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是华夏历史上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夏平安一睁开眼, 就发现自己正站在这雄关之上,面对东方,在看着远处,此关东西延绵有数里之长,但通关的古道宽度却只有两米左右,只容一车通行,关道上,通关的人络绎不绝,排着数百米的长队,有不少穿着布甲的军士,拿着长矛长枪,站在关上和关道两边,在守卫着关卡,检查着来往的通行车马。
这收关的士兵,在夏平安眼中,多少有些懒精无神的意思,没有什么雄壮抖擞,想想也是,一个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这关上看着关口东西两边的车马行人风尘仆仆的来来往往,自己在这里风吹日晒, 闻着太阳蒸腾而起的马尿味,看着洒在关道上的那些羊屎蛋,能精神抖擞那才是见鬼了。
在所有守关士卒的眼中,整个函谷关,最精神抖擞的,当然是关令大人,函谷关上下其实都不明白,听说关令大人自幼究览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文,习占星之术,能知前古而见未来,颇得昭王器重信任,前途无量,却为何放着好好的大夫不做,却偏要从洛邑主动跑到这鸟不拉屎的函谷关做一个小小的关令,每日在这里也风吹日晒,听这羊马的喧噪。
也正因为这位关令乃是大夫出身,主动来这里,所以来到这函谷关后,函谷关上下军士,都对这位关令格外敬重。
其实此刻站在函谷关上的夏平安也在想这个问题, 尹喜可是周王身边的红人,又有本事,这样人为何要放弃大夫的职位主动来函谷关当一个小小的关令。
史书记载,尹喜乃先秦时圭阝县人,母鲁氏,生喜。眼有日精,天日之表。少好坟、索、素、易之书。善天文秘纬。仰观俯察,莫不洞澈。不行俗礼,隐德行仁。后因涉览山水,于雍州终南山周至县神就乡闻仙里结草为楼,精思至道。。因以其楼观星望气,故号其宅为楼观。周王闻之,拜为大夫,后复招为东宫宾友,周昭王三十三年,尹喜向周王辞去大夫之职,请任函谷关令,以藏身下僚,寄迹微职……
“若无尹喜,圣人老子西出函谷关,飘然无踪,恐怕就不会再有《道德经》留世,所以……尹喜辞去大夫之职,没有回家,也没有回终南山,而是从繁华的洛邑主动来到这偏远的函谷关,那是他已经知道未来会有圣人从这里出关西游,仙踪飘渺,他是来这里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为华夏留下《道德经》这样的瑰宝……”夏平安喃喃自语,这才是最合理的解释。
夏平安不会望气,不知道老子啥时候会来,但他知道,应该快了。
要是没有神念水晶,能融合这颗界珠才是见鬼了,每日这关下的人来来往往不知凡几,谁知道这颗界珠的任务就是要去拦一個骑青牛的老头呢!
就在这时,一个脸色暗粗糙的红守关的小吏走了过来,恭敬的对着夏平安行了一礼,“这里风吹日晒的,大人不如到官舍之中休息,这里就交给我們吧,反正这里也没有什么事,有事我们再通知大人……”说着话,那小吏还朝着东边看了几眼,“不知大人每日在这里朝东看些什么呢,这道上除了通关之人,啥也没有啊!”
夏平安微微一笑,“让关中所有士卒今日洒扫清洁关道官舍,准备迎接贵客!”
“啊……”那个关吏一下子傻了眼,但也不敢问什么,只是连忙去安排了,关令大人平时很少下令让大家折腾,但一下令,那就是军令,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
命令一下,整个函谷关所有的士卒都动了起来,除了部分守关的士卒之外,其他人,都拿上了洒扫的工具,开始清洁关道和官舍。
打扫了一天,终于弄干净了,第二天,夏平安一大早就带着人,来到函谷关的关道入口处恭敬的等待着。
守关的士卒都颇为惊异,因为大家从来没有看到过关令大人如此郑重过。
夏平安在关道口等了一日,毫无所获。
随后接下来的几日,夏平安每日都让守关的士卒打扫关道和官舍,他每日从开关到闭关之时都亲自到关道口去等着人,一个个看来过关的人。
终于到了第七日中午,东边的道上,一个满头银发的老者,盘坐在一头青牛之上,不紧不慢的缓缓朝着关道这边走来。
看到这个老者,夏平安精神一震,连忙整理衣冠,站在路中,等到那骑着青牛的老者走近,夏平安看向那老者,只见那老者长须飘飘,面目古拙祥和,双目微闭,淡定自若,身上气息却深不可测难以形容,远望如山,近之如云,看似虚无缥缈,却又似乎无所不在,微露端倪,却又让人难以寻觅,威严叵测却又天真自然。
夏平安终于知道,为何孔子见过老子之后,说老子如龙。
夏平安深深吸了一口气,对着老者行了一个大礼,把老者拦了下来。
“尹喜见过先生!”
看到夏平安拦路,那骑在青牛上的老者才微微睁开双眼,看向夏平安,“为何阻我?”
