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管家懒得去看知府表情,淡淡的开口, “粮在哪?”
“在,在,在,西郊,粮仓里。”知府费劲巴拉的说出地方,宋弘毅带来的军汉得令,立刻出门拎个了衙役直奔西郊的仓。知府见军汉离开后,冷汗流得更快了。李管家和宋弘毅均未多问,此事朝廷会派人一处理,文官的事,他们还是避讳些的好。
军汉去的快,回来的也快,只是回来后的脸色可不怎么好。“少爷,押车的清点完后,发现少了一半。还有粮仓里无粮。”
“无粮?”宋弘毅看向已经瘫在地上的知府,凉州未被划到两季稻之地,今年也未遭难,不该没粮。
知府也不知哪里来的力气,突然窜了起来,冲向屋内的大柱,便要寻死,被反应快的军汉扯住,接着狠狠的踹了一脚。宋弘毅冲着李管家拱手,“此人,要如何处理?”
第124章
凉州知府被军汉捆了起来, 粮仓意味着什么,屋里的人都清楚, 如今空了的粮仓,还有少了半车的粮都进了什么人的手, 闪进宋弘毅脑中的念头十分的糟糕, 为了不让这个念头放大, 宋弘毅只能将粮的去向想成被知府变卖, 只是往下压第一个念头,那种非常不好的预感仍是往上冒。“李管家,弘毅把人留下,需立刻回京。”李管家点头, 他也觉得粮仓之事不似表面那么简单。
被捆着凉州知府嘴里塞着东西,想咬舌都难, 心里万分的悔恨趟浑水。李管家把带来的军汉叫进来, 命其把知府的后宅给围了,等京城派来的官员到了,他们再回京。
御史到达凉州的速度不慢,在宋弘毅走的第三天全抵达, 未做停留直接去了府衙, 才知知府已经数日未到衙门,闻言, 御史的脸色非常的不好,衙差非常有眼色的要跑一趟知府的府宅,还未等动, 一位军汉进接冲了进来,“承宋将之命,在此恭候御史大人,还请大人借一步说话。”
文官向来对武将不喜,但自从出了刘大人的事后,文官在武官面前便低了一头,这会儿御史也不敢摆姿态,他清楚凉州之事的一些内情,更是不敢摆出架子,随着军汉走到一侧。军汉们都是直爽的性格,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简单粗暴的把他们到凉州发现的事讲了一遍,然后就问御史,是他们把知府押过来,还是御史跑一趟。军汉说完看着御史脸上的表情,心情别提多爽了,文官看不上武将,武将还瞧不上这帮子只会动嘴皮子的名为君子,实为背后捅刀子的人。一想到,他们在边关拼死拼活打仗,这帮子文官居然给敌国通风报信,想想那些死伤的兄弟,军汉恨不得将已经被扔到乱坟岗的,被五马分尸的罪臣,再剁上几刀,最好剁成肉泥。
御史拱手向军汉,“还请小将帮忙,将府衙也围上。”御史后悔出京时未来足人手,府衙里的人,若说不知粮仓之事,他是不信。军汉应承下来,不就是围个院子,简单。
一旁听到音的衙差冷汗直流,这,这,这,可如何是好。
凉州城内的百姓少有从知府的府宅走,走动也未注意到门口的异样,但是府衙被围却立刻被人注意到,然后一传十,十传百,没一会儿都围到府衙外,指指点点,里面发生了什么事?难不成有人造反?把衙役占了?怎么之前没注意到苗头,百姓七嘴八舌的议论。不知哪个说了一句,似乎知府的府宅早就被围了。有人听到音,便有开动脑洞,便开始各种脑补。
御史走出府衙,见到外面的百姓,不由得皱起眉。军汉耳朵利,听到百姓议论的声音,便开口道,“此乃皇上亲封御史,此次来凉州是为查办案子,有冤者可报来,大人定当为百姓伸冤。”军汉的话刚落,便有人冲上前,“大人,小人要告凉州知府!”好嘛,还真有捧场的。
御史到了,李管家也就不用再在凉州多做停留,带着人随着押粮的车返京。一路前行非常快,不足十天便进了城。在粮到进京城之前,宋弘毅亲自登门向王修晋说了一下粮的事,并保证,缺的半车粮,日后让其以双倍的钱补上。在此之前,王修晋一直认定粮追回无望,他已经做好了赔一车粮的准备,没想到还能追回半车,完全是意外之喜。见到李管家,王修晋立刻拱手行礼,再三道谢,并允诺不日定带大礼上门至谢。
