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哪里都能拿牌子。”兴安想了想回答了陛下的问题。
大明遍地都是牌子,只要肯做,都有自己的一份光,有自己的一份热,做出成绩来,也会被陛下看到。
就怕不做,更怕胡作非为。
卢忠通禀之后,走了进来,无奈的说道:“陛下,之前那个四川监察御史贾杰的供述,他的确是收了贿赂,所以才态度三变。”
李燧找人反映情况,找到了七品的四川监察御史贾杰,贾杰最开始只是推辞,拿到了好处态度就发生了一些变化。
贾杰本来打算等到殿试之后,找到李燧亲自谈谈。
到那时候,大家都是进士,都是官僚,有了立场,再坐下来好好聊聊其中的困难,最后如果能说服李燧最好不过。
但是贾杰犯了陛下的忌讳,堵塞言路。
都察院干的就是风闻言事,他们那么大的威风,都是因为朝廷的需要他们,但是他们居然玩欺上瞒下,那就不能怪朱祁钰不客气了。
卢忠俯首说道:“根据贾杰的交待,臣查了三人,都是收受了贿赂,贾杰收了纹银三百两,其余二人一人一百两。”
“按照《宪纲事类》九十五条罪加三等,应当送往石景厂苦役十年。”
朱祁钰拿过来了卢忠的奏疏问道:“三法司怎么说?”
卢忠回答道:“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三法司一致的决定,这三人涉案过百两,未过五百两,按制三年,罪加三等,自然是十年。”
风宪言官,罪加三等,可不是开玩笑。
这本身就是皇帝亲自关注的案子,最近吏部还在抓贪,力度这么大。
三百两就不是贪了吗?
朱祁钰看了许久满是疑惑的说道:“这么抠门的吗?”
“四川共计七十万户,每户一钱八千银,合计也是十二万两银子了,这还不算他们瞒报的丁口,就拿五百两银子平事,是不是太看不起京官了?”
卢忠俯首说道:“他们想办的是李燧,不是平四川戥头的案子,自然只拿出来五百两来。”
“戥头案,银钱并不好使。”
朱祁钰了然,五百两是安排李燧的。
戥头却是大案,是肯定瞒不住了。
李燧都从四川溢出来,跑到京师告状来了。
镇雄府的收税队跑到了遵义府去打秋风了,黄龙民变已经发生,压是压不住了,他们只希望能缓缓。
可一刻也缓不了。
朱祁钰又和卢忠聊了下关于畸零女户、四川戥头案的推进情况,畸零女户的七个耆老,已经押解入京了,查补已经开始了。
卢忠犹豫了下说道:“南衙送来了三名人彘,在路上生机断绝,以冰棺押解进京,臣去看过了,三日没吃下饭,太惨了。”
“臣自诩酷吏,可是从未和他们一样,如此行事。”
纪纲杀解缙的时候,也没把人折磨成那个模样。
畸零女户的案子中重要的人犯有七人,这是要送解刳院的,有近千名需要被斩首的犯人,涉及苦役将近万人,流放将近五万人。
这五万人的流放,目的地已经找好了,正是鸡笼岛。
畸零女户的案子之中,有二十多名证人也被带入了京师,这三名人彘,就是他们罪恶的铁证。
卢忠不是恶心,是食不下咽。
都说陛下残忍,可是陛下总是对凌迟慎之又慎,在他眼里,可是有不少人该送解刳院,最后也只是斩首了事。
可是这帮耆老们,做的比陛下还要狠辣万倍,一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就因为顶了几句嘴,就被手脚悉数砍去,眼睛被剜以铜浇灌,何等的凶残?
