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旁的旅客倒是见怪不怪的拖下鞋子,拎在手里,施施然涉水而去,淌过火车站前这一片洼地。
“欸,倒是可以学一下。”赵宏弯腰就要拖鞋。
陈兰君很想说光脚在水里走,万一踩到尖锐的东西划破脚怎么办?转念一想,哦,现在是鞋比人脚贵重的年代。
她也只好从重地脱下鞋子,将东西举着,艰难地从水里过去。
走了十来分钟,水渐渐无了。
旁边停着两三两单车,坐在单车上的男的猛按铃,“靓女靓仔去哪里?坐单车吗?”
要不说怎么是特区呢,火车站外还有专门的单车仔围着。
陈兰君报了地名,问:“我们两个人,多少钱?”
她说得话和当地的腔调不太一样,那边一听就笑着说:“一块一个人。”
……这宰客的手段也是一样市场化。
陈兰君转身喊赵宏就走:“火车票才几块钱,还一块。”
赵宏也觉得离谱:“你们也真敢喊,穗城的公交才一毛钱一张票。”
“行行行,少点就少点。”
一番讨价还价,陈兰君和赵宏各自坐在一辆单车的后座上,颠簸着前行。
此时的鹏程市,还是一副县城模样,主城区铺了几条窄窄的水泥路,夹道的小楼最高不过四五层,大多是两三层的平方,主体是红砖,辅之以木料,连接不断地往前延伸,稍稍安静一点的路口,偶尔见着一只公鸡慢悠悠走过。
与其他县城不同的是墙上的标语,一面路口的白墙,刷了鲜艳的红底,上头写着:“调动一切因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出了市中心,路就成了土路,几场大雨过后,土路稀软,自行车一过,压出一行很深的轨迹,免不了有些泥地溅到小腿上。
陈兰君不免有些感慨。
这样青涩的鹏程市,连她也是第一回 见。
第38章
“这特区啊, 名头响,看着跟你们县差别不大。诶诶诶……稳当一点!”
被自行车颠了一下的赵宏喊起来,载他的那个单车仔说:“这边看着是没什么, 你是没去佘口,人家炸山填海呢!那才是变化大。”
“真炸山填海了?”
“当然是真的, 泥巴都溅得好高,跟地震一样。前几个月的事, 你们来晚了, 没看上热闹。”
陈兰君两手抓紧车后座,说:“表哥,你也别小看这里,变化总要一点一点来, 这是个大有可为的地方。”
载她的那个单车仔笑了一声:“你这话倒是和我以前载过的香江佬说得一样。”
“你还载过香江来的人呢?”陈兰君问。
“嗯, 也是这么颠过来的。”
一路颠簸,骨头都快要散架了, 终于到了地方。
付了车钱,陈兰君与赵宏沿着田埂往里走。
远远瞧见一个人在地里种田,陈兰君凝神一看, 这农民竟然还穿着花衬衫、一头长发在风中飞舞——这年代的人还没有经受脱发的烦恼, 有一个算一个头发跟用了霸王防脱洗发水一样茂密,猛一看活脱脱一个古惑仔,应该在香江街头打架的那种, 此时此刻却赤着脚、挽着裤腿在水田里干活,挺有喜感的。
赵宏也瞧见了, 奇道:“这什么衣服啊, 花里胡哨的。”
在现在内地的国营制衣厂,是不会做这种样式的衣服的。
陈兰君猜测:“估计是香江那边传过来的二手衣服。”
生人进村, 窜出一只大黄狗,“汪汪”直叫。
叫声惊动了地里那古惑仔农民,他抬起头,小眼睛里满是警惕:“喂,你们俩干什么的!”
陈兰君朝他笑笑:“这里是南风村,我找人。”
“找谁?”
“我同学,叫阿晶,苏阿晶!她姑姑是嫁到这村里的。”
古惑仔农民踩着泥,一脚深一脚浅走过来:“哦,你就是阿晶姐说的那个朋友,我是他表弟。”
“这么巧,我是陈兰君,他是我哥赵宏,怎么称呼?”
