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木信一忍着腿部的疼痛手脚并用的想要逃出危险区域,但已经太迟了,坦克在一阵“嘎啦嘎啦”的响声中将高木信一碾压在履带下,夜空中只隐隐残留着高木信一最后一声绝望的惨叫。
几乎与此同时,八路军对城西发起了最后的冲击。
打城西是李云龙的决定。
许多人就像高木信一想的那样应该先打城东。
原因很简单,解放城东之后就可以发动百姓的力量包围并攻破城东。
但李云龙却力排众议坚持先打城西。
他分析道:“城东就算打下来又怎么样?打完之后还要打城西,就像在战线上跟鬼子平堆,何况鬼子手里还有毒气弹,咱们想要发动百姓的力量是做梦,到时百姓早就变成一堆堆尸体了!”
李云龙这么一说众人就都没声音了,因为这的确是鬼子能干出来的事。
过了一会儿赵刚就问了声:“那先打城西难道不一样吗?打完城西一样也要打城东,到时也无法保证百姓的安全!”
“还真他娘的不一样!”李云龙下巴一抬,露出两个门牙:“城西是鬼子主力,还有鬼子的指挥部,咱们要是的城西拿下那时就是大局已定,这时就算城东还有一部份鬼子,到时他们就要考虑一个问题:是活着还是一起死?只要鬼子还想活,城西就不用打,百姓也就都能活着!”
李云龙这是话糙理不糙。
两者的区别就是城东鬼子的心理状态不一样:
先打城东,这时战局输赢还不一定,再加上有城西鬼子主力在那盯着、指挥官看着,各种压力下城东的鬼子在最后关头大概率会引爆毒气弹跟八路军同归于尽。
但如果八路军已经打下位于城西的鬼子主力以及指挥部,那么输赢已经不是问题了,也没有指挥部以及来自主力方向的压力,就是鬼子自己想死还是想活的问题:
引爆毒气弹跟华夏百姓一起死,这对他们其实没什么好处。
投降,八路军优待俘虏,活下去没什么问题。
在它们之间做出选择,即便是被军国主义洗脑的鬼子也会偏向后者。
因此,在独立营对鬼子指挥部发起进攻时,八路军主力也在全力进攻城西。
原本鬼子打得还很顽强,但在内部响起激烈的枪声和炮声,不久又知道指挥部被八路军摧毁后,瞬间士气就土崩瓦解陷于混乱了。
鬼子的部队通常不会出现这情况,他们在指挥官死亡之后会自动让下一级军官指挥。
比如师团长死了就让参谋顶上,参谋也死了就让联队长顶上。
但这回有些不一样,独立营是一口气把鬼子师团长及跟随在身边的几个参谋全打死了,并且用于指挥全军的电台也被打坏,在那一刻鬼子实际上是处于无人指挥状态,接的指挥部没时间也没条件组建,于是各部份才会各自为战最后在八路军的进攻下土崩瓦解。
之后的战局果然像李云龙预估的那样,当八路军拿下城西时……当时还没完全拿下城西,八路军在挨家挨户的清除躲藏在建筑中的鬼子。
然后李云龙就派出宣传部拿着两个大喇叭让翻译在其中用日语冲着城东大喊:
“你们的主力已经被击溃,师团长战死!”
“出来投降吧,八路军优待俘虏!”
“只要放下枪,我们能保证你们的生命安全!”
……
八路军优待俘虏是事实,绝大多数情况下八路军都不会对鬼子俘虏下手,即便八路军对鬼子恨之入骨。
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侦察大队深入敌后作战,又比如某些鬼子干了不人道的事让八路军无法忍受,那时就算投降也没用了!
就比如,这会儿如果城东的鬼子引爆了毒气弹再出来投降,那时还能优待俘虏吗?
鬼子当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八路军根本就不用提。
最终,城东的毒气弹还是没被引爆,百姓有惊无险的渡过了一劫!
