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也就稍微好一些而已。
说句难听的,如果朱棣死在北方,两个弟弟弄个假圣旨出来篡夺皇位,朱高炽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唯一能做的两件事:搞好经济,给朱棣强大的后勤支持。
第二件事,就是祈祷。
祈祷朱棣百战百胜,不会驾崩在北方。
这个没办法,朱高炽不得不这么想,皇位争夺,稍有不慎就满盘皆输,到时候他一家人的下场,会比他的那些叔父还要凄凉。
靳荣等人也不轻松。
太子那边弄出来的钱粮,经过户部和兵部之后,要由五军都督府通过陆运和漕运运送到北方去,而咱们这位陛下的脾性大家再清楚不过。
一旦因为粮草导致战败,大家都等着掉脑袋罢,抄家灭族的那种。
陛下有仁,但亦有狠。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黄昏一样化险为夷。
何况黄昏那还是惨胜都被罢了武职——其实靳荣等人的担心不无道理,如果没有黄昏这双蝴蝶翅膀,丘福就要晚节不保的死在北征之中。
整个应天,相对悠闲的就是内阁辅臣黄昏了。
内阁那边,他只去了十几日,熟悉了内阁的办公流程和所有职能,因为各种原因,黄昏之后就开始各种请假——反正请不请假,今年的薪俸都没有了。
那我凭什么还要给你朱棣白打工。
我又不靠这点业绩升官发财。
有事没事,都带着人去东郊的实验田里,不过因为朱棣不在应天,又和太子朱高炽划清了界限,加上纪纲如今也在应天,黄昏不敢大意,只要是离开府门,身边至少都有四个西域妖姬拱卫。
辣椒的培育一步一步进行中,因为小冰河时期的缘故,今年的倒春寒特别厉害,是以辣椒苗长得很慢,只能慢慢等待。
出了正月,又半月。
雨水。
雨水节气,意味倒春寒最后的疯狂,之后便是晚春的惊蛰,入夏。
随着北方那边的消息传到应天,朝野之间骤然陷入一种奇妙的氛围之中,包括太子和三杨在内,内心都受到了震撼。
黄昏竟然谋算至斯?
他似乎早就算到了会有这件事,所以提前用方便面换了一张丹书铁劵保命,这未雨绸缪的眼光简直不可思议。
北方传来消息,独石关边境士卒有人哗变。
在独石关领兵的是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两人应对得极其完美,安抚了哗变士卒,处理了带头之人,将首级送到前往居庸关的朱棣御驾之前,并上奏说兵心不稳恐有后患,还请陛下为大局着想,解决兵变的根源之处。
并附文详说哗变的原因。
是因独石关守兵激愤于去年榆木川之战,袍泽战死者众,而罪魁祸首黄昏竟然在京畿逍遥法外不说,还成了内阁辅臣。
要求陛下严惩。
这其实很有意思,相当于逼宫,明确告诉朱棣,你要是不收拾黄昏,独石关这边的军心会出大问题。
朱棣大袖一挥,下旨意说闻听众将士心意,深切痛怀去年英魂长留榆木川的众将士,朕心每念及此,彻夜难安,罪魁祸首黄昏一死难辞其咎,理应斩首再挞其尸。
朱棣其实太明白独石关哗变的真相。
不就是老二和老三想趁机搞点小动作恶心一下黄昏么,如果能因此杀了黄昏最好,杀不了也得让黄昏丢官罢职。
那几百人的哗变,猫腻深了去。
送过来的那几颗人头,一看就是营养不良的死刑犯,估摸着是之前的逃兵,或者是违反了军纪的军中败类。
搞不好根本就没哗变的事。
但朱棣也很无奈。
没办法,虽然神机营已经成型,但要靠三万神机营全歼鞑靼的有生力量,没有老二和老三的支持也很难,神机营可以大破鞑靼军队,但要逐一吞食鞑靼的残兵败将,常规士卒必不可少。
所以朱棣只能选择顺着老二和老三的意。
于是圣旨去了应天。
独石关的朱高煦和朱高燧闻言大喜,高兴都有点不敢相信。
这尼玛就让父皇下旨意杀黄昏了?
这么简单?
这几年一直像个不死小强一样的黄昏,就要这么嗝屁了?
简直不敢相信。
但杀黄昏的圣旨又确确实实送回应天了。
两兄弟满含热泪的仰天长叹,早知道杀黄昏是这么简单的事,我们过去几年都干了些什么狗屎啊,还那么折腾,反而把自己折腾得够呛。
但两兄弟没高兴多久。
刚带着大军出了独石关,准备按照中军那边传递过来的路线行军,就传来消息:杀头的圣旨到了应天后,黄昏拿出了丹书铁劵!
两兄弟瞬间懵逼,面面相觑,脸都绿了,都有点想骂娘,你妹啊,黄昏那狗日的什么时候有了丹书铁劵?!
这特么我们两兄弟来了北方才多久功夫,黄昏就得到了丹书铁劵?
他凭什么?
而父皇那边给出的解释,是黄昏于今年的北征有功,是以在来顺天之前,迫于无奈,只能按照规制奖赏其丹书铁劵。
两兄弟是怎么都想不明白。
去年榆木川他没有立下军功,于今年的北征有功?今年的北征都还没开始,没有任何一个将士得到军功,黄昏他哪里来的军功?
