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一落,偏头看着郭威那敦厚的神态,刘承祐也明白其所持意见了,微微叹了口气,道:“朕这心里,只是有些舍不得如此良机罢了。就像当初栾城之战一般,赌上所有,博一把,方才有那般大捷!”
    刘承祐说这话时,似乎有些忘记了当初栾大捷后他的一个想法:再不敢如此行险。
    闻言,郭威则说:“陛下已非当年独领偏师的皇子,手中所掌也非一军之荣辱,负背江山万钧之重,不可不慎,需量力而行啊!”
    “只是难耐心中之痒啊!幽燕在敌手,如芒刺背,如鲠在喉,万事皆受其牵制!”刘承祐道中心中之愤懑。
    “陛下乃非常之君,当忍非常之辱,行非常之事!”
    想了想,郭威突然问道:“陛下可知故渤海国?”
    刘承祐答道:“海东盛国,如何不知?”
    “其立国两百余年,文化繁荣,地域广袤,州府众多,农畜兴旺,契丹祖发兵讨之,尽夺其地,取其两百年之积攒,一统塞外,从而国力遽涨。契丹先主耶律德光,得以全力南征,连连征伐,而犹有余力!”
    刘承祐微锁着眉,看着郭威,静听其下文。
    只见郭威,手指南方,认真地说道:“南方割据诸国,以伪唐最为富庶,在臣看来,伪唐就是我朝之渤海!”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刘承祐尊容之上,仅残留着点酒意了,不过眉宇之间的少许迟疑似乎已然释去了。
    又朝郭威邀酒,同他谈论起北部边防之事,将他心中对北边的某些顾虑,也拿出来讨论。
    刘承祐告诉郭威,他对于此次,如穷尽国力北伐,确实没有必胜的信心。他只是考虑到契丹的威胁,打心底不愿意受制于人,就像此次,契丹若欲南下,他连施展南方攻略的机会都不得不放弃。而若等大汉勉强有两面作战的实力,却又不知需等到什么时候了。
    他也有想过,击败契丹人,夺回檀、蓟、儒、武等州而守之,但是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他心里也没底。而冒险一搏的风险,后患,则更让他感到忐忑了。
    即便功成,又将耗费多少兵马、钱粮来重构北方防线,那只怕接下来数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大汉都得被完全牵制在北面了。而以史而鉴,纵万里长城依旧在,便可挡北方之威胁,就再无胡骑南侵之患?不见得。夺取北边,最主要的功利,是让大汉在应对草原威胁之时,不会每每从战略上,便弱于敌人,仗还没打,便处劣势,守势。
    听完刘承祐肺腑之言,郭威叹道:“如何抉择,陛下心中实早有定见,臣所说,倒显赘言了!”
    倒也是的,刘承祐上门,除了请郭威出山之外,便是想从他这儿,找点信心,并且缓解一下情绪……
    郭威则继续道:“唐末三代以来,中原内乱,契丹崛起,十六州即便未失之时,来自北方的威胁,又何曾小过。说到底,胡虏威胁固然可恨,自身的强大则更为重要。大汉如今圣主临朝,又有名臣宿将,百战之士,正当崛起之时,早晚有北上之时!”
    这一番拜访,郭威已经夸了刘承祐不止一次了,刘承祐摆了摆手,继续道:“朕也想过,趁契丹自乱,新主初立,求稳的心态,出大兵北上,行威胁恫吓之策,逼迫其割还我燕云之地……”
    这话说着,刘承祐自己都笑了,自嘲:“然细思之,却是想当然了。以当下局势,实不可因一时妄想,而误了军情!”
    “陛下!”郭威则郑重地向刘承祐道:“以臣愚见。对契丹人,如仅御备之,则集中原、河北、河东之力即可;如欲复夺关山,则需大汉诸边无事,集江北之力;然如欲消灭之,则需削平诸国,内治军民之政,而尽全国之力了,非一、两战可得!”
    闻言,刘承祐若有所思,道:“郭卿,这是给朕定了一条消灭契丹的战略呐!”
    “好了,今日蹭得郭卿一餐,夫人之手艺,甚是满意……”擦了擦嘴角的油腻,刘承祐起身:“与郭卿一谈,所获颇多,朕就不久待,先行回宫了!”
    “慢待陛下,招待不周,请陛下原宥……”郭威仍旧保持着谦恭卑顺。
    “对了!”离开前,刘承祐指着侍卫在远处的张永德,说道:“你这女婿,在朕身边时间不短了,是个将才,南征之时,以其引一偏师略地,如何?”
    闻言,郭威道:“他毕竟年轻,只怕人心不服!”
