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绍霆微微的点了点头,表情不置可否,没有再回答张一鏖的话。
他沉默了一会儿,忽然又转向王长龄问道:“王云他们怎么样?”
王长龄叹了一口气,有些悲恸的摇了摇头,说道:“司机当场被炸弹炸死,警卫员小李受了重伤,双腿被炸得不成形状,大夫说只怕熬不过这几天时间。至于王主任肩膀受到重创,怕是左胳膊保不住了……”
吴绍霆同样叹了一口气,哀怨道:“真是让人痛心疾首。王云的疗伤就安排在北京,如果我们先返回广东的话,也要留一些人在北京照顾,等人恢复过来了再安排接回广东。”
王长龄点了点头,说道:“我明白了。”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422章,北洋政府的嫌疑
随着吴绍霆遇刺案如同传染病似的席卷北方,这位年轻的将军再次成为全国上下瞩目的人物,一种冥冥之中的剑拔弩张笼罩在刚刚太平不久局势上,继宋教仁案之后又一场惊天阴谋的政治谋杀很快被闹得沸沸腾腾起来。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无论是北洋政府内部派系还是地方各个势力,在获悉此事之后无一不是震动和紧张。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广东战争不是已经达成和解,袁世凯究竟要唱哪一出?
袁世凯应该不会那么傻大帽,在这个时候动手除掉吴绍霆,简直是狂胆弥天了?
若是说另有其人,究竟是什么人要杀吴绍霆?
一时间种种猜测纷争不息,虽然谁也不敢轻易下定论,但这次行刺案带来的波动效应已经让各方势力坐不稳。表面上所有人都不发表言论,拿出一副观望和等待真相的态度,可私底下的串谋和小动作早已是愈演愈烈。
仅仅才过四、五天时间,南方诸省甚至开始讨论是否借着这个口实大干一场。陆荣廷、李纯、刘显世、刘存厚、唐继尧,甚至新官上任的汤乡茗,就在这几天里,他们相互直接的电报联络已经超过一年合计的数量,彼此之间先是试探,随后直接切入正题。他们都有大干一场的欲望,但这一场绝对不是针对北洋政府,而是重新划分南方诸省的势力分配。
不过在事实尚无定论之前,他们依然不敢轻举妄动,只是在等待着机会的到来,或者其他人率先煽风点火。
没过多久,民间的舆论先一步起了声浪,虽然很多人不知道这件事的真相,可吴绍霆在北京遇刺,而且还是总统府附近,这怎么能不让人有所遐想?无论是有心机的,还是纯粹胡诌乱弹的,一时间添油加醋,让这件事炒的轰轰烈烈,而矛头虽然没有明示,可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都与北洋政府脱不了干系。
虽然民间声势的暴动,北洋政府前不久刚刚经营出来出兵北伐平定蒙古的气势,顿时全部被掩盖了过去。有人甚至在推测,会不会北伐蒙古的事只是虚晃一招,目的就是诱使吴绍霆北上进京,然后加以暗害!
到了六月中旬,国内舆论的苗头越来越不妙,新华门内的每一个人都感到压力倍增。
怀仁堂后殿大书房,袁世凯纠结着脸色阅读手里的电报,这是今天一早刚送来各省情况的汇报,表面上看来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没有任何大的动作。可他心里很清楚,有动作那才是顺理成章,这么大的事怎么可能一点反应没有?
放下电报之后,他一边伸手解开自己礼服的领扣,以便让自己的呼吸更舒畅一些,一边准备开口训话。可就在这个时候,门外侍从官高唱了一声:“外交总长陆大人到!”
大书房内的所有人目光全部转移到门口,陆宗舆满头大汗的大步迈了进来,往日他还会十分讲究的拿着一根手杖,可是今日别说手杖不见了,就连头发都让汗水弄得凌乱起来。
袁世凯豁的从座位上站起身来,直勾勾的盯着陆宗舆问了道:“东交民巷那边是什么态度?洋人们都说什么了?”
