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汉军目前所具备的战力,要在正面战场上战胜清军当然不是问题,但经过两年多的交锋之后,清军也已经在屡战屡败的过程中学聪明了不少,知道尽可能避免在地势开阔的战场上与海汉军正面交战,通过大量构筑堡垒等防御工事来增加阵地的纵深,从而与海汉军形成长期对峙的局面。
在这样的情况下,海汉想要通过正面战场上的作战行动来削弱清军,所需付出的代价就不太划算了。而且海汉军部署在辽东地区的兵力有限,就算有能力将战线往北大幅推进,也很难维持面积更大的统治区。
所以王汤姆和钱天敦审时度势,便不再在正面战场发动攻势,而是准备以踏雪行动为契机,对满清在辽东半岛的统治基础作釜底抽薪式的打击。
辽东半岛的地形北宽南窄,千山山脉从南至北贯穿整个半岛,只有海岸线附近是宜居的平原地带。因此海汉军只要集中兵力加大对沿海地带聚居点的扫荡,将这些地区的平民尽可能多地掳走,营造出数百里的无人区,就会让清军难以再就近获得粮草等物资补给,从而达到削弱其战力的效果。
而实施这一计划的难度,在于满清也意识到了他们无法彻底杜绝这种风险,所以逐步将辽东半岛沿岸的人口聚居点迁往了距离海岸二三十里远的内陆,以增加海汉军在这些地区掳掠人口的难度。至于在这些地区全面布防,那着实已经超出了清军的能力范围。
所以对于海汉军不定期发动的这种袭扰战,驻扎在辽东半岛的清军其实并没有特别有效的应对办法,往往只能在接到告警之后,再从附近抽调部队赶去当地。而且这些清军到了当地之后的首要任务往往并非驱赶登陆上岸的海汉军,而是要将当地民众赶往远离海岸的内陆,以避免这些人口被海汉军轻易掳走。
由于这些地区基本没有大的城市存在,所以各个乡镇间也就没有所谓的官道,通行条件并不理想,到冬季开始降雪之后更甚,清军即便接到警讯,要赶往出事地点往往也颇为费时。如果要从金州附近的东西大营赶去几百里外的乡镇,即便是骑兵也需要三四天时间,而这么迟缓的反应,往往已经无法阻止海汉军在当地所采取的行动。
在此次踏雪行动中首先遭到海汉军洗劫的东港镇,由于附近没有清军驻扎,直到三天之后,来自鸭绿江上游的武装巡逻队才得知了这里所发生的事情。
清军巡逻队踏入这里的时候,整个镇子都已经空无一人,镇上不管是地主还是贫民,统统都不见了踪影,粮食、家禽、牲口,以及值钱的家什,全搬了个一干二净。在镇子外的海边渔港附近发现了大量的脚印和车辙印,以及被捣毁的马车,看样子包括这里的居民在内,所有能搬走的东西都已经被装船运走了。
这东港镇人口上千,突然凭空消失,自然是海汉军的杰作。巡逻队一边派人向上游的据点报告,一边分出人马去查探附近的乡镇,看是否还有海汉军活动的踪迹。
要验证这个猜测一点都不难,出了镇子往西,地面上便能见到有大量人员通过留下的痕迹。虽然其中一部分已经被近两天的降雪所覆盖,但仍能看得出这些脚印不像东港镇海边脚印那么杂乱无章,极有可能便是海汉军行军所留下的足迹。
清军骑兵顺着这些痕迹一路摸到了二十里外的长山镇,然后发现这里也是被如法炮制。最要命的是他们发现来袭者并未在得手之后就乘船离开,那行军的痕迹从长山镇外继续向西延伸而去,显然是要去往下一处目的地。
又过了一天,这支追兵跨过大洋河,追到了孤山镇,在这里他们发现了在战斗中被歼灭的另一支清军。这些尸体上的弹孔表明了他们的死因是死于火枪攒射,而以此为作战方式的军队,当然就只有海汉军了。
追到这里,其实已经超出了这支巡逻队所属的防区,但在对孤山镇内外进行查看之后,清军赫然发现这里仍然不是海汉军的最后一站,对手洗劫完这个镇子之后仍在继续向西行进,很显然是没打算就此收手了。
这支巡逻队不过几十骑人马,兵力比孤山镇被歼灭这支驻军部队还少,就算追上了也是飞蛾扑火之举,显然并非明智之举。而要从别的地方搬救兵来阻止海汉军的行动,同样也不是易事。
孤山镇距离他们驻防的据点已经有近两百里路程,回去搬救兵再赶回来,估计最快也得四五天之后了,而那时候海汉军行进到什么地方,根本就无从推测了。至于位于辽东半岛西端的清军大营就更远了,距此还有三百多里,为了避免在途中撞上海汉军还得绕道而行,去搬救兵所需的反应时间只会更长。
