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您瞧,这是薄被的样品,您摸摸手感,夏天盖又轻薄又透气。您再看这个,这是厚被的,春秋盖正好。咱们还能把这两样做个子母被,叠在一块儿一起盖,就像这样,厚实吧,保管您冬天一点不觉得冷。”庞六郎卖了好些日子蚕丝被,这些话术一句比一句溜,嘴皮子翻着的同时,还拿着样品给人演示,路过的一个客商颇有兴趣地驻足听着。
“我给您说,这子母被一条管四季,可划算了。我给您算笔账啊,细麻的薄被一条三百文,厚被五百文,冬被,就子母被合起来这厚度,要八百文,统共得一千六百文呢。可这子母被一条只要八百文,便宜了一半,您说划不划算?”庞六郎一边说,一边仔细观察对方神色。
那客商没说话,但摸被子的手慢了下来,似乎也跟着庞六郎算了起来,还煞有介事地点点头。
“一条鸭绒被可不止这个价吧?昨天有个卖鸭绒的,一斤就好几百文呢。您给自己来一条,再给家里老人孩子带几条,两条给您一千五,三条两千二您买了回去,保管老婆孩子耶耶阿娘都喜欢。”庞六郎乘胜追击。
“行,给我来个……”客商往怀里一掏,却变了脸,有些不好意思,“兄弟,我这货还没卖出去,身上没钱呐。”
庞六郎往他指的地方一看,果然有辆大车,上面满满当当得全是豆子。
大涂县这带的粮食,要么直接跟农户买,要么去杨公子的粮铺,倒少有其他客商买卖的。大家习惯了这样,所以即使别的客商运了来,也较难打开销路。
这位也是这个情况。
“我从北面定州而来,本打算来这卖豆子,但销路实在不行,我还想要么回去,要么再往南面碰碰运气。你这蚕丝被以后还有吗?”客商问。
有是有,可以后的事情谁说得准,当然是今天立马把生意做了更保险。
“您要卖豆子是吧,您跟我来,我知道谁要买。”庞六郎说,宋菽的豆油坊常常要买豆子,前些日子才听他抱怨豆子消耗得越来越快,想买头骡子来运。
那客商本还犹豫,禁不住庞六郎那张巧嘴,答应过去看看。
半个多时辰后,他们是从人堆里把宋菽捞出来的。
也不知道是谁把豆沙馒头的消息漏了出去,今天馒头一发售,竟然连县城的诸多摊贩食铺都引了来,不下十家找他谈合作,都希望宋菽能像给望海楼供货那样给他们供。
一连串生意摆在面前,本来是高兴事,宋菽却一时半会儿下不了决定。
庞六郎跟他还算熟,宋菽见他有事找,立刻把宋阿南顶到了前头,趁机脱身。
宋阿南:“……”
“六郎,蚕丝被又卖完了?”宋菽挤出人群,带他回宋家院子。
“昨儿就卖完了,都跟您又订了三条,您可别忘啦。”庞六郎道,“我这儿遇见个人,他有一车子大豆要卖,我瞧着靠谱,就给您带来了。”
大豆?
宋菽的豆子跟别人一样,要么跟附近的豆农收,要么去杨公子的粮铺买。这一带豆农很少,所以大多是郭老大他们去城里卖油的时候带回来的,最近这么个带法是越来越不够了,所以他正想买头骡子,这样跑一趟能带更多,也轻松。
“就跟那儿呢。”庞六郎指着宋家院子旁的树下站着的客商。那人大约四十来岁的样子,留了撮小胡子,站在树下躲太阳。
庞六郎带着宋菽过去,把冯逸介绍给他,又指着宋菽说他就是宋四郎,大涂县的名人。庞六郎好一通吹,把宋菽之前那点事全说了,搞得宋菽都有点不好意思。
“久仰久仰,在下定州冯逸。”冯逸拱手。
“呵呵,不敢当。”宋菽回礼。他一定州人,怎么就久仰了?
