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最近这段时间,他买了好几款全新的补发片,似乎打算用这补发片来提升自信。
    据说邓舜扬还和两位咸鱼教授,组成了一个“补发片交流小组”,交流使用补发片的心得体会。
    最近,这个交流小组人员有扩张趋势,似乎有成为一个秘密社团的趋势。
    除此之外,邓舜扬的衣品、衣着档次,都有了一个明显的提升。
    尽可能将自己伪装成“中年成功人士”,不要成为谷小白身边,作为对比的丑陋油腻中年。
    其实之前邓舜扬作为一个大实验室的大boss,每天的重要工作,就是拉各种项目,所以穿着打扮都很考究,但现在依然明显地上了一个档次。
    此时的邓舜扬,穿了一身定价不菲的定制西装,打着漂亮的条纹领带,但是和旁边穿了一身实验室白大褂的谷小白比起来,还是……
    米粒之珠与皓月之光……
    明明只是实验室里一年发一件,穿完就可以丢的白大褂,怎么能穿出来巴宝莉风衣的范儿的?
    此时,谷小白走在邓舜扬的身边,身上的白大褂非常不科学地无风自动,雪白的衣袂飘飞。
    那何止是一个帅气!
    据说,谷小白的打扮,已经非常明显地影响了学校的潮流。
    虽然作为实验室制服,白大褂每年都发,但事实上对物理学这类的实验室来说,白大褂远没有化学、医学之类的实验室要求那么严格,需要日常穿着,大家平日里都不爱穿的。
    而且发的白大褂,就别想合身了,比较瘦小的学生,可以拿白大褂把自己裹两层。
    但最近这段时间,校园里穿白大褂的人明显多了。
    就连来东原大学参观的游客,都在网络上发帖子表示:“一眼看过去,满大街都是白大褂的小伙子大姑娘,特别有顶级学校的范儿,很有科学感……”
    姑且不论“科学感”这种东西是什么,存不存在,但它对学校形象的提示是显而易见的。
    不过,后来经过了社会科学院的学生调查,发现之所以大家穿白大褂增多的原因,是因为……
    今年气温下降的早,还没到供暖季,大家比较冷……
    但在分析报告里面,调查的学生们也分析说,这只是一个借口,毕竟大家都有漂亮的衣服,为啥不穿别的,非要穿白大褂?
    而且,经过调查发现,白大褂可以使脱单率提升42%……
    报告一出,满校都是白大褂……
    这个就是后话了。
    此时此刻,谷小白和邓舜扬一起大步走进了建筑声学所。
    “你的设计稿已经完成了?”邓舜扬有些吃惊,“你这才从魔都回来多长时间啊……”
    “只能算是一个初稿,我这个方案有点极端,所以需要听听你的意见。”
    “走走走,先去我的办公室……”邓舜扬看了一眼左右,随便抓住了一个伸出来半个窥探的脑袋:“那个谁,把朱启南叫过来!”
    朱启南不但是校歌赛的优胜歌手,也是邓舜扬的得意弟子,其实已经可以自己主导一些设计了。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朱启南毕业之后,也会留在建筑声学所,成为一个“小老板”,带一两个项目组。
    朱启南听到召唤,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奔到了邓舜扬的办公室门口,就听到里面邓舜扬的声音:“小白,你这个设计……也太夸张了吧!”
    “你不喜欢?”
    “这……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关键是你这个太异想天开了!”
    “但是可行。”
    “呃……可行是可行,但是难度太大了,你考虑过成本吗?考虑过时间吗?考虑过大家的接受度吗?而且你这算是完全设计、制造一种全新的乐器,你们白声中心是搞物理声学的,可能不太懂工程。我们搞建筑和建筑声学那么多年了,遇到的问题大多都不是实验室里能预料的!理论、设计和实际制造与使用上,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任何一种成熟的方案,都是经过了无数次,许多年的不断改进,妄想第一次就拿出来完美的设计,几乎是不可能的!越复杂,越不可能!”
    “我会努力完善设计,多做一些模拟……”
    “这世界上有无数看设计图格外美妙,但是一旦进入实际制造阶段,立刻被现实击垮的设计!因为现实永远比理论复杂得多,任何的模拟,都没办法模拟到每一个细节。”
    “还没做,怎么知道做不成?我只需要你根据我的这个方案,帮我做好建筑声学设计,剩下的交给我。”
    “可是……”邓舜扬不知道该怎么对谷小白说。
    这家伙,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理想主义者。
    “反正这个方案,我不同意!小白啊小白,你就不能老老实实设计一个普通的钟吗?那就是一个钟鼓楼而已……”
    邓舜扬摇摇头,转身离开了。
    朱启南走了进去,看谷小白对着自己的设计图皱眉思索,他凑上前去,低声问道:“小白,我能看看吗?”
    得到了谷小白的许可之后,朱启南走到了谷小白的身边,第一眼,就被谷小白设计的东西,完全震住了。
    “这是什么东西?”
