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一切道义上的支持,除了帮忙和援助。”斯大林呵呵一笑道,“声援是不要成本的,但是和美国人斗争却需要成本。我们要更进一步,要求美国人对日本进行分区占领,当然美国人是不会同意的,但我们就是要提,北海道将永远脱离日本,日本人再也见不到北海道了,就像是他们看不到自己的耳朵一样。”
斯大林当然知道,现在核弹在手的美国人目中无人,但是好消息是英法以及欧洲的殖民国家,似乎不想掺和这一趟浑水。
欧洲和美国不是一条心,这样有好处么?这是当然的,至少短时间内欧洲不会跟着美国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了。
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话题,在一九四五年的各国根本不是一个禁忌话题,很多人都认为世界大战是迟早要爆发的,苏联内部也有很多这种声音。
其实就连斯大林本人,对现在的欧洲局势也不是完全放心,认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是存在的,尤其是美国手握核弹之后,这种威胁更加的直观。
所以才会让朱可夫以个人名义邀请艾森豪威尔访问莫斯科,做出友好态度缓和双方的关系,艾森豪威尔才刚走呢。
艾森豪威尔应邀来到苏联,在朱可夫的陪同下,他在莫斯科红场与苏联统帅一起观看了开幕式,面对欢呼的人群,两人相拥在一起挥手示意,所有的人都认为,美苏关系紧密。
闲暇之余,俩人促膝交谈了很久,从列宁格勒战役讲到莫斯科会战,又从非洲战场讲到了诺曼底登陆,彼此更加的了解和敬重。让他们十分高兴的是,在艾森豪威尔访问期间,日本投降了。这对久经沙场的老兵来说,可谓是功成名就了。
“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让朱可夫同志对美国进行回访,艾森豪威尔不是提出邀请了嘛。”斯大林平静的道,“在日本问题上和美国的争执,以及朱可夫同志的回访并不冲突。又缓和又斗争,还要讲究方式方法。”
目前在保留东欧利益的前提下,斯大林觉得可以对西欧国家可以采取缓和态度。因为不仅仅是西欧国家需要重建,苏联同样需要重建。
甚至和西欧国家担心的苏联入侵一样,苏联也害怕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遭到美国和英法的联合入侵,自从德国对苏联展开偷袭之后,苏联高层上下已经对这些帝国主义不信任了。
现在这些帝国主义国家同样不值得信任,但是却可以分化和瓦解。延迟这些帝国主义国家的联合。
而在另外一个方面东欧,斯大林认为可以采用进攻性防守的策略,以朝鲜半岛为筹码,尽可能的争取在日本的利益,让美国承认苏联对北海道的占领只是最低限度的目标。
其实到此时美国人还没有在朝鲜有太多的存在,因为朝鲜此前一直在日本人的殖民统治之下,自然不可能有美国势力的存在,而美国人一时半会也没办法把大量军事力量投射到朝鲜半岛,苏联人却不一样,他们本来就在西伯利亚拥有大量军队,随时可以挥师南下投入力量。
而事实上苏联也确实早于美国在朝鲜部署了军事力量。
如果没有核弹的话,早已经进入朝鲜半岛的苏联完全可以把美国踢出去。
但是有了核弹又不一样了,美国的态度和核弹爆炸之前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诠释着什么叫翻脸比翻书还快。
斯大林甚至庆幸在波茨坦会议上,接受了英国发起的暗箱操作。如果一直迟迟无法达成协议的话,现在手握核弹的美国,肯定会找机会给苏联无休无止的羞辱。
在日本和朝鲜半岛问题上,斯大林已经预测到了肯定会被美国施压,这个时候肯定不是之前世界大战尚未结束的时候温情了,而是充满了火药味。
日本和朝鲜半岛还有所不同,苏联可以按照之前的协议,让三八线以南的半岛由美国受降,因为朝鲜半岛好歹是大陆的一部分,就算是放美国人进来,地面力量占据压倒性优势的苏联也不应该惧怕。
而北海道则不同,美国海军和羸弱的苏联红海军相比,简直就是来自未来的军队。如果能够让美国承认苏联的事实占领,换取苏联对朝鲜半岛美军的优势,看起来怎么都不算太差的结果。
理论上斯大林哪里都不准备放弃,可是在苏联的核弹研制成功之前,一定程度上他现在必须要忍气吞声,甚至在伊朗的撤军也准备遵守,而不是对巴列维进行文攻武吓,维持帝俄时期和英国南北分治的默契就可以了。
现在的苏联对英法要采取缓和态度,就算是搞事也不能在欧洲搞,而是利用手中的牌,在英法没有切身利益的远东,以日本和朝鲜半岛为棋盘和美国交锋。
至于波茨坦会议上的暗箱操作约定,全部承认,并且给予明确的撤军时间表,和英美尤其是英国保持联络,保证撤军的透明性。
“核弹这种武器美国有苏联没有,我们的核弹项目必须要尽快拿出来,才能改变现在的心里弱势,让美国人在和我们说话的时候,把声音放小一点。”斯大林用非常严肃的目光看着贝利亚说道。
