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朝廷相召,进京扶棺治丧的诏令,李光睿自然不会乖乖地听令,其父殷鉴在前,他可不会上当,权当没听过。
同时,李光睿也是真正意识到了,此番不同往常,从朝廷透出的风,就明显不同寻常。当杨业远赴西北时,李光睿也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准备之中。
一时间,夏绥地区陷入了多年未有的紧张,人来人往,阴谋算计,层出不穷。有些手段,或许俗套,但往往管用,在蛊惑人心之上,李光睿还真有几分能耐,将定难军上下,成功地凝聚到一起,打出的口号也很明确,保卫夏州祖地。
在杨业抵达延州,汉军积极调动,直指夏州之时,定难军同样在努力调度,准备应对事宜。然而,两方之间,强弱形势,力量对比,可谓一目了然。
且如刘皇帝所预料的那般,大势压迫下,人人都心存疑虑,大汉这么多年,从来都是战无不胜,愿意跟着李光睿对抗朝廷的人,当真不多。
哪怕是定难军内部,团结是那些党项将领与土豪们的共识,但那只是为了应付来自朝廷的压力。然而当那种压力化为实质,变成军事行动之时,几乎所有人心中都要打个问号。
倘若同朝廷刀兵相见,结果或许难料,但甘州回鹘的下场,可是血淋淋的……
另一方面,朝廷这些年,对定难军与党项人的内部渗透太严重了,李光睿那些动作,从一开始,就是不断地传出来,最终汇聚到招讨使行营,上呈东京。
同时,夏绥四州内部,也有大量的官员将吏,秘密同大汉官府取得联系,其中有汉人,也有党项人。
如果对定难军内部,李光睿还能凝聚一部分人心,毕竟哪里都不缺死硬份子,在诸党项部落的联络、寻求支持上,结果让李光睿大失所望。
谈及同大汉朝廷为敌,大部分人都表示犹疑,而少部分人都明确表示拒绝。他们之中,不乏与大汉官方联系紧密,与汉民利益相关的人,还有人更在意后果。
与朝廷作对能有什么好处?几乎无法想象,能够看到的,只有恶果。部民死亡,邑落毁灭,牛羊马驼不复所有,所产食盐换不得粮布……
当然,这些情况,都是在多年的渗透中,由大汉官方主导,传递给党项部族的信号。因此,当得不到广大党项部族支持的时候,定难军也只是无根之萍。
到九月中旬的时候,李光睿便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
而在赴任西北后,杨业除了将行营设在延州后,便再没有大的动作。除了再度遣使到夏州,宣告朝廷诏书之外,就是整练调集来听用的诸军,同时准备辎重粮草,并不急于进兵。
此番行动,政治攻势显然在军事行动之前,王祐事情做得很漂亮,使者四出,纵横夏绥,在落实分化瓦解事务的效果上,更展示其灵活的手腕。
因此,到立冬以前,兵马辎重都已经整备完毕的情况下,眼见李光睿左支右绌,日陷窘境,杨业终于自延州发兵了。
相较于北边的大张旗鼓、磨刀霍霍,南征事务,则做得够隐秘,他想要个突袭之效。潘美亟于南征,但真正请得诏令之后,却一板一眼,不急不躁的,比之延州杨业还要稳重。
最终,枢密院从岭南岭北诸州调集了两万军队,加上征召蛮兵以及借调的平堑军,算上一定的随军民夫,总计调兵四万众,给潘美更足的底气。
南北并举,却又同时引而不发,都在寻觅战机。刘皇帝没给他们定硬指标,也给了二将更多的发挥空间。
第83章 惠妃母子
“恭迎官家!”
