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山答非所问:“劳驾分享点儿生活经验,升学红包我给多少合适?”
李浩煜:“……”
谈不上重要的事,嗯。
作者有话说:
阅前请知道:
*作者会尽量不脱离现实,但本文属于都市童话,不建议处处代入现实
*攻受年龄差7岁,是彼此唯一,经济状况悬殊,之间有特殊因果,非常介意攻受不平等的读者谨慎阅读
*知晓提醒后仍然指责作者,作者会不高兴(但除了长结节毫无还手之力)
*读者理解的不一定是作者想表达的,请勿在评论区随意避雷
*开坑连更,有推荐后每周一三五更新,周日随榜加更,时间21:00,请假会提前,捉虫会回复,修文勘误都会说明
*一如既往希望大家看文开心!新年快乐
第2章 “小牧先生是你该叫的吗”
牧山单独资助一个贫困学生已有六年。
他作为地产大亨的孙辈,拿到mba时大概可以算“人生高光”,明明是在公司做个决策实权聊胜于无的闲职、挂着听起来高级但虚悬的头衔,可做什么都能被外人夸一句年少有为。
只有他自己,和像他一样要什么有什么的朋友,比如和牧山家关系紧密的发小李浩煜,才知道他基本是属于不务正业那一挂的。
但他也有件从成年至今一直在做的事——资助一所乡村小学。
少爷从私账里腾出点儿零花钱就能补贴山区学校整年的开销,牧山并不在意流水的账单,也不热衷于教育事业,他之所以这么做,归根结底是因为他“离经叛道”的父母。
那所乡村小学在本市区200公里外的子阳县、子阳村,除了经济不好,其实是个自然风光漂亮、物种多样性丰富、生态优良的地方。
那里是一些人的旅游选择、是另一些人的“穷乡”。
而他父母门当户对,坐拥社会上层的资源和机会,当年那样高的学历、那样宽广的前程,捐款不说,非要双双跑去吃支教的苦,成天形容粗糙,搞得他和亲生爸妈经常对面不识。
牧山少年时还曾愤慨质问一年见不了几回的至亲:“有那么多人去做这些事,为什么非得是你们?”
爸妈话里带着愧疚和他不懂的坚持:“有那么多人去做这些事,都远不及我们去做来得更容易和方便。”
牧山时至今日都认为爸妈自诩伟大,因为他只是一个被抛下的小孩,脱去锦衣玉食,心理上和留守儿童同感,他甚至感受得到,他爸妈并不期待他的诞生,如果不是迫于“催育”压力,他根本没机会睁眼看世界。
家庭的组建,背后不一定都是水到渠成,无论经济条件是贫瘠还是优渥,可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于他而言,他双亲就是没对他负责,把他扔在外公外婆身边,自己心安理得追求人生价值去了——
那他的人生该由谁来引路?
牧山没解开这个心结,也不想解。
可爸妈在他成年之际早逝,骤然迷茫之下,他还是联系了那所学校的校长,捏着鼻子替爸妈掏腰包。
他不是没有恨意。
恨意之外的那份妥协,大概是他继承的博爱遗产吧。
子阳村小学的校长叫郑如兰,现在年过古稀,无儿无女。
她年轻时奔走于地方政府和上级政府之间,茕茕孑立、踽踽独行,一步步搭建起外来教师到乡村支教的桥梁,一生致力于将山区孩子送往广阔世界——不仅限于读书,能读的读,不能读的就学手艺。
牧山认为真正伟大的人不是他父母那样的,而是郑如兰这样的,不让儿女牵挂、不让儿女承担。
不过这也无法改变牧山的看法,他除必要场合不想踏足学校一步。
牧山不是唯一捐资者,但他是最大捐资者,他的款项主要用于推动建设,另一部分在郑如兰的极力促成下,成立了专项资助女童读书生活的基金会,其他特困男童需要郑如兰另寻渠道。
六年前,郑如兰例行公事致电牧山时提到,小学时隔多年又出了个聪敏优秀、很有学习天赋的孩子,但这孩子家里困难,又不符合基金会资助的条件。
孩子叫乐柠,父母离异受村里闲言碎语,各自进城务工又各自成家,他由爷爷一手带大。爷爷乐平身子骨不爽利,干不了重活儿,文化程度也低,乐柠因为各种原因读书耽搁两年,小学毕业就十四了。
郑如兰说她正在找人扶持乐柠去读县城里最好的中学,牧山那会儿大三,在国外花钱如流水,确确实实是本着无所谓的态度,说他可以。
牧山把这事对李浩煜一提,本以为李浩煜也会无所谓,但李浩煜不支持:“资助什么资助,这跟你给学校花钱不一样,你单独给他一百,下回他管你要一千,你给一千,再下回就是一万,牧少爷,你别以为小地方民风淳朴,见着钱和世面之后,大概率是贪心不足。你不缺钱,但你膈应,帮急不帮穷,知道吧。”
牧山本也没打算玩亲情游戏,但还是笑说李浩煜傲慢。
“傲慢就傲慢吧,”李浩煜不甚在意,“等你好心栽花、花长虫,你也得跟我一样傲慢,我们这种人就是这样的。”
牧山微微扬眉,也不知道“这种人”是哪种人,反正听上去不是什么好人。
