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是不是借此夸赞讨好不得而知,韩彻也不在乎这个。在这般闲聊几句后,他便进入正题。
    韩彻让李主簿先暂时让钱县丞带一段时间,待熟悉后再独自上岗。至于彭教谕和吴王两位训导,韩彻将他们直接带去的县学。
    一群人先从前院学堂一路参观到后院生活区,最后韩彻再带他们去到给彭教谕准备的独立办公书房。
    似这种办公书房,凡是在县学任职的学官或教习的夫子,都有做配置。
    也知晓三人刚到达安南,还需得时间做安置,韩彻带他们三人在县学里面大致参观了解一番后,便准备离去:“往后县学生员便全仰赖三位辛勤教导了。”
    “不敢,此乃我等本分。”三人忙作揖回道。
    待韩彻离去后,三人却并未急着赶去安置,仍旧还站在这间专属教谕“办公室”的屋子里,来回好奇的查看着。
    “这安南县果然变得很是繁华热闹,来之前我便听闻县内百姓家家富有,人人皆能送得起儿郎念书识字。如今一看,果然不假。”新到任的彭教谕想到刚才查看的县学和各乡学的学子名单后,便这般感叹道。
    “只县学生员过少,学识也很是不足。”吴训导皱眉道。
    安南县百姓皆受韩彻影响,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家中又变得富裕,自然便舍得送儿郎去念书。只到底入学时日太短,如今便全都处于在乡学学堂里接受启蒙教育。
    王训导便也叹气:“二十一名生员,童生才两名。”
    安南童生总数当然不止两名,但童生作为科举考核中最低等的功名。于过去的安南来说,也是很难才能考取出一名。然后这些人在之后的秀才考举中,迟迟不能考中,不少人在年纪上来后,便也熄灭了科考的心思。
    最后,便只剩年纪还不算太大,又还有向上心思的唯二两名童生,现在在县学入读。
    却未曾想,彭教谕此时却神色轻松道:“我观韩大人是极重教学,有他这般全力支持,咱们只需花费多点时间,慢慢教导,总能出点成果。”
    他们也都是才被派遣到安南县学任职,不出意外,少说得在这里待上好几年的时间。安南过去平均五年才能出一名秀才,于他们而言,教导时只要能稍微出点成绩便能突显出来。
    吴王两位训导经彭教谕这么一提醒,神色顿时也轻松起来。
    别的不说,单指这位韩大人重视教学的名声,如今可传播的甚广。适才带领他们一路查看,经过县学藏书室时,三人虽对此早有耳闻,但还是被里面的众多教材和文集所震惊了一把。
    毕竟教谕和训导这种无太多实权的基层文官,正儿八经的科举进士是看不上的,朝廷一般也不会从太远地方调配。
    像他们三人,便都不过是举人功名,且还都是裕州本地人。
    待到这四人熟悉上手,把县学和衙门里一些繁琐的事务分去,韩彻也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其他的事。
    就在这时,韩彻突然收到了一封从信州来的信件。
    寄出这封信件的人便是当初举荐原身的太子亲信,姓周,名安,字以观。
    原身跟他确实是非常交好的,这几年一直没能联系,倒并不是周安觉得韩彻被贬安南,没了利用价值,而是他也一样被流放。
    在“蛊惑太子”一事上,周安作为罪魁祸首之一,比起韩彻来说,老皇帝对他的憎恶肯定是更多的。
    原身被流放到安南好歹给了个县令的职位,家人和亲属虽受拖累也丧失了一定的人身自由。但起码有原身县令俸禄在,居住地方也是在县衙后院。
