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武的建议虽然中肯,但在刘峰看来却多少有些不切实际,想要利用军事手段切断海汉军的补给线,其难度并不比在正面战场上击败他们容易多少。如果明军真有能力做到这一步,那海汉军大概连钱塘江都进不来,更别说在杭州城外登陆了。但高学武作战也算英勇,战场上的表现并未给明军丢脸,刘峰也不好把话说得太重,只让他回城好好休养伤情。
早先浙江组织精锐部队北上中原参与平叛的时候,能力强的将领也已被调走大半,如今杭州城能独当一面的带兵大将并不多,类似高学武这样的将领已经算是其中佼佼者,否则也不用让指挥佥事祁杰这种半吊子上阵指挥了。刘峰麾下无人可用,硬着头皮让祁杰上阵,结果差点弄得自家部队还没开打就直接崩盘,这种表现肯定不能再对其委以重任了。
刘峰当然可以继续派出军队发动攻势,杭州城的军队不够,还可从浙江各州府调集人马,毕竟从整个浙江来看,如果真要全面开战,几万明军还是凑得出来的。但问题就在于用单纯的兵力优势来对付海汉所能取得的效果不好,而且如果让事情闹到无可收拾的地步,浙江官场也没法向朝廷作出交代。要知道前段时间朝廷下文让浙江出兵的时候,可是专门嘱咐了不可让地方生乱,以免破坏了朝廷先安内,再攘外的大局。这才一个月都不到,就让外国军队打到了杭州城下,朝廷要是知道了其中前因后果,浙江都司这帮官员都得承担相应的责任。
原本对主战派就颇有微词的布政使王畿看了今天的战况,其态度不用再多问也能看出来了,很显然不能指望事情闹大之后这位布政使还能与自己站在同一战线面对朝廷的质询,刘峰必须得想办法自救才行。
于是当天夜间,一支明军悄悄摸出杭州城,尝试向钱塘江边的海汉营地发动一次夜袭。但说是夜袭,其实也没有多少隐密性可言,毕竟海汉营地距离杭州城太近,城门这边一有风吹草动,海汉基本都能实时监控。尽管明军在接近海汉营地后大胆地发动了冲锋,但效果并不理想,营地内的海汉守军以火枪射击作为了回应。
尽管天色为明军的攻势提供了极好的掩护,但极差的能见度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明军为了不变成活靶子,放弃了在进攻中使用火把之类的照明工具,这在降低海汉士兵射击命中率的同时,自然也给他们通过营地外的障碍区造成了极大的麻烦。想要在黑夜中快速通过纵深三十多米,由高低错落的铁丝网,大大小小的陷马坑,横七竖八的鹿砦拒马组成的防御工事,即便是久经沙场的老兵也不易完成,而且头顶和身边还不断传来子弹划破空气的呼啸声,以及同伴中枪受伤后的惨叫声,很容易就会在黑暗中迷失前进的方向。
最终还是有少数幸运儿借着夜色的掩护穿过了这片防御工事,但这时候他们才发现海汉的寨墙外居然已经挖了一道五尺多宽的壕沟出来,虽然里面还没有放水,但跳进这壕沟里就根本够不着寨墙的上沿了,而明军出城夜袭的时候,并没有携带梯子之类的工具,这个时候除了搭人梯之外,也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了。
不过对于这种原始的攻击手段,海汉应付起来自然很容易,居高临下的戳刺让人梯上端的人几乎避无可避,好不容易才抵达终点的明军士兵就这样被一个个地戳翻在壕沟里。绝望的明军发现仅凭抵达壕沟处这零星的人马根本无法攻入海汉营中,甚至连制造混乱的机会都不大,只能选择放弃无谓的攻势,向后撤离战场。
明军在夜袭中丢下多具尸体后,仍未能取得明显的进展,眼看苦战无果,最终还是只能无奈地撤回城中。海汉军这边得到的命令是固守营地,见对方主动后撤也没有出营追击,以防黑夜中另有埋伏。天明时清点战果,士兵们在营地外的防线上发现了一百三十多具尸体,不过营地正面的各种防御工事也被破坏了大半,还需重新布置才行。此外由于明军在黑夜中摸到了比较近的地方,弓箭手一番攒射,倒也给营内的海汉军造成了数人伤亡。