在清军尚未作出反应的这段时间里,海汉军已经从辽东半岛沿岸抢运出了数千人。为了提高航运效率,被装船运出的这些平民并未直接送抵金州,而是卸在了距离金州还有百余里的长山群岛。这样一去一来,可以暂时省下两百多里航程所需的时间,从而能够更快地将平民从满清控制的地区运出来。
辽东半岛近海的这些岛屿早就被海汉军清理过,长山群岛的几个大岛以前也短暂安置过从满清控制区运出来的移民,只是为了便于管理,后期还是慢慢将这些人迁到金州安置下来。
这些岛上本就有一些民房,海汉军只消再留下一些帐篷和粮食,就能让民众在岛上凑合着暂居数日。期间金州方向也会派出船只,将岛上的人员陆续接走。
至于这些岛屿的安全问题倒是不用担心,在海汉连年扫荡之下,满清所控制的海岸线上早就没船可以出海了,所以尽管长山群岛距离海岸不过二三十里,却已经是满清无法触及的区域了。
依靠这样高效的转运方式,海汉军一边自东向西推进,一边将沿途的村镇统统实施了集体搬迁。这些村镇规模不大,又没有清军驻扎,偶有几个满人地主试图反抗,也会被迅速镇压下去,因此实施人口外迁的过程倒是十分顺利。
在这次行动中,特地启用了不少出身东江镇的人员负责针对民众的宣传工作,让他们明白自己被押解离开这里是得到了解救而非绑架。绝大多数汉人并不甘于被满清奴役,既然有机会逃离这里,还有东江镇作担保,他们还是比较乐于配合。
“我去看了一下装船运走的这些人,他们当中的大部分都不是辽东本地人,而是来自山西、河北等关内地区。”王汤姆刚从海岸回到旗舰上,便对钱天敦谈及了自己的感受。
钱天敦应道:“满清把这些来自关内的汉人安置到这么远的地方,大概也是为了让他们绝了逃跑反抗的念头。”
王汤姆点点头道:“我也是这样认为,不过这下阴差阳错,倒是便宜了我们。”
钱天敦道:“但我们这一波捞完,估计满清以后就不会再往这些地区大规模迁入移民了。”
王汤姆笑道:“我们这下岂止是捞鱼,简直是把池塘的水都放干了。”
不管这些汉人民众是来自哪里,既然到了海汉手上,那今后大概率就会被纳入海汉的海外殖民地人口了。海汉一直没找着合适的渠道从大明内陆地区大量引入移民,但如今在满清的地盘上打秋风,却是间接实现了这个愿望。不过这一刀下得着实有些狠,想必清廷得知这边的状况后必然是又惊又怒,今后是否还会继续往这些地区迁入人口,的确是很难说了。
当然了,海汉的目的是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虚弱满清,劫掠人口只是达成目的的手段而已,如果清廷受此影响,不再在这些地区迁入人口,那对海汉来说也没什么损失可言,不过是满清断尾求生的举措罢了。
在清军巡逻队抵达孤山镇的时候,海汉军已经又拿下了栗子房镇、菩萨庙镇,继续向西跨过石嘴河,将青堆镇收入囊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青堆镇西南有多个由满人掌管的村庄,试图联合起来以民团抵御海汉军,甚至袭击了从青堆镇转移出海的移民队伍,这样不知死活的态度自然是招致了特战团的军事打击。
特战团自北向南,连克大孔屯、小桥屯、盛家屯、李屯、栾家屯等多个村庄,毙伤民团武装人员三百余人。这一连串的战斗下来,总算是让特战团打起精神认真应付了一下。
当然了,组织民团与海汉军对抗的这些满人地主,自然不会被轻易放过,罪魁祸首全部被当众处决,家人也都将被发配到福山铜矿去做苦役。
在完成了对青堆镇及附近地区的清剿之后,海汉军停下来进行了短暂的休整,因为下一站所要攻打的庄河县城,是这次行动迄今为止防御工事最完善的一处所在。
海汉军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对庄河动手,前前后后从这里掳走不少人口。不过满清显然不想放弃这个原本就建有城池的地方,近两年也在不断地对县城进行加固,似乎指望着这里能够成为对抗海汉军袭扰战的桥头堡。
但这显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目标,这次海汉军出动精锐部队的目的之一,便是要将庄河这样的地方一举荡平。
