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循一脸老神在在,道:“你且放心,只要老夫猜测不错,那陛下对于此事,只会乐见其成。”
高谷显见然也十分犹豫,不过,陈循的态度十分坚定,他最终也的只得点了点头,道。
“既然如此,那老夫就再陪德遵兄,冒上一次险。”
第231章 廷推阁臣(上)
翌日,下了早朝。
成敬又捧着一摞奏疏,来到了乾清宫,放到朱祁钰的面前,道。
“陛下,内阁的高阁老有本,内臣已经放在最上头了。”
朱祁钰微微有些诧异。
按理来说,诏旨应该已经送到了内阁,罢去翰林学士之职,这个惩罚已经算是很重了。
他本以为,陈循和高谷会安生一段时间,不想这才第二日,就又折腾起来了?
拿过奏疏细细的看了起来。
片刻之后,朱祁钰合上奏疏,摸了摸下巴,脸上浮起一丝玩味的笑容,问道。
“这奏本上头没有票拟,是高谷直接呈上来的?”
成敬答道:“回皇爷,不是。”
“这本奏疏,高阁老照规矩先送了通政司,不过,因为这奏疏是高阁老上的,内容涉及到陈阁老,所以他们都不适合票拟。”
“首辅大人说,事关重大,又涉及内阁,他不敢擅专,所以并未票拟,直接呈送到了御前。”
朝廷政务处理是有一套自己的程序的。
一般来说,朝臣言事上疏,除了密奏之外,都要统一先送到通政司。
然后由通政司判断事情的紧急重大程度,依次呈送御前,由天子御批之后。
不管是被准奏还是被驳回,奏疏都会送回通政司,再下发到上奏之人的手中。
当然,这是以前的情况。
自从天子准内阁行票拟之权之后,奏疏依旧要先送到通政司。
不过通政司并不会直接呈送御前,而是送到内阁,由内阁票拟过后,再呈送御前。
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内阁大臣自己的奏疏。
内阁是群辅制。
也就是说,每一个辅臣,都是有票拟权的。
一本奏疏,理论上只需要一个阁臣票拟,就可以呈送御前。
而首辅和其他阁臣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有分票权。
简单的说,就是安排谁来处理哪方面事务的权力。
譬如说如今的内阁当中。
涉及到户部,刑部的奏疏,就是王翱负责票拟,涉及到吏部,工部的奏疏,是陈循来票拟,涉及到兵部,礼部的奏疏,是高谷来票拟。
其他各寺院及地方的奏疏,亦是如此,有不同的分配。
这种职责的划分,是由首辅来进行的,这也是首辅所谓主掌票拟的权柄所在。
他可以自由的划分,由谁来负责哪方面的奏疏票拟,这种划分,只能由首辅来调整。
这也是首辅位高于其他辅臣,最明显的特征。
但是也会有特殊的情况出现,那就是内阁大臣自己的奏疏。
不论内容如何,内阁为了避嫌,往往从通政司接到奏疏之后,会另外安排不相干的阁臣票拟。
内阁现在就只有三位阁臣。
这奏本是高谷所上,内容涉及陈循,所以只能王翱来票拟。
不过,这昨天他们两边刚刚闹的很不愉快,朝野上下皆知。
这个时候,王翱为了避嫌,也干脆没有票拟,直接原封不动的呈了上来。
听了成敬的话,朱祁钰脸上笑意更浓。
王翱可不是个,会惧怕流言的人,这种情况,只能说明,他不愿意让高谷的奏疏通过。
不票拟,有时候也是一种态度。
不过……
朱祁钰提起朱笔,在奏疏上写了一行字,递回到了成敬的眼前,道。
“你跑一趟吏部,让他们将廷推的名单,稍作修改,然后再跟朝中跟你亲近的官员打声招呼,就说……”
成敬接过奏本,打眼一瞧,心中顿时一惊。
再听得天子的吩咐,便点了点头,道。
“皇爷放心,内臣这就去办,不过,您既然批了这奏疏,那要不要,让内阁即刻拟诏?”
朱祁钰摇了摇头,道。
“不必,这奏疏你也先留着,等明日廷推之后再下发。”
…………
腊月十五,大雪。
距离朝廷封印的时间,已经不到半个月了。
所谓封印,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封存官印,暂停办公!
这和寻常的休沐不同,寻常的时候,即便是官员放假,官印仍旧随身携带,正常的公务不会耽搁的。
但是封印期间,除非极其紧急的军国大事,否则一切公务概不处理。
得益于太祖他老人家的工作狂精神,大明封印的时间很晚,也很短,从除夕日到正月初三,一共四天。
不过,虽然距离封印还有一段时间,但是除了礼部之外,朝廷大多数衙门,运转的效率都降低了很多。
大家都在忙着备年货,准备迎接年节的到来。
不过,今天这个日子,对于朝臣来说,分外不同。
因为,在今天的朝会上,老天官要主持,可能是他在朝的最后一次廷推!
