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暂定六百两吧,六六大顺,压箱底一百两银子,五百两来给她添置嫁妆,看看最后定亲的人家如何,再看看是否需要多添一些。”
    如今自家在京城居住,一年五十两租子,各项花销下来,百两银子是要的,小景日后或许还得用银子,也不敢全部给女儿,还是要留几百两备用的。
    “再给女儿买一个壮实的婆子吧,咱家如今才将将起步,若是康康定亲的人家是有官位的,都会觉得咱家高攀了,小景毕竟没有品级,就怕那些后宅妇人看不上,心里瞧不起康康,面上却很热情,那样康康嫁过去是要吃亏的,若是康康受欺负,还能有个帮手,至于什么不孝公婆,我是不在意的。”
    越是高门大户就越多规矩,杨稔自个没怎么受规矩的管束,但儿媳是自小被管束着,她有时看着也替她觉得累,但这些是大户人家要遵守的,否则吃了闷亏还没处说理。
    杨稔改变不了,她也不想将女儿低嫁,平贱夫妻百事衰,若是嫁个还不如自家的,有什么意思,她还不如就一直养着女儿别出嫁,只可惜这世道不能这样做。
    但女儿若是受了委屈,夫家还没有悔改,她不管怎么说也要将女儿接回来,不过这时候想这些不吉利,还是想些好的。
    “这些日子就叫儿媳教教康康规矩吧,婆子我去买,但有些规矩,是要学着的。”女儿之前学的只是仪态,规矩之类任娘子应当只是顺便教教,还是让儿媳好好教教。
    商量好,陈如松便出门找牙人,左右这会无事,刚好将事情跟儿媳说说。
    杨稔走到东厢房,这会李如娘正坐着绣花,打算给丈夫做个荷包。
    见到婆婆过来,她脸上浮上笑容,连忙站起身来说道:“娘过来啦,快请坐。”
    杨稔带着亲和的笑容,“不用起,你有孕在身,坐着就好。”
    “娘过来可是有什么事?唤我去正房就好。”李如娘恭敬道。
    “是有个小事,我过来说就是,你小妹到定亲的年纪了,我跟你爹打算给她定个跟咱家差不多的,但康康没学什么规矩,我想着请如娘你闲暇时教教她,不知你是否方便。”
    既然王家能来探口风,说明康康能跟这些官宦人家定亲,杨稔自然希望女儿嫁得好,但嫁得好,也得能撑得住那场面,否则就是小家子气,会被人瞧不起。
    不过儿媳到底有孕在身,这些时日也有些反应,杨稔还是有些担忧的,说完这话就仔细看儿媳的反应,若是儿媳不便,她便请个人来教女儿,也不能让儿媳累着。
    如娘提着的心放了下来,原是小妹的事,她差点以为婆婆是来劝她给丈夫安排伺候的人。
    “当然方便啦,娘放心,儿媳一定尽心尽力教导小妹。”看来这些日子是小妹的事情困扰住了婆婆,以至于婆婆没有想别的。
    李如娘答的很是积极,小姑子是婆婆最为疼爱的孩子,丈夫和小叔子日日出门在外,只有小姑子总是与娘朝夕相处,便是有时也外出学东西,但还是陪着婆婆最多时候的,加之又是唯一的女儿,公公婆婆都娇宠得很。
    她若是跟小姑子关系好,日后善妒被发现,小姑子帮着说两句话她也好过。
    何况小姑子是很好相处的人,很和善,说话也好听,她是喜欢跟小姑子相处的。
    看出儿媳没有勉强的神情,杨稔温声道:“那就辛苦你了,康康从小被宠着长大,我也怕太宠着她,让她什么也不会,天真过头,你也与她说说内宅之事,让她心里有个底。”
    杨稔不希望未来的女婿纳妾,但她决定不了,只能期盼小景和知行争点气,一路扶摇直上,让女婿家里不敢过分。
    何况便是不是妾室,稍微有些门户的人家,家里总少不了妾室,女儿自然要嫁给嫡子,但公公的妾室,也是要注意着的,有孩子的更是要注意,两边利益有冲突。