杀人也不过是头点地而已。
怪不得陛下要点京军前往,这的确得出重拳。
南镇抚司衙门除了送畸零女户的犯人进京以外,还有那三百多名贪官墨吏,大多数都送去了石景厂、胜州厂、六枝厂等地去做苦役了,大抵都是十年起步。
贪腐钜万,要被斩首,其中比较离谱的就是三年长洲县令贪腐是十万金花银之事。
当个县令,贪了十万两,也在斩立决的名单上,等待着陛下朱批。
贪官墨吏也是要查补,三次查补,死刑三复奏,大约需要到八月份才会把斩首给判下去,正好到了秋天。
卢忠禀报之后,便离开了聚贤阁。
朱祁钰继续处理着案牍上的公文,每日皆是如此。
京师在工部的主持下,开始了对官道驿路的地面硬化工程,小试牛刀,先把石景厂入京的煤路修好,再把德胜门到大明皇陵的路修好。
这两条路,是第一期的工程是实验性质的,一旦成功,就会大面积铺设。
社会认知,想要变成科学,第一个阻力是朘剥阶级的扭曲,具体就是类似于奇淫巧技的价值观,到了今天依旧对太医院喋喋不休的那群人,亦是如此。
第二个阻力则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就限制了社会认知到科学的转变。
朱祁钰来到了文华殿,准备召开廷议,今天的廷议就一件事——奇观。
内承运库太监,计省提督太监林绣开口说道:“陛下,臣大概算了算,仅仅是顺天府就有三千余里路的道路硬化的需求。”
“如果算上九龙驿路,初步就有六万里的道路硬化需要。”
“如果想要完全四通八达,大约需要三十余万里,累年三十余年,按每一里五百银币核算,这大约就是1.5亿银币。”
金濂的脸色立刻变得难看了起来,眉头紧皱的说道:“1.5亿银币?这也太多了吧,林大珰,一里就需要五百银币的造价吗?”
林绣推过去一个账本说道:“这是物料、工料、运费折合出的数字,只是一个约束,实际核算下来,只多不少。”
正统元年,部分正赋折算之后,大明朝一年的银税大约一百三十万两银子上下,把所有的正赋折算之后,大明一年赋税不过一千五百万粮银币。
可是大明的财政是负数,每年都在赔钱,入不敷出,根本没有结余,也就陛下登基之后,朝廷才开始没有赤字。
这才富了几日?就又要捉襟见肘了吗?
这石景厂搞了个水石灰,要硬化路面,居然一里路需要五百银币!
这半步(大约一米)就需要一枚银币之多?
不都是些石头吗?谷
林绣继续说道:“如果遇到山坡、河流、断崖等地方,还要再加钱的。”
金濂感觉自己已经不能呼吸了。
还没开始就提出要加钱,这不是要他这个户部尚书的命吗?
把他金濂卖了,也不值1.5亿银币啊!
金濂俯首说道:“陛下,得缓缓图之,三十年三十万里路,实在是太多了。”
修路是实现生产力提升的必备条件,货物沟通不畅,谈什么生产力提升?谈什么大规模生产?谈什么大明朝社会认知到科学萌芽?
“朕知道很贵,但是好处很多,其回报绝非1.5亿银币可以衡量的。”朱祁钰对着金濂说道。
这其中的经济规律,不需要朱祁钰言说的太过于明白,金濂心里再清楚不过了,他只是怕花钱而已。
每个国家在步入生产力提高的过程中,都有基建的过程,而基建的程度,和李宾言提出的六等星秩的国家之秩又有极大的关联。
比如美利坚,在深陷导致世界大战的经济危机之时,就选择了使用基建的办法,修公路、铁路、大坝等等,来度过难关。
比如徐有贞,在面对新辟之地的河套之地的时候,就用了基建,景泰安民渠去给当时陷入丧乱的百姓,画了一个大饼,关键是河套百姓还真的吃到了这个饼。
搞这件事有很多很多的好处,唯一的坏处就是费钱。
朱祁钰十分确信的说道:“巨大的投入,带来巨大的回报,我们三十年内,投入1.5亿银币,它的好处是极多的。”
“首先可以让官厂维持在稳定的运营之中,在探索制度和过程中有更多的试错机会。”
“其次这些钱,大部分都进了百姓的口袋里。”
“挖燔石料的工匠、运送石料的车夫、煅烧水石灰的工匠、掘开路面的工人,他们拿到了劳动报酬,是需要换成留供资财和流动资财,甚至可以投入固定资财。”
“那么就有更多的人,需要生产更多的流动资财,那么势必带动固定资财的增加。”
“而我们的工匠在整个建设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要想要提高生产的效率,无论是通过机械,还是培养人,对大明都是受益良多。”
“所以我们需要做这件事,虽然看起来,它真的很费钱,但是它赚的更多啊!”
