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煦皱眉说道:“棉花甚么的,能有这么厉害?”
“我之前不是跟你说了吗,这棉花,也就是白叠子了,它最厉害的地方是能保暖,只要穿得厚,再冰天雪地的都不怕。契丹人虽然牧羊,可你不知道的是,在幽云十六州那边,其实他们已经开始农耕了,可以说跟大宋也没啥区别的。”
“这又如何?”赵煦不明所以地问道。
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有时候我觉得你这皇帝做得真轻松,这样的功课都不做。说实话,打仗,其实打的是经济实力。即便是契丹人那样的半农耕半游牧的国度,一时半会能聚集大量兵力,可只要打上半年,国内的经济就会垮了。别的不说,就拿羊毛来说,契丹人过冬全靠这个了。可他们的羊毛,不懂硝制,只会简单处理,所以不能久放。所以,只要拖他们几个冬天,他们连过冬的衣裳都找不到了。再说了,即便契丹人打仗不用带多少粮草,可拉出了这么多人来打仗,他们还有人放牧种地吗?”
赵煦一愣:“你是说,契丹人不敢一直来攻?”
“从上古时代起,北方游牧部落就是这么个模式,只会在秋冬之间南下掠夺。这是因为这会他们的羊肥马壮,能支撑他们用兵。但是过了几个月,他们的粮食耗尽,马匹掉膘,这些游牧部落就不得不撤兵了。从某种程度上讲,游牧国家的经济,比农耕国家的经济脆弱太多了。这也是为什么汉朝西击匈奴能成功,唐朝能把突厥撵走的缘故。他们即便一时强盛,也无法持久。这是因为草原上的生活条件恶劣,出产不多。一旦打仗打得久了,他们的生产就受到影响,进而没有粮食、衣裳……这样的情况下,拼的就是民族的韧性和底蕴了。”
这么个新鲜的角度,让赵煦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所以,只要守住几个月,契丹人不退也得退了。怎么守,也是个学问。首先,必须坚持一种制度,那就是坚壁清野,秋收过后,必须把百姓和粮食都运进城中去。同时,利用水泥的特性,几年之内,在华北平原这里……额,也就是在河北东路这里,高筑墙,广积粮,练精兵。这练精兵就不用说了啊,利用蜂窝煤作坊,剔除老弱病残……”
张正书洋洋洒洒说了一堆,其实就想说明一个道理,没有天险的情况下,防守就只能被动了。
可被动防守也有被动防守的主动,坚壁清野、梯次防守、多城联动、训练乡兵……赵煦听了都觉得是良策,直到张正书说到了战略反攻:“这是相持阶段,也就是说辽国不想打,我们大宋也不想和他们打。但事情不会一成不变的,现在夏国垂垂欲坠,甚至还有投降的念头了,夏国若是倒向大宋,必然会加重辽国的危机感,那么战争可能就要到来了。”
赵煦冷冷地说道:“如此甚好,朕也想和耶律洪基碰一碰!”
张正书不理他,继续说道:“宋辽都是底蕴很厚的大国,不可能被一棒子打死的。但我大宋的弊端,在都城没有天险。所以,必须要像我刚刚说的那样,仿照河北东路多筑城,拱卫京都。我说,你该不会有迁都的念头吧?”
赵煦摇了摇头,苦笑道:“迁都?不可能迁都了,以后想都不用想……”
张正书也明白,他这一脉是宋太宗一脉,赵光义当年说的“江山在德不在险”,直接堵死了迁都的路,他的子孙该不会说自己老祖宗是错的吧?
