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这些应届高中毕业生,他们中间能考上大学的只是少数,在高考扩招之前,上大学被称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点都不为过,这条路能走到尽头的并不多,大多数人都要面临另一个选择。
考中专?这也是一个不容易的选择,初中毕业能考中专的绝对不会上高中,这是现在的共识。而且已经上了三年高中再去考中专,不等于白白浪费了三年时间?
复读再考?这样的学生也有,可谁又能保证自己下一次就能考上呢?而且有些同学平时的成绩本来就不好,对于考上大学毫无希望,别说复读一年了,哪怕是复读三年五年,考不上还是考不上。
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面临毕业后的选择是很彷徨的,家了有关系能帮忙解决工作的也只是少数,许多人根本就没什么去处,就算当社会青年等待地方部门的分配,恐怕也去不了什么称心如意的单位。
司特的校园招聘横空出世,给了这些年轻人一个更多的选择。而且在这些年轻人看来,司特公司虽然不是国企也不是机关单位,就连集体企业都不是,铁饭碗肯定是没的,进入司特都是合同制工人。
但是司特的工资和福利好啊!当许多学生包括学生家长,看完司特的招聘内容后,忍不住就有些动心了。
在司特一个刚进厂的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就能拿到近百元,如果加上中晚班费和其他补贴,还有月奖、季度奖、年终奖的话,那么平均每个月收入都快要150元左右了。
150元的月收入这代表着什么?要知道现在国企刚刚进厂的新工人每月拿的是学徒工工资,这个工资级别才18—24元,一级工是32元,二级工在40元左右。
当然这个工资标准各地不同,像燕京、沪海这样的大城市工资基数相对高些,金陵作为省会城市比普通城市也稍高些,可就算这样,上班两三年的普通工人工资大多都在40元上下浮动,就算有补贴和奖金,每个月平均收入也绝对不会超过50元。
能拿到50元以上的基本都是组长或者工作十年以上的老工人了,企业普通干部大多60元左右,技术等级高的技师级别月工资在80—100元上下,这个工资已经比厂长和书记还要高了,能够有这样工资收入的人走路说话都是趾高气扬的。
可现在司特的新进工人月收入就能远远超过这个数字,这如何不让人心动?尤其是一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他们心里很清楚自己家里的条件,父母能咬牙供自己上高中很不容易了,自己也不是读大学的料,复习再考肯定考不上。
既然这样,早点参加工作也好,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
虽然司特不是国企,只是一家合资企业,更没有铁饭碗可以端,可司特的工资收入高,待遇好啊!
他们都是高中生,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简单的数学题当然会做。
就拿司特一个月平均150元的收入来说吧,足足是普通国企学徒工工资的六倍左右,是一级工工资的四倍多,是二级工工资的3倍半……
哪怕就是在国企干了十多年的老工人,拿的工资收入也不足司特的一半,这样算下来在司特干一年就等于在国企干好几年呢。
他们还年轻,都是潮气蓬勃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合同工又怎么了?司特的合同是三年一签,哪怕就是在司特就干三年算下来也不亏啊!
三年的收入就是国企和集体厂子干十多年的收入总和,而且三年后他们的年龄才二十出头,到时候也有工作经验,又存下了钱,继续在司特干下去又或者另谋出路都可以,总呆家里等着缥缈的工作分配来得强吧。
有这样想法的学生和学生家长不少,不由得心动了起来。
试探地上前向司特的工作人员询问具体情况,并打听招聘广告里的那些待遇是否真实。
司特的工作人员早就有了准备,详细对询问者做了解释,以解他们的疑惑。
虽然现场咨询的人不少,可一开始真正决定报名的人却不多。
这主要是因为大家心里对于这样的招聘会还是有些顾虑,尤其是司特的待遇好的让人不太放心。
考虑到这些,许多人只是问的多却一时间下不了决心,司特这边也不着急,一切按部就班进行着,终于在一个小时后,一个男同学在家长的陪同下咨询了信息之后下了决心,当场报名应聘司特的工作岗位。
虽然今天的应聘并不决定对方能够真正进入司特,因为今天只是初步面试,后续还有岗位培训等一系列的程序。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岗位培训中,司特会有生活补贴给对方,这点不需要对方有什么顾虑。可就算这样,最终能进入司特的也不会是所有人,如果通不过考核培训,司特方面也不会和对方正式签订合同。
有其一就有其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现后,后面就简单多了。
随着第一个男同学手里拿着岗位培训通知,和家人兴高采烈地离开后,其他人一下子有些按捺不住了。
要知道今天司特搞校园招聘可不是这里一个地方,全市几个高中同时进行呢。每个高中应届毕业没考上大学的高中生可有百多号人呢,司特的岗位再多是有限的,不可能所有人都能拿到岗位合同,万一被人捷足先登了这可怎么办?
