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三藩和上面讲的还有关系,赵思绾因为怕到了开封就会不来了,所以他从凤翔走到了长安,然后造反了,招了四千个人开始守城,准备和刘承佑对着干。
还有一个人就是之前被刘知远派来平定候益和赵匡赞的王景崇,他眼看着候益在京城渐渐的发达了,而且候益还在刘承佑的面前说他的坏话。他知道,他要是不做点什么,刘承佑总有一天会被候益打动的,那时候他就危险了,所以为了能够给他自己找点活干,他准备卖掉赵思绾,等到赵思绾在长安造反,他立刻就要求刘承佑把凤翔给他,然后带着大军平定赵思绾。
但是刘承佑更相信候益的话,对于王景崇根本不信人,所以就没同意,反而准备把王景崇调到偏远地区,这一下子让王景崇感觉到危机了,这刘承佑是要对他动手啊,不然的话为什么不让他讨伐赵思绾,为什么不把凤翔封给他,毕竟凤翔一带要不是他来,根本平定不了,按照规矩他王景崇应该留在凤翔做土皇帝了。
可是刘承佑却没有允许,这一方面让王景崇很生气,另一方面让王景崇还是十分的担心,因为这个时候候益在刘承佑的身边,谁知道候益又在刘承佑的身边说些什么。王景崇很忐忑,而忐忑的结果就是和赵思绾走到了一起。
这两个一商量干脆还是造反算了,现在这个时代,只要是有兵权,那就能做皇帝,富贵那都是拼搏出来的,但是他们两个加一块也就那么点人,远远达不到祸国殃民的级别啊,所以他们还需要一个帮手。
说是帮手其实不准确,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一个领导,当时天下有野心而且和他们两个距离比较近的还真的有一个,就是河阳李守贞。
李守贞咱们前面也提到过,他在后晋也是一个大将,后来跟着平定杨光远叛乱还有抗击契丹的战斗中都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但是等到契丹进入了中原,他就立刻投降了,不过那时候投降契丹的多了去了,也没有人说什么闲话,那时候估计每个人都唱一首歌《我们都一样》。
但是契丹走了之后,刘知远到了中原李守贞又投靠了刘知远,刘知远觉得李守贞能力不错,在两次抗击契丹的战斗中表现得很不错,于是就让他做了河阳节度使。
但是做了河阳节度使的李守贞,心思也活跃起来了。原本刘知远做皇帝的时候,他觉得刘知远厉害,他不是对手,但是年纪轻轻的刘承佑当了皇帝,他就看不上了,他也想着弄个皇帝当当,其实也不能说是这时候的人没有道义啥的,而是这样的事情已经太多了。从李嗣源开始哪一个皇帝不是抢来的(除了李从厚、石重贵和刘承佑之外)。
所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人看到了被人造反就能当皇帝,所以他们这些势力有实力的藩镇也自然的认为,只要是他们的实力够了,那时候造反也能成功,富贵险中求,想要当皇帝,就要敢于造反。
当时的李守贞基本上也是这个心态,人的欲望都是无穷的,或许他曾经当一个小队长的时候没有想到过他会有这么一天,或许当时他觉得能够当一个大将军带着几百上千个人就算是威风凛凛,这一辈子就值了。
但是等到他慢慢的成了大将军,成了一个国家为数不多的军事领袖之一,他的心思有变化了,他可能又想到要是能够到地方做一个土皇帝就好了。不久他做了土皇帝,而且还是一个比较好的地方,河阳之地富庶,还是比较有油水的。
不过享受了土皇帝的待遇,他还想着是不是能够当一个真正的皇帝来体验一下,但是这个念头实在是太大胆了,就算是想一下也算是大逆不道。
正好当时在李守贞的身边有一个和尚,叫做总伦和尚(谁说和尚一心向佛,不理俗事,和尚搞起的起义和造反貌似还不少。),这个总伦大和尚能够忽悠,他会看面相(这算是和尚的必备技能吗?),他曾经给李守贞看面相,他说李守贞的面相非凡将来那是要做大贵人的。
那时候说是大贵人那可是比王工诸侯都宝贵,大贵人就是皇帝,普天之下,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李守贞要是还是一个小兵估计他连信也不信甚至听也不听,但是现在他是一个藩镇节度使,而且还是一个很强大的藩镇节度使。
每个人都有上进心,都想百尺竿头再进一步,李守贞也不例外,他也想着是不是能够往前再走一步,当个真正的皇帝,而不是仅仅河阳这一块的土皇帝。
所以他曾经很认真的问总伦大和尚:“我真的能当皇帝吗?”总伦大和尚之前曾经说过李守贞能够当皇帝的话,此时怎敢改口,于是就只好继续忽悠,说李守贞才是什么这命天子,刘承佑一个小孩,怎么能当皇帝呢?总伦大和尚的忽悠功夫的确是有一套,下面大家还会体验到。
李守贞虽然听了总伦大和尚的忽悠,担心造反毕竟是一件大事,不能随随便便的相识过家家的一样。先前还需要详细的准备,总之一句话,李守贞还在纠结。
李守贞有个媳妇叫做符氏,据说曾经有算卦的(不知道是不是瞎子或者白胡子老头。)对他下过批语:“这个女子将来是要做皇后的。”
此时正在纠结中的李守贞,也想起了这件事,符氏是他的儿媳妇,将来符氏要是做了皇后,那不就代表着他的儿子将来就是皇帝吗?他的儿子始皇帝,他不也是皇帝?
