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万历末年,大明朝各地还不算特别混乱,尚能保持基本的稳定,但盗匪、马帮却也常劫掠官道,令商旅苦不堪言。
    很快,这一行二十二骑,在紧张的商队人眼中逐渐清晰,虽不是盗匪,却更加让他们又惊又怕。
    这是...京师缇骑!
    京师缇骑,基本都是由锦衣卫中马术娴熟且素有威望的校尉组成,且看为首那人一身飞鱼服,更是地位极高之人。
    此时此刻,商队的人只是心中默念,这些缇骑千万不要来找自己,没有人想惹祸上身!
    但事实往往违愿,一行锦衣卫还是在他们面前停了下来,为首的田尔耕驻马拦在官道中间,大声问道:
    “谁是崔文升!”
    “我...我是...”很快,人群中传来一道弱弱的声音。
    缇骑已经很久没有出动了,听见是来找自己的,崔文升是既惊讶又害怕。
    惊的是缇骑居然来找自己,害怕的是,自己的事儿发了!
    田尔耕眯了眯眼睛,笑道:“卑职北镇抚司田尔耕,恭贺崔公公官复原职,要入主大内了!”
    崔文升忙问:“怎么回事,什么入主大内?”
    一名缇骑补充道:“北镇抚司现已查明,礼部侍郎方显弹劾崔公公受贿之事系伪造,方显已被拿入诏狱,皇上让您官复原职,另有任用!”
    听这话,崔文升先是一脸茫然,但脸上的表情很快就变成狂喜。
    “另有重用,皇上对咱家另有重用,不用去南京了!?”崔文升兴奋的手舞足蹈,差点从马上跌下来,急促地道:
    “那我们快走吧,快回京面见皇上!”
    闻言,几个缇骑都是忍俊不禁,差点笑出了声,田尔耕则是逐渐显露杀意,微笑道:
    “崔公公不要着急,接下来的路不长了。”
    ......
    四天后,叶向高府邸,东林党的显要们全都聚集于此,畅谈时政。
    对于眼下朝中这副局面,他们是很高兴的。
    虽然方从哲虽然还没从内阁首辅的位子上下来,但也是苟延残喘。
    只要东林党人将他的路子堵死,失势后的方从哲只能被迫“庸碌无为”,过不了多久皇帝就会发现。
    那个时候,撤换内阁,就是顺理成章之事。
    至于齐党和浙党,也都不比楚党好到哪儿去。
    齐党自居执政党,四处树敌,方从哲逐渐失势,暮气难振,浙党早已经不被东林党人视作对手。
    现下看来,只要静等内阁首辅方从哲毫无建树,引起皇帝震怒,东林党人就能顺势而上,取而代之。
    至于人选,自然首推叶向高。
    第十一章:暗流
    不久前,朱由校已经下旨让王安掌印司礼监。
    然而东林党人还没来得及高兴,噩耗便一个接一个传来,继王安掌印司礼监后,魏忠贤也提督东厂,兼掌御马监。
    同时,锦衣卫都督刘侨也收到圣旨,晋升为掌印指挥使。
    皇帝在厂卫上的动作,不可谓不大,甚至一下子撼动了东林及齐楚浙三党。
    他们不仅各自争斗,在面对厂卫的态度上,也是两极分化。
    齐楚浙三党在万历末年的争斗中不敌东林党人,但毕竟还未完全崩溃,何况第一次朝会时,刚即位的朱由校还强行留住了方从哲。
    此时厂卫势力再起,王安刚刚掌印司礼监便迎来魏忠贤这样一个大敌。
    这样的局面下,陷入劣势的齐楚浙三党,势必要倒向魏阉一方,如果让他们四家珠联璧合,那么东林党人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灾祸。
    突然出现一个权势熏天的阉党,这是他们都不乐于见到的。
    魏忠贤被提拔重用,最近却销声匿迹,肯定是在谋划着什么惊天大案,来向天启皇帝表露忠心。
    东林党人从叶向高府邸中离开后,当天深夜,朱由校就接到了两份题本。
    看起来东林党打算先下手为强,这两份题本就是第一步。
    第一个,是给辽东巡抚袁应泰报功。
    题本上这个所谓的功绩,朱由校实在是找不着哪怕一点,在他的眼里,看见的是昏招迭出!
    自今年九月,袁应泰代替浙党出身的周永泰巡抚辽东以来,便是在辽东不断扩大边防,收编叛将、叛卒,来投即纳,是完全和经略熊廷弼对着干。
    袁应泰收编了后金降卒和蒙古难民,散发军粮,还将他们安置到了辽东首府辽阳和重镇沈阳。
    实际上,辽东经略熊廷弼此时部下不过五千人而已。
    后世的时候,朱由校看见这个事儿,甚至都怀疑这个袁应泰是不是后金派来的间谍!
