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静气
钓鱼最需要的是耐心,王猛已经攻陷南阳,即便这场大战到此为止,梁国也不亏。
而桓温北伐,寸步难行,还丢了南阳,有何颜面见江东士族?
李跃要做的只是静候鱼儿上钩。
梁军固守不出,晋军却蠢蠢欲动起来。
大批斥候到处窥探。
偶尔还派出一军前来挑战,在营前耀武扬威,各种赃言秽语不堪入耳,气得黑云将士咬牙切齿,诸将纷纷跪在李跃面前求战。
李跃一概不允,“几句辱骂便沉不住气了么?再有言战者,军法处置!”
诸将拱手退下。
演戏就要演全套,李跃做足了功课,下令运河中的粮船暂时停靠在汝阴,以免惊动桓温。
不过桓温谨慎到了极点,又拖了大半个月,才终于有了动静。
还是孟开的密信,“晋军诸将皆蔑视北人,我乃北方流民帅,深为江东士族不喜,呼来喝去犹如牛马,历次大战皆血战在前,却无尺寸之赏……陛下既不计前嫌,愿率本部八千精锐投奔大梁,然请陛下多多兼顾我家眷,开辗转南北,飘零半生,唯剩些许骨血……”
这信写的情真意切,合情合理,让李跃不禁有些迷惘。
不过很快就清醒过来。
孟开的密信早不来晚不来,总是在卡在关键节点上,很明显是在配合桓温的节奏。
“闻兄长弃暗投明,朕欢喜之至,但可来投,无需多虑,身后诸事自有朕主持,江东鼠辈胆敢伤及兄长家眷,朕他日必屠尽江东,报仇雪恨!”
演戏的最高境界便是半真半假。
孟开“情真意切”,李跃自然“投桃报李”。
信送过去之后,又是一连几天的沉默。
李跃早已习惯桓温的犹豫和拖沓。
晋军大营变得安分起来,连斥候都派的少了。
不过两边形势如同干柴烈火,一碰就会燃起熊熊烈焰。
到了这种地步,李跃还有退路,但桓温却没有,失去这次机会,很难再走司马懿的老路。
司马懿之所以能篡位,是以赫赫武功为基础,指着洛水放了个响屁,士族们也低头认了。
而桓温在关中已经败了一次,急需这场大胜来树立威望,只可惜他找错了对手。
李跃心态越发沉稳起来,《尉缭子》有言:兵以静胜,国以专胜。
既然决定钓桓温这条大鱼,就要有静气。
时间就这么一天一天的熬着,但两边的气氛越来越紧绷,仿佛暴风雨的前奏,大战一触即发。
终于,孟开的信又来了,异常简短,“两日之后,拂晓!”
李跃长长松了一口气,所有忍耐和等待都没有白费,大鱼上钩了……
晋军大营。
孟开仿佛一樽泥塑站在大帐之中,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此战若能成功,孟将军当居首功,吾表奏朝廷,升汝为徐州刺史,镇北将军,东安侯!”桓温一脸和蔼。
这一套封赏下来,孟开正式迈入江东权贵行列,以后只要抱紧桓温大腿,荣华富贵少不了。
不过这也引起了帐中诸将异样的目光,羡慕、嫉妒、鄙夷……
一个出卖自己结义兄弟的人,即便成功了,以后在江东也走不远。
“谢大司马!”孟开拱手一礼,脸上还是没有任何表情。
谁也不知道他心中所想。
桓温笑道:“此战无需多想,只需奋勇冲杀,汝之儿女,吾自会看顾,事成之后,汝女可许配桓家。”
孟开全身一颤,其实送给李跃的信没有说错,儿女是他最大的念想,半辈子颠沛流离之人,更珍惜家人。
桓温言外之意,如果孟开有二心,或者事情办不成,那么他的儿女也就别想了。
从这句话就能看出桓温从来没有相信过他。
孟开不寒而栗,脸上却装作大义凛然的样子,“大司马放心,末将与梁贼势不两立,此战当报荀骠骑之大仇!”
荀羡死后被追封骠骑将军。
“哈哈哈,如此甚好!”桓温拉起孟开的手,对众将道:“尔等亦当尽力!”
“领命!”诸将齐声道。
退去之后,桓温独留郗超一人。
众将之前,他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如今众人退去,脸上浮起浓重忧虑之色,在帐中来回踱步,“嘉宾,此计可成否?”