    不过若是可能,杨稔还是想给女儿挑一个家境简单的人家,只要不清贫,有前途也挺好的,其实王家就算合适,那王老太爷是个五品官,家里两个妾室,但他儿子没有,两个孙子听说并没有安排通房,一家子就王老太爷夫妇与两个老姨娘,和儿子夫妇以及两个孙子。
    庶出的只有一个女儿,早早出嫁,后宅看着算是安宁的。
    李如娘当即正色着脸道:“儿媳知道,会跟小妹说一说的。”她娘当初教了她一堆内宅手段,可惜如今她暂无用武之地,教教小姑子也好,免得久了她忘记了。
    心里愿不愿意,是能感受到的,杨稔知道儿媳很乐意,心里也舒坦,温声道:“好,那你歇着,娘不打扰你了。”
    “娘......”李如娘语气迟疑。
    “怎么了?可是不方便,没事的,娘去找个人教教康康也行,你不方便别硬撑。”有孕的人,身子的不舒坦有许多种,杨稔很能理解,也不希望儿媳勉强自己的身子。
    李如娘摇头,“不是,只是小妹的嫁妆你们打算如何准备,娘当初给儿媳准备嫁妆时,专门带着我一起,这方面,儿媳想着自己能帮上忙。”
    这话也合理,当嫂子的帮小姑子安排嫁妆,大多数人家都有,李如娘那这话当借口很合适。
    杨稔莫名觉得儿媳不是想说这话,但她既然不想说,刚刚答应也没有勉强的意思,自己别纠着了,“你愿意帮忙是再好不过的,我跟你爹正愁着这嫁妆如何添置呢,等明日咱们一块商量商量如何提前给康康准备嫁妆。”
    李如娘点头应下,送婆婆出门,她松了口气,刚刚跟婆婆相处太好,她差点就说出自己不想给丈夫安排通房的话了。
    婆婆虽然人好,可丈夫才是婆婆的儿子,她心里觉得婆婆不会太介意,可到底怕只是了解不深,万一婆婆不喜,她可就难过了。
    不过她也看出来了,婆婆不喜欢管丈夫的事,许多都是交托给了自己,除非必要,一般是不会再插手的。
    只要自己一直不安排,婆婆或许也不会管,可她若直言,婆婆只怕也得说她。
    李如娘暗自决定,就这样拖着吧,孩子也只有几个月就要生了,婆婆那时正是忙着小姑子亲事的时候,哪里还能注意到丈夫身边伺候的人呢,公公没有妾室,婆婆不会太在意的。
    教小姑子学规矩,以及后宅一些手段,李如娘很主动,第二日就请了康康过来。
    也不藏私,无论是规矩还是手段,这后宅手段,其实知道和用是两回事,要有那个心计安排,否则也只是知道而已。
    小姑子马上就会嫁出去,她教了也不会碍着自己什么事,反而若是日后小姑子出嫁用得上这些,心里会感激她这个当嫂子的教导。
    儿媳的尽心,杨稔和陈如松夫妻俩也是看在眼里的,心里对她也越来越满意。
    私底下夫妻俩闲聊时,陈如松赞了句:“还算有长嫂的风范。”陈如松也不强求儿媳一定要有多能耐,有多贤惠,只要孝敬长辈,疼爱弟妹就算挺好的,如今儿媳的行为就不错。
    “如娘待知行和康康都不错。”小景照顾得挺好,两个弟妹也友爱,杨稔也是满意的。
    “对了,康康的嫁妆,我想给她买块地,只是京城外面的田地很难买。”不过就是难买,才显出珍稀。
    “若是不行,买间铺子也好。”田地难买早在老家杨稔就知道。
    第121章 定亲
    因为王家与陈宗兴一家有亲戚关系, 王家主要势力不在京城,是以王氏娘家的两个侄子偶尔也来陈家听讲,陈知景能接触到两人。
    知道王家有意与自家结亲, 陈知景平常就多注意王家长孙王文绪, 还借机与他交流了一番,功底还算扎实,从前他也见过几次,行事上感觉这是个正直的人。
    不过这事关妹妹以后的一生, 陈知景不敢只凭感觉断定, 每次王文绪过去,他都要细细观察。
    王文绪身上肩负着重担, 父亲中举已是艰难, 举人也是祖父压着学,又凭着王家家族里藏书多, 见解多,苦学了三四十年硬考过的,会试机会渺茫。