文华殿外,大雪纷飞。
殿内群臣肃然而立。
老天官立于殿中,背对天子,面对群臣,道。
“奉陛下旨意,内阁大臣三人,候选十人,推五人,呈送圣裁。”
“内阁候选者十人,名单为大理寺卿俞士悦,刑部侍郎江渊,工部侍郎张敏,礼部侍郎王一宁,太常寺卿许彬,太仆寺卿俞山……”
廷推这种事情,老天官主持了很多次了,流程上已是惯熟。
只不过,这次廷推的人数,着实有点多,长长的一大串名单和履历念下来,老天官都有些口干舌燥的。
廷推的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极为复杂。
涉及到三品以上大员,自然是要慎之又慎。
就拿这些个候选人来说,可不是吏部想选谁就能选的。
一般来说,在正式的廷推之前,七卿和内阁,在吏部的主持下,会进行一次小规模的会议。
内阁大臣对于品级虽然有要求,但是朝廷当中,三品以上的官员,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各部,院,寺,加上各地的封疆大吏,有资格入选的,少说也有百十号人。
但是廷推的候选人,只有十个。
怎么选呢?
当然是大佬们先划拉一波,各自举荐出自己觉得有资格成为候选人的官员,并且要阐明理由。
如果超额了,那自然是吵架(划掉),商量出最后的结果。
然后到了廷推之上,再进行第二轮的大规模推选,最终确定出候选名单,呈送圣裁。
不错,是候选名单,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第232章 廷推阁臣(下)
廷推虽然是朝廷典制中的铨选制度,但是本质上来说,它只是朝臣在向皇帝举荐他们认为符合要求的官员。
只是举荐和建议,并非最后的决策。
自从太祖皇帝废中书,罢宰相之后。
朝廷一应事务,无论大小,决策权都被收归到了天子的手中,官员任免自然也是如此。
不论是吏部的铨选,还是廷推大臣,都是代天子选拔而已,本质上是没有决策权的。
毕竟,天子日理万机,哪有工夫一一考核官吏。
就像这次,若是没有廷推,那皇帝就需要在上百号有基本入阁资格的京官和地方官当中,选出三人中选。
朝廷每天要流转那么多的官吏,全靠皇帝来选,这种工作量,太祖都干不来……
因此,就需要吏部或朝臣们来推选,前者是铨选,后者就是所谓的廷推。
但是无论是吏部选官,还是廷推,或是臣下举荐,最终的决策权始终在皇帝手中。
这一点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皇帝有权驳回廷推的结果,这一点在大明并不稀罕。
廷推并不是呈现最终一个人选,而是至少推举出两名,由皇帝最终选定中选之人。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高谷显见然也十分犹豫,不过,陈循的态度十分坚定,他最终也的只得点了点头,道。
“既然如此,那老夫就再陪德遵兄,冒上一次险。”
第231章 廷推阁臣(上)
翌日,下了早朝。
成敬又捧着一摞奏疏,来到了乾清宫,放到朱祁钰的面前,道。
“陛下,内阁的高阁老有本,内臣已经放在最上头了。”
朱祁钰微微有些诧异。
按理来说,诏旨应该已经送到了内阁,罢去翰林学士之职,这个惩罚已经算是很重了。
他本以为,陈循和高谷会安生一段时间,不想这才第二日,就又折腾起来了?
拿过奏疏细细的看了起来。
片刻之后,朱祁钰合上奏疏,摸了摸下巴,脸上浮起一丝玩味的笑容,问道。
“这奏本上头没有票拟,是高谷直接呈上来的?”
成敬答道:“回皇爷,不是。”
“这本奏疏,高阁老照规矩先送了通政司,不过,因为这奏疏是高阁老上的,内容涉及到陈阁老,所以他们都不适合票拟。”
“首辅大人说,事关重大,又涉及内阁,他不敢擅专,所以并未票拟,直接呈送到了御前。”
朝廷政务处理是有一套自己的程序的。
一般来说,朝臣言事上疏,除了密奏之外,都要统一先送到通政司。
然后由通政司判断事情的紧急重大程度,依次呈送御前,由天子御批之后。
不管是被准奏还是被驳回,奏疏都会送回通政司,再下发到上奏之人的手中。
当然,这是以前的情况。
自从天子准内阁行票拟之权之后,奏疏依旧要先送到通政司。
不过通政司并不会直接呈送御前,而是送到内阁,由内阁票拟过后,再呈送御前。
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内阁大臣自己的奏疏。
内阁是群辅制。
也就是说,每一个辅臣,都是有票拟权的。
一本奏疏,理论上只需要一个阁臣票拟,就可以呈送御前。
而首辅和其他阁臣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有分票权。
简单的说,就是安排谁来处理哪方面事务的权力。
譬如说如今的内阁当中。
涉及到户部,刑部的奏疏,就是王翱负责票拟,涉及到吏部,工部的奏疏,是陈循来票拟,涉及到兵部,礼部的奏疏,是高谷来票拟。
其他各寺院及地方的奏疏,亦是如此,有不同的分配。
这种职责的划分,是由首辅来进行的,这也是首辅所谓主掌票拟的权柄所在。
他可以自由的划分,由谁来负责哪方面的奏疏票拟,这种划分,只能由首辅来调整。
这也是首辅位高于其他辅臣,最明显的特征。
但是也会有特殊的情况出现,那就是内阁大臣自己的奏疏。
不论内容如何,内阁为了避嫌,往往从通政司接到奏疏之后,会另外安排不相干的阁臣票拟。
内阁现在就只有三位阁臣。
这奏本是高谷所上,内容涉及陈循,所以只能王翱来票拟。
不过,这昨天他们两边刚刚闹的很不愉快,朝野上下皆知。
这个时候,王翱为了避嫌,也干脆没有票拟,直接原封不动的呈了上来。
听了成敬的话,朱祁钰脸上笑意更浓。
王翱可不是个,会惧怕流言的人,这种情况,只能说明,他不愿意让高谷的奏疏通过。
不票拟,有时候也是一种态度。
不过……
朱祁钰提起朱笔,在奏疏上写了一行字,递回到了成敬的眼前,道。
“你跑一趟吏部,让他们将廷推的名单,稍作修改,然后再跟朝中跟你亲近的官员打声招呼,就说……”
成敬接过奏本,打眼一瞧,心中顿时一惊。
再听得天子的吩咐,便点了点头,道。
“皇爷放心,内臣这就去办,不过,您既然批了这奏疏,那要不要,让内阁即刻拟诏?”