随着这个想法的出现,报名的人越来越多,有些原本观望的人也在这种气氛中下了决心。
“这么多?”
当一天的活动结束后,司特的员工回到公司进行统计,统计结果交到宋援朝的手上,宋援朝一看也傻了眼。
“的确是多了些……”老汤苦笑着点头,汇总的数字吓了他一跳,这一次招聘司特的各岗位总人数是430人,可最终报名的人数却有1089人,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原本的岗位人数。
老汤说道:“不过这只是初步报名人数,我觉得接下来真正能参加培训的人应该会少些。今天我在现场,许多人其实没真下决心,只是见到别人报名后才迫不及待地去报名的。”
“这样的情况在几家学校都普遍存在,所以我觉得等到培训报道的时候这1089人中能来多少还是一个未知数。另外,我们公司的培训是非常严格的,后面的考核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通过的。从这些角度来看,最终能删选到多少人就难说了。”
停顿了下,老汤压低声音道:“宋董,再说最终公司录用几个,这个尺度把控还是在我们的手里,您说呢?”
宋援朝笑了,摇头道:“老汤呀,你还真是老劳资,这一套套的恐怕早就盘算好了吧?”
“不盘算不行呀,这也是没办法的嘛。”老汤摊开双手无奈回答,又引得宋援朝一阵哈哈大笑。
这次招聘会司特是首开先河,目前看来效果非常不错,这让宋援朝很是满意。
而且招聘的对象都是高中应届毕业生,从学历来说算是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哪怕就是十几二十年后,作为高中生学历进厂当工人也不算差。
学历方面没问题,接下来就是培训过程。培训是一个必要环节,这个环节是进行对应聘人员的实际考察和能力判断,最终做出决定。
老汤说的没错,他提到的两点都是可以操作的,可宋援朝却想的更深……
第724章 水项目
如果可能的话,宋援朝觉得这1089人除去后期培训没来报道主动放弃的,和那些实在不堪通不过培训的,其余的人他都想要。
这些高中生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也是目前司特急缺的人才,而且司特这一次的招聘活动不仅是解决目前司特急缺的人力资源问题,更重要的是想通过这个方式改变社会上的观念,为未来吸引更好更尖端的人才做好准备。
从这点来看,宋援朝不打算按照老汤提到的利用培训考核手段故意删掉一批人,这样做不符合宋援朝的想法。
虽然现在人是多了些,可这又怎么样呢?哪怕这1089人全部招进司特,实际的岗位远远不足也没关系。
这些人力成本对于司特来说并不算多,哪怕每个人一月150元的支出,1089人一个月也就16万出头,这些钱司特完全承担得起。
一方面随着司特的两个产品事业部成立,饮料生产和方便面生产已经开始分离,司特总厂一分为二,其中目前规模最大的总厂车间单独成为饮料产品事业部的核心,主要以生产原浆为主,同时增加设备流水线提升产量。
至于方便面生产线全部归于即将新建的工厂,以后未来方便面生产不再在各分厂生产,全部归于新厂。各分厂全部改为饮料为主,以作为灌装工厂使用。
这样做是为了控制成本和品控,所以这家新厂的规模很大,从厂房面积来说比目前的总厂还大,在设计中还进行了一部分预留增产空间,一旦建成后,每天生产的方便面数量会是现在的几倍甚至十几倍,至少在未来几年中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新厂设置在江北,主要原因是江北的地皮便宜,相比市区要划归这么大一块地给司特是很困难的。
虽然现在江北比较落后,不过从未来的布局江北也有江北的便利,首先江北可以辐射中原和北方地区,其次江北未来的潜力也很大,随着接下来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江北开放迫在眉睫,司特提前入手江北布局是很好的一步棋。