    祖父年迈,自己必须早日考中进士,让祖父能在自己官位上出把力,否则,迎接他的将是单打独斗, 在六七品的官位盘旋十几二十年, 族里只会倾向于帮扶有才之人, 自己不是天赋极高之人,在族里排在中等,若是要等族里帮扶,要等上十来年。
    京城的族塾并不出众, 甚至不如姑父家,是以王文绪在族塾先生不能给予帮助时就会到姑父设的私塾求助。
    为了能尽早踏入官场,王文绪每时每刻都在勤学苦读,陈知景看到的也正是这样一个学子,知道上进,天赋也不错,迟早能有收获的。
    陈知景能了解的也只有这个,学业上如何,别的他就打听不了,不过杨稔要儿子打听的也正是这方面,男方的家世重要,但为人更重要,勤学苦读又有天赋,说明日后有出息,女儿嫁过去不会难过。
    而这边,她跟自家男人也打听了一些王家的消息。
    “王氏如今就是王夫人当家,她婆婆已经去世,一切与各家的来往都是王夫人负责,膝下只有两个儿子,为人也和善,并没有听人说她刻薄,时常乐善好施。”杨稔那日见面,觉得只看面相也是个和善的人。
    又接着补充道:“她娘家是商贾,嫁入王家是带着大笔嫁妆的,不管如何,王家她总不至于当家当得贫困不堪,绝对比自家好过不少,人生在世,银子是不能少的。”
    陈如松点头,“王夫人娘家虽是商贾人家,但并不粗鄙,总是与人为善,我听百姓都没有说不好的,会做人,王家两位男主人也都是拎得清的,后院和睦,没有听到什么家宅不宁之事。”
    不管是装的还是本来就和睦,至少他们知道要面子,不会做得太难看,陈如松还真怕有些没脑子的人,做出出格的事,女儿嫁过去也跟着受累。
    “那就定这家?”其实杨稔也不知道该给女儿定什么样的人家,只觉得家里和睦,男孩上进就好,但又怕考虑不周。
    “咱们去求个签,若是上签就定这家。”陈如松也有些拿不定主意,王家是不错,与王氏主家不算太远,比自家与主支离得近许多,日后也能得一些帮扶,但到底对他们不算多了解,他心里也悬。
    女儿的亲事,他们想的方方面面,可总觉得不够,去寺庙求个签也好,杨稔应下,“也好,我听说隆福寺的香火极旺,原本也打算抽空去拜拜。”虽是求个心安,但有些事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隆福寺的香火旺,来往人员众多,小景和知行没空,李如娘有孕在身不能来免得被挤到,因此也就夫妻俩带着康康三个人来。
    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夫妻俩当然不会只给女儿求个签就好,家里儿媳有孕,二儿子即将参加院试,都要求个心安。
    “主要还是为康康的事,先给康康求个签。”杨稔最惦记的还是女儿的亲事。
    陈如松同样也是,反正小景如今是考上进士,自家是走上坡路,知行如何他到没有那么紧张,一路考过他当然高兴,若是不过也不会受打击。
    至于儿媳肚子里的孩子,安安稳稳的怀着,只要照顾好就好,他也更操心女儿的亲事。
    “我来求吧。”杨稔抢先道。
    陈如松没意见,他们夫妻俩都是一个想法,希望女儿好,谁来求签都是一样的。
    虔诚地跪拜了一番之后,杨稔小心翼翼摇出一根签。
    “是上签!”看来他们夫妻俩选定的这门亲事是好的,杨稔松了口气。
    “我再给如娘求一求,知行的签如松你来求,你是男人,更合适。”男子求男子,女子求女子,杨稔莫名的说法。
    这一签也是上签,说明这孩子会平平安安生下来,日后也会过得不错,杨稔心里满意。
    然而陈如松给儿子求的这次院试结果却不大妙,只是中签,勉勉强强之意,“难道知行这次考不过?”