朱祁钰摇了摇头,道。
“不必,这奏疏你也先留着,等明日廷推之后再下发。”
…………
腊月十五,大雪。
距离朝廷封印的时间,已经不到半个月了。
所谓封印,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封存官印,暂停办公!
这和寻常的休沐不同,寻常的时候,即便是官员放假,官印仍旧随身携带,正常的公务不会耽搁的。
但是封印期间,除非极其紧急的军国大事,否则一切公务概不处理。
得益于太祖他老人家的工作狂精神,大明封印的时间很晚,也很短,从除夕日到正月初三,一共四天。
不过,虽然距离封印还有一段时间,但是除了礼部之外,朝廷大多数衙门,运转的效率都降低了很多。
大家都在忙着备年货,准备迎接年节的到来。
不过,今天这个日子,对于朝臣来说,分外不同。
因为,在今天的朝会上,老天官要主持,可能是他在朝的最后一次廷推!
文华殿外,大雪纷飞。
殿内群臣肃然而立。
老天官立于殿中,背对天子,面对群臣,道。
“奉陛下旨意,内阁大臣三人,候选十人,推五人,呈送圣裁。”
“内阁候选者十人,名单为大理寺卿俞士悦,刑部侍郎江渊,工部侍郎张敏,礼部侍郎王一宁,太常寺卿许彬,太仆寺卿俞山……”
廷推这种事情,老天官主持了很多次了,流程上已是惯熟。
只不过,这次廷推的人数,着实有点多,长长的一大串名单和履历念下来,老天官都有些口干舌燥的。
廷推的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极为复杂。
涉及到三品以上大员,自然是要慎之又慎。
就拿这些个候选人来说,可不是吏部想选谁就能选的。
一般来说,在正式的廷推之前,七卿和内阁,在吏部的主持下,会进行一次小规模的会议。
内阁大臣对于品级虽然有要求,但是朝廷当中,三品以上的官员,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各部,院,寺,加上各地的封疆大吏,有资格入选的,少说也有百十号人。
但是廷推的候选人,只有十个。
怎么选呢?
当然是大佬们先划拉一波,各自举荐出自己觉得有资格成为候选人的官员,并且要阐明理由。
如果超额了,那自然是吵架(划掉),商量出最后的结果。
然后到了廷推之上,再进行第二轮的大规模推选,最终确定出候选名单,呈送圣裁。
不错,是候选名单,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第232章 廷推阁臣(下)
廷推虽然是朝廷典制中的铨选制度,但是本质上来说,它只是朝臣在向皇帝举荐他们认为符合要求的官员。
只是举荐和建议,并非最后的决策。
自从太祖皇帝废中书,罢宰相之后。
朝廷一应事务,无论大小,决策权都被收归到了天子的手中,官员任免自然也是如此。
不论是吏部的铨选,还是廷推大臣,都是代天子选拔而已,本质上是没有决策权的。
毕竟,天子日理万机,哪有工夫一一考核官吏。
就像这次,若是没有廷推,那皇帝就需要在上百号有基本入阁资格的京官和地方官当中,选出三人中选。
朝廷每天要流转那么多的官吏,全靠皇帝来选,这种工作量,太祖都干不来……
因此,就需要吏部或朝臣们来推选,前者是铨选,后者就是所谓的廷推。
但是无论是吏部选官,还是廷推,或是臣下举荐,最终的决策权始终在皇帝手中。
这一点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皇帝有权驳回廷推的结果,这一点在大明并不稀罕。
廷推并不是呈现最终一个人选,而是至少推举出两名,由皇帝最终选定中选之人。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