    周安就惨多了,他全家一起被流放到信州。这个信州虽是个中等州,但跟周安毫无干系。因为周安在信州不仅没有人身自由,也没有官职俸禄,居住地方要么自己修建房屋,要么就是花银钱去租佃。而且还有厢军,也就是如贺冲那种地方军对他们一家进行监管。
    尤其是周安,无令不得出城,也不得与宾客往来。每个月周安还需要去到所在地方长官处报道,称之为“呈身”。
    针对于不久前朝堂上老皇帝的那句“惟以改过为能”,周安不知是从何处得到的消息。这次他在信里便写到:
    纵使他们再有才干,再有能力,但政治对手却是永远都不可能放过他们。甚至圣上只要表现出对他们稍微宽容一点,乃至少处罚一些,那些人便会坐不住,想尽各种办法攻击打压他们。
    只有把他们彻底打压下去,那些人才能向上爬。但是那些人踩着他们的肩膀,靠打压他们享受着高官厚禄,却不会去同情他们的日子是多么的难过。
    流放之后的辛苦,唯有他们这般亲身体会过的才知晓。他现在也没祈求太多,只想要朝廷能减免他们俩的罪过,调遣到好点的地方,娶妻生子,将来起码不愧对祖先。
    末了,在信的最后面,周安还又表示他这也是心中太过难受,才来与韩彻说这么多。这些话韩彻也不要对别人去说,只自己听听便罢了。
    韩彻看完信件,什么话都没说,只默默的用火把信件烧了。
    至于反应?此时什么都不做才是最好的。
    有些事,不是韩彻非要往坏处想,而是当他身处其中时,不能不往最坏的地方去想。
    要知晓周安被监管,不得与宾客往来,不仅是在信州限制他的交友范围,也限制了他书信上的交友。
    那么周安这信,到底又是怎么送到安南自己手上来的。
    是太子那边的人在其中出力,还是政治对手有预谋的推波助澜?又或者,是老皇帝的故意放纵?
    但不得不说,这封信写的很是真情流露,引人共鸣。
    知交好友,还因同一件事遭受悲惨的流放发配,彼此都还因此耽误娶妻。
    古代娶妻生子是人生大事,如此怎能不忧心?
    目前他们也又都还面临着同一个困境,京城那边的政敌在不停的打压他们,不允许他们有丝毫的冒头。
    背后的人这一手可谓是既算计了周安,又通过周安来算计韩彻。
    但他怎么也没算到,原身这具身体换了芯子。
    第60章
    制盐
    很快距离收到周安来信已经过去一个月,进入农历五月后的安南,最近也变得越来越炎热。
    这日下午,有两位木匠将韩彻前些时日让他制作的一架大型风力水车运到衙门来。
    风力水车之前便已经造出来,只不过都没有眼前的这架大。过往是一具风帆配制一台水车,这次是一具风帆,配制了两台水车。
    因着造型过于庞大,两名木匠便只能把它们以零件的方式运来。
    “造得不错。”韩彻高兴的夸赞道。他刚大致检查了一遍,不仅没发现什么问题,在细节方面的处理反而更好了。
    “谢大老爷夸赞。”两个木匠也高兴起来。
    “明日辰时初(约早上7点),你二人再至衙门来,随我一道出城一趟。”韩彻心情甚好的说道。
    “是,大老爷。”两个木匠忙应道。
    风力水车使用前还需要先对其进行组装,自然便少不得需要这两个木匠明日一道同去。
    除此之外,韩彻预算这次出城起码需得耗费好几日的时间,便又寻来钱县丞和刘县尉交待道:“我新得了一制盐法子,不需耗费时日去煎煮,只需日晒便可得到白盐,故打算明日出城试试看。”
    闻言,钱县丞大惊:“不用煎煮,日晒便可得盐?”