    “朕如今,不是已以用青俊而闻名了吗?”刘承祐摆摆手:“朕觉得他行,他就行!”
    第65章 决议南征
    回宫之后,刘承祐并未回崇政殿,而是直接到枢密院,同枢密副使郑仁诲及诸承旨、佐吏,一道梳理军务。枢密院向来是大汉军政中心,发兵之后,份量则更重,中原及河北所有涉兵之军政要令,悉出于此。
    关于契丹的军情消息,陆续自北而来,边关镇守,军情探事,各据情而报。随着信息的增多,对千里之外的燕地情况,刘承祐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契丹军力全面收缩,幽州周边五十里,少有辽骑,至燕南的汉军防线周边,则更无踪迹。契丹新帝耶律璟,在檀州密云接受朝拜,正式登基,文武上尊号曰天顺皇帝。
    赵匡赞派指挥使赵思绾率轻骑北上试探,结果一直过了怀柔,逼近密云,方才有契丹骑兵拦截。一番厮杀,胡骑此番甚是疯狂,亡命纠缠十余里。据赵匡赞报,虽则斩获有近两百,但自身也损失了上百骑。要知道,赵思绾手底下的骑兵,可是燕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军队。
    虽然只是一小片面,但自其中可见,辽军的意志,似乎并未完全消解。这,倒又坚定了一分刘承祐南下的决心。
    当夜,刘承祐的精神一直处于亢奋状态,抽出空到三司转了一圈,顺便叫上仍在政事堂的范质,一道研究钱粮问题,打仗就是打钱粮,打国力,这个概念早在刘承祐脑中扎根。值此时势,废寝忘食的,又岂止枢密与兵部。
    等刘承祐回到枢密院,意外地发现郭威一身紫服,已复职回衙,魏仁浦也被叫来,认真听取,察问军务详情……
    对于臣僚们这般宵衣旰食,刘承祐刘承祐颇为感激,一番发自内心的赞扬,即令准备宵夜、饮品以供之,也一同加入到讨论之中,君臣几人,则直接勾勒起南征的具体事宜来。到后半夜实在熬不住了,让臣僚们各去休息,刘承祐也只在枢密机房内小憩了一会儿。
    待到清晨,天色仍旧朦胧之时,刘承祐方才回到政殿,简答地洗漱,进食,着龙袍,即召群臣于广政殿。
    还是昨天那干人,不过,在文武们陆续赶到朝房之时,发现许久未曾露面于庙堂的郭威已然在座。不少人都面露惊讶,文臣们惊讶过后便是恍然,上前见礼道喜即罢,似尚洪迁、王殷、杜汉徽三人,则是乐呵呵的在朝房中同郭威叙起旧来。
    半年多的隐避时间下来,郭威在朝中的名望,似乎没有过于削弱,这便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了。
    郭枢密有人望,陛下当善防之。此言,是那武德副使王景崇此前斗胆密奏的,然后,刘承祐便很平淡对其交待,让他替自己防备着……
    广政殿内,刘承祐翠冕金袍,直登御座,接受朝拜过后,先特意指着郭威解释了一句:“郭枢密养病半载,今痊愈归来,重掌枢密军机之政!”
    言罢,环视一圈,神情一肃,高声道:“兼采群议,综合南北情势,朕已决议,舍北就南,兵锋转向,攻略伪唐,尽取江北之地!”
    “陛下英明!”率先起身高呼的,正是王朴,只见此君情绪激动。神情疲惫,两眼通红,显然也是没睡好,但神情之间,尽是兴奋。
    “先别忙着唱颂!”稍一停顿,刘承祐沉声敛容,有股蔑视八方的气势:“朕话说在前头,放弃北伐良机,是朕所做万难之决定。然计议已定,诸卿当戮力同心,运筹帷幄,讨定淮南,饮马长江!”
