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不敢怠慢,也加快了速度。
——
御帐中,刘协一边吃饭,一边听周瑜、蒋干汇报出使情况。
一个尚书正奋笔急书,记录周瑜、蒋干的汇报。
食盒摆在一旁,萦绕着丝丝热气和饭香,他却顾不得看上一眼。
“野狼部落实力大衰,不足为患,但草原深处的蛮夷却不可小觑。比起鲜卑人、乌桓人,他们更耐苦寒,也更野蛮。假以时日,南下吞并鲜卑、匈奴残部,必成新的边患。”
周瑜喘了口气,下了一个非常肯定的结论。
刘协点点头,示意周瑜先吃饭。
周瑜也不客气,拿起食物,狼吞虎咽,几下子就吃完了,一抹嘴,目光灼灼地看着刘协,伸长脖子,将嘴里的食物直接咽了下去。
刘协忍不住笑了一声,伸手示意道:“喝点汤,别噎着。”
“谢陛下。”周瑜这才想起一旁的汤,端起来喝一大口,咕咚一声咽了下去。“在北疆吃东西习惯了快,也没有汤,费事。行军的时候随时可能遇袭,吃饭的时间越短越好。”
“你习惯得倒是很快啊。”刘协说道。
“生死面前,不习惯也得习惯。”周瑜感慨地说道:“不是不愿意雅致,实在是没那条件。臣若非身至其地,也体会不到北疆戍边之苦,才知道将士粗鲁也是没办法的事,并非天性。”
刘协轻轻地点了点头。
这次让周瑜、蒋干去北疆出使,收获很大。不仅是了解到了北疆的最新情况,也让世家子弟出身的周瑜体验了一下戍边的不易,从某种程度上理解了幽并凉三州将士的付出。
没有戍边将士的辛苦,哪有中原士族的从容?
和平是钱买不来的,每年赐给南匈奴的一亿九千万并不能保证他们的安全,真正能保证他们安全的是那些他们看不起的边军将士。
这就是年轻人的好处。周瑜、蒋干都是二十五六岁,到边疆走一趟就能改变成见,体谅边军将士的不易。换成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让他们与边军将士一个锅里吃饭都不可能,更别说感同身受了。
“草原上的蛮夷会不会成为边患,关键在草原掌握在谁的手中。如果我们不去占领,他们就会去占领,就会慢慢壮大,直到成为边患。如果我们占领了,就能在他们没有壮大之前予以消灭,不给他们成为边患的机会。”
刘协淡淡地说道:“这,就是幽燕都护府和燕然都护府的意义,也是狼骑每年都要出塞走一走的意义。”
“陛下所言甚是。”蒋干说道:“草原必须控制在我大汉手中,如此才能保中原太平。若是落入蛮夷手中,中原的丝绸产得再大,大部分利润也会落入蛮夷之手,与资敌无异。个中得失,绝非书斋之中可以知晓。”
“卿言甚是。”刘协看向蒋干,非常满意。
这个在演义中像小丑一样的人物还真是个外交人才。这次出使鲜卑,周瑜增长见识,把握大方向,细节却都是蒋干掌握。野狼部落被说服,蒋干立了大功。
“有个任务想交给你,只是很辛苦,不知道你是否愿意接受。”
蒋干拱手道:“请陛下吩咐。”
“西域那边有点麻烦,我希望你能去一趟,看个究竟。”
蒋干稍一沉吟,随即说道:“请陛下容臣十天休沐,返乡问省,安顿父母,然后便可起程。”
“十天够吗?一个月吧,西域那边没那么急。”
“不用。”蒋干说道:“臣有快马,两三天就可到九江,五天处理家事,足矣。”
刘协点点头,答应了,让蒋干、周瑜先去洗漱、更衣,然后参加扩大会议。
蒋干、周瑜躬身领命。
他们一路从北疆赶回来,风尘仆仆,身上的衣服都快臭了,头发也打了结。若非认识,谁也不敢相信他们一个是闻名江东的周郎,一个是名扬江淮的名士。
第八百六十三章 不争之争
周瑜、蒋干告辞,负责记录的尚书才有时间吃饭。
刘协起身,在帐里来回踱了几步。
尚书吃饭声音很响,“呼哧呼哧”,还伴随着吧唧嘴,刘协想忽略都做不到。他转头看向尚书,尚书却只顾吃饭,根本没注意到他的眼神。
尚书吃得很香,一边吃还一边点头,嘴里塞得满满的,手上却不停,拿着面饼,刮着饭盆上的菜汤,不停的往嘴里塞,咽得直伸脖子。
刘协走了过去,端起案上的菜汤,递给尚书。
“不要急,慢慢吃。”
尚书愣了一下,紧张之余,又有些尴尬。他接过汤碗,讪讪地笑了两声,将嘴里的食物咽下去,说道:“谢陛下,臣……臣失礼了。”
“无妨,军中简易,本来如此。只是别吃得太快,胃不好。”
“唉。”尚书点点头,喝了一口汤,又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是今日的饭菜可口,臣一时忘情。”
“你是哪里人?”刘协有些好奇。他经常陪皇后伏寿一起吃饭,自然知道这尚书吃的是琅琊风味的食物。
“臣是彭城人。”
刘协点了点头。
彭城离琅琊很近,口味有相似之处。“你有多久没吃这样的饭菜了?”