慢步踏入春兰殿,面对的是小符惠妃及殿中一干人等的迎候。不知觉间,连小符都已经三十五岁了,易逝的时光往往使刘皇帝多加感慨,同时也对这些陪他一路走过来的人越发亲重。
底子好,再加养尊处优,保养得当,小符芳华依旧,只是更显成熟,身姿婀娜,风韵动人。没有多少变化的,大概要属她的性格了。
哪怕一双儿女都逐渐大了,在刘皇帝面前,始终是一种小女人的姿态,会吃醋,会嫉妒,并且直接把她的各种情绪表现出来。
虽然刘承祐对后宫一向要求安宁,提倡和谐相处,但事实上,见到这些贵妇美人们,围着自己转,争风吃醋,邀请献媚,有的时候,刘皇帝还是有一种自得感的。
亲自扶起小符,打量了她那只画了点淡妆的脸蛋,轻轻地握着其手,嘴角带着笑容,眼神扫了几下,问:“刘葭与刘曙呢?听说他们回宫了,怎么不见人?”
提及此,小符眉头顿时皱起,说道:“受了惊吓,还未平复。”
“怎么回事?他们不是出宫到刘晞那里玩耍吗?谁还能惊了他们!”刘承祐不解,脸色也冷了两分。
要说刘皇帝的这些儿女中,最得兄弟姐妹们喜欢的,非老三刘晞莫属了,因为他最风趣,也最没架子。
刘煦之后,刘晞与刘昉也相继开府,偶尔,宫内的皇子皇女们,也会出宫去拜访游玩。此番就是刘葭这个大姐头,带着自己的胞弟刘曙,到晋公府上玩了几日。
感受到刘皇帝流露出的关爱情绪,小符美眸中闪过一抹满意的喜色,然后叹了口气说道:“回宫之前,听闻市内处决刑犯,这姐弟听了好奇,着人引去观看,结果惊到了。回宫后魂不守舍的,现在连茶杯都拿不稳了……”
听其解释,刘皇帝微讷,尔后洒然一笑:“就这点事?”
“您还笑得出来!”小符有些不满了。
刘承祐道:“刘曙也十岁了,要知道,他的哥哥们,不满十岁,就已然上过战场,见过那尸山血海,尚且不惧……”
“两者岂能相比,他们姐弟,终究是第一次见那残酷景象。”小符道。
“所以,长养于深宫,并非好事,还是得让他们多出去走走看看,见识一下外边的世界……”刘承祐这么说道:“算了,我去看看他们!”
刘皇帝的长女刘葭,如今也快满十四岁了,容貌随他母亲,漂亮可人,很有灵气。刘曙则是九子,满十周岁未久。
见到刘皇帝的时候,刘葭顿时来了点精神,飞扑入他怀中,嘴里说道:“爹爹,太吓人了!好好的一个人,钢刀一斩,脑袋就那么掉下来,滚了好几圈,血溅了一地,围观的人竟然还在叫好……”
摸了摸贴在自己胸前的小脑袋,刘承祐见她描述得如此清楚,说话也有调理,声音也是中气十足,露出一个温和的笑脸:“你现在还怕吗?”
闻问,刘葭立刻把着刘皇帝的手,靠在他手臂上,答道:“爹爹在,就不怕了!不过,九弟是真吓坏了,现在还站不起来呢……”
她这话音一落,边上刘曙蹭得一下站了起来,不服气地道:“我也不怕了!”
“真不怕,还是假不怕?”看着自己的九皇子,刘皇帝调笑道。
小脸上闪过一抹迟疑,下意识地哆嗦了一下,刘曙答道:“真不怕!”
