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清醒埃莱娜,并不想让孩子接受宗教洗礼,甚至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皈依教宗,因为当今的大明皇帝不喜欢。
埃莱娜清楚自己跋山涉水、远渡万里来大明,就是为了来抱大腿的,找靠山的,所以一直在想方设法的讨好朱祁钰。
朱祁钰和埃莱娜聊了几句, 又叮嘱了几句保胎的事儿,在是否继续留任巾帼堂,朱祁钰和埃莱娜有些分歧。
埃莱娜不想放下巾帼堂通事科教书先生的担子,朱祁钰的意思是安心保胎,最后埃莱娜说服了朱祁钰。
因为太医院说保胎并不是卧床修养,而是适当运动,保持心情愉悦。
既然埃莱娜不怕辛苦, 朱祁钰也没有强行把埃莱娜圈在宫里的打算。
“皇后千岁让我来请陛下回泰安宫过中秋节。”埃莱娜站了起来, 中秋节这几日, 陛下的心情都不大好,会留在讲武堂。
可是这团圆的日子,还是得把陛下请回去。
朱祁钰站起身来,点头说道:“回宫吧。”
时至今日,大明依旧施行《大统历》而非景泰历书,自景泰八年起,新的历书才会正式推行,在此之前,新旧历书并行。
泰安宫的中秋宴散了之后,冉思娘跟着陛下来到了寝宫,小心诊脉,望闻问切之后,冉思娘才皱着眉头,颇为担忧的说道:“陛下近几日可曾酗酒?”
“有!”兴安听闻冉贵人如此询问, 吓得浑身一激灵, 难不成陛下的身体出了什么问题吗?!
“肝气久郁不解,失其柔顺舒畅之性,故急躁易怒, 气机郁结,则情志抑郁。”冉思娘气呼呼的说道:“少酌怡情,暴饮伤肝!”
“陛下现在春秋鼎盛,可以不当回事儿,染上这酗酒的毛病,戒都戒不掉!”
烟酒药都是成瘾物,冉思娘可是坐诊良医,他见过太多酗酒戒不掉,最后喝的肝功能障碍,病痛而亡。
冉思娘担心陛下酗酒成性。
朱祁钰看着满是担忧,甚至有些生气的冉思娘,赶紧将冉思娘拉着坐下说道:“朕一年还饮不了一斤,以后不会酗酒了。”
“养生,是自己爱惜自己,陛下不爱惜自己,臣妾不过宫中一妇人,哪里敢置喙陛下所言所行, 身体是陛下的, 犯不着跟我一个妇道人家说。”冉思娘依旧在生闷气,嘴上说着言不由衷的话。
泰安宫内眷的病多数都是冉思娘诊治的,这些年在太医院坐诊,冉思娘的医术一日千里,在解刳院当值,这医术不精进才是怪事。
解刳院,大明医倌们指定的龙场悟道之地。
如果医术有经验条的话,太医院和解刳院无疑是大明最快刷经验的练功房。
朱祁钰不太擅长哄人,他更喜欢床头吵架床尾和的套路。
冉思娘生闷气,也不只是置气他这个夫君不尊医嘱,酗酒伤肝,也是在生气她自己不争气,连埃莱娜都有了身孕,可是她却迟迟没有动静。
兴安走时,便把宫灯给吹灭了,乐呵呵的离开了泰安宫。
次日的清晨,秋高气爽,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丰收的喜悦,而持续了将近月余的皇室秘闻争论,终于迎来了尾声。
胡濙开始反击,反击的角度颇为奇怪,居然是以君臣之义驳斥华夷之辩。
作为大明的臣子,妄议君父家事,是不是不忠不孝?
