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两个葫芦酒樽放到一起,便连成一幅美人醉酒仰望仙境的画卷。
这也是滕显的绝妙之处,他落下的字画还算不错,可比起这雕刻工艺,还是雕刻要更活灵活现些。
如此精美到极致的葫芦酒樽刚问世,就让众人皆惊。
最后则是纪炀重金买下。
这对葫芦酒樽也算滕显的成名作之一。
原身对这东西宝贝的厉害,来当知县也要带上,纪炀就无所谓了,再精巧的东西能让扶江县衙富起来吗?
要知道现在衙门里的伙食还是从他荷包出的。
不赚钱不知柴米贵,他带来的那点银子谁知道能养几时。
还是让扶江县富裕起来,才能一劳永逸解决吃饭问题,不仅解决衙门吃饭问题,更要解决百姓们的吃饭问题。
现在看着扶江县似乎井井有条,也没什么事。
但在纪炀看来,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
不说别的,就那黄土路,就那一碰就要倒的城墙。
就当这些全看不到,那官学呢?没官学也要有个私塾吧。
应该有的慈幼院呢?冬日的抚恤孤寡老人呢?
什么都没有!
凑凑合合也能过,可过得怎么样?
那些听到粮食也许能增产就冒雨跑来县城的百姓,还有对化肥一无所知,可愿意潜心学习的乡亲。
再有照顾妹妹,四五岁就会主动帮忙做事的江小子。
凑合的话,对得起努力生活的他们吗。
纪炀自认不是个多么了不起的人,但他明白在其位谋其政。
他努努力,治下的百姓生活就会不同。
换做是任何一个有能力的华国人,应当都会这么做吧。
两个漂亮的葫芦酒樽被纪炀安排小厮平安跟县丞玉敬泉送出,他们两人骑着快马往潞州城方向走。
今日是八月初九,赶在中秋之前送到潞州知州府上。
汴京葫芦秀才做得酒樽,放在潞州绝对是最新奇的物件。
他这是送酒樽吗?
不,分明是告诉潞州城的人,汴京有名的葫芦秀才在他扶江县!
想要买东西?
那就来吧!
扶江县百姓还沉浸在化肥的快乐当中,殊不知他们的小知县已经在筹划另一件赚钱的买卖。
而且很快就会见到成效!
第18章
时间一晃便到八月十五。
这天从早上开始,同样住在衙门的玉家娘子,凌家娘子就在忙碌,准备晚上的小宴。
按照知县大人的说法。
衙门最近忙了许久,又是做肥料,又是召集百姓学习。
之后又让平安跟玉县丞去潞州城送礼,两人刚回来正在各种院里休息。
送出去的那礼让知州格外喜欢。
按照玉县丞转达的话便是:“知州大人说,他们虽远在潞州这种偏远地方,可心里也喜欢汴京的新鲜玩意,更知道葫芦秀才的名声,可怎么也没想到,还能得到他做的物件。”
玉县丞继续道,“知州大人还说了,等知县大人您得空,请您去府上说话呢。”
其实玉县丞心里奇怪,总觉得知州大人对他们知县十分客气?
平安自然知道客气的原因,但也奇怪为何知州并不透露少爷的身份。
等纪炀得知,只私下说道:“还能有什么原因,自然是那边的问题。”
不管伯爵府弃子的名声如何,他到底还姓纪,汴京那边看不起也就罢了,偏远之地的官员们虽用不着巴结,但也不会落井下石。
官场浮沉,谁知道以后有什么变故。
能当官多年的人,心里都有数,既不刻意优待他,那就不会招惹汴京那边的人,更不得罪他,给以后留条后路。
纪炀知道他们的想法,自然不会生气,有多大的本事,就有多大的面子。
他如今这情况,已经算可以了。
他们两个忙着一通自然是有成效的,想必此时的潞州城已经知道汴京葫芦秀才来了的消息。
过了中秋,只怕会有人登门买葫芦。
纪炀已经看到白花花的银子了。
那是银子吗?那分明是扶江县的即将要修的路!
不止他们两个,县尉捕快兵士,最近哪个不是忙得脚不沾地。
凌县尉还开玩笑说,他把前些年没干的活全都补上了。
玩笑归玩笑,可手头的事一点都没拉下。
他们都是扶江县本地人,最是知道知县大人让做的事,对扶江县真的很好。
不过再忙也要有个休假时间。
现下过节,纪炀就说让大家都休息休息,以后总有忙的时候,过节当天还是轻松些吧。
中秋正是个好时候,所以今晚的小宴,还让衙门众人携家人一起热闹。
说是宴会,其实就是吃顿好的,改善改善伙食。
所以一大早,县衙厨房就飘着香味。
旁边还有纪炀吩咐平安从潞州买来的果脯点心,全都是中秋小宴上来用。
纪炀更是分出不少出来,今日凡是来衙门口的小孩,都能来讨几颗糖吃吃,也算与民同乐。
虽说在其他地方,这些零嘴不算什么,放在扶江县算是稀罕物,不管哪家的小孩过来,都能领两颗麦芽糖甜甜嘴。
小宴过后,再去看看当地的民俗游火龙,水边赏月。
这个中秋也算热闹。
难得放松一天,纪炀也放下手里的差事,顺便再把沉浸在做葫芦的滕显拉出来,好让他知道晚上要去改善伙食。
谁料滕显随便摆摆手,眼里只有漂亮的葫芦们,身边的奴仆显然已经习惯了。
纪炀看了看滕显做出来的两个杯子,刚上手,就被滕显抢走。
看什么看!还没做好呢!