王掌柜招呼着伙计帮忙搬粮,并站在一边清点数量,王修晋送走李管家之后,便和押车的数人说着闲话,没一会儿便被王修晋套出了一些事,凉州的粮仓空了。听到这个消息,王修晋眉皱起,然后看向皇宫的方向,朝廷里怕是又要有一场血雨腥风。
李菻善从军营回来,便坐在粮铺里,听到王修晋提起粮的事,李菻善据住王修晋的手,“我接到旨意,随四皇子前往凉州,清查此事。开业之日,怕是赶不回来,到时父亲和小爹会过来。”
王修晋摇头拒绝,怎么能让李将军和米掌柜特意跑来撑场面,他的粮又不愁识货的人。
“东家,有几家酒楼听说咱们的蟹米到了,问能不能现在就买些回去。”王掌柜清点好数量之后,已经把账记好,东家的推荐的方法比以前他习惯用的要简单多了,清算的时候也方便,能省不少的事。王掌柜听说过湘城蟹米的传言,却未成食用过,京城也就是皇亲国戚能沾到一些,其他人怕是立了大功都未必会有,不对,还有和东家有亲的几家,可都能吃到王家出的蟹米。王掌柜和王修晋一样,不愁没有人买粮,只是他不想把粮均给酒楼,他还指望着以蟹米为由头,多多招揽生意。
“只卖五袋,价高者得。”王修晋原本也不想卖给酒楼,可是京城的酒楼背后各有各的势利,也不好直接得罪人,便只能出此下策。“开业之后,每人只限购三两,每天只卖一袋粮。”
王掌柜立刻应下,然后便退出去招呼过来想要买粮的人。
王修晋看向李菻善,“粮完全不愁卖的,开业的时候,放两串鞭就是,若你觉得过意不去,便送喜庆的花蓝,然后挂上红布,一边写开业大吉,一边写上你的名字便是。”
李菻善觉得这个主意好,然后在他出发之前也未在京城寻到这样生意的行家,出发的日程又迫在眉睫,李菻善便去求小爹帮忙,米掌柜听完之后,立刻从中寻到了商机,没几日杂货铺里又多了一门生意,专做吉事花蓝。
赵四在出发前到粮铺小坐,近来四皇子的风头正劲,又常在民间走动,非常的亲民,很多人都认识这位皇子,在百姓心中的评价非常好,同时也让一些文官嗤之以鼻,看不上他的行为。赵四也不在意,套王修晋的一句话就是,他又不在别人的心里活着。
赵四向王修晋保证,定要还他一个公道和损失。王修晋拱手道谢,他忙开业的事,把要去拜谢的事都抛到了脑后,见到赵四之后,立刻想了起来,忙带着早就准备好的薄礼分别去了李、宋两家。
宋家的主母性格爽郎,见王修晋去,便问带的是不是他家厨子做的卤味,她不需要啥谢礼,弄些王家的厨子做的卤味就行。之前王家送过几次卤味,很得宋夫人的喜欢,后来卤味铺子开业之后,宋夫人特意派人去买了一些回来,味道也不错,可跟王家送来的就总觉得差一些什么。
“……”王修晋突然不知当不当把东西拿出来了。他带的是长姐做的护肤水,还有从杂货铺买的适合送人的东西,还真没有卤味,在心里把宋夫人喜欢卤味的事记下,回府之后,便跟刘姐和管家交待,以后每隔几天便由刘姐亲自做些卤味,由管家送过去。
谢礼自然不能落下皇上的,只是赵四不在,他只能请求李老将军帮忙转送,皇帝是什么也不缺,王修晋想了很久,也不知当送什么给皇上好,最后只能又献上一策……要想富先修路。
天子看着纸上的六个在字,一脸的沉思,也不知王修晋的脑子里装的都是些什么,居然给他这么一个点子,别说这字韵还挺押的。
王修晋可不知天子在想什么,送了谢礼,又要准备李老将军的寿礼,又要忙着开业前的最后一些准备,王修晋跟个小陀螺似的,天天转个不停。
李老将军大寿因李菻善奉旨出京,而变得简单不少,请的人也多是与李家真正关系不错的,李老将军非常正式的向各家介绍王修晋,在座的几位不说各个是人精,却也没有傻子,自然明白李老将军的意思,纷纷向王修晋表达善意。
王家粮铺和私房小吃部开业的当天,门口堆满了花蓝,大的小的,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小吃部虽是开业,却没对外招呼客人,让百姓看得不解,有好事的人上前询问,从伶俐的伙计那得知,小吃部一天只招待四桌客人,想要来吃东西,需要提前预定,且不可点菜。
