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很精彩,杨宜君一多半的注意力也放到了惊险的演出上。
    杨宜君这样,于一个闺阁女儿家来说倒也说不出什么,最多是她稍显直接了些,有点儿伤人。但在熟悉杨宜君的人那里,连这一点都不会有——大家都知道杨宜君的性子,如此已经算是她收敛的了,以至于无人觉得有问题。
    只有赵祖光有些不安地看了自己的表弟一眼...他最清楚高溶的性格,在洛阳的高溶时不时就会面对一些比较尴尬的情况,毕竟从身份来说他就是一个尴尬人。每当那种情况,高溶都是直接怼回去的,坐实了他胆大妄为、行事不羁的名声。
    他这样做可能会让人忌惮、不满,也可能反过来让某些人放心。但话说回来,他真要表现得谨小慎微,处处挑不出毛病来,那得到的结果可能也差不多,可能让人安心,也可能让人更加怀疑。
    赵祖光担心高溶脸面上过不去,便追上杨宜君道:“十七娘觉得东西太贵重,于礼不好收也是应当,是我们太唐突了——在下这里还有一只珍珠冠,也很精巧,只是价值多有不如,十七娘便收下这个吧!”
    杨宜君目光从精彩的表演上挪开,看着赵祖光,似笑非笑:“赵四公子怎么就不明白了呢?既然价值连城的宝物小女没有收下,又怎么会收下等而下之的小玩意儿?”
    似乎是想到了对方接下来会说什么,杨宜君抢先道:“话到这份上,别说是送了,就是卖与小女,小女也不好要了。”
    赵祖光本想说什么的,看到这样的杨宜君却都说不出来了,只能眼观鼻鼻观心站到一边去。低声与高溶道:“...我也不知怎得,听杨十七娘说话,就不知道如何驳了。”
    他喜欢的真不是杨宜君这样的美女,但气势依旧为其光彩所夺。杨宜君说话的时候总有一种‘理所当然’的感觉,叫人很难不按她的意思做。
    杨宜君不想多事,说过话之后索性离得远了些,走到了一间亭子旁。
    “...听闻燕国要往北面契丹用兵,就是眼下的事了?”
    “哪里听来的?我听说的消息是燕国要南下,收拾过南吴再说其他...比起契丹的强兵,没有淮地为屏障的南朝不是容易征服的多?等到南边都收拾完了,北方不过是一片孤地,纠集天下之物力,一次不成两次,两次不成三次,大业可期啊!”
    花园里这间亭子叫‘波光亭’,临池塘而立,表演者就在这亭子另一边的空地上。此时,不少杨家子弟与零散外客在这里围坐着,一面看精彩的表演,一面不知怎得就谈起了天下大势。
    这实属寻常,天下割据的年月,有学问、有些许见识的青年,多少有些不安分,隐隐有建功立业之心...退一步说,就算没有这个心,日常闲扯时纵论天下大事,口嗨一番也是精神上的慰藉嘛。
    指点江山这种事,后世娱乐那么多,都有的是人痴迷,更不要说如今了。
    杨宜君听到这样的说法,挑了挑眉。然后又听到有人说:“此话有理!先易后难,未来可期!先对南面用兵,将来最差也是老大国家,能与北面共为皇帝!可若是此时执着于对北面用兵,情形就不同了!”
    “一两次不成,就陷在其中了!别说南吴、蜀中会不会借机生事,怕是就连燕国内也会不稳!一番乱战之后,说不得燕国要改朝换代,不再姓高。”
    这些‘热血青年’越说越上头,声音不小,高溶和赵祖光都听到了。高溶露出了一抹轻笑,在场只有最熟悉他的赵祖光才能看出这一笑里的轻蔑——赵祖光知道,高溶是典型的‘北派’,即认为燕国统一应当先北后南,先难后易!