胡濙的理论压根就站不住脚,但是本来气势汹汹的众多朝臣和笔正立刻就哑火了。
因为胡濙太无耻了。
大明立国之初,各种元儒旧臣就是以君臣大义拒绝出仕,即便是出仕,也是人在大明心在元。
比如《送东阳马生序》的宋濂,在给孔府立碑的时候,就用元朝年号,而非吴元年、洪武年号。
比如夏伯启叔侄断指拒绝出仕的桉子。
当初元儒旧臣是怎么用君臣大义驳斥华夷之辩,现在胡濙就怎么无耻的勇君臣大义驳斥华夷之辩。
胡濙在邸报上,以君臣之义驳华夷之辩,压根就不是为了驳斥埃莱娜不配有大明皇嗣,而是旧事重提。
一旦有人和胡濙吵架,胡濙必然将当年那些恶心事儿翻出来,论个清楚,彻底撕破这些假道学士丑恶的嘴脸。
胡濙这种吵架直奔下三路揭老底的做法,讨论皇室辛密的风言风语,立刻烟消云散。
跟无德之人斤斤计较,实在是有辱斯文!
而此时的胡濙正在会同馆接见了朝鲜使臣李氏朝鲜都承旨使姜孟卿,副使李氏朝鲜中枢院事金何。
“参见明公。”两位使者十分的恭敬,这趟宣见,姜孟卿和金何已经知道了所为何事。
大明正在筹办海外市舶司,而大明看上了济州岛。
“免礼。”胡濙坐着,两位使臣恭恭敬敬的站着。
胡濙笑意盎然的说道:“首阳君最近如何?”
首阳君李瑈,现任朝鲜王,之前的王世子李弘暐因为不肯跪迎圣旨,大明不肯给出册封诏书,最后闹出了黄标政事的丑闻。
景泰三年首阳君李瑈出使访问大明,景泰四年李瑈发动了宫变,囚禁了王世子李弘暐。
而后在六月份的时候首阳君李瑈再次出使大明,接受了大明皇帝的册封,名正言顺的成为朝鲜王。
姜孟卿笑意盎然的说道:“我家大王自从上次入京朝见至今,未曾有任何怠慢之心,年年朝贡尽心竭力,亲自照拂。”
“只是之前一直进贡的高丽姬,这停办已经七年有余,我家大王时常惊恐,时常书信催促,询问何时复贡高丽姬之事。”
每年朝鲜要向大明朝贡少女七人,执馔婢十人,女使十六人,火者十人。
自景泰元年起,皇帝敕谕停了朝贡高丽姬之事,原因很简单,这些人没地方安置,泰安宫住不下,陛下也不缺暖床的。
鞑靼的海拉尔,朝鲜的高丽姬,都是一个待遇,大明皇帝都不要。
“陛下仁爱,看不得这少女们长途跋涉,身在异国他乡受苦,此事无须再提,陛下不许。”胡濙颇为无奈的摇头说道。
姜孟卿神情黯澹了许多,高丽姬朝贡事,涉及到了方方面面。
比如刺探消息,往常年月,大明皇帝身边都有这些朝鲜来的丫鬟,打听消息也有去处,现在是很难刺探到了;
比如高丽姬卖不上价,高丽姬主打的特色就是尊贵,大明皇家御用,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认证,可以让高丽姬摆脱贱婢,跻身高端品牌,这皇帝不要了,高丽姬就开始贬值;
比如高丽姬培养不易,这朝鲜国内围绕高丽姬的生意是一条极为庞大的产业链,这品牌贬值,直接导致了整个产业链有崩溃的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很难想象确切消息带回国内,会是何等景象。
对于大明皇帝而言,失去的仅仅是一堆使唤的丫鬟,但是对于朝鲜而言,失去的却是支柱产业。
所以明知道没什么希望,姜孟卿还是问了出来,得到否定回答后,姜孟卿和金何对视了一眼,看到了彼此的担忧。
“陛下仁爱。”姜孟卿硬着头皮说道。
胡濙推了推茶盏说道:“蒙顶甘露,尝尝。”
“最近听闻首阳君凌迟了六个臣子,可有此事?”