第1738章 新京
四平之战顺利的在天亮前结束,李云龙把四平的防御转交给之后跟上来的主力部队后,马上就挥师东进将兵锋直指新京。
在此之前还做了些准备:将“拉5”战机布署到四平机场。
这是机械化部队在白天前进的保障,也是进攻新京的基础……四平距离新京只有120公里左右,直线距离大概就只有100公里,这在“拉5”的绝对防御圈内,只要把“拉5”战机往四平一摆,新京的制空权就是八路军的了。
这也是四平之所以重要的原因之一。
拿下四平相当于拿下新京的天空,接下来对新京不管是公路、铁路的封锁,还是对其进行信息封锁,都看八路军的意愿了。
尤其鬼子这时因为将大批部队调离,在新京的驻军只有两个联队六千多兵力,这使新京对八路军而言就像是砧板上的鱼肉。
不过王学新的目标却不是新京。
拿下新京对八路军的确意义重大,因为这里集中着东北许多人才和工业。
新京这地方比较特殊,它是鬼子有意打造出来用来欺骗世界欺骗华夏百姓的。
说是欺骗世界,是因为鬼子以新京为背景拍摄了许多电影并将它们推往国际市场,其潜台词就是华夏在鬼子的“治理”下歌舞升平一片繁华,李香兰就是鬼子推出的明星代表。
说是欺骗华夏,鬼子又试图用新京来告诉华夏人:只要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共建什么东亚共荣圈,也一样可以搬到新京过上这种人上人的生活。
为了达到这目的,鬼子在新京可谓不计成本。
这时的新京不能说繁华,简直就可以说是奢华,它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亚洲的经济中心:
它拥有亚洲最大的无线电台。
它是第一个实现主干道电线入地的城市,主要街道的照明和电讯路线均采用地下线。
它是绿地面积人均占有量最大的城市,甚至是东京的15倍,被称作“森林之都”。
它还是一个普及了煤气管道的城市。
甚至在绝大多数华夏百姓都不知道抽水马桶是何物的时候,新京已经开始普及了。
然而,王学新认为恰恰是这样,才使八路军攻占新京存在变数。
一直以来,八路军之所以能够得到百姓的拥护,就是因为八路军是站在穷苦百姓的立场与鬼子战斗:八路军每到一地就进行土改运动,打土豪分田地让百姓当家作主。
因为八路军很清楚一点,只有让百姓当家作主,才能让他们知道与鬼子打仗是为了自己的土地为了自己的利益。
如果是像顽军那种模式……顽军是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打天下的,也就是通过控制地方乡绅,再通过乡绅之手间接的控制百姓。
这种模式不可能会得到百姓的支持,因为这样一来,百姓用鲜血和性命与鬼子拼杀,换来的结果就是继续给地主当长工,这只有脑子进水的才会乐意。
这是八路军最终战胜顽军的主要原因。
史上八路军进入东北时,原本估计能征10万新兵就差不多了,以至于上级要求再征5万兵力是各部份指挥员都面露难色:
“刚征完10万人,现在又征5万,这是不是太快了点?”
“是啊,有那么多兵源吗?百姓是不是会有抵触心理?”
“我认为我们应该缓一缓!”
……
但因为与顽军打得不可开交急需补充兵力,于是还是试着征了一下。
结果不征不知道一征吓一跳。
何止是5万兵力,50万都不在话下,报名参军的是一批接着一批……最终征了47万,这还不是全东北,当时顽军占据了东北的半壁江山,而且这47万还是八路军挑选后的兵。
八路军有些主力师,在进入东北前打得只剩下2000人,进入东北不久马上就补足了所有兵员增长到12000,足足翻了六倍。
这样的兵力增长速度,也就是打了又有打了又有几乎可以说永远打不完,增长速度远大于消耗速度越打越多,顽军又怎么可能是八路军的对手!