    当然,在洛阳时他没有公开发表过任何政治主张、军事意见,这也就是赵祖光私下观察所得。
    其实先南后北,还是先北后南,都有各自的道理。先打北边,啃下难啃的骨头,后面荡平宇内就是手拿把攥的事了。而且,北边河套、燕云之地尽在契丹,燕国就等于是没有屏障,没有战略纵深,非常危险!这样南下,背后有人捅刀的话防都防不住!
    而先打南边,好处就是‘稳妥’,南边相较于北边,从军事到经济都是全面落后的,根本不能相提并论。不管怎么说,拿到手上的才是自己的,而且拿下南边之后就解决了生存问题,剩下的就是‘生活’了。
    立足于当下的话,哪一种决定都有自己的好处和坏处。站在燕国的立场,选哪一种都不能以‘对错’来论!只不过,单纯以燕国皇帝的角度来说,先南后北确实好些——河套和燕云在异族手中越久,越是后患无穷!眼下有余力收复,当然是出手最好!只要能将契丹赶出河套和燕云,哪怕燕国因此惨胜如败,掏空了家底,失去了得天下的机会,那也是肉烂在锅里!
    但对于燕国皇帝来说就是另一回事了。
    或许先北后南能‘功在千秋’,但那又和他,和高家有什么关系?
    高溶主张先北后南倒也不是因为他有‘千秋功业’的志向,这和他的性格有关。首先,他就不觉得由自己主导的话,会收复不了中原故土!其次,他从来不喜欢‘欺软怕硬’。相反,少年时他和一群洛阳顶级衙内斗鸡走狗、上蹿下跳时,也是专盯着洛阳地界上最风光的一些人......
    眼下高溶的轻蔑,不是对这些指点江山的‘书生’,而是对他那在洛阳坐皇位的叔父。早些年的时候高晋也是在军中从事的,骁勇善战,甚至有‘勇冠三军’之名。他能兄终弟及,也有军中支持的原因!
    而就是这样的人,安享富贵越久,胆子也越来越小了!在内怕儿子、弟弟,甚至侄儿夺权夺位,就像他当初做的一样。在外,也是选最稳妥的路,至于这条路会有怎样的后患,又是怎样不体面,他是不在乎的。
    枭雄气短...高溶只觉得狼狈可笑。
    “十七娘觉得该先南后北,还是先北后南?”无论是哪一种,都有自己的说法,一时波光亭里的子弟们就争将起来了,正好在人群里看到了杨宜君,便询问起她的看法来了。
    没错,很多男子不喜欢杨宜君在某些地方比他们还强,这让他们觉得被冒犯了。但时间长了,有些东西也就发生了变化,不喜欢归不喜欢,一些男子讨论学术问题、指点江山的时候也习惯了杨宜君有自己的看法。
    更何况今天多是杨家子弟,都是杨宜君的堂兄堂弟...虽然站在男子的角度,他们也不太喜欢女子太有见识,但人的观感就是这么微妙——自己的母亲、姐妹、女儿们也是女人,可发生在别的女人身上他们觉得好或不好的事,轮到她们身上就完全相反了。
    别的女人不被丈夫喜欢,忍气吞声,他们觉得理所应当。但换成是自己的女性亲人,那就是要上门讨公道...就这样的。
    所以此时问到杨宜君头上,倒也不奇怪。
    杨宜君没有一点儿迟疑:“当然先北后南,先难后易。”
    “可如此——”支持先南后北的杨家堂兄忍不住要开口。
    杨宜君没等他说话,就打断了他:“阿兄这是‘看闲书掉泪——替古人担忧’么?我等都是汉人,若只是不相干之汉人的想法,自然是早早收复河套并燕云最好!至于高家死活,甚至燕国会不会被改朝换代,干卿何事?”
    简单来说,别入戏太深了!高家的江山关我们啥事儿?
