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身家,三个兴宁伯捏一起也不是她的对手,鸡鸭鱼肉,一顿换一样!
发完豪言,永安公主又是眉头一皱,她晓得定远侯和兴宁伯的交情好,可好成这样?
不自觉想起京中的八卦流言,永安公主捏捏额角,定然是自己想多了。
定远侯有兴宁伯送饭,广平侯有永安公主投喂,行后军都督府内,被各种羡慕嫉妒恨的人变成了两个。
受到沈瑄的影响,袁容也变得抠门,坚决不分给同僚一块肉。
众人一边唾弃两个上司的抠门,不知体恤下属,一边感叹,谁让袁侯爷家有贤妻,沈侯爷家有贤……弟?
好像哪里不对?
抬头望向屋顶,互相看看,低头,吃饭。
定远侯和兴宁伯可是过命的交情,用这种想法质疑两人的友谊,简直是太不应该。
果然是官场呆久了,人就龌龊了?
回神之后,一巴掌拍在脸上,自己骂自己,脑门被夹了!
沈瑄忙着公务,忙着被同僚各种羡慕嫉妒恨。
孟清和依旧没有复官。除了每日在北平大小街道遛弯,还抽空回了两趟孟家屯。
粮肉布帛成车往屯子里送,一为感谢族人在他落难时的不离不弃,二为让家人放心。
虽然没有复官,一等伯的爵位却还在。
单靠禄米和宫中的赏赐,养活一家人绰绰有余。又有铁券在手,只要家人不犯大过,毕生无虞。
探亲期间,孟清和见到了孟清江,也看到了孟广孝和孟清海的境况。
八月间,应天府奏请官考乡试,天子准奏,令翰林院侍读胡广,编修王达为考试官,并在本府赐宴中举学子。
靖难期间,顺天八府学子多未能应考,此次乡试规模远超建文二年。
出刑部大牢之后,孟清和才得知乡试消息。孟家屯没有学子应考,里中却有两名生员在顺天应考。一人得中,虽名次靠后,却足以荣耀门楣。
举人可以参加吏部选官,只要相貌周正,确有才学,起步点至少是一县二尹。
得知同里有学子中举,还是县学中的同窗,孟清海病得更重。请大夫看过,只说是心病,看似沉疴,却于性命无碍。但要想痊愈,只能病人自己放开心胸。
孟广孝病好了,人却变得沉默寡言,常常坐在家中,成日里不说一句话。地里的农活也不做,好像失混一般。好在孟清江归家,孟刘氏却因有了主心骨,日子总算还能过下去。
孟清和询问孟清江今后的打算,若孟清江想继续在军中谋职,他多少还能帮上忙。
“十二郎的好意为兄心领,但家中境况如此,为兄实是不能离开。”孟清江道,“若十二郎愿意帮忙,可将为兄调入北平附近卫所屯田,为兄自当谢过。”
听完孟清江的一席话,孟清和不免皱眉。
“四堂兄要离开孟家屯?”
“瞒不过十二郎。”孟清江笑了,笑容里有几许苦涩,更多的却是豁达,“子不言父过,但不能视而不见,纵容不劝。到卫所屯田,换个地方,或能改善家中状况,父亲和兄长即便想不开,也不会如现在这般。”
孟清和迟疑了一下,问道:“大堂伯和堂伯母同意吗?”
“为兄自会劝说。”孟清江笑道,“有十二郎在,为兄即便只是个总旗,卫所也不会有人为难,又可分得百亩田地,为兄自认种田是把好手,因屯田有功升职也非不可能。”
孟清和笑了,“四堂兄有志气。”
“十二郎过奖。”
堂兄弟俩话说开,相视一笑,心中再无芥蒂。
孟清江要举家迁移,族中老人听闻,多不同意。
虽然看不惯孟广孝和孟清海行事,四郎却是不折不扣的好男儿。况族中也未多加责难,如何到了举家离开的地步?