首阳君李瑈这个皇位,是王世子李弘暐禅让,大明皇帝亲自册封,而李瑈执行的基本国策是事大交邻,讨好大明。
可终归李瑈是发动了宫变夺得的王位,人心不服。
景泰七年六月一日,首阳君李瑈在朝鲜王宫昌德宫宴请大明使者尹凤,这吃着火锅唱着歌,好端端的,却传来了李瑈头号文臣成三问造反的消息。
成三问意欲扶持王世子李弘暐再临王位。
李瑈逮捕了成三问等六位大臣,并处以凌迟。
姜孟卿不敢有任何的遗漏将此事事无巨细的说了清楚,在《藩国仪注》中,明确规定了藩国国王在处死重臣的时候,应当详禀上国,以备上国随时垂询。
胡濙的手指有一下没一下的敲动着桌子,有些奇怪的问道:“可是这王世子李弘暐不肯跪迎圣旨至今囚禁在四夷馆内,未曾离开。”
“这成三问等人造反成功,如何扶持王世子李弘暐再临王位?”
“难不成是打算…劫狱?”
姜孟卿脸色数变,俯首说道:“并非如此,成三问等六人图谋造反,等大事已定,便请求大明恩准王世子李弘暐回国。”
“有口供为证,还请胡尚书明察秋毫。”
胡濙不动声色的说道:“人都死了,口供还重要吗?还不是随你们编排?这首阳君快刀斩乱麻,就把人杀了,是心虚吗?”
“你们朝鲜窝里斗,我们大明不管,可是事涉我大明,那就不能不过问了。”
“既然你们朝鲜这么想要回王世子,明日回到津口,就把王世子接回去吧。”
胡濙终于图穷匕见,他在威胁。
王世子李弘暐是当初首阳君李瑈送给大明的政治筹码和礼物,这要是把人放回去,那朝鲜永无宁日。
“胡尚书,这可万万使不得啊。”姜孟卿有点张皇失措,推了一把金何,让金何说两句。
金何倒是看的明白,俯首问道:“恳请胡尚书成全,如何做,才能平息陛下盛怒。”
话题终于来到了彼此喜闻乐见的摊牌环节。
胡濙思忖了片刻说道:“我大明,礼仪之邦,怎么会…算了,陛下要济州岛,你们盘算下,要从大明这里换什么,大明也不欺负你们。”
胡濙本来还想制造一种朝鲜主动献土,大明推拖不得无奈接受的把戏,但是考虑到大明皇帝的性格,胡濙也懒得做什么表面文章,直接说出了自己要的东西。
胡濙继续说道:“其一:倭寇时常踏对马岛等岸侵扰朝鲜,致使朝鲜南部大部分地区的膏腴之地,无法耕种,陛下要济州岛可以承诺朝鲜,设巡检司,清缴倭寇。”
胡濙扔出了第一个条件,治倭。
以朝鲜的国力,倭寇等岸侵扰,朝鲜也只能看着倭寇为非作歹,倭患不平,朝鲜南部大部分平原地区,都无法安心耕种,成为了朝鲜和倭寇的缓冲带,为此荒芜。
朝鲜粮荒,每年都要靠朝贡交易大量的粮食回去,这件事胡濙这个礼部尚书知之甚详。
胡濙老神在在的说道:“其二:朝鲜南部开垦之事,大明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大明需要大量的木材,开垦伐木耕种,大明都可以提供支持。”
大面积垦荒可是一个大难题,朝鲜成均馆压根就搞不定,在后世倭寇悍然发动侵华战争,扶持了伪满洲国,在广大而辽阔的黑土地上,折腾了十几年,愣是没有解决种地问题,年年求助大本营,闹出了不少的乱子。
“其三,济州将建市舶司,大明恩准朝鲜等同琉球,自由贸易,不受朝贡次数限制,贡舶商舶可随时贸易,此事不宜声张,各市舶司自会放行。”胡濙给出了第三个条件,自由贸易。
倭国、朝鲜、占城等诸国的贡舶和商舶,想要停靠大明市舶司,那都是需要朝廷特批的勘合,只有大明的船舶才可以凭借船证,自由通行。
随着琉球的郡县化,琉球贡舶商舶等同大明船只,朝鲜求过无数次,但是大明这边就是不肯松口。
这三个条件,一个比一个优厚,胡濙相信,首阳君和朝鲜没有拒绝的道理。
大明人多势众,国力横强,现如今就是大明抢占了济州岛,朝鲜连个屁也不敢放,也夺不回。
但大明自有国情,高道德劣势带来了许多的不便,大明贸然侵占不征之国的土地,大义有亏。
胡濙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强取豪夺,更何况说服天下人,朝鲜未曾有不恭敬之心,大明无罪征伐,实乃不德之举。
作为礼部尚书,胡濙提出的这三个条件,不可谓不丰厚,即便春秋论断时,也不能说大明薄待朝鲜。
姜孟卿并没有马上答复,而是站起身来和金何到偏室商量了片刻,才回到了桉桌之前,姜孟卿颇为郑重的说道:“还要加一条,复贡高丽姬。”
复贡高丽姬谁的好处最大?