    赵祖光被杨宜君的直接弄得都愣住了,但回过神来后却不吃惊,大约是杨宜君让他吃惊太多次了,这样算不得什么...事实上,如果不是杨宜君口吻里视高家死活于无物,让他颇感不适应,他连发愣都不会有。
    但在回过神来之后,他还是下意识地看了高溶一眼。从他的角度,却是看不出高溶是喜是怒的。
    波光亭里的子弟听杨宜君这样说,无论是支持先南后北的,还是支持先北后南的,都笑了。其中一位堂兄就笑道:“十七娘此言极是,只是我们今日论这些,就是先设云自己是燕国人,甚至是高家人呢!”
    “若是这般,我也说‘先北后南’。”杨宜君依旧没有犹豫,毫不拖泥带水道:“欲天下一统,欲为天下一人,本就该具备常人没有的胆气——求稳妥,求苟活?就不该在这大争之世出头!天下那么多大家族,不就是那么做的么?”
    “那些称王为帝的人,选‘稳妥’的路,怕是已经忘了当初的志向了!”
    “十七娘这话虽有理,却也太苛刻了。此一时彼一时,起家时只自己一个,最多再算上家族。是不需要考量那么多的,成了自然好,不成也是出手无悔。”一个子弟笑盈盈地插嘴,道:“如今却不同了,已经有偌大地盘,身边跟从的人也不可计数了。”
    这话也有理,但杨宜君只是侧了侧头,轻描淡写:“说的好像,为君者在意身边跟从的人一般,若牺牲这些人能成就大业,君王会犹豫吗?说到底,是过去不怕死,如今活得长了,拥有的东西多了,反倒惜命了...惜的自然只是自己的命。”
    怕死就是怕死,舍不得人间富贵就是舍不得人间富贵,何必要多做修饰呢。
    “有的时候,捷径才是远路,远路才是捷径...选‘先南后北’的,日后怕是要为此付出代价。”杨宜君想到了自己看过的不少影视剧,其中有背景是‘宋朝’的,宋初的情况就和如今很像。然后选了‘先南后北’,结果就是不管宋朝文化经济多么出色,也免不了军事上从开国初孱弱到最后。
    燕云十六州等地,断断续续一直收复不来,不只是北方一直面临危机,时不时就要爆发大战,始终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还因为这‘外部问题’会向内蔓延,导致‘内部问题’!
    当然,或许北宋初年选了‘先北后南’,然后就没有宋朝了...但杨宜君还是选‘先北后南’,这是性格使然。
    这个时候波光亭里的子弟也大概明白了,这是杨宜君的选择,大家就是各有理由,信念不同。所以也没有多少对峙的紧张,反而都笑了,其中一个就道:“这样看来,十七娘还是小孩子呢,想到这等事,孩子气的很。”
    若没有‘现在’,谈何‘未来’?而且,成年人了,委曲求全有什么的,不寒碜!
    “真正身处其中是很难的,也就是十七娘这般不涉其中,又是个孩子,才能如此轻巧了。”杨宜君的立场没问题,甚至从‘大局’上来说,她还在制高点上!但真正身处其中的人,是很难那样坚决的。
    他们也不觉得杨宜君真的是燕国皇帝,还能这样想。
    “为什么不?”杨宜君却觉得是这些子弟太‘想当然’了,不紧不慢道:“如今这年月,胆气豪情成了鲁莽无知,心怀大志变成了不知世事,舍生取义成了虚伪邀名...所以,你们觉得选‘先北后南’是笑话,是罔顾实情。看似大义凛然,实则狗屁不通。”
    “可人的豪情真的不存在,又或者存在,但一文不值吗?当然不是。若真是那样,就不必有大禹治水而天下安,不必有周灭殷商而国太平,不必有始皇帝一统天下,不必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们也不会在这里,而是依旧是上古时的样子,住山洞、披兽皮、食野果,与禽兽无异了。”
    “若是我,我就要彪炳史册,我就要功在千秋!做的成当然很好,做不成也是轰轰烈烈、问心无悔!”
    “我不知道选那些不那么稳妥的路,将来失败了会不会后悔,我只知道,眼下践踏了自己的初衷,自己的志向,当下就会后悔!”