纪炀也不计较,笑眯眯出门。
不错,认真干活就好。
等滕显设计出现,他们便能正式售卖葫芦器具。
纪炀随后反应过来,说好的休息,怎么又想到这些事了!
想他节后两件大事,一个是下乡看看各村制作化肥的情况,这也是之前答应过乡亲们的。
二是监督滕显设计出合适的饮食器具。
只要把这两件事办成,他也能松口气。
纪炀对节后的事已经规划好,只是回去看到平安的时候,见赶路回来的平安并未去休息,反而一个人愁眉苦脸的。
这会看到他,竟然更加沮丧。
等纪炀开口询问,一向沉默的平安忍不住道:“少爷,您这次出来,本就没带多少银子。衙门饭食您包了,多了两个孩子都不算什么。”
“可来回送礼的钱,还有买糖过节的钱,如果以后都是您出,再多的银子也会花光的。”
换做之前,平安绝对不敢说这话,也不会说这话。
在汴京时,别说只给孩子们买些糖了,就算给整个扶江县一千五百多百姓人人买糖过节,那也是可以的。
今时不同往日,平安确实在担心自己少爷。
纪炀心知他的担心,也看出平安的好意,认真解释:“放心,很快便用不到我的银子。”
“扶江县很快就会收入的。”
纪炀声音不算洪亮,但说起来却十分有力度,平安认真点头。
纪炀瞧着,给这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一把糖:“快去休息吧,等着晚上吃席面。”
等平安刚走,纪炀便对上另外两个亮晶晶的眼睛。
江小子江乖乖目不转睛地盯着方糖,两人只吃过一次糖,还是一点点糖屑,这会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连一向“定力足”的江小子都如此。
纪炀好笑地看着他们:“来,帮我一个忙,帮了就有糖吃。”
肯定帮!
他们想吃糖!
纪炀把衙门大门打开,就在对面茶摊坐着,让来往的小孩过来领糖吃,江小子江乖乖负责给糖。
不多时县衙门口便聚了不少孩子,更有过节的气氛了。
晚上宴席自不用说,各家携家带口,纪炀这也不冷清,有平安跟江小子江乖乖陪着。
这也是滕显的绝妙之处,他落下的字画还算不错,可比起这雕刻工艺,还是雕刻要更活灵活现些。
如此精美到极致的葫芦酒樽刚问世,就让众人皆惊。
最后则是纪炀重金买下。
这对葫芦酒樽也算滕显的成名作之一。
原身对这东西宝贝的厉害,来当知县也要带上,纪炀就无所谓了,再精巧的东西能让扶江县衙富起来吗?
要知道现在衙门里的伙食还是从他荷包出的。
不赚钱不知柴米贵,他带来的那点银子谁知道能养几时。
还是让扶江县富裕起来,才能一劳永逸解决吃饭问题,不仅解决衙门吃饭问题,更要解决百姓们的吃饭问题。
现在看着扶江县似乎井井有条,也没什么事。
但在纪炀看来,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
不说别的,就那黄土路,就那一碰就要倒的城墙。
就当这些全看不到,那官学呢?没官学也要有个私塾吧。
应该有的慈幼院呢?冬日的抚恤孤寡老人呢?
什么都没有!
凑凑合合也能过,可过得怎么样?
那些听到粮食也许能增产就冒雨跑来县城的百姓,还有对化肥一无所知,可愿意潜心学习的乡亲。
再有照顾妹妹,四五岁就会主动帮忙做事的江小子。
凑合的话,对得起努力生活的他们吗。
纪炀自认不是个多么了不起的人,但他明白在其位谋其政。
他努努力,治下的百姓生活就会不同。
换做是任何一个有能力的华国人,应当都会这么做吧。
两个漂亮的葫芦酒樽被纪炀安排小厮平安跟县丞玉敬泉送出,他们两人骑着快马往潞州城方向走。
今日是八月初九,赶在中秋之前送到潞州知州府上。
汴京葫芦秀才做得酒樽,放在潞州绝对是最新奇的物件。
他这是送酒樽吗?
不,分明是告诉潞州城的人,汴京有名的葫芦秀才在他扶江县!
想要买东西?
那就来吧!
扶江县百姓还沉浸在化肥的快乐当中,殊不知他们的小知县已经在筹划另一件赚钱的买卖。
而且很快就会见到成效!