“依属下之间,当在五五之间,李跃用兵一向狡诈,孟开与其分别近十年,手足之情早已烟消云散,且争天下者,父子兄弟亦相残,况一结义兄弟乎?”郗超目光灼灼的望着桓温。
“五成?”桓温眉头一皱,心知郗超是看在自己面子上才这么说的,真正形势,只怕五成都不到。
“诈降之计,汉魏以来屡屡用之,不足为奇,大司马若将全军系于此,只怕……”
“南阳失手,合肥不破,北伐寸步难行,若是大败,只怕大业难成。”桓温竟然惆怅起来,北伐之前的意气风发荡然无存。
“荆襄未失,大司马精锐犹在,些许失利不足挂齿,大业不可急于一时,当徐徐图之,唯今之计,既然不利,当速速退还,保存实力,实力尚在,江东……方可无忧。”
只要手上的几万精锐还在,江东就还是桓温的禁脔。
反之,如果精锐不存,以后的江东就不是他一人说了算。
“退兵?”桓温瞳孔猛地收缩,犹犹豫豫的老毛病又犯了,“容我思索一二。”
郗超急道:“大司马如若不愿退兵,当与梁军放手一搏,即便两败俱伤,亦可保江东十年无忧,梁国若是元气大伤,苻坚、慕容恪、拓跋什翼健之流必群起而攻之,大司马返回荆襄养精蓄锐,十年之后,克复神州亦不为迟也!”
梁军虽然精锐,但晋军有兵力优势,后方还有数万水军、青壮,机会还是有的。
只要荆襄在手,江东永远飞不出手掌心。
然而,这需要破釜沉舟的决心。
晋军士卒不缺勇气和血性,关键看上位者的决断。
可惜现在的桓温早已不是当年伐蜀时的桓温,当年万余人马就敢攻打成汉,现在手握十万大军,掌内外权柄,反而不敢放手一搏。
犹豫良久,桓温选了一个折中之法,“还是先看孟开能否挫动梁军士气!”
郗超无声的叹了口气。
第四百九十章 弃卒
李跃一夜未眠,独坐帐中,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其实内心深处,多多少少不愿孟开来,以免兄弟相残,可惜在这危险游戏中,谁也没有后路可退。
巡夜刁斗敲了五遍,不知不觉到了五更天。
最后的时刻也将来临,李跃走出帐外,四周一片漆黑,但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条银线。
银线越来越亮,缓缓升起。
营中,老卒们发出匀称的呼声,和甲而眠。
李跃一夜没眨眼,到了此刻,却没有丝毫睡意。
如果孟开为先锋,那么桓温就会全军来攻,这是一场恶战,李跃从来不敢轻视晋军士卒的勇猛,因为他们跟黑云军流着相同的血。
“陛下,来了!”杨略指着南面,微弱曦光中,一片片黑沉的人影缓缓走来。
中间步卒呈锥形,两列骑兵护卫左右,分明是一个进攻的阵型。
“打开寨门,诸军备战!”李跃心中最后一丝侥幸没有了,瞬间进入战斗状态。
吱呀呀……
不仅寨门打开,连营垒前的鹿角都抬走了。
老卒们如有灵犀一般的睁开眼睛,握紧身边的长矛,迅速列阵,静候大战的到来。
天地间还是一片黑沉,只有整齐的马蹄声和盔甲铿锵声响成一片。
然而到了营寨门口,晋军却忽然停住了脚步。
这一刻天地间重新恢复成万籁俱寂,只有清冷的晨风徐徐吹拂。
“莫非孟开知道这是陷阱?”杨略疑惑道。
营门之后,鹿角数重,千军万马,一旦进入,神仙也回不去。
“现在的他还有退路么?桓温这是让他来送死,就算知道是陷阱也要跳进来!”李跃眺望远方的晋军大营。
微弱曦光中,可见人影奔动,似乎也在准备。
看来一夜未眠者,不止李跃一人。
“孟开来投,陛下何在?”营门前响起孟开粗犷的声音。
前营大将高云道:“陛下已在中军设宴,等候将军多时,为何在营前迟疑?”
李跃心中暗赞一句,高云回答的滴水不漏,反而逼孟开不得不做出选择。
当然,他其实也没有选择。
自古受降如迎敌,梁军摆出任何戒备的态势都不为过。
当年麻秋密云山受降,段辽亦行诈降之计,与慕容恪大破赵军,司马阳裕都被慕容恪生擒,麻秋匹马而归……
诈降计一用再用,却总永远有人上当受骗,永远有人使出来……
孟开是过河的卒子,必死之局。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钓鱼最需要的是耐心,王猛已经攻陷南阳,即便这场大战到此为止,梁国也不亏。
而桓温北伐,寸步难行,还丢了南阳,有何颜面见江东士族?