一言既出,牧山不至于反悔。
李浩煜:“……”
谈不上重要的事,嗯。
作者有话说:
阅前请知道:
*作者会尽量不脱离现实,但本文属于都市童话,不建议处处代入现实
*攻受年龄差7岁,是彼此唯一,经济状况悬殊,之间有特殊因果,非常介意攻受不平等的读者谨慎阅读
*知晓提醒后仍然指责作者,作者会不高兴(但除了长结节毫无还手之力)
*读者理解的不一定是作者想表达的,请勿在评论区随意避雷
*开坑连更,有推荐后每周一三五更新,周日随榜加更,时间21:00,请假会提前,捉虫会回复,修文勘误都会说明
*一如既往希望大家看文开心!新年快乐
第2章 “小牧先生是你该叫的吗”
牧山单独资助一个贫困学生已有六年。
他作为地产大亨的孙辈,拿到mba时大概可以算“人生高光”,明明是在公司做个决策实权聊胜于无的闲职、挂着听起来高级但虚悬的头衔,可做什么都能被外人夸一句年少有为。
只有他自己,和像他一样要什么有什么的朋友,比如和牧山家关系紧密的发小李浩煜,才知道他基本是属于不务正业那一挂的。
但他也有件从成年至今一直在做的事——资助一所乡村小学。
少爷从私账里腾出点儿零花钱就能补贴山区学校整年的开销,牧山并不在意流水的账单,也不热衷于教育事业,他之所以这么做,归根结底是因为他“离经叛道”的父母。
那所乡村小学在本市区200公里外的子阳县、子阳村,除了经济不好,其实是个自然风光漂亮、物种多样性丰富、生态优良的地方。
那里是一些人的旅游选择、是另一些人的“穷乡”。
而他父母门当户对,坐拥社会上层的资源和机会,当年那样高的学历、那样宽广的前程,捐款不说,非要双双跑去吃支教的苦,成天形容粗糙,搞得他和亲生爸妈经常对面不识。
牧山少年时还曾愤慨质问一年见不了几回的至亲:“有那么多人去做这些事,为什么非得是你们?”
爸妈话里带着愧疚和他不懂的坚持:“有那么多人去做这些事,都远不及我们去做来得更容易和方便。”
牧山时至今日都认为爸妈自诩伟大,因为他只是一个被抛下的小孩,脱去锦衣玉食,心理上和留守儿童同感,他甚至感受得到,他爸妈并不期待他的诞生,如果不是迫于“催育”压力,他根本没机会睁眼看世界。
家庭的组建,背后不一定都是水到渠成,无论经济条件是贫瘠还是优渥,可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于他而言,他双亲就是没对他负责,把他扔在外公外婆身边,自己心安理得追求人生价值去了——
那他的人生该由谁来引路?
牧山没解开这个心结,也不想解。
可爸妈在他成年之际早逝,骤然迷茫之下,他还是联系了那所学校的校长,捏着鼻子替爸妈掏腰包。
他不是没有恨意。
恨意之外的那份妥协,大概是他继承的博爱遗产吧。
子阳村小学的校长叫郑如兰,现在年过古稀,无儿无女。
她年轻时奔走于地方政府和上级政府之间,茕茕孑立、踽踽独行,一步步搭建起外来教师到乡村支教的桥梁,一生致力于将山区孩子送往广阔世界——不仅限于读书,能读的读,不能读的就学手艺。
牧山认为真正伟大的人不是他父母那样的,而是郑如兰这样的,不让儿女牵挂、不让儿女承担。
不过这也无法改变牧山的看法,他除必要场合不想踏足学校一步。
牧山不是唯一捐资者,但他是最大捐资者,他的款项主要用于推动建设,另一部分在郑如兰的极力促成下,成立了专项资助女童读书生活的基金会,其他特困男童需要郑如兰另寻渠道。
六年前,郑如兰例行公事致电牧山时提到,小学时隔多年又出了个聪敏优秀、很有学习天赋的孩子,但这孩子家里困难,又不符合基金会资助的条件。
孩子叫乐柠,父母离异受村里闲言碎语,各自进城务工又各自成家,他由爷爷一手带大。爷爷乐平身子骨不爽利,干不了重活儿,文化程度也低,乐柠因为各种原因读书耽搁两年,小学毕业就十四了。
郑如兰说她正在找人扶持乐柠去读县城里最好的中学,牧山那会儿大三,在国外花钱如流水,确确实实是本着无所谓的态度,说他可以。
牧山把这事对李浩煜一提,本以为李浩煜也会无所谓,但李浩煜不支持:“资助什么资助,这跟你给学校花钱不一样,你单独给他一百,下回他管你要一千,你给一千,再下回就是一万,牧少爷,你别以为小地方民风淳朴,见着钱和世面之后,大概率是贪心不足。你不缺钱,但你膈应,帮急不帮穷,知道吧。”
牧山本也没打算玩亲情游戏,但还是笑说李浩煜傲慢。
“傲慢就傲慢吧,”李浩煜不甚在意,“等你好心栽花、花长虫,你也得跟我一样傲慢,我们这种人就是这样的。”
牧山微微扬眉,也不知道“这种人”是哪种人,反正听上去不是什么好人。
一言既出,牧山不至于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