朱祁钰试图说服贪财的金濂,接受这个奇观计划,三十万里公路计划,的确是有些骇人听闻,但是如果把时间线拉长到三十年,五十年去看呢?
但是金濂依旧摇头说道:“陛下说的千好万好,它的确是这么好,但是都改变不了其价格的昂贵,朝廷哪有那么多钱,投入到这个数以亿计,要用过亿银币的大工程呢?”
“这会把大明折腾散架的,陛下!”
“前元调动民夫修筑黄河,折腾百姓民不聊生,最终揭竿而起,就在眼前。”
朱祁钰无奈,得,自己这修个路,又修成了亡国之君。
金濂依旧追着说道:“陛下,三思啊!三十年,每年五百万银币的投入!”
“陛下,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大明哪来的那么多钱!”
朱祁钰咳嗽了两声低声说道:“朕来想办法就是。”
金濂呆愣的看着陛下,大明哪来的钱,填补每年五百万银币的大窟窿?点石成金的仙术?
很快他的表情就从呆滞变成了疑惑,最后变成了震惊。
大明的确有这个财力,也有这个钱。
只不过那些钱,在宝源局里,并非朝廷的钱,而是宝源局吸储来的。
拿势要商贾存在宝源局的钱,等于借钱去修路,修路的善名归了陛下、归了朝廷,修路的恶名,却归了势要富贾。
“陛下,让臣好好想想。”金濂露出了思索的神情。
这么做的唯一代价,就是势要巨贾们知道了,会不会逼他们造反。
但大明并没有他们造反的舞台。
好像也不是不可以…
反正就是再苦一苦势要豪右,反正他们也习惯了。
金濂感觉自己的呼吸,瞬间顺畅了起来。
他没有把话说的太明白,含含糊糊的说道:“但是是不是支出太多了?毕竟是一年将近五百万两的造价,实在是太过于昂贵了。”
这毫无疑问,会影响到宝源局的日常运转。
“造价会降下来的,造的越多,越是被普遍运用,价格就会越低,总是如此。”朱祁钰看着金濂笑着说道:“而且最开始的投入只有一点点罢了。”
“我们需要投资更多的官厂,来生产足够的物料。”
“此乃长策,不急。”
奇观不是平地就造出来的,也是一锤一锤砸出来的。
朱祁钰要修几十万里的硬化公路,这是个长期投入的工程,金濂的反对是在担心财政崩溃,但是基建总是如此,越建越有钱。
“还有人反对吗?”朱祁钰看着群臣问道。
到此时,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反应过来,陛下到底从哪里找这个钱,肯定不是仙术就对了。
随意,这二十七名臣工,还是有些懵圈,陛下是怎么说服金尚书的?
金尚书为何前后的态度差距这么多?
钱到底从哪里来?
朱祁钰看没人答话笑着说道:“赚钱是个门道,可是花钱更是个门道,难道和老财主一样,把银币囤起来?”
“怎么用钱去生钱,就是花钱的诀窍了。”
“好了,说一下第二项吧。”
商辂坐直了身子说道:“寰宇通志还在修,但是长江水路沿线差不多修好了,四万里的主干道疏浚,工部是不是可以开始筹划了?”
