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士松道,“不管,我不愿再念了。阿哒,你别让我再念书了。”
他们兄弟二人你一句我一嘴,潘阳竖耳朵听着,一直没吭声,该来的总是要来,潘阳她爸是念完五年级就不愿意再念了,知道她爸以后混的不会差,潘阳断然不会在此时乱改她爸的生活轨迹,就问道,“真不想再念了?不后悔?”
潘士松仍旧稚气的小脸上显一本正经之色,道,“肯定不后悔。”
潘阳这才点点头,“成,不念就不念,等过两天郑师傅回来我就去请他,到时候我们一块回去。”
郑师傅是烧砖的一把好手,可是大忙人呢,潘阳之所以扑了个空,是因为他被县东北边的汤集村生产队书记请去指导他们生产队烧砖啦。
汤集村有意向效仿城关村的做法,合全生产队之力,集体建砖窑,烧出的砖卖了之后大家共盈利,汤集村生产队书记不知道从哪个人嘴里打听到郑师傅的,大老远的特意跑过来,先跟城关村书记沟通好,得了城关村书记的应允,汤集村生产队书记才亲自把郑师傅请了去,代价是每天二十块钱的指导费。
二十块钱啊,可算是天价了,汤集村生产队书记心里清楚,郑师傅指定是受了城关村书记的指使才会漫天要价,但是为了能尽快掌握烧砖技术,汤集村生产队书记只好咬牙答应一天给二十块块钱工钱。
郑师傅一共在汤集村生产队待了十天,这十天里,他非但拿到两百块钱指导费,住的还是汤集村生产队最富裕的人家,一排五间大平房里,他住最宽敞最亮堂的那间,不仅如此,每天还有酒肉招待,当然一天一包香烟自然是不可少的。不过最让郑师傅得意的是,在那里,他被众星捧月般的捧着,就连汤集村生产队的书记,对他也是客客气气,只差没点头哈腰了,这滋味儿,郑师傅可从来没尝过!
可是这种待遇在郑师傅回到城关村后就再也没有了,在城关村生产队里,他们书记才是一把手,砖窑的所有事都是他在管,而他郑师傅呢,不过是个技工,手底下有意跟他学烧砖的小工对他还算尊敬,其他人可就没那么鸟他了,因为在多数人眼中,他郑师傅不过是生产队中普通的一员,你忙活我也在忙活,凭什么就该对你另眼相看?
这种地位上的巨大落差,让郑师傅心中生出了隐隐不满,他甚至在心里愤愤不平的想,干脆就专门出去给别户指导烧砖,一天还能赚二十块钱哩,好赖比待在这个鬼地方强!
所以当郑师傅听窑厂的小工说有个外村人来找他时,郑师傅脑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潘阳,郑师傅打定主意要出去挣技术工钱,这几天在窑厂哪也不去了,就坐等潘阳过来请他。
在郑师傅回来后的第三天,潘阳又去了趟城关村,这回可算是顺利找到了郑师傅。
潘阳没拐弯抹角,直接说明来意,郑师傅心里清楚潘阳来意,跟潘阳做出一副谈判的架势,好以整暇的坐在砖头堆上抽烟,对潘阳道,“你知道我这几天去哪儿了吗?我去别村挣钱去了,他们也烧窑,你知道他们一天给我多少工钱吗?”
潘阳心里咯噔一下,郑师傅要说的重点来了。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郑师傅和她非亲非故,又凭什么白帮她忙呢?
这么一想,潘阳直接笑道,“行了郑师傅,我们也算熟人了,您就直接开价吧。”
郑师傅把过滤烟嘴吐掉,又吐了口浓痰,拍手道爽快,他比划了个二,对潘阳道,“二十块一天,这是我在别村的工钱,你也说我们是熟人了,我可没跟你多要。”
潘阳在心里呵呵了两声,二十块钱还不算多要,他咋不去直接抢钱呢!