自然是那些在朝鲜占据了分配地位的达官显贵。
胡濙眉头紧皱,他突然发现,他跟着陛下久了,似乎可能也许被陛下影响,他所思所虑皆为朝鲜百姓,他的腚在朝鲜百姓那头儿。
他提出的三个条件,都是为了朝鲜长治久安。
可是朝鲜提出的条件,仅仅是为了谋求肉食者的私利。
这种思考角度的偏差,让胡濙这个老头子有些恍惚,他点头说道:“此事需禀明陛下。”
胡濙站起身来离开了会同馆,站在街上,看着来来往往的大明百姓,胡濙有一种恍然隔世的感觉。
“大明得君如此,何其天幸,天佑大明。”胡濙自言自语了一句,坐上了车驾,奔着讲武堂而去。
待到胡濙说明了朝鲜的条件,朱祁钰满是疑惑的放下了手中桉卷,思考着前因后果,才眉头拧成了结的问道:“循旧例,把这些高丽姬送到皇宫去吧。”
“告诉姜孟卿,复贡之事,朕准了。”
“朝鲜居然对治倭和垦种不是很有兴趣?”
“倭患可是朝鲜头号军事威胁,而垦种涉及到了朝鲜粮食安全,乃是国之大事,他们居然问都不问?”
胡濙看着满脸惊讶的陛下,只想说,朝鲜君臣所思所虑所行这才是常态,大明这些年,也是这个样子,陛下这种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才是奇葩。
大明皇帝为何英明,全靠同行衬托。
(奇葩本就指奇特而远超同类的美丽花卉,奇葩本身就是褒义词)。
埃莱娜清楚自己跋山涉水、远渡万里来大明,就是为了来抱大腿的,找靠山的,所以一直在想方设法的讨好朱祁钰。
朱祁钰和埃莱娜聊了几句, 又叮嘱了几句保胎的事儿,在是否继续留任巾帼堂,朱祁钰和埃莱娜有些分歧。
埃莱娜不想放下巾帼堂通事科教书先生的担子,朱祁钰的意思是安心保胎,最后埃莱娜说服了朱祁钰。
因为太医院说保胎并不是卧床修养,而是适当运动,保持心情愉悦。
既然埃莱娜不怕辛苦, 朱祁钰也没有强行把埃莱娜圈在宫里的打算。
“皇后千岁让我来请陛下回泰安宫过中秋节。”埃莱娜站了起来, 中秋节这几日, 陛下的心情都不大好,会留在讲武堂。
可是这团圆的日子,还是得把陛下请回去。
朱祁钰站起身来,点头说道:“回宫吧。”
时至今日,大明依旧施行《大统历》而非景泰历书,自景泰八年起,新的历书才会正式推行,在此之前,新旧历书并行。
泰安宫的中秋宴散了之后,冉思娘跟着陛下来到了寝宫,小心诊脉,望闻问切之后,冉思娘才皱着眉头,颇为担忧的说道:“陛下近几日可曾酗酒?”
“有!”兴安听闻冉贵人如此询问, 吓得浑身一激灵, 难不成陛下的身体出了什么问题吗?!
“肝气久郁不解,失其柔顺舒畅之性,故急躁易怒, 气机郁结,则情志抑郁。”冉思娘气呼呼的说道:“少酌怡情,暴饮伤肝!”
“陛下现在春秋鼎盛,可以不当回事儿,染上这酗酒的毛病,戒都戒不掉!”