“都叫我阿山,兄弟拉一把。”
赵宏把阿山拉上田埂:“你这衣服从哪里弄的?”
阿山一边拍身上的泥巴,一边说:“赶集买的,很便宜。走,我带你们回家去。”
阿山在前面领路,一间红砖房前,几只鸡在啄米,一个盘了头发的妇人端着一个大竹簸箩,正“喽喽喽”的喂鸡。
“阿妈,阿晶的朋友来了。”
苏姑姑抬头,微笑着说:“进屋坐吧,奶奶在屋里了。”
阿晶奶奶见了陈兰君,异常高兴,拉着她的手不肯放:“好孩子,你来了。”
老人家养了几个月,晒黑了点,但精神也好些,一看就知道被照顾的很好。
苏姑姑提着水壶进来,往搪瓷杯里倒水。
陈兰君左右看了看,没瞧见阿晶,问:“谢谢,阿晶呢?”
“她出去做事了,再等会就回来。”
简单招呼两句,苏姑姑转头同阿山说:“你去邻居家,借张竹床来,给这小哥睡。”
她略有歉意的说:“不好意思,房子小,要委屈你在堂屋睡一下。”
“没事没事,是我们打扰了。”赵宏忙说。
“你们坐,阿山你陪一陪,我出去一下。”
阿山也不是能聊的,只是很老实地陪坐在一边,陈兰君问什么他答什么。
“阿晶去哪里了?”
“她去佘口搬土了,现在那边缺人手,干一天活就给一天钱。”
正说着话,忽然听见一阵撕心裂肺的鸡叫。
这是要杀鸡?
陈兰君站起来,说:“不是要杀□□?别呀,我们俩来不用这样的。”
说着就要往外走。
一直坐着的阿晶奶奶拽着她手不肯放:“你是贵客,理应的。”
陈兰君还想拦,却听见鸡叫声戛然而止,看来是没法刀下留鸡了。
到天黑时,阿晶回来了,她是跟着一个穿工装的中年男人进来的,阿山喊了一声“爸”,应该是苏姑父。
阿晶一张小脸黑了一个度,瞧见陈兰君,惊喜地笑开了花:“兰姐,你终于来了!姑爹,这就是我说的陈兰君。”
“原来是我们家的小恩人来了,来,请上座。”
“这,言重了。”
“应该的,”苏姑父坚持着拉开椅子,请陈兰君坐,“要不是你帮忙,奶奶现在不会这样好,来,坐。”
盛情难却,陈兰君只得坐下了。
菜比较简单,炒白菜、蒸鸡蛋,唯一一道荤菜是清炖鸡。
“来尝尝,我们这里的三黄鸡,味道特别好。”苏姑姑不由分说夹了一只鸡腿放到陈兰君碗里,另一只鸡腿给了赵宏。
所谓三黄鸡,是指羽毛、喙、爪子都是黄色的鸡,是这里的特产。
陈兰君咬了一口鸡肉,不柴不干,滑嫩喷香,就是这样简单的清蒸,滋味也是没话说的。
“真好吃。”她赞道,“一尝就知道苏姑姑是用心养的。”
“哈哈,是,我这半年就伺候这三黄鸡了,拿到县里去卖,随便都能卖完呢。”苏姑姑开心地又勺了一勺子鸡汤,“来,这鸡汤清甜的,用来泡饭也好吃。”
吃过饭后,拿了板凳蒲扇在屋檐下乘凉。
阿晶悄悄将这里的情况讲了一遍。
原来自从新政策实行以来,苏姑父被选中去佘口当小工,苏姑姑则自己养鸡,家里的情况一点点改善,这才有底气将阿晶奶奶和阿晶接过来住。
“我姑爹一个月除了工资,前两月还开了奖金了,四分钱一车。”阿晶说,“这奖金一来,大家可高兴了,事情也做得快,一些零碎活甚至跟不上处理,我就厚着脸皮过去帮做事,一天结一天工资。”
“还发奖金呢。”陈兰君扬了扬眉。她曾经在家里,向郑梅建议过以发奖金的形式使村办家具厂的工人收入平均些。虽然郑梅当下答应了,但后来遭到了许多反对意见,说“从来没听说过集体企业有规矩”,最后就不了了之,还是老样子。
这特区敢直接发奖金,也是“敢为天下先”了,只希望不要有什么波折才好。
陈兰君问阿晶:“去那边做事,一定累吧?”
