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对不起。
第140章
谭纶跪在丹墀外,满腔孤愤之余又有些儿好奇。毕竟自己是第一次入觐,边关时也曾听人讲过一些宫闹秘闻,少年天子如何沙场决机,扶大厦之将倾,如何庙谟独运,化解世家和寒门之争,如何任用贤才,开创一代盛世。当然,说不好的也有,多是这位帝王和身边臣子的风流韵事。
好也罢,坏也罢,谭纶都只当是评书里的段子,听听就罢,若是当了真,谭纶也不可能从一介军奴一步步爬到今天四品大员位置。
只是再小心,他一个没有根基的人,出了事请可不就是替死鬼么。
谭纶心里虽然苦大仇深,面上却极恭敬地行三跪九叩之礼。
觐见礼行完,谭纶低着头偷偷扫了一眼屋里的格局,就看到一个穿黑衣的青年坐在一面画着浩渺山水的长纱屏前。
谭纶很知道一些从衣服上观人之道。此时打量那身玄色绣暗纹的江绸丝绵袍,浑身不带珠光宝气,觉得陛下着实穿得太素了点,心里头就不大相信外头那些传闻了——就他见过的那些世家子弟,若有好男色的,大多涂脂抹粉,喜欢些鲜亮颜色,再下一等的平民和军奴中,更有把自己弄得男不男女不女的,甚或是从小被当做女儿养,一行一动妖妖娆娆,竟比真的女儿家还要娇俏柔媚。而谭纶因为以往的经历,很是恶心这类不男不女的人,在心头偷偷叫他们像姑。
直到皇帝说了声,让脑内活动丰富且活跃的谭将军起来说话。谭纶才响亮地应诺,然后立起身来。
一看到面前的帝王,谭纶便知道这位皇帝陛下为何在边关大将中有那样多的粉丝,又为何会时常与身边的大臣传一些暧昧不清的故事了。
实在是……实在是叫人移不开眼睛。
就好像是从他背后的屏风里走出来的神仙,似乎世界上所有的形容词在大楚的天子面前都黯然失色,不足以形容他的美好于万一。若让谭纶这粗人形容,只觉陛下长得叫人看了还想看,一举一动都赏心悦目,偏偏又绝不会叫人错认为是女子。
谭纶好歹也是个将军,总算有点自制力,便强迫自己把眼光从陛下的面容上移开,转而盯着那身黑衣服看个没完。他现在有些明白天子的风流韵事是如何传出来的了——陛下长成这幅模样,且又英明,大臣们天天面对着,如何能不沉醉?
“好一表人材!久闻谭将军之名,果然名不虚传。寡人听说你进都城的时候,曾经去谢家闹事,被李卫国堵在斜桥上交了手,不知胜负如何?”
谭纶完全没想到楚昭一见面就把这事情揭开了说,绷得紧紧的心反而放松了下来。
“李将军乃是大楚栋梁,臣哪里比得上呢。”
楚昭抬头看着西北方面,轻声嘀咕了一句:“那也未必。”只是声音太小,谭纶听得不太真切。
端起茶喝一口,楚昭换了一个话题:“寡人已经让崔景深去谢府,锁拿前将军谢澹。谭将军既然是从斜桥过来的,不知这件事现在如何了。”
谭纶有些闹不清楚昭的意思,谢澹虽然贻误军情,还想要把责任推到他的身上,但是毕竟是楚昭的母族,谭纶自知根基浅薄,言语间便格外谨慎。因此,他停了一停,才字斟句酌地回答道:“谢小将军已经被崔大人送去了兵部,说是要三司会审。”
“朕不是问这个,王若谷那边,历来只有说谢澹的好话,便是前阵才上了一个给些世家子弟的请功折子。你在九镇多年,寡人想要问问你,谢澹究竟有没有这么些功劳,如何边关将领都说他的好话。再有一个,都说王若谷争豪斗富,吸兵血,可有此事。”
王若谷盖世英雄,但也的确有些小毛病。谭纶虽然与谢澹素来不睦,但并不想说王将军的坏话,他咽了一口口水,这回回话倒快了许多,只说:“王将军一贯提携族中后辈,如此一来,难免有那一等没有根基的将士功劳被冒领。但是尽管边将在争豪斗富的享乐方面绝不示弱于朝中勋贵,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王将军爱兵如子,为官清廉,对陛下也是忠心耿耿,绝无那些御史口中的不堪之事。这些都是实情,臣不敢欺瞒!”