陆宗舆一边掏出手巾擦着额头的汗水,一边长叹了一口气,十分凝重的说道:“情况不妙啊,英国人和俄国人只说了冠冕堂皇的话,让咱们赶紧把凶徒绳之于法。芮恩施(paul samuel reinsch)没见到人,听说昨天晚上喝醉了,到现在还没起来。法国佬说不干涉这件咱们国家内部的政治事件;但是德国公使法宾斯态度很强硬,他说这件事太可耻了,如果大总统您不能给出一个交代,只怕……”
他没有把话说完,而袁世凯也没有问下去。虽然袁世凯对洋人威胁自己很是不痛快,可在这个节骨眼上这些细末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相处解决问题的办法来。很显然这次事件已经闹得很严重,就连洋人们都不希望继续扩大影响,甚至惟恐避之不及。
这时,一旁的段祺瑞忽然向陆宗舆问了道:“日本人是什么态度?”
陆宗舆正想提及这最后一丝还算不错的消息,他微微叹了一口气,说道:“日置义公使的态度较之其他公使的态度算得上最好了,他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日本一定会力挺大总统阁下的立场。”说完,他脸色稍微恢复了几分镇定,自以为这个消息多多少少能缓解一下目前紧张的气氛。
然而陆宗舆失算了,袁世凯冷冷的哼了一声,脸上的愁容一点都没有消散。
“日本人也只会嘴巴上说说,总之一句话,这件事已经闹的很麻烦了,洋人们的态度不言自明,他们是很不喜欢这件事的。气死我了,气死我了,究竟是什么人要栽赃陷害,他奶奶的就算要动手最起码也要挑远一点才是。”他发福的脸上涨红了一片,这是典型的生气模样。他早就知道吴绍霆是一个麻烦的人物,可偏偏没料到麻烦这么快就惹到自己头上,真是十足的晦气。
“大总统,眼下我们还是要尽快缉拿凶手归案,以澄清我们北洋政府的嫌疑。警察总局已经有线索了,他们从案发现场找到不少目击证人,大致已经可以勾勒出凶徒的模样,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了。”杨士琦劝慰的说道。
“他奶奶个腿,这句话你昨天刚说过,他妈的就是没任何进展。”袁世凯大骂了道。
“大总统,缉拿凶徒是要紧事,但当务之急我们也应该做好周全的准备才是。”段祺瑞沉了沉气之后,试探性的发言道。
“周全的准备?你还打算准备什么?芝泉,你别告诉我你的意思是让我陈兵湖北,各省警戒?这都什么时候了,这种馊主意也想得出来,事情还未水落石出,咱们北洋则已经开始着手其他防备,这不是欲盖弥雅、不打自招吗?”袁世凯气呼呼的说道。
“可是大总统,要是有人趁机作乱,吃亏的可是咱们呀。”段祺瑞语重心长的说道。
“咱们现在已经吃大亏了!其他废话都不要多说,都好几天了,怎么着也要给我想出办法来,要是抓不到人,这件事打死也不能沾在我们北洋身上!”袁世凯大声的说道。
大书房顿时失去了言语,在场的诸人一个个只能哎声叹息。
袁世凯看到这一幕,心头愈发生气,堂堂的北洋政府竟然陷入如此尴尬难解的境地,难道北洋派会栽倒在一句流言蜚语上面?
正在这时,寻思许久的张一鏖勉强上前一步,尝试着的说道:“大总统,依目前的局势来看,解铃还需系铃人才是!”
众人的目光落在了张一鏖身上。袁世凯皱了皱眉头,脸色虽然依然不好看,可一股戾气总算有所消弱,他很快就明白了张一鏖的意思,喃喃的问道:“你是说,要想解决这件事还得靠吴绍霆出面?”
张一鏖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段祺瑞立刻反对道:“这简直是天方夜谭,现在连吴绍霆他自己都拿不准是谁要暗害他,如今他急急忙忙要离开北京返回广东,可见他心底里也是在怀疑咱们。要他出面替咱们解围,这不是自讨苦吃吗?”