潘阳也不是吃素的,直接反问郑师傅,“那师傅您准备多少天把我教会烧砖?如果原本三两天的事,您拖个半月一月的,那这工钱我可真出不起。”
潘阳这么直接的问,郑师傅倒也没生气,笑骂了声鬼机灵,他道,“放心,第一窑砖我来给你们烧,你就跟在后头瞧着,我保准你烧出来的砖成色没话说,第二窑砖你烧,我跟在后头看着,要是没问题了,你就是让我多待,我也不愿。前前后后大概要五六天左右,这样成不成?”
潘阳搁在心里头算了笔账,就按郑师傅出工八天来算,一天二十块,八天一百六十块,郑师傅住在她家吃在她家,毛估计一顿一斤粮食,八天就是二十多斤,外加菜肉,零零碎碎下来估计得十五块钱左右,还有烟酒呢,这些都少不了,估计总得算下来,至少两百块出去。
潘兆丰入股拿出的钱才两百块啊,还不够给郑师傅付工钱的!
潘阳忍不住暗骂前头把郑师傅胃口养大的人,面上却不得不维持着笑,咬着后牙槽应承了下来,道,“成,那我们就这么说定,郑师傅您看您什么时候能跟我回去?”
郑师傅想了想道,“明天吧,今天让我先把这头的事交代清楚,也得回家收拾两件衣裳不是。”
两下说定后,潘阳又不得不回县城,在潘士尧那儿再将就睡一晚。晚上吃了饭后,秀英蹲在压井口刷碗筷,潘士尧抱着闺女逗玩了一会儿,他见阿哒坐在门口廊檐下乘凉,面上忧心忡忡的,又思及阿哒打从城关村回来之后,就没平常话多了...潘士尧想了想,把闺女递给了潘士松,让潘士松抱她玩儿,潘士尧挨着他阿哒坐了下来。
潘士尧递了根烟给潘阳,道,“阿哒,来一根吧。”
潘阳摇摇头,“我抽不惯这东西。”
潘士尧自个点了一根,抽了一口烟,才问道,“阿哒是遇着什么烦心事了?”
潘阳把郑师傅狮子大开口要工价的事跟潘士尧说了一遍,潘士尧静静地听着,等潘阳说完了,他才道,“阿哒,孬好郑师傅精通烧砖,这亏我们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要是惹恼了他,烧坏了砖,我们损失更大,阿哒是在为钱的事操心?要真是这样,我和秀英手里头存了些钱,大概有三百块,阿哒你先拿去应应急。”
潘阳第一反应就是拒绝,“你和秀英在城里生活也不容易,城里东西贵,哪天开了门不得花钱,可不比乡下,能靠两分自留地种的菜过活,钱还是留着你跟秀英存着吧,我另想办法。”
父子二人的谈话给秀英听见了,潘阳话音刚落,秀英就给话茬接了过去,道,“钱放着也是放着,阿哒急用就拿去用吧,我和士尧暂时都花不到钱,再说我们平时吃的米面,哪样不是从家带过来的?平常就买菜买油盐酱醋花点钱,别的地方压根花不到。”
潘士尧直接起身回了屋里,再出来时,就把他和秀英积攒下的所有积蓄都给了潘阳,道,“阿哒你就拿去用吧,自家又不是没钱,还去找别人借做什么,再说我这房子都是你买的,我们父子要真计较这么多,那我岂不是要把房子的钱也全还给你?”
小夫妻二人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潘阳也就不再拒绝,接下了潘士尧的钱。眼下她确实急用,等窑厂运转盈利了之后再把钱还给小夫妻二人也成。
加上潘士尧手里的三百多块钱,潘阳心里多少有了些底,次日潘阳带上潘士松,在县城汽车站门口和郑师傅汇合,潘阳出钱买了三张车票,把郑师傅带到了他们乡里。
等一行三人到家,潘阳让潘士松去喊潘兆丰,又让潘士勋骑自行车去姚家村喊姚宝忠过来,潘阳准备中午在家烧一顿好菜,算是给郑师傅接风洗尘,虽说郑师傅漫天要工价有些过了,不过既然人都请来了,潘阳也不想因为在吃食方面慢待了他,让他心生意见。
潘阳把郑师傅请到堂屋上坐,又泡了杯茶,递了包香烟给郑师傅。
对潘阳这一套殷勤,郑师傅很是受用,不觉就跟潘阳多讲了些烧窑的技巧。堂屋里潘阳陪着郑师傅唠嗑,外头张学兰挎上藤篮,准备去自留地里摘菜,临走之前,她叮嘱潘士云道,“士云,去你三婶家,把你三婶也喊过来,让她中午过来烧饭。”
其实张学兰心里是不满的,因为在她看来,窑厂又不是她男人一个人在干,明明是三个人合伙干的买卖,凭什么请客就是她家请?