贝利亚是苏联核项目的负责人,早在莫斯科保卫战时期,贝利亚手上的原子能情报,已经累计了厚厚的一摞。英国、美国的个方位间谍,都传回消息,在未来的两年之中,很可能英国的核弹就会被研究出来。
斯大林当然知道,现在核弹在手的美国人目中无人,但是好消息是英法以及欧洲的殖民国家,似乎不想掺和这一趟浑水。
欧洲和美国不是一条心,这样有好处么?这是当然的,至少短时间内欧洲不会跟着美国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了。
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话题,在一九四五年的各国根本不是一个禁忌话题,很多人都认为世界大战是迟早要爆发的,苏联内部也有很多这种声音。
其实就连斯大林本人,对现在的欧洲局势也不是完全放心,认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是存在的,尤其是美国手握核弹之后,这种威胁更加的直观。
所以才会让朱可夫以个人名义邀请艾森豪威尔访问莫斯科,做出友好态度缓和双方的关系,艾森豪威尔才刚走呢。
艾森豪威尔应邀来到苏联,在朱可夫的陪同下,他在莫斯科红场与苏联统帅一起观看了开幕式,面对欢呼的人群,两人相拥在一起挥手示意,所有的人都认为,美苏关系紧密。
闲暇之余,俩人促膝交谈了很久,从列宁格勒战役讲到莫斯科会战,又从非洲战场讲到了诺曼底登陆,彼此更加的了解和敬重。让他们十分高兴的是,在艾森豪威尔访问期间,日本投降了。这对久经沙场的老兵来说,可谓是功成名就了。
“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让朱可夫同志对美国进行回访,艾森豪威尔不是提出邀请了嘛。”斯大林平静的道,“在日本问题上和美国的争执,以及朱可夫同志的回访并不冲突。又缓和又斗争,还要讲究方式方法。”
目前在保留东欧利益的前提下,斯大林觉得可以对西欧国家可以采取缓和态度。因为不仅仅是西欧国家需要重建,苏联同样需要重建。
甚至和西欧国家担心的苏联入侵一样,苏联也害怕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遭到美国和英法的联合入侵,自从德国对苏联展开偷袭之后,苏联高层上下已经对这些帝国主义不信任了。
现在这些帝国主义国家同样不值得信任,但是却可以分化和瓦解。延迟这些帝国主义国家的联合。
而在另外一个方面东欧,斯大林认为可以采用进攻性防守的策略,以朝鲜半岛为筹码,尽可能的争取在日本的利益,让美国承认苏联对北海道的占领只是最低限度的目标。
其实到此时美国人还没有在朝鲜有太多的存在,因为朝鲜此前一直在日本人的殖民统治之下,自然不可能有美国势力的存在,而美国人一时半会也没办法把大量军事力量投射到朝鲜半岛,苏联人却不一样,他们本来就在西伯利亚拥有大量军队,随时可以挥师南下投入力量。
而事实上苏联也确实早于美国在朝鲜部署了军事力量。
如果没有核弹的话,早已经进入朝鲜半岛的苏联完全可以把美国踢出去。
但是有了核弹又不一样了,美国的态度和核弹爆炸之前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诠释着什么叫翻脸比翻书还快。
斯大林甚至庆幸在波茨坦会议上,接受了英国发起的暗箱操作。如果一直迟迟无法达成协议的话,现在手握核弹的美国,肯定会找机会给苏联无休无止的羞辱。
在日本和朝鲜半岛问题上,斯大林已经预测到了肯定会被美国施压,这个时候肯定不是之前世界大战尚未结束的时候温情了,而是充满了火药味。
日本和朝鲜半岛还有所不同,苏联可以按照之前的协议,让三八线以南的半岛由美国受降,因为朝鲜半岛好歹是大陆的一部分,就算是放美国人进来,地面力量占据压倒性优势的苏联也不应该惧怕。
而北海道则不同,美国海军和羸弱的苏联红海军相比,简直就是来自未来的军队。如果能够让美国承认苏联的事实占领,换取苏联对朝鲜半岛美军的优势,看起来怎么都不算太差的结果。
理论上斯大林哪里都不准备放弃,可是在苏联的核弹研制成功之前,一定程度上他现在必须要忍气吞声,甚至在伊朗的撤军也准备遵守,而不是对巴列维进行文攻武吓,维持帝俄时期和英国南北分治的默契就可以了。
现在的苏联对英法要采取缓和态度,就算是搞事也不能在欧洲搞,而是利用手中的牌,在英法没有切身利益的远东,以日本和朝鲜半岛为棋盘和美国交锋。
至于波茨坦会议上的暗箱操作约定,全部承认,并且给予明确的撤军时间表,和英美尤其是英国保持联络,保证撤军的透明性。
“核弹这种武器美国有苏联没有,我们的核弹项目必须要尽快拿出来,才能改变现在的心里弱势,让美国人在和我们说话的时候,把声音放小一点。”斯大林用非常严肃的目光看着贝利亚说道。
贝利亚是苏联核项目的负责人,早在莫斯科保卫战时期,贝利亚手上的原子能情报,已经累计了厚厚的一摞。英国、美国的个方位间谍,都传回消息,在未来的两年之中,很可能英国的核弹就会被研究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