京城的百姓中不缺有钱人,听着伙计的解释,觉得店铺的东家不过是弄个噱头。说了几句不是那么好听的话,便让许多人散了去,伙计也不急,东家说了,今天没等到最后的,日后定会后悔得拍大腿。
王家私房小吃部每天只做四桌,还不许点菜的事很快便传得全京城都知到了,天子带着亲随站在街边,“若朕去吃,不知那小子会不会坚持只做四桌,他若是不给做,便是大逆不道,若是做了,便失信于人。”
“老爷,王家小子的小吃部,今日虽开业,却不开张。”
第125章
粮铺开业第一天, 别看没来什么大人物,门口一溜的花蓝无不显示着粮铺东家身份不一般。看热闹的百姓因小饭馆的奇葩条件散去不少人, 没走的百姓在听说铺子里卖的是皇上吃用的蟹米,便大着胆子进去看看有何不同。大米的外观看不出什么, 但蟹米与寻常大米在香气上仍有些差别, 当然, 这个差别并不是指价钱上。
百姓看不出有什么差别, 不过那价钱够高的,不差钱的便要买上一些回家尝尝是何滋味,得到每人每日只能限购三两,立刻让铺子里的人侧目, 也让一些之前嫌弃介高的百姓心动,买多买不起, 三两还是能买的, 买回去也让家人尝尝皇上吃的米是啥滋味。于是立刻围到专门负责看管蟹米的伙计,这个要三两,那个要买一份,伙计立刻笑脸相迎, “大家排好队, 小的这就为大家称重,今儿是开业第一天, 虽说每人只限购三两,但米箱里的米却不限,过了今天, 每天只卖一箱,先到先得,后到的可就没有,还请大家互相告知。”伙计一边说着,一边用油纸袋给大家称重,油纸袋上贴着一红纸块,上面的写着蟹米田的专门商标,也就是王修晋从皇上那抢过来的——福临门。
几年前,湘城分铺稳定后,王修晋便想做专门的油纸袋装米,并在袋上贴商标,不过,王修晋想用的是王记,不想被赵四知道油纸袋的事,不到一个月后,王修晋便收了御赐的商标,并在铺子前接到圣旨,大意是以后只有王家粮铺可以用这个商标,若他人冒用,便要问罪。当时王修晋还感叹,这比上辈子什么商标法有用多了。
买到蟹米的人,性子急的立刻往家跑,想要尝尝味道,还排着队的伸着脖子数前面有多少人,然后十分自觉的吼着,不许插队,最近百姓排队都排出经验了,之前是冲着卤味,今儿是冲着蟹米。
后来的听看到排队,再看门面是家粮铺,这粮铺有什么好排队的,出于好奇心也跟着站上排,没一会儿这排队就壮大了不少,王修晋坐在小吃部的二楼窗边看着楼下,脸上带着笑,今儿过后,就不愁铺子里没人光顾。“少爷,外面一位老爷带着仆人指名要见您,似乎还有侍卫跟在后面。”王掌柜跑上二楼,头上带着一脑门的汗,他想过今天人会多一些,却没想到外面站上了大排。
之前东家让人多准备一些白开水,他心不以为然,却仍是做了,在开始排队之后,东家便让人把大水壶搬到外面,谁渴了倒些水喝着,还专门让一个伙计看着,没水了添水,顺便得看着杯子,可别让人顺走了。待队伍越排越长,王掌柜心里佩服,东家的生意做得活。于是楼下那位老爷指名要见面东家时,王掌柜可是明里暗里的暗示对方,东家身份不一般。
不论在什么地方,能带着仆人上街走的,不是有功名在身,就是有钱人,成其是在京城,这样的人更是让人猜不出身份。于掌柜暗示之后,不见对方有丝毫反应,这样的人不是傻,就是来头更大。看着老爷的气度不像是前者,那么很有可能是后者,于是王掌柜麻溜的上楼请人。
随着王掌柜下楼,打后院走到粮铺,因王掌柜无法判定对方的身份,他不敢将人引到后院。王修晋在粮铺里见到了来客,然后立刻恭敬躬身,“请老爷移步。”王修晋引着人往饭馆走,这边不是说话的地,至于后院更不是招待贵客之所。
来者正是想要为难王修晋,溜出宫的天子。走进饭馆,天子在一楼转了转,随后才上了二楼,一楼只摆了两张软椅,一张茶几,不过墙上点缀的梅花如同真的一般。二楼有四个包间,中堂空很大,也只是随意的摆了软椅和茶几,还真不能让食客当饭桌用。四个包间分以兰,竹,松和牡丹为标志,天子看着四图,“朕记得当为梅,兰,竹、菊,为何去梅与菊,换成松和特丹?”