又是花钱的买卖。
“这次需要多少?”金濂的脸色变得差劲了许多。
内帑太监林绣摇头说道:“刚刚拿到水文的文牍,还需要进行详细的核算,才能够大致算出费用,但是应当大差不差,二十万里的水路,不比三十万的陆路低多少。”
金濂牙关都在抖。
大明遍地都是牌子,只要肯做,都有自己的一份光,有自己的一份热,做出成绩来,也会被陛下看到。
就怕不做,更怕胡作非为。
卢忠通禀之后,走了进来,无奈的说道:“陛下,之前那个四川监察御史贾杰的供述,他的确是收了贿赂,所以才态度三变。”
李燧找人反映情况,找到了七品的四川监察御史贾杰,贾杰最开始只是推辞,拿到了好处态度就发生了一些变化。
贾杰本来打算等到殿试之后,找到李燧亲自谈谈。
到那时候,大家都是进士,都是官僚,有了立场,再坐下来好好聊聊其中的困难,最后如果能说服李燧最好不过。
但是贾杰犯了陛下的忌讳,堵塞言路。
都察院干的就是风闻言事,他们那么大的威风,都是因为朝廷的需要他们,但是他们居然玩欺上瞒下,那就不能怪朱祁钰不客气了。
卢忠俯首说道:“根据贾杰的交待,臣查了三人,都是收受了贿赂,贾杰收了纹银三百两,其余二人一人一百两。”
“按照《宪纲事类》九十五条罪加三等,应当送往石景厂苦役十年。”
朱祁钰拿过来了卢忠的奏疏问道:“三法司怎么说?”
卢忠回答道:“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三法司一致的决定,这三人涉案过百两,未过五百两,按制三年,罪加三等,自然是十年。”
风宪言官,罪加三等,可不是开玩笑。
这本身就是皇帝亲自关注的案子,最近吏部还在抓贪,力度这么大。
三百两就不是贪了吗?
朱祁钰看了许久满是疑惑的说道:“这么抠门的吗?”
“四川共计七十万户,每户一钱八千银,合计也是十二万两银子了,这还不算他们瞒报的丁口,就拿五百两银子平事,是不是太看不起京官了?”
卢忠俯首说道:“他们想办的是李燧,不是平四川戥头的案子,自然只拿出来五百两来。”
“戥头案,银钱并不好使。”
朱祁钰了然,五百两是安排李燧的。
戥头却是大案,是肯定瞒不住了。
李燧都从四川溢出来,跑到京师告状来了。
镇雄府的收税队跑到了遵义府去打秋风了,黄龙民变已经发生,压是压不住了,他们只希望能缓缓。
可一刻也缓不了。
朱祁钰又和卢忠聊了下关于畸零女户、四川戥头案的推进情况,畸零女户的七个耆老,已经押解入京了,查补已经开始了。
卢忠犹豫了下说道:“南衙送来了三名人彘,在路上生机断绝,以冰棺押解进京,臣去看过了,三日没吃下饭,太惨了。”
“臣自诩酷吏,可是从未和他们一样,如此行事。”
纪纲杀解缙的时候,也没把人折磨成那个模样。
畸零女户的案子中重要的人犯有七人,这是要送解刳院的,有近千名需要被斩首的犯人,涉及苦役将近万人,流放将近五万人。
这五万人的流放,目的地已经找好了,正是鸡笼岛。
畸零女户的案子之中,有二十多名证人也被带入了京师,这三名人彘,就是他们罪恶的铁证。
卢忠不是恶心,是食不下咽。
都说陛下残忍,可是陛下总是对凌迟慎之又慎,在他眼里,可是有不少人该送解刳院,最后也只是斩首了事。
可是这帮耆老们,做的比陛下还要狠辣万倍,一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就因为顶了几句嘴,就被手脚悉数砍去,眼睛被剜以铜浇灌,何等的凶残?