“这可是你说的!作为我的儿子,岂能如此胆怯,可不要再拿不稳茶杯……”刘皇帝揉了揉刘曙脑袋。
闻言,刘曙三两步到桌案边,端起一盏茶,咕咚喝了几口,然后舒畅多了。
天色虽然还早,但刘皇帝暂时没有其他行程,也打算留宿春华殿。小符惠妃自然是喜不自禁,这几年刘皇帝开始节欲,这自然苦了后宫的嫔妃们,尤其是这如狼似虎的年纪。像小符这种算得宠的妃子,对皇帝的雨露都是一种期盼的心理。
刘皇帝心情看起来不错,与刘葭刘曙这姐弟,聊着天,听他们讲在晋公府的趣事,以及今日观刑的感受。
“看到人头落地,当时我整个人都感觉麻麻的,从头顶麻到脚下,心中空荡荡,感觉天地都阴暗了几分……”缓过来的刘曙,讲起来还绘声绘色的。
“官家!”用膳之前,喦脱单独找到刘皇帝。
“你有何事?”刘承祐看了他一眼,问道。
“护卫大公主与九皇子的宫人卫士,竟引贵人去闹市观刑,以致惊了两位殿下,是否要略施惩戒?”喦脱问。
闻之,刘皇帝打量着喦脱,却是不知该说他细心,还是其他什么。不过,刘承祐却没有计较此事的意思:“刘葭的性格朕还不知道吗?她若感兴趣,宫人卫士岂能拦得住?不必诿罪于下人!”
“是!”喦脱应道,顺便拍了句龙屁:“官家仁慈。”
夜里的时间,自然是刘皇帝与符惠妃的私密时刻了,一番激情是免不了的,完事之后,刘皇帝是大喘了几口气,面上却是一副痛快的表情。
小符玉面绯红,看起来还是很满足的,细腻的面颊贴在刘皇帝胸膛上。呼吸逐渐平息下来,轻声问道:“官家今日怎么想起来我这里了?”
“我来看看你们母子,怎么,不开心?”刘承祐问道。
“是太开心了!”小符这么回答,微仰起来脑袋,泛着秋波的双眸,定定地看着刘承祐。
被这动人的目光注视着,加上诱人的躯体本在怀中,有些少见的,刘皇帝再度鸡冻了……
难得地放纵了一波后,在困倦袭来后,小符柔柔地道:“听闻官家明岁打算出巡察?”
“嗯!”刘皇帝打算离京巡视道州的想法也已传开了,并不是什么秘密,闻之,直接回道:“好些年没出去走走看了,统一的帝国,究竟是什么模样,也该亲眼看看。”
“官家出巡之时,能否得幸侍奉在侧?”小符问道。
闻之,微愣。说起来,从小符入宫开始,也十好几年了,但这么多年,不管是出征还是出巡,都因为各种原因没能陪驾。
因此,当小符提出请求时,刘皇帝很是痛快地答应:“我同意了,也带你出去散散心!”
“多谢官家……”
第84章 夏州降
“朕一贯提倡的勤政亲民,结果下面的官员们,就是这般勤政,如此亲民?嗯?”
冬季已然降临,气温有所下降,但尚不算寒冷。不过,崇政殿内,面对愠怒的刘皇帝,在场的几名大臣都觉得凉飕飕的,一个个都微低着头,气氛显得紧张。
刘皇帝生气的原因,是收到了一些风闻,关于地方上的一些为政风气。根据调查,有为数不少的州县官员,有事没事,喜欢到下边视察。州官下县镇,县官下乡村。
这本没什么好指谪的,这是视察调研,也是听从皇帝的督教,响应勤政亲民,了解下情,听取民意。然而,问题也就由此产生。
上官莅临视察指导,下官总要有所表示吧,迎奉接待,乃至庆祝仪式,甚至再度出现供奉的情况。早年,藩镇节度尚存的时候,其中一大弊病就是,所属州县官员,搜刮盘剥,以迎奉贡献,后来被刘皇帝明令禁绝,风气才有所扭转。
而更严重的问题,是那些频繁下乡的行为,名义上是体察民情,亲近百姓,却有不少官员,理直气壮地享受着各村、各庄的招待奉献。
一次两次也就罢了,当这种行为成为常态后,带给普通乡村百姓的负担就大了。比如安阳知县,三天两头往治下各乡镇村跑,亲民作秀,一次一地,且每到一地,也就吃吃喝喝,至多收一些土产贡献,日子可是滋润……
当得知这种情况的时候,刘皇帝心中这个气啊,在治国的过程中,大大小小的问题,他也见得多了。但是,让他感到震怒的,往往是这些,曲解他诏意,违背他初衷的行为。
刘皇帝实在是个多疑的人,敏感的人。他会忍不住想,只是提倡“勤政亲民”,下边那些“聪明”的官员就能玩出这种花样,那朝廷的政策、制度的,官吏们是否真的落实遵从了?
