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弘殷是员不折不扣的宿将,刚毅善战,因为有个出众的儿子,所以声名不显,但不管在正史上,还是在如今的大汉军中,名望都不低。
    此时,突闻其死讯,刘承祐心里还是忍不住生出些感伤,道:“天何不仁,又去朕一员大将啊!”
    想到还在蜀中的赵匡胤,或许还该表现出一丝愧疚之情,想了想,刘承祐抬指吩咐道:“记,广阳侯赵弘殷,忠正严毅,国之宿将,今不幸辞世,朕甚哀之。着追封广阳郡公,加侍中,谥武毅,赵府举丧之费用,悉由朝廷支出。”
    “是!”
    顿了一下,刘承祐又道:“其子赵匡义,赐云骑尉,入宫当职!”
    说起来,赵二也快成年了。
    第166章 太子与大将
    润州,去金陵百四十里,一直是南唐重镇,金陵的东大门,南唐朝廷素来重视,设镇海节度使于此,驻扎重兵,以御吴越。在金陵与杭州两方政权数十年的争斗之中,润州也是双方交锋的战场,最近一次,还是在乾祐五年汉师南征,吴越奉诏发兵配合,在润、常境内,为唐燕王李弘冀领军击破。
    因吴越之患,南唐都金陵,实则也有种“天子守国门”的意思,在尽失江北土地之后,这样的意味则更加深厚了。
    仅隔着一条江,犹见大汉飘扬的旗帜,舟船往来,双方共用大江,金陵可以说是直面北汉兵锋,虽然其锋芒暂时被收敛起来了。
    在尽失江北州县、堡垒的情况下,即便构筑了一条勉强能看的守江防线,江南在北汉君臣眼中也就像一位被尽去外裙的美人,内里的纱衣并不能对娇躯起到遮掩效果,反倒越加吸引人,而金陵则是少女妙体最诱惑的要害之处。
    这些年来,唐主李璟曾不止一次动过迁都的念头,并且几次拿来廷议,唐臣共推其事。即便以李璟狭陋的军事眼光,都能察觉到江防的薄弱与金陵的危险,他怕了,所以想迁都避祸。
    不过,迁都之议,屡屡引发争议,李璟虽然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但却有太子李弘冀、宰相韩熙载以及军中有识之士等一批文武,强硬而激烈地表示反对。
    李璟是真的怕了,尤其在两年前,汉军收取荆湖之后。他甚至动过,让李弘冀在金陵监国,自己南狩洪州。最后也未成行,一是朝臣反对,二是不放心李弘冀,三是数年的时间下来汉唐之间关系还算安宁,第四则是,金陵的繁华富庶,哪里是洪州那“穷乡僻壤”所能俾倪的。
    即便如此,李璟仍旧把洪州升为南昌府,做好了随时“南狩”的准备。
    镇守润州的镇海军节度使,乃是林仁肇,这个闽国降臣,如今却成为了南唐的江防大将。因为在淮南大战中的优异表现,再加李弘冀与韩熙载等人的举荐,在两年前,巡检鄂州之后,林仁肇被擢升为真海军节度使。这两年,润州林仁肇,鄂州刘仁赡,二人一东一西,分为南唐柱国。
    12月的江南,雨冷霜寒,江风刺骨,北风卷动浪潮,不断侵蚀着江岸。在润州,唐廷驻有30营共计15000卒,其中有5000水师。
    临江的水寨间,登上高楼,在林仁肇的陪伴下,唐太子李弘冀亲自检阅着军队。在大江上,战鼓擂动,号旗急挥,三十余艘战船,正进行着水战的演练,不时爆发出一阵杀声。
    汉军平蜀的消息,传来得很快,初时就使金陵朝堂大惊。然而,不过三个月的时间,便是汉军全取川蜀的消息,这下则是震恐了。据说,当蜀主孟昶投降的消息,顺江东下,传入金陵的时候,唐主李璟手抖之下,直接写坏了一幅好字。
    其后,唐廷君臣,无不沉浸在一片惶恐之中,每个人心头都生出了些紧迫感。川蜀既定,那江南还远吗?每个人,脑中都生起了这个疑问。紧接着,便是南唐加强了军事了建设,太子李弘冀此来,便是一个态度,林仁肇练兵驭兵之能,是经受过检验的,所率之镇海军,大概也是如今南唐军队装备最好、训练最佳、战斗力最强的军队。
    “林将军不愧为大唐第一战将,驭练得法,麾下将士果然精锐。孤观舰川行进、号令指挥、作战配合,皆有条理,极具章法。”居高临下,观察着江上润州水师的演练,李弘冀不由赞誉道。
    李弘冀性格有缺陷,但确实富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因其勇敢坚毅,又有击败吴越军队的战绩,在军中颇有威信。而似林仁肇者,对于李弘冀,也是多有好感。
    此时,闻其夸奖,林仁肇却没有多少喜色,坚毅的面容被冬风刮得得通红,除此之外别无表情,目光遥望江北,沉声道:“训练再精,却也需战场的检验!”