    明明是豪情万丈地话,杨宜君说这些的时候却相当平静。因为她不是要煽动什么,也不需要说服自己,这些想法对于她来说就是‘理所当然’。她扬了扬眉:“说来,阿兄们又是为了存于世,为何不愿意庸庸碌碌,为何想要做下事业的呢?”
    “不是为了今后要委曲求全、有所取舍、踟蹰不前,而是为了完全相反的东西——想要能够抓住想要的东西,想要一言九鼎,想要问心无愧!”
    赵祖光是真的不喜欢杨宜君这样的女子,遇到这样的女子,他就像是火遇上了水,根本立不起来,天然就有一种气短。但他也再次感受到了上次在城中酒楼里,见杨宜君一人赢下南吴几个才子的感觉。
    这确实是一个与众不同,叫人不得不看的女子。
    而且,这次他可以确定另一点——他看向高溶。
    高溶前所未有地认真凝视着杨宜君,杨宜君的眼睛比任何时候都要闪亮,足够与朝阳争辉,与明月相映,与群星一色。
    第35章 花园中的表演还……
    花园中的表演还在继续,不过不再是杂手艺,而是撮弄杂艺。而且是撮弄杂艺中最受欢迎的‘仙术’...就杨宜君看来,其实就是影视剧里常出现的‘魔术’,讲究的是灵活巧妙,当然,也有些很倚仗道具。
    现在的‘仙术’多是小型魔术,很考验艺人本身的功夫。表演的艺人名叫吴小仙,名气颇大,手中拿了两个核桃大小的小绣球,藏来藏去,以为在袖子里时,其实在领口中,以为在手心里时,又跑到了发髻里。
    这般巧妙的演出,博得了好一番喝彩!当即就有好事的撒了大把大把的钱上去。这叫后面表演的一对兄弟无形中压力大了很多——两人在遵义城里混事也有小半年了,靠着一手漂亮的飞刀也不愁吃喝,但想要更进一步,真正叫本地艺人服气,却是不能了。
    对于他们来说,今天在播州侯府的演出是个机会。
    而如果演出效果不好的话,这个机会就浪费了。想要再等到这样好的机会,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高溶微微垂着眼睛,对于惊险的飞刀表演并无兴趣。这种表演,无非是一个人站在靶子位,一个人射飞刀而已。惊险一些的,叫站靶子位的人头顶个绣球、果子什么的,射飞刀的人一刀过去,绣球、果子破开,人不能伤到分毫。更惊险一些的,射飞刀的人得蒙着双眼——这样的表演高溶在洛阳见过,眼前这对兄弟却不能表演。
    毕竟播州只是边陲之地,哪怕杨家治理得当,普通人生活比中原百姓还要好些,也改变不了很多方面的差距。
    ‘咄咄’几声,飞刀总是惊险地蹭着站靶子位的艺人过去,但始终没伤到人!如此惊险又利落的表演果然引得叫好声一片。表演的兄弟俩也放松了些,开始玩更多花活儿。
    因为表演的精彩,不少人开始往高溶这边靠,他的站位好巧不巧正是最适合观赏这场飞刀演出的。
    高溶不耐烦了,便要从人群中脱身。
    “你们这些冤家!别挤别挤,哎哟!”杨丽华在几个女伴的拥簇下也往看飞刀表演的‘最佳位置’过去,一路笑闹不说,还有个女伴挠她肋下,叫她一时都笑软了。回头‘警告’人,却是因此没看到前面,一下撞了个满怀。
    高溶抬手扶住了杨丽华的手腕,让杨丽华不至于倒在他身上,分寸是恰到好处的。
    杨丽华发觉自己撞到了一个男客,一下脸红了,退到一边去。不待说什么,对方先一步松开了扶住她的手,很有风度。低声说了一句:“小娘子当心些。”
    并不多说什么,便走了。
    杨丽华抬头,只看到了对方一个侧脸。一下便怔住不说话了。之后女伴们与她玩笑,拿刚刚发生的事调侃她。她就宛如被踩了尾巴的狸猫一般,生气道:“说什么浑话?这是我们该说的么?”
