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脸色发白,显然也是被天降异象给吓到了。
    帐中唯一镇定的只有孟清和,不就是雷劈了一下,几根长枪不幸成了避雷针吗?可他不能说这是自然现象,说了也没人相信。
    孟十二郎眼珠子转了转,干脆举起双臂,学习道衍,高呼一声:“吉兆啊!”
    没控制好音量,嗓子喊得破音,却成功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
    “火为尊,此乃上天降下吉兆,王爷必胜!我军必胜!”
    孟清和喊得激情洋溢,声音传出了帐篷,帐外的士卒转动着僵硬的脖子,怀疑自己听错了。
    被雷劈是吉兆?这是哪个不良门派的歪理邪说?
    燕王神情一变,哈哈大笑两声,“对,此乃吉兆!胜兆!”
    话落,掀开帐帘,大步走了出去,抽—出长刀,“此乃上天助我,我军必胜!”
    看着燕王这个姿势,孟清和顿时小脸煞白。
    雷雨天举把刀,还做出个自由女神的姿势,是嫌刚才的雷劈得还不够准?
    如果建文帝知晓自然科学知识,再见此情此景,绝对不用继续发愁了,叔叔自己找雷劈,还有比这更好的事吗?
    幸亏燕王气运绝佳,在他找劈的时候,雷声越来越小,雨势渐弱,闪电也没了踪影。
    朱棣可以毫无顾忌的高举长刀发表演说,被雷劈是吉兆,绝对的吉兆!
    一通宣扬封建迷信,不管旁人信不信,总之,燕军相信了。
    雨停时,一支由蒙古人组成的骑兵队伍突然出现在营外,据来人禀报,他们是奉部落首领之命前来相助燕王,同行有护卫侯显出塞的两名燕军,带着侯显与杨铎的亲笔书信,信末盖有燕王亲自交给侯显的印章。
    朱棣顿时大喜,亲自迎接三百蒙古骑兵,命人妥善安置,暂时编入邱福麾下,明日随大军一同出战。
    这下,燕军的士气蹭蹭拔高,磨刀霍霍,等着天明到来。
    老天都降下吉兆,此战必胜!
    打,必须打!
    营中的朵颜三卫见到这些新来的蒙古骑兵,顿时升起一股危机感。
    物以稀为贵,强有力的竞争者横空出世,意味着什么?随时可能下岗!
    蒙古壮汉们连夜磨刀,一边磨一边坚定决心,为了牛羊,为了草场,为了饭碗,必须拼命了!
    沈瑄主动向燕王请战,明日加入前锋队伍,以血今日之耻!
    燕王拍着沈瑄没受伤的肩膀,大笑道:“好!铮铮男儿当如是!”
    孟清和没有主动请战,却也得了不小的好处。蒙古骑兵来了,被雷劈成吉兆了,加之献上的火箭,离开燕王大帐时,孟佥事成为了过去,孟同知走马上任。
    从四品到从三品,孟十二郎的升官发财之路,再次有了质的飞跃。
    第七十六章 白沟河之战三
    一夜大雨,清晨时分,河水上涨,两岸弥漫着着淡淡的雾气。
    天色未亮,燕军大营擂鼓声起,士卒列阵鱼贯而出。
    战马打着响鼻,铠甲摩擦发出慑人的金铁之声。比起昨日,今日的燕军很沉默,却沉默得让人害怕。
    未临战场,杀意已在队伍中弥漫。
    百战之师,王者之师,令北元闻风丧胆的燕军,今日将继续同南军血战。是生是死,是荣耀子孙还是去阎罗殿,全看这一遭了。
    黎明时分,燕军已全部渡河,锋矢向南。
    河对岸,朝廷大军也列好了阵势,都督平安率领的军队仍为先锋,瞿能随后,武定侯郭英,安陆侯吴杰,以及不久前抵达的越巂侯俞通渊分率大军翼其左右。李景隆的中军留在最后,一为督阵,二来,众将担忧这位不靠谱的主帅临战胆怯,胡乱指挥,不如让他在后边老实呆着。
    越巂侯俞通渊是洪武朝的老将,明朝的开国功臣,没被洪武帝大杀功臣的浪头打倒,却因牵涉进蓝玉谋反案丢官除爵。洪武帝难得善心大发,没要了俞通渊的性命,也没让他全家流放,只令他归乡终老。比起洪武朝的其他大将,俞通渊当真不是一般的幸运。
    可惜安生日子没过多久,建文帝削藩,燕王扯旗造反,朝廷一道敕令,俞通渊又被启用。老先生种田日子没过多久,又得披甲上阵和燕军血战。
    原本,俞通渊不愿意接这差事。都这么大岁数了,胡子一大把,还要领兵厮杀,实在是没那个力气。
    可再愿意也不行,建文帝在满朝武将中拨拉过来,拨拉过去,能带兵的不多,如李景隆一般的样子货不少。耿炳文是不成了,郭英吴杰等人都被派出去了,如俞通渊这样的老将成为了建文帝眼中的救火队。
    爵位没了?没关系,复爵!
