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太子被废了吗 完结+番外_分节阅读_9
那内线办事稳妥,调换过程进行的十分顺利,可就在卫昭要潜出宫时,猝不及防的遭遇到了“谛听”伏击。
“谛听”乃武帝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建立,培养出的杀手个个神出鬼没,实力深不可测,卫昭中了暗算身负重伤,在宫中左突右逃,最后掉进了一道宫墙内。
当时一个白衣少年正在院中的梨花树下练剑,见墙上突然掉下一个人,睁大眼睛,微微吃惊的盯了他好一会儿,才跑上前,趁外面看院的内侍不注意将他拖进了屋里。
那是座很荒冷的大殿,阶上全是落叶和疯长的野草,梁柱落满蛛丝灰尘,窗纸更是残破不堪,形同摆设,一到夜里冷风长驱直入,冷得冰窖一般。除了一日三餐有个腿脚不灵便的老内侍进来送饭,再无其他人光顾。
为了掩人耳目,少年谎称自己练剑割破手,向内侍讨了些绷带和治外伤的药。随后又动作熟练的为他包扎上药。夜里睡觉,还把唯一的一条厚被子分给他盖。
卫昭便试着探对方身份,毕竟那宫苑虽荒冷,也不是普通人能住进去的。少年说那个地方叫静思院,是一处偏僻的冷宫,他则是来宫里陪皇子们读书的世家子,因犯了错才被关在殿里思过。
皇帝每年都会从各地遴选品学兼优的世家子进宫做皇子们的伴读,那少年年纪虽小,却气质华贵,玉雪漂亮,的确像个养尊处优的世家子弟,卫昭就没有怀疑。
白吃白喝了这么久,还劳烦一个孩子给自己治伤,卫昭心里很过意不去,问少年想要什么报答。少年起初说不要,后又迟疑道:“你能不能做我师父,教我武功?”
卫昭:“……你怎么知道我会功夫?”
少年反问:“宫中守卫森严,没工夫你怎么闯进来的?还从那么高的地方掉下来。”
“……”
卫昭练兵经验能总结出一百八十套不带重样的,但长这么大还没给人当过师父,只能硬着头皮答应。起初,他完全是抱着赶鸭子上架的心态随便指点那少年一些自己独创的防身招式,教着教着,就有些动了真情。
尤其是小家伙牵着自己衣角,软软糯糯叫师父的时候,简直跟蜜水似的,把人心都要甜化了。他也头次知道,小家伙是那般黏人,还格外胆小。比如每次打雷的时候,都偷偷爬上床,扎到自己怀里……
后来分别,少年依依不舍,他将祖传的龙形玉佩分为两半,一半赠给了那少年,权作念想。再后来,叛军围城,武帝薨逝,他随今上北上勤王,封侯拜将,常驻北疆……他也曾想过要寻找当年冒死救他性命的少年,好好还他恩情,可惜托人在宫中寻访多年都毫无消息。宫中的那处静思院也早在多年前焚于大火之中。
渐渐,也就放弃了。
卫昭压下心里浮起的一抹淡淡惆怅,问暗卫:“太子呢?这两年在朝中风评如何?可有什么异动?”
谛听绝对效忠于武帝,要查谛听,就不能略过太子穆允。因为若谛听真的还存留在世,唯一可能联系的,就是小太子这个武帝血脉了。
“这……”
暗卫并不知卫昭心思,一听自家侯爷突然提起太子,顿时面露难色,写满纠结。
来之前周管家可殷殷嘱咐过,在侯爷面前太子俩字能不提就不提,和太子有关的事能不说就不说,省得惹侯爷不痛快,再激起了三年前的旧恨。
卫昭一眼看透他心思,晒笑:“本侯不是三岁黄口小儿,岂会为了区区一点旧怨失去理智,你尽管说就是。”
“是。”
暗卫悄悄松了口气,不敢再隐瞒,如实道:“侯爷大约也有所耳闻,这两年,太子在朝中风评极差,比陛下刚登基那会儿有过之而无不及。”
卫昭拧眉,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三年前今上登基大典时,百官和各国使臣都在恭贺新帝登基之喜,小太子却一身孝服,疯疯癫癫的闯进承清殿,说武帝死的冤枉,冤魂会化作厉鬼盘踞在宫中,让害死他的人偿命。
礼部一干官员当时就吓得面如土色,新帝登基大典这样隆重肃穆的场合,小太子竟说出这等大逆不道的疯话,可是大大的不吉。
好在今上仁慈,并未当场发作,只是以“武帝骤崩,太子悲伤过度,以致迷了心窍”为理由,让内侍将小太子拉了下去。
本以为至此相安无事了。可没想到新帝登基之后,宫中果真陆陆续续发生了几桩宫人惨死的无头案,本已封死的武帝陵寝也莫名其妙被雷电击中,负责看守皇陵的一位老内侍在半夜出恭时,还看到武帝遗体横陈在陵外,死相可怖,周身布满鞭痕,当时就吓晕了过去。
一时流言沸腾,都说是武帝冤魂在作祟,还是纪皇后召人在宫里做了好几场法事,局面才渐渐安定下来。再之后,他就奉旨到北疆抗击胡人了,倒没听说小太子又做出什么出格的事。
就听暗卫道:“比如,陛下一片好心、力排众议让太子担了羽林军统领之职,本意是为了磨砺太子,谁料太子竟挟公报私,把羽林军视为自己的私人军队,动辄利用羽林军来发泄私愤、满足私欲。就前两日,因为朝堂上的几句口角之争,太子竟让羽林军跑到御史台林大人府里纵火烧房,吓得林大人直接光着身子奔到了大街上,现在都不敢回家。还有上个月,大皇子只是在宫门口与太子擦肩而过,太子非要说大皇子摔了陛下赐给他的青玉笔,要让大皇子赔。那青玉笔乃是瀛洲国送来的贡品,全国仅有一支,大皇子上哪儿赔去,太子不依不饶,竟指使羽林军趁夜潜入大皇子府,将大皇子的书房抢劫一空……”
“更过分的是,太子虽然担着羽林军统领之位,却尸位素餐,不务正业,三天两头的迟到早退,全军操练的时候从不露面,每月总有那么几天要旷夜值,把羽林军名声败坏的干干净净。侯爷您说说,这像什么话!”
