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在后晋也就是石重贵一朝,算是位极人臣了,权力很大,再说石重贵也是他推上去的,他就觉得自己的功劳那是十分大的,所以行事也比较的嚣张跋扈,这个人有骨气,硬气。
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却是一个弱者,动动嘴皮还行,真要是整刀真枪的干,它就显得有点怂了,很多人把后晋的灭亡很大一部分责任都归结到他的身上。
景延广字航川,他小时候喜欢练箭,他的父亲就给他说道:“你拉弓射箭,要是不能射穿铁甲,那还不如不练。
听这句话景延广瞬间就顿悟了,从此以后开始拼命的练习强弓,所以在这一点上他也算是一个比较知名的人物,当时基本上一说起谁能拉强攻,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景延广。
他一开始是在梁国跟着皇子朱友诲,后来朱友诲造反,他一看朱友诲成不了大事,就急忙逃跑了,也算是比较机灵。
景延广虽然后来飞黄腾达,但是他其实也算是一个苦命的人,一生经历十分丰富,数次死里逃生,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或许就是说的他。
在离开了朱友诲之后,他也算是一个自由人了,后来又跟着大将王彦章在黄河一带对抗李存勖,结果王彦章战败,景延广身负重伤奄奄一息,最终逃到了汴京,侥幸捡回了一条小命。
等到后唐建立之后,他就跟着朱守殷混日子,我们也知道朱守殷后来背叛了李存勖投靠了李嗣源,所以李嗣源就吧汴州交给了朱守殷,但是不久就发生了朱守殷叛乱,做为朱守殷部下的景延广也被追究责任。
古时候造反那可是十恶不赦的大罪,所以不仅仅发起人要砍脑袋,协从人员也要看砍脑袋。很不幸,景延广就在协从人员之列,按照判决和李嗣源的之一,这些人全部都是要砍脑袋的。
当时主持抓人砍头的事石敬瑭,他见了景延广之后觉得这个家伙很不错,是个人才,要是杀了真的可惜了,于是就偷偷的把他放了。
事后景延广感念石敬瑭的恩德,于是就投靠了石敬瑭做一个门客,开始跟着石敬瑭混。
我一直觉得人生的际遇真的很重要,如果你不能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跟对一个人可以对自己的人生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时景延广可不知道石敬瑭将来是要造反的,是要当皇帝的,他仅仅就是为了跟着石敬瑭报恩顺便找一份工作而已。
后来李从珂围困太原,景延广就被石敬瑭重用,行军打仗都要参考他的意见,地位也是很高的。
后来石敬瑭做了皇帝,他也是水涨船高,先到地方上做了几年的藩镇,他绝对是石敬瑭的嫡系部队,随后在石敬瑭统治的后期,就把他调到了京城做亲军统领。
等到石敬瑭死了之后,他又是拥立石重贵的重臣,而且他觉得自己现在权势、威望、功劳最大,所以就十分的嚣张。
举两个例子,他宣布了石敬瑭的死讯时候,随即就宣布石敬瑭传位给石重贵,但是当时石敬瑭有自己的亲生儿子,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石重贵呢?虽然石敬瑭的儿子小,但是作为石敬瑭的亲生儿子,他还是有优先继承权的。
特别是后来景延广就下达了命令,京城不能胡乱议论新的皇帝,也不能乱说为什么先帝的亲儿子不当皇帝反而要让侄子当皇帝之类的话。
这个行为在我看来,这就是做贼心虚,所以在上面讲到石重贵造反的时候我采用的就是石敬瑭传位给石重睿,但是冯道和景延广篡改遗命,支持石重贵当皇帝这种说法。
一开始掌权,就想用政令让百姓们闭嘴,这样的嚣张,还真是不多见,但是这仅仅是他对百姓们的嚣张,他对于百官照样很嚣张。
石敬瑭死了,大臣们按照规矩要去给石敬瑭哭丧吧,最起码搞个告别仪式啥的,毕竟君臣一场。
平时大臣们在皇宫外城是可以骑马的,但是到了内城就要下马步行或者抬着进入内城,但是这一次群臣们都来给石敬瑭哭孝了。一个个骑着马抬着轿子都来了,但是刚进了外城,还没有进入内门的时候,这些人就被拦下来了。
守卫的官兵对这些大臣说道:“上头有命,一律步行。”
这个就是景延广下的命令,至于这个措施目的是啥呢,不太清楚,但是的确是把满朝文武都得罪的差不多了,那些当官的那个不是好几十岁了,有的腿脚不灵便的,就靠着骑马坐轿子,现在步行这么远那还不要了老命了。
但是没办法,景延广现在是第一权臣,谁也不能多说什么,顶多就是腹诽两句,但是景延广听不见,自然也懒得管。