王汤姆在清晨视察了交锋的战场,看到了营地外围寨墙上横七竖八插着的箭矢,当下也有点感叹明军的执着。白天明军的冲击被海汉的长射程武器阻止在较远的安全距离上,也难以对海汉士兵造成直接的杀伤,但夜间明军摸到近处之后,这种闭着眼的覆盖式射击反倒形成了杀伤。好在伤亡有限,而明军也无法确认他们所取得的战果。
王汤姆下令好好入殓阵亡士兵,稍后安排专门的船只将他们的尸骨运回舟山,火化之后再集中运回三亚的陵园安葬。海汉军目前最大的短板仍然是兵力不足,即便战力已经可以吊打对手,但由于兵力太少,仍然无法在面积较大的区域内展开攻势。类似这次攻击杭州,如果兵力足够就完全可以分兵去附近州县展示武力,进一步向浙江官府施加压力,但现在却只能将参战部队都集中到这里,以抵消对手在兵力上的巨大优势。
按照事前所制定的行动计划,在杭州城下的战斗要尽量控制在十日之内解决,否则拖的时间太长,把小规模冲突生生拖成了全面战争,那就与海汉的震慑目的不符了。如今在杭州城下的交手已经让明军折损了数百人,这样再继续打下去,局面恐怕真的会向无法收拾的方向发展,王汤姆内心也稍稍有些犹豫,是否还需要加大对杭州的攻击力度来施加压力。
不过他的顾虑其实有一点点多余了,杭州城里现在已经吵翻了天,一些有路子的富人士绅设法买到路子,开始举家撤离杭州。而海汉军正在调兵遣将,接下来就是围攻杭州城的说法也在城内不胫而走,信息的不对称导致许多民众对此信以为真,即便是无法离开杭州城外逃的人,也开始设法囤积生活物资和补给。城内的粮食价格在短短两天之内就翻了五倍之多,但就算这样也仍是供不应求,只能由官府来接手管控粮食买卖。
尽管官府声称城内的粮食储备足够至少两个月的消耗,但粮食价格的急剧变动和官府出手管控市场的举动,仍然是让民众感到十分不安。杭州城在大明统治下这两百多年来一直都是过的太平日子,还从未被敌军兵临城下而无力反击,不管是官府还是民间,对这种状况的承受能力都相当差。海汉军虽然还没有正式对杭州城发动攻势,但城中的社会秩序却已经乱了。
按理说如果双方都是铁了心要打一场,那么大家各自拿出家底来,在杭州城血拼一场决出胜负才是正常的状况,但微妙的是双方各自都有顾忌,都意识在控制冲突的烈度,不想将战争规模提升到国战这种回不了头的高度。
一度占据上风的主战派在出城作战的明军接二连三的受挫之后,影响力也随之大降。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对战胜海汉并将其逐出杭州的前景表示出悲观的态度。如今钱塘江的出海航道被海汉军封锁已经进入到了第四天,受影响的可不止是杭州城而已,目前因为航路受阻而无法出海的船只都在上游的富阳一带江岸停靠。不管是调查案件还是赔偿损失,在商人们看来海汉提出条件就说明至少是有谈判的余地,一味用武力解决当下的僵局只会让局势更加恶化。利益受损的富商们都在通过各自的路子对杭州城里的官员们进行游说,希望官府能够改变态度,尽快与海汉展开和谈。
就在这个时候,一根救命稻草终于出现在快要溺水的官员们面前。宁波知府曲余同派人从陆路经绍兴府在钱塘江上游渡江来到杭州,送上一封公文,内容是请命出面前往杭州城外与海汉人和谈,以解浙江危局。而曲余同自愿出面的资本,就是他过去这一年中曾与海汉人多次打过交道的经历——原本被浙江高官认为的瑕疵,如今却成了拯救时局的契机。
尽管在此之前有不少人都对曲余同的立场颇有微辞,但在这种两国交兵的时候,人家能主动请命出使到敌方控制区去谈判,即便是看不惯他的人也很难再出声指责这种勇气。至少在杭州城里叫嚣着打打杀杀的这帮人,可没有哪一个敢以使者身份主动出城去造访钱塘江边的海汉军。
布政使王畿原本也是倾向于找机会撤换曲余同现在的职位,让朝廷找一个态度更强硬的官员前往宁波府任职,以改变海汉在当地为所欲为的局面。但通过这几天的武装冲突,他也逐渐意识到要跟海汉人打交道是一件多么麻烦的事情。海汉在宁波外海落脚一年多,而宁波府一直没有生出乱子,光是能做到这一点就殊为不易了。明军接连受挫之后,现在杭州城里没人敢站出来承担责任,曲余同能在这个危机时刻主动站出来请命,也算是非常有心了。