杨士琦连连点了点头,附和的说道:“段总长此言极是,咱们现在的麻烦就在吴绍霆身上,吴绍霆岂能轻易就站出来替我们做解释?”
袁世凯一脸凝重,一言不发,仿佛在坐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张一鏖再次说道:“大总统,吴将军虽然对这件事有怀疑,但我相信吴将军绝不是分不清青红皂白的人。在这个时候只要大总统愿意表露诚心,吴将军绝不会不领情的!更何况若吴将军在这个时候咬定大总统是嫌疑人,对他自己也没什么好处。”
袁世凯微微的点了点头,他从张一鏖的话中听出了重点内容,既然自己没打算要吴绍霆的命,而吴绍霆如果坚持认为是自己所为,反过来对其是没有任何好处的。从这个角度出发来看,事情未必没有转机。
段祺瑞看到袁世凯动心,心情十分不痛快,立刻说道:“大总统,吴绍霆这人绝不是那么好说话的,他都已经安排好三天后的火车去上海,咱们要想请他出来解围,那可不是诚心诚意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给他实质上的利益。”
袁世凯眼睛微微一眯,仿佛在自言自语似的说道:“他还有心思从这件事上捞好处?他的命差点就丢在这里了!”
张一鏖说道:“大总统,不妨让我去试一试,到底是一次机会,说不定就成了。”
袁世凯沉默了一会儿,试探一下确实有必要,而且试探对自己又没有损失。他点了点头,决定的说道:“行,你明天就先去一趟……不,你还是下午就去,越早办妥我心里越早踏实一些,这件事拖不得。”
段祺瑞本来还想继续劝说,但心里有一种很不满的情绪在作祟,既然大总统认为吴绍霆可以帮上忙,索性就让大总统真正见识到吴绍霆的奸诈之处,等到吴绍霆趁着这个机会勒索北洋政府时再回头来看看谁说的对。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423章,压力之下
两天前吴绍霆已经从医院搬了出来,回到了国宾招待所,而同样是在这几天,国宾招待所的警备工作加强了不少,总统府卫队与广东都督府卫队将院内院外布置的水泄不通,任何进出的人必将经历最严格的安保检查。
这几天陆续有人前来拜访慰问,吴绍霆心情不是很好,能推的尽量推辞,不能推的也只是简短的会上一面。如今外面盛传的风风雨雨十分激烈,可是严格的说大家都不过是在瞎猜,事实真相是什么样谁也不清楚。去年的宋教仁案好歹很快查到了“证据”,可现在总统府虽然全力追查,可进展不容乐观,实在是很难形成统一的见解。因此,在这个时候吴绍霆本人的言论有着很大的重量,这些前来拜访慰问的人物,大部分也都是抱着套口风的目的。
吴绍霆知道这件事不能轻易发言,首先他的的确确猜不出真相是什么,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任何偏向性的言论都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
风声越闹越劲,北京这地方越来越坐不踏实,他现在只想尽快返回广东,先彻底解决后顾之忧才是要紧。
张一鏖是在六月十九日下午匆匆来到国宾招待所,前段时间一直是他在负责吴绍霆遇刺后的善后工作,相互之间都很熟悉了。因为已经临近返回广东的日期,所以张一鏖这次到来,吴绍霆并没有考虑到其他事,只以为对方是来处理行程上的安排。
吴绍霆背部有伤,虽然体能恢复的八九不离十,但每日起居仍然有难受之处,坐不能靠背,躺只能侧卧。他背上灼伤的范围足足有两个手掌那么大,直到现在都没能彻底止住流血,一天要换好几次药,每一次换药时也必须更换上身内衣,因为内衣上面总会沾有大面积的药渣和血迹。