“累是有点累,但我也不好意思在家吃白饭。”阿晶叹了口气,将小板凳贴近陈兰君挪了挪,“兰姐你教我的计划,我也试了。村里的干部我找了,做了很多思想工作,人家答应要是有愿意投资的,可以。但是村里是不会拿钱出来的。”
何止呢,这个本来穷的很平均的村子,还对阿晶冷嘲热讽:“你姑姑不是养鸡赚了钱吗?找她出钱就好了。”
除了这边的不很配合,另一桩难题是,阿晶根本找不到愿意投资的香江人。
“我是托人打听了,都说我们这里离关口远了些,不太方便,说着说着就没下文了。”
陈兰君听了,点点头,这事确实是有点难度。
她想了想,说:“这事再说吧,我这次来,有三个目的,一是看看你,二是看看有没有什么机会,再有……我想看看我姐姐。她以前逃到香江去了。”
阿晶很了然地点了点头:“啊,是这样。我之前到处找人,应该能帮忙问一问,明天天亮我就带你去。”
“你明天不还要去做事吗?虽说是临时工,但最好和人打个招呼,有始有终嘛。”陈兰君说。
“按理是这样,”阿晶不好意思地笑笑,“可是,兰姐的事比较重要,所以我想优先一点,实在不行,求我姑爹去说一说也行。”
“没事。”陈兰君笑起来,“正好,我也想看看,这炸山填海出来的工业区,是什么样子。”
第39章
“欸,倒是可以学一下。”赵宏弯腰就要拖鞋。
陈兰君很想说光脚在水里走,万一踩到尖锐的东西划破脚怎么办?转念一想,哦,现在是鞋比人脚贵重的年代。
她也只好从重地脱下鞋子,将东西举着,艰难地从水里过去。
走了十来分钟,水渐渐无了。
旁边停着两三两单车,坐在单车上的男的猛按铃,“靓女靓仔去哪里?坐单车吗?”
要不说怎么是特区呢,火车站外还有专门的单车仔围着。
陈兰君报了地名,问:“我们两个人,多少钱?”
她说得话和当地的腔调不太一样,那边一听就笑着说:“一块一个人。”
……这宰客的手段也是一样市场化。
陈兰君转身喊赵宏就走:“火车票才几块钱,还一块。”
赵宏也觉得离谱:“你们也真敢喊,穗城的公交才一毛钱一张票。”
“行行行,少点就少点。”
一番讨价还价,陈兰君和赵宏各自坐在一辆单车的后座上,颠簸着前行。
此时的鹏程市,还是一副县城模样,主城区铺了几条窄窄的水泥路,夹道的小楼最高不过四五层,大多是两三层的平方,主体是红砖,辅之以木料,连接不断地往前延伸,稍稍安静一点的路口,偶尔见着一只公鸡慢悠悠走过。
与其他县城不同的是墙上的标语,一面路口的白墙,刷了鲜艳的红底,上头写着:“调动一切因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出了市中心,路就成了土路,几场大雨过后,土路稀软,自行车一过,压出一行很深的轨迹,免不了有些泥地溅到小腿上。
陈兰君不免有些感慨。
这样青涩的鹏程市,连她也是第一回 见。
第38章
“这特区啊, 名头响,看着跟你们县差别不大。诶诶诶……稳当一点!”