庄河县城东西两侧分别是庄河、小寺河两条河流自北向南注入黄海,这样的地形原本可算是县城的天然屏障,但对于出动了大量作战船只的海汉军来说,却完全起不到实质性的阻挡作用。
特战团在县城以南的河岸实施了登陆,守城的清军不敢轻易出城作战,所以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海汉军登陆之后慢慢整备,将那火炮一门一门地从船上卸下,然后运至城外摆开架势。
这县城城墙上倒也部署有几门虎蹲炮,但相比海汉军的装备就实在太不起眼了。与其说是用来打击对手的武器,倒不如说是弄出点响动给自己壮胆。
海汉军这边基本没有受到干扰,不急不慢地在城外布好炮位,待校准之后,便对城门附近区域展开了炮轰。
尽管县城城墙城门都进行过加固,但那也只是针对常规作战的状况,根本料想不到一向来去如风的海汉军竟然会不嫌麻烦地在城外架起火炮,摆出强攻的姿态开始炮轰城墙。
一时间炮弹轰得城头上石屑横飞,打得守军根本不敢现身。而木制的城门显然就吃不住这样的炮轰,很快就被轰塌了。
随即火枪兵在大盾的掩护之下,向县城缓步推进,期间城墙上有尝试冒头向城外射箭的清军,几乎都是一现身就会遭到集火,还没来得及瞄准城外的目标就已中枪了。
待步兵推进到距离城墙仅有二三十步的时候,又向城墙上掷出手雷若干枚,炸得城头上一片鬼哭狼嚎。再由城门攻入城内的时候,就已经没有遭遇强硬的抵抗了。
城内残余的清军和民团武装只进行了片刻的抵抗,便因为悬殊的战力差距而溃败。腿脚快的还能通过县城的北门溜掉捡回一命,而没来得及跑路的人,多半就成了枪下亡魂。
海汉军花了一天时间拿下县城并对城内外进行了清理,将俘虏和本地民众押解登船运走,然后在南北城门下埋放炸药,将这县城的两座城门连同上方的城楼全给炸塌了。今后清军若是想复原这里的防御工事,势必要进行一番大工程才行了。
对县城的两次爆破动静颇大,在十来里之外都能听到。那些刚刚登船的民众听说海汉军把县城给炸塌了,心里都是暗暗庆幸自己还能活着平安离开庄河。至于那些满人则是个个面如死灰,心知自己恐怕再也没有机会回到这里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海汉想要通过正面战场上的作战行动来削弱清军,所需付出的代价就不太划算了。而且海汉军部署在辽东地区的兵力有限,就算有能力将战线往北大幅推进,也很难维持面积更大的统治区。
所以王汤姆和钱天敦审时度势,便不再在正面战场发动攻势,而是准备以踏雪行动为契机,对满清在辽东半岛的统治基础作釜底抽薪式的打击。
辽东半岛的地形北宽南窄,千山山脉从南至北贯穿整个半岛,只有海岸线附近是宜居的平原地带。因此海汉军只要集中兵力加大对沿海地带聚居点的扫荡,将这些地区的平民尽可能多地掳走,营造出数百里的无人区,就会让清军难以再就近获得粮草等物资补给,从而达到削弱其战力的效果。
而实施这一计划的难度,在于满清也意识到了他们无法彻底杜绝这种风险,所以逐步将辽东半岛沿岸的人口聚居点迁往了距离海岸二三十里远的内陆,以增加海汉军在这些地区掳掠人口的难度。至于在这些地区全面布防,那着实已经超出了清军的能力范围。
所以对于海汉军不定期发动的这种袭扰战,驻扎在辽东半岛的清军其实并没有特别有效的应对办法,往往只能在接到告警之后,再从附近抽调部队赶去当地。而且这些清军到了当地之后的首要任务往往并非驱赶登陆上岸的海汉军,而是要将当地民众赶往远离海岸的内陆,以避免这些人口被海汉军轻易掳走。
由于这些地区基本没有大的城市存在,所以各个乡镇间也就没有所谓的官道,通行条件并不理想,到冬季开始降雪之后更甚,清军即便接到警讯,要赶往出事地点往往也颇为费时。如果要从金州附近的东西大营赶去几百里外的乡镇,即便是骑兵也需要三四天时间,而这么迟缓的反应,往往已经无法阻止海汉军在当地所采取的行动。
在此次踏雪行动中首先遭到海汉军洗劫的东港镇,由于附近没有清军驻扎,直到三天之后,来自鸭绿江上游的武装巡逻队才得知了这里所发生的事情。