但新京这地方不一样。
新京是鬼子的样榜城,能在这里生活的大多是屈服于鬼子的资产阶级,是八路军要打的土豪,他们在这里享受着绿化、公共交通、福利等等,当然不愿意这一切灰飞烟灭。
因此,就算八路军能在华夏获得百姓广泛的支持,但在新京却是例外。
史上八路军解放新京也不是靠打,而是“围而不攻”。
原因是生活在新京资产阶级过不了苦日子,再加上战斗意志不强,“围而不攻”就是最好的方法。
最后足足围了七个月最终和平解放新京。
此时的王学新也打算围而不攻。
别看驻守在新京的鬼子只有两个联队六千多人。
这兵力在其它城市之所以好打,那是因为鬼子没有百姓的支持,不管是兵源、食物还是情报都后继无力,甚至还要面对此起彼伏的起义。
但他们在新京就有可能得到百姓的支持,兵力两千余人的伪军也有可能死心塌地的为鬼子打仗,甚至他们还能从百姓中找到兵源迅速扩大规模。
此时的新京有120万人口,要是按10比1的征兵率算,新京随时都能拉起一支十几万人的部队。
王学新不愿意看到这一幕。
此时对新京发起强攻的话,很可能会将鬼子与新京的资产阶级联合起来“同仇敌忾”,到时新京就会变成一块啃不动的铁板了。
反而是围而不攻……
新京就会碰到史上同样的问题:资产阶级吃不了长期资源不足的苦,其作战意志不强立场不坚定,最重要的是城内资源越来越少而鬼子不可能与他们平均分配,于是资产阶级与鬼子之间必然会出现资源争夺于是就会出现矛盾。
等到这时再打新京就容易多了,甚至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
既然是这样,王学新又何必急于一时?
至于鬼子的援军……只要八路军控制了新京的能源和资源进入的通道,再多的鬼子进入新京不都得饿死?
于是,王学新就将眼光转向了距离新京一百多公里的丰满水电站。
第1739章 丰满水电站
丰满水电站,是鬼子强征华夏百姓在松花江上建设的一项大工程,从1937年起到现在已经建设了7年,去年开始发电,但依旧还有20%的土建工程没有结束以及几个已经到货但还没来得及装上的发电机组。
鬼子为了这项工程强征十余万华夏劳工,这些劳工每天工作十余小时,一旦生病或体力不支马上就会被鬼子“淘汰”,惨死的劳工尸体就被扔在丰满江东五垧地北约两公里的万人坑里。
这么多劳工工作7年之久,由此也可知丰满水电站的规模。
它此时的发电量已达到30万千瓦,已经是亚洲第一发电量的水电站,其电力不仅供给新京,还是大半个东北的来源。
(注:鬼子投降时华夏接收时只剩下2台大机组和2台小机组,发电量合计14.3万千瓦)
这意味着拿下丰满水电站不仅控制了新京的能源还可以说控制了整个东北的能源。
但王学新却不敢轻举妄动。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几乎与此同时,八路军对城西发起了最后的冲击。
打城西是李云龙的决定。
许多人就像高木信一想的那样应该先打城东。
原因很简单,解放城东之后就可以发动百姓的力量包围并攻破城东。
但李云龙却力排众议坚持先打城西。
他分析道:“城东就算打下来又怎么样?打完之后还要打城西,就像在战线上跟鬼子平堆,何况鬼子手里还有毒气弹,咱们想要发动百姓的力量是做梦,到时百姓早就变成一堆堆尸体了!”
李云龙这么一说众人就都没声音了,因为这的确是鬼子能干出来的事。
过了一会儿赵刚就问了声:“那先打城西难道不一样吗?打完城西一样也要打城东,到时也无法保证百姓的安全!”
“还真他娘的不一样!”李云龙下巴一抬,露出两个门牙:“城西是鬼子主力,还有鬼子的指挥部,咱们要是的城西拿下那时就是大局已定,这时就算城东还有一部份鬼子,到时他们就要考虑一个问题:是活着还是一起死?只要鬼子还想活,城西就不用打,百姓也就都能活着!”