孟清和帮忙说服了孟重九,其他族老才勉强点头,孟清江才得以成行。
启程之日,不管往日如何,族人都来相送。
盘缠,粮食,衣物,足足装了两大车。
孟清江一一抱拳谢过,孟刘氏拉着孟王氏的手,流泪道:“往日里是嫂子做得不对,当家的也猪油蒙了心。亏得十二郎出息,不然……”
孟王氏摇摇头,安慰孟刘氏,往事已如过往云烟,何必多做计较。儿子都放下了,她又有什么放不下的。
“望堂嫂一家安泰,大郎能快些好起来。”
孟刘氏应了一声,擦干眼泪,和族人道别,坐上了牛车。
孟广孝仍是沉默不言,临行时却突然跪在族老面前,磕了三个响头。
族老们叹息几声,将他扶了起来。
“四郎是孝顺的,你这做爹的,不该再糊涂。”
孟清海靠坐在牛车上,不出声,也不向族人道别,待到孟清江上车,才冷冷的扫了身后一眼。
送走了孟清江一家,孟氏族人散去。
孟清和在家中用过了饭,赶在城门关闭前返回。
回到城中宅邸,发现沈瑄正在等他。
疑惑的看一眼天色,再看一眼刻漏,怎么这个时辰就回来了,今天不加班?
“侯爷今日不忙?”
孟清和换下外袍,端起桌上茶杯,咕咚咕咚灌下去。坐下长舒一口气,整个人都放松下来。
“今日不忙。”沈瑄执起茶壶,又倒了一杯茶,孟清和这才发现,自己面前摆着的是沈瑄用过的茶杯。
挠挠下巴,筷子都用过一双,茶杯,小意思。
“十二郎可知为何迟迟未被重新启用?”
孟清和奇怪的看向沈瑄,怎么突然和他提这事?
“日前,天子下令修辽东铁岭、复州二卫城池。”沈瑄道,“期间赵王上表,请调有才能之人往开原,广宁助开互市。”
轻轻摩挲着茶杯的杯壁,孟清和沉吟片刻,没出声。
“汉王在宣府屯田,亦上表请天子派有才之人。”
手停下,心中隐约有了猜测,孟清和的眉头皱了起来。
“顺天府大兴县进嘉禾,天子夸赞,命献宗庙,又令有司精选禾种,发北平诸卫及边军种植。有司上报大宁城亩粮益丰,麦粟及荞麦苗种更嘉,天子已令户部左侍郎前往大宁。”
孟清和有点头晕,自己未能复官,难不成和这些事有关?
“诚然。”
沈瑄点头,孟清和眼睛圆了,这话怎么说的?
“天子本欲命十二郎掌辽东二卫建城一事,赵王汉王却接连上表请调贤才,意中所指皆为十二郎。后有大宁丰产一事,天子不决,旨意才至今未下。”
孟清和无语。
发完豪言,永安公主又是眉头一皱,她晓得定远侯和兴宁伯的交情好,可好成这样?
不自觉想起京中的八卦流言,永安公主捏捏额角,定然是自己想多了。
定远侯有兴宁伯送饭,广平侯有永安公主投喂,行后军都督府内,被各种羡慕嫉妒恨的人变成了两个。
受到沈瑄的影响,袁容也变得抠门,坚决不分给同僚一块肉。
众人一边唾弃两个上司的抠门,不知体恤下属,一边感叹,谁让袁侯爷家有贤妻,沈侯爷家有贤……弟?
好像哪里不对?
抬头望向屋顶,互相看看,低头,吃饭。
定远侯和兴宁伯可是过命的交情,用这种想法质疑两人的友谊,简直是太不应该。
果然是官场呆久了,人就龌龊了?
回神之后,一巴掌拍在脸上,自己骂自己,脑门被夹了!
沈瑄忙着公务,忙着被同僚各种羡慕嫉妒恨。
孟清和依旧没有复官。除了每日在北平大小街道遛弯,还抽空回了两趟孟家屯。
粮肉布帛成车往屯子里送,一为感谢族人在他落难时的不离不弃,二为让家人放心。
虽然没有复官,一等伯的爵位却还在。
单靠禄米和宫中的赏赐,养活一家人绰绰有余。又有铁券在手,只要家人不犯大过,毕生无虞。
探亲期间,孟清和见到了孟清江,也看到了孟广孝和孟清海的境况。
八月间,应天府奏请官考乡试,天子准奏,令翰林院侍读胡广,编修王达为考试官,并在本府赐宴中举学子。
靖难期间,顺天八府学子多未能应考,此次乡试规模远超建文二年。
出刑部大牢之后,孟清和才得知乡试消息。孟家屯没有学子应考,里中却有两名生员在顺天应考。一人得中,虽名次靠后,却足以荣耀门楣。
举人可以参加吏部选官,只要相貌周正,确有才学,起步点至少是一县二尹。
得知同里有学子中举,还是县学中的同窗,孟清海病得更重。请大夫看过,只说是心病,看似沉疴,却于性命无碍。但要想痊愈,只能病人自己放开心胸。
孟广孝病好了,人却变得沉默寡言,常常坐在家中,成日里不说一句话。地里的农活也不做,好像失混一般。好在孟清江归家,孟刘氏却因有了主心骨,日子总算还能过下去。
孟清和询问孟清江今后的打算,若孟清江想继续在军中谋职,他多少还能帮上忙。
“十二郎的好意为兄心领,但家中境况如此,为兄实是不能离开。”孟清江道,“若十二郎愿意帮忙,可将为兄调入北平附近卫所屯田,为兄自当谢过。”
听完孟清江的一席话,孟清和不免皱眉。
“四堂兄要离开孟家屯?”