企业的调整的产量的增长,再加上司特的未来规划,所以司特接下来需要的人力资源是非常大的。所以宋援朝认为借这个机会多招点人进来,哪怕一时间用不上也没关系,大不了想办法养起来就是,或者分散调配到其他分厂工作。
另一方面是就社会影响力了,这一次校园招聘是一个尝试,也是除国企和集体企业外其他性质的企业在社会招聘迈出的第一步。
如今的结果还是很让宋援朝满意的,可假如后续的操作不好的话,那么之前做出的所有努力就白费了。
哪怕在某些地方吃亏,司特也要顺利完成这个工作,直接给社会塑造一个好的形象为未来做准备。
按照老汤的那种办法,从司特的角度上来说没错,可大批删选掉人员,刻意提高考核通过的门槛,可最终结果呢?那些最终带着希望和憧憬前来的年轻人离开时必然是无比失望和愤怒的。
这可不是一个两个人,是上百甚至几百号人呢,再加上他们的家长和亲戚、同学、朋友……,这将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一旦因为这种事导致社会对司特的不信任甚至非议,那么会造就非常严重的后果,而宋援朝好不容易打算用这种方式提升司特形象的想法也就成了泡影。
宋援朝考虑后做出了决定,虽然这个决定让老汤有些诧异,但老汤是做老劳资的人了,他很懂得分寸,主意领导拿,具体工作他去做,既然领导的决定下来了,他好好执行就可以了。
“纯净水?”公司的小会议室,宋援朝、应安妮、露丝三人围坐着。
这是一个三人的小会,其中宋援朝和应安妮是司特实际的控股人,露丝是司特的总经理,外方的代表人。
公司的决策,向来有大事上小会,小事上大会的说法,司特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公司的经营方面许多大事都是他们三个人先碰头私下讨论,意见统一后再上大会通过。
这点倒和机关单位差不多,今天召开这个会议是宋援朝召集的,当她们坐下后,宋援朝就提出了上马纯净水项目的想法。
“怎么想起做这个了?饮料事业部刚刚搭建起来,各厂的生产结构还没调整到位呢。”应安妮想了想问。
“no!no!”露丝在一旁道:“我觉得董事长这个想法不错,其实之前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目前中国水饮料市场是一片空白,但是在西方各国水饮料是非常有市场的。”
“呵呵,你说错了,其实中国早就有水饮料了。”宋援朝笑道。
见露丝一愣,用询问和不信的目光向自己投来,宋援朝解释道:“早在1930年,中国就建了一家水饮料厂,这家厂在岛城,生产的是矿泉水,品牌是崂山。”
“没听说过……”露丝和应安妮摇了摇头。
“没听说过也是正常的,而且这家厂从1930年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有生产这个品牌的矿泉水,只是它的产量不高,覆盖面也不大,目前产品主要是作为出口和对外接待使用,市场很少,所以大多数人都没见过。”
说着,宋援朝伸手从桌下取出两瓶水来摆在桌上,这是两瓶绿色玻璃瓶的矿泉水,瓶子造型和普通的啤酒瓶没什么区别,上面的盖子密封也是啤酒瓶盖的那种。
在瓶身上,贴着崂山矿泉水的标签,瓶颈上还有着精美的腰封。这个标签是当年1930年时设计的,制作的非常精美,文字用中文和英文两种,再加上单色印刷,看上去就和一瓶有些年头的红酒有些类似。
“这就是崂山矿泉水?很漂亮啊!”应安妮两眼顿时一亮,取过其中一瓶仔细看了起来。
没错,上面的标签中文就是崂山矿泉水,下面还有着岛城崂山汽水厂出品的字样。
“我想起来了,我喝过这种矿泉水!”露丝突然说道,见应安妮扭头向自己看来,露丝笑着解释,她在某个场合喝过一次,只是当时没注意这个品牌,但是这个瓶子和logo的造型却记了下来。
