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空空的库房,韩尚书长吁短叹,眉间皱得能夹死苍蝇。
    之前,户部不是没想过办法。
    粮食没有,便请示朝廷,商货繁荣之地以银布交税。
    好歹交上些,大家都好看。
    结果倒好,派至各库的官员接连传回消息,不只是粮食,折算成银布,照样没人交。
    找地方官,府州县衙都是一样的态度,连年天灾,又有盗匪为乱,民户流落两成,照早年的规矩收粮,实在无力支应。
    总之一句话:要粮没有,要钱也没有。
    得知消息,韩文差点气吐血。
    早年间,他主政地方,没少巡视乡间。还曾做布衣打扮,与农人一同下田。对地方之事,不说一清二楚,也能知道九成。
    明摆着睁眼说瞎话,当他是白痴?
    没有这样的心计,如何能稳坐户部尚书之位?
    刘大夏与他同朝为官,功劳不小,资格更老。乞致仕的奏疏送上,今上直接盖印,很是干脆。他的奏疏却被留中不发,继而驳了回来。
    查户部贪污,今上依旧没有动他。
    道理很简单,纵观朝廷,比他资格老的,不如他晓农商;比他知晓农商,品级不论,处理政事的经验,差他十万八千里。
    可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能力再强,经验再丰富,面对国库空空,地方耍赖,韩尚书也是没辙。
    日前,李东阳旁听弘文馆,引来内阁六部侧目。
    旁人如何议论,韩文没兴趣。
    听李阁老透出口风,钦差江南的杨瓒,非但能剿匪,对金银之事也十分精通。韩尚书立时精神一振。猛然想起,殿试之时,杨瓒曾做商事策论,其后更几番出言,多能切中时弊。
    说不定,此子会有办法。
    咬咬牙,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韩文寻上李东阳,同往弘文馆。
    李相公挂着户部尚书职衔,不理事,顺手帮个小忙,总不成问题。
    于是乎,继李东阳之后,韩文成为弘文馆的常客。
    起初只是杨瓒,接着,谢丕顾晣臣讲习时,也常见韩尚书出现。
    三人凑到一处,生出同样疑问,户部闲成这样?
    不然的话,一部尚书,又不是翰林院学士,三天两头闲坐弘文馆,算怎么回事。
    事实上,谢丕顾晣臣只是顺带,韩文的最终“目的”仍是杨瓒。为免打眼,才顺带旁听几次,掩人耳目。
    杨瓒年不及弱冠,官居四品,已成朝中靶子。自己请人帮忙,总不好多添麻烦。
    韩文想得周到,奈何杨瓒心中焦虑,每次到弘文馆,都要深吸气,才能进殿。讲习之时,更是绷紧神经,不敢出半点差错。从头至尾,压根没想过,韩尚书旁听另有目的。
    数日过去,韩文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
    想成事,必须主动挑明。
    决心既下,韩文往弘文馆跑得更勤。听杨瓒讲到,番商来我朝市货,当收取税银,不由得眼前一亮。
    同李东阳通过气,讲习中途,提出国库艰难之言。
    “各地府库早有虚报截留之弊。积习难改,户部遣官下查,几次三番,始终不见起色。定与限期,仍有胆大截留者。巡视科道上奏,严治其罪,后来者依旧陋习不改。”
    韩尚书吐苦水,胡子揪掉一大把。
    朱厚照哼两声,嘴巴一撇。朕被贪墨银子,就是这滋味!
    猜到韩文背后之意,杨瓒沉思两秒,没有着急出言,直接看向李东阳。
    “下官斗胆,李阁老可知此事?”
    李东阳点头,道:“弊端早存,天顺前尚好。成化年至今,愈发严重。”
    从成化初年到弘治中期,地方税银拖欠达百万。
    弘治十二年前,还没有如此明目张胆。自弘治十三年,先帝身体每况愈下,依靠丹药强撑,终究精力难济,处理政事不比早年。
    朝堂之上,不乏有钻空子的官员,地方胆子更大。
    积欠税银,贪污库粮,屡见不鲜。
    时至今日,弘治十六年的税银仍在拖欠。
    一大堆烂摊子都要韩文收拾。可以想见,韩尚书会愁成什么样。
    听完李东阳和韩文之言,杨瓒笑了笑,没顺着两人的话说,而是转向朱厚照,道:“陛下,时辰差不多,臣可继续讲习?”