    注意到林仁肇的目光,李弘冀也微仰朝北望去,笑道:“看来,林将军是迫不及待,想要与汉军一战了!会有机会的!”
    林仁肇点了点头,说:“这六年间,北汉连取秦凤、荆湖、川蜀,其下一步的动向,不是南粤,就是我大唐!战端将起,留给我们的时间,也不多了!”
    闻之,李弘冀脸上的笑容也收敛起来,点头道:“是啊!”
    气氛变得,比呼啸的冬风还要冷,林仁肇怅然地道:“当年,汉军大举南下,短于水师,我军坐拥水军,却不能发挥其力,连败于陆上,丧师失地。这些年,汉军也大力发展水军,如今面对他们,只怕再难起压制之效……”
    “看来,林将军还对当年之败耿耿于怀啊!”李弘冀道。
    林仁肇反问:“殿下不是也一样吗?”
    李弘冀握紧了拳头,沉声道:“只可惜,当年父亲所托非人,若是以孤为帅,若是能早启用将军这样的良将,岂能让汉军猖狂,致失机宜!”
    林仁肇叹道:“两年前,汉军取荆湖,大战于岳州,末将曾亲临观战过,汉军之精锐,不减当年啊!”
    “将军莫非怕了?”李弘冀浓眉一挑。
    “哼!”林仁肇当即轻哼一声:“知己知彼,末将只是不敢小视汉军罢了!然汉军若南来,唯死战报国而已!”
    “将军豪情!”闻之,李弘冀不由用力抚掌,高赞道:“远胜金陵那干畏汉如虎的碌碌文人!”
    看了看有些激动的李弘冀,林仁肇心中却默然一叹,虽领军在外,但对于金陵朝堂的某些风气,他也有所耳闻。
    身边这位,虽然被李璟立为太子,但日子似乎并不好过,与诸多文臣,关系不睦,唐主李璟对这个性情忌刻的儿子,也有所不满。这一年间,朝中又有人在怀念温和谦恭的前皇太弟李景遂了,并为之大唱赞歌,似在造势,明显在针对太子李弘冀。
    思之,林仁肇心头颇为怅惘,国势危颓,危机四伏,主政者,却不能上下一心,仍在蝇营狗苟,相互猜忌。
    “林将军,江北的汉军,兵力布置并不多,可谓空虚,若尽起润州之师,你可能袭取扬州!”突然,李弘冀遥指西北,那是扬州的方向,问林仁肇。
    林仁肇微惊,但见着目光灼灼的李弘冀,稍作思考,很认真地应道:“汉军在扬州,只有五千的水陆地方驻军,若朝廷有诏,我有八成的把握,一举夺之!”
    “只可惜,朝廷勒住缰绳,不让骏马飞驰,为之奈何!”林仁肇又叹道。
    事实上,在汉军伐蜀的消息传来后,林仁肇就曾上表金陵,愿意趁汉军西顾,率军北上,收复淮南。并不给自己留余地,直言若不胜,则请朝廷取他首级向汉廷请罪。一番拳拳忠心,却被李璟直接压制,无情拒绝,对于北汉,躲还来不及,怎敢轻捋虎须。因为林仁肇这封奏表,李璟下诏斥责了一番,并加派监军都之。
    听其慨叹,李弘冀却严肃地道:“当初,你建议主动出击,孤也是赞同的!以当今天下之局势,被动防守,最终只有困死一途,唯有主动出击,方有一线生机。
    不瞒将军,孤已经打算,遣人浮海北上,联络大辽,约以攻汉!只要功成,将军便可率师北渡,伐汉兴国!”