再想一下总伦大和尚的话,李守贞觉得这件事虽然看起来还是不靠谱。但是总归是有了那么点可信度,,毕竟两个算卦的大师都曾经断定他们家要出贵人。
好听的话总是比坏话更容易打动人,李守贞最终还是禁不住总伦大和尚的忽悠和自己对于皇位的向往,他决定造反,当然这个决定仅仅在他的心中想了一下,他还没有准备好,他不能公开把造反的旗打出来。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他不知道他已经被人盯上了,盯上他的就是王景崇和赵思绾,这两个人也都想造反,但是实力不足,所以他们就想到了李守贞。于是就送了一身黄色的袍子给李守贞。
黄色的袍子这代表什么不需要多说,上面再绣上几只带爪子的动物,那就是皇帝的专有服饰了,一般人是没有资格穿的,就连黄色要是没有皇帝的允许,也不能胡乱的穿。
李守贞可以保证之前赵思绾绝对不知道他要造反的事情,至于赵思绾和王景崇送来这个东西还有一封愿意尊奉他为秦王的书信这让他感觉到很兴奋,直接也划到了天意这一栏。
他觉得赵思绾这是上天专门给他来送龙袍的,他觉得这都是天意,天人感应,这是上天的旨意,而他才是真正的真龙天子,要不然的话,为什么赵思绾会给他送来这些东西。
但是就这一件事还是不太够,而且对于天意这个东西,李守贞心里还是有点怀疑的,于是他就找来了大将们,先看看大将们的态度,要是他们都同意,那自然就干了,要是有人不同意,那还要费一番手脚。
于是李守贞埋伏好刀斧手,把大将们叫了过来,大将们也知道这埋伏的有人,所以当时不管咋说也都算是同意了。这让李守贞更加的亢奋,以为真的是有天意。
所以他也准备露一手,让人拿过来了一副弓箭,瞄准墙上的一只老虎对着他的那些大将们说道:“要是咱们能够成就大事,那就一箭射中老虎舌头,要是咱们一事无成,那就射不中。”
结果“嗖”的一声,一箭刚好射在了那只老虎的舌头上,这个故事和之前的咱们将安重荣的时候差不多,李守贞或许在箭法的造诣上估计和安重荣也是差不多,基本上达到了指哪打哪的地步,与其说是天意,倒不如说是李守贞的箭法还不错。
但是这一幕在很多人眼中,包括在李守贞的眼中都成了天意,于是一大群人跪了下来高声呼喊万岁,要求李守贞赶紧带着他的打天下,然后论功行赏。
至于李守贞自己,也是得意不已,把秦王的旗号打了出去,正式宣布造反啦,而后对他的那些部下一个个全部进行了封赏,又和赵思绾联系,准备一起闹事,随后率领大军进攻潼关,掌握进入河阳关中的大门。
王景崇听说李守贞正式打出了造反的旗号,也不再遮遮掩掩了,也直接打出了旗号,表示和刘承佑决裂,要建立一个新的和谐的统治,至于刘承佑小娃娃,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应该下台了。
至此刘承佑统治初期的三藩之乱正式爆发,三个藩镇也都全部举牌子造反了,随着李守贞等人功劳造反,很多对后汉统治不满的人,以及还有不少的投机者也都来了,要求跟着李守贞打天下,一时间后汉风起云涌。(未完待续)
还有一个人就是之前被刘知远派来平定候益和赵匡赞的王景崇,他眼看着候益在京城渐渐的发达了,而且候益还在刘承佑的面前说他的坏话。他知道,他要是不做点什么,刘承佑总有一天会被候益打动的,那时候他就危险了,所以为了能够给他自己找点活干,他准备卖掉赵思绾,等到赵思绾在长安造反,他立刻就要求刘承佑把凤翔给他,然后带着大军平定赵思绾。
但是刘承佑更相信候益的话,对于王景崇根本不信人,所以就没同意,反而准备把王景崇调到偏远地区,这一下子让王景崇感觉到危机了,这刘承佑是要对他动手啊,不然的话为什么不让他讨伐赵思绾,为什么不把凤翔封给他,毕竟凤翔一带要不是他来,根本平定不了,按照规矩他王景崇应该留在凤翔做土皇帝了。
可是刘承佑却没有允许,这一方面让王景崇很生气,另一方面让王景崇还是十分的担心,因为这个时候候益在刘承佑的身边,谁知道候益又在刘承佑的身边说些什么。王景崇很忐忑,而忐忑的结果就是和赵思绾走到了一起。