李云龙这是话糙理不糙。
两者的区别就是城东鬼子的心理状态不一样:
先打城东,这时战局输赢还不一定,再加上有城西鬼子主力在那盯着、指挥官看着,各种压力下城东的鬼子在最后关头大概率会引爆毒气弹跟八路军同归于尽。
但如果八路军已经打下位于城西的鬼子主力以及指挥部,那么输赢已经不是问题了,也没有指挥部以及来自主力方向的压力,就是鬼子自己想死还是想活的问题:
引爆毒气弹跟华夏百姓一起死,这对他们其实没什么好处。
投降,八路军优待俘虏,活下去没什么问题。
在它们之间做出选择,即便是被军国主义洗脑的鬼子也会偏向后者。
因此,在独立营对鬼子指挥部发起进攻时,八路军主力也在全力进攻城西。
原本鬼子打得还很顽强,但在内部响起激烈的枪声和炮声,不久又知道指挥部被八路军摧毁后,瞬间士气就土崩瓦解陷于混乱了。
鬼子的部队通常不会出现这情况,他们在指挥官死亡之后会自动让下一级军官指挥。
比如师团长死了就让参谋顶上,参谋也死了就让联队长顶上。
但这回有些不一样,独立营是一口气把鬼子师团长及跟随在身边的几个参谋全打死了,并且用于指挥全军的电台也被打坏,在那一刻鬼子实际上是处于无人指挥状态,接的指挥部没时间也没条件组建,于是各部份才会各自为战最后在八路军的进攻下土崩瓦解。
之后的战局果然像李云龙预估的那样,当八路军拿下城西时……当时还没完全拿下城西,八路军在挨家挨户的清除躲藏在建筑中的鬼子。
然后李云龙就派出宣传部拿着两个大喇叭让翻译在其中用日语冲着城东大喊:
“你们的主力已经被击溃,师团长战死!”
“出来投降吧,八路军优待俘虏!”
“只要放下枪,我们能保证你们的生命安全!”
……
八路军优待俘虏是事实,绝大多数情况下八路军都不会对鬼子俘虏下手,即便八路军对鬼子恨之入骨。
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侦察大队深入敌后作战,又比如某些鬼子干了不人道的事让八路军无法忍受,那时就算投降也没用了!
就比如,这会儿如果城东的鬼子引爆了毒气弹再出来投降,那时还能优待俘虏吗?
鬼子当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八路军根本就不用提。
最终,城东的毒气弹还是没被引爆,百姓有惊无险的渡过了一劫!
第1738章 新京
四平之战顺利的在天亮前结束,李云龙把四平的防御转交给之后跟上来的主力部队后,马上就挥师东进将兵锋直指新京。
在此之前还做了些准备:将“拉5”战机布署到四平机场。
这是机械化部队在白天前进的保障,也是进攻新京的基础……四平距离新京只有120公里左右,直线距离大概就只有100公里,这在“拉5”的绝对防御圈内,只要把“拉5”战机往四平一摆,新京的制空权就是八路军的了。
这也是四平之所以重要的原因之一。
拿下四平相当于拿下新京的天空,接下来对新京不管是公路、铁路的封锁,还是对其进行信息封锁,都看八路军的意愿了。
尤其鬼子这时因为将大批部队调离,在新京的驻军只有两个联队六千多兵力,这使新京对八路军而言就像是砧板上的鱼肉。
不过王学新的目标却不是新京。
拿下新京对八路军的确意义重大,因为这里集中着东北许多人才和工业。
新京这地方比较特殊,它是鬼子有意打造出来用来欺骗世界欺骗华夏百姓的。
说是欺骗世界,是因为鬼子以新京为背景拍摄了许多电影并将它们推往国际市场,其潜台词就是华夏在鬼子的“治理”下歌舞升平一片繁华,李香兰就是鬼子推出的明星代表。
说是欺骗华夏,鬼子又试图用新京来告诉华夏人:只要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共建什么东亚共荣圈,也一样可以搬到新京过上这种人上人的生活。
为了达到这目的,鬼子在新京可谓不计成本。
这时的新京不能说繁华,简直就可以说是奢华,它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亚洲的经济中心:
它拥有亚洲最大的无线电台。
它是第一个实现主干道电线入地的城市,主要街道的照明和电讯路线均采用地下线。
它是绿地面积人均占有量最大的城市,甚至是东京的15倍,被称作“森林之都”。
它还是一个普及了煤气管道的城市。
甚至在绝大多数华夏百姓都不知道抽水马桶是何物的时候,新京已经开始普及了。
然而,王学新认为恰恰是这样,才使八路军攻占新京存在变数。
一直以来,八路军之所以能够得到百姓的拥护,就是因为八路军是站在穷苦百姓的立场与鬼子战斗:八路军每到一地就进行土改运动,打土豪分田地让百姓当家作主。
因为八路军很清楚一点,只有让百姓当家作主,才能让他们知道与鬼子打仗是为了自己的土地为了自己的利益。
如果是像顽军那种模式……顽军是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打天下的,也就是通过控制地方乡绅,再通过乡绅之手间接的控制百姓。
这种模式不可能会得到百姓的支持,因为这样一来,百姓用鲜血和性命与鬼子拼杀,换来的结果就是继续给地主当长工,这只有脑子进水的才会乐意。
这是八路军最终战胜顽军的主要原因。
史上八路军进入东北时,原本估计能征10万新兵就差不多了,以至于上级要求再征5万兵力是各部份指挥员都面露难色:
“刚征完10万人,现在又征5万,这是不是太快了点?”