    第167章 弹冠相庆
    李弘冀的话让林仁肇不禁警醒,虎目发亮,随即露出一抹郑重的表情:“这确实是个好办法,不过……”
    “孤以将军知己相待,不必有顾虑,有何话可直言!”对其反应,李弘冀轻轻一摆手,那张英伟的脸上,表情显得很坦诚。
    闻言,林仁肇也直接道:“汉辽之间保持和议多年,未尝有大的冲突,会贸然南攻吗?朝廷又会同意吗?”
    李弘冀却是笑了,意态显得从容而自信:“契丹自阿保机建国以来,雄据北方,几十年间,屡次南侵,未尝有一主罢兵者。其势盛之时,石晋认父、割地、纳贡,以求苟全。
    今北汉崛起中原,对契丹,既不称臣,又不纳贡,两虎之间,何以共存?这些年,汉主大修武备,四面出击,囊括四海之心,昭然若揭,今只余江南半壁未下,一旦待其并吞南方,必然提兵北上,以争燕云。
    辽主若稍有见识,当晓其威胁,有所警惕。再者,辽国之中,不乏能人,孤已遣遣明辩之士之才北上,与之取得共识,想来也不难!
    至于朝廷,国家已是危如累卵,如能促契丹大军南下,两强争锋于北方,与我朝喘息之机,想来没有人不乐意……”
    听李弘冀这一番话,林仁肇下意识地点了点头,脑子里却不禁泛起一丝杂念。即便契丹真的大举南下,金陵又敢主动出击吗?
    蓦然回首,看着紧紧盯着北方的李弘冀,林仁肇心中有了少许安慰,或许在太子的推动之下,能挣得一线生机吧。
    在李弘冀与林仁肇二人为“南北夹击”的战略而深谈之时,自江北徐徐开来几艘船,轻舟走舸,玄黑的汉旗在冬日下竟也格外扎眼。
    润州水师的演练,很快就被打断了,察觉到其状,李弘冀与林仁肇对视了一眼,目光中都浮现出一丝阴霾。下得观演楼,等候了片刻,一名水军军校,匆匆来禀,却见到已伫立等候良久的李、林二人。
    “说吧!汉船南来何事?”林仁肇当先问道。
    军校拱手答道:“是扬州的汉军水师,派人前来查看我军演练情况,让我军做出一个解释!”
    “解释?我大唐军队演练,还需要向汉军解释?”李弘冀当即怒了,怒指道:“去,把南来的汉船给孤赶走,让他们滚回北岸去!”
    再怎么压制,李弘冀刚烈易怒的性格,终究是难改的。见状,还是林仁肇劝阻了句,吩咐道:“答复汉使,我军只是做日常的操练,别无他意。告诉他们,如不嫌弃,本将在营中备好酒食,供其享用!”
    “是!”
    待军校退去,李弘冀彻底爆发了出来,看着林仁肇,悲愤道:“国辱军辱,早知汉军骄狂,平日里也是这般欺上门来的吗?”
    林仁肇叹了口气,应道:“殿下息怒!刀兵未起之时,能忍则忍。若能因我们一时的忍让,助涨其嚣张气焰,麻痹其心,未必不是好事。而我军,亦可韬光养晦,知耻而后勇!”
    知道林仁肇是个血性汉子,但听其言,李弘冀也不禁怅然,同时,也能够理解:“委屈将士们了!”
    “殿下,今日的操练,就到此为止了吧!”林仁肇说道。
    “走!备宴吧!汉使若敢登岸入营,孤倒要见识见识,是怎样的猖獗!”李弘冀摇了摇手,吩咐道。
    “是!”
    很快,两名扬州水师的汉军军官,在唐军的奉承下,傲然入营,由林仁肇亲自作陪,大吃大喝一番,又收受了一些贿赂,心满意足地乘船北归,复命去了……
    夜间,南唐太子李弘冀已回到丹徒城,方至下处,便有一名心腹僚属,急匆匆来见。一见到此人,李弘冀神情立刻紧张了几分,当即屏退随从,引入屋内密谈。
    “怎么样?”李弘冀盯着来人。
    来人表情看起来也十分严肃,刻意地压低着声音,禀道:“殿下,洪州那边已经得手了!”