    “遵命!”闻言,一干文武当即齐声应道。
    战略一定,刘承祐旋即与众臣,商议起南征具体事宜。战略转向,可不是刘承祐一拍脑袋,诏令一下,即能落实的。自上而下,涉及到方方面面,朝廷诸部。所幸,如今的大汉朝廷,正处于战时状态,诸司围绕着抗击契丹,已然运转的一段时间了。
    经过商讨,有几道制令,当殿议定,即发。
    其一,制令燕王赵匡赞及冀北道行营都部署何福进,继续加强对辽防御备战,严密监视檀、蓟契丹军队的动向。
    其二,黄河一线的禁军及戍军,各归原防,其余诸州,暂止动员。在王峻及慕容延钊统率下先行北上之小底军、护圣军、奉国军,及侍卫龙捷马军,调头南下。着就近州县,搜集舟楫,征召民船,走水路运兵,前往宿州集结。靖江军全军,也向南方调动。
    其三,停止向河北转运粮秣、军械,既发之辎需,已达者卸入仓储,在途者同样转向,向南输送。东京后续筹措之粮械,沿运河南输。
    其四,两京及河南诸州镇,各下名额,征召民役五万,以备大军之需。淮上汉军,需要探查敌情,提高警备,做好迎中央禁军南下的准备。
    其五,湖南那边,澧州防御使曹胤,得联合着朗州王逵、周行逢等人,制造点矛盾、事端,牵扯唐军。当然,这是暗制。
    其六,遣使者南平、吴越两国,共谋大事。
    其七,便是定下了南征的军政指挥系统,淮南道行营都部署,经过商议斟酌,还是选定了侍卫副帅王峻,慕容延钊为行营都虞侯。工部尚书王朴,为淮南道水陆转运使,负责大军后勤供给。宰臣们坐镇东京,负责各类辎重补给的筹措,其中魏仁浦兼职京城巡检;郭威以枢密使之职,处置全国军令;另外,皇叔慕容彦超,被刘承祐拔为开封府尹,侯益那老头干得太久,给他挪了挪位置……
    这几道军政之令,总体来看,仍显得保守,在河北保留着随时抗击契丹的基础。不得不保守,契丹仍在燕山一线的重兵,也值得这份警惕。而北边的预警力度,还得根据契丹的情况,而作调整。
    这也是刘承祐同样宣布的亲征淮南,却暂时以王峻、慕容延钊在前线统军征伐的缘故。在完全确认北方威胁解除之前,刘承祐还是打算坐镇东京。
    在天子意志之下,中书门下、三司、及枢密院就如上了发条的机器,在战争的频道上,加速动了起来,一系列军政要令,北传南达。决心下定之后,刘承祐反倒轻松下来,开始全心投入到淮南战略上。
    未几,收到了冀北都部署何福进的奏报,契丹皇帝遣使来朝,他已派军卒护卫来京。
    就在当日下午,辽使抵京,即被刘承祐召入宫中。刘承祐有预感,辽使带来的,绝对是好消息。
    自天福十二年北汉建立之后,近五年的时间下来,北汉与契丹之间,可谓仇深似海,互为攻伐,边境之上,未尝有一岁是安宁的,刘承祐的对外态度也是硬,一硬到底。时隔数载,这还是第一次有使节往来,并且是契丹人主动遣使。
    就在崇政殿中,着魏仁浦、郭威作陪,刘承祐接见来使者,辽左客省使,萧护思。
    萧护思原为辽之御史中丞,总典群牧部籍,在南征大臣之列。耶律璟即位,以其有才干,迁为左客省使,出使东京。
    这是个中年人,脸上毛发旺盛,轮廓分明,一双眼睛倒显有神,进殿之后,四下打量着,面对北汉君臣的审视,也淡定如风。
    至殿中,躬身行礼,声音洪亮:“外臣萧护思,奉大辽天顺皇帝之命,问好大汉皇帝!”
    从其意态,可见骄矜,不知是契丹十数年来对中原王朝养成的倨傲,还是刻意为之,想要不堕其威。
    “免礼!”刘承祐摆了摆手,故作不知问道:“天顺皇帝?朕若没有记错,你契丹之主,不是尊号天禄?何时改换,如此突然?”
    第66章 兄弟之国
    刘承祐目光中的玩味,让萧护思心里略感难受,有不善之感。而心里也晓得,这汉帝分明是明知故问,念及此来的使命,压下心中的不适,拱手道:“我天禄皇帝率军游猎于归化州,不幸崩逝,寿安王柩前即位……”
    “呵呵!”刘承祐很不礼貌地打断萧护思,作恍然状,感慨道:“早闻契丹主,帅十万之众南下,原来竟是为畋猎,好大的阵仗!”
    说着语气转冷,威视凛然:“朕也准备了十万甲士,本意与契丹主会猎于幽云。只是如今看来,天公不作美,可惜,可叹呐……”
    刘承祐的话,让萧护思眉头紧皱而起,抬眼直视着这个年轻的汉天子,果如传言,性格强势,言辞带锋。
    注意到萧护思神情的变化,刘承祐转而问道:“来使且直言吧。你们新皇帝遣你来,意欲何为?”
    闻言,萧护思一下子打起了精神,不过表现仍旧沉着,答道:“我天顺皇帝向来仁厚善良,见辽汉两国,多年以来,兵伐不断,边境军民苦于战事纷争,生计几难维持。今即皇帝位,有感于此,想要两国重修于好,各自罢兵,重开榷场商集,沟通往来。应汉人之言,化干戈为玉帛,共襄友好!”
