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的公平本身就不公平,有的人贡献大,有的人贡献小,当然要不一样。这两位连命都丢了,那给点财富也是应当的。
    只发奖状、不发奖金,在哪里都不能算合格的管理。
    这些意见,皇帝和内阁已经商量完毕,其中意思已经写在圣旨之上,明发邸报。
    包括宁夏镇本身配合的官员,也有‘勿予追究’的字样。
    ……
    张敷华走出乾清宫,抬头望了望天空。
    他其实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觉,本以为很难这样平静的走出乾清宫的……人人都说皇帝轻易不饶人,可只有他们这些常常接触天子的人知道,其实天子很少真正动怒。
    像是今天他讲的话,换个皇帝大概率是要吃些苦头的。
    “看来皇上……什么都考虑得清楚的。”
    韩文点头,“一直以来便是如此。公实兄今日讲这番话,陛下没有动怒,便是明证。”
    张敷华投来几分疑惑的目光。
    韩文跟上解释,“没有动怒,是因为陛下认为公实兄说的对。”
    但是对了,也还要做。
    这里就能体现出不同决策者的决策水平了。
    “或许正如陛下所说吧,自古成大事者,非是因为其做易事,而是因为其做难事。”
    ……
    “走了吗?”
    “回陛下,都已出宫了。”
    “给内阁递个话,藩王之事往后稍稍延迟,延迟到……正德五年大朝会之时再议。眼下先以平叛和清理军屯为要。”
    出现藩王反叛这种大事,来年的大朝会朱厚照是要提的。
    到时候仍然可以以此为借口,今年话稍微暂缓,也算是不要太过激烈,他是小年轻,不怕的,可朝堂上多是老人,老人喜欢求稳,所以还是要顾一顾他们。
    但是做,是坚决要做的,这一点谁也不能改变他的意志。
    然而也仅是几天以后,
    内阁四位阁老又同时递了条子入宫,因为宁夏又来一封奏报——安化王已经被抓了。
    原先还在想着怎么派兵布阵的兵部,马上就要开始考虑论功行赏之事。
    固原镇的原先杨一清留下的兵马,朔方镇就更不必提了。皇帝现在所掌握的军事实力,并非不足以保护他推行一些难事。
    朱厚照仔细看了奏报,除了锦衣卫的战斗经过他是知道的,其他的还不清楚。看完以后,他注意到了一个人,仇钺。
    对此人,他有隐约的印象。
    而且先前战事的奏报,他也都有看过,仇钺之骁勇善战是绝对假不了的。
    现在九边从西往东,他有周尚文、王守仁、杨尚义、杨兴,似乎可以再加一个仇钺。
    善战是一方面,关键是政治底色,他受杨一清提拔,现在又跟随王守仁,家底很是干净。
    如此以来,五名善战的心腹将统领北方,他就不信,能有什么乱子闹出来。
    只是这个人他还没有见过。
    于是他召侍从室靳贵至身前,“拟个旨意,召朔方左卫指挥使仇钺入京,朕要见他。”
    “是。”
    第五百四十八章 何为国力强盛
    关于宁夏镇的卫所,皇帝采纳了王守仁在奏疏中的意见,已经准允他们施行。
    就是宁夏不再维持七卫的人员规模,只留宁夏卫、宁夏前卫、宁夏后卫以及原先的靖虏卫。
    宁夏卫和宁夏前卫驻守宁夏镇城,宁夏后卫则驻守灵州城一带,此处是地势开阔,尽管因为复套已经不在边防一线,但这种具有军事意义的位置还是要有驻守。
    裁撤三卫的原因很简单,复套以后,宁夏军事地位下降,另外,多年的军屯侵占已经导致卫所败坏殆尽,七卫人员根本都凑不满。
    既然平时根本就没有七卫的人马,干脆就撤掉算了,朝廷还能剩下一笔军饷。
    剩余四卫人马,共两万两千人,这就是宁夏镇的守军规模。
    一般来说,重镇都有五六万人,现在数量直接腰斩以后,宁夏镇的防务地位也开始下降。
    换句话说,这里的官员也要比其他处低配一些。
    这样一来就要选择在宁夏镇放置一个相当于副总兵官阶的人。
    具体来说,原先的姜汉,其实他的正式官职,是都督佥事、挂西征将军印、充总兵官镇守宁夏。
    总兵,在明朝是没有品级的。
    有品级的事前面的四个字:都督佥事。
    这是正二品武官职。
    副总兵杨英的官职是都指挥佥事,这是从三品武官职。
    总兵官虽然没有品级,但要兼这个职务,基本上是要当上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或者都指挥使(从二品)的武官。
    所以原先的宣府总兵杨兴,现在虽然还是宣府总兵,但是他的官职从都指挥使升为了都督佥事。
    杨尚义充蓟州总兵,这是他第三次当总兵官,但并非是一直原地踏步,实际上他第一次当总兵是都指挥使,后来当宁夏总兵则升都督佥事,现在再任蓟州总兵,已经是官当得非常大的都督同知了。
    杨尚义跟随皇帝十年,是嫡系中的嫡系。
    杨兴也早已向皇帝表明心迹,正德二年对鞑靼的战事,他一样尽心尽力。