这两个一商量干脆还是造反算了,现在这个时代,只要是有兵权,那就能做皇帝,富贵那都是拼搏出来的,但是他们两个加一块也就那么点人,远远达不到祸国殃民的级别啊,所以他们还需要一个帮手。
说是帮手其实不准确,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一个领导,当时天下有野心而且和他们两个距离比较近的还真的有一个,就是河阳李守贞。
李守贞咱们前面也提到过,他在后晋也是一个大将,后来跟着平定杨光远叛乱还有抗击契丹的战斗中都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但是等到契丹进入了中原,他就立刻投降了,不过那时候投降契丹的多了去了,也没有人说什么闲话,那时候估计每个人都唱一首歌《我们都一样》。
但是契丹走了之后,刘知远到了中原李守贞又投靠了刘知远,刘知远觉得李守贞能力不错,在两次抗击契丹的战斗中表现得很不错,于是就让他做了河阳节度使。
但是做了河阳节度使的李守贞,心思也活跃起来了。原本刘知远做皇帝的时候,他觉得刘知远厉害,他不是对手,但是年纪轻轻的刘承佑当了皇帝,他就看不上了,他也想着弄个皇帝当当,其实也不能说是这时候的人没有道义啥的,而是这样的事情已经太多了。从李嗣源开始哪一个皇帝不是抢来的(除了李从厚、石重贵和刘承佑之外)。
所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人看到了被人造反就能当皇帝,所以他们这些势力有实力的藩镇也自然的认为,只要是他们的实力够了,那时候造反也能成功,富贵险中求,想要当皇帝,就要敢于造反。
当时的李守贞基本上也是这个心态,人的欲望都是无穷的,或许他曾经当一个小队长的时候没有想到过他会有这么一天,或许当时他觉得能够当一个大将军带着几百上千个人就算是威风凛凛,这一辈子就值了。
但是等到他慢慢的成了大将军,成了一个国家为数不多的军事领袖之一,他的心思有变化了,他可能又想到要是能够到地方做一个土皇帝就好了。不久他做了土皇帝,而且还是一个比较好的地方,河阳之地富庶,还是比较有油水的。
不过享受了土皇帝的待遇,他还想着是不是能够当一个真正的皇帝来体验一下,但是这个念头实在是太大胆了,就算是想一下也算是大逆不道。
正好当时在李守贞的身边有一个和尚,叫做总伦和尚(谁说和尚一心向佛,不理俗事,和尚搞起的起义和造反貌似还不少。),这个总伦大和尚能够忽悠,他会看面相(这算是和尚的必备技能吗?),他曾经给李守贞看面相,他说李守贞的面相非凡将来那是要做大贵人的。
那时候说是大贵人那可是比王工诸侯都宝贵,大贵人就是皇帝,普天之下,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李守贞要是还是一个小兵估计他连信也不信甚至听也不听,但是现在他是一个藩镇节度使,而且还是一个很强大的藩镇节度使。
每个人都有上进心,都想百尺竿头再进一步,李守贞也不例外,他也想着是不是能够往前再走一步,当个真正的皇帝,而不是仅仅河阳这一块的土皇帝。
所以他曾经很认真的问总伦大和尚:“我真的能当皇帝吗?”总伦大和尚之前曾经说过李守贞能够当皇帝的话,此时怎敢改口,于是就只好继续忽悠,说李守贞才是什么这命天子,刘承佑一个小孩,怎么能当皇帝呢?总伦大和尚的忽悠功夫的确是有一套,下面大家还会体验到。
李守贞虽然听了总伦大和尚的忽悠,担心造反毕竟是一件大事,不能随随便便的相识过家家的一样。先前还需要详细的准备,总之一句话,李守贞还在纠结。
李守贞有个媳妇叫做符氏,据说曾经有算卦的(不知道是不是瞎子或者白胡子老头。)对他下过批语:“这个女子将来是要做皇后的。”
此时正在纠结中的李守贞,也想起了这件事,符氏是他的儿媳妇,将来符氏要是做了皇后,那不就代表着他的儿子将来就是皇帝吗?他的儿子始皇帝,他不也是皇帝?