蔬菜就不说了,自家地里种的,也不值几个钱,可肉烟酒呢?哪样不要她家掏腰包?姚宝忠家住离得远就算了,三房离这么近,说什么也得让孟广美来忙活。
不仅要孟广美来忙活,以后郑师傅在这的每日花销,也必须得三家平摊!
中午三个合办买卖的‘兄弟’一块陪郑师傅吃了顿饭,酒足饭饱之后,又领郑师傅去了他们的工地,两亩的黏土地,约莫半亩的地方被盖上了砖窑,下用石头打地基,上用红砖砌成,老式的坟包模样,外口留有三个出砖门,出砖门正对的就是紧实平整的码砖坯场地...
在窑厂巡视了一圈回来,家里张学兰和孟广美妯娌两个又张罗了一桌饭菜,八仙桌上几个当家的爷们吃吃喝喝,关于窑厂的事,郑师傅又提了些他认为可以改进的地方,关于烧砖的经验,他能说上三天三夜,尤其喝了两盅酒之后,话匣子怎么也收不住,潘阳‘兄弟’三个只好作陪,等散席之后已是深夜。
当天晚上,郑师傅就在潘阳家歇了下来。潘恒春晚上去杂货铺看门,张学兰就把原先潘恒春的睡的房间收拾了出来,换上干净的床单被罩,等众人歇息了一夜之后,次日早就算是正式开工了。
眼下并非农忙季节,三家人几乎是全家老少都上阵了,铁锹刨土和泥,装模具制砖坯,晾干,推车装窑,再烧火,出砖...
对于这三家庄稼人来说,现在这片窑厂就是他们所有的心血,若非实在有其他事,他们恨不得没日没夜的待在窑厂上。
要说烧砖,前头的步骤不算难,只要有样学样,基本上不会出什么差错,关键的是在砖坯入窑之后,隔多少个砖坯就要放一个煤饼,还有装好窑之后,烧砖要把握的温度,什么时候高温,什么时候减温,什么时候要冷却...这些都是他们急需要把握的。
好在拿人手短,郑师傅在老潘家吃好喝好,工钱又每天都能拿到手,心情自然不赖,教潘阳他们也算尽责,郑师傅先带头烧了一窑砖来,他技术好,烧得成色自然好,光红而结实。等潘阳接手烧窑时,烧出的砖就明显不如郑师傅烧得了,她把火烧大了,颜色有些暗,不少砖还被烧裂了开来。
出现这种情况,潘阳难免心急,倒是郑师傅安抚道,“已经不错啦,可比我烧第一窑砖时好太多,就你烧这成分的砖,也能卖出去,别人卖两分两厘,你就要两分钱,保管有人要。”
潘姚两家的窑厂上,大烟囱每天都冒着大气,砖块一批又一批从窑洞里出来,整整齐齐的码在晾砖厂上,合作社往日荒芜的东头陡然间出现了一个新的格局,几乎没用几天,整个合作社的人都知道,紧挨他们乡通往姚家村的大马路旁开了窑厂,以后哪家哪户想盖新房,可就不用大老远跑镇上拉砖啦!
在这个猪肉才七毛钱一斤的年代,一块红砖两分多钱,绝对不便宜,在广大农村地区,红砖在他们眼中,历来是一种富贵的象征,现在他们合作社里竟然有了专门烧砖的厂,这景观可算是给了整个合作的人一个启示,趁着现在世道活泛了,赶紧闹腾挣钱吧,家里那两间破茅草房,早该换成红砖瓦房了!