景延广是一个内心很骄傲的人,石敬瑭在的时候,每次契丹来一副盛气凌人,高人一等的样子总让景延广感到心里不舒服,他早就想摆脱契丹臣国的身份,从这一点上来说景延广的确也算是一个人物。
毕竟他反抗契丹并不是为了他的什么好处或者利益,仅仅是因为他心里不痛快,觉得有失国体,这个和安重荣的还稍微有点不一样,他反抗契丹更加的纯粹一点。
但是这个家伙不是一个实干型的人物,仅仅是一个口花花的家伙,谈起来反抗契丹那是头头是道,理由能说上几天几夜不重样,但是真要是开战的时候却又躲在了后面。
石敬瑭死了,契丹作为父国应该知道这件事,于是石重贵就准备找人写个国书交给耶律德光,为石敬瑭的事报个丧。
这算是石重贵第一个和契丹在国事上进行接触,所以称号问题又成了一个关键,石敬瑭是耶律德光的儿子,他是石敬瑭的侄子,按理说他应该叫耶律德光爷爷,但是耶律德光也不过是比他大了十多岁。
这一生爷爷让他有点叫不出来的感觉。但是比起这一声爷爷,对契丹称臣更让他说不出口,于是他找来了他的大臣景延广。
景延广也是一直不爽契丹,于是就对石重贵建议到:“咱们对契丹不能在这么屈辱下去了,你既然是新皇帝即位,那就要拿出魄力来创造一个新气象出来。”
石重贵一看景延广这腔调,和自己想的差不多,于是就问道具体怎么办。
景延广大手一挥继续慷慨陈词:“饭要一口一口吃,中原大国对蛮夷称臣的确是不雅观,我们可以先把这一块去掉,至于你和契丹的爷孙关系,可以先保持。”
石重贵听了,觉的还不错,关键是他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于是就把这件事这样办了,对契丹的国书称孙不称臣。
着一个微妙而且敏感的变化,立刻引起了契丹方面的觉察,耶律德光很生气,于是就派了一个使者叫做乔荣,到晋国来问问情况。
景延广准备充分,嘴皮子乔荣不是他对手:“先帝是你们契丹册封的,对你们称臣理所当然,但是现在的皇帝却是我们自己拥立的,和你们没什么关系,没有做臣子的道理啊。
而且你回去告诉你们皇帝,我晋国有十万磨得锃亮的宝剑,要是打仗我们随时奉陪,不过要是万一爷爷打不过孙子,那就让天下人笑话了,小心后悔莫及啊。”
乔荣也是一个精明的人物,他虽然对景延广的话很不满,但是还是忍住了,他问道:“这是你说的,可是你让我转告给我们的皇帝,万一他不信怎么办,你敢不敢给我留一个信物。”
赤裸裸的激将啊,但是景延广当时意气风发,大有大权在手天下我有的气概,毫不犹豫的就把他刚刚说的那句话写了下来,还署了名盖了章。恐怕他没想到这个东西最后成了他的催命符吧。
景延广干的还有一件事情就是把当时的大藩镇杨光远得罪了,最后杨光远也是造反了事。
虽然这上面景延广对契丹的使者说的很有气概,但是真正到了打仗的时候,却不行了。
据说第一次和契丹交战的时候,景延广作为大将,军机大事全部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契丹派人进攻,站在城下大喊:“景延广喊我等前来交战,为什么我们来了,还不赶紧出来开战。”
但是景延广像是没听到一样,就是不出来,后来他的部下大将高行周在半路上遇见了契丹兵,梁军开始交战,但是高行周战事不利,派人向当时的最高统帅景延广求援,但是景延广却是做起了缩头乌龟,不出一兵一卒。
这件事让很多人对他怨气很大,之前没开站的时候,意气风发,现在一开战却成了缩头乌龟,在加上当时景延广的母亲死了,按照礼仪,他应该回去守孝三年,但是他却还是“坚持”在抗契丹的第一线。
这让很多人都骂他是不忠不孝的家伙,后来石重贵也觉得景延广掌握大权他不放心,虽然他对景延广十分的信任,但是最终还是让景延广去了洛阳坐冷板凳。
这一个冷板凳一坐就是好几年,等到契丹大军打了中原,景延广想自杀,但是他还有一家老小,怕他自杀了契丹迁怒他的家人。最终还是被契丹抓住了,耶律德光在进入中原前就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抓住景延广。
后来景延广还想抵赖狡辩,但是在乔荣那封盖了章的证词面前最终也无话可说了。
认罪后,契丹想将他带回了北方,景延广想想与其一路上受尽折磨,还不如早死早超生,于是就在开封不远的陈桥(就是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地方)自缢身亡。
景延广能力一般,身居高位但是却意气用事,很多人说他不具备当大臣的能力,盲目挑衅强邻却没有预备与之相配套的其他措施,称得上是晋国的罪人,但是他力主抗击契丹,而且最终选择自缢而死,还是表现出了相当的英勇气概的。(未完待续)