当然了,考虑到某些人的面子问题,王畿还是很客气地再次召开了碰头会,向军方告知了曲余同的建议。刘峰等人虽然心有不甘,但也知道当下的局势已经不容再有任何闪失,即便海汉人攻不下杭州,但这样的对峙再多持续几日,就没法捂盖子瞒过朝廷了。当务之急,是要尽快让海汉退兵,这个时候也不能再过多考虑政见相左的矛盾了。
前几日的碰头会上,喊打喊杀的人着实不少,但这次却没人再坚持要以武力解决现有争端了。虽然仍然有个别人对曲余同选择这个时候出头的目的表示怀疑,也不愿信任他有解决危机的能力,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能够提出更为实际有效的解决办法了,说得难听些,让曲余同出面已经有些死马当活马医的味道了。如果曲余同也失败了,那王畿就只有彻底撕破脸向朝廷告急,以便能从临近几省调集更多的军队来对付海汉军了。
于是在寥寥无几的反对声之下,王畿拍板决定立刻委任宁波知府曲余同为谈判特使,代表浙江官府与海汉方面进行接触。王畿在会场上就亲笔起草了相关的委任文书,然后立刻命令亲兵随来送公文的信使原路返回宁波,以便能让曲余同早点动身出发。
杭州城里的官员们惴惴不安的时候,曲余同却正在自家宅院中设下家宴,款待秘密到访的海汉使者。在海汉军演出的这场大戏中,宁波府并未受到太多的骚扰,海汉军只是蜻蜓点水一般在甬江入海口驻留了短时间,便离开宁波进了杭州湾。而此后海汉在各州府的行程进展,每日都会由海汉特使送来曲府,这也让曲余同能极好地掌握整个行动的执行状况。
关于递交给杭州城的文书,其实也是早就起草好了,只等海汉这边通知一个合适的时机送过去而已。曲余同现在已经彻底上了海汉的船,不管这艘船的方向如何,他也只能作为乘客一路跟随了。好在海汉这边并没有背弃诺言,到了杭州城下便扎下营来,并没有再主动采取进攻措施。
这也让一度很担心海汉人假戏真做攻打杭州的曲余同终于放下心来,他很清楚杭州城里的大佬们只要发现打不过海汉军,就会为了逃避责任而设法向朝廷隐瞒这边的乱象,只是想要解决战争危机,他们还缺乏一个可靠的沟通渠道。这个时候由曲余同出面来做解决危机的和事佬,不管是好感还是功劳都能收获颇丰。海汉的戏份已经演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应该他这个角色登场亮相了。
早先浙江组织精锐部队北上中原参与平叛的时候,能力强的将领也已被调走大半,如今杭州城能独当一面的带兵大将并不多,类似高学武这样的将领已经算是其中佼佼者,否则也不用让指挥佥事祁杰这种半吊子上阵指挥了。刘峰麾下无人可用,硬着头皮让祁杰上阵,结果差点弄得自家部队还没开打就直接崩盘,这种表现肯定不能再对其委以重任了。
刘峰当然可以继续派出军队发动攻势,杭州城的军队不够,还可从浙江各州府调集人马,毕竟从整个浙江来看,如果真要全面开战,几万明军还是凑得出来的。但问题就在于用单纯的兵力优势来对付海汉所能取得的效果不好,而且如果让事情闹到无可收拾的地步,浙江官场也没法向朝廷作出交代。要知道前段时间朝廷下文让浙江出兵的时候,可是专门嘱咐了不可让地方生乱,以免破坏了朝廷先安内,再攘外的大局。这才一个月都不到,就让外国军队打到了杭州城下,朝廷要是知道了其中前因后果,浙江都司这帮官员都得承担相应的责任。
原本对主战派就颇有微词的布政使王畿看了今天的战况,其态度不用再多问也能看出来了,很显然不能指望事情闹大之后这位布政使还能与自己站在同一战线面对朝廷的质询,刘峰必须得想办法自救才行。
于是当天夜间,一支明军悄悄摸出杭州城,尝试向钱塘江边的海汉营地发动一次夜袭。但说是夜袭,其实也没有多少隐密性可言,毕竟海汉营地距离杭州城太近,城门这边一有风吹草动,海汉基本都能实时监控。尽管明军在接近海汉营地后大胆地发动了冲锋,但效果并不理想,营地内的海汉守军以火枪射击作为了回应。
尽管天色为明军的攻势提供了极好的掩护,但极差的能见度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明军为了不变成活靶子,放弃了在进攻中使用火把之类的照明工具,这在降低海汉士兵射击命中率的同时,自然也给他们通过营地外的障碍区造成了极大的麻烦。想要在黑夜中快速通过纵深三十多米,由高低错落的铁丝网,大大小小的陷马坑,横七竖八的鹿砦拒马组成的防御工事,即便是久经沙场的老兵也不易完成,而且头顶和身边还不断传来子弹划破空气的呼啸声,以及同伴中枪受伤后的惨叫声,很容易就会在黑暗中迷失前进的方向。