    听其来意,刘承祐显得很是意外的样子,阴阳怪气:“契丹新帝,有仁善之心,和平之志,这倒是令朕感到意外呐……”
    萧护思眼睁睁地看着刘承祐问坐在殿中的郭威:“如今河北,已征调了多少军队?”
    郭威答:“回陛下,步骑大军二十万!”
    闻答,刘承祐这才以一种让萧护思惊颤的语气道:“知道吗?就在方才,朕还在考虑,率我汉家儿郎二十万,北上幽州燕,给你天禄皇帝吊唁,向你天顺皇帝道喜,贺他登临大位。就是不知,契丹皇帝,会如何待客?”
    面对汉帝这几乎赤裸的威胁,萧护思有过那么一丝慌乱,但迅速地稳定心神,脑中回忆起南下之时耶律屋质的叮嘱,此行虽为议和罢兵,却也不可弱了大辽之势。
    嘴角稍微勾了一下,萧护思直视刘承祐,语气也变得强硬:“我天顺皇帝虽则年轻,却也有贤臣良将、部卒猛士相随,南院诸州,尚有大军十万,国内控弦之士,可随时再聚十万。陛下若北来祝贺,那么外臣必建议大辽皇帝,于上京内造一别院,供陛下长住!”
    “大胆!”
    “放肆!”
    萧护思此言一落,郭威及升任殿中补阙的热血书生王著先后出言呵斥,魏仁浦没有作声,那双眼睛也带有不善。所谓主辱臣死,这是必要的表现。
    而萧护思面对此景,反倒更显安然了,腰板挺得更直。相较于臣子的激动,刘承祐表现得倒要自然多了,不以为意,饶有兴趣地看着萧护思,收起了此前又是隐言威胁,又是威势凌人的态度,道:“契丹主欲使两国弭兵修好,对两国百姓都有其利,朕也非好战之君,没有不允的道理。不过,契丹主遣你南来,不会就带来这干巴巴一句话吧!”
    听刘承祐这么说,明显感受到了汉天子语气中的转圜,萧护思也收起了倨傲的意态,答道:“外臣南下之前,已得皇帝陛下全权,和议条件,皆可斟酌而定!”
    “既如此,那就先谈着,慢慢谈。事涉两国和平,百姓安定,朕着二宰臣,好生与你商讨,议出个和谈章程!”刘承祐淡淡道。
    萧护思见状一喜,不过眼神一闪,又请道:“外臣南下之时,见大汉境内,兵马调动频繁,大军北上,无边无际。汉皇陛下既有和谈之心,可否先表诚意,暂止进军?”
    “呵呵!”刘承祐笑了:“那首先要让朕看到你契丹的诚意。不过,朕可以先下诏,燕南汉军,退回城关,边线且先停战!”
    汉帝这般态度,反使得萧护思心中稍安。刘承祐着人,引萧护思去礼宾院,又传谕冯道及范质,让二人先去谈着,再探探契丹人的底细。
    而政殿之中,刘承祐问魏仁浦与郭威:“二卿以为,这辽使萧护思如何?”
    “虽有张狂,进退有据,不堕其威,谓契丹主识人!”郭威没有刻意去贬低来使。
    魏仁浦也平静地答道:“臣如今所思者,正是昨日殿中所虑,契丹如能臣勇将,力挽狂澜,其局面只怕没有我们想象中的混乱,情势也没我们想象中的乐观。据闻,契丹新主,而今不足二十岁,弱冠之年,军前即位,只怕有贤臣辅佐啊!”
    “魏卿所虑甚是,这也是朕有所体会的!”刘承祐点头道:“当初皇考崩殂,朕以幼弱之年继位,可谓主少国疑,契丹南略,伪唐扰边,孟蜀入寇,盖有小觑我朝之心。正仰赖诸臣辅佐,将帅奋武,方才外御边患,内修德政,保定社稷。”
    “今契丹皇帝亡于内乱,同样幼主继位,朕与诸卿皆以此为天赐良机,直觉燕地唾手可得,亟欲出征北伐。虽则如今已计定南征,却也不禁思考,自己是否也陷入了‘先入为主’的彀圈,小觑契丹!”
    听刘承祐这番感慨,魏仁浦与郭威对视一眼,拜服道:“陛下能以史为鉴,善省己身,实乃大汉之福!”
    “你们可千万别夸朕,朝中已不乏颂圣之臣,好话听多了,朕怕迷失在这赞誉之中。朕还是希望,多听点逆耳忠言!”刘承祐摆摆手,嘴里虽这般说,语气很轻松。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章节目录


汉世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芈黍离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芈黍离并收藏汉世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