“梅在楼下,菊虽高洁,又为花之魂魄,但草民更喜欢松。松在贫瘠之地亦能生长,且挺拔不屈。”顿了一下,王修晋小心的打量皇上,也看不出喜与怒,心中有些忐忑,“至于牡丹,有花开富贵之意,开门做生意,自是要图个吉利。”
天子并未说话,而是打量着松的图案,与其他三处不同,唯有松的图案上附了一首诗,诗为仲皎所著,诗很白话,未能提现王修晋所说在贫瘠之地生长之意,却表明松之长寿。“今儿可有吃食?”
王修晋等了半响,却不想等来这么一句,随即苦笑,“禀皇上,厨子并不在铺子,草民猜想今日粮铺必是忙碌,便未开饭馆,不如皇上移步将军府,小的命厨子到将军府为皇上做上一桌吃食?”不是他不想请皇上去家中,而是家中眼下都是女眷,均不便待客。
“在,在,在,西郊,粮仓里。”知府费劲巴拉的说出地方,宋弘毅带来的军汉得令,立刻出门拎个了衙役直奔西郊的仓。知府见军汉离开后,冷汗流得更快了。李管家和宋弘毅均未多问,此事朝廷会派人一处理,文官的事,他们还是避讳些的好。
军汉去的快,回来的也快,只是回来后的脸色可不怎么好。“少爷,押车的清点完后,发现少了一半。还有粮仓里无粮。”
“无粮?”宋弘毅看向已经瘫在地上的知府,凉州未被划到两季稻之地,今年也未遭难,不该没粮。
知府也不知哪里来的力气,突然窜了起来,冲向屋内的大柱,便要寻死,被反应快的军汉扯住,接着狠狠的踹了一脚。宋弘毅冲着李管家拱手,“此人,要如何处理?”