“……”
卫昭挑眉,不得不问:“陛下就不管吗?”
羽林军担负着整座皇城的安危,皇帝如此纵容太子胡闹,岂不是将自己的身家性命都置在了刀尖上。
就算皇帝真的顾及叔侄之谊,不忍出面惩治,那朝中其他大臣呢,平日里谏天谏地谏东谏西,一个比一个忠正贤良,怎么到了关键事上都装聋作哑了?
暗卫摇头:“不是陛下不管。”要求将太子逐出羽林军的折子雪片一般,都快把承清殿淹了。
“可一来苦无证据。那些羽林军手脚极干净,总不能凭当事人的一面之词就给太子定罪。二来……”
说到此处,暗卫也颇有些同情那些大臣们:“太子虽尸位素餐,不务正业,但自太子掌管羽林军以后,羽林军上下的风气的确焕然一新,皇城守卫也井然有序,没出过丝毫纰漏。最重要的是,羽林军还在太子的带领下立下不少大功。”
简单点说,满朝文武虽然看太子很不顺眼,虽然知道太子利用羽林军干了不少“坏事”,但就是抓不住实证,就是干不掉人家,还要眼睁睁的看着陛下三天一小赏,五天一大赏,也很是憋屈。
“谛听”乃武帝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建立,培养出的杀手个个神出鬼没,实力深不可测,卫昭中了暗算身负重伤,在宫中左突右逃,最后掉进了一道宫墙内。
当时一个白衣少年正在院中的梨花树下练剑,见墙上突然掉下一个人,睁大眼睛,微微吃惊的盯了他好一会儿,才跑上前,趁外面看院的内侍不注意将他拖进了屋里。
那是座很荒冷的大殿,阶上全是落叶和疯长的野草,梁柱落满蛛丝灰尘,窗纸更是残破不堪,形同摆设,一到夜里冷风长驱直入,冷得冰窖一般。除了一日三餐有个腿脚不灵便的老内侍进来送饭,再无其他人光顾。
为了掩人耳目,少年谎称自己练剑割破手,向内侍讨了些绷带和治外伤的药。随后又动作熟练的为他包扎上药。夜里睡觉,还把唯一的一条厚被子分给他盖。
卫昭便试着探对方身份,毕竟那宫苑虽荒冷,也不是普通人能住进去的。少年说那个地方叫静思院,是一处偏僻的冷宫,他则是来宫里陪皇子们读书的世家子,因犯了错才被关在殿里思过。
皇帝每年都会从各地遴选品学兼优的世家子进宫做皇子们的伴读,那少年年纪虽小,却气质华贵,玉雪漂亮,的确像个养尊处优的世家子弟,卫昭就没有怀疑。
白吃白喝了这么久,还劳烦一个孩子给自己治伤,卫昭心里很过意不去,问少年想要什么报答。少年起初说不要,后又迟疑道:“你能不能做我师父,教我武功?”
卫昭:“……你怎么知道我会功夫?”
少年反问:“宫中守卫森严,没工夫你怎么闯进来的?还从那么高的地方掉下来。”
“……”
卫昭练兵经验能总结出一百八十套不带重样的,但长这么大还没给人当过师父,只能硬着头皮答应。起初,他完全是抱着赶鸭子上架的心态随便指点那少年一些自己独创的防身招式,教着教着,就有些动了真情。
尤其是小家伙牵着自己衣角,软软糯糯叫师父的时候,简直跟蜜水似的,把人心都要甜化了。他也头次知道,小家伙是那般黏人,还格外胆小。比如每次打雷的时候,都偷偷爬上床,扎到自己怀里……
后来分别,少年依依不舍,他将祖传的龙形玉佩分为两半,一半赠给了那少年,权作念想。再后来,叛军围城,武帝薨逝,他随今上北上勤王,封侯拜将,常驻北疆……他也曾想过要寻找当年冒死救他性命的少年,好好还他恩情,可惜托人在宫中寻访多年都毫无消息。宫中的那处静思院也早在多年前焚于大火之中。
渐渐,也就放弃了。
卫昭压下心里浮起的一抹淡淡惆怅,问暗卫:“太子呢?这两年在朝中风评如何?可有什么异动?”