张一鏖从楼下踩着楼梯上来时,吴绍霆正躺在特别安排的病床上换药,一个医生和两位小护士细心的为伤口做清理,用过的止血棉布一片片丢进一旁的回收桶,看着上面斑斑的血痕周围每一个人都触目惊心。
王长龄听到门外通报,快步来到吴绍霆面前交代了一句:“都督,总统府的张先生又来了,现在正在门口等着。”
虽然背后的伤势看上去很吓人,但对吴绍霆来说除了护理很麻烦之外,根本已经无甚大碍,就算此时此刻正在换药的疼痛对他来说都不算什么。听了王长龄的通报,他不疾不徐的说了道:“张先生一把年纪了,这几日也有劳他忙上忙下的,就别让人家在外面等着,我这换药也要一些功夫,不好让他等那么久。”
王长龄点了点头应了一声,然后转身返回到外面的客厅,把张一鏖从走廊上迎了进来。
张一鏖来到卧室,看见吴绍霆正在换药,脸色微微有所变化。虽然他曾经在医院见过吴绍霆的伤口,可现在再一见总觉得比上一次更加吓人了。他不敢怠慢,连忙堆上一副关切的表情,好声的问了道:“吴将军近日可好些了吗?悄悄,这伤的可真不轻啊。大夫、护士,你们可要好好的照顾着,出了什么岔子这罪名咱们谁都担当不起。”
医生和护士只好应付了一句。
“张先生,不巧正在换药,无法起身相迎,还请包含包含。”吴绍霆趴在病床上,身体压着胸腔,说话使不出力气来。
“吴将军太客气了,无妨无妨。”张一鏖连忙客气回道。
吴绍霆让王长龄取来一张椅子,请张一鏖在面前不远的地方坐下来。
“张先生今日前来,是不是总统府那边有什么新进展了?”他试探的问道,不过无论是表情还是语气,都没有显出什么兴致来。他知道总统府到今天肯定还是没进展,张一鏖一进门的表情就能证明这个推测。
“确实有进展,警察司已经找到了好几个目击证人,很快就会制出凶徒的画像。如今火车站、城门、官道等等,都增派了哨卡检查,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抓到这些贼子。”张一鏖对吴绍霆的问话有所唐突,不过好在事先准备了一些措辞,这时正好派上用场。
“听张先生这么说,也就是还没有进展了。”吴绍霆冷冷的笑了笑,他现在不必要给总统府的人任何好脸色。
“当然……话也不能这么说的……呵呵。其实今日在下前来,倒是有一些重要的事要跟吴将军谈了一谈,希望吴将军不要太见怪。”张一鏖含糊其辞的转移了话题。
“张先生直说吧,我听着呢。”
“这……”张一鏖原本打算与吴绍霆单独私下的交谈,这样多多少少更利于言辞,没必要把话说的太复杂。可是他现在看到眼前的情况,也知道吴绍霆多有不方便,只能硬着头皮说道,“想必吴将军这段时间听说过外面的风言,大家可都在关注着吴将军的情况和案子的进展。诚实的说,这次事件实在是骇人听闻,也不知道是哪一个阴谋家妄图加害吴将军,不仅仅是毁我中国之长城,更是陷我国府于不义。等到真相水落石出,凶犯一一归案,不管是幕前还是幕后,一定重罚不饶。”
吴绍霆当然听得出张一鏖这席话当中的关键词,不过他却故意不搭理,只是顺着话答道:
“本应该如此!这等猖狂之举若再不得到警醒,世道可就彻底乱套了。”
“那是,那是,”张一鏖心中微微有些着急,他接着又道,“深入调查、严办不法之徒是国府责无旁贷,但吴将军应该知道最近国内的言论似乎有所歪曲,也不知道都是一些什么人,一传十十传百的跟风遥相,实在让人匪夷所思。虽然都是一些流言蜚语,但三人成虎以至于危言耸听,实在是让人防不胜防,对调查本案也有极大的影响呢。”
“所以,越早抓到凶手,大家也就越早安心。”吴绍霆装蒜的说道。
“话虽是这个理儿……但是吴将军您看在这个时候您是不是先站出来说两句,哪怕是发一则通电,告知您现在的身体状况也好。”
“张先生,敢问大总统是不是有什么难处?”