烟酒药都是成瘾物,冉思娘可是坐诊良医,他见过太多酗酒戒不掉,最后喝的肝功能障碍,病痛而亡。
冉思娘担心陛下酗酒成性。
朱祁钰看着满是担忧,甚至有些生气的冉思娘,赶紧将冉思娘拉着坐下说道:“朕一年还饮不了一斤,以后不会酗酒了。”
“养生,是自己爱惜自己,陛下不爱惜自己,臣妾不过宫中一妇人,哪里敢置喙陛下所言所行, 身体是陛下的, 犯不着跟我一个妇道人家说。”冉思娘依旧在生闷气,嘴上说着言不由衷的话。
泰安宫内眷的病多数都是冉思娘诊治的,这些年在太医院坐诊,冉思娘的医术一日千里,在解刳院当值,这医术不精进才是怪事。
解刳院,大明医倌们指定的龙场悟道之地。
如果医术有经验条的话,太医院和解刳院无疑是大明最快刷经验的练功房。
朱祁钰不太擅长哄人,他更喜欢床头吵架床尾和的套路。
冉思娘生闷气,也不只是置气他这个夫君不尊医嘱,酗酒伤肝,也是在生气她自己不争气,连埃莱娜都有了身孕,可是她却迟迟没有动静。
兴安走时,便把宫灯给吹灭了,乐呵呵的离开了泰安宫。
次日的清晨,秋高气爽,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丰收的喜悦,而持续了将近月余的皇室秘闻争论,终于迎来了尾声。
胡濙开始反击,反击的角度颇为奇怪,居然是以君臣之义驳斥华夷之辩。
作为大明的臣子,妄议君父家事,是不是不忠不孝?
胡濙的理论压根就站不住脚,但是本来气势汹汹的众多朝臣和笔正立刻就哑火了。
因为胡濙太无耻了。
大明立国之初,各种元儒旧臣就是以君臣大义拒绝出仕,即便是出仕,也是人在大明心在元。
比如《送东阳马生序》的宋濂,在给孔府立碑的时候,就用元朝年号,而非吴元年、洪武年号。
比如夏伯启叔侄断指拒绝出仕的桉子。
当初元儒旧臣是怎么用君臣大义驳斥华夷之辩,现在胡濙就怎么无耻的勇君臣大义驳斥华夷之辩。
胡濙在邸报上,以君臣之义驳华夷之辩,压根就不是为了驳斥埃莱娜不配有大明皇嗣,而是旧事重提。
一旦有人和胡濙吵架,胡濙必然将当年那些恶心事儿翻出来,论个清楚,彻底撕破这些假道学士丑恶的嘴脸。
胡濙这种吵架直奔下三路揭老底的做法,讨论皇室辛密的风言风语,立刻烟消云散。
跟无德之人斤斤计较,实在是有辱斯文!
而此时的胡濙正在会同馆接见了朝鲜使臣李氏朝鲜都承旨使姜孟卿,副使李氏朝鲜中枢院事金何。
“参见明公。”两位使者十分的恭敬,这趟宣见,姜孟卿和金何已经知道了所为何事。
大明正在筹办海外市舶司,而大明看上了济州岛。
“免礼。”胡濙坐着,两位使臣恭恭敬敬的站着。
胡濙笑意盎然的说道:“首阳君最近如何?”