    杨丽华今年都十七了,又是播州侯唯一的嫡女,受重视不用说,最近她的婚事也有眉目了...一个婚事在望的闺阁小娘子,即使是民风开放的播州,拿这种事调笑,也是有些不妥的。这也是女伴们平日里笑闹惯了,杨丽华也不像是很在意自己那个潜在未婚夫的样子,这才如此‘随意’,却没有想到一下触了杨丽华的霉头。
    飞刀表演之后,上场的是一个‘顶缸’艺人。说是‘顶缸’其实不确切,这个艺人能顶的东西很多,就顶在额头上,松开双手随意走动。
    一开始顶的只是个两尺高的陶缸,然后又将一块方方正正的木板放到偏顶着的缸沿上。这个时候,助手送来一叠盘子,艺人就把盘子往上扔,不偏不倚落在木板上,头上所顶之物稳得很!
    一个不够,艺人还一面走动一面往上方扔盘子,直到上面的盘子摞成了高高一摞!
    盘子扔完了,艺人还嫌不够,又有助手捧来了一摞碗。一个一个往上扔,叠在盘子上。这个时候,艺人额头顶的东西已经很高了,而且看着真的很‘危险’——那是很违背直觉的场面,怎么看都该是砸下来的样子,但偏偏没有倒。
    这样的‘顶缸’表演还是挺常见的,差别只在于艺人的水准高低。在场的观众、艺人既觉得惊险紧张,同时又还挺放松的,并不觉得会出什么意外。
    只有高溶随意看了一眼,大约是从小习武,对人体有着足够的了解,觉察到了顶缸艺人肢体一瞬间的不自然。
    一瞬间直觉快过了理智,他预感到了哪边会出事。于是就在碗盘大缸一股脑倒下时,他飞起一脚踢实,改变了那些东西的倾倒方向,往另一边没人的区域去了。
    这惊险的一幕还没人反应过来就已经结束了,高溶下意识看向杨宜君的方向,杨宜君却正好侧过头与杨蔷说着什么,根本没注意到这边。
    高溶抿了抿唇。
    顶缸艺人,连同他相干的几个人意识到闯祸了,连忙磕头。
    高溶无所谓这些,退了回去。赵祖光一直盯着高溶,自然察觉到了他的视线。‘哦’了一声,仿佛是明知故问道:“真难得啊,德盛你竟然会管这样的闲事。”
    高溶当然不是什么见义勇为的好青年,如果不是利益相干,他几乎不会主动做任何事。就像刚刚,哪怕对他来说只是举手之劳,正常来说他也就是看着了——他无所谓好坏善恶之余,就是冷漠。
    他和这个世界不怎么亲近。
    赵祖光到底和高溶从小一起长大,能从他平静的神色下看到词穷,忽然他就觉得自己这个足够聪明,又野心勃勃的表弟有些不一样了。过去他哪怕再相信他能成事,再愿意支持他,那也是隔着一层...对方在他这里,与其说是主公、表亲,还不如说是道观庙宇里的偶像。
    尊敬又疏远,带着多多少少的不真实。
    今天却真实了一点儿。
    赵祖光忍住笑,碰了碰高溶的手臂,又往波光亭的方向指了指:“你与杨十七娘说话去罢...杨十七娘她方才是不留情面了些,可仔细想想,也有你先失礼的缘故。杨十七娘不是一般迂腐女子不错,可到底还是闺阁小娘子,哪能随便收一个不相干外男的贵重礼物?”
    “就是她不介意,当着族中兄弟姊妹,也不能了...你过去与她好好说,至少叫她晓得我们不是要冒犯她。”

章节目录


百媚千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三春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春景并收藏百媚千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