杀人也不过是头点地而已。
怪不得陛下要点京军前往,这的确得出重拳。
南镇抚司衙门除了送畸零女户的犯人进京以外,还有那三百多名贪官墨吏,大多数都送去了石景厂、胜州厂、六枝厂等地去做苦役了,大抵都是十年起步。
贪腐钜万,要被斩首,其中比较离谱的就是三年长洲县令贪腐是十万金花银之事。
当个县令,贪了十万两,也在斩立决的名单上,等待着陛下朱批。
贪官墨吏也是要查补,三次查补,死刑三复奏,大约需要到八月份才会把斩首给判下去,正好到了秋天。
卢忠禀报之后,便离开了聚贤阁。
朱祁钰继续处理着案牍上的公文,每日皆是如此。
京师在工部的主持下,开始了对官道驿路的地面硬化工程,小试牛刀,先把石景厂入京的煤路修好,再把德胜门到大明皇陵的路修好。
这两条路,是第一期的工程是实验性质的,一旦成功,就会大面积铺设。
社会认知,想要变成科学,第一个阻力是朘剥阶级的扭曲,具体就是类似于奇淫巧技的价值观,到了今天依旧对太医院喋喋不休的那群人,亦是如此。
第二个阻力则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就限制了社会认知到科学的转变。
朱祁钰来到了文华殿,准备召开廷议,今天的廷议就一件事——奇观。
内承运库太监,计省提督太监林绣开口说道:“陛下,臣大概算了算,仅仅是顺天府就有三千余里路的道路硬化的需求。”
“如果算上九龙驿路,初步就有六万里的道路硬化需要。”
“如果想要完全四通八达,大约需要三十余万里,累年三十余年,按每一里五百银币核算,这大约就是1.5亿银币。”
金濂的脸色立刻变得难看了起来,眉头紧皱的说道:“1.5亿银币?这也太多了吧,林大珰,一里就需要五百银币的造价吗?”
林绣推过去一个账本说道:“这是物料、工料、运费折合出的数字,只是一个约束,实际核算下来,只多不少。”
正统元年,部分正赋折算之后,大明朝一年的银税大约一百三十万两银子上下,把所有的正赋折算之后,大明一年赋税不过一千五百万粮银币。
可是大明的财政是负数,每年都在赔钱,入不敷出,根本没有结余,也就陛下登基之后,朝廷才开始没有赤字。
这才富了几日?就又要捉襟见肘了吗?
这石景厂搞了个水石灰,要硬化路面,居然一里路需要五百银币!
这半步(大约一米)就需要一枚银币之多?
不都是些石头吗?谷
林绣继续说道:“如果遇到山坡、河流、断崖等地方,还要再加钱的。”
金濂感觉自己已经不能呼吸了。
还没开始就提出要加钱,这不是要他这个户部尚书的命吗?
把他金濂卖了,也不值1.5亿银币啊!
金濂俯首说道:“陛下,得缓缓图之,三十年三十万里路,实在是太多了。”
修路是实现生产力提升的必备条件,货物沟通不畅,谈什么生产力提升?谈什么大规模生产?谈什么大明朝社会认知到科学萌芽?
“朕知道很贵,但是好处很多,其回报绝非1.5亿银币可以衡量的。”朱祁钰对着金濂说道。
这其中的经济规律,不需要朱祁钰言说的太过于明白,金濂心里再清楚不过了,他只是怕花钱而已。
每个国家在步入生产力提高的过程中,都有基建的过程,而基建的程度,和李宾言提出的六等星秩的国家之秩又有极大的关联。
比如美利坚,在深陷导致世界大战的经济危机之时,就选择了使用基建的办法,修公路、铁路、大坝等等,来度过难关。
比如徐有贞,在面对新辟之地的河套之地的时候,就用了基建,景泰安民渠去给当时陷入丧乱的百姓,画了一个大饼,关键是河套百姓还真的吃到了这个饼。
搞这件事有很多很多的好处,唯一的坏处就是费钱。
朱祁钰十分确信的说道:“巨大的投入,带来巨大的回报,我们三十年内,投入1.5亿银币,它的好处是极多的。”
“首先可以让官厂维持在稳定的运营之中,在探索制度和过程中有更多的试错机会。”
“其次这些钱,大部分都进了百姓的口袋里。”
“挖燔石料的工匠、运送石料的车夫、煅烧水石灰的工匠、掘开路面的工人,他们拿到了劳动报酬,是需要换成留供资财和流动资财,甚至可以投入固定资财。”
“那么就有更多的人,需要生产更多的流动资财,那么势必带动固定资财的增加。”
“而我们的工匠在整个建设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要想要提高生产的效率,无论是通过机械,还是培养人,对大明都是受益良多。”
“所以我们需要做这件事,虽然看起来,它真的很费钱,但是它赚的更多啊!”