大汉道州的治理情况,民生的真是面貌,究竟是怎么样的,他心中也不由打了个问号。哪怕他耳目众多,视听从未闭塞,消息来源也多样,但没有亲眼所见,多少有些不放心。
于是,出巡的意愿益加强烈了……
“陛下,这些情况,终究是少数,天下官员成千上万,自是良莠不齐,难免有少数败类,既然发现了此类问题,对症下药,加以整治惩戒即可。”殿中,李业开口了,国舅对此倒是看得开,显得很平静。
事实上,这种事情,他在地方为官时,也见过,尤其是在那些偏远穷困的地区,反而常见。只是,大部分人,不会像那些曝出来的那些蠢货那般,毫不顾忌吃相。
“国舅所言甚是!大部分官员,还是尽其职守的,陛下不可以少数人的不堪之举,而罪天下官员!”窦仪也站了出来,直言道。
闻之,刘皇帝不由看了这二人一眼,什么时候窦仪也会赞同李业的意见,这可是少见的情况。在朝堂上,最不给李国舅面子大臣,当属窦仪了,毕竟窦仪的臭脾气,是连刘皇帝都敢怼的。
不过,对于二者的看法,刘皇帝也同意,如果大汉的官员都是这种表现,那帝国早就出大问题了。
考虑了一下,刘皇帝环视一圈,问道:“既然发现了此类问题,朝廷总要拿出一些惩治办法,扭转此等不良政风!”
惩治简单,照章处置即可,而如何扭转这股不正之风?直接禁止官员视察下乡,显然是不可能的,那无异于因噎废食,并且可以想见,那样又会产生怠政的问题。
总之,不管什么政策规定,总会产生问题,解决旧的,就会有新的冒出来,这是一种常态。
作为首相,魏仁溥开口了:“陛下,对于此类官员,可差人调查,事实确凿者,一律夺职,情节严重者,下狱问罪。朝廷当明诏天下道州,对此等假为政亲民,行扰民之事的作为,进行严厉申斥,官员无公事者,不得下乡留宿,更严禁接受乡里百姓奉献。另外,今后对此类状况,监察部门当着重检察!”
听魏仁溥这份建议,只稍微一思量,刘皇帝便同意了,直接道:“就按魏卿的意思办吧!”
说完,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想要拿出更好的措施,也难。
“陛下,枢密使李处耘求见!”在刘皇帝唏嘘间,一名通事入内禀告。
“有军报来京?”刘皇帝立刻提起了精神,手一摆:“宣!”
很快,李处耘步入殿中,手里果然拿着一份军报。李处耘躬身呈递,禀道:“陛下,西北军报,杨业已拿下夏州!”