“瞒不过十二郎。”孟清江笑了,笑容里有几许苦涩,更多的却是豁达,“子不言父过,但不能视而不见,纵容不劝。到卫所屯田,换个地方,或能改善家中状况,父亲和兄长即便想不开,也不会如现在这般。”
孟清和迟疑了一下,问道:“大堂伯和堂伯母同意吗?”
“为兄自会劝说。”孟清江笑道,“有十二郎在,为兄即便只是个总旗,卫所也不会有人为难,又可分得百亩田地,为兄自认种田是把好手,因屯田有功升职也非不可能。”
孟清和笑了,“四堂兄有志气。”
“十二郎过奖。”
堂兄弟俩话说开,相视一笑,心中再无芥蒂。
孟清江要举家迁移,族中老人听闻,多不同意。
虽然看不惯孟广孝和孟清海行事,四郎却是不折不扣的好男儿。况族中也未多加责难,如何到了举家离开的地步?
孟清和帮忙说服了孟重九,其他族老才勉强点头,孟清江才得以成行。
启程之日,不管往日如何,族人都来相送。
盘缠,粮食,衣物,足足装了两大车。
孟清江一一抱拳谢过,孟刘氏拉着孟王氏的手,流泪道:“往日里是嫂子做得不对,当家的也猪油蒙了心。亏得十二郎出息,不然……”
孟王氏摇摇头,安慰孟刘氏,往事已如过往云烟,何必多做计较。儿子都放下了,她又有什么放不下的。
“望堂嫂一家安泰,大郎能快些好起来。”
孟刘氏应了一声,擦干眼泪,和族人道别,坐上了牛车。
孟广孝仍是沉默不言,临行时却突然跪在族老面前,磕了三个响头。
族老们叹息几声,将他扶了起来。
“四郎是孝顺的,你这做爹的,不该再糊涂。”
孟清海靠坐在牛车上,不出声,也不向族人道别,待到孟清江上车,才冷冷的扫了身后一眼。
送走了孟清江一家,孟氏族人散去。
孟清和在家中用过了饭,赶在城门关闭前返回。
回到城中宅邸,发现沈瑄正在等他。
疑惑的看一眼天色,再看一眼刻漏,怎么这个时辰就回来了,今天不加班?
“侯爷今日不忙?”
孟清和换下外袍,端起桌上茶杯,咕咚咕咚灌下去。坐下长舒一口气,整个人都放松下来。
“今日不忙。”沈瑄执起茶壶,又倒了一杯茶,孟清和这才发现,自己面前摆着的是沈瑄用过的茶杯。
挠挠下巴,筷子都用过一双,茶杯,小意思。
“十二郎可知为何迟迟未被重新启用?”
孟清和奇怪的看向沈瑄,怎么突然和他提这事?
“日前,天子下令修辽东铁岭、复州二卫城池。”沈瑄道,“期间赵王上表,请调有才能之人往开原,广宁助开互市。”
轻轻摩挲着茶杯的杯壁,孟清和沉吟片刻,没出声。
“汉王在宣府屯田,亦上表请天子派有才之人。”
手停下,心中隐约有了猜测,孟清和的眉头皱了起来。
“顺天府大兴县进嘉禾,天子夸赞,命献宗庙,又令有司精选禾种,发北平诸卫及边军种植。有司上报大宁城亩粮益丰,麦粟及荞麦苗种更嘉,天子已令户部左侍郎前往大宁。”
孟清和有点头晕,自己未能复官,难不成和这些事有关?
“诚然。”
沈瑄点头,孟清和眼睛圆了,这话怎么说的?
“天子本欲命十二郎掌辽东二卫建城一事,赵王汉王却接连上表请调贤才,意中所指皆为十二郎。后有大宁丰产一事,天子不决,旨意才至今未下。”
孟清和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