“我本以为大名鼎鼎的宋四郎怎么都要跟我一般大,没想到是个还未弱冠的小郎君,失敬失敬。”冯逸那句久仰真不是瞎说,宋菽的名头在大涂县那么响亮,过路客商都知道,这些人走南闯北的,把宋菽这个名字也带去了大江南北。
普通人可能不知,但他们这些做生意的,多半还是听过一些。
经冯逸这么一说,宋菽才知道自己的名声居然已经传得这么远了,突然有了一种成为公众人物的惶恐之感。
有点可怕,宋菽连忙把话题扯回来:“听说冯兄有一车大豆要卖?”
“对对对,停在悦行市呢,我的人看着。”冯逸本来对庞六郎介绍买家这事不怎么当真,所以也没让马夫跟着,如今见到是宋菽,自然愿意卖给他。
宋菽点头,刚好豆油坊的石三郎给他送油来,他叫住石三郎,让他跟着冯逸走一趟,把豆子带回来。
“今天馒头坊忙,实在有些走不开,对不住,得先失陪了。”宋菽拱手,与冯逸说。
冯逸忙道无事,又客气了一番才目送宋菽离开。
刚才他已经见到了馒头坊的盛况,也是感叹,做商贾的谁不希望宾客盈门,轻轻松松就把生意做了。光就这一点,宋菽这个年轻的小郎君就比他强。
石三郎又带了两人,跟着冯逸去把那一车豆子拿了回来,价钱自有李账房跟他谈。冯逸有意卖宋菽面子,价钱上也颇有些优惠,拿到钱后直接跟庞六郎买了三套子母被,因制被还需两天时间,他干脆寻了个接待往来客商的村民家住下,也想好好瞧瞧这声名远播的相河村。
另一厢,宋菽回到馒头坊。刚才他很没义气地把宋阿南顶到了前面,这会儿宋阿南见了他,理都不理,还耍着脾气。
宋菽正琢磨着,怎么让他消消气,李管事又来了。
上一次李管事来相河村时,骑着高头大马直奔宋家门前,气派地很。这一次,他未到村口就下了马,跟无数进村做买卖的摊贩一样,一步步走到馒头作坊,见了宋菽笑得见牙不见眼。
“我给您说,这子母被一条管四季,可划算了。我给您算笔账啊,细麻的薄被一条三百文,厚被五百文,冬被,就子母被合起来这厚度,要八百文,统共得一千六百文呢。可这子母被一条只要八百文,便宜了一半,您说划不划算?”庞六郎一边说,一边仔细观察对方神色。
那客商没说话,但摸被子的手慢了下来,似乎也跟着庞六郎算了起来,还煞有介事地点点头。
“一条鸭绒被可不止这个价吧?昨天有个卖鸭绒的,一斤就好几百文呢。您给自己来一条,再给家里老人孩子带几条,两条给您一千五,三条两千二您买了回去,保管老婆孩子耶耶阿娘都喜欢。”庞六郎乘胜追击。
“行,给我来个……”客商往怀里一掏,却变了脸,有些不好意思,“兄弟,我这货还没卖出去,身上没钱呐。”
庞六郎往他指的地方一看,果然有辆大车,上面满满当当得全是豆子。
大涂县这带的粮食,要么直接跟农户买,要么去杨公子的粮铺,倒少有其他客商买卖的。大家习惯了这样,所以即使别的客商运了来,也较难打开销路。
这位也是这个情况。
“我从北面定州而来,本打算来这卖豆子,但销路实在不行,我还想要么回去,要么再往南面碰碰运气。你这蚕丝被以后还有吗?”客商问。
有是有,可以后的事情谁说得准,当然是今天立马把生意做了更保险。
“您要卖豆子是吧,您跟我来,我知道谁要买。”庞六郎说,宋菽的豆油坊常常要买豆子,前些日子才听他抱怨豆子消耗得越来越快,想买头骡子来运。
那客商本还犹豫,禁不住庞六郎那张巧嘴,答应过去看看。
半个多时辰后,他们是从人堆里把宋菽捞出来的。
也不知道是谁把豆沙馒头的消息漏了出去,今天馒头一发售,竟然连县城的诸多摊贩食铺都引了来,不下十家找他谈合作,都希望宋菽能像给望海楼供货那样给他们供。
一连串生意摆在面前,本来是高兴事,宋菽却一时半会儿下不了决定。
庞六郎跟他还算熟,宋菽见他有事找,立刻把宋阿南顶到了前头,趁机脱身。
宋阿南:“……”
“六郎,蚕丝被又卖完了?”宋菽挤出人群,带他回宋家院子。
“昨儿就卖完了,都跟您又订了三条,您可别忘啦。”庞六郎道,“我这儿遇见个人,他有一车子大豆要卖,我瞧着靠谱,就给您带来了。”
大豆?