所以他这丹书铁劵能服众么。
说句难听的,如果朱棣死在北方,两个弟弟弄个假圣旨出来篡夺皇位,朱高炽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唯一能做的两件事:搞好经济,给朱棣强大的后勤支持。
第二件事,就是祈祷。
祈祷朱棣百战百胜,不会驾崩在北方。
这个没办法,朱高炽不得不这么想,皇位争夺,稍有不慎就满盘皆输,到时候他一家人的下场,会比他的那些叔父还要凄凉。
靳荣等人也不轻松。
太子那边弄出来的钱粮,经过户部和兵部之后,要由五军都督府通过陆运和漕运运送到北方去,而咱们这位陛下的脾性大家再清楚不过。
一旦因为粮草导致战败,大家都等着掉脑袋罢,抄家灭族的那种。
陛下有仁,但亦有狠。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黄昏一样化险为夷。
何况黄昏那还是惨胜都被罢了武职——其实靳荣等人的担心不无道理,如果没有黄昏这双蝴蝶翅膀,丘福就要晚节不保的死在北征之中。
整个应天,相对悠闲的就是内阁辅臣黄昏了。
内阁那边,他只去了十几日,熟悉了内阁的办公流程和所有职能,因为各种原因,黄昏之后就开始各种请假——反正请不请假,今年的薪俸都没有了。
那我凭什么还要给你朱棣白打工。
我又不靠这点业绩升官发财。
有事没事,都带着人去东郊的实验田里,不过因为朱棣不在应天,又和太子朱高炽划清了界限,加上纪纲如今也在应天,黄昏不敢大意,只要是离开府门,身边至少都有四个西域妖姬拱卫。
辣椒的培育一步一步进行中,因为小冰河时期的缘故,今年的倒春寒特别厉害,是以辣椒苗长得很慢,只能慢慢等待。
出了正月,又半月。
雨水。
雨水节气,意味倒春寒最后的疯狂,之后便是晚春的惊蛰,入夏。
随着北方那边的消息传到应天,朝野之间骤然陷入一种奇妙的氛围之中,包括太子和三杨在内,内心都受到了震撼。
黄昏竟然谋算至斯?
他似乎早就算到了会有这件事,所以提前用方便面换了一张丹书铁劵保命,这未雨绸缪的眼光简直不可思议。
北方传来消息,独石关边境士卒有人哗变。
在独石关领兵的是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两人应对得极其完美,安抚了哗变士卒,处理了带头之人,将首级送到前往居庸关的朱棣御驾之前,并上奏说兵心不稳恐有后患,还请陛下为大局着想,解决兵变的根源之处。
并附文详说哗变的原因。
是因独石关守兵激愤于去年榆木川之战,袍泽战死者众,而罪魁祸首黄昏竟然在京畿逍遥法外不说,还成了内阁辅臣。
要求陛下严惩。
这其实很有意思,相当于逼宫,明确告诉朱棣,你要是不收拾黄昏,独石关这边的军心会出大问题。
朱棣大袖一挥,下旨意说闻听众将士心意,深切痛怀去年英魂长留榆木川的众将士,朕心每念及此,彻夜难安,罪魁祸首黄昏一死难辞其咎,理应斩首再挞其尸。
朱棣其实太明白独石关哗变的真相。
不就是老二和老三想趁机搞点小动作恶心一下黄昏么,如果能因此杀了黄昏最好,杀不了也得让黄昏丢官罢职。
那几百人的哗变,猫腻深了去。
送过来的那几颗人头,一看就是营养不良的死刑犯,估摸着是之前的逃兵,或者是违反了军纪的军中败类。
搞不好根本就没哗变的事。
但朱棣也很无奈。
没办法,虽然神机营已经成型,但要靠三万神机营全歼鞑靼的有生力量,没有老二和老三的支持也很难,神机营可以大破鞑靼军队,但要逐一吞食鞑靼的残兵败将,常规士卒必不可少。
所以朱棣只能选择顺着老二和老三的意。
于是圣旨去了应天。
独石关的朱高煦和朱高燧闻言大喜,高兴都有点不敢相信。
这尼玛就让父皇下旨意杀黄昏了?
这么简单?
这几年一直像个不死小强一样的黄昏,就要这么嗝屁了?
简直不敢相信。
但杀黄昏的圣旨又确确实实送回应天了。
两兄弟满含热泪的仰天长叹,早知道杀黄昏是这么简单的事,我们过去几年都干了些什么狗屎啊,还那么折腾,反而把自己折腾得够呛。
但两兄弟没高兴多久。
刚带着大军出了独石关,准备按照中军那边传递过来的路线行军,就传来消息:杀头的圣旨到了应天后,黄昏拿出了丹书铁劵!
两兄弟瞬间懵逼,面面相觑,脸都绿了,都有点想骂娘,你妹啊,黄昏那狗日的什么时候有了丹书铁劵?!
这特么我们两兄弟来了北方才多久功夫,黄昏就得到了丹书铁劵?
他凭什么?
而父皇那边给出的解释,是黄昏于今年的北征有功,是以在来顺天之前,迫于无奈,只能按照规制奖赏其丹书铁劵。
两兄弟是怎么都想不明白。
去年榆木川他没有立下军功,于今年的北征有功?今年的北征都还没开始,没有任何一个将士得到军功,黄昏他哪里来的军功?
所以他这丹书铁劵能服众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