“我怎么没喝过?”应安妮纳闷道。
“很简单,因为你的面孔,而我的面孔和你不一样,用董事长的话来说就是国情。”露丝耸耸肩做了个无奈的手势,她这么一说宋援朝和应安妮就明白了,因为这个矿泉水除出口外就是做外宾接待使用的,市面上很少见,而应安妮虽然是外籍,可她长着一副中国人的脸,但露丝不一样,她可是正宗的西人,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结果。
“口味怎么样?”应安妮问。
“还算可以吧,不算差。”露丝随意地说道。
“尝尝不就行了。”宋援朝笑着从口袋里取出钥匙圈,上面有一个简易的凤凰造型小扳手,他取过其中一瓶拿扳手一撬,就打开了瓶盖。
然后拿了三个杯子过来各倒了一杯,把其中两杯推给应安妮和露丝,自己拿起面前的一杯小口喝了起来。
不得不承认,崂山矿泉水的水质是非常不错的,虽然喝这种水说不上什么口味不同,这又不是饮料,也不是酒,一般人对于喝水的概念就是白开水而已。可在座的三人却不是一般人,在他们品尝下都表示这个矿泉水还不错。
“这个品牌的矿泉水可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自然差不到哪里去。”宋援朝说了这么一句,接着又道:“一般来说水饮料无非几大类,一类是天然矿泉水,一类是蒸馏水、一类是加矿物质水、一类是纯净水。至于薄荷水、苏打水、柠檬水这些也可以归纳到水饮料里面。”
伸手朝着面前的杯子指道:“像崂山矿泉水是属于天然矿泉水的类别,这样的矿泉水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而且产量也有着限制。这种水做高端市场没问题,不过对于我们来说不合适,首先找到合适的水质并控制水源就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过程,而且就算能成功,接下来在靠近水源建厂、生产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其他不用说,仅仅是交通和日常水电的问题就不好解决。”
两人点点头表示同意,好的水源不可能在城市,也不可能在靠近城市的地区。
这些地方都是有污染的,有污染的地方会有好水源简直天方夜谭。
有句成语叫“山清水秀”,很好地形容了好水源的地理位置,往往在人及罕见的区域,或者远离繁华的地方才会有这样的水源出现。但这些地方大多都是很落后的,甚至连交通基础条件都达不到。
“天然的矿泉水要依靠好的水源,这个限制太大所以我们不考虑。加矿物质水其实就是人工矿泉水,这在技术上虽然不难达到,可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品控的要求非常严格,尤其是添加矿物质的环节和配方很麻烦,所以我也不考虑。”
“薄荷水、苏打水、柠檬水等等,这些水饮料也不适合国内市场,国情和习惯的不同,中国人不像西方人习惯喝酒时添加这些水饮料进行调配。”
“所以,最终我的选择只有两种,一种是纯净水,一种就是蒸馏水。”
停顿了下,宋援军笑笑:“两选一,我还是选择纯净水更为合适,这是从生产角度出发考虑的,相比后者,前者更便与大规模生产和成本控制,你们觉得呢?”
第725章 老家来电
今天宋援朝提出要上马纯净水项目,这让应安妮和露丝有些意外。
不过仔细想想这个项目其实不错的,除去崂山矿泉水这个品牌外,国内市场目前的水饮料基本是一片空白,西方发达国家的水饮料市场有多大,应安妮和露丝都是从国外来到内地的,她们远比普通人清楚。
目前司特的饮料产业进入了一个腾飞阶段,产品的名气和市场占有率节节上升,趁这个机会尽快推出纯净水这个产品的确是一个好方向。
考中专?这也是一个不容易的选择,初中毕业能考中专的绝对不会上高中,这是现在的共识。而且已经上了三年高中再去考中专,不等于白白浪费了三年时间?