“听说你与谢澹不和?”
“回皇上的话。臣与小谢将军之事乃是私怨,皇上所问乃是国事。臣不能因公废私,亦不敢因私废公。”
“好,国家大臣,社稷重器,应该有这等气量,九镇一时交到你的手中,寡人再没有不放心的。对了,你是什么出身?”
问到出身,谭纶身子一颤,但是皇帝垂询又不能不如实回话,只深深伏地叩头:“臣祖辈微贱,乃是军奴出身。”
军奴乃是罪人之后,白天充当杂役,为军队保障后勤,晚上这陪酒侍寝,充当将士床上的泄欲工具,一向被人瞧不起。谭纶也对这段不堪的往事讳莫如深,此时在陛下面前揭开了伤疤,话刚出口,眼眶中已是含满泪水,声音也显得有点哽咽。
若不是这等出身,以谭纶的功勋,决不至于才到今天这个位置。
楚昭也觉意外,怔了一下,心里恍惚闪过些模模糊糊的画面,非但不嫌弃谭纶的出身,反而温言劝慰道:“寡人倒不知你出身……如此。不过自古英雄不问出身,便是韩信也受过胯下之辱,投胎这种事情,实在怪不到爱卿身上。苏溪!”
“奴才在!”
“立传寡人的旨意给礼部的钟邵京,让他在重修百家谱时,将谭将军这一脉列为青州谭氏的分支。”
“诺。”
楚昭为了安抚谭纶,把他全家都认到了青州的一个没落世家里头去。
在当时社会里,世家依旧是无数人羡慕和向往的,谭纶这样的出身,能够认到世家里头去,实在是无上的恩典了。否则单靠谭纶他们家族,起码还要五代人的努力才能洗刷身上的屈辱,若是五代子孙都如谭纶这般出息,才有可能列为最末一等的新贵里头去。
可想而知楚昭这个人情有多大。
若不是楚昭和崔景深联手现在把世家压得动弹不得,又正逢钟家重修族谱之际,便是楚昭能叫青州谭认下谭纶,到底不能叫他惠及家人。从此之后,不仅是谭纶,就是谭纶的弟弟妹妹以及子孙,婚姻状况都会得到改变,命运也就随之改变了。这特殊的恩遇,使谭纶感动得泪流满面,要不是怕在皇上面前失礼,他真要放声大哭了。
楚昭此时却并不怎么关注谭纶的感动了。他隐约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早就想做的事情,似乎以前也有一个做了军奴的人,自己想要将他一个人单独列成一个世家。这个荒唐的念头在脑海中一闪而过,楚昭摇摇头,沉着地继续说道:“谭将军,寡人只是给了你一个出身,之后家族的兴旺,还是要靠你们家人自己的努力。寡人本想留你在京任职,朝夕可以相见。但九镇重地,没有你这样有能为的战将,寡人更不放心。都城麻烦事很多,是故此次亲征,寡人也唯有倚重将军你了。”
这几句话听着波澜不兴,但是在谭纶这种聪明人耳朵里,却听出来好几层意思。
陛下这是对李卫国以及罗致,甚至是都城的黑骑军都起了疑心!所以才会说出“是故此次亲征,寡人也唯有倚重将军”,不然论资历论情分,哪里有他谭纶什么事。
虽然一贯明哲保身,谨小慎微,然而既陛下的话都说到这里了,谭纶必须要表明自己的态度。于是赶忙叩头道:“陛下委臣以九镇,寄臣以腹心,待臣一家犹如再造,臣虽肝脑涂地,不能稍报万一。敢不竭股肱之力以报圣恩?请陛下放心,不论是都城还是边疆有事,臣虽肝脑涂地,也替陛下守住北疆大营!北疆大营,永远只会效忠陛下一个人。”
楚昭那双黝黑的双目熠熠生辉,一时间竟美得叫人屏住呼吸。直叫人甘心为了这样的天子付出一切。
又与陛下商量了一些行军事宜,听得外头人报说崔大人求见,谭纶这才由苏公公领着,缓缓往宫外行去。回了家中,将这好消息与妻儿老母分说一番,各自抱头痛哭。谭母激动之下,竟颤抖着用烧红的烙铁在儿子背上烙下忠君二字,谭纶居然也甘之如饴,后来果真为了楚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些都是后话,此处按下不表。
单说兴庆宫内,楚昭安抚了两位大臣,便又马不停蹄地召见崔景深。