谛听绝对效忠于武帝,要查谛听,就不能略过太子穆允。因为若谛听真的还存留在世,唯一可能联系的,就是小太子这个武帝血脉了。
“这……”
暗卫并不知卫昭心思,一听自家侯爷突然提起太子,顿时面露难色,写满纠结。
来之前周管家可殷殷嘱咐过,在侯爷面前太子俩字能不提就不提,和太子有关的事能不说就不说,省得惹侯爷不痛快,再激起了三年前的旧恨。
卫昭一眼看透他心思,晒笑:“本侯不是三岁黄口小儿,岂会为了区区一点旧怨失去理智,你尽管说就是。”
“是。”
暗卫悄悄松了口气,不敢再隐瞒,如实道:“侯爷大约也有所耳闻,这两年,太子在朝中风评极差,比陛下刚登基那会儿有过之而无不及。”
卫昭拧眉,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三年前今上登基大典时,百官和各国使臣都在恭贺新帝登基之喜,小太子却一身孝服,疯疯癫癫的闯进承清殿,说武帝死的冤枉,冤魂会化作厉鬼盘踞在宫中,让害死他的人偿命。
礼部一干官员当时就吓得面如土色,新帝登基大典这样隆重肃穆的场合,小太子竟说出这等大逆不道的疯话,可是大大的不吉。
好在今上仁慈,并未当场发作,只是以“武帝骤崩,太子悲伤过度,以致迷了心窍”为理由,让内侍将小太子拉了下去。
本以为至此相安无事了。可没想到新帝登基之后,宫中果真陆陆续续发生了几桩宫人惨死的无头案,本已封死的武帝陵寝也莫名其妙被雷电击中,负责看守皇陵的一位老内侍在半夜出恭时,还看到武帝遗体横陈在陵外,死相可怖,周身布满鞭痕,当时就吓晕了过去。
一时流言沸腾,都说是武帝冤魂在作祟,还是纪皇后召人在宫里做了好几场法事,局面才渐渐安定下来。再之后,他就奉旨到北疆抗击胡人了,倒没听说小太子又做出什么出格的事。
就听暗卫道:“比如,陛下一片好心、力排众议让太子担了羽林军统领之职,本意是为了磨砺太子,谁料太子竟挟公报私,把羽林军视为自己的私人军队,动辄利用羽林军来发泄私愤、满足私欲。就前两日,因为朝堂上的几句口角之争,太子竟让羽林军跑到御史台林大人府里纵火烧房,吓得林大人直接光着身子奔到了大街上,现在都不敢回家。还有上个月,大皇子只是在宫门口与太子擦肩而过,太子非要说大皇子摔了陛下赐给他的青玉笔,要让大皇子赔。那青玉笔乃是瀛洲国送来的贡品,全国仅有一支,大皇子上哪儿赔去,太子不依不饶,竟指使羽林军趁夜潜入大皇子府,将大皇子的书房抢劫一空……”
“更过分的是,太子虽然担着羽林军统领之位,却尸位素餐,不务正业,三天两头的迟到早退,全军操练的时候从不露面,每月总有那么几天要旷夜值,把羽林军名声败坏的干干净净。侯爷您说说,这像什么话!”
“……”
卫昭挑眉,不得不问:“陛下就不管吗?”
羽林军担负着整座皇城的安危,皇帝如此纵容太子胡闹,岂不是将自己的身家性命都置在了刀尖上。
就算皇帝真的顾及叔侄之谊,不忍出面惩治,那朝中其他大臣呢,平日里谏天谏地谏东谏西,一个比一个忠正贤良,怎么到了关键事上都装聋作哑了?
暗卫摇头:“不是陛下不管。”要求将太子逐出羽林军的折子雪片一般,都快把承清殿淹了。
“可一来苦无证据。那些羽林军手脚极干净,总不能凭当事人的一面之词就给太子定罪。二来……”
说到此处,暗卫也颇有些同情那些大臣们:“太子虽尸位素餐,不务正业,但自太子掌管羽林军以后,羽林军上下的风气的确焕然一新,皇城守卫也井然有序,没出过丝毫纰漏。最重要的是,羽林军还在太子的带领下立下不少大功。”
简单点说,满朝文武虽然看太子很不顺眼,虽然知道太子利用羽林军干了不少“坏事”,但就是抓不住实证,就是干不掉人家,还要眼睁睁的看着陛下三天一小赏,五天一大赏,也很是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