“是啊,有那么多兵源吗?百姓是不是会有抵触心理?”
“我认为我们应该缓一缓!”
……
但因为与顽军打得不可开交急需补充兵力,于是还是试着征了一下。
结果不征不知道一征吓一跳。
何止是5万兵力,50万都不在话下,报名参军的是一批接着一批……最终征了47万,这还不是全东北,当时顽军占据了东北的半壁江山,而且这47万还是八路军挑选后的兵。
八路军有些主力师,在进入东北前打得只剩下2000人,进入东北不久马上就补足了所有兵员增长到12000,足足翻了六倍。
这样的兵力增长速度,也就是打了又有打了又有几乎可以说永远打不完,增长速度远大于消耗速度越打越多,顽军又怎么可能是八路军的对手!
但新京这地方不一样。
新京是鬼子的样榜城,能在这里生活的大多是屈服于鬼子的资产阶级,是八路军要打的土豪,他们在这里享受着绿化、公共交通、福利等等,当然不愿意这一切灰飞烟灭。
因此,就算八路军能在华夏获得百姓广泛的支持,但在新京却是例外。
史上八路军解放新京也不是靠打,而是“围而不攻”。
原因是生活在新京资产阶级过不了苦日子,再加上战斗意志不强,“围而不攻”就是最好的方法。
最后足足围了七个月最终和平解放新京。
此时的王学新也打算围而不攻。
别看驻守在新京的鬼子只有两个联队六千多人。
这兵力在其它城市之所以好打,那是因为鬼子没有百姓的支持,不管是兵源、食物还是情报都后继无力,甚至还要面对此起彼伏的起义。
但他们在新京就有可能得到百姓的支持,兵力两千余人的伪军也有可能死心塌地的为鬼子打仗,甚至他们还能从百姓中找到兵源迅速扩大规模。
此时的新京有120万人口,要是按10比1的征兵率算,新京随时都能拉起一支十几万人的部队。
王学新不愿意看到这一幕。
此时对新京发起强攻的话,很可能会将鬼子与新京的资产阶级联合起来“同仇敌忾”,到时新京就会变成一块啃不动的铁板了。
反而是围而不攻……
新京就会碰到史上同样的问题:资产阶级吃不了长期资源不足的苦,其作战意志不强立场不坚定,最重要的是城内资源越来越少而鬼子不可能与他们平均分配,于是资产阶级与鬼子之间必然会出现资源争夺于是就会出现矛盾。
等到这时再打新京就容易多了,甚至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
既然是这样,王学新又何必急于一时?
至于鬼子的援军……只要八路军控制了新京的能源和资源进入的通道,再多的鬼子进入新京不都得饿死?
于是,王学新就将眼光转向了距离新京一百多公里的丰满水电站。
第1739章 丰满水电站
丰满水电站,是鬼子强征华夏百姓在松花江上建设的一项大工程,从1937年起到现在已经建设了7年,去年开始发电,但依旧还有20%的土建工程没有结束以及几个已经到货但还没来得及装上的发电机组。
鬼子为了这项工程强征十余万华夏劳工,这些劳工每天工作十余小时,一旦生病或体力不支马上就会被鬼子“淘汰”,惨死的劳工尸体就被扔在丰满江东五垧地北约两公里的万人坑里。
这么多劳工工作7年之久,由此也可知丰满水电站的规模。
它此时的发电量已达到30万千瓦,已经是亚洲第一发电量的水电站,其电力不仅供给新京,还是大半个东北的来源。
(注:鬼子投降时华夏接收时只剩下2台大机组和2台小机组,发电量合计14.3万千瓦)
这意味着拿下丰满水电站不仅控制了新京的能源还可以说控制了整个东北的能源。
但王学新却不敢轻举妄动。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