清军巡逻队踏入这里的时候,整个镇子都已经空无一人,镇上不管是地主还是贫民,统统都不见了踪影,粮食、家禽、牲口,以及值钱的家什,全搬了个一干二净。在镇子外的海边渔港附近发现了大量的脚印和车辙印,以及被捣毁的马车,看样子包括这里的居民在内,所有能搬走的东西都已经被装船运走了。
这东港镇人口上千,突然凭空消失,自然是海汉军的杰作。巡逻队一边派人向上游的据点报告,一边分出人马去查探附近的乡镇,看是否还有海汉军活动的踪迹。
要验证这个猜测一点都不难,出了镇子往西,地面上便能见到有大量人员通过留下的痕迹。虽然其中一部分已经被近两天的降雪所覆盖,但仍能看得出这些脚印不像东港镇海边脚印那么杂乱无章,极有可能便是海汉军行军所留下的足迹。
清军骑兵顺着这些痕迹一路摸到了二十里外的长山镇,然后发现这里也是被如法炮制。最要命的是他们发现来袭者并未在得手之后就乘船离开,那行军的痕迹从长山镇外继续向西延伸而去,显然是要去往下一处目的地。
又过了一天,这支追兵跨过大洋河,追到了孤山镇,在这里他们发现了在战斗中被歼灭的另一支清军。这些尸体上的弹孔表明了他们的死因是死于火枪攒射,而以此为作战方式的军队,当然就只有海汉军了。
追到这里,其实已经超出了这支巡逻队所属的防区,但在对孤山镇内外进行查看之后,清军赫然发现这里仍然不是海汉军的最后一站,对手洗劫完这个镇子之后仍在继续向西行进,很显然是没打算就此收手了。
这支巡逻队不过几十骑人马,兵力比孤山镇被歼灭这支驻军部队还少,就算追上了也是飞蛾扑火之举,显然并非明智之举。而要从别的地方搬救兵来阻止海汉军的行动,同样也不是易事。
孤山镇距离他们驻防的据点已经有近两百里路程,回去搬救兵再赶回来,估计最快也得四五天之后了,而那时候海汉军行进到什么地方,根本就无从推测了。至于位于辽东半岛西端的清军大营就更远了,距此还有三百多里,为了避免在途中撞上海汉军还得绕道而行,去搬救兵所需的反应时间只会更长。
在清军尚未作出反应的这段时间里,海汉军已经从辽东半岛沿岸抢运出了数千人。为了提高航运效率,被装船运出的这些平民并未直接送抵金州,而是卸在了距离金州还有百余里的长山群岛。这样一去一来,可以暂时省下两百多里航程所需的时间,从而能够更快地将平民从满清控制的地区运出来。
辽东半岛近海的这些岛屿早就被海汉军清理过,长山群岛的几个大岛以前也短暂安置过从满清控制区运出来的移民,只是为了便于管理,后期还是慢慢将这些人迁到金州安置下来。
这些岛上本就有一些民房,海汉军只消再留下一些帐篷和粮食,就能让民众在岛上凑合着暂居数日。期间金州方向也会派出船只,将岛上的人员陆续接走。
至于这些岛屿的安全问题倒是不用担心,在海汉连年扫荡之下,满清所控制的海岸线上早就没船可以出海了,所以尽管长山群岛距离海岸不过二三十里,却已经是满清无法触及的区域了。
依靠这样高效的转运方式,海汉军一边自东向西推进,一边将沿途的村镇统统实施了集体搬迁。这些村镇规模不大,又没有清军驻扎,偶有几个满人地主试图反抗,也会被迅速镇压下去,因此实施人口外迁的过程倒是十分顺利。
在这次行动中,特地启用了不少出身东江镇的人员负责针对民众的宣传工作,让他们明白自己被押解离开这里是得到了解救而非绑架。绝大多数汉人并不甘于被满清奴役,既然有机会逃离这里,还有东江镇作担保,他们还是比较乐于配合。
“我去看了一下装船运走的这些人,他们当中的大部分都不是辽东本地人,而是来自山西、河北等关内地区。”王汤姆刚从海岸回到旗舰上,便对钱天敦谈及了自己的感受。
钱天敦应道:“满清把这些来自关内的汉人安置到这么远的地方,大概也是为了让他们绝了逃跑反抗的念头。”
王汤姆点点头道:“我也是这样认为,不过这下阴差阳错,倒是便宜了我们。”
钱天敦道:“但我们这一波捞完,估计满清以后就不会再往这些地区大规模迁入移民了。”
王汤姆笑道:“我们这下岂止是捞鱼,简直是把池塘的水都放干了。”
不管这些汉人民众是来自哪里,既然到了海汉手上,那今后大概率就会被纳入海汉的海外殖民地人口了。海汉一直没找着合适的渠道从大明内陆地区大量引入移民,但如今在满清的地盘上打秋风,却是间接实现了这个愿望。不过这一刀下得着实有些狠,想必清廷得知这边的状况后必然是又惊又怒,今后是否还会继续往这些地区迁入人口,的确是很难说了。