听到这么一则好消息,刘皇帝也是喜上眉梢,郁闷的心情都好转几分。接过喦脱呈上的军报,同时让李处耘给在座的大臣们讲讲情况。
从杨业奉诏赴任西北,已经整整三个月过去了,算上赶路的时间,以及前期兵马调度与后勤准备的必要时间外,已经按兵不动快两个月了。
这么长时间下来,杨业在延州稳得住,朝中的官员却显得没那么多耐心,各种各样的声音也就冒出来了。
在不少人看来,区区定难军,人寡军弱,朝廷准备数万大军,又从延、盐、丰三个方向合围,哪里需要拖这么长时间。哪怕当年平河西,都没有如此拖沓。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同时,李光睿也是真正意识到了,此番不同往常,从朝廷透出的风,就明显不同寻常。当杨业远赴西北时,李光睿也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准备之中。
一时间,夏绥地区陷入了多年未有的紧张,人来人往,阴谋算计,层出不穷。有些手段,或许俗套,但往往管用,在蛊惑人心之上,李光睿还真有几分能耐,将定难军上下,成功地凝聚到一起,打出的口号也很明确,保卫夏州祖地。
在杨业抵达延州,汉军积极调动,直指夏州之时,定难军同样在努力调度,准备应对事宜。然而,两方之间,强弱形势,力量对比,可谓一目了然。
且如刘皇帝所预料的那般,大势压迫下,人人都心存疑虑,大汉这么多年,从来都是战无不胜,愿意跟着李光睿对抗朝廷的人,当真不多。
哪怕是定难军内部,团结是那些党项将领与土豪们的共识,但那只是为了应付来自朝廷的压力。然而当那种压力化为实质,变成军事行动之时,几乎所有人心中都要打个问号。
倘若同朝廷刀兵相见,结果或许难料,但甘州回鹘的下场,可是血淋淋的……
另一方面,朝廷这些年,对定难军与党项人的内部渗透太严重了,李光睿那些动作,从一开始,就是不断地传出来,最终汇聚到招讨使行营,上呈东京。
同时,夏绥四州内部,也有大量的官员将吏,秘密同大汉官府取得联系,其中有汉人,也有党项人。
如果对定难军内部,李光睿还能凝聚一部分人心,毕竟哪里都不缺死硬份子,在诸党项部落的联络、寻求支持上,结果让李光睿大失所望。
谈及同大汉朝廷为敌,大部分人都表示犹疑,而少部分人都明确表示拒绝。他们之中,不乏与大汉官方联系紧密,与汉民利益相关的人,还有人更在意后果。
与朝廷作对能有什么好处?几乎无法想象,能够看到的,只有恶果。部民死亡,邑落毁灭,牛羊马驼不复所有,所产食盐换不得粮布……
当然,这些情况,都是在多年的渗透中,由大汉官方主导,传递给党项部族的信号。因此,当得不到广大党项部族支持的时候,定难军也只是无根之萍。
到九月中旬的时候,李光睿便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
而在赴任西北后,杨业除了将行营设在延州后,便再没有大的动作。除了再度遣使到夏州,宣告朝廷诏书之外,就是整练调集来听用的诸军,同时准备辎重粮草,并不急于进兵。
此番行动,政治攻势显然在军事行动之前,王祐事情做得很漂亮,使者四出,纵横夏绥,在落实分化瓦解事务的效果上,更展示其灵活的手腕。
因此,到立冬以前,兵马辎重都已经整备完毕的情况下,眼见李光睿左支右绌,日陷窘境,杨业终于自延州发兵了。
相较于北边的大张旗鼓、磨刀霍霍,南征事务,则做得够隐秘,他想要个突袭之效。潘美亟于南征,但真正请得诏令之后,却一板一眼,不急不躁的,比之延州杨业还要稳重。
最终,枢密院从岭南岭北诸州调集了两万军队,加上征召蛮兵以及借调的平堑军,算上一定的随军民夫,总计调兵四万众,给潘美更足的底气。
南北并举,却又同时引而不发,都在寻觅战机。刘皇帝没给他们定硬指标,也给了二将更多的发挥空间。
第83章 惠妃母子
“恭迎官家!”