“反正啊,不管夏国向谁投降,势必会影响两国天平。”张正书分析道,“我估摸着夏国不太可能会向大宋投降,哪怕你开出的条件再丰厚。不过嘛,这事也说不定。除非不是小梁太后当政了,毕竟她差点被辽国杀掉,早就忌惮辽国了。我跟你说啊,能灭夏国就直接灭,不要留后患,许诺丰厚点都没事,甚至可以保证梁氏的富贵荣华。但是,一定要解除党项人的武装力量,把党项人迁往中原,再把中原汉人迁往夏国……”
这是老成谋国之言,赵煦也听进去了:“你小子还算有点见识……”
张正书笑道:“只要大宋坚持对夏国施压,夏国是顶不住的。我说过了,夏国和辽国一样,经济脆弱。现在,夏国国内估摸已经到了崩溃边缘了,我们再软硬兼施,绝对能把夏国打下来。夏国现在已经损失了十数万青壮,已经元气大伤了。”
“不对,这和治水有甚么关系?”赵煦才回过神来,差点又被张正书带偏了。
“唉,幸好你没啥御驾亲征的念头,不然又会是第二个隋炀帝了。”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明摆着的事啊,宋辽绝对会因夏国而大打出手。河北东路因为黄河改道,最难熬的冬日就要来了。不过,也没关系。到了那时候,我的海船也造好了。只要你肯下决心,我们绝对能在幽云十六州搞一搞事情的。沿河而上,有数百里的开阔地,随便在一处散下兵线,辽国也要忌惮吧?也不用多,几千兵马,拉着数十架投石车,给莫州、瀛州、涿州等沿河的州府,来一个石弹攻击,只打城墙就行了,保管耶律洪基会忌惮你了!”
沿河沿海攻击,利用水师优势打辽国,这是张正书早就和赵煦说过的了,赵煦却还是觉得不靠谱:“这怕是打不过吧?”
“为什么非得正面硬刚啊?”张正书就不明白了,“打仗就不能灵活一点吗?打完就跑啊!我刚刚说过了,辽国的经济很脆弱,他们不能打持久战,而且他们也经不起消耗啊!沿用攻打夏国的方略,用水师骚扰辽国的经济来源地——幽云十六州,掳掠他们的百姓,焚烧他们的粮食,叫辽国痛不欲生,这就达到战略目的了啊!辽国再厉害,能和我们比对耗?别忘了,大宋将会一年比一年强,你还有两季稻,有江南在手的!”
赵煦心动了,幽云十六州是历代宋朝皇帝的心中一根刺,做梦都想拿回来!
“我之前不是跟你说了吗,这棉花,也就是白叠子了,它最厉害的地方是能保暖,只要穿得厚,再冰天雪地的都不怕。契丹人虽然牧羊,可你不知道的是,在幽云十六州那边,其实他们已经开始农耕了,可以说跟大宋也没啥区别的。”
“这又如何?”赵煦不明所以地问道。
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有时候我觉得你这皇帝做得真轻松,这样的功课都不做。说实话,打仗,其实打的是经济实力。即便是契丹人那样的半农耕半游牧的国度,一时半会能聚集大量兵力,可只要打上半年,国内的经济就会垮了。别的不说,就拿羊毛来说,契丹人过冬全靠这个了。可他们的羊毛,不懂硝制,只会简单处理,所以不能久放。所以,只要拖他们几个冬天,他们连过冬的衣裳都找不到了。再说了,即便契丹人打仗不用带多少粮草,可拉出了这么多人来打仗,他们还有人放牧种地吗?”
赵煦一愣:“你是说,契丹人不敢一直来攻?”
“从上古时代起,北方游牧部落就是这么个模式,只会在秋冬之间南下掠夺。这是因为这会他们的羊肥马壮,能支撑他们用兵。但是过了几个月,他们的粮食耗尽,马匹掉膘,这些游牧部落就不得不撤兵了。从某种程度上讲,游牧国家的经济,比农耕国家的经济脆弱太多了。这也是为什么汉朝西击匈奴能成功,唐朝能把突厥撵走的缘故。他们即便一时强盛,也无法持久。这是因为草原上的生活条件恶劣,出产不多。一旦打仗打得久了,他们的生产就受到影响,进而没有粮食、衣裳……这样的情况下,拼的就是民族的韧性和底蕴了。”
这么个新鲜的角度,让赵煦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所以,只要守住几个月,契丹人不退也得退了。怎么守,也是个学问。首先,必须坚持一种制度,那就是坚壁清野,秋收过后,必须把百姓和粮食都运进城中去。同时,利用水泥的特性,几年之内,在华北平原这里……额,也就是在河北东路这里,高筑墙,广积粮,练精兵。这练精兵就不用说了啊,利用蜂窝煤作坊,剔除老弱病残……”
张正书洋洋洒洒说了一堆,其实就想说明一个道理,没有天险的情况下,防守就只能被动了。
可被动防守也有被动防守的主动,坚壁清野、梯次防守、多城联动、训练乡兵……赵煦听了都觉得是良策,直到张正书说到了战略反攻:“这是相持阶段,也就是说辽国不想打,我们大宋也不想和他们打。但事情不会一成不变的,现在夏国垂垂欲坠,甚至还有投降的念头了,夏国若是倒向大宋,必然会加重辽国的危机感,那么战争可能就要到来了。”
赵煦冷冷地说道:“如此甚好,朕也想和耶律洪基碰一碰!”