当然了,海汉的目的是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虚弱满清,劫掠人口只是达成目的的手段而已,如果清廷受此影响,不再在这些地区迁入人口,那对海汉来说也没什么损失可言,不过是满清断尾求生的举措罢了。
在清军巡逻队抵达孤山镇的时候,海汉军已经又拿下了栗子房镇、菩萨庙镇,继续向西跨过石嘴河,将青堆镇收入囊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青堆镇西南有多个由满人掌管的村庄,试图联合起来以民团抵御海汉军,甚至袭击了从青堆镇转移出海的移民队伍,这样不知死活的态度自然是招致了特战团的军事打击。
特战团自北向南,连克大孔屯、小桥屯、盛家屯、李屯、栾家屯等多个村庄,毙伤民团武装人员三百余人。这一连串的战斗下来,总算是让特战团打起精神认真应付了一下。
当然了,组织民团与海汉军对抗的这些满人地主,自然不会被轻易放过,罪魁祸首全部被当众处决,家人也都将被发配到福山铜矿去做苦役。
在完成了对青堆镇及附近地区的清剿之后,海汉军停下来进行了短暂的休整,因为下一站所要攻打的庄河县城,是这次行动迄今为止防御工事最完善的一处所在。
海汉军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对庄河动手,前前后后从这里掳走不少人口。不过满清显然不想放弃这个原本就建有城池的地方,近两年也在不断地对县城进行加固,似乎指望着这里能够成为对抗海汉军袭扰战的桥头堡。
但这显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目标,这次海汉军出动精锐部队的目的之一,便是要将庄河这样的地方一举荡平。
庄河县城东西两侧分别是庄河、小寺河两条河流自北向南注入黄海,这样的地形原本可算是县城的天然屏障,但对于出动了大量作战船只的海汉军来说,却完全起不到实质性的阻挡作用。
特战团在县城以南的河岸实施了登陆,守城的清军不敢轻易出城作战,所以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海汉军登陆之后慢慢整备,将那火炮一门一门地从船上卸下,然后运至城外摆开架势。
这县城城墙上倒也部署有几门虎蹲炮,但相比海汉军的装备就实在太不起眼了。与其说是用来打击对手的武器,倒不如说是弄出点响动给自己壮胆。
海汉军这边基本没有受到干扰,不急不慢地在城外布好炮位,待校准之后,便对城门附近区域展开了炮轰。
尽管县城城墙城门都进行过加固,但那也只是针对常规作战的状况,根本料想不到一向来去如风的海汉军竟然会不嫌麻烦地在城外架起火炮,摆出强攻的姿态开始炮轰城墙。
一时间炮弹轰得城头上石屑横飞,打得守军根本不敢现身。而木制的城门显然就吃不住这样的炮轰,很快就被轰塌了。
随即火枪兵在大盾的掩护之下,向县城缓步推进,期间城墙上有尝试冒头向城外射箭的清军,几乎都是一现身就会遭到集火,还没来得及瞄准城外的目标就已中枪了。
待步兵推进到距离城墙仅有二三十步的时候,又向城墙上掷出手雷若干枚,炸得城头上一片鬼哭狼嚎。再由城门攻入城内的时候,就已经没有遭遇强硬的抵抗了。
城内残余的清军和民团武装只进行了片刻的抵抗,便因为悬殊的战力差距而溃败。腿脚快的还能通过县城的北门溜掉捡回一命,而没来得及跑路的人,多半就成了枪下亡魂。
海汉军花了一天时间拿下县城并对城内外进行了清理,将俘虏和本地民众押解登船运走,然后在南北城门下埋放炸药,将这县城的两座城门连同上方的城楼全给炸塌了。今后清军若是想复原这里的防御工事,势必要进行一番大工程才行了。
对县城的两次爆破动静颇大,在十来里之外都能听到。那些刚刚登船的民众听说海汉军把县城给炸塌了,心里都是暗暗庆幸自己还能活着平安离开庄河。至于那些满人则是个个面如死灰,心知自己恐怕再也没有机会回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