    刘县尉也面露震惊的看了过来。
    其实早些时候,韩彻便曾考虑过海水制盐。
    安南不仅靠海,海岸线也较为漫长且宽广,地势还平坦。在气候上,安南虽春季雨水较多,但常年气温炎热,有助于海水自然蒸发。
    可以说,在制盐上,安南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时下食盐主要分为海盐和井盐,其中井盐是以通过打井的方法,抽取地下的卤水,将其制作成盐来食用。操作分为凿井,汲卤,输卤再到煎盐。
    海盐则是汲取海水,对其进行煎煮。不过并不是粗糙的直接煎煮,而是也需要先纳潮,制卤,煎煮,最后才能出盐。
    就是利用海水的潮汐规律,算好时间在海边筑坝围堤,引入海水,再让它晒干,最后便可得到包含盐分的盐土。
    再搭建盐漏,底下覆盖茅草,上方覆盖盐土。之后再用海水冲淋过滤,才能得到卤水。
    再之后,便是把卤水倒入灶台上的铁锅,对其进行熬煮,得到可食用的盐。
    这种制盐方式较为复杂,用时很长,效率很低,时间长了对铁锅的损害还不小,因此时下一些不靠海的地方,多是食用井盐。
    至于海水晒盐,眼下韩彻并非见到和听闻。便是在韩彻穿越前的时代,也是一直到明朝嘉靖时期才广泛在民间使用。
    不过此时,韩彻只对二人言道:“具体结果如何,还需得我去试了才知。”
    盐作为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也是从古至今都极其重要的民生和战略物资。钱县丞和刘县尉自然知晓韩彻明日出城所办之事的重要性。
    “大人放心,衙门一干事务我等定会好生管理。”钱县丞和刘县尉忙言道。
    “我自是对两位大人万分放心的。”韩彻也这般回道。
    他们三人共事也有不短时间,秉性和办事能力以及配合度上,韩彻对钱县丞和刘县尉都是很满意的。
    第二日一早,韩彻便带着韩老三,还有那两个木匠以及两名衙役,拉着那辆大型风力水车出城去了。
    这次进行海水晒盐试验的地方,依旧比较靠近刘家村。
    刘家村的村民们听说了这事,便都跑过来瞧热闹。
    正好,韩彻也需要一些人手来做事。他便让刘里正从村中挑选出一批人,汉子们去把附近海边的大块火山岩石寻来,将其削平凿岩。
    力气较小的妇人则打来清水,把这些削平凿岩好的火山岩石槽清洗干净。
    另一边,韩彻再让人修建斗槽型的盐泥池,也叫过滤池。
    时下所用的煎煮盐法里,用的方形盐漏其实也是差不多的原理,都是起到过滤卤水的作用。
    在操作时,也是差不多的步骤。
    不过,过滤池是成对出现的,整体是分为两部分,上方的蓄水池和下方的盐卤水池。
    如眼前的过滤池里面,便是在上方的蓄水池底层铺垫一层茅草,上方再填覆盐泥沙,并把它夯实整平,最后倒入海水过滤。
    经过这样过滤后的海水,深入底部,再流入到下方的盐卤水池。
    另外,过去要么人工挑运海水,要么借助潮汐,引入海水。韩彻这次则直接利用风力水车,便可自动汲取海水进入晒制的盐泥沙或蓄水池中。
    之后数日里,韩彻在刘家村附近所选的海水晒盐实验地便格外的热闹。不止是刘家村的其他村民每日都会过来瞧一下热闹,帮着做点事。便是附近的李家村时不时的,也有不少村民过来看情况。
    安南靠海,过去这两个村子的村民便也时常在家中造灶台,煎煮盐一方面满足家中食用,另一方面按则是用来抵税。
    朝廷虽不允许百姓私自售卖食盐,但靠海附近的百姓自家吃用却还是并不管的。事实上,这也没法管。
    至于抵税这里,煎煮盐的效率太低,安南过去又贫穷。尤其是最靠海的刘家村,春夏季一到,江河之水受海潮影响变得苦咸,对不少农作物来说,盐分太高的土壤是不利于生长的。
    衙门便是再如何逼迫刘家村的村民,他们也缴纳不出赋税,便只有让他们煎煮盐来抵赋税这一条路了。
    不过这两年,刘家村的村民有养殖生蚝,制作耗油增多收入,另外甘蔗也选取了地势较高的地方种植了些,便也没再用盐来抵税过了。
    盐泥池修建的速度很快,只一天的时间,便修建出十几套来。有风力水车自动汲取海水,盐泥沙这边的进程也特别的快。
    第二日,盐泥池又修建出十几套后,韩彻便让大家暂停这方面。只专心打凿火山岩石槽,以及拿木耙翻动盐泥沙,让炎热的太阳能更好的把它晒干。
    到第三日,这些盐泥沙已经完全晒干,火山岩石槽那边也打凿出来一批。
    韩彻再让人把风力水车运行起来,汲取海水流入到已经铺垫好了茅草和盐泥沙的上方过滤池中。
    待到这几十个盐泥池上方的过滤池里的水被注平满后,再经过一夜的时间,第二日一早,众人看到的便是下方的卤水池里已经积蓄了满满一池沉淀好的卤水。
    这时候,韩彻再让人用木桶把卤水池里的卤水盛放到已经打凿好,并清洗干净后的火山岩石槽里。

章节目录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孺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孺人并收藏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