复读再考?这样的学生也有,可谁又能保证自己下一次就能考上呢?而且有些同学平时的成绩本来就不好,对于考上大学毫无希望,别说复读一年了,哪怕是复读三年五年,考不上还是考不上。
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面临毕业后的选择是很彷徨的,家了有关系能帮忙解决工作的也只是少数,许多人根本就没什么去处,就算当社会青年等待地方部门的分配,恐怕也去不了什么称心如意的单位。
司特的校园招聘横空出世,给了这些年轻人一个更多的选择。而且在这些年轻人看来,司特公司虽然不是国企也不是机关单位,就连集体企业都不是,铁饭碗肯定是没的,进入司特都是合同制工人。
但是司特的工资和福利好啊!当许多学生包括学生家长,看完司特的招聘内容后,忍不住就有些动心了。
在司特一个刚进厂的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就能拿到近百元,如果加上中晚班费和其他补贴,还有月奖、季度奖、年终奖的话,那么平均每个月收入都快要150元左右了。
150元的月收入这代表着什么?要知道现在国企刚刚进厂的新工人每月拿的是学徒工工资,这个工资级别才18—24元,一级工是32元,二级工在40元左右。
当然这个工资标准各地不同,像燕京、沪海这样的大城市工资基数相对高些,金陵作为省会城市比普通城市也稍高些,可就算这样,上班两三年的普通工人工资大多都在40元上下浮动,就算有补贴和奖金,每个月平均收入也绝对不会超过50元。
能拿到50元以上的基本都是组长或者工作十年以上的老工人了,企业普通干部大多60元左右,技术等级高的技师级别月工资在80—100元上下,这个工资已经比厂长和书记还要高了,能够有这样工资收入的人走路说话都是趾高气扬的。
可现在司特的新进工人月收入就能远远超过这个数字,这如何不让人心动?尤其是一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他们心里很清楚自己家里的条件,父母能咬牙供自己上高中很不容易了,自己也不是读大学的料,复习再考肯定考不上。
既然这样,早点参加工作也好,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
虽然司特不是国企,只是一家合资企业,更没有铁饭碗可以端,可司特的工资收入高,待遇好啊!
他们都是高中生,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简单的数学题当然会做。
就拿司特一个月平均150元的收入来说吧,足足是普通国企学徒工工资的六倍左右,是一级工工资的四倍多,是二级工工资的3倍半……
哪怕就是在国企干了十多年的老工人,拿的工资收入也不足司特的一半,这样算下来在司特干一年就等于在国企干好几年呢。
他们还年轻,都是潮气蓬勃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合同工又怎么了?司特的合同是三年一签,哪怕就是在司特就干三年算下来也不亏啊!
三年的收入就是国企和集体厂子干十多年的收入总和,而且三年后他们的年龄才二十出头,到时候也有工作经验,又存下了钱,继续在司特干下去又或者另谋出路都可以,总呆家里等着缥缈的工作分配来得强吧。
有这样想法的学生和学生家长不少,不由得心动了起来。
试探地上前向司特的工作人员询问具体情况,并打听招聘广告里的那些待遇是否真实。
司特的工作人员早就有了准备,详细对询问者做了解释,以解他们的疑惑。
虽然现场咨询的人不少,可一开始真正决定报名的人却不多。
这主要是因为大家心里对于这样的招聘会还是有些顾虑,尤其是司特的待遇好的让人不太放心。
考虑到这些,许多人只是问的多却一时间下不了决心,司特这边也不着急,一切按部就班进行着,终于在一个小时后,一个男同学在家长的陪同下咨询了信息之后下了决心,当场报名应聘司特的工作岗位。
虽然今天的应聘并不决定对方能够真正进入司特,因为今天只是初步面试,后续还有岗位培训等一系列的程序。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岗位培训中,司特会有生活补贴给对方,这点不需要对方有什么顾虑。可就算这样,最终能进入司特的也不会是所有人,如果通不过考核培训,司特方面也不会和对方正式签订合同。
有其一就有其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现后,后面就简单多了。
随着第一个男同学手里拿着岗位培训通知,和家人兴高采烈地离开后,其他人一下子有些按捺不住了。
要知道今天司特搞校园招聘可不是这里一个地方,全市几个高中同时进行呢。每个高中应届毕业没考上大学的高中生可有百多号人呢,司特的岗位再多是有限的,不可能所有人都能拿到岗位合同,万一被人捷足先登了这可怎么办?