    “好。”
    咽下一块带着辣味的米糕,灌下半盏茶水,朱厚照坐正,背对两位朝中大佬,对着杨瓒眨眼。
    杨先生,朕表现如何?
    很好!
    杨瓒颔首,可继续努力。
    先生放心!
    交换过眼神,杨瓒继续开讲。滔滔不绝,侃侃而谈,压根不给韩文插言的机会。
    开玩笑,他不给别人挖坑,算良心发现。
    掉进天子挖的深坑,实属无法。旁人给他挖坑,想忽悠他纵身一跃,简直异想天开。阁老不行,六部尚书一样不行。
    论起牺牲奉献,尚轮不到他。将六部贪墨的金银拿出三分之一,撑到明年这个时候,完全不成问题。
    默念两声“避祸为上”,杨瓒坚决不心软。
    杨瓒打定主意,非万不得已,绝不松口。
    韩尚书苦说无果,无奈叹气。李东阳抚过长须,神情依旧淡然。
    当日讲习之后,韩尚书匆匆告辞,李阁老也没多留。
    朱厚照留杨瓒用膳,在东暖阁内,一边咔嚓咔嚓咬着苹果,一边同杨瓒讨论朝廷缺银之事。
    “杨先生当真无法?”
    弘文馆中压下不说,不代表被抛到脑后。
    即便时常犯熊,看一群老帅哥不太顺眼,关系到国计民生,朱厚照依旧上心。
    “回陛下,关于此事,臣有粗陋浅见,但朝中必不会答应。”
    “哦?”
    咔嚓咔嚓,又是两口。朱厚照鼓起腮帮子,取过布巾擦手。
    “杨先生不妨细说。”
    “回陛下,臣以为,税银难以入库,无外乎几点,一为天灾人祸,亩产减少,乃至颗粒无收,自无粮食可以交税。”
    朱厚照点头。
    “二为地方贪污,府库截留,欺上瞒下,以糟朽充新粮,以麦壳代谷米。积年累月,库存减少,拖欠更无法偿还。”
    朱厚照又拿起一个苹果,脸上闪过怒气,恶狠狠的咬了一口。
    “三则是监督不利。”
    “监督?”
    “正是。”杨瓒点头,道,“地方朝中,利益关系牵扯不断。科道御史秉公持正,其结果,未必如预料一般。况且,处置旧贪,新官上任,难言一定清廉。”
    “这样,”朱厚照皱眉,“岂不是没了办法?”
    “陛下,臣以为,彻查府库究治贪官,科道官不够,需增派人手。掌事之人,最好同朝中文武没有利益关系。”
    恩?
    苹果咬在嘴里,朱厚照脑中闪过一道灵光。
    “杨先生之意,可是说厂卫?”
    “然,也不然。”
    杨瓒先点头,后摇头。见朱厚照面露不解,压低声音,如此这般解释一番。
    “陛下,正因如此,臣方才言,恐难为朝廷采纳。”
    朱厚照没出声音,继续咬苹果。
    许久之后,方道:“想不出办法,不采纳也得采纳。”
    杨瓒垂首,没有接话。
    “国库一直空着,军饷灾银可自内库出。朝廷俸禄,年节赏赐,内库不出一个铜板,看他们怎么办!”
    杨瓒想说,明朝公务员的薪水,对比下边的孝敬,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可涉及到圣祖高皇帝,给他一万个胆子,也不敢轻诉于口。
    牙疼半晌,只能拱手:“陛下圣明。”
    “杨先生以为,这事交给谁办比较妥当?”
    “臣以为,司礼监刘少丞能力非凡,嫉恶如仇,冷面寒铁,可担重任。”
    话说完,杨瓒低头呲了呲牙。无他,睁着眼睛说瞎话,牙酸。
    能力非凡,的确。
    嫉恶如仇,或许。
    冷面寒铁……就其对贪官污吏的态度,尚可一用。廉洁之说,实有待商榷。
    “刘伴伴?”
    “正是。”
    杨瓒推荐刘瑾,谷大用和张永都没有意见。
    宦官不怕得罪人,但得罪的太多,也是闹心。杨佥宪所言之事,做好了,得罪人。做不好,一样得罪人。
    无论成功与否,都会被朝廷地方官员抽鞋底打小人。

章节目录


帝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来自远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来自远方并收藏帝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