因为时辰已经不早,楚昭便与崔景深一同用饭,席间楚昭行止如常,不住给崔景深挟他爱吃的菜,然而两个人之间却总像是多了一层无形的隔膜,不复往日亲昵。
吃过饭,楚昭突然拿出来一份密诏交与这位心腹爱臣,只道:“如果獾郎不能辅佐的话,彼可取而代之。”
平平淡淡说出石破天惊之语,崔景深闻言大惊,毫不迟疑地跪在地上,大声表忠心。
楚昭心下叹息,目光深邃地看着自己面前这位心腹爱臣:“寡人并不是不相信你。这一走,外头说不得已经有人盼着我去死了。此去万一有什么意外,我倒宁愿朝政落到先生手里,也比落在那些禄蠹手里好很多。”
崔景深定定看着面前的君主,想要哀求陛下不要出征,然而理智和尊严都阻止了他这么说。
若为公,崔景深知道楚昭这一次出征必然有其政治考量,并不打算狠拦。
若为私,他崔景深现在已经成婚,妻子有孕,更没有了挽留借口。
于是崔景深只是低着头,说道:“陛下已经做了万全的准备,这朝廷短时间内,平稳的运行是绝对不会有问题的。无论如何,微臣总是替陛下守着这大楚江山,将你我二人未尽的改革继续下午,不叫陛下的心血成空。至于取而代之,我崔景深可以保证,只要新君容得下微臣,微臣便容得下他。”
到底不再说什么万死不辞也要拥护獾郎登基之类的话。两人都很清楚,比起对皇室的忠诚,崔景深不过是看到两人的情分上,才甘愿做楚昭的刀,若是楚昭不在了,獾郎又不是楚昭的骨血,崔景深哪里会看顾他呢?楚昭这道密旨,不过是请崔景深给獾郎留条活路而已。
两个人沉默了一会儿,楚昭便抠抠摸摸抠抠摸摸,很快从自己身上摸出一对儿百炼皤龙龙牙匕首,崔景深的眼睛眯了起来,手在袖子里扣住劲弩,但很快便松开,心里却疼得抽搐了起来。
竟疑我至此,难道君臣情份就此走到尽头了吗?
谁知楚昭捣鼓了一会儿,想了想,又将一支放回,又想了想,将那只取了回来,再想了想,又放回去。如是者三,即便崔景深决定束手就擒,也被楚昭弄得不耐烦起来,恨不得按住这小没良心的狠狠亲一口,哪怕被他一刀捅死呢?总胜过这般吊着人零碎折磨。
正准备以下犯上一回,就听楚昭小声说道:“这对儿匕首是寡人自己设计用来护身的,还会喷毒烟发毒针,寡人每晚都放在枕头底下。先生以后必定是招人暗杀的主,赐别的东西也不实用,这里把匕首分一把给先生。嗯嗯,这一把寡人带去边关,见刀如见卿,爱卿留一支在身边,见刀如见朕。”
哈哈,每天晚上都枕着我送的刀入睡,看你还敢不敢欺负我侄儿。
正想到得意处,一抬头,就看到暮色里崔景深面色苍白,眼睛里有些可疑的闪光,几乎是颤抖着双手从楚昭手里接过枪来,却再不多言,一板一眼地谢恩,随后便缓缓离去。
在出征之前,楚昭接连着见大臣,又建立了上书房,提拔了原先被他打压到泥土里取得世家入上书房,同时却又把朝中的寒门大臣派去地方做事,无形进一步削弱了地方大族的势力。朝中众大臣个个面面相觑,不知道楚昭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只有陈参心里明白:陛下这是为自己万一回不来作准备。让上房互相牵制,保证寒门和世家在某种程度上保持平衡,但是这样做,却大大削弱了皇帝的权利。
皇室的地位,似乎又回到了庆正皇帝初年的状态。事实上是皇帝和贵族共同治理天下。
然而,到底有什么地方不同了。不同的地方就是陛下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建立了完善的科举取士制度。如此,起码任免官吏的权利不在世家手里了,世家虽然也参政,但是却不得不积极面对来自寒门的竞争,从而保证了世家贵族体制的活力,同时也让下层寒门之人有了出头之地。
而陛下建立上房,不只是为了保住獾郎的性命,更是为了崔景深这个权臣日后不至于死得太凄惨。想到这里,陈参心里不由涌起淡淡的醋意。
崔景深能够做到的,我也能够为陛下做到呀。