“呵呵,吴将军您是明白人,其中的道理不会不知道的。”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424章,另外一场谈判
吴绍霆故作沉思,假如张一鏖真是奉了袁世凯的命令来请自己出面为北洋政府澄清的话,这极有可能说明真的与袁世凯无关。在案发之后才过了八、九天时间,袁世凯已经十分敏感的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巴不得尽快跟这件事撇清关系,而且还真的做出大动作,又是调兵封锁、又是增派护卫,怎么看都不像是幕后主使。
不过这仅仅是较大的可能,疑点依然不能完全消除。
因为他实在想不通在这个时候何人要置自己于死地,用利益倒推法来揣测,自己死后能够获得直接利益的人只有北洋政府。就算不是袁世凯所为,也极有可能是北洋派其他人所为,比如段祺瑞,又比如陆建章,这些人都是有能力又有条件布置行刺计划。
就目前而言,不管是不是袁世凯所为,既然国内的舆论都在针对袁世凯,对北洋派的气焰有极大的创伤,这件事未尝不是好事!最起码从眼前来看不是坏事。既然他搞不清楚真相到底是什么,何不借着这个机会让北洋派有点压力呢?
“张先生,我吴绍霆现在还活着,不代表这件事就能草率处理。当年在上海宋先生同样是幸免于难,可宋先生事件所带来的后果,我相信大家都没有忘记。”吴绍霆语气没有任何感情,一下子像是跌入冰窟之中似的,有一种若隐若现的咄咄逼人。
“吴将军,您这么说可就不对了!您拿当年宋先生的案子来对比这次的事故,只怕有所不妥吧。更何况时至今日,也没有十成十的断言表明宋先生遇刺与大总统有直接关联,吴将军这般含沙射影,实在是在下难以接受,只怕也会给吴将军这次北上的目的带来影响呢!”张一鏖虽然是来求吴绍霆帮忙,可人是有限度的,尤其还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吴绍霆竟然一点都不留情面,理所当然是要义气争执。
“怎么,张先生是在威胁我?我吴绍霆现在躺在这里养伤,就不怕还有更阴狠的加害!”吴绍霆毫不示弱的说道,他虽然是武夫出身,但绝不是一个没有头脑的人,什么时候可以硬碰硬自己心里有数。在这个环节上,虽然涉及到他的性命攸关,可是死磕下去照样是鱼死网破,袁世凯不会用他几十年的心血来做交换。
吴绍霆的这番话让气氛一下子尴尬起来,甚至连正在换药的医生和护士都吓了一跳,这件事与他们无关,他们也不想跟这件事扯上什么关系,可是人微言轻实在是无可奈何。
张一鏖脸色阴晴不定,内心的情绪复杂难解,他深深吸了一口气,不亢不卑的说道:“吴将军,如果您打心底已经有自己的想法,只怕对大家都有不利。好歹大总统这些天为这件事操劳不已,又是担心吴将军的人身安全,又是竭尽所能缉拿凶徒,吴将军不念其好也就算了,何苦还要恶意中伤?若真的要闹得两家不欢,我看大后天的火车吴将军是要延期了。”
在场所有人听到这里,立刻变了脸色,整个房间的气场更加急迫了起来。
一旁王长龄冷冷的哼了一声,怒道:“张先生,你这是什么意思?”