    所以朱厚照才将宣府、蓟州两处交予他们,这两镇是京师门户,绝对不容有失。
    大同总兵则由在正德二年战事中表现亮眼的石奉充任,他以都指挥使(从二品)武官,驻守大同。
    石奉是军学院、上直亲卫指挥使出身,第一次战败时,皇帝再次信任了他,所以他也是皇帝的自己人。
    辽东总兵,则由常大成担任。
    常大成是原先驻守大同的人,他一直跟随周尚文,也是当初和皇帝立下誓言的八人之一。
    常大成善守,因为皇帝下一步要在西边用兵,所以在东边的辽东镇才派他驻守。
    这些都是防务地位没有下降的边镇。
    而在宁夏镇,朱厚照准备选择仇钺。
    仇钺原先是朔方作为指挥使,这是正四品武官。
    立有战功,正常提拔,也可以升任从三品的都指挥佥事,也就是原来宁夏副总兵杨英的官职,但皇帝不想他为副总兵,而要仇钺直接充任宁夏总兵官,统帅宁夏四卫人马。
    地位同样下降的榆林镇(延绥镇)也是一样如此,接下来要裁撤掉一半卫所。这里朱厚照准备调甘肃镇副总兵马一槐为榆林总兵。
    马一槐是周尚文的老部下,也是马荣的父亲,绝对没有立场和理由背叛皇帝。
    按照朱厚照这个排列,边镇从西到东的各大军区的‘一把手’,可以说全部是他一手提拔的亲信武将。
    这就是从弘治十二年到正德四年努力经营来的局面。
    接下来,他就是要从宁夏开始逐渐清理边镇屯田之事,同时整备军队,提升战力。
    到时候五十万边军、二十万京营,还提什么‘罪天下而不稳’的事?
    ……
    ……
    在宁夏。
    张璁有陕西巡抚王廷相和总督河套王守仁的支持,平叛事宜一结束,他便全力推动清理军屯、重新划界的工作。
    不管怎么说,养兵而不病于农者,莫如屯田。
    《明会典》记载:“每军种田五十亩为一分,又或百亩,或七十亩,或三十亩,二十亩不等。”
    这里不等的原因,是因为土地肥沃、贫瘠程度不同。
    但平均来说是每个军士50亩地是不错的,现在宁夏镇人数减少以后,军队规模为两万两千人,这就需要110万亩地。
    原安化王府和庆王府共计占有二十八万八千亩军屯。而王爷占的地其中至少一半都是好地,地形平坦、地块方正,靠近水源利于灌溉。
    所以仅王府所占之地,就可以解决一个卫所的屯田所需。
    说起来两位王爷也算是手下留情,需知后来徐阶徐阁老一家便占了二十多万亩良田。
    所以要说贫富差距,其实这个年头的贫富差距更为夸张,简直已经到了离谱的程度,像是无法想象的一家占有几十万亩田,这些竟然真实存在。
    这样想来,抚恤姜汉、杨英家几千亩地,其实也没什么过分。
    宁夏镇经此叛乱,可以说原先的秩序被破坏极大,许多原来的千户、百户被牵连下狱,再加上张璁作为钦差仍然重申9月20日需要交出多占军屯,
    以至于官府所掌控的屯田数量猛升,尤其两个王府,再加上原来宁夏卫指挥使何锦义有两千五百顷也就是二十五万亩田(历史记载,非杜撰),所以刚一开始,张璁就有五十万亩可分之田。
    这些田地去处自是没什么说的,全部分到宁夏卫、宁夏前卫和宁夏后卫之中。
    一来这是最为主要的工作,另外分田到军士,可以快速安定人心,军队稳住了,局势就乱不了。
    王廷相做官这么些年,也是最近这些天才最为畅快,他不辞辛劳始终跟随张璁一起推动此事。给耕牛、农具,教树植,复租赋,遣官劝输,诛侵暴之吏……这些都是他作为巡抚可以直接协调处理的事。
    而由于军队本身就有屯垦的职责,所以量地、分界,也不用再劳烦他人,直接领着卫所士兵们就开始了。
    王廷相在和张璁算账,“以目前来看,除靖虏卫的三卫人马,今年可获屯田100余万亩,且裁撤三卫所,宁夏镇军卒减少,各军所获军屯可适当增加。不论如何,按照朝廷所定每亩一斗两升之税,宁夏镇明年可收获粮米100余万石,可上缴籽粒数12至13万石。剩余的留由自用也是够的,此后也不再需要朝廷千里运粮,甚至还能有剩余。”
    古时候,一名成年男子,一年要消耗600斤粮食,也就是4石。四卫人马再加上些随军人员,一年消耗主粮20万石。
    但这是理论情况,首先收成看天,随便弄个什么区域性灾害,马上就减产。而且人不能只吃大米,他总得吃油、盐、糖,总得扯几块布做些衣裳,所以就需要再换些银子。还有除了人,马也要喂。
    养一匹精壮的马所耗费的粮食,能养活四五个成年人。
    所以真的粗暴的吃起来,加之官僚体系中难以根绝的贪腐问题,基本上连吃带拿,到最后能余个10万石算是不错了。
    就这余下来的,还有人要打它的心思。
    “靖虏卫的军屯也要清理的。”张璁补充说道。

章节目录


大明嫡长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皇家雇佣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皇家雇佣猫并收藏大明嫡长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