这么想着,陈参便说:“微臣会在都城替陛下守住改革的成果。陛下且放心吧。”
第140章
谭纶跪在丹墀外,满腔孤愤之余又有些儿好奇。毕竟自己是第一次入觐,边关时也曾听人讲过一些宫闹秘闻,少年天子如何沙场决机,扶大厦之将倾,如何庙谟独运,化解世家和寒门之争,如何任用贤才,开创一代盛世。当然,说不好的也有,多是这位帝王和身边臣子的风流韵事。
好也罢,坏也罢,谭纶都只当是评书里的段子,听听就罢,若是当了真,谭纶也不可能从一介军奴一步步爬到今天四品大员位置。
只是再小心,他一个没有根基的人,出了事请可不就是替死鬼么。
谭纶心里虽然苦大仇深,面上却极恭敬地行三跪九叩之礼。
觐见礼行完,谭纶低着头偷偷扫了一眼屋里的格局,就看到一个穿黑衣的青年坐在一面画着浩渺山水的长纱屏前。
谭纶很知道一些从衣服上观人之道。此时打量那身玄色绣暗纹的江绸丝绵袍,浑身不带珠光宝气,觉得陛下着实穿得太素了点,心里头就不大相信外头那些传闻了——就他见过的那些世家子弟,若有好男色的,大多涂脂抹粉,喜欢些鲜亮颜色,再下一等的平民和军奴中,更有把自己弄得男不男女不女的,甚或是从小被当做女儿养,一行一动妖妖娆娆,竟比真的女儿家还要娇俏柔媚。而谭纶因为以往的经历,很是恶心这类不男不女的人,在心头偷偷叫他们像姑。
直到皇帝说了声,让脑内活动丰富且活跃的谭将军起来说话。谭纶才响亮地应诺,然后立起身来。
一看到面前的帝王,谭纶便知道这位皇帝陛下为何在边关大将中有那样多的粉丝,又为何会时常与身边的大臣传一些暧昧不清的故事了。
实在是……实在是叫人移不开眼睛。
就好像是从他背后的屏风里走出来的神仙,似乎世界上所有的形容词在大楚的天子面前都黯然失色,不足以形容他的美好于万一。若让谭纶这粗人形容,只觉陛下长得叫人看了还想看,一举一动都赏心悦目,偏偏又绝不会叫人错认为是女子。
谭纶好歹也是个将军,总算有点自制力,便强迫自己把眼光从陛下的面容上移开,转而盯着那身黑衣服看个没完。他现在有些明白天子的风流韵事是如何传出来的了——陛下长成这幅模样,且又英明,大臣们天天面对着,如何能不沉醉?
“好一表人材!久闻谭将军之名,果然名不虚传。寡人听说你进都城的时候,曾经去谢家闹事,被李卫国堵在斜桥上交了手,不知胜负如何?”
谭纶完全没想到楚昭一见面就把这事情揭开了说,绷得紧紧的心反而放松了下来。
“李将军乃是大楚栋梁,臣哪里比得上呢。”
楚昭抬头看着西北方面,轻声嘀咕了一句:“那也未必。”只是声音太小,谭纶听得不太真切。
端起茶喝一口,楚昭换了一个话题:“寡人已经让崔景深去谢府,锁拿前将军谢澹。谭将军既然是从斜桥过来的,不知这件事现在如何了。”
谭纶有些闹不清楚昭的意思,谢澹虽然贻误军情,还想要把责任推到他的身上,但是毕竟是楚昭的母族,谭纶自知根基浅薄,言语间便格外谨慎。因此,他停了一停,才字斟句酌地回答道:“谢小将军已经被崔大人送去了兵部,说是要三司会审。”
“朕不是问这个,王若谷那边,历来只有说谢澹的好话,便是前阵才上了一个给些世家子弟的请功折子。你在九镇多年,寡人想要问问你,谢澹究竟有没有这么些功劳,如何边关将领都说他的好话。再有一个,都说王若谷争豪斗富,吸兵血,可有此事。”
王若谷盖世英雄,但也的确有些小毛病。谭纶虽然与谢澹素来不睦,但并不想说王将军的坏话,他咽了一口口水,这回回话倒快了许多,只说:“王将军一贯提携族中后辈,如此一来,难免有那一等没有根基的将士功劳被冒领。但是尽管边将在争豪斗富的享乐方面绝不示弱于朝中勋贵,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王将军爱兵如子,为官清廉,对陛下也是忠心耿耿,绝无那些御史口中的不堪之事。这些都是实情,臣不敢欺瞒!”