    朱启南舔了舔嘴唇,轻轻伸出手去,抚摸着那图纸,眼前似乎浮现出这东西制造出来的模样:
    “好美……”
    第442章 千鼓百钟之琴
    在朱启南面前的设计图上,是一个格外复杂却又一目了然的机械结构。
    大小不一,密密麻麻的钟,悬挂在经过精心设计的支架上。
    有圆钟,有扁钟。
    十二口圆钟在下,最大的那一口,按照上面标注的数据,直径达3米多,高达5米,重达26吨,能发出c2的低音。
    这十二口圆钟,最小的一个,也有2米多高,能发出b2的音。
    再然后,就是多达45枚的扁钟。
    全世界都有圆钟,但扁钟是中国编钟特有的形状,因为圆形的钟,谐波分音很难衰减,譬如永乐大钟,其泛音可以响数分钟之久,奏响之后,久久不停,所以不能奏乐。
    而编钟上使用的扁形钟,是“合瓦”形,就像是两片瓦合在一起,它的横截面是椭圆形的,一旦敲响之后,因为形状的原因,声音很快就会衰减,不会长时间回响。
    据实验测定,合瓦形的编钟,在敲击之后0.5秒,全部高频谐波消失,基音也开始衰减,一秒之后基音也消失大半。所以,如果用来演奏比较舒缓的音乐,已经完全可以用来听了。
    这45枚编钟,每一个都是一钟双音,覆盖了大概六个八度之多,从c3直接到b8。
    12口巨大的圆钟,45个扁钟,一共57个大小不一的铜钟,密密麻麻、错落有致地排布在四方形的支架上,有序地利用了每一分空间,覆盖了7个八度的音域。
    而在那支架上,还有繁多但非常简单的机械击打装置。
    一根杠杆固定在铜钟的打击点附近,杠杆一端是材质不同的木槌或者金属槌,距离钟体几厘米的距离;另外一边杠杆配重,使击打装置保持扬起,尾端系上了一根缆绳,吊在上方的轮组上,只要轻轻一拽缆绳,木槌就会敲下去,松开则会自动张开。
    而这所有的缆绳,由一组滑轮汇集在一起,连接在一个巨大的“键盘”上。
    这键盘的每一个“键”,都是一根粗长的木棍,按照黑白键的方式,排成了上下两排。
    而还有两个八度的低音,同时连在的脚下的踏板上。
    这是一个由钟构成的“琴”!(注)
    百钟之琴!
    看到这设计图的瞬间,朱启南就看懂了。
    这设计好简单!
    所有的机械结构,学过初中物理的人,都能设计出来。
    但它又好复杂。
    57个大小、形状都不相同的钟,高低错落地填满了有限空间里的每一个空间,恰好能够容纳进钟楼之内。
    而近百根线缆在空中纵横交错宛若蛛网,如同错乱的命运丝线,最终却又汇聚到了一起,连接到了那“命运织机”一样的键盘上。
    这世界上,再复杂的事物,也是最简单事物的不断重复组合起来的。
    正如眼前的这百钟之琴。
    每一个结构都如此的简单、优雅。
    搭配在一起,却又如此的复杂、精密、美丽、优雅,充满了难以言说的秩序感。
    任何一个人,在看到这设计图的一瞬间,都能看出来,它是做什么的。
    这是一个乐器!一个以一人之手,操纵数十个巨钟的乐器!
    一直以来,国内所有的编钟乐队,演奏编钟时,都必须许多人一起敲击。
    但许多人的配合,如何比得上一个人的演奏?
    如果有办法可以让一个人,控制这几十口钟,发出美妙的乐曲……
    若是有这样的乐器,为自己来伴奏……
    此时此刻,朱启南已经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模拟自己坐在这“键盘”之前,奏响这“百钟之琴”的画面!
    他的双手,下意识地轻轻摆动着,就像用意念在这不存在的“百钟之琴”上敲击。
    当有一日,这百钟之琴,被装在了那钟楼内……
    当有一日,悠扬的铜钟之声,穿越千百年的岁月,回荡在城市的上空。
    当有一日,他坐在那键盘之前,手舞足蹈,弹奏宛若星辰银河奏响的音乐,兴之所至,左侧的脚猛然踩下,最大的那口钟,嗡然撞响……
    “嗡~~~~”
    低沉的钟声,穿透云层,穿过喧嚣,穿过城与市,山与河,穿过天与地,星与月……
    而那完全由机械操纵的“键盘”,可以提供最即时,最细微的反馈,正如科技已经如此发达,电钢琴依然无法替代钢琴本身提供的反馈与控制一样。
    轻按则轻响,重踏则重鸣。
    只要肢体的控制能力强,就可以有无数种声音的强弱变化,它可以震撼整座城市,也可以轻微到宛若蚊鸣。
    这样的乐器,表现力简直无穷无尽!
    当坐在这样的键盘之前,那种掌控一切,将自己和庞大的音乐机器连接为一体的感觉……
    只是想一想,就已经兴奋到头皮发麻,全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朱启南痴迷地看了半天,掀开了第一页,看向了第二页,这一次更是一目了然。
    刚才是钟,这是鼓!
    无数面大小不一的鼓,被固定在各种支架上。

章节目录


别叫我歌神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君不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君不见并收藏别叫我歌神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