慢步踏入春兰殿,面对的是小符惠妃及殿中一干人等的迎候。不知觉间,连小符都已经三十五岁了,易逝的时光往往使刘皇帝多加感慨,同时也对这些陪他一路走过来的人越发亲重。
底子好,再加养尊处优,保养得当,小符芳华依旧,只是更显成熟,身姿婀娜,风韵动人。没有多少变化的,大概要属她的性格了。
哪怕一双儿女都逐渐大了,在刘皇帝面前,始终是一种小女人的姿态,会吃醋,会嫉妒,并且直接把她的各种情绪表现出来。
虽然刘承祐对后宫一向要求安宁,提倡和谐相处,但事实上,见到这些贵妇美人们,围着自己转,争风吃醋,邀请献媚,有的时候,刘皇帝还是有一种自得感的。
亲自扶起小符,打量了她那只画了点淡妆的脸蛋,轻轻地握着其手,嘴角带着笑容,眼神扫了几下,问:“刘葭与刘曙呢?听说他们回宫了,怎么不见人?”
提及此,小符眉头顿时皱起,说道:“受了惊吓,还未平复。”
“怎么回事?他们不是出宫到刘晞那里玩耍吗?谁还能惊了他们!”刘承祐不解,脸色也冷了两分。
要说刘皇帝的这些儿女中,最得兄弟姐妹们喜欢的,非老三刘晞莫属了,因为他最风趣,也最没架子。
刘煦之后,刘晞与刘昉也相继开府,偶尔,宫内的皇子皇女们,也会出宫去拜访游玩。此番就是刘葭这个大姐头,带着自己的胞弟刘曙,到晋公府上玩了几日。
感受到刘皇帝流露出的关爱情绪,小符美眸中闪过一抹满意的喜色,然后叹了口气说道:“回宫之前,听闻市内处决刑犯,这姐弟听了好奇,着人引去观看,结果惊到了。回宫后魂不守舍的,现在连茶杯都拿不稳了……”
听其解释,刘皇帝微讷,尔后洒然一笑:“就这点事?”
“您还笑得出来!”小符有些不满了。
刘承祐道:“刘曙也十岁了,要知道,他的哥哥们,不满十岁,就已然上过战场,见过那尸山血海,尚且不惧……”
“两者岂能相比,他们姐弟,终究是第一次见那残酷景象。”小符道。
“所以,长养于深宫,并非好事,还是得让他们多出去走走看看,见识一下外边的世界……”刘承祐这么说道:“算了,我去看看他们!”
刘皇帝的长女刘葭,如今也快满十四岁了,容貌随他母亲,漂亮可人,很有灵气。刘曙则是九子,满十周岁未久。
见到刘皇帝的时候,刘葭顿时来了点精神,飞扑入他怀中,嘴里说道:“爹爹,太吓人了!好好的一个人,钢刀一斩,脑袋就那么掉下来,滚了好几圈,血溅了一地,围观的人竟然还在叫好……”
摸了摸贴在自己胸前的小脑袋,刘承祐见她描述得如此清楚,说话也有调理,声音也是中气十足,露出一个温和的笑脸:“你现在还怕吗?”
闻问,刘葭立刻把着刘皇帝的手,靠在他手臂上,答道:“爹爹在,就不怕了!不过,九弟是真吓坏了,现在还站不起来呢……”
她这话音一落,边上刘曙蹭得一下站了起来,不服气地道:“我也不怕了!”
“真不怕,还是假不怕?”看着自己的九皇子,刘皇帝调笑道。
小脸上闪过一抹迟疑,下意识地哆嗦了一下,刘曙答道:“真不怕!”