第18章
时间一晃便到八月十五。
这天从早上开始,同样住在衙门的玉家娘子,凌家娘子就在忙碌,准备晚上的小宴。
按照知县大人的说法。
衙门最近忙了许久,又是做肥料,又是召集百姓学习。
之后又让平安跟玉县丞去潞州城送礼,两人刚回来正在各种院里休息。
送出去的那礼让知州格外喜欢。
按照玉县丞转达的话便是:“知州大人说,他们虽远在潞州这种偏远地方,可心里也喜欢汴京的新鲜玩意,更知道葫芦秀才的名声,可怎么也没想到,还能得到他做的物件。”
玉县丞继续道,“知州大人还说了,等知县大人您得空,请您去府上说话呢。”
其实玉县丞心里奇怪,总觉得知州大人对他们知县十分客气?
平安自然知道客气的原因,但也奇怪为何知州并不透露少爷的身份。
等纪炀得知,只私下说道:“还能有什么原因,自然是那边的问题。”
不管伯爵府弃子的名声如何,他到底还姓纪,汴京那边看不起也就罢了,偏远之地的官员们虽用不着巴结,但也不会落井下石。
官场浮沉,谁知道以后有什么变故。
能当官多年的人,心里都有数,既不刻意优待他,那就不会招惹汴京那边的人,更不得罪他,给以后留条后路。
纪炀知道他们的想法,自然不会生气,有多大的本事,就有多大的面子。
他如今这情况,已经算可以了。
他们两个忙着一通自然是有成效的,想必此时的潞州城已经知道汴京葫芦秀才来了的消息。
过了中秋,只怕会有人登门买葫芦。
纪炀已经看到白花花的银子了。
那是银子吗?那分明是扶江县的即将要修的路!
不止他们两个,县尉捕快兵士,最近哪个不是忙得脚不沾地。
凌县尉还开玩笑说,他把前些年没干的活全都补上了。
玩笑归玩笑,可手头的事一点都没拉下。
他们都是扶江县本地人,最是知道知县大人让做的事,对扶江县真的很好。
不过再忙也要有个休假时间。
现下过节,纪炀就说让大家都休息休息,以后总有忙的时候,过节当天还是轻松些吧。
中秋正是个好时候,所以今晚的小宴,还让衙门众人携家人一起热闹。
说是宴会,其实就是吃顿好的,改善改善伙食。
所以一大早,县衙厨房就飘着香味。
旁边还有纪炀吩咐平安从潞州买来的果脯点心,全都是中秋小宴上来用。
纪炀更是分出不少出来,今日凡是来衙门口的小孩,都能来讨几颗糖吃吃,也算与民同乐。
虽说在其他地方,这些零嘴不算什么,放在扶江县算是稀罕物,不管哪家的小孩过来,都能领两颗麦芽糖甜甜嘴。
小宴过后,再去看看当地的民俗游火龙,水边赏月。
这个中秋也算热闹。
难得放松一天,纪炀也放下手里的差事,顺便再把沉浸在做葫芦的滕显拉出来,好让他知道晚上要去改善伙食。
谁料滕显随便摆摆手,眼里只有漂亮的葫芦们,身边的奴仆显然已经习惯了。
纪炀看了看滕显做出来的两个杯子,刚上手,就被滕显抢走。
看什么看!还没做好呢!
纪炀也不计较,笑眯眯出门。
不错,认真干活就好。
等滕显设计出现,他们便能正式售卖葫芦器具。
纪炀随后反应过来,说好的休息,怎么又想到这些事了!
想他节后两件大事,一个是下乡看看各村制作化肥的情况,这也是之前答应过乡亲们的。
二是监督滕显设计出合适的饮食器具。
只要把这两件事办成,他也能松口气。
纪炀对节后的事已经规划好,只是回去看到平安的时候,见赶路回来的平安并未去休息,反而一个人愁眉苦脸的。
这会看到他,竟然更加沮丧。
等纪炀开口询问,一向沉默的平安忍不住道:“少爷,您这次出来,本就没带多少银子。衙门饭食您包了,多了两个孩子都不算什么。”
“可来回送礼的钱,还有买糖过节的钱,如果以后都是您出,再多的银子也会花光的。”
换做之前,平安绝对不敢说这话,也不会说这话。
在汴京时,别说只给孩子们买些糖了,就算给整个扶江县一千五百多百姓人人买糖过节,那也是可以的。
今时不同往日,平安确实在担心自己少爷。
纪炀心知他的担心,也看出平安的好意,认真解释:“放心,很快便用不到我的银子。”
“扶江县很快就会收入的。”
纪炀声音不算洪亮,但说起来却十分有力度,平安认真点头。
纪炀瞧着,给这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一把糖:“快去休息吧,等着晚上吃席面。”
等平安刚走,纪炀便对上另外两个亮晶晶的眼睛。
江小子江乖乖目不转睛地盯着方糖,两人只吃过一次糖,还是一点点糖屑,这会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连一向“定力足”的江小子都如此。
纪炀好笑地看着他们:“来,帮我一个忙,帮了就有糖吃。”
肯定帮!
他们想吃糖!
纪炀把衙门大门打开,就在对面茶摊坐着,让来往的小孩过来领糖吃,江小子江乖乖负责给糖。
不多时县衙门口便聚了不少孩子,更有过节的气氛了。
晚上宴席自不用说,各家携家带口,纪炀这也不冷清,有平安跟江小子江乖乖陪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