    知行到底不像小景那样苦读,不能与他哥那样的年纪考过也是常理,但这只是求签,做不得准。
    出了寺庙,杨稔朝自家男人和女儿叮嘱道:“只是求个好彩头,既然这彩头不好,就不要跟知行说,只说咱们求的都是上签。”
    陈如松无奈地点头,“你放心,我是什么人,怎么主动跟知行说这个,难道说今儿我跟你娘去寺庙,给你求了个下签,你这院试恐怕不好过不成?”
    说完,陈如松又嘟囔道:“这隆福寺香火好,也不一定就灵了,知行这个就别信的好。”
    “给知行求的这个签,一定是你心不诚,这个签不作数。”杨稔也赞同,好的就求个心安,至于这不好的,还信什么,自讨烦恼。
    康康也是直点头,“不作数,二哥那么刻苦,这是会试一定能考过的。”这几年,自家二哥已经很努力了,每日除了早上打一套拳,一整日都在看书。
    二儿子这事陈如松当即就抛之脑后,心思放在女儿亲事上,回到家,女儿回了房,他朝媳妇道:“王家那咱们也拖了些时日了,待会咱们就跟他家通气,让他家来提亲吧?”
    既然打听的都是好的,求的签也是上签,杨稔自然没有阻拦的理由,只是心里依旧不得劲,“总觉得康康还小,这说了亲,很快就要出嫁了。”
    听媳妇说这话,陈如松心里也不高兴,“可不是,当初还是小小一团,如今都亭亭玉立了,也不知王家规矩重不重,能不能如咱家这般,让儿媳时常回娘家。”
    家里就三个孩子,唯一的女儿,夫妻俩都极为疼爱。
    “我先带康康偷偷看一眼王家那孩子,总要康康自个愿意。”当初自己定亲,她娘也是问了她的意思的,轮到自己,自然也不想让女儿连未来夫君的脸都没见到就嫁过去了。
    “也好,王家那孩子气度不错,不卑不亢的,相貌也出色,听说在家也练武,康康应当会满意的。”要陈如松来说,男人,有担当,有志气,身子健壮,家境不差就不错。
    “但这要见人,只怕也不好见。”杨稔记得王家这孩子平日里除了在家里苦学就是偶尔去一次大族叔家请教。
    “就让小景约他去喝顿酒,这会只要康康点头,王家来提亲,这亲事就要定下了,让小景约他出来一趟当了解这位未来妹夫的人选也是人之常情。”
    若想不留痕迹地偷看是不大方便的,但让儿子请人出来,他们带着女儿只要在酒楼找个王家小子看不见的地方瞧一瞧就好。
    这个法子好,陈知景第二日就约了王文绪出门,以讨论诗文的名义,但两人都知道醉翁之意不在酒。
    王文绪从他娘口中得知,家里想为他定下姑父家新考上进士的族人的妹妹为妻,也去探了口风,只是还没答复,这次约他出门,应当就是想考验他一番吧。
    为显重视,王文绪提前小半个时辰到了约好的酒楼,既然自家想娶人家的妹妹,总得主动些,更显诚意。
    来得早,也确实让陈知景满意,好在因为怕路上碰见,爹娘带着妹妹早早地来了,不至于错过,这会应当看过这位了。
    今儿这位王家子打扮得比之前更得体,又提前许久过来,想必对于与自家结亲还是愿意的。
    两人商量了近一刻钟,还未有人来叫他,想必隔壁的妹妹还是相中了这人的,既然如此,只怕就是准妹夫了,陈知景的态度更显亲切,只是并不明显。
    早先他们就说好,先看相貌,然后在隔壁房间听听这边的言论,这个酒楼的房间不太隔音,能听到声音,若是满意,就不来打扰,让他好好跟王文绪聊聊,若是康康不满意,过一会就叫人来喊他回去。
    两人都是文人,自有现成的话聊,一番畅聊之后,陈知景回到家中。

章节目录


古代种田奋斗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方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方瑜并收藏古代种田奋斗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