    没有官职?更没问题,授官!
    火烧眉毛了,俞老先生是不同意也得同意。
    在南京走了一回,俞通渊被赶鸭子上架,领兵出征。回首遥望城门,他当真不明白,武功盖世的太—祖高皇帝为何会选择这样一个继承人。
    难怪藩王要造反了。
    俞通渊的这种想法堪称是大逆不道,但老先生都被硬拉上战场了,心中怎能没有怨气。别说背后念叨,就是当面喷几句,建文帝擦掉唾沫星子,还会夸赞老将军耿直。
    面对这样的皇帝,俞通渊当真是没辙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不择手段倒是与洪武帝有几分相似。当年洪武帝拉起造反队伍,除了主动投奔的李善长,大部分谋臣都是被用各种方法“请”来的,待遇还比不上俞通渊,至少他有个侯爵位,代表的是朝廷。他们呢?只有一个造反者的大戳。
    如俞通渊一样被赶鸭子上架的老将并不多,原因是洪武帝发善心的时候太少。大部分时间,朱元璋都是奉行斩草除根这一最高行为准则。朱允炆瞪圆了眼睛,雷达似的扫描,能找出来的老将也只有那么三两个。
    幸好还有徐辉祖和瞿能等人,如果全都是李景隆这样的酒囊饭袋,仗也不用打了,他直接除去冠带,走下龙椅,请叔叔进南京算了。
    白沟河畔,雾气渐散,对战双方阵势已开,悠长的号角声拉开了大战的序幕。
    都督平安再次一马当先,冲锋在前。郭英吴杰率军队从侧翼迎敌,俞通渊擅长骑兵作战,领南军骑兵摆出锥形阵,猛冲陈亨率领的右军。
    燕军不甘示弱,全军压上。
    沈瑄领前锋骑兵对上了平安的队伍,两队骑兵如两支锋利的长矛,狠狠的撞击在了一起。
    一瞬间,仿佛能听到金铁交鸣,矛戈断裂之声。
    孟清和也是一身铠甲,持刀上阵。燕军全军上阵,连提调官都抓着长刀冲锋,新官上任的孟同知不能继续守在大营里不动,硬着头皮也得往前冲!
    被砍几刀不要紧,再躺几个月也没关系,只要能保住命就成。
    不用沈瑄吩咐,高福等人就护在了孟清和周围,确保没人能伤到孟同知的性命。孟虎和孟清江也想出把力,却临时编入了徐忠的前军,军令如山,只能再三叮嘱孟清和,随军冲锋没关系,千万别脑袋发热,这里不是开平卫,也没有地堡给他挡箭。
    孟清和咧嘴点头,心中却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都要跟紧沈瑄,如昨日一般的情形绝对不能再发生!
    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胶着,交战双方都清楚对方的实力,任何的试探和保留都毫无用处。想要获胜,从第一刀开始就必须使出了浑身的力气。
    战场上没有喊杀声,连咒骂都少见,只有刀枪穿透铠甲,撕开皮肉,鲜血飞溅时的惨呼。
    所有人都在厮杀,举起腰刀,挥起长矛,尽全力杀死面前的敌人。
    往往刚将对手砍倒,身后就会被下黑手。
    战场之上没有“光明正大”可讲,偷袭的若是步卒,尚有一战之力,若是骑兵,不好意思,只能和美好的人生说再见。
    平安与沈瑄战了几个回合,不相上下,彼此都杀红了眼。

章节目录


清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来自远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来自远方并收藏清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