被自行车颠了一下的赵宏喊起来,载他的那个单车仔说:“这边看着是没什么, 你是没去佘口,人家炸山填海呢!那才是变化大。”
“真炸山填海了?”
“当然是真的, 泥巴都溅得好高,跟地震一样。前几个月的事, 你们来晚了, 没看上热闹。”
陈兰君两手抓紧车后座,说:“表哥,你也别小看这里,变化总要一点一点来, 这是个大有可为的地方。”
载她的那个单车仔笑了一声:“你这话倒是和我以前载过的香江佬说得一样。”
“你还载过香江来的人呢?”陈兰君问。
“嗯, 也是这么颠过来的。”
一路颠簸,骨头都快要散架了, 终于到了地方。
付了车钱,陈兰君与赵宏沿着田埂往里走。
远远瞧见一个人在地里种田,陈兰君凝神一看, 这农民竟然还穿着花衬衫、一头长发在风中飞舞——这年代的人还没有经受脱发的烦恼, 有一个算一个头发跟用了霸王防脱洗发水一样茂密,猛一看活脱脱一个古惑仔,应该在香江街头打架的那种, 此时此刻却赤着脚、挽着裤腿在水田里干活,挺有喜感的。
赵宏也瞧见了, 奇道:“这什么衣服啊, 花里胡哨的。”
在现在内地的国营制衣厂,是不会做这种样式的衣服的。
陈兰君猜测:“估计是香江那边传过来的二手衣服。”
生人进村, 窜出一只大黄狗,“汪汪”直叫。
叫声惊动了地里那古惑仔农民,他抬起头,小眼睛里满是警惕:“喂,你们俩干什么的!”
陈兰君朝他笑笑:“这里是南风村,我找人。”
“找谁?”
“我同学,叫阿晶,苏阿晶!她姑姑是嫁到这村里的。”
古惑仔农民踩着泥,一脚深一脚浅走过来:“哦,你就是阿晶姐说的那个朋友,我是他表弟。”
“这么巧,我是陈兰君,他是我哥赵宏,怎么称呼?”
“都叫我阿山,兄弟拉一把。”
赵宏把阿山拉上田埂:“你这衣服从哪里弄的?”
阿山一边拍身上的泥巴,一边说:“赶集买的,很便宜。走,我带你们回家去。”
阿山在前面领路,一间红砖房前,几只鸡在啄米,一个盘了头发的妇人端着一个大竹簸箩,正“喽喽喽”的喂鸡。
“阿妈,阿晶的朋友来了。”
苏姑姑抬头,微笑着说:“进屋坐吧,奶奶在屋里了。”
阿晶奶奶见了陈兰君,异常高兴,拉着她的手不肯放:“好孩子,你来了。”
老人家养了几个月,晒黑了点,但精神也好些,一看就知道被照顾的很好。
苏姑姑提着水壶进来,往搪瓷杯里倒水。
陈兰君左右看了看,没瞧见阿晶,问:“谢谢,阿晶呢?”
“她出去做事了,再等会就回来。”
简单招呼两句,苏姑姑转头同阿山说:“你去邻居家,借张竹床来,给这小哥睡。”
她略有歉意的说:“不好意思,房子小,要委屈你在堂屋睡一下。”
“没事没事,是我们打扰了。”赵宏忙说。
“你们坐,阿山你陪一陪,我出去一下。”
阿山也不是能聊的,只是很老实地陪坐在一边,陈兰君问什么他答什么。
“阿晶去哪里了?”
“她去佘口搬土了,现在那边缺人手,干一天活就给一天钱。”
正说着话,忽然听见一阵撕心裂肺的鸡叫。
这是要杀鸡?