宋菽的豆子跟别人一样,要么跟附近的豆农收,要么去杨公子的粮铺买。这一带豆农很少,所以大多是郭老大他们去城里卖油的时候带回来的,最近这么个带法是越来越不够了,所以他正想买头骡子,这样跑一趟能带更多,也轻松。
“就跟那儿呢。”庞六郎指着宋家院子旁的树下站着的客商。那人大约四十来岁的样子,留了撮小胡子,站在树下躲太阳。
庞六郎带着宋菽过去,把冯逸介绍给他,又指着宋菽说他就是宋四郎,大涂县的名人。庞六郎好一通吹,把宋菽之前那点事全说了,搞得宋菽都有点不好意思。
“久仰久仰,在下定州冯逸。”冯逸拱手。
“呵呵,不敢当。”宋菽回礼。他一定州人,怎么就久仰了?
“我本以为大名鼎鼎的宋四郎怎么都要跟我一般大,没想到是个还未弱冠的小郎君,失敬失敬。”冯逸那句久仰真不是瞎说,宋菽的名头在大涂县那么响亮,过路客商都知道,这些人走南闯北的,把宋菽这个名字也带去了大江南北。
普通人可能不知,但他们这些做生意的,多半还是听过一些。
经冯逸这么一说,宋菽才知道自己的名声居然已经传得这么远了,突然有了一种成为公众人物的惶恐之感。
有点可怕,宋菽连忙把话题扯回来:“听说冯兄有一车大豆要卖?”
“对对对,停在悦行市呢,我的人看着。”冯逸本来对庞六郎介绍买家这事不怎么当真,所以也没让马夫跟着,如今见到是宋菽,自然愿意卖给他。
宋菽点头,刚好豆油坊的石三郎给他送油来,他叫住石三郎,让他跟着冯逸走一趟,把豆子带回来。
“今天馒头坊忙,实在有些走不开,对不住,得先失陪了。”宋菽拱手,与冯逸说。
冯逸忙道无事,又客气了一番才目送宋菽离开。
刚才他已经见到了馒头坊的盛况,也是感叹,做商贾的谁不希望宾客盈门,轻轻松松就把生意做了。光就这一点,宋菽这个年轻的小郎君就比他强。
石三郎又带了两人,跟着冯逸去把那一车豆子拿了回来,价钱自有李账房跟他谈。冯逸有意卖宋菽面子,价钱上也颇有些优惠,拿到钱后直接跟庞六郎买了三套子母被,因制被还需两天时间,他干脆寻了个接待往来客商的村民家住下,也想好好瞧瞧这声名远播的相河村。
另一厢,宋菽回到馒头坊。刚才他很没义气地把宋阿南顶到了前面,这会儿宋阿南见了他,理都不理,还耍着脾气。
宋菽正琢磨着,怎么让他消消气,李管事又来了。
上一次李管事来相河村时,骑着高头大马直奔宋家门前,气派地很。这一次,他未到村口就下了马,跟无数进村做买卖的摊贩一样,一步步走到馒头作坊,见了宋菽笑得见牙不见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