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却是一个弱者,动动嘴皮还行,真要是整刀真枪的干,它就显得有点怂了,很多人把后晋的灭亡很大一部分责任都归结到他的身上。
景延广字航川,他小时候喜欢练箭,他的父亲就给他说道:“你拉弓射箭,要是不能射穿铁甲,那还不如不练。
听这句话景延广瞬间就顿悟了,从此以后开始拼命的练习强弓,所以在这一点上他也算是一个比较知名的人物,当时基本上一说起谁能拉强攻,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景延广。
他一开始是在梁国跟着皇子朱友诲,后来朱友诲造反,他一看朱友诲成不了大事,就急忙逃跑了,也算是比较机灵。
景延广虽然后来飞黄腾达,但是他其实也算是一个苦命的人,一生经历十分丰富,数次死里逃生,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或许就是说的他。
在离开了朱友诲之后,他也算是一个自由人了,后来又跟着大将王彦章在黄河一带对抗李存勖,结果王彦章战败,景延广身负重伤奄奄一息,最终逃到了汴京,侥幸捡回了一条小命。
等到后唐建立之后,他就跟着朱守殷混日子,我们也知道朱守殷后来背叛了李存勖投靠了李嗣源,所以李嗣源就吧汴州交给了朱守殷,但是不久就发生了朱守殷叛乱,做为朱守殷部下的景延广也被追究责任。
古时候造反那可是十恶不赦的大罪,所以不仅仅发起人要砍脑袋,协从人员也要看砍脑袋。很不幸,景延广就在协从人员之列,按照判决和李嗣源的之一,这些人全部都是要砍脑袋的。
当时主持抓人砍头的事石敬瑭,他见了景延广之后觉得这个家伙很不错,是个人才,要是杀了真的可惜了,于是就偷偷的把他放了。
事后景延广感念石敬瑭的恩德,于是就投靠了石敬瑭做一个门客,开始跟着石敬瑭混。
我一直觉得人生的际遇真的很重要,如果你不能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跟对一个人可以对自己的人生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时景延广可不知道石敬瑭将来是要造反的,是要当皇帝的,他仅仅就是为了跟着石敬瑭报恩顺便找一份工作而已。
后来李从珂围困太原,景延广就被石敬瑭重用,行军打仗都要参考他的意见,地位也是很高的。
后来石敬瑭做了皇帝,他也是水涨船高,先到地方上做了几年的藩镇,他绝对是石敬瑭的嫡系部队,随后在石敬瑭统治的后期,就把他调到了京城做亲军统领。
等到石敬瑭死了之后,他又是拥立石重贵的重臣,而且他觉得自己现在权势、威望、功劳最大,所以就十分的嚣张。
举两个例子,他宣布了石敬瑭的死讯时候,随即就宣布石敬瑭传位给石重贵,但是当时石敬瑭有自己的亲生儿子,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石重贵呢?虽然石敬瑭的儿子小,但是作为石敬瑭的亲生儿子,他还是有优先继承权的。
特别是后来景延广就下达了命令,京城不能胡乱议论新的皇帝,也不能乱说为什么先帝的亲儿子不当皇帝反而要让侄子当皇帝之类的话。
这个行为在我看来,这就是做贼心虚,所以在上面讲到石重贵造反的时候我采用的就是石敬瑭传位给石重睿,但是冯道和景延广篡改遗命,支持石重贵当皇帝这种说法。
一开始掌权,就想用政令让百姓们闭嘴,这样的嚣张,还真是不多见,但是这仅仅是他对百姓们的嚣张,他对于百官照样很嚣张。
石敬瑭死了,大臣们按照规矩要去给石敬瑭哭丧吧,最起码搞个告别仪式啥的,毕竟君臣一场。
平时大臣们在皇宫外城是可以骑马的,但是到了内城就要下马步行或者抬着进入内城,但是这一次群臣们都来给石敬瑭哭孝了。一个个骑着马抬着轿子都来了,但是刚进了外城,还没有进入内门的时候,这些人就被拦下来了。
守卫的官兵对这些大臣说道:“上头有命,一律步行。”
这个就是景延广下的命令,至于这个措施目的是啥呢,不太清楚,但是的确是把满朝文武都得罪的差不多了,那些当官的那个不是好几十岁了,有的腿脚不灵便的,就靠着骑马坐轿子,现在步行这么远那还不要了老命了。
但是没办法,景延广现在是第一权臣,谁也不能多说什么,顶多就是腹诽两句,但是景延广听不见,自然也懒得管。
景延广是一个内心很骄傲的人,石敬瑭在的时候,每次契丹来一副盛气凌人,高人一等的样子总让景延广感到心里不舒服,他早就想摆脱契丹臣国的身份,从这一点上来说景延广的确也算是一个人物。