“听说你与谢澹不和?”
“回皇上的话。臣与小谢将军之事乃是私怨,皇上所问乃是国事。臣不能因公废私,亦不敢因私废公。”
“好,国家大臣,社稷重器,应该有这等气量,九镇一时交到你的手中,寡人再没有不放心的。对了,你是什么出身?”
问到出身,谭纶身子一颤,但是皇帝垂询又不能不如实回话,只深深伏地叩头:“臣祖辈微贱,乃是军奴出身。”
军奴乃是罪人之后,白天充当杂役,为军队保障后勤,晚上这陪酒侍寝,充当将士床上的泄欲工具,一向被人瞧不起。谭纶也对这段不堪的往事讳莫如深,此时在陛下面前揭开了伤疤,话刚出口,眼眶中已是含满泪水,声音也显得有点哽咽。
若不是这等出身,以谭纶的功勋,决不至于才到今天这个位置。
楚昭也觉意外,怔了一下,心里恍惚闪过些模模糊糊的画面,非但不嫌弃谭纶的出身,反而温言劝慰道:“寡人倒不知你出身……如此。不过自古英雄不问出身,便是韩信也受过胯下之辱,投胎这种事情,实在怪不到爱卿身上。苏溪!”
“奴才在!”
“立传寡人的旨意给礼部的钟邵京,让他在重修百家谱时,将谭将军这一脉列为青州谭氏的分支。”
“诺。”
楚昭为了安抚谭纶,把他全家都认到了青州的一个没落世家里头去。
在当时社会里,世家依旧是无数人羡慕和向往的,谭纶这样的出身,能够认到世家里头去,实在是无上的恩典了。否则单靠谭纶他们家族,起码还要五代人的努力才能洗刷身上的屈辱,若是五代子孙都如谭纶这般出息,才有可能列为最末一等的新贵里头去。
可想而知楚昭这个人情有多大。
若不是楚昭和崔景深联手现在把世家压得动弹不得,又正逢钟家重修族谱之际,便是楚昭能叫青州谭认下谭纶,到底不能叫他惠及家人。从此之后,不仅是谭纶,就是谭纶的弟弟妹妹以及子孙,婚姻状况都会得到改变,命运也就随之改变了。这特殊的恩遇,使谭纶感动得泪流满面,要不是怕在皇上面前失礼,他真要放声大哭了。
楚昭此时却并不怎么关注谭纶的感动了。他隐约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早就想做的事情,似乎以前也有一个做了军奴的人,自己想要将他一个人单独列成一个世家。这个荒唐的念头在脑海中一闪而过,楚昭摇摇头,沉着地继续说道:“谭将军,寡人只是给了你一个出身,之后家族的兴旺,还是要靠你们家人自己的努力。寡人本想留你在京任职,朝夕可以相见。但九镇重地,没有你这样有能为的战将,寡人更不放心。都城麻烦事很多,是故此次亲征,寡人也唯有倚重将军你了。”
这几句话听着波澜不兴,但是在谭纶这种聪明人耳朵里,却听出来好几层意思。
陛下这是对李卫国以及罗致,甚至是都城的黑骑军都起了疑心!所以才会说出“是故此次亲征,寡人也唯有倚重将军”,不然论资历论情分,哪里有他谭纶什么事。
虽然一贯明哲保身,谨小慎微,然而既陛下的话都说到这里了,谭纶必须要表明自己的态度。于是赶忙叩头道:“陛下委臣以九镇,寄臣以腹心,待臣一家犹如再造,臣虽肝脑涂地,不能稍报万一。敢不竭股肱之力以报圣恩?请陛下放心,不论是都城还是边疆有事,臣虽肝脑涂地,也替陛下守住北疆大营!北疆大营,永远只会效忠陛下一个人。”
楚昭那双黝黑的双目熠熠生辉,一时间竟美得叫人屏住呼吸。直叫人甘心为了这样的天子付出一切。
又与陛下商量了一些行军事宜,听得外头人报说崔大人求见,谭纶这才由苏公公领着,缓缓往宫外行去。回了家中,将这好消息与妻儿老母分说一番,各自抱头痛哭。谭母激动之下,竟颤抖着用烧红的烙铁在儿子背上烙下忠君二字,谭纶居然也甘之如饴,后来果真为了楚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些都是后话,此处按下不表。
单说兴庆宫内,楚昭安抚了两位大臣,便又马不停蹄地召见崔景深。
因为时辰已经不早,楚昭便与崔景深一同用饭,席间楚昭行止如常,不住给崔景深挟他爱吃的菜,然而两个人之间却总像是多了一层无形的隔膜,不复往日亲昵。
