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要渡我的和尚弯了_分节阅读_52
这样的充满危险、难以驾驭。
那么像房流如此精明的人,肯定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白白救一个不相关的人。
“砂石,这个女孩是谁?”池罔在脑海里发问。
砂石片刻后回答了这个问题:“她叫步染,是如今仲朝第一望族——步家年轻一辈中最优秀的子弟。不出意外的话,她将来会成为步氏一族的掌舵人,进入朝廷中枢。”
池罔垂下眼。
上一个他救的,后来成了皇帝。
这一个他即将要救的,以后又会做出什么事来?
池罔并不惊慌,他平静地拭目以待。
不过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房流要舍身去救这身染重病的姑娘。
这姑娘身份必不简单,能给他带来与风险同比的收益。
“姓庄……”房流得知了池罔的假名后,自言自语道,“还是叫你小大夫好听一些,毕竟你看起来也不大。”
池罔就笑了笑,不再说话。
去往雁城的路上,大概需要三天左右。
虽说两人结伴,但这三天的途中,也一点也不轻松。
房流赶车,池罔救人,两人连熬了三个晚上,没有时间休息,一刻也不敢休息。
幸运的是,辛苦的奔波还是带来了好处,至少这一路上,他们脚程略快一筹,没再遇到天山教的人。
第三天夜半时,房流在外面当着车夫,升起火把赶着路,而马车里的池罔,则闭着眼睛稍作休息。
车外夜深人静,只是不知路过何处时,山中生长了一片野生的梅花。
北地苦寒,春天总是比南边晚一些到来,就连梅花都开得更晚些。
夜晚漆黑,看不见远处的梅树,只闻得到清风送拂的梅香。
池罔闻到了一段冷香。
他连日奔波,确实有些困倦了,所以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就让那段梅香入了梦。
梦中那人推开雕花木窗,窗外红梅白雪,请入一室雅香。
雪花飘入池水,泠泠叮叮地从窗前流过,池水边的翠竹笔直挺拔,傲然而立。
红梅翠竹,堪堪入画。
他长身而立,背影潇洒。侧过身时,眉眼含笑:“你看,现在的窗外,可不就是‘窗梅落晚花,池竹开初荀’的景致?”
“小池,当年我第一眼看到你,就想起了这句诗。”
“所以我单独拿了‘池’这个字,做了你的名字。让你随了我的姓,从此便叫了庄池。”
他伸出手来。
“……这些年,我很想你。小池,你呢?你想过我吗?”
池罔喃喃道:“少爷……”
车外的房流听到声音,疑惑道:“你说什么?”
池罔倏然惊醒。
那梅花冷香未散,池罔掀开车帘,向外望去,见到了那藏在漫山梅花中的连绵灯火。
池罔垂着眼,淡淡道:“没什么,我们到雁城了。”
作者有话要说:房流:让我认爹?那可是魔法攻击,诅咒系十级毕业的。
————————————————
“窗梅落晚花,池竹开初荀。”引用于
那么像房流如此精明的人,肯定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白白救一个不相关的人。
“砂石,这个女孩是谁?”池罔在脑海里发问。
砂石片刻后回答了这个问题:“她叫步染,是如今仲朝第一望族——步家年轻一辈中最优秀的子弟。不出意外的话,她将来会成为步氏一族的掌舵人,进入朝廷中枢。”
池罔垂下眼。
上一个他救的,后来成了皇帝。
这一个他即将要救的,以后又会做出什么事来?
池罔并不惊慌,他平静地拭目以待。
不过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房流要舍身去救这身染重病的姑娘。
这姑娘身份必不简单,能给他带来与风险同比的收益。
“姓庄……”房流得知了池罔的假名后,自言自语道,“还是叫你小大夫好听一些,毕竟你看起来也不大。”
池罔就笑了笑,不再说话。
去往雁城的路上,大概需要三天左右。
虽说两人结伴,但这三天的途中,也一点也不轻松。
房流赶车,池罔救人,两人连熬了三个晚上,没有时间休息,一刻也不敢休息。
幸运的是,辛苦的奔波还是带来了好处,至少这一路上,他们脚程略快一筹,没再遇到天山教的人。
第三天夜半时,房流在外面当着车夫,升起火把赶着路,而马车里的池罔,则闭着眼睛稍作休息。
车外夜深人静,只是不知路过何处时,山中生长了一片野生的梅花。
北地苦寒,春天总是比南边晚一些到来,就连梅花都开得更晚些。
夜晚漆黑,看不见远处的梅树,只闻得到清风送拂的梅香。
池罔闻到了一段冷香。
他连日奔波,确实有些困倦了,所以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就让那段梅香入了梦。
梦中那人推开雕花木窗,窗外红梅白雪,请入一室雅香。
雪花飘入池水,泠泠叮叮地从窗前流过,池水边的翠竹笔直挺拔,傲然而立。
红梅翠竹,堪堪入画。
他长身而立,背影潇洒。侧过身时,眉眼含笑:“你看,现在的窗外,可不就是‘窗梅落晚花,池竹开初荀’的景致?”
“小池,当年我第一眼看到你,就想起了这句诗。”
“所以我单独拿了‘池’这个字,做了你的名字。让你随了我的姓,从此便叫了庄池。”
他伸出手来。
“……这些年,我很想你。小池,你呢?你想过我吗?”
池罔喃喃道:“少爷……”
车外的房流听到声音,疑惑道:“你说什么?”
池罔倏然惊醒。
那梅花冷香未散,池罔掀开车帘,向外望去,见到了那藏在漫山梅花中的连绵灯火。
池罔垂着眼,淡淡道:“没什么,我们到雁城了。”
作者有话要说:房流:让我认爹?那可是魔法攻击,诅咒系十级毕业的。
————————————————
“窗梅落晚花,池竹开初荀。”引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