张一鏖丝毫不为所动,冷笑道:“吴将军不仁,谁还敢讲道义?再者,吴将军你这次北上本着谋和平、促共和、御外敌的大义之名,若吴将军现在听信了外面的风言风语,一旦事情调查清楚,真相大白于天下,结果是吴将军的大错,试问到时候吴将军的颜面何存?吴将军的大义何存?孰重孰轻,吴将军是明白人,不用在下这个小人物来解释了吧。”
吴绍霆听得张一鏖口若悬河,脑海里也在不停的做着分析,对方的这番话虽然是旁敲侧击,可力道绝对不小,对自己造成的影响未必不会严重。他脸色渐渐舒缓起来,大笑着说道:“张先生真是伶牙利嘴,要说袁大总统有张先生捉刀,足以胜过十万雄师。”
张一鏖不喜不怒,说道:“客气了。在下不过是就事论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吴将军在这个时候应该做出明智的选择,万万不可轻信一些阴谋言论才是。若吴将军能站出来与国府站在一起,不仅大事化小,更能让那些阴谋家不攻自破。”
吴绍霆淡然的说道:“这件事我自然心里有数,熊总理昨天还特意派人来试我口风,大前天黎副总统也来过,就连广西陆都督的三公子早上都特意来慰问。张先生你是明白人,不是吴某能说什么,而是这些人打心底想听到什么,这才是关键。在这个敏感的时候,吴某只能避开风头,相信由大总统来破案才是最为合适最为折中的办法。”
张一鏖调整了自己的语气,用一种试探的口吻说道:“在下知道这件事极为敏感,吴将军如今的地位和影响力不可小视,一举一动都会带来极大的风波,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众矢之的。不过……若大总统愿意弥补吴将军的损失,不知吴将军可否给与方便。”
吴绍霆眼前一亮,看来袁世凯是打算给自己一些好处,以求自己能站出来为北洋政府澄清此事!他看出其中的利益所在,对自己而言之所以不肯为北洋政府澄清,最重要的一点还是不确认是不是北洋派内部人策划了这次谋杀,至于什么黎元洪、熊希龄、陆裕璋都不过是可有可无的借口罢了。
袁世凯愿意拿出条件来做交换,一方面可以换取更多的信任,另外一方面也是更为切实的利益,两者合计起来对吴绍霆都是有利无害,未尝不可达成交易。无论如何,多多少少也算是他在北京虚惊一场之后得到的补偿。
他露出了一个笑容,看着张一鏖说道:“我看,这件事咱们是要好好磋商一番才是。这样吧,今明两天若大总统有空闲,我愿意前往一会。”
张一鏖松了一口气,看来跟政客对话还真是要更直接一些才是。他点头答应了下来:“既如此,就不多叨扰吴将军。在下先回去告知大总统,下一次再细谈。”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425章,在日本
六月二十三日,日本横滨郊区内田书院。孙中山一行人已经在这里住了有一阵子了。
他沉默了一会儿,忽然又转向王长龄问道:“王云他们怎么样?”
王长龄叹了一口气,有些悲恸的摇了摇头,说道:“司机当场被炸弹炸死,警卫员小李受了重伤,双腿被炸得不成形状,大夫说只怕熬不过这几天时间。至于王主任肩膀受到重创,怕是左胳膊保不住了……”
吴绍霆同样叹了一口气,哀怨道:“真是让人痛心疾首。王云的疗伤就安排在北京,如果我们先返回广东的话,也要留一些人在北京照顾,等人恢复过来了再安排接回广东。”
王长龄点了点头,说道:“我明白了。”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422章,北洋政府的嫌疑
随着吴绍霆遇刺案如同传染病似的席卷北方,这位年轻的将军再次成为全国上下瞩目的人物,一种冥冥之中的剑拔弩张笼罩在刚刚太平不久局势上,继宋教仁案之后又一场惊天阴谋的政治谋杀很快被闹得沸沸腾腾起来。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无论是北洋政府内部派系还是地方各个势力,在获悉此事之后无一不是震动和紧张。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广东战争不是已经达成和解,袁世凯究竟要唱哪一出?
袁世凯应该不会那么傻大帽,在这个时候动手除掉吴绍霆,简直是狂胆弥天了?
若是说另有其人,究竟是什么人要杀吴绍霆?