最终还是有少数幸运儿借着夜色的掩护穿过了这片防御工事,但这时候他们才发现海汉的寨墙外居然已经挖了一道五尺多宽的壕沟出来,虽然里面还没有放水,但跳进这壕沟里就根本够不着寨墙的上沿了,而明军出城夜袭的时候,并没有携带梯子之类的工具,这个时候除了搭人梯之外,也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了。
不过对于这种原始的攻击手段,海汉应付起来自然很容易,居高临下的戳刺让人梯上端的人几乎避无可避,好不容易才抵达终点的明军士兵就这样被一个个地戳翻在壕沟里。绝望的明军发现仅凭抵达壕沟处这零星的人马根本无法攻入海汉营中,甚至连制造混乱的机会都不大,只能选择放弃无谓的攻势,向后撤离战场。
明军在夜袭中丢下多具尸体后,仍未能取得明显的进展,眼看苦战无果,最终还是只能无奈地撤回城中。海汉军这边得到的命令是固守营地,见对方主动后撤也没有出营追击,以防黑夜中另有埋伏。天明时清点战果,士兵们在营地外的防线上发现了一百三十多具尸体,不过营地正面的各种防御工事也被破坏了大半,还需重新布置才行。此外由于明军在黑夜中摸到了比较近的地方,弓箭手一番攒射,倒也给营内的海汉军造成了数人伤亡。
王汤姆在清晨视察了交锋的战场,看到了营地外围寨墙上横七竖八插着的箭矢,当下也有点感叹明军的执着。白天明军的冲击被海汉的长射程武器阻止在较远的安全距离上,也难以对海汉士兵造成直接的杀伤,但夜间明军摸到近处之后,这种闭着眼的覆盖式射击反倒形成了杀伤。好在伤亡有限,而明军也无法确认他们所取得的战果。
王汤姆下令好好入殓阵亡士兵,稍后安排专门的船只将他们的尸骨运回舟山,火化之后再集中运回三亚的陵园安葬。海汉军目前最大的短板仍然是兵力不足,即便战力已经可以吊打对手,但由于兵力太少,仍然无法在面积较大的区域内展开攻势。类似这次攻击杭州,如果兵力足够就完全可以分兵去附近州县展示武力,进一步向浙江官府施加压力,但现在却只能将参战部队都集中到这里,以抵消对手在兵力上的巨大优势。
按照事前所制定的行动计划,在杭州城下的战斗要尽量控制在十日之内解决,否则拖的时间太长,把小规模冲突生生拖成了全面战争,那就与海汉的震慑目的不符了。如今在杭州城下的交手已经让明军折损了数百人,这样再继续打下去,局面恐怕真的会向无法收拾的方向发展,王汤姆内心也稍稍有些犹豫,是否还需要加大对杭州的攻击力度来施加压力。
不过他的顾虑其实有一点点多余了,杭州城里现在已经吵翻了天,一些有路子的富人士绅设法买到路子,开始举家撤离杭州。而海汉军正在调兵遣将,接下来就是围攻杭州城的说法也在城内不胫而走,信息的不对称导致许多民众对此信以为真,即便是无法离开杭州城外逃的人,也开始设法囤积生活物资和补给。城内的粮食价格在短短两天之内就翻了五倍之多,但就算这样也仍是供不应求,只能由官府来接手管控粮食买卖。
尽管官府声称城内的粮食储备足够至少两个月的消耗,但粮食价格的急剧变动和官府出手管控市场的举动,仍然是让民众感到十分不安。杭州城在大明统治下这两百多年来一直都是过的太平日子,还从未被敌军兵临城下而无力反击,不管是官府还是民间,对这种状况的承受能力都相当差。海汉军虽然还没有正式对杭州城发动攻势,但城中的社会秩序却已经乱了。
按理说如果双方都是铁了心要打一场,那么大家各自拿出家底来,在杭州城血拼一场决出胜负才是正常的状况,但微妙的是双方各自都有顾忌,都意识在控制冲突的烈度,不想将战争规模提升到国战这种回不了头的高度。