毕竟他反抗契丹并不是为了他的什么好处或者利益,仅仅是因为他心里不痛快,觉得有失国体,这个和安重荣的还稍微有点不一样,他反抗契丹更加的纯粹一点。
但是这个家伙不是一个实干型的人物,仅仅是一个口花花的家伙,谈起来反抗契丹那是头头是道,理由能说上几天几夜不重样,但是真要是开战的时候却又躲在了后面。
石敬瑭死了,契丹作为父国应该知道这件事,于是石重贵就准备找人写个国书交给耶律德光,为石敬瑭的事报个丧。
这算是石重贵第一个和契丹在国事上进行接触,所以称号问题又成了一个关键,石敬瑭是耶律德光的儿子,他是石敬瑭的侄子,按理说他应该叫耶律德光爷爷,但是耶律德光也不过是比他大了十多岁。
这一生爷爷让他有点叫不出来的感觉。但是比起这一声爷爷,对契丹称臣更让他说不出口,于是他找来了他的大臣景延广。
景延广也是一直不爽契丹,于是就对石重贵建议到:“咱们对契丹不能在这么屈辱下去了,你既然是新皇帝即位,那就要拿出魄力来创造一个新气象出来。”
石重贵一看景延广这腔调,和自己想的差不多,于是就问道具体怎么办。
景延广大手一挥继续慷慨陈词:“饭要一口一口吃,中原大国对蛮夷称臣的确是不雅观,我们可以先把这一块去掉,至于你和契丹的爷孙关系,可以先保持。”
石重贵听了,觉的还不错,关键是他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于是就把这件事这样办了,对契丹的国书称孙不称臣。
着一个微妙而且敏感的变化,立刻引起了契丹方面的觉察,耶律德光很生气,于是就派了一个使者叫做乔荣,到晋国来问问情况。
景延广准备充分,嘴皮子乔荣不是他对手:“先帝是你们契丹册封的,对你们称臣理所当然,但是现在的皇帝却是我们自己拥立的,和你们没什么关系,没有做臣子的道理啊。
而且你回去告诉你们皇帝,我晋国有十万磨得锃亮的宝剑,要是打仗我们随时奉陪,不过要是万一爷爷打不过孙子,那就让天下人笑话了,小心后悔莫及啊。”
乔荣也是一个精明的人物,他虽然对景延广的话很不满,但是还是忍住了,他问道:“这是你说的,可是你让我转告给我们的皇帝,万一他不信怎么办,你敢不敢给我留一个信物。”
赤裸裸的激将啊,但是景延广当时意气风发,大有大权在手天下我有的气概,毫不犹豫的就把他刚刚说的那句话写了下来,还署了名盖了章。恐怕他没想到这个东西最后成了他的催命符吧。
景延广干的还有一件事情就是把当时的大藩镇杨光远得罪了,最后杨光远也是造反了事。
虽然这上面景延广对契丹的使者说的很有气概,但是真正到了打仗的时候,却不行了。
据说第一次和契丹交战的时候,景延广作为大将,军机大事全部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契丹派人进攻,站在城下大喊:“景延广喊我等前来交战,为什么我们来了,还不赶紧出来开战。”
但是景延广像是没听到一样,就是不出来,后来他的部下大将高行周在半路上遇见了契丹兵,梁军开始交战,但是高行周战事不利,派人向当时的最高统帅景延广求援,但是景延广却是做起了缩头乌龟,不出一兵一卒。
这件事让很多人对他怨气很大,之前没开站的时候,意气风发,现在一开战却成了缩头乌龟,在加上当时景延广的母亲死了,按照礼仪,他应该回去守孝三年,但是他却还是“坚持”在抗契丹的第一线。
这让很多人都骂他是不忠不孝的家伙,后来石重贵也觉得景延广掌握大权他不放心,虽然他对景延广十分的信任,但是最终还是让景延广去了洛阳坐冷板凳。
这一个冷板凳一坐就是好几年,等到契丹大军打了中原,景延广想自杀,但是他还有一家老小,怕他自杀了契丹迁怒他的家人。最终还是被契丹抓住了,耶律德光在进入中原前就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抓住景延广。
后来景延广还想抵赖狡辩,但是在乔荣那封盖了章的证词面前最终也无话可说了。
认罪后,契丹想将他带回了北方,景延广想想与其一路上受尽折磨,还不如早死早超生,于是就在开封不远的陈桥(就是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地方)自缢身亡。
景延广能力一般,身居高位但是却意气用事,很多人说他不具备当大臣的能力,盲目挑衅强邻却没有预备与之相配套的其他措施,称得上是晋国的罪人,但是他力主抗击契丹,而且最终选择自缢而死,还是表现出了相当的英勇气概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