朱祁钰试图说服贪财的金濂,接受这个奇观计划,三十万里公路计划,的确是有些骇人听闻,但是如果把时间线拉长到三十年,五十年去看呢?
但是金濂依旧摇头说道:“陛下说的千好万好,它的确是这么好,但是都改变不了其价格的昂贵,朝廷哪有那么多钱,投入到这个数以亿计,要用过亿银币的大工程呢?”
“这会把大明折腾散架的,陛下!”
“前元调动民夫修筑黄河,折腾百姓民不聊生,最终揭竿而起,就在眼前。”
朱祁钰无奈,得,自己这修个路,又修成了亡国之君。
金濂依旧追着说道:“陛下,三思啊!三十年,每年五百万银币的投入!”
“陛下,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大明哪来的那么多钱!”
朱祁钰咳嗽了两声低声说道:“朕来想办法就是。”
金濂呆愣的看着陛下,大明哪来的钱,填补每年五百万银币的大窟窿?点石成金的仙术?
很快他的表情就从呆滞变成了疑惑,最后变成了震惊。
大明的确有这个财力,也有这个钱。
只不过那些钱,在宝源局里,并非朝廷的钱,而是宝源局吸储来的。
拿势要商贾存在宝源局的钱,等于借钱去修路,修路的善名归了陛下、归了朝廷,修路的恶名,却归了势要富贾。
“陛下,让臣好好想想。”金濂露出了思索的神情。
这么做的唯一代价,就是势要巨贾们知道了,会不会逼他们造反。
但大明并没有他们造反的舞台。
好像也不是不可以…
反正就是再苦一苦势要豪右,反正他们也习惯了。
金濂感觉自己的呼吸,瞬间顺畅了起来。
他没有把话说的太明白,含含糊糊的说道:“但是是不是支出太多了?毕竟是一年将近五百万两的造价,实在是太过于昂贵了。”
这毫无疑问,会影响到宝源局的日常运转。
“造价会降下来的,造的越多,越是被普遍运用,价格就会越低,总是如此。”朱祁钰看着金濂笑着说道:“而且最开始的投入只有一点点罢了。”
“我们需要投资更多的官厂,来生产足够的物料。”
“此乃长策,不急。”
奇观不是平地就造出来的,也是一锤一锤砸出来的。
朱祁钰要修几十万里的硬化公路,这是个长期投入的工程,金濂的反对是在担心财政崩溃,但是基建总是如此,越建越有钱。
“还有人反对吗?”朱祁钰看着群臣问道。
到此时,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反应过来,陛下到底从哪里找这个钱,肯定不是仙术就对了。
随意,这二十七名臣工,还是有些懵圈,陛下是怎么说服金尚书的?
金尚书为何前后的态度差距这么多?
钱到底从哪里来?
朱祁钰看没人答话笑着说道:“赚钱是个门道,可是花钱更是个门道,难道和老财主一样,把银币囤起来?”
“怎么用钱去生钱,就是花钱的诀窍了。”
“好了,说一下第二项吧。”
商辂坐直了身子说道:“寰宇通志还在修,但是长江水路沿线差不多修好了,四万里的主干道疏浚,工部是不是可以开始筹划了?”
又是花钱的买卖。
“这次需要多少?”金濂的脸色变得差劲了许多。
内帑太监林绣摇头说道:“刚刚拿到水文的文牍,还需要进行详细的核算,才能够大致算出费用,但是应当大差不差,二十万里的水路,不比三十万的陆路低多少。”
金濂牙关都在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