随着这个想法的出现,报名的人越来越多,有些原本观望的人也在这种气氛中下了决心。
“这么多?”
当一天的活动结束后,司特的员工回到公司进行统计,统计结果交到宋援朝的手上,宋援朝一看也傻了眼。
“的确是多了些……”老汤苦笑着点头,汇总的数字吓了他一跳,这一次招聘司特的各岗位总人数是430人,可最终报名的人数却有1089人,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原本的岗位人数。
老汤说道:“不过这只是初步报名人数,我觉得接下来真正能参加培训的人应该会少些。今天我在现场,许多人其实没真下决心,只是见到别人报名后才迫不及待地去报名的。”
“这样的情况在几家学校都普遍存在,所以我觉得等到培训报道的时候这1089人中能来多少还是一个未知数。另外,我们公司的培训是非常严格的,后面的考核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通过的。从这些角度来看,最终能删选到多少人就难说了。”
停顿了下,老汤压低声音道:“宋董,再说最终公司录用几个,这个尺度把控还是在我们的手里,您说呢?”
宋援朝笑了,摇头道:“老汤呀,你还真是老劳资,这一套套的恐怕早就盘算好了吧?”
“不盘算不行呀,这也是没办法的嘛。”老汤摊开双手无奈回答,又引得宋援朝一阵哈哈大笑。
这次招聘会司特是首开先河,目前看来效果非常不错,这让宋援朝很是满意。
而且招聘的对象都是高中应届毕业生,从学历来说算是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哪怕就是十几二十年后,作为高中生学历进厂当工人也不算差。
学历方面没问题,接下来就是培训过程。培训是一个必要环节,这个环节是进行对应聘人员的实际考察和能力判断,最终做出决定。
老汤说的没错,他提到的两点都是可以操作的,可宋援朝却想的更深……
第724章 水项目
如果可能的话,宋援朝觉得这1089人除去后期培训没来报道主动放弃的,和那些实在不堪通不过培训的,其余的人他都想要。
这些高中生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也是目前司特急缺的人才,而且司特这一次的招聘活动不仅是解决目前司特急缺的人力资源问题,更重要的是想通过这个方式改变社会上的观念,为未来吸引更好更尖端的人才做好准备。
从这点来看,宋援朝不打算按照老汤提到的利用培训考核手段故意删掉一批人,这样做不符合宋援朝的想法。
虽然现在人是多了些,可这又怎么样呢?哪怕这1089人全部招进司特,实际的岗位远远不足也没关系。
这些人力成本对于司特来说并不算多,哪怕每个人一月150元的支出,1089人一个月也就16万出头,这些钱司特完全承担得起。
一方面随着司特的两个产品事业部成立,饮料生产和方便面生产已经开始分离,司特总厂一分为二,其中目前规模最大的总厂车间单独成为饮料产品事业部的核心,主要以生产原浆为主,同时增加设备流水线提升产量。
至于方便面生产线全部归于即将新建的工厂,以后未来方便面生产不再在各分厂生产,全部归于新厂。各分厂全部改为饮料为主,以作为灌装工厂使用。
这样做是为了控制成本和品控,所以这家新厂的规模很大,从厂房面积来说比目前的总厂还大,在设计中还进行了一部分预留增产空间,一旦建成后,每天生产的方便面数量会是现在的几倍甚至十几倍,至少在未来几年中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新厂设置在江北,主要原因是江北的地皮便宜,相比市区要划归这么大一块地给司特是很困难的。
虽然现在江北比较落后,不过从未来的布局江北也有江北的便利,首先江北可以辐射中原和北方地区,其次江北未来的潜力也很大,随着接下来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江北开放迫在眉睫,司特提前入手江北布局是很好的一步棋。