窑厂的大烟囱连冒了几天大气,出窑的砖毛估计有两万块,按照一块砖两分两厘的价钱,两万块砖能卖两千多块钱,人力是他们自己出的,不用付任何人工钱,只要刨除烧煤的钱,剩下全是净得,估计能落一千五百块左右!
潘阳他们做的第一笔生意是来自公社中学的订单,公社中学的教室仍旧是老式的泥瓦房,墙面已有裂痕,碰到阴雨天,房顶还总漏雨,都新时代了,这样的中学实在是有些寒碜,校领导再三向上头申请之后,终于得了批准,争取在秋季开学前把学校盖完工。
校领导预备盖一排八间大瓦房,六间用来给学生上课,一间作为教师办公室,剩下的一间用来存储书籍杂物。
一间七米乘八米的大瓦房大概需要一千五百块砖,八间则需要一万两千多块砖,对于潘阳他们来说,一万多块砖,无异于是笔大订单了!
可相应的,校领导要求潘阳他们送砖到工地,而不是自己派人过来拉,这就意味着潘阳他们原本就充足的人手,不得不再分派出一批人去送砖。
在这份合伙生意中,潘阳是大头,她有话语权,潘阳没做犹豫,直接让潘兆丰和姚宝忠的儿子姚祺田一块送砖。
原本潘兆丰也没多想,可孟广美却不太乐意了,直接对潘阳道,“苦活累活都让兆丰干了,他整天去外头送砖,什么时候才能把烧砖技术学会?”
眼下潘阳、潘兆丰和姚宝忠三人中,只有潘阳学会了烧窑的技术,潘兆丰和姚宝忠还差些火候,潘阳一时半会都不敢让他们冒险烧砖,万一烧坏了,损失的可是他们,买卖才刚起步,他们实在输不起。
要说孟广美也是个有心眼人,这种话她当然不会当着姚宝忠的面说,更不会和潘阳吵架,只是放工回潘家村之后,孟广美才以商量的方式让她这个大伯子好好想想。
哪知潘阳却公私分明道,“当初算批子时,人家姚宝忠占的就是三成,兆丰出的本钱比他少,我总不能开口让姚宝忠去送吧?”
“再说了,姚宝忠家好歹让他儿子一块去送砖了,你家呢?兆丰要是有能顶事的儿子,我也能好办!”
潘阳这一番话说得孟广美哑口无言,是呀,平常在窑厂上干活的,姚家有姚宝忠父子二人外加姚宝忠他女人,潘阳家则是潘阳领潘士勋、潘士松兄弟二人在干活,潘兆丰家呢?只有潘兆丰一个男劳动力,潘兆丰的儿子只比潘士告大了几岁,才上小学一年级,根本不能当回事儿。
涉及到利益的事,就是这么现实,潘阳断然不会折损到大房的利益再去拉扯三房,当初让三房参与分红已经足够照顾他们了,潘阳可不是慈善机构,对谁都好心。
退一万步来说,潘兆丰只是她三爷爷而已,姚宝忠可是她亲外公啊,孰轻孰重,还用别人提点么。
潘阳这般不可商量,孟广美心里多少不舒坦,在老潘家大巷口同潘阳分开之后,孟广美就忍不住跟他男人嘀咕道,“兆丰啊,你可得长点心眼,别总会死干活,你倒是找机会跟在你老大屁股后头多学学啊。”
孟广美不舒坦,潘兆丰还能痛快到哪去?眼下在潘兆丰两口子眼里,潘阳无异于是胳膊肘往外拐,可他们出的本钱少,又能怎么样!