第124章
凉州知府被军汉捆了起来, 粮仓意味着什么,屋里的人都清楚, 如今空了的粮仓,还有少了半车的粮都进了什么人的手, 闪进宋弘毅脑中的念头十分的糟糕, 为了不让这个念头放大, 宋弘毅只能将粮的去向想成被知府变卖, 只是往下压第一个念头,那种非常不好的预感仍是往上冒。“李管家,弘毅把人留下,需立刻回京。”李管家点头, 他也觉得粮仓之事不似表面那么简单。
被捆着凉州知府嘴里塞着东西,想咬舌都难, 心里万分的悔恨趟浑水。李管家把带来的军汉叫进来, 命其把知府的后宅给围了,等京城派来的官员到了,他们再回京。
御史到达凉州的速度不慢,在宋弘毅走的第三天全抵达, 未做停留直接去了府衙, 才知知府已经数日未到衙门,闻言, 御史的脸色非常的不好,衙差非常有眼色的要跑一趟知府的府宅,还未等动, 一位军汉进接冲了进来,“承宋将之命,在此恭候御史大人,还请大人借一步说话。”
文官向来对武将不喜,但自从出了刘大人的事后,文官在武官面前便低了一头,这会儿御史也不敢摆姿态,他清楚凉州之事的一些内情,更是不敢摆出架子,随着军汉走到一侧。军汉们都是直爽的性格,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简单粗暴的把他们到凉州发现的事讲了一遍,然后就问御史,是他们把知府押过来,还是御史跑一趟。军汉说完看着御史脸上的表情,心情别提多爽了,文官看不上武将,武将还瞧不上这帮子只会动嘴皮子的名为君子,实为背后捅刀子的人。一想到,他们在边关拼死拼活打仗,这帮子文官居然给敌国通风报信,想想那些死伤的兄弟,军汉恨不得将已经被扔到乱坟岗的,被五马分尸的罪臣,再剁上几刀,最好剁成肉泥。
御史拱手向军汉,“还请小将帮忙,将府衙也围上。”御史后悔出京时未来足人手,府衙里的人,若说不知粮仓之事,他是不信。军汉应承下来,不就是围个院子,简单。
一旁听到音的衙差冷汗直流,这,这,这,可如何是好。
凉州城内的百姓少有从知府的府宅走,走动也未注意到门口的异样,但是府衙被围却立刻被人注意到,然后一传十,十传百,没一会儿都围到府衙外,指指点点,里面发生了什么事?难不成有人造反?把衙役占了?怎么之前没注意到苗头,百姓七嘴八舌的议论。不知哪个说了一句,似乎知府的府宅早就被围了。有人听到音,便有开动脑洞,便开始各种脑补。
御史走出府衙,见到外面的百姓,不由得皱起眉。军汉耳朵利,听到百姓议论的声音,便开口道,“此乃皇上亲封御史,此次来凉州是为查办案子,有冤者可报来,大人定当为百姓伸冤。”军汉的话刚落,便有人冲上前,“大人,小人要告凉州知府!”好嘛,还真有捧场的。
御史到了,李管家也就不用再在凉州多做停留,带着人随着押粮的车返京。一路前行非常快,不足十天便进了城。在粮到进京城之前,宋弘毅亲自登门向王修晋说了一下粮的事,并保证,缺的半车粮,日后让其以双倍的钱补上。在此之前,王修晋一直认定粮追回无望,他已经做好了赔一车粮的准备,没想到还能追回半车,完全是意外之喜。见到李管家,王修晋立刻拱手行礼,再三道谢,并允诺不日定带大礼上门至谢。
王掌柜招呼着伙计帮忙搬粮,并站在一边清点数量,王修晋送走李管家之后,便和押车的数人说着闲话,没一会儿便被王修晋套出了一些事,凉州的粮仓空了。听到这个消息,王修晋眉皱起,然后看向皇宫的方向,朝廷里怕是又要有一场血雨腥风。
李菻善从军营回来,便坐在粮铺里,听到王修晋提起粮的事,李菻善据住王修晋的手,“我接到旨意,随四皇子前往凉州,清查此事。开业之日,怕是赶不回来,到时父亲和小爹会过来。”
王修晋摇头拒绝,怎么能让李将军和米掌柜特意跑来撑场面,他的粮又不愁识货的人。
“东家,有几家酒楼听说咱们的蟹米到了,问能不能现在就买些回去。”王掌柜清点好数量之后,已经把账记好,东家的推荐的方法比以前他习惯用的要简单多了,清算的时候也方便,能省不少的事。王掌柜听说过湘城蟹米的传言,却未成食用过,京城也就是皇亲国戚能沾到一些,其他人怕是立了大功都未必会有,不对,还有和东家有亲的几家,可都能吃到王家出的蟹米。王掌柜和王修晋一样,不愁没有人买粮,只是他不想把粮均给酒楼,他还指望着以蟹米为由头,多多招揽生意。