李跃要做的只是静候鱼儿上钩。
梁军固守不出,晋军却蠢蠢欲动起来。
大批斥候到处窥探。
偶尔还派出一军前来挑战,在营前耀武扬威,各种赃言秽语不堪入耳,气得黑云将士咬牙切齿,诸将纷纷跪在李跃面前求战。
李跃一概不允,“几句辱骂便沉不住气了么?再有言战者,军法处置!”
诸将拱手退下。
演戏就要演全套,李跃做足了功课,下令运河中的粮船暂时停靠在汝阴,以免惊动桓温。
不过桓温谨慎到了极点,又拖了大半个月,才终于有了动静。
还是孟开的密信,“晋军诸将皆蔑视北人,我乃北方流民帅,深为江东士族不喜,呼来喝去犹如牛马,历次大战皆血战在前,却无尺寸之赏……陛下既不计前嫌,愿率本部八千精锐投奔大梁,然请陛下多多兼顾我家眷,开辗转南北,飘零半生,唯剩些许骨血……”
这信写的情真意切,合情合理,让李跃不禁有些迷惘。
不过很快就清醒过来。
孟开的密信早不来晚不来,总是在卡在关键节点上,很明显是在配合桓温的节奏。
“闻兄长弃暗投明,朕欢喜之至,但可来投,无需多虑,身后诸事自有朕主持,江东鼠辈胆敢伤及兄长家眷,朕他日必屠尽江东,报仇雪恨!”
演戏的最高境界便是半真半假。
孟开“情真意切”,李跃自然“投桃报李”。
信送过去之后,又是一连几天的沉默。
李跃早已习惯桓温的犹豫和拖沓。
晋军大营变得安分起来,连斥候都派的少了。
不过两边形势如同干柴烈火,一碰就会燃起熊熊烈焰。
到了这种地步,李跃还有退路,但桓温却没有,失去这次机会,很难再走司马懿的老路。
司马懿之所以能篡位,是以赫赫武功为基础,指着洛水放了个响屁,士族们也低头认了。
而桓温在关中已经败了一次,急需这场大胜来树立威望,只可惜他找错了对手。
李跃心态越发沉稳起来,《尉缭子》有言:兵以静胜,国以专胜。
既然决定钓桓温这条大鱼,就要有静气。
时间就这么一天一天的熬着,但两边的气氛越来越紧绷,仿佛暴风雨的前奏,大战一触即发。
终于,孟开的信又来了,异常简短,“两日之后,拂晓!”
李跃长长松了一口气,所有忍耐和等待都没有白费,大鱼上钩了……
晋军大营。
孟开仿佛一樽泥塑站在大帐之中,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此战若能成功,孟将军当居首功,吾表奏朝廷,升汝为徐州刺史,镇北将军,东安侯!”桓温一脸和蔼。
这一套封赏下来,孟开正式迈入江东权贵行列,以后只要抱紧桓温大腿,荣华富贵少不了。
不过这也引起了帐中诸将异样的目光,羡慕、嫉妒、鄙夷……
一个出卖自己结义兄弟的人,即便成功了,以后在江东也走不远。
“谢大司马!”孟开拱手一礼,脸上还是没有任何表情。
谁也不知道他心中所想。
桓温笑道:“此战无需多想,只需奋勇冲杀,汝之儿女,吾自会看顾,事成之后,汝女可许配桓家。”
孟开全身一颤,其实送给李跃的信没有说错,儿女是他最大的念想,半辈子颠沛流离之人,更珍惜家人。
桓温言外之意,如果孟开有二心,或者事情办不成,那么他的儿女也就别想了。
从这句话就能看出桓温从来没有相信过他。
孟开不寒而栗,脸上却装作大义凛然的样子,“大司马放心,末将与梁贼势不两立,此战当报荀骠骑之大仇!”
荀羡死后被追封骠骑将军。
“哈哈哈,如此甚好!”桓温拉起孟开的手,对众将道:“尔等亦当尽力!”
“领命!”诸将齐声道。
退去之后,桓温独留郗超一人。
众将之前,他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如今众人退去,脸上浮起浓重忧虑之色,在帐中来回踱步,“嘉宾,此计可成否?”