张正书不理他,继续说道:“宋辽都是底蕴很厚的大国,不可能被一棒子打死的。但我大宋的弊端,在都城没有天险。所以,必须要像我刚刚说的那样,仿照河北东路多筑城,拱卫京都。我说,你该不会有迁都的念头吧?”
赵煦摇了摇头,苦笑道:“迁都?不可能迁都了,以后想都不用想……”
张正书也明白,他这一脉是宋太宗一脉,赵光义当年说的“江山在德不在险”,直接堵死了迁都的路,他的子孙该不会说自己老祖宗是错的吧?
“反正啊,不管夏国向谁投降,势必会影响两国天平。”张正书分析道,“我估摸着夏国不太可能会向大宋投降,哪怕你开出的条件再丰厚。不过嘛,这事也说不定。除非不是小梁太后当政了,毕竟她差点被辽国杀掉,早就忌惮辽国了。我跟你说啊,能灭夏国就直接灭,不要留后患,许诺丰厚点都没事,甚至可以保证梁氏的富贵荣华。但是,一定要解除党项人的武装力量,把党项人迁往中原,再把中原汉人迁往夏国……”
这是老成谋国之言,赵煦也听进去了:“你小子还算有点见识……”
张正书笑道:“只要大宋坚持对夏国施压,夏国是顶不住的。我说过了,夏国和辽国一样,经济脆弱。现在,夏国国内估摸已经到了崩溃边缘了,我们再软硬兼施,绝对能把夏国打下来。夏国现在已经损失了十数万青壮,已经元气大伤了。”
“不对,这和治水有甚么关系?”赵煦才回过神来,差点又被张正书带偏了。
“唉,幸好你没啥御驾亲征的念头,不然又会是第二个隋炀帝了。”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明摆着的事啊,宋辽绝对会因夏国而大打出手。河北东路因为黄河改道,最难熬的冬日就要来了。不过,也没关系。到了那时候,我的海船也造好了。只要你肯下决心,我们绝对能在幽云十六州搞一搞事情的。沿河而上,有数百里的开阔地,随便在一处散下兵线,辽国也要忌惮吧?也不用多,几千兵马,拉着数十架投石车,给莫州、瀛州、涿州等沿河的州府,来一个石弹攻击,只打城墙就行了,保管耶律洪基会忌惮你了!”
沿河沿海攻击,利用水师优势打辽国,这是张正书早就和赵煦说过的了,赵煦却还是觉得不靠谱:“这怕是打不过吧?”
“为什么非得正面硬刚啊?”张正书就不明白了,“打仗就不能灵活一点吗?打完就跑啊!我刚刚说过了,辽国的经济很脆弱,他们不能打持久战,而且他们也经不起消耗啊!沿用攻打夏国的方略,用水师骚扰辽国的经济来源地——幽云十六州,掳掠他们的百姓,焚烧他们的粮食,叫辽国痛不欲生,这就达到战略目的了啊!辽国再厉害,能和我们比对耗?别忘了,大宋将会一年比一年强,你还有两季稻,有江南在手的!”
赵煦心动了,幽云十六州是历代宋朝皇帝的心中一根刺,做梦都想拿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