两口子絮絮叨叨的讲着话,途径二房家门口,朱秀芝正坐在门外端了个碗喝稀饭,稀饭碗里零星夹了几筷子酸白菜。潘兆丰两口子在见到朱秀芝那一刻,不约而同的停了嘴,不再谈窑厂的事。
他们兄弟二人你一句我一嘴,潘阳竖耳朵听着,一直没吭声,该来的总是要来,潘阳她爸是念完五年级就不愿意再念了,知道她爸以后混的不会差,潘阳断然不会在此时乱改她爸的生活轨迹,就问道,“真不想再念了?不后悔?”
潘士松仍旧稚气的小脸上显一本正经之色,道,“肯定不后悔。”
潘阳这才点点头,“成,不念就不念,等过两天郑师傅回来我就去请他,到时候我们一块回去。”
郑师傅是烧砖的一把好手,可是大忙人呢,潘阳之所以扑了个空,是因为他被县东北边的汤集村生产队书记请去指导他们生产队烧砖啦。
汤集村有意向效仿城关村的做法,合全生产队之力,集体建砖窑,烧出的砖卖了之后大家共盈利,汤集村生产队书记不知道从哪个人嘴里打听到郑师傅的,大老远的特意跑过来,先跟城关村书记沟通好,得了城关村书记的应允,汤集村生产队书记才亲自把郑师傅请了去,代价是每天二十块钱的指导费。
二十块钱啊,可算是天价了,汤集村生产队书记心里清楚,郑师傅指定是受了城关村书记的指使才会漫天要价,但是为了能尽快掌握烧砖技术,汤集村生产队书记只好咬牙答应一天给二十块块钱工钱。
郑师傅一共在汤集村生产队待了十天,这十天里,他非但拿到两百块钱指导费,住的还是汤集村生产队最富裕的人家,一排五间大平房里,他住最宽敞最亮堂的那间,不仅如此,每天还有酒肉招待,当然一天一包香烟自然是不可少的。不过最让郑师傅得意的是,在那里,他被众星捧月般的捧着,就连汤集村生产队的书记,对他也是客客气气,只差没点头哈腰了,这滋味儿,郑师傅可从来没尝过!
可是这种待遇在郑师傅回到城关村后就再也没有了,在城关村生产队里,他们书记才是一把手,砖窑的所有事都是他在管,而他郑师傅呢,不过是个技工,手底下有意跟他学烧砖的小工对他还算尊敬,其他人可就没那么鸟他了,因为在多数人眼中,他郑师傅不过是生产队中普通的一员,你忙活我也在忙活,凭什么就该对你另眼相看?
这种地位上的巨大落差,让郑师傅心中生出了隐隐不满,他甚至在心里愤愤不平的想,干脆就专门出去给别户指导烧砖,一天还能赚二十块钱哩,好赖比待在这个鬼地方强!
所以当郑师傅听窑厂的小工说有个外村人来找他时,郑师傅脑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潘阳,郑师傅打定主意要出去挣技术工钱,这几天在窑厂哪也不去了,就坐等潘阳过来请他。
在郑师傅回来后的第三天,潘阳又去了趟城关村,这回可算是顺利找到了郑师傅。
潘阳没拐弯抹角,直接说明来意,郑师傅心里清楚潘阳来意,跟潘阳做出一副谈判的架势,好以整暇的坐在砖头堆上抽烟,对潘阳道,“你知道我这几天去哪儿了吗?我去别村挣钱去了,他们也烧窑,你知道他们一天给我多少工钱吗?”
潘阳心里咯噔一下,郑师傅要说的重点来了。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郑师傅和她非亲非故,又凭什么白帮她忙呢?
这么一想,潘阳直接笑道,“行了郑师傅,我们也算熟人了,您就直接开价吧。”
郑师傅把过滤烟嘴吐掉,又吐了口浓痰,拍手道爽快,他比划了个二,对潘阳道,“二十块一天,这是我在别村的工钱,你也说我们是熟人了,我可没跟你多要。”
潘阳在心里呵呵了两声,二十块钱还不算多要,他咋不去直接抢钱呢!