    下意识地抽了口凉气,李弘冀的神情突然变得有些复杂:“真的动手了?”
    来人颔首:“消息,应该很快就传到金陵了!”
    双手下意识地颤抖了起来,李弘冀一副心绪不宁的样子,两眼不由得有些泛红,在屋中徘徊几许,突然道:“是否留下什么手脚?”
    见李弘冀的反应,来人楞了一下,心中嘀咕着,做决定的时候,可不见太子这般,那时候可是心如铁石,毫不逡巡。如今成功了,反倒如此犹疑的表情。
    “请殿下放心,我们找的一名被晋公处置的一名死囚,业已灭口!”
    听其言,李弘冀稍微安了下心,有些意兴阑珊地挥了挥手,声音低沉道:“孤知道了,你退下吧!”
    “是!”
    待下属退下后,李弘冀突然瘫倒在地,斜靠着书案,面容之间,表情扭曲,仿佛映衬着他复杂的心绪。良久,方才略带后悔地呢喃道:“三叔,你别怪侄儿啊……”
    没错,李弘冀终究是走了历史的“老路”,派人把他的皇叔李景遂杀了。他选择出巡润州,也有着躲避风波的想法在内。
    近年来,金陵的风向,对他这个太子极不友好。没有当太子之前,因为国势,这个有武功建树的皇子,还是很得一部分人心的。
    但被立为太子之后,性格中的缺陷就被无限放大了,为人严刻,好猜忌,政治手腕低级,喜武厌文,与大臣同僚也也搞不好关系,不能和协上下。以致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念温和纯厚的皇太弟李景遂了。
    整个金陵朝廷,始终坚定地支持李弘冀的,只有一个两朝老臣萧俨。至于韩熙载,只能算政治上的同盟,对抗那些持偏安投降思想的江南士人。
    而李弘冀呢,自然不会在自己身上找问题,感觉到自己地位不稳,壮志难伸,慢慢地就把过错推到皇叔李景遂身上了,当作自己的威胁。
    事实上,李弘冀选择杀叔的选择,当真是蠢得不能再蠢了。一者,李景遂本无其意,退身自保,志向已然表明,十分磊落;二者,担上这杀叔的恶名,尤其是杀一个名声口碑上佳的叔叔,他又何以存世,何以保住他继承人的身份?
    志气再高,终抵不过一个“作”字。
    ……
    12月的金陵,萧冷异常,作为一座数十万人口的大都邑,始终保持着一定活力。虽然这些年以来,金陵的士民,日子已不像早年那般好过了。不过,因为即将迎来新的一年,气氛也好转许多,日子再难过,也不妨碍庆祝节日。
    唐宫,诸殿梁顶上,仍旧陈设着鸱吻,以保持“帝王”的体面,当然,这份体面,只是自我催眠,自娱自乐。这些年,每当有汉使南来之时,李璟便下令将之尽数拆除,并将宫廷之中一切违制的器物尽数掩藏,以免被抓住把柄,给汉廷问罪的机会。
    龟头殿内,暖室生香,气氛融洽,喝彩不断,却是唐主李璟在饮宴间,又写出了一篇得意诗作,引得侍驾的词臣、美人们大加恭维。
    饮宴正欢,内侍来报,宰相韩熙载求见,李璟当即吩咐,宣。
    很快,韩熙载跨入殿中,环视一圈殿中的奢靡场景,看了看与人推杯换盏的冯延巳,又瞧向面带笑容的李璟,心中不由一叹,上前见礼。
    “韩卿来了!”李璟兴致正盛,见到韩熙载,当即道:“快入席,今日高朋满座,多出佳作,当与朕共赏同饮!”
    看着美貌的宫娥,嫣然带笑,奉上的一杯酒,韩熙载轻轻地推拒,拱手应道:“陛下,酒,臣就先不喝了。臣此来,是有军机大事容禀!”
    见韩熙载的反应,李璟的兴致低落了些,稍微认真了些:“何事?卿且言来!”
    韩熙载:“陛下,川蜀来报,蜀中大乱。汉军入蜀后,对孟蜀臣民,大肆勒索劫掠,广布罪名,侵吞民产,以致蜀中豪强,争相反叛,到11月,举叛反抗汉军着已达15州,义军逾十万之众!”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章节目录


汉世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芈黍离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芈黍离并收藏汉世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