再想一下总伦大和尚的话,李守贞觉得这件事虽然看起来还是不靠谱。但是总归是有了那么点可信度,,毕竟两个算卦的大师都曾经断定他们家要出贵人。
好听的话总是比坏话更容易打动人,李守贞最终还是禁不住总伦大和尚的忽悠和自己对于皇位的向往,他决定造反,当然这个决定仅仅在他的心中想了一下,他还没有准备好,他不能公开把造反的旗打出来。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他不知道他已经被人盯上了,盯上他的就是王景崇和赵思绾,这两个人也都想造反,但是实力不足,所以他们就想到了李守贞。于是就送了一身黄色的袍子给李守贞。
黄色的袍子这代表什么不需要多说,上面再绣上几只带爪子的动物,那就是皇帝的专有服饰了,一般人是没有资格穿的,就连黄色要是没有皇帝的允许,也不能胡乱的穿。
李守贞可以保证之前赵思绾绝对不知道他要造反的事情,至于赵思绾和王景崇送来这个东西还有一封愿意尊奉他为秦王的书信这让他感觉到很兴奋,直接也划到了天意这一栏。
他觉得赵思绾这是上天专门给他来送龙袍的,他觉得这都是天意,天人感应,这是上天的旨意,而他才是真正的真龙天子,要不然的话,为什么赵思绾会给他送来这些东西。
但是就这一件事还是不太够,而且对于天意这个东西,李守贞心里还是有点怀疑的,于是他就找来了大将们,先看看大将们的态度,要是他们都同意,那自然就干了,要是有人不同意,那还要费一番手脚。
于是李守贞埋伏好刀斧手,把大将们叫了过来,大将们也知道这埋伏的有人,所以当时不管咋说也都算是同意了。这让李守贞更加的亢奋,以为真的是有天意。
所以他也准备露一手,让人拿过来了一副弓箭,瞄准墙上的一只老虎对着他的那些大将们说道:“要是咱们能够成就大事,那就一箭射中老虎舌头,要是咱们一事无成,那就射不中。”
结果“嗖”的一声,一箭刚好射在了那只老虎的舌头上,这个故事和之前的咱们将安重荣的时候差不多,李守贞或许在箭法的造诣上估计和安重荣也是差不多,基本上达到了指哪打哪的地步,与其说是天意,倒不如说是李守贞的箭法还不错。
但是这一幕在很多人眼中,包括在李守贞的眼中都成了天意,于是一大群人跪了下来高声呼喊万岁,要求李守贞赶紧带着他的打天下,然后论功行赏。
至于李守贞自己,也是得意不已,把秦王的旗号打了出去,正式宣布造反啦,而后对他的那些部下一个个全部进行了封赏,又和赵思绾联系,准备一起闹事,随后率领大军进攻潼关,掌握进入河阳关中的大门。
王景崇听说李守贞正式打出了造反的旗号,也不再遮遮掩掩了,也直接打出了旗号,表示和刘承佑决裂,要建立一个新的和谐的统治,至于刘承佑小娃娃,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应该下台了。
至此刘承佑统治初期的三藩之乱正式爆发,三个藩镇也都全部举牌子造反了,随着李守贞等人功劳造反,很多对后汉统治不满的人,以及还有不少的投机者也都来了,要求跟着李守贞打天下,一时间后汉风起云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