企业的调整的产量的增长,再加上司特的未来规划,所以司特接下来需要的人力资源是非常大的。所以宋援朝认为借这个机会多招点人进来,哪怕一时间用不上也没关系,大不了想办法养起来就是,或者分散调配到其他分厂工作。
另一方面是就社会影响力了,这一次校园招聘是一个尝试,也是除国企和集体企业外其他性质的企业在社会招聘迈出的第一步。
如今的结果还是很让宋援朝满意的,可假如后续的操作不好的话,那么之前做出的所有努力就白费了。
哪怕在某些地方吃亏,司特也要顺利完成这个工作,直接给社会塑造一个好的形象为未来做准备。
按照老汤的那种办法,从司特的角度上来说没错,可大批删选掉人员,刻意提高考核通过的门槛,可最终结果呢?那些最终带着希望和憧憬前来的年轻人离开时必然是无比失望和愤怒的。
这可不是一个两个人,是上百甚至几百号人呢,再加上他们的家长和亲戚、同学、朋友……,这将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一旦因为这种事导致社会对司特的不信任甚至非议,那么会造就非常严重的后果,而宋援朝好不容易打算用这种方式提升司特形象的想法也就成了泡影。
宋援朝考虑后做出了决定,虽然这个决定让老汤有些诧异,但老汤是做老劳资的人了,他很懂得分寸,主意领导拿,具体工作他去做,既然领导的决定下来了,他好好执行就可以了。
“纯净水?”公司的小会议室,宋援朝、应安妮、露丝三人围坐着。
这是一个三人的小会,其中宋援朝和应安妮是司特实际的控股人,露丝是司特的总经理,外方的代表人。
公司的决策,向来有大事上小会,小事上大会的说法,司特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公司的经营方面许多大事都是他们三个人先碰头私下讨论,意见统一后再上大会通过。
这点倒和机关单位差不多,今天召开这个会议是宋援朝召集的,当她们坐下后,宋援朝就提出了上马纯净水项目的想法。
“怎么想起做这个了?饮料事业部刚刚搭建起来,各厂的生产结构还没调整到位呢。”应安妮想了想问。
“no!no!”露丝在一旁道:“我觉得董事长这个想法不错,其实之前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目前中国水饮料市场是一片空白,但是在西方各国水饮料是非常有市场的。”
“呵呵,你说错了,其实中国早就有水饮料了。”宋援朝笑道。
见露丝一愣,用询问和不信的目光向自己投来,宋援朝解释道:“早在1930年,中国就建了一家水饮料厂,这家厂在岛城,生产的是矿泉水,品牌是崂山。”
“没听说过……”露丝和应安妮摇了摇头。
“没听说过也是正常的,而且这家厂从1930年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有生产这个品牌的矿泉水,只是它的产量不高,覆盖面也不大,目前产品主要是作为出口和对外接待使用,市场很少,所以大多数人都没见过。”
说着,宋援朝伸手从桌下取出两瓶水来摆在桌上,这是两瓶绿色玻璃瓶的矿泉水,瓶子造型和普通的啤酒瓶没什么区别,上面的盖子密封也是啤酒瓶盖的那种。
在瓶身上,贴着崂山矿泉水的标签,瓶颈上还有着精美的腰封。这个标签是当年1930年时设计的,制作的非常精美,文字用中文和英文两种,再加上单色印刷,看上去就和一瓶有些年头的红酒有些类似。
“这就是崂山矿泉水?很漂亮啊!”应安妮两眼顿时一亮,取过其中一瓶仔细看了起来。
没错,上面的标签中文就是崂山矿泉水,下面还有着岛城崂山汽水厂出品的字样。
“我想起来了,我喝过这种矿泉水!”露丝突然说道,见应安妮扭头向自己看来,露丝笑着解释,她在某个场合喝过一次,只是当时没注意这个品牌,但是这个瓶子和logo的造型却记了下来。