陈兰君站起来,说:“不是要杀□□?别呀,我们俩来不用这样的。”
说着就要往外走。
一直坐着的阿晶奶奶拽着她手不肯放:“你是贵客,理应的。”
陈兰君还想拦,却听见鸡叫声戛然而止,看来是没法刀下留鸡了。
到天黑时,阿晶回来了,她是跟着一个穿工装的中年男人进来的,阿山喊了一声“爸”,应该是苏姑父。
阿晶一张小脸黑了一个度,瞧见陈兰君,惊喜地笑开了花:“兰姐,你终于来了!姑爹,这就是我说的陈兰君。”
“原来是我们家的小恩人来了,来,请上座。”
“这,言重了。”
“应该的,”苏姑父坚持着拉开椅子,请陈兰君坐,“要不是你帮忙,奶奶现在不会这样好,来,坐。”
盛情难却,陈兰君只得坐下了。
菜比较简单,炒白菜、蒸鸡蛋,唯一一道荤菜是清炖鸡。
“来尝尝,我们这里的三黄鸡,味道特别好。”苏姑姑不由分说夹了一只鸡腿放到陈兰君碗里,另一只鸡腿给了赵宏。
所谓三黄鸡,是指羽毛、喙、爪子都是黄色的鸡,是这里的特产。
陈兰君咬了一口鸡肉,不柴不干,滑嫩喷香,就是这样简单的清蒸,滋味也是没话说的。
“真好吃。”她赞道,“一尝就知道苏姑姑是用心养的。”
“哈哈,是,我这半年就伺候这三黄鸡了,拿到县里去卖,随便都能卖完呢。”苏姑姑开心地又勺了一勺子鸡汤,“来,这鸡汤清甜的,用来泡饭也好吃。”
吃过饭后,拿了板凳蒲扇在屋檐下乘凉。
阿晶悄悄将这里的情况讲了一遍。
原来自从新政策实行以来,苏姑父被选中去佘口当小工,苏姑姑则自己养鸡,家里的情况一点点改善,这才有底气将阿晶奶奶和阿晶接过来住。
“我姑爹一个月除了工资,前两月还开了奖金了,四分钱一车。”阿晶说,“这奖金一来,大家可高兴了,事情也做得快,一些零碎活甚至跟不上处理,我就厚着脸皮过去帮做事,一天结一天工资。”
“还发奖金呢。”陈兰君扬了扬眉。她曾经在家里,向郑梅建议过以发奖金的形式使村办家具厂的工人收入平均些。虽然郑梅当下答应了,但后来遭到了许多反对意见,说“从来没听说过集体企业有规矩”,最后就不了了之,还是老样子。
这特区敢直接发奖金,也是“敢为天下先”了,只希望不要有什么波折才好。
陈兰君问阿晶:“去那边做事,一定累吧?”
“累是有点累,但我也不好意思在家吃白饭。”阿晶叹了口气,将小板凳贴近陈兰君挪了挪,“兰姐你教我的计划,我也试了。村里的干部我找了,做了很多思想工作,人家答应要是有愿意投资的,可以。但是村里是不会拿钱出来的。”
何止呢,这个本来穷的很平均的村子,还对阿晶冷嘲热讽:“你姑姑不是养鸡赚了钱吗?找她出钱就好了。”
除了这边的不很配合,另一桩难题是,阿晶根本找不到愿意投资的香江人。
“我是托人打听了,都说我们这里离关口远了些,不太方便,说着说着就没下文了。”
陈兰君听了,点点头,这事确实是有点难度。
她想了想,说:“这事再说吧,我这次来,有三个目的,一是看看你,二是看看有没有什么机会,再有……我想看看我姐姐。她以前逃到香江去了。”
阿晶很了然地点了点头:“啊,是这样。我之前到处找人,应该能帮忙问一问,明天天亮我就带你去。”
“你明天不还要去做事吗?虽说是临时工,但最好和人打个招呼,有始有终嘛。”陈兰君说。
“按理是这样,”阿晶不好意思地笑笑,“可是,兰姐的事比较重要,所以我想优先一点,实在不行,求我姑爹去说一说也行。”
“没事。”陈兰君笑起来,“正好,我也想看看,这炸山填海出来的工业区,是什么样子。”
第3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