吃过饭,楚昭突然拿出来一份密诏交与这位心腹爱臣,只道:“如果獾郎不能辅佐的话,彼可取而代之。”
平平淡淡说出石破天惊之语,崔景深闻言大惊,毫不迟疑地跪在地上,大声表忠心。
楚昭心下叹息,目光深邃地看着自己面前这位心腹爱臣:“寡人并不是不相信你。这一走,外头说不得已经有人盼着我去死了。此去万一有什么意外,我倒宁愿朝政落到先生手里,也比落在那些禄蠹手里好很多。”
崔景深定定看着面前的君主,想要哀求陛下不要出征,然而理智和尊严都阻止了他这么说。
若为公,崔景深知道楚昭这一次出征必然有其政治考量,并不打算狠拦。
若为私,他崔景深现在已经成婚,妻子有孕,更没有了挽留借口。
于是崔景深只是低着头,说道:“陛下已经做了万全的准备,这朝廷短时间内,平稳的运行是绝对不会有问题的。无论如何,微臣总是替陛下守着这大楚江山,将你我二人未尽的改革继续下午,不叫陛下的心血成空。至于取而代之,我崔景深可以保证,只要新君容得下微臣,微臣便容得下他。”
到底不再说什么万死不辞也要拥护獾郎登基之类的话。两人都很清楚,比起对皇室的忠诚,崔景深不过是看到两人的情分上,才甘愿做楚昭的刀,若是楚昭不在了,獾郎又不是楚昭的骨血,崔景深哪里会看顾他呢?楚昭这道密旨,不过是请崔景深给獾郎留条活路而已。
两个人沉默了一会儿,楚昭便抠抠摸摸抠抠摸摸,很快从自己身上摸出一对儿百炼皤龙龙牙匕首,崔景深的眼睛眯了起来,手在袖子里扣住劲弩,但很快便松开,心里却疼得抽搐了起来。
竟疑我至此,难道君臣情份就此走到尽头了吗?
谁知楚昭捣鼓了一会儿,想了想,又将一支放回,又想了想,将那只取了回来,再想了想,又放回去。如是者三,即便崔景深决定束手就擒,也被楚昭弄得不耐烦起来,恨不得按住这小没良心的狠狠亲一口,哪怕被他一刀捅死呢?总胜过这般吊着人零碎折磨。
正准备以下犯上一回,就听楚昭小声说道:“这对儿匕首是寡人自己设计用来护身的,还会喷毒烟发毒针,寡人每晚都放在枕头底下。先生以后必定是招人暗杀的主,赐别的东西也不实用,这里把匕首分一把给先生。嗯嗯,这一把寡人带去边关,见刀如见卿,爱卿留一支在身边,见刀如见朕。”
哈哈,每天晚上都枕着我送的刀入睡,看你还敢不敢欺负我侄儿。
正想到得意处,一抬头,就看到暮色里崔景深面色苍白,眼睛里有些可疑的闪光,几乎是颤抖着双手从楚昭手里接过枪来,却再不多言,一板一眼地谢恩,随后便缓缓离去。
在出征之前,楚昭接连着见大臣,又建立了上书房,提拔了原先被他打压到泥土里取得世家入上书房,同时却又把朝中的寒门大臣派去地方做事,无形进一步削弱了地方大族的势力。朝中众大臣个个面面相觑,不知道楚昭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只有陈参心里明白:陛下这是为自己万一回不来作准备。让上房互相牵制,保证寒门和世家在某种程度上保持平衡,但是这样做,却大大削弱了皇帝的权利。
皇室的地位,似乎又回到了庆正皇帝初年的状态。事实上是皇帝和贵族共同治理天下。
然而,到底有什么地方不同了。不同的地方就是陛下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建立了完善的科举取士制度。如此,起码任免官吏的权利不在世家手里了,世家虽然也参政,但是却不得不积极面对来自寒门的竞争,从而保证了世家贵族体制的活力,同时也让下层寒门之人有了出头之地。
而陛下建立上房,不只是为了保住獾郎的性命,更是为了崔景深这个权臣日后不至于死得太凄惨。想到这里,陈参心里不由涌起淡淡的醋意。
崔景深能够做到的,我也能够为陛下做到呀。
这么想着,陈参便说:“微臣会在都城替陛下守住改革的成果。陛下且放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