“我怎么没喝过?”应安妮纳闷道。
“很简单,因为你的面孔,而我的面孔和你不一样,用董事长的话来说就是国情。”露丝耸耸肩做了个无奈的手势,她这么一说宋援朝和应安妮就明白了,因为这个矿泉水除出口外就是做外宾接待使用的,市面上很少见,而应安妮虽然是外籍,可她长着一副中国人的脸,但露丝不一样,她可是正宗的西人,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结果。
“口味怎么样?”应安妮问。
“还算可以吧,不算差。”露丝随意地说道。
“尝尝不就行了。”宋援朝笑着从口袋里取出钥匙圈,上面有一个简易的凤凰造型小扳手,他取过其中一瓶拿扳手一撬,就打开了瓶盖。
然后拿了三个杯子过来各倒了一杯,把其中两杯推给应安妮和露丝,自己拿起面前的一杯小口喝了起来。
不得不承认,崂山矿泉水的水质是非常不错的,虽然喝这种水说不上什么口味不同,这又不是饮料,也不是酒,一般人对于喝水的概念就是白开水而已。可在座的三人却不是一般人,在他们品尝下都表示这个矿泉水还不错。
“这个品牌的矿泉水可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自然差不到哪里去。”宋援朝说了这么一句,接着又道:“一般来说水饮料无非几大类,一类是天然矿泉水,一类是蒸馏水、一类是加矿物质水、一类是纯净水。至于薄荷水、苏打水、柠檬水这些也可以归纳到水饮料里面。”
伸手朝着面前的杯子指道:“像崂山矿泉水是属于天然矿泉水的类别,这样的矿泉水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而且产量也有着限制。这种水做高端市场没问题,不过对于我们来说不合适,首先找到合适的水质并控制水源就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过程,而且就算能成功,接下来在靠近水源建厂、生产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其他不用说,仅仅是交通和日常水电的问题就不好解决。”
两人点点头表示同意,好的水源不可能在城市,也不可能在靠近城市的地区。
这些地方都是有污染的,有污染的地方会有好水源简直天方夜谭。
有句成语叫“山清水秀”,很好地形容了好水源的地理位置,往往在人及罕见的区域,或者远离繁华的地方才会有这样的水源出现。但这些地方大多都是很落后的,甚至连交通基础条件都达不到。
“天然的矿泉水要依靠好的水源,这个限制太大所以我们不考虑。加矿物质水其实就是人工矿泉水,这在技术上虽然不难达到,可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品控的要求非常严格,尤其是添加矿物质的环节和配方很麻烦,所以我也不考虑。”
“薄荷水、苏打水、柠檬水等等,这些水饮料也不适合国内市场,国情和习惯的不同,中国人不像西方人习惯喝酒时添加这些水饮料进行调配。”
“所以,最终我的选择只有两种,一种是纯净水,一种就是蒸馏水。”
停顿了下,宋援军笑笑:“两选一,我还是选择纯净水更为合适,这是从生产角度出发考虑的,相比后者,前者更便与大规模生产和成本控制,你们觉得呢?”
第725章 老家来电
今天宋援朝提出要上马纯净水项目,这让应安妮和露丝有些意外。
不过仔细想想这个项目其实不错的,除去崂山矿泉水这个品牌外,国内市场目前的水饮料基本是一片空白,西方发达国家的水饮料市场有多大,应安妮和露丝都是从国外来到内地的,她们远比普通人清楚。
目前司特的饮料产业进入了一个腾飞阶段,产品的名气和市场占有率节节上升,趁这个机会尽快推出纯净水这个产品的确是一个好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