“先生要出关么?”夏平安问道。
“自然!”
“我是这函谷关的关令,任何人出关须得我同意,先生不能就这么一走了之啊,我若不让先生留下一点东西,唯恐愧对先贤与后世子孙,先生以为如何?”
坐在青牛上的老者看了夏平安一眼,眼帘微垂,点了点头,说了一个字,“善!”
夏平安长长吐出一口气,心想终于把《道德经》留下来了,他笑了,走过去,行弟子礼,牵着老子的青牛,就朝着函谷关的官舍走去。
夏平安把老子迎入官舍,北面师事之,居百日,老子留下一本五千言的《道德经》,随后骑着青牛飘然而去……
……
夏平安拿着老子留下的《道德经》,如获至宝,把直接把《道德经》上面的一字一画全部铭记于心。
只是,这界珠的世界怎么还不溃散。
夏平安心中动了动,难道这颗界珠还有突破性融合的机会?
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想到尹喜的事迹,夏平安半点都不敢耽搁时间,就连忙回到官舍之中,一边看老子留下的《道德经》,一边开始著《文始真经》。
《文始真经》又名《关尹子》,乃是尹喜得老子所授《道德经》后钻研的心得体会,发而为文,全书分一宇、二柱、三极、四符、五鉴、六匕、七釜、八筹、九药等九篇。宇者,道也;柱者,建天地也;极者,尊圣人也;符者,精神魂魄也;鉴者,心也;匕者,食也;釜者,化也;筹者,物也;药者,杂治也。
葛洪读此经,“泠泠然若蹑飞叶,而游乎天地之混溟;茫茫乎若履横杖,而浮乎天地之渺漠。超若处金鸡琳琅之居,森若握鬼魅神奸之印。倏若飘鸾鹤,怒若斗虎兕。清若浴碧,惨若梦红。擒纵大道,浑沦至理,方士不能到,先儒未尝言,可仰而不可攀,可玩而不可执,可鉴而不可思,可符而不可言。”
因为尹喜被尊为文始真人,所以《关尹子》也就被奉为《文始真经》,被奉为道家精微妙典,与儒家之《易》,佛家之《楞伽》比肩。
……
而密室之中,随着夏平安开始在界珠之中篆刻《文始真经》,包围着夏平安的光茧猛的一扩,金光笼罩整个密室,那《道德经》和《文始真经》中的文字,开始一字字的在光茧之中浮现,化为一道道金光,没入到夏平安的头顶,夏平安的秘密坛城也在开始发生巨变……
夏平安一睁开眼, 就发现自己正站在这雄关之上,面对东方,在看着远处,此关东西延绵有数里之长,但通关的古道宽度却只有两米左右,只容一车通行,关道上,通关的人络绎不绝,排着数百米的长队,有不少穿着布甲的军士,拿着长矛长枪,站在关上和关道两边,在守卫着关卡,检查着来往的通行车马。
这收关的士兵,在夏平安眼中,多少有些懒精无神的意思,没有什么雄壮抖擞,想想也是,一个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这关上看着关口东西两边的车马行人风尘仆仆的来来往往,自己在这里风吹日晒, 闻着太阳蒸腾而起的马尿味,看着洒在关道上的那些羊屎蛋,能精神抖擞那才是见鬼了。
在所有守关士卒的眼中,整个函谷关,最精神抖擞的,当然是关令大人,函谷关上下其实都不明白,听说关令大人自幼究览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文,习占星之术,能知前古而见未来,颇得昭王器重信任,前途无量,却为何放着好好的大夫不做,却偏要从洛邑主动跑到这鸟不拉屎的函谷关做一个小小的关令,每日在这里也风吹日晒,听这羊马的喧噪。
也正因为这位关令乃是大夫出身,主动来这里,所以来到这函谷关后,函谷关上下军士,都对这位关令格外敬重。
其实此刻站在函谷关上的夏平安也在想这个问题, 尹喜可是周王身边的红人,又有本事,这样人为何要放弃大夫的职位主动来函谷关当一个小小的关令。
史书记载,尹喜乃先秦时圭阝县人,母鲁氏,生喜。眼有日精,天日之表。少好坟、索、素、易之书。善天文秘纬。仰观俯察,莫不洞澈。不行俗礼,隐德行仁。后因涉览山水,于雍州终南山周至县神就乡闻仙里结草为楼,精思至道。。因以其楼观星望气,故号其宅为楼观。周王闻之,拜为大夫,后复招为东宫宾友,周昭王三十三年,尹喜向周王辞去大夫之职,请任函谷关令,以藏身下僚,寄迹微职……
“若无尹喜,圣人老子西出函谷关,飘然无踪,恐怕就不会再有《道德经》留世,所以……尹喜辞去大夫之职,没有回家,也没有回终南山,而是从繁华的洛邑主动来到这偏远的函谷关,那是他已经知道未来会有圣人从这里出关西游,仙踪飘渺,他是来这里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为华夏留下《道德经》这样的瑰宝……”夏平安喃喃自语,这才是最合理的解释。
夏平安不会望气,不知道老子啥时候会来,但他知道,应该快了。
要是没有神念水晶,能融合这颗界珠才是见鬼了,每日这关下的人来来往往不知凡几,谁知道这颗界珠的任务就是要去拦一個骑青牛的老头呢!