“这可是你说的!作为我的儿子,岂能如此胆怯,可不要再拿不稳茶杯……”刘皇帝揉了揉刘曙脑袋。
闻言,刘曙三两步到桌案边,端起一盏茶,咕咚喝了几口,然后舒畅多了。
天色虽然还早,但刘皇帝暂时没有其他行程,也打算留宿春华殿。小符惠妃自然是喜不自禁,这几年刘皇帝开始节欲,这自然苦了后宫的嫔妃们,尤其是这如狼似虎的年纪。像小符这种算得宠的妃子,对皇帝的雨露都是一种期盼的心理。
刘皇帝心情看起来不错,与刘葭刘曙这姐弟,聊着天,听他们讲在晋公府的趣事,以及今日观刑的感受。
“看到人头落地,当时我整个人都感觉麻麻的,从头顶麻到脚下,心中空荡荡,感觉天地都阴暗了几分……”缓过来的刘曙,讲起来还绘声绘色的。
“官家!”用膳之前,喦脱单独找到刘皇帝。
“你有何事?”刘承祐看了他一眼,问道。
“护卫大公主与九皇子的宫人卫士,竟引贵人去闹市观刑,以致惊了两位殿下,是否要略施惩戒?”喦脱问。
闻之,刘皇帝打量着喦脱,却是不知该说他细心,还是其他什么。不过,刘承祐却没有计较此事的意思:“刘葭的性格朕还不知道吗?她若感兴趣,宫人卫士岂能拦得住?不必诿罪于下人!”
“是!”喦脱应道,顺便拍了句龙屁:“官家仁慈。”
夜里的时间,自然是刘皇帝与符惠妃的私密时刻了,一番激情是免不了的,完事之后,刘皇帝是大喘了几口气,面上却是一副痛快的表情。
小符玉面绯红,看起来还是很满足的,细腻的面颊贴在刘皇帝胸膛上。呼吸逐渐平息下来,轻声问道:“官家今日怎么想起来我这里了?”
“我来看看你们母子,怎么,不开心?”刘承祐问道。
“是太开心了!”小符这么回答,微仰起来脑袋,泛着秋波的双眸,定定地看着刘承祐。
被这动人的目光注视着,加上诱人的躯体本在怀中,有些少见的,刘皇帝再度鸡冻了……
难得地放纵了一波后,在困倦袭来后,小符柔柔地道:“听闻官家明岁打算出巡察?”
“嗯!”刘皇帝打算离京巡视道州的想法也已传开了,并不是什么秘密,闻之,直接回道:“好些年没出去走走看了,统一的帝国,究竟是什么模样,也该亲眼看看。”
“官家出巡之时,能否得幸侍奉在侧?”小符问道。
闻之,微愣。说起来,从小符入宫开始,也十好几年了,但这么多年,不管是出征还是出巡,都因为各种原因没能陪驾。
因此,当小符提出请求时,刘皇帝很是痛快地答应:“我同意了,也带你出去散散心!”
“多谢官家……”
第84章 夏州降
“朕一贯提倡的勤政亲民,结果下面的官员们,就是这般勤政,如此亲民?嗯?”
冬季已然降临,气温有所下降,但尚不算寒冷。不过,崇政殿内,面对愠怒的刘皇帝,在场的几名大臣都觉得凉飕飕的,一个个都微低着头,气氛显得紧张。
刘皇帝生气的原因,是收到了一些风闻,关于地方上的一些为政风气。根据调查,有为数不少的州县官员,有事没事,喜欢到下边视察。州官下县镇,县官下乡村。
这本没什么好指谪的,这是视察调研,也是听从皇帝的督教,响应勤政亲民,了解下情,听取民意。然而,问题也就由此产生。
上官莅临视察指导,下官总要有所表示吧,迎奉接待,乃至庆祝仪式,甚至再度出现供奉的情况。早年,藩镇节度尚存的时候,其中一大弊病就是,所属州县官员,搜刮盘剥,以迎奉贡献,后来被刘皇帝明令禁绝,风气才有所扭转。
而更严重的问题,是那些频繁下乡的行为,名义上是体察民情,亲近百姓,却有不少官员,理直气壮地享受着各村、各庄的招待奉献。
一次两次也就罢了,当这种行为成为常态后,带给普通乡村百姓的负担就大了。比如安阳知县,三天两头往治下各乡镇村跑,亲民作秀,一次一地,且每到一地,也就吃吃喝喝,至多收一些土产贡献,日子可是滋润……
当得知这种情况的时候,刘皇帝心中这个气啊,在治国的过程中,大大小小的问题,他也见得多了。但是,让他感到震怒的,往往是这些,曲解他诏意,违背他初衷的行为。
刘皇帝实在是个多疑的人,敏感的人。他会忍不住想,只是提倡“勤政亲民”,下边那些“聪明”的官员就能玩出这种花样,那朝廷的政策、制度的,官吏们是否真的落实遵从了?