“只卖五袋,价高者得。”王修晋原本也不想卖给酒楼,可是京城的酒楼背后各有各的势利,也不好直接得罪人,便只能出此下策。“开业之后,每人只限购三两,每天只卖一袋粮。”
王掌柜立刻应下,然后便退出去招呼过来想要买粮的人。
王修晋看向李菻善,“粮完全不愁卖的,开业的时候,放两串鞭就是,若你觉得过意不去,便送喜庆的花蓝,然后挂上红布,一边写开业大吉,一边写上你的名字便是。”
李菻善觉得这个主意好,然后在他出发之前也未在京城寻到这样生意的行家,出发的日程又迫在眉睫,李菻善便去求小爹帮忙,米掌柜听完之后,立刻从中寻到了商机,没几日杂货铺里又多了一门生意,专做吉事花蓝。
赵四在出发前到粮铺小坐,近来四皇子的风头正劲,又常在民间走动,非常的亲民,很多人都认识这位皇子,在百姓心中的评价非常好,同时也让一些文官嗤之以鼻,看不上他的行为。赵四也不在意,套王修晋的一句话就是,他又不在别人的心里活着。
赵四向王修晋保证,定要还他一个公道和损失。王修晋拱手道谢,他忙开业的事,把要去拜谢的事都抛到了脑后,见到赵四之后,立刻想了起来,忙带着早就准备好的薄礼分别去了李、宋两家。
宋家的主母性格爽郎,见王修晋去,便问带的是不是他家厨子做的卤味,她不需要啥谢礼,弄些王家的厨子做的卤味就行。之前王家送过几次卤味,很得宋夫人的喜欢,后来卤味铺子开业之后,宋夫人特意派人去买了一些回来,味道也不错,可跟王家送来的就总觉得差一些什么。
“……”王修晋突然不知当不当把东西拿出来了。他带的是长姐做的护肤水,还有从杂货铺买的适合送人的东西,还真没有卤味,在心里把宋夫人喜欢卤味的事记下,回府之后,便跟刘姐和管家交待,以后每隔几天便由刘姐亲自做些卤味,由管家送过去。
谢礼自然不能落下皇上的,只是赵四不在,他只能请求李老将军帮忙转送,皇帝是什么也不缺,王修晋想了很久,也不知当送什么给皇上好,最后只能又献上一策……要想富先修路。
天子看着纸上的六个在字,一脸的沉思,也不知王修晋的脑子里装的都是些什么,居然给他这么一个点子,别说这字韵还挺押的。
王修晋可不知天子在想什么,送了谢礼,又要准备李老将军的寿礼,又要忙着开业前的最后一些准备,王修晋跟个小陀螺似的,天天转个不停。
李老将军大寿因李菻善奉旨出京,而变得简单不少,请的人也多是与李家真正关系不错的,李老将军非常正式的向各家介绍王修晋,在座的几位不说各个是人精,却也没有傻子,自然明白李老将军的意思,纷纷向王修晋表达善意。
王家粮铺和私房小吃部开业的当天,门口堆满了花蓝,大的小的,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小吃部虽是开业,却没对外招呼客人,让百姓看得不解,有好事的人上前询问,从伶俐的伙计那得知,小吃部一天只招待四桌客人,想要来吃东西,需要提前预定,且不可点菜。
京城的百姓中不缺有钱人,听着伙计的解释,觉得店铺的东家不过是弄个噱头。说了几句不是那么好听的话,便让许多人散了去,伙计也不急,东家说了,今天没等到最后的,日后定会后悔得拍大腿。
王家私房小吃部每天只做四桌,还不许点菜的事很快便传得全京城都知到了,天子带着亲随站在街边,“若朕去吃,不知那小子会不会坚持只做四桌,他若是不给做,便是大逆不道,若是做了,便失信于人。”
“老爷,王家小子的小吃部,今日虽开业,却不开张。”
第125章
粮铺开业第一天, 别看没来什么大人物,门口一溜的花蓝无不显示着粮铺东家身份不一般。看热闹的百姓因小饭馆的奇葩条件散去不少人, 没走的百姓在听说铺子里卖的是皇上吃用的蟹米,便大着胆子进去看看有何不同。大米的外观看不出什么, 但蟹米与寻常大米在香气上仍有些差别, 当然, 这个差别并不是指价钱上。