就在这时,一个脸色暗粗糙的红守关的小吏走了过来,恭敬的对着夏平安行了一礼,“这里风吹日晒的,大人不如到官舍之中休息,这里就交给我們吧,反正这里也没有什么事,有事我们再通知大人……”说着话,那小吏还朝着东边看了几眼,“不知大人每日在这里朝东看些什么呢,这道上除了通关之人,啥也没有啊!”
夏平安微微一笑,“让关中所有士卒今日洒扫清洁关道官舍,准备迎接贵客!”
“啊……”那个关吏一下子傻了眼,但也不敢问什么,只是连忙去安排了,关令大人平时很少下令让大家折腾,但一下令,那就是军令,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
命令一下,整个函谷关所有的士卒都动了起来,除了部分守关的士卒之外,其他人,都拿上了洒扫的工具,开始清洁关道和官舍。
打扫了一天,终于弄干净了,第二天,夏平安一大早就带着人,来到函谷关的关道入口处恭敬的等待着。
守关的士卒都颇为惊异,因为大家从来没有看到过关令大人如此郑重过。
夏平安在关道口等了一日,毫无所获。
随后接下来的几日,夏平安每日都让守关的士卒打扫关道和官舍,他每日从开关到闭关之时都亲自到关道口去等着人,一个个看来过关的人。
终于到了第七日中午,东边的道上,一个满头银发的老者,盘坐在一头青牛之上,不紧不慢的缓缓朝着关道这边走来。
看到这个老者,夏平安精神一震,连忙整理衣冠,站在路中,等到那骑着青牛的老者走近,夏平安看向那老者,只见那老者长须飘飘,面目古拙祥和,双目微闭,淡定自若,身上气息却深不可测难以形容,远望如山,近之如云,看似虚无缥缈,却又似乎无所不在,微露端倪,却又让人难以寻觅,威严叵测却又天真自然。
夏平安终于知道,为何孔子见过老子之后,说老子如龙。
夏平安深深吸了一口气,对着老者行了一个大礼,把老者拦了下来。
“尹喜见过先生!”
看到夏平安拦路,那骑在青牛上的老者才微微睁开双眼,看向夏平安,“为何阻我?”
“先生要出关么?”夏平安问道。
“自然!”
“我是这函谷关的关令,任何人出关须得我同意,先生不能就这么一走了之啊,我若不让先生留下一点东西,唯恐愧对先贤与后世子孙,先生以为如何?”
坐在青牛上的老者看了夏平安一眼,眼帘微垂,点了点头,说了一个字,“善!”
夏平安长长吐出一口气,心想终于把《道德经》留下来了,他笑了,走过去,行弟子礼,牵着老子的青牛,就朝着函谷关的官舍走去。
夏平安把老子迎入官舍,北面师事之,居百日,老子留下一本五千言的《道德经》,随后骑着青牛飘然而去……
……
夏平安拿着老子留下的《道德经》,如获至宝,把直接把《道德经》上面的一字一画全部铭记于心。
只是,这界珠的世界怎么还不溃散。
夏平安心中动了动,难道这颗界珠还有突破性融合的机会?
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想到尹喜的事迹,夏平安半点都不敢耽搁时间,就连忙回到官舍之中,一边看老子留下的《道德经》,一边开始著《文始真经》。
《文始真经》又名《关尹子》,乃是尹喜得老子所授《道德经》后钻研的心得体会,发而为文,全书分一宇、二柱、三极、四符、五鉴、六匕、七釜、八筹、九药等九篇。宇者,道也;柱者,建天地也;极者,尊圣人也;符者,精神魂魄也;鉴者,心也;匕者,食也;釜者,化也;筹者,物也;药者,杂治也。
葛洪读此经,“泠泠然若蹑飞叶,而游乎天地之混溟;茫茫乎若履横杖,而浮乎天地之渺漠。超若处金鸡琳琅之居,森若握鬼魅神奸之印。倏若飘鸾鹤,怒若斗虎兕。清若浴碧,惨若梦红。擒纵大道,浑沦至理,方士不能到,先儒未尝言,可仰而不可攀,可玩而不可执,可鉴而不可思,可符而不可言。”
因为尹喜被尊为文始真人,所以《关尹子》也就被奉为《文始真经》,被奉为道家精微妙典,与儒家之《易》,佛家之《楞伽》比肩。
……
而密室之中,随着夏平安开始在界珠之中篆刻《文始真经》,包围着夏平安的光茧猛的一扩,金光笼罩整个密室,那《道德经》和《文始真经》中的文字,开始一字字的在光茧之中浮现,化为一道道金光,没入到夏平安的头顶,夏平安的秘密坛城也在开始发生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