    经抚不和,而且有人中计,高兴的是建奴。
    前一阵子,朱由校在忙于移宫大案的时候,袁应泰带着这些降人出阵打了一小仗,以为得意,更以此为由,大肆宣扬。
    魏忠贤进位,东林党自觉危急。
    这般做法,无非是想用袁应泰的这个所谓“功绩”,排挤身为楚党的熊廷弼,进一步掌控朝政。
    袁应泰这个人,朱由校还是知道一些。
    论能力,这小子精明能干,倒属东林党人中为数不多的实干派,但用兵非其所长,战略规划也不甚周密。
    明年三月,辽阳、沈阳失陷,几乎就是因为袁应泰纳招募难民、败军入城的这个决定。
    熊廷弼为经略时,出身浙党的巡抚周永泰虽没有什么能力,却并不与之相对,只管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这也使熊廷弼得以施展抱负。
    熊廷弼经略辽东,执法严格,部队军纪整肃,他下令坚壁清野,建奴每来,便以重炮击之,稳守不出。
    建奴往往搜刮不成,悻悻退去。
    眼下形势虽说依旧危险,但比起之前已然大好,建奴已经一年都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了。
    而袁应泰失之以宽,更是动了往日的规章制度,带兵过于仁慈,喜欢出动出击,在辽东的守备上起到不少反效果。
    历史上袁应泰代替熊廷弼为经略不过数月,便是连遭几场大败,导致辽河以西尽数失陷。
    倒也不是说这货完全不能用。
    让袁应泰去治理地方,当个知府甚至朝堂要员,应该都能胜任,甚至他还会是个好官,可要是让他去指挥作战,那就是自己给自己添堵了。
    好比明末的史可法,当个言官、御史,他绰绰有余,可叫他去做当朝的宰辅,只能越搞越乱。
    想着,朱由校拿起了第二个题本。
    果不其然,在捧高袁应泰之后的下一份题本,就是弹劾辽东经略熊廷弼“大言欺世,嫉能妒功”的。
    熊廷弼这个人,目前来说是镇守辽东耗死建奴的绝佳人选,但这货不会逢源之道,又是个火爆脾气谁的面子都不看。
    他出身楚党,却又是半个东林,加上不喜党争,有事论事,导致几面不讨好,每个党派都被他得罪了个遍。
    历史上他被弹劾,就连楚党的人都不肯站出来说句话。
    这次熊廷弼被弹劾,想让泥普萨过河自身难保的首辅方从哲说句话,居中调度,应该是没有什么可能的。
    估计熊廷弼这小子知道自己被弹劾的消息之后,立马就会赌气请辞。
    一旦他这样做了,更会吸引东林党人的群起攻之,小辫子被抓住了,到时候就算朱由校想保,怕也是保不得。
    最好的结果,估计就是和历史上一样,先允了熊廷弼的请辞,派锦衣卫去调查,最后调查出来没有什么事儿,再酌情起复。
    可时间不等人,真按历史上的来,辽东可就没了!
    朱由校既然知道再过五个月辽东要有巨变,那肯定就要全力阻止。
    所以无论如何,也要在东林党人的攻击中保住熊廷弼,最好把袁应泰借故调走。
    在辽东问题上,朱由校是要不惜一切代价支持熊廷弼的,如果以后再把袁可立起复,辽东形势就能好起来了。
    想到这里,朱由校脑海中立即回想到了一件事。
    犹豫许久,朱由校还是从旁边一大堆的奏疏中抽出方从哲第二次上的请辞奏疏,叹气道:
    “王安,你亲自去方府走一趟吧,就说他的请辞,朕准了。”
    听见这话,王安有些惊讶,但仍是快步出了大殿,待他离开,朱由校又道:
    “给魏忠贤传话,叫他拟旨。”
    “加熊廷弼为兵部右侍郎,赐尚方宝剑,发帑银二十万,以用军费。不得迁延枉顾,延误者斩!另升袁应泰为礼部侍郎,立即还京,新巡抚到任期间,熊廷弼兼抚辽东。”
    对于东林党抓住熊廷弼这根辫子的事儿,朱由校实在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升袁应泰,就是保熊廷弼。
    小太监领旨后很快跑了出去,看方向,是去找正在忙活自己那点儿事的魏忠贤去了。
    如今内阁三个大学士,除首辅方从哲外,其余两个全都是东林党,不升袁应泰,这道旨意内阁肯定不会同意。
    内阁卡住,这道圣旨也就发不出去。
    发中旨,形成不到有效的威慑,而且全辽沦陷日期越来越近,东林党拖得起,可以一直闹,朱由校拖不起。
    此时,就是到了老魏显现身手的时候了,朱由校也没想到,提拔魏忠贤起来,这么快就用上了。
    魏忠贤此时正在司礼监,看见小太监紧张兮兮的跑来,一下子就意识到是皇帝有事儿找他,当即迎上前去,问道:
    “是皇爷有话了?”
    那小太监点了点头,说道:“皇上口谕,叫厂公您拟旨......”
    听完旨意的内容,魏忠贤面色阴晴不定,冲正等着领赏的小太监道:“去领赏吧,快些走,走得慢了要溅一身血!”
    待那不明所以的小太监走了,魏忠贤呵呵笑了几声,对内中一个女人说道:
    “你说说,皇爷这道旨意是什么意思,王安还在呢,却叫我拟旨。”
    话落,内屋走出一个貌美风韵的女人,声音骚魅。
    “你还真以为皇爷是重用你,那王安老早儿就带着口谕去方府了!”

章节目录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崛起的石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崛起的石头并收藏我真不是木匠皇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