潘阳也不是吃素的,直接反问郑师傅,“那师傅您准备多少天把我教会烧砖?如果原本三两天的事,您拖个半月一月的,那这工钱我可真出不起。”
潘阳这么直接的问,郑师傅倒也没生气,笑骂了声鬼机灵,他道,“放心,第一窑砖我来给你们烧,你就跟在后头瞧着,我保准你烧出来的砖成色没话说,第二窑砖你烧,我跟在后头看着,要是没问题了,你就是让我多待,我也不愿。前前后后大概要五六天左右,这样成不成?”
潘阳搁在心里头算了笔账,就按郑师傅出工八天来算,一天二十块,八天一百六十块,郑师傅住在她家吃在她家,毛估计一顿一斤粮食,八天就是二十多斤,外加菜肉,零零碎碎下来估计得十五块钱左右,还有烟酒呢,这些都少不了,估计总得算下来,至少两百块出去。
潘兆丰入股拿出的钱才两百块啊,还不够给郑师傅付工钱的!
潘阳忍不住暗骂前头把郑师傅胃口养大的人,面上却不得不维持着笑,咬着后牙槽应承了下来,道,“成,那我们就这么说定,郑师傅您看您什么时候能跟我回去?”
郑师傅想了想道,“明天吧,今天让我先把这头的事交代清楚,也得回家收拾两件衣裳不是。”
两下说定后,潘阳又不得不回县城,在潘士尧那儿再将就睡一晚。晚上吃了饭后,秀英蹲在压井口刷碗筷,潘士尧抱着闺女逗玩了一会儿,他见阿哒坐在门口廊檐下乘凉,面上忧心忡忡的,又思及阿哒打从城关村回来之后,就没平常话多了...潘士尧想了想,把闺女递给了潘士松,让潘士松抱她玩儿,潘士尧挨着他阿哒坐了下来。
潘士尧递了根烟给潘阳,道,“阿哒,来一根吧。”
潘阳摇摇头,“我抽不惯这东西。”
潘士尧自个点了一根,抽了一口烟,才问道,“阿哒是遇着什么烦心事了?”
潘阳把郑师傅狮子大开口要工价的事跟潘士尧说了一遍,潘士尧静静地听着,等潘阳说完了,他才道,“阿哒,孬好郑师傅精通烧砖,这亏我们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要是惹恼了他,烧坏了砖,我们损失更大,阿哒是在为钱的事操心?要真是这样,我和秀英手里头存了些钱,大概有三百块,阿哒你先拿去应应急。”
潘阳第一反应就是拒绝,“你和秀英在城里生活也不容易,城里东西贵,哪天开了门不得花钱,可不比乡下,能靠两分自留地种的菜过活,钱还是留着你跟秀英存着吧,我另想办法。”
父子二人的谈话给秀英听见了,潘阳话音刚落,秀英就给话茬接了过去,道,“钱放着也是放着,阿哒急用就拿去用吧,我和士尧暂时都花不到钱,再说我们平时吃的米面,哪样不是从家带过来的?平常就买菜买油盐酱醋花点钱,别的地方压根花不到。”
潘士尧直接起身回了屋里,再出来时,就把他和秀英积攒下的所有积蓄都给了潘阳,道,“阿哒你就拿去用吧,自家又不是没钱,还去找别人借做什么,再说我这房子都是你买的,我们父子要真计较这么多,那我岂不是要把房子的钱也全还给你?”
小夫妻二人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潘阳也就不再拒绝,接下了潘士尧的钱。眼下她确实急用,等窑厂运转盈利了之后再把钱还给小夫妻二人也成。
加上潘士尧手里的三百多块钱,潘阳心里多少有了些底,次日潘阳带上潘士松,在县城汽车站门口和郑师傅汇合,潘阳出钱买了三张车票,把郑师傅带到了他们乡里。
等一行三人到家,潘阳让潘士松去喊潘兆丰,又让潘士勋骑自行车去姚家村喊姚宝忠过来,潘阳准备中午在家烧一顿好菜,算是给郑师傅接风洗尘,虽说郑师傅漫天要工价有些过了,不过既然人都请来了,潘阳也不想因为在吃食方面慢待了他,让他心生意见。
潘阳把郑师傅请到堂屋上坐,又泡了杯茶,递了包香烟给郑师傅。
对潘阳这一套殷勤,郑师傅很是受用,不觉就跟潘阳多讲了些烧窑的技巧。堂屋里潘阳陪着郑师傅唠嗑,外头张学兰挎上藤篮,准备去自留地里摘菜,临走之前,她叮嘱潘士云道,“士云,去你三婶家,把你三婶也喊过来,让她中午过来烧饭。”
其实张学兰心里是不满的,因为在她看来,窑厂又不是她男人一个人在干,明明是三个人合伙干的买卖,凭什么请客就是她家请?