大汉道州的治理情况,民生的真是面貌,究竟是怎么样的,他心中也不由打了个问号。哪怕他耳目众多,视听从未闭塞,消息来源也多样,但没有亲眼所见,多少有些不放心。
于是,出巡的意愿益加强烈了……
“陛下,这些情况,终究是少数,天下官员成千上万,自是良莠不齐,难免有少数败类,既然发现了此类问题,对症下药,加以整治惩戒即可。”殿中,李业开口了,国舅对此倒是看得开,显得很平静。
事实上,这种事情,他在地方为官时,也见过,尤其是在那些偏远穷困的地区,反而常见。只是,大部分人,不会像那些曝出来的那些蠢货那般,毫不顾忌吃相。
“国舅所言甚是!大部分官员,还是尽其职守的,陛下不可以少数人的不堪之举,而罪天下官员!”窦仪也站了出来,直言道。
闻之,刘皇帝不由看了这二人一眼,什么时候窦仪也会赞同李业的意见,这可是少见的情况。在朝堂上,最不给李国舅面子大臣,当属窦仪了,毕竟窦仪的臭脾气,是连刘皇帝都敢怼的。
不过,对于二者的看法,刘皇帝也同意,如果大汉的官员都是这种表现,那帝国早就出大问题了。
考虑了一下,刘皇帝环视一圈,问道:“既然发现了此类问题,朝廷总要拿出一些惩治办法,扭转此等不良政风!”
惩治简单,照章处置即可,而如何扭转这股不正之风?直接禁止官员视察下乡,显然是不可能的,那无异于因噎废食,并且可以想见,那样又会产生怠政的问题。
总之,不管什么政策规定,总会产生问题,解决旧的,就会有新的冒出来,这是一种常态。
作为首相,魏仁溥开口了:“陛下,对于此类官员,可差人调查,事实确凿者,一律夺职,情节严重者,下狱问罪。朝廷当明诏天下道州,对此等假为政亲民,行扰民之事的作为,进行严厉申斥,官员无公事者,不得下乡留宿,更严禁接受乡里百姓奉献。另外,今后对此类状况,监察部门当着重检察!”
听魏仁溥这份建议,只稍微一思量,刘皇帝便同意了,直接道:“就按魏卿的意思办吧!”
说完,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想要拿出更好的措施,也难。
“陛下,枢密使李处耘求见!”在刘皇帝唏嘘间,一名通事入内禀告。
“有军报来京?”刘皇帝立刻提起了精神,手一摆:“宣!”
很快,李处耘步入殿中,手里果然拿着一份军报。李处耘躬身呈递,禀道:“陛下,西北军报,杨业已拿下夏州!”
听到这么一则好消息,刘皇帝也是喜上眉梢,郁闷的心情都好转几分。接过喦脱呈上的军报,同时让李处耘给在座的大臣们讲讲情况。
从杨业奉诏赴任西北,已经整整三个月过去了,算上赶路的时间,以及前期兵马调度与后勤准备的必要时间外,已经按兵不动快两个月了。
这么长时间下来,杨业在延州稳得住,朝中的官员却显得没那么多耐心,各种各样的声音也就冒出来了。
在不少人看来,区区定难军,人寡军弱,朝廷准备数万大军,又从延、盐、丰三个方向合围,哪里需要拖这么长时间。哪怕当年平河西,都没有如此拖沓。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