理解儿子那时再好不过的,杨稔不是没听说过,读书人的媳妇耐不住寂寞跟别的男人勾搭上了,杨稔不希望这出现在自家,她知道儿媳不会做出这样的事,但刚出嫁的女孩子,总是会希望丈夫陪在身边。
    身为过来人,杨稔很知道的,当初她刚嫁到陈家,一大家子都是陌生的,只有自家男人是有些熟悉的,她自然是恨不得男人一直在身旁。
    现在自己当婆婆了,她以己度人,会体谅体谅儿媳,每日早上带儿媳理理家务就放她回去,若是小景去李家,他们夫妻俩就一块去,若是不去,就在家里,他们夫妻俩相处。
    她并没有觉得出嫁后回娘家就不能太勤快,这么近,家里又没什么事,儿媳想回就回。
    小景已经是大人,知道克制自己,儿媳也是明白事理的,小景管得住媳妇,杨稔倒不担心儿子会受影响。
    李如娘在陈家待得如鱼得水,很是惬意,李家放心了,杨家二老也放心了,又说起回去之事。
    本来,杨母就是担忧女儿才继续住着,如今看着这外孙媳妇乖乖巧巧的,很听女儿的话,女儿也很满意,那么她跟老头子就没必要还待着,每日女儿都单独给他们两个老的做好的吃食,一日不知道吃去多少钱,她可受不了了。
    何况,她跟老头子都快六十岁的人了,如今是没病痛,可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有了,落叶归根,最后的日子他们还是在自家过的好。
    这一次爹娘回去,杨稔留了几次没留住,也就没再坚持,给爹娘收拾了一大堆东西带走。
    因为过些时日,小景就要去京城了,过完年就去,在京城接受两位族叔的教导,杨稔要去金山寺求平安符以及上香,还有许多的事情要忙,她也怕照顾不到两位老人。
    在府城这些日子,杨稔给二老添置了不少东西,这次回去,杨稔也都收拾了给带走,塞了满满一车子。
    杨父杨母哭笑不得,杨母忍不住嗔道:“你这是要搬家啊。”
    第115章 去京城
    “已经收到族叔的回信了, 说咱们收到信时,房间已经收拾好只等我跟小景过去。”这次去,自然是要暂住两位族叔中的一位府上, 先要询问他们愿不愿意安排住处。
    杨稔点头, “那就好,今年我收拾东西,等过了年,你跟小景就出发。”
    “也还早, 不着急, 待十月十一月那时再收拾也不迟。”这次去了,还要等上一年才考, 东西也不必收拾得多齐全, 只要去京城这一路,不缺吃食就好。
    这个想法杨稔不赞同, “如今慢慢准备,到时就不急。”她不喜欢急急忙忙的。
    “好好好,你怎么舒服怎么来,知行明年应当会去参加院试,去京城之前我将流程告知你,明年就得媳妇你陪着知行去。”
    “嗯,到时写下来, 免得我忘记。”两个儿子都在为前程奔波了。
    七月初, 李如娘身子不适, 请了大夫查出有了两个月的身孕,陈家第三代即将到来。
    “嫂子肚子里的是我的侄子或是侄女吗?”康康好奇。
    “是啊。”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做祖母了,杨稔总有种不踏实的感觉,可认真来说, 若不是小景成亲晚,这个时候她或许都好几个孙子孙女了,已经算晚的了。
    康康很高兴,“我要当姑姑啦,是大人了。”想到会有可可爱爱的小孩子奶声奶气地叫她姑姑,康康心都软了,她一直想要弟弟妹妹,但是一直没有,如今有侄子侄女也好。
    陆陆续续的一家人都回到家,得知这个消息,都很高兴,添丁进口的事,是大喜事啊。
    “正好,这孩子明年二三月份出生,咱们便等到孩子出生后再出发吧。。”高兴之余,陈如松庆幸这孩子来得算早,若是在他们去京城之后发现,说不得小景要分心。
    儿媳有孕,杨稔将李家送的补品慢慢炖给她吃,许是知道自家没有底蕴,李家几乎将整个孕期该吃什么补的吃的都送了来,有些是一般人家弄不到的,杨稔询问了大夫与亲家妇人后,就将送来的补品按时候炖了给儿媳喝。
    一边照顾有孕的儿媳,一边打理家里,闲时再帮父子俩整理去京城该带的行李,小景的贴身衣物已经不用杨稔收拾了,有他媳妇收拾,杨稔只要收拾自家男人的衣物,还有一些防寒衣物,一些用具。
    次年二月底,怀胎九个多月的李如娘生下了长女,陈家第三代出生了。
    孩子出生,看着刚出生的嫩乎乎的孩子,便是陈如松也说不出马上就走的话,想着反正也晚了,父子俩索性等到孩子满月,给孩子办了满月酒再走。
    “小名就让小景这个当爹的来取吧。”当初家里孩子的小名都是他跟媳妇取的,如今轮到儿子的孩子,陈如松自然也不会强夺取名的机会。
    杨稔笑着点头,“小景来取。”
    孩子未出生前,小景想了很多名字,但这一刻他只想取个最能表达他想法的名,“叫珍娘吧。”
    “珍娘,珍宝之意,取的好。”陈如松很喜欢这个名,孙辈第一个孩子,确实是珍宝。
    满月酒夫妻俩带着大儿子一起操办的,这个当爹的人了,总不能还一心只读圣贤书,该知道的还是要知道的。
    办完满月酒,父子俩不能再拖了,按捺住不舍,第二日就驾车前往京城。
    抱着刚满月的孩子,李如娘立在门口望着飞奔的驴车,眼里含着深深的不舍,在夫家,不管公公婆婆待她多好,她依恋的总归是自己丈夫。
    儿媳刚出月子,杨稔怕她担忧太过,请了李夫人过来安慰。
    有亲娘的陪伴,李如娘的情绪还算稳定,加之到京城后,小景隔半月会写一封信回来,单独有一页纸是写给她的,李如娘收到信后就会写回信,夫妻俩就这样交流着,思念之苦虽有,但也解了不少,加之为母则强,她还能承受。
    “珍娘是不是想爹了,总是这般哭闹。”李如娘心里难受。
    与她爹和两个叔叔姑姑不同,珍娘很闹腾,从出生到满月,白日晚上都不太消停,原本有打算亲自喂养孩子这个念头的李如娘不得不听了亲娘的话,请了个奶娘。
    其实杨稔觉得孩子还是吃自己的奶为好,但人家千金小姐不愿意她也不强求,反正都是喝的人奶,差也差不了多少。
    只是大户人家的日常,还是与杨稔自己过的不同,但既然娶了人家当儿媳,也只得相互磨合,两边各退一步。
    “也许是吧,我来抱抱。”其实珍娘之所以哭闹,也有儿媳不会带的原因在,抱孩子的姿势并不正确,纠正之后,下次抱还是不对,也不知怎么了。

章节目录


古代种田奋斗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方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方瑜并收藏古代种田奋斗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