蔬菜就不说了,自家地里种的,也不值几个钱,可肉烟酒呢?哪样不要她家掏腰包?姚宝忠家住离得远就算了,三房离这么近,说什么也得让孟广美来忙活。
不仅要孟广美来忙活,以后郑师傅在这的每日花销,也必须得三家平摊!
中午三个合办买卖的‘兄弟’一块陪郑师傅吃了顿饭,酒足饭饱之后,又领郑师傅去了他们的工地,两亩的黏土地,约莫半亩的地方被盖上了砖窑,下用石头打地基,上用红砖砌成,老式的坟包模样,外口留有三个出砖门,出砖门正对的就是紧实平整的码砖坯场地...
在窑厂巡视了一圈回来,家里张学兰和孟广美妯娌两个又张罗了一桌饭菜,八仙桌上几个当家的爷们吃吃喝喝,关于窑厂的事,郑师傅又提了些他认为可以改进的地方,关于烧砖的经验,他能说上三天三夜,尤其喝了两盅酒之后,话匣子怎么也收不住,潘阳‘兄弟’三个只好作陪,等散席之后已是深夜。
当天晚上,郑师傅就在潘阳家歇了下来。潘恒春晚上去杂货铺看门,张学兰就把原先潘恒春的睡的房间收拾了出来,换上干净的床单被罩,等众人歇息了一夜之后,次日早就算是正式开工了。
眼下并非农忙季节,三家人几乎是全家老少都上阵了,铁锹刨土和泥,装模具制砖坯,晾干,推车装窑,再烧火,出砖...
对于这三家庄稼人来说,现在这片窑厂就是他们所有的心血,若非实在有其他事,他们恨不得没日没夜的待在窑厂上。
要说烧砖,前头的步骤不算难,只要有样学样,基本上不会出什么差错,关键的是在砖坯入窑之后,隔多少个砖坯就要放一个煤饼,还有装好窑之后,烧砖要把握的温度,什么时候高温,什么时候减温,什么时候要冷却...这些都是他们急需要把握的。
好在拿人手短,郑师傅在老潘家吃好喝好,工钱又每天都能拿到手,心情自然不赖,教潘阳他们也算尽责,郑师傅先带头烧了一窑砖来,他技术好,烧得成色自然好,光红而结实。等潘阳接手烧窑时,烧出的砖就明显不如郑师傅烧得了,她把火烧大了,颜色有些暗,不少砖还被烧裂了开来。
出现这种情况,潘阳难免心急,倒是郑师傅安抚道,“已经不错啦,可比我烧第一窑砖时好太多,就你烧这成分的砖,也能卖出去,别人卖两分两厘,你就要两分钱,保管有人要。”
潘姚两家的窑厂上,大烟囱每天都冒着大气,砖块一批又一批从窑洞里出来,整整齐齐的码在晾砖厂上,合作社往日荒芜的东头陡然间出现了一个新的格局,几乎没用几天,整个合作社的人都知道,紧挨他们乡通往姚家村的大马路旁开了窑厂,以后哪家哪户想盖新房,可就不用大老远跑镇上拉砖啦!
在这个猪肉才七毛钱一斤的年代,一块红砖两分多钱,绝对不便宜,在广大农村地区,红砖在他们眼中,历来是一种富贵的象征,现在他们合作社里竟然有了专门烧砖的厂,这景观可算是给了整个合作的人一个启示,趁着现在世道活泛了,赶紧闹腾挣钱吧,家里那两间破茅草房,早该换成红砖瓦房了!