首阳君李瑈,现任朝鲜王,之前的王世子李弘暐因为不肯跪迎圣旨,大明不肯给出册封诏书,最后闹出了黄标政事的丑闻。
景泰三年首阳君李瑈出使访问大明,景泰四年李瑈发动了宫变,囚禁了王世子李弘暐。
而后在六月份的时候首阳君李瑈再次出使大明,接受了大明皇帝的册封,名正言顺的成为朝鲜王。
姜孟卿笑意盎然的说道:“我家大王自从上次入京朝见至今,未曾有任何怠慢之心,年年朝贡尽心竭力,亲自照拂。”
“只是之前一直进贡的高丽姬,这停办已经七年有余,我家大王时常惊恐,时常书信催促,询问何时复贡高丽姬之事。”
每年朝鲜要向大明朝贡少女七人,执馔婢十人,女使十六人,火者十人。
自景泰元年起,皇帝敕谕停了朝贡高丽姬之事,原因很简单,这些人没地方安置,泰安宫住不下,陛下也不缺暖床的。
鞑靼的海拉尔,朝鲜的高丽姬,都是一个待遇,大明皇帝都不要。
“陛下仁爱,看不得这少女们长途跋涉,身在异国他乡受苦,此事无须再提,陛下不许。”胡濙颇为无奈的摇头说道。
姜孟卿神情黯澹了许多,高丽姬朝贡事,涉及到了方方面面。
比如刺探消息,往常年月,大明皇帝身边都有这些朝鲜来的丫鬟,打听消息也有去处,现在是很难刺探到了;
比如高丽姬卖不上价,高丽姬主打的特色就是尊贵,大明皇家御用,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认证,可以让高丽姬摆脱贱婢,跻身高端品牌,这皇帝不要了,高丽姬就开始贬值;
比如高丽姬培养不易,这朝鲜国内围绕高丽姬的生意是一条极为庞大的产业链,这品牌贬值,直接导致了整个产业链有崩溃的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很难想象确切消息带回国内,会是何等景象。
对于大明皇帝而言,失去的仅仅是一堆使唤的丫鬟,但是对于朝鲜而言,失去的却是支柱产业。
所以明知道没什么希望,姜孟卿还是问了出来,得到否定回答后,姜孟卿和金何对视了一眼,看到了彼此的担忧。
“陛下仁爱。”姜孟卿硬着头皮说道。
胡濙推了推茶盏说道:“蒙顶甘露,尝尝。”
“最近听闻首阳君凌迟了六个臣子,可有此事?”
首阳君李瑈这个皇位,是王世子李弘暐禅让,大明皇帝亲自册封,而李瑈执行的基本国策是事大交邻,讨好大明。
可终归李瑈是发动了宫变夺得的王位,人心不服。
景泰七年六月一日,首阳君李瑈在朝鲜王宫昌德宫宴请大明使者尹凤,这吃着火锅唱着歌,好端端的,却传来了李瑈头号文臣成三问造反的消息。
成三问意欲扶持王世子李弘暐再临王位。
李瑈逮捕了成三问等六位大臣,并处以凌迟。
姜孟卿不敢有任何的遗漏将此事事无巨细的说了清楚,在《藩国仪注》中,明确规定了藩国国王在处死重臣的时候,应当详禀上国,以备上国随时垂询。
胡濙的手指有一下没一下的敲动着桌子,有些奇怪的问道:“可是这王世子李弘暐不肯跪迎圣旨至今囚禁在四夷馆内,未曾离开。”
“这成三问等人造反成功,如何扶持王世子李弘暐再临王位?”
“难不成是打算…劫狱?”
姜孟卿脸色数变,俯首说道:“并非如此,成三问等六人图谋造反,等大事已定,便请求大明恩准王世子李弘暐回国。”
“有口供为证,还请胡尚书明察秋毫。”
胡濙不动声色的说道:“人都死了,口供还重要吗?还不是随你们编排?这首阳君快刀斩乱麻,就把人杀了,是心虚吗?”