“依属下之间,当在五五之间,李跃用兵一向狡诈,孟开与其分别近十年,手足之情早已烟消云散,且争天下者,父子兄弟亦相残,况一结义兄弟乎?”郗超目光灼灼的望着桓温。
“五成?”桓温眉头一皱,心知郗超是看在自己面子上才这么说的,真正形势,只怕五成都不到。
“诈降之计,汉魏以来屡屡用之,不足为奇,大司马若将全军系于此,只怕……”
“南阳失手,合肥不破,北伐寸步难行,若是大败,只怕大业难成。”桓温竟然惆怅起来,北伐之前的意气风发荡然无存。
“荆襄未失,大司马精锐犹在,些许失利不足挂齿,大业不可急于一时,当徐徐图之,唯今之计,既然不利,当速速退还,保存实力,实力尚在,江东……方可无忧。”
只要手上的几万精锐还在,江东就还是桓温的禁脔。
反之,如果精锐不存,以后的江东就不是他一人说了算。
“退兵?”桓温瞳孔猛地收缩,犹犹豫豫的老毛病又犯了,“容我思索一二。”
郗超急道:“大司马如若不愿退兵,当与梁军放手一搏,即便两败俱伤,亦可保江东十年无忧,梁国若是元气大伤,苻坚、慕容恪、拓跋什翼健之流必群起而攻之,大司马返回荆襄养精蓄锐,十年之后,克复神州亦不为迟也!”
梁军虽然精锐,但晋军有兵力优势,后方还有数万水军、青壮,机会还是有的。
只要荆襄在手,江东永远飞不出手掌心。
然而,这需要破釜沉舟的决心。
晋军士卒不缺勇气和血性,关键看上位者的决断。
可惜现在的桓温早已不是当年伐蜀时的桓温,当年万余人马就敢攻打成汉,现在手握十万大军,掌内外权柄,反而不敢放手一搏。
犹豫良久,桓温选了一个折中之法,“还是先看孟开能否挫动梁军士气!”
郗超无声的叹了口气。
第四百九十章 弃卒
李跃一夜未眠,独坐帐中,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其实内心深处,多多少少不愿孟开来,以免兄弟相残,可惜在这危险游戏中,谁也没有后路可退。
巡夜刁斗敲了五遍,不知不觉到了五更天。
最后的时刻也将来临,李跃走出帐外,四周一片漆黑,但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条银线。
银线越来越亮,缓缓升起。
营中,老卒们发出匀称的呼声,和甲而眠。
李跃一夜没眨眼,到了此刻,却没有丝毫睡意。
如果孟开为先锋,那么桓温就会全军来攻,这是一场恶战,李跃从来不敢轻视晋军士卒的勇猛,因为他们跟黑云军流着相同的血。
“陛下,来了!”杨略指着南面,微弱曦光中,一片片黑沉的人影缓缓走来。
中间步卒呈锥形,两列骑兵护卫左右,分明是一个进攻的阵型。
“打开寨门,诸军备战!”李跃心中最后一丝侥幸没有了,瞬间进入战斗状态。
吱呀呀……
不仅寨门打开,连营垒前的鹿角都抬走了。
老卒们如有灵犀一般的睁开眼睛,握紧身边的长矛,迅速列阵,静候大战的到来。
天地间还是一片黑沉,只有整齐的马蹄声和盔甲铿锵声响成一片。
然而到了营寨门口,晋军却忽然停住了脚步。
这一刻天地间重新恢复成万籁俱寂,只有清冷的晨风徐徐吹拂。
“莫非孟开知道这是陷阱?”杨略疑惑道。
营门之后,鹿角数重,千军万马,一旦进入,神仙也回不去。
“现在的他还有退路么?桓温这是让他来送死,就算知道是陷阱也要跳进来!”李跃眺望远方的晋军大营。
微弱曦光中,可见人影奔动,似乎也在准备。
看来一夜未眠者,不止李跃一人。
“孟开来投,陛下何在?”营门前响起孟开粗犷的声音。
前营大将高云道:“陛下已在中军设宴,等候将军多时,为何在营前迟疑?”
李跃心中暗赞一句,高云回答的滴水不漏,反而逼孟开不得不做出选择。
当然,他其实也没有选择。
自古受降如迎敌,梁军摆出任何戒备的态势都不为过。
当年麻秋密云山受降,段辽亦行诈降之计,与慕容恪大破赵军,司马阳裕都被慕容恪生擒,麻秋匹马而归……
诈降计一用再用,却总永远有人上当受骗,永远有人使出来……
孟开是过河的卒子,必死之局。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