窑厂的大烟囱连冒了几天大气,出窑的砖毛估计有两万块,按照一块砖两分两厘的价钱,两万块砖能卖两千多块钱,人力是他们自己出的,不用付任何人工钱,只要刨除烧煤的钱,剩下全是净得,估计能落一千五百块左右!
潘阳他们做的第一笔生意是来自公社中学的订单,公社中学的教室仍旧是老式的泥瓦房,墙面已有裂痕,碰到阴雨天,房顶还总漏雨,都新时代了,这样的中学实在是有些寒碜,校领导再三向上头申请之后,终于得了批准,争取在秋季开学前把学校盖完工。
校领导预备盖一排八间大瓦房,六间用来给学生上课,一间作为教师办公室,剩下的一间用来存储书籍杂物。
一间七米乘八米的大瓦房大概需要一千五百块砖,八间则需要一万两千多块砖,对于潘阳他们来说,一万多块砖,无异于是笔大订单了!
可相应的,校领导要求潘阳他们送砖到工地,而不是自己派人过来拉,这就意味着潘阳他们原本就充足的人手,不得不再分派出一批人去送砖。
在这份合伙生意中,潘阳是大头,她有话语权,潘阳没做犹豫,直接让潘兆丰和姚宝忠的儿子姚祺田一块送砖。
原本潘兆丰也没多想,可孟广美却不太乐意了,直接对潘阳道,“苦活累活都让兆丰干了,他整天去外头送砖,什么时候才能把烧砖技术学会?”
眼下潘阳、潘兆丰和姚宝忠三人中,只有潘阳学会了烧窑的技术,潘兆丰和姚宝忠还差些火候,潘阳一时半会都不敢让他们冒险烧砖,万一烧坏了,损失的可是他们,买卖才刚起步,他们实在输不起。
要说孟广美也是个有心眼人,这种话她当然不会当着姚宝忠的面说,更不会和潘阳吵架,只是放工回潘家村之后,孟广美才以商量的方式让她这个大伯子好好想想。
哪知潘阳却公私分明道,“当初算批子时,人家姚宝忠占的就是三成,兆丰出的本钱比他少,我总不能开口让姚宝忠去送吧?”
“再说了,姚宝忠家好歹让他儿子一块去送砖了,你家呢?兆丰要是有能顶事的儿子,我也能好办!”
潘阳这一番话说得孟广美哑口无言,是呀,平常在窑厂上干活的,姚家有姚宝忠父子二人外加姚宝忠他女人,潘阳家则是潘阳领潘士勋、潘士松兄弟二人在干活,潘兆丰家呢?只有潘兆丰一个男劳动力,潘兆丰的儿子只比潘士告大了几岁,才上小学一年级,根本不能当回事儿。
涉及到利益的事,就是这么现实,潘阳断然不会折损到大房的利益再去拉扯三房,当初让三房参与分红已经足够照顾他们了,潘阳可不是慈善机构,对谁都好心。
退一万步来说,潘兆丰只是她三爷爷而已,姚宝忠可是她亲外公啊,孰轻孰重,还用别人提点么。
潘阳这般不可商量,孟广美心里多少不舒坦,在老潘家大巷口同潘阳分开之后,孟广美就忍不住跟他男人嘀咕道,“兆丰啊,你可得长点心眼,别总会死干活,你倒是找机会跟在你老大屁股后头多学学啊。”
孟广美不舒坦,潘兆丰还能痛快到哪去?眼下在潘兆丰两口子眼里,潘阳无异于是胳膊肘往外拐,可他们出的本钱少,又能怎么样!
两口子絮絮叨叨的讲着话,途径二房家门口,朱秀芝正坐在门外端了个碗喝稀饭,稀饭碗里零星夹了几筷子酸白菜。潘兆丰两口子在见到朱秀芝那一刻,不约而同的停了嘴,不再谈窑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