尚书想了想。“有七八年了。自从避乱江东,就没吃过。”
“你叫什么?”刘协来了兴趣。
——
御帐中,刘协一边吃饭,一边听周瑜、蒋干汇报出使情况。
一个尚书正奋笔急书,记录周瑜、蒋干的汇报。
食盒摆在一旁,萦绕着丝丝热气和饭香,他却顾不得看上一眼。
“野狼部落实力大衰,不足为患,但草原深处的蛮夷却不可小觑。比起鲜卑人、乌桓人,他们更耐苦寒,也更野蛮。假以时日,南下吞并鲜卑、匈奴残部,必成新的边患。”
周瑜喘了口气,下了一个非常肯定的结论。
刘协点点头,示意周瑜先吃饭。
周瑜也不客气,拿起食物,狼吞虎咽,几下子就吃完了,一抹嘴,目光灼灼地看着刘协,伸长脖子,将嘴里的食物直接咽了下去。
刘协忍不住笑了一声,伸手示意道:“喝点汤,别噎着。”
“谢陛下。”周瑜这才想起一旁的汤,端起来喝一大口,咕咚一声咽了下去。“在北疆吃东西习惯了快,也没有汤,费事。行军的时候随时可能遇袭,吃饭的时间越短越好。”
“你习惯得倒是很快啊。”刘协说道。
“生死面前,不习惯也得习惯。”周瑜感慨地说道:“不是不愿意雅致,实在是没那条件。臣若非身至其地,也体会不到北疆戍边之苦,才知道将士粗鲁也是没办法的事,并非天性。”
刘协轻轻地点了点头。
这次让周瑜、蒋干去北疆出使,收获很大。不仅是了解到了北疆的最新情况,也让世家子弟出身的周瑜体验了一下戍边的不易,从某种程度上理解了幽并凉三州将士的付出。
没有戍边将士的辛苦,哪有中原士族的从容?
和平是钱买不来的,每年赐给南匈奴的一亿九千万并不能保证他们的安全,真正能保证他们安全的是那些他们看不起的边军将士。
这就是年轻人的好处。周瑜、蒋干都是二十五六岁,到边疆走一趟就能改变成见,体谅边军将士的不易。换成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让他们与边军将士一个锅里吃饭都不可能,更别说感同身受了。
“草原上的蛮夷会不会成为边患,关键在草原掌握在谁的手中。如果我们不去占领,他们就会去占领,就会慢慢壮大,直到成为边患。如果我们占领了,就能在他们没有壮大之前予以消灭,不给他们成为边患的机会。”
刘协淡淡地说道:“这,就是幽燕都护府和燕然都护府的意义,也是狼骑每年都要出塞走一走的意义。”
“陛下所言甚是。”蒋干说道:“草原必须控制在我大汉手中,如此才能保中原太平。若是落入蛮夷手中,中原的丝绸产得再大,大部分利润也会落入蛮夷之手,与资敌无异。个中得失,绝非书斋之中可以知晓。”
“卿言甚是。”刘协看向蒋干,非常满意。
这个在演义中像小丑一样的人物还真是个外交人才。这次出使鲜卑,周瑜增长见识,把握大方向,细节却都是蒋干掌握。野狼部落被说服,蒋干立了大功。
“有个任务想交给你,只是很辛苦,不知道你是否愿意接受。”
蒋干拱手道:“请陛下吩咐。”
“西域那边有点麻烦,我希望你能去一趟,看个究竟。”
蒋干稍一沉吟,随即说道:“请陛下容臣十天休沐,返乡问省,安顿父母,然后便可起程。”
“十天够吗?一个月吧,西域那边没那么急。”
“不用。”蒋干说道:“臣有快马,两三天就可到九江,五天处理家事,足矣。”
刘协点点头,答应了,让蒋干、周瑜先去洗漱、更衣,然后参加扩大会议。
蒋干、周瑜躬身领命。
他们一路从北疆赶回来,风尘仆仆,身上的衣服都快臭了,头发也打了结。若非认识,谁也不敢相信他们一个是闻名江东的周郎,一个是名扬江淮的名士。
第八百六十三章 不争之争
周瑜、蒋干告辞,负责记录的尚书才有时间吃饭。
刘协起身,在帐里来回踱了几步。
尚书吃饭声音很响,“呼哧呼哧”,还伴随着吧唧嘴,刘协想忽略都做不到。他转头看向尚书,尚书却只顾吃饭,根本没注意到他的眼神。
尚书吃得很香,一边吃还一边点头,嘴里塞得满满的,手上却不停,拿着面饼,刮着饭盆上的菜汤,不停的往嘴里塞,咽得直伸脖子。
刘协走了过去,端起案上的菜汤,递给尚书。
“不要急,慢慢吃。”
尚书愣了一下,紧张之余,又有些尴尬。他接过汤碗,讪讪地笑了两声,将嘴里的食物咽下去,说道:“谢陛下,臣……臣失礼了。”
“无妨,军中简易,本来如此。只是别吃得太快,胃不好。”
“唉。”尚书点点头,喝了一口汤,又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是今日的饭菜可口,臣一时忘情。”
“你是哪里人?”刘协有些好奇。他经常陪皇后伏寿一起吃饭,自然知道这尚书吃的是琅琊风味的食物。
“臣是彭城人。”
刘协点了点头。
彭城离琅琊很近,口味有相似之处。“你有多久没吃这样的饭菜了?”
尚书想了想。“有七八年了。自从避乱江东,就没吃过。”
“你叫什么?”刘协来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