百姓看不出有什么差别, 不过那价钱够高的,不差钱的便要买上一些回家尝尝是何滋味,得到每人每日只能限购三两,立刻让铺子里的人侧目, 也让一些之前嫌弃介高的百姓心动,买多买不起, 三两还是能买的, 买回去也让家人尝尝皇上吃的米是啥滋味。于是立刻围到专门负责看管蟹米的伙计,这个要三两,那个要买一份,伙计立刻笑脸相迎, “大家排好队, 小的这就为大家称重,今儿是开业第一天, 虽说每人只限购三两,但米箱里的米却不限,过了今天, 每天只卖一箱,先到先得,后到的可就没有,还请大家互相告知。”伙计一边说着,一边用油纸袋给大家称重,油纸袋上贴着一红纸块,上面的写着蟹米田的专门商标,也就是王修晋从皇上那抢过来的——福临门。
几年前,湘城分铺稳定后,王修晋便想做专门的油纸袋装米,并在袋上贴商标,不过,王修晋想用的是王记,不想被赵四知道油纸袋的事,不到一个月后,王修晋便收了御赐的商标,并在铺子前接到圣旨,大意是以后只有王家粮铺可以用这个商标,若他人冒用,便要问罪。当时王修晋还感叹,这比上辈子什么商标法有用多了。
买到蟹米的人,性子急的立刻往家跑,想要尝尝味道,还排着队的伸着脖子数前面有多少人,然后十分自觉的吼着,不许插队,最近百姓排队都排出经验了,之前是冲着卤味,今儿是冲着蟹米。
后来的听看到排队,再看门面是家粮铺,这粮铺有什么好排队的,出于好奇心也跟着站上排,没一会儿这排队就壮大了不少,王修晋坐在小吃部的二楼窗边看着楼下,脸上带着笑,今儿过后,就不愁铺子里没人光顾。“少爷,外面一位老爷带着仆人指名要见您,似乎还有侍卫跟在后面。”王掌柜跑上二楼,头上带着一脑门的汗,他想过今天人会多一些,却没想到外面站上了大排。
之前东家让人多准备一些白开水,他心不以为然,却仍是做了,在开始排队之后,东家便让人把大水壶搬到外面,谁渴了倒些水喝着,还专门让一个伙计看着,没水了添水,顺便得看着杯子,可别让人顺走了。待队伍越排越长,王掌柜心里佩服,东家的生意做得活。于是楼下那位老爷指名要见面东家时,王掌柜可是明里暗里的暗示对方,东家身份不一般。
不论在什么地方,能带着仆人上街走的,不是有功名在身,就是有钱人,成其是在京城,这样的人更是让人猜不出身份。于掌柜暗示之后,不见对方有丝毫反应,这样的人不是傻,就是来头更大。看着老爷的气度不像是前者,那么很有可能是后者,于是王掌柜麻溜的上楼请人。
随着王掌柜下楼,打后院走到粮铺,因王掌柜无法判定对方的身份,他不敢将人引到后院。王修晋在粮铺里见到了来客,然后立刻恭敬躬身,“请老爷移步。”王修晋引着人往饭馆走,这边不是说话的地,至于后院更不是招待贵客之所。
来者正是想要为难王修晋,溜出宫的天子。走进饭馆,天子在一楼转了转,随后才上了二楼,一楼只摆了两张软椅,一张茶几,不过墙上点缀的梅花如同真的一般。二楼有四个包间,中堂空很大,也只是随意的摆了软椅和茶几,还真不能让食客当饭桌用。四个包间分以兰,竹,松和牡丹为标志,天子看着四图,“朕记得当为梅,兰,竹、菊,为何去梅与菊,换成松和特丹?”
“梅在楼下,菊虽高洁,又为花之魂魄,但草民更喜欢松。松在贫瘠之地亦能生长,且挺拔不屈。”顿了一下,王修晋小心的打量皇上,也看不出喜与怒,心中有些忐忑,“至于牡丹,有花开富贵之意,开门做生意,自是要图个吉利。”
天子并未说话,而是打量着松的图案,与其他三处不同,唯有松的图案上附了一首诗,诗为仲皎所著,诗很白话,未能提现王修晋所说在贫瘠之地生长之意,却表明松之长寿。“今儿可有吃食?”
王修晋等了半响,却不想等来这么一句,随即苦笑,“禀皇上,厨子并不在铺子,草民猜想今日粮铺必是忙碌,便未开饭馆,不如皇上移步将军府,小的命厨子到将军府为皇上做上一桌吃食?”不是他不想请皇上去家中,而是家中眼下都是女眷,均不便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