“你们朝鲜窝里斗,我们大明不管,可是事涉我大明,那就不能不过问了。”
“既然你们朝鲜这么想要回王世子,明日回到津口,就把王世子接回去吧。”
胡濙终于图穷匕见,他在威胁。
王世子李弘暐是当初首阳君李瑈送给大明的政治筹码和礼物,这要是把人放回去,那朝鲜永无宁日。
“胡尚书,这可万万使不得啊。”姜孟卿有点张皇失措,推了一把金何,让金何说两句。
金何倒是看的明白,俯首问道:“恳请胡尚书成全,如何做,才能平息陛下盛怒。”
话题终于来到了彼此喜闻乐见的摊牌环节。
胡濙思忖了片刻说道:“我大明,礼仪之邦,怎么会…算了,陛下要济州岛,你们盘算下,要从大明这里换什么,大明也不欺负你们。”
胡濙本来还想制造一种朝鲜主动献土,大明推拖不得无奈接受的把戏,但是考虑到大明皇帝的性格,胡濙也懒得做什么表面文章,直接说出了自己要的东西。
胡濙继续说道:“其一:倭寇时常踏对马岛等岸侵扰朝鲜,致使朝鲜南部大部分地区的膏腴之地,无法耕种,陛下要济州岛可以承诺朝鲜,设巡检司,清缴倭寇。”
胡濙扔出了第一个条件,治倭。
以朝鲜的国力,倭寇等岸侵扰,朝鲜也只能看着倭寇为非作歹,倭患不平,朝鲜南部大部分平原地区,都无法安心耕种,成为了朝鲜和倭寇的缓冲带,为此荒芜。
朝鲜粮荒,每年都要靠朝贡交易大量的粮食回去,这件事胡濙这个礼部尚书知之甚详。
胡濙老神在在的说道:“其二:朝鲜南部开垦之事,大明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大明需要大量的木材,开垦伐木耕种,大明都可以提供支持。”
大面积垦荒可是一个大难题,朝鲜成均馆压根就搞不定,在后世倭寇悍然发动侵华战争,扶持了伪满洲国,在广大而辽阔的黑土地上,折腾了十几年,愣是没有解决种地问题,年年求助大本营,闹出了不少的乱子。
“其三,济州将建市舶司,大明恩准朝鲜等同琉球,自由贸易,不受朝贡次数限制,贡舶商舶可随时贸易,此事不宜声张,各市舶司自会放行。”胡濙给出了第三个条件,自由贸易。
倭国、朝鲜、占城等诸国的贡舶和商舶,想要停靠大明市舶司,那都是需要朝廷特批的勘合,只有大明的船舶才可以凭借船证,自由通行。
随着琉球的郡县化,琉球贡舶商舶等同大明船只,朝鲜求过无数次,但是大明这边就是不肯松口。
这三个条件,一个比一个优厚,胡濙相信,首阳君和朝鲜没有拒绝的道理。
大明人多势众,国力横强,现如今就是大明抢占了济州岛,朝鲜连个屁也不敢放,也夺不回。
但大明自有国情,高道德劣势带来了许多的不便,大明贸然侵占不征之国的土地,大义有亏。
胡濙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强取豪夺,更何况说服天下人,朝鲜未曾有不恭敬之心,大明无罪征伐,实乃不德之举。
作为礼部尚书,胡濙提出的这三个条件,不可谓不丰厚,即便春秋论断时,也不能说大明薄待朝鲜。
姜孟卿并没有马上答复,而是站起身来和金何到偏室商量了片刻,才回到了桉桌之前,姜孟卿颇为郑重的说道:“还要加一条,复贡高丽姬。”
复贡高丽姬谁的好处最大?
自然是那些在朝鲜占据了分配地位的达官显贵。
胡濙眉头紧皱,他突然发现,他跟着陛下久了,似乎可能也许被陛下影响,他所思所虑皆为朝鲜百姓,他的腚在朝鲜百姓那头儿。
他提出的三个条件,都是为了朝鲜长治久安。
可是朝鲜提出的条件,仅仅是为了谋求肉食者的私利。
这种思考角度的偏差,让胡濙这个老头子有些恍惚,他点头说道:“此事需禀明陛下。”
胡濙站起身来离开了会同馆,站在街上,看着来来往往的大明百姓,胡濙有一种恍然隔世的感觉。
“大明得君如此,何其天幸,天佑大明。”胡濙自言自语了一句,坐上了车驾,奔着讲武堂而去。
待到胡濙说明了朝鲜的条件,朱祁钰满是疑惑的放下了手中桉卷,思考着前因后果,才眉头拧成了结的问道:“循旧例,把这些高丽姬送到皇宫去吧。”
“告诉姜孟卿,复贡之事,朕准了。”
“朝鲜居然对治倭和垦种不是很有兴趣?”
“倭患可是朝鲜头号军事威胁,而垦种涉及到了朝鲜粮食安全,乃是国之大事,他们居然问都不问?”
胡濙看着满脸惊讶的陛下,只想说,朝鲜君臣所思所虑所行这才是常态,大明这些年,也是这个样子,陛下这种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才是奇葩。
大明皇帝为何英明,全靠同行衬托。
(奇葩本就指奇特而远超同类的美丽花卉,奇葩本身就是褒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