一度占据上风的主战派在出城作战的明军接二连三的受挫之后,影响力也随之大降。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对战胜海汉并将其逐出杭州的前景表示出悲观的态度。如今钱塘江的出海航道被海汉军封锁已经进入到了第四天,受影响的可不止是杭州城而已,目前因为航路受阻而无法出海的船只都在上游的富阳一带江岸停靠。不管是调查案件还是赔偿损失,在商人们看来海汉提出条件就说明至少是有谈判的余地,一味用武力解决当下的僵局只会让局势更加恶化。利益受损的富商们都在通过各自的路子对杭州城里的官员们进行游说,希望官府能够改变态度,尽快与海汉展开和谈。
就在这个时候,一根救命稻草终于出现在快要溺水的官员们面前。宁波知府曲余同派人从陆路经绍兴府在钱塘江上游渡江来到杭州,送上一封公文,内容是请命出面前往杭州城外与海汉人和谈,以解浙江危局。而曲余同自愿出面的资本,就是他过去这一年中曾与海汉人多次打过交道的经历——原本被浙江高官认为的瑕疵,如今却成了拯救时局的契机。
尽管在此之前有不少人都对曲余同的立场颇有微辞,但在这种两国交兵的时候,人家能主动请命出使到敌方控制区去谈判,即便是看不惯他的人也很难再出声指责这种勇气。至少在杭州城里叫嚣着打打杀杀的这帮人,可没有哪一个敢以使者身份主动出城去造访钱塘江边的海汉军。
布政使王畿原本也是倾向于找机会撤换曲余同现在的职位,让朝廷找一个态度更强硬的官员前往宁波府任职,以改变海汉在当地为所欲为的局面。但通过这几天的武装冲突,他也逐渐意识到要跟海汉人打交道是一件多么麻烦的事情。海汉在宁波外海落脚一年多,而宁波府一直没有生出乱子,光是能做到这一点就殊为不易了。明军接连受挫之后,现在杭州城里没人敢站出来承担责任,曲余同能在这个危机时刻主动站出来请命,也算是非常有心了。
当然了,考虑到某些人的面子问题,王畿还是很客气地再次召开了碰头会,向军方告知了曲余同的建议。刘峰等人虽然心有不甘,但也知道当下的局势已经不容再有任何闪失,即便海汉人攻不下杭州,但这样的对峙再多持续几日,就没法捂盖子瞒过朝廷了。当务之急,是要尽快让海汉退兵,这个时候也不能再过多考虑政见相左的矛盾了。
前几日的碰头会上,喊打喊杀的人着实不少,但这次却没人再坚持要以武力解决现有争端了。虽然仍然有个别人对曲余同选择这个时候出头的目的表示怀疑,也不愿信任他有解决危机的能力,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能够提出更为实际有效的解决办法了,说得难听些,让曲余同出面已经有些死马当活马医的味道了。如果曲余同也失败了,那王畿就只有彻底撕破脸向朝廷告急,以便能从临近几省调集更多的军队来对付海汉军了。
于是在寥寥无几的反对声之下,王畿拍板决定立刻委任宁波知府曲余同为谈判特使,代表浙江官府与海汉方面进行接触。王畿在会场上就亲笔起草了相关的委任文书,然后立刻命令亲兵随来送公文的信使原路返回宁波,以便能让曲余同早点动身出发。
杭州城里的官员们惴惴不安的时候,曲余同却正在自家宅院中设下家宴,款待秘密到访的海汉使者。在海汉军演出的这场大戏中,宁波府并未受到太多的骚扰,海汉军只是蜻蜓点水一般在甬江入海口驻留了短时间,便离开宁波进了杭州湾。而此后海汉在各州府的行程进展,每日都会由海汉特使送来曲府,这也让曲余同能极好地掌握整个行动的执行状况。
关于递交给杭州城的文书,其实也是早就起草好了,只等海汉这边通知一个合适的时机送过去而已。曲余同现在已经彻底上了海汉的船,不管这艘船的方向如何,他也只能作为乘客一路跟随了。好在海汉这边并没有背弃诺言,到了杭州城下便扎下营来,并没有再主动采取进攻措施。
这也让一度很担心海汉人假戏真做攻打杭州的曲余同终于放下心来,他很清楚杭州城里的大佬们只要发现打不过海汉军,就会为了逃避责任而设法向朝廷隐瞒这边的乱象,只是想要解决战争危机,他们还缺乏一个可靠的沟通渠道。这个时候由曲余同出面来做解决危机的和事佬,不管是好感还是功劳都能收获颇丰。海汉的戏份已经演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应该他这个角色登场亮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