一时间种种猜测纷争不息,虽然谁也不敢轻易下定论,但这次行刺案带来的波动效应已经让各方势力坐不稳。表面上所有人都不发表言论,拿出一副观望和等待真相的态度,可私底下的串谋和小动作早已是愈演愈烈。
仅仅才过四、五天时间,南方诸省甚至开始讨论是否借着这个口实大干一场。陆荣廷、李纯、刘显世、刘存厚、唐继尧,甚至新官上任的汤乡茗,就在这几天里,他们相互直接的电报联络已经超过一年合计的数量,彼此之间先是试探,随后直接切入正题。他们都有大干一场的欲望,但这一场绝对不是针对北洋政府,而是重新划分南方诸省的势力分配。
不过在事实尚无定论之前,他们依然不敢轻举妄动,只是在等待着机会的到来,或者其他人率先煽风点火。
没过多久,民间的舆论先一步起了声浪,虽然很多人不知道这件事的真相,可吴绍霆在北京遇刺,而且还是总统府附近,这怎么能不让人有所遐想?无论是有心机的,还是纯粹胡诌乱弹的,一时间添油加醋,让这件事炒的轰轰烈烈,而矛头虽然没有明示,可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都与北洋政府脱不了干系。
虽然民间声势的暴动,北洋政府前不久刚刚经营出来出兵北伐平定蒙古的气势,顿时全部被掩盖了过去。有人甚至在推测,会不会北伐蒙古的事只是虚晃一招,目的就是诱使吴绍霆北上进京,然后加以暗害!
到了六月中旬,国内舆论的苗头越来越不妙,新华门内的每一个人都感到压力倍增。
怀仁堂后殿大书房,袁世凯纠结着脸色阅读手里的电报,这是今天一早刚送来各省情况的汇报,表面上看来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没有任何大的动作。可他心里很清楚,有动作那才是顺理成章,这么大的事怎么可能一点反应没有?
放下电报之后,他一边伸手解开自己礼服的领扣,以便让自己的呼吸更舒畅一些,一边准备开口训话。可就在这个时候,门外侍从官高唱了一声:“外交总长陆大人到!”
大书房内的所有人目光全部转移到门口,陆宗舆满头大汗的大步迈了进来,往日他还会十分讲究的拿着一根手杖,可是今日别说手杖不见了,就连头发都让汗水弄得凌乱起来。
袁世凯豁的从座位上站起身来,直勾勾的盯着陆宗舆问了道:“东交民巷那边是什么态度?洋人们都说什么了?”
陆宗舆一边掏出手巾擦着额头的汗水,一边长叹了一口气,十分凝重的说道:“情况不妙啊,英国人和俄国人只说了冠冕堂皇的话,让咱们赶紧把凶徒绳之于法。芮恩施(paul samuel reinsch)没见到人,听说昨天晚上喝醉了,到现在还没起来。法国佬说不干涉这件咱们国家内部的政治事件;但是德国公使法宾斯态度很强硬,他说这件事太可耻了,如果大总统您不能给出一个交代,只怕……”
他没有把话说完,而袁世凯也没有问下去。虽然袁世凯对洋人威胁自己很是不痛快,可在这个节骨眼上这些细末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相处解决问题的办法来。很显然这次事件已经闹得很严重,就连洋人们都不希望继续扩大影响,甚至惟恐避之不及。
这时,一旁的段祺瑞忽然向陆宗舆问了道:“日本人是什么态度?”
陆宗舆正想提及这最后一丝还算不错的消息,他微微叹了一口气,说道:“日置义公使的态度较之其他公使的态度算得上最好了,他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日本一定会力挺大总统阁下的立场。”说完,他脸色稍微恢复了几分镇定,自以为这个消息多多少少能缓解一下目前紧张的气氛。
然而陆宗舆失算了,袁世凯冷冷的哼了一声,脸上的愁容一点都没有消散。
“日本人也只会嘴巴上说说,总之一句话,这件事已经闹的很麻烦了,洋人们的态度不言自明,他们是很不喜欢这件事的。气死我了,气死我了,究竟是什么人要栽赃陷害,他奶奶的就算要动手最起码也要挑远一点才是。”他发福的脸上涨红了一片,这是典型的生气模样。他早就知道吴绍霆是一个麻烦的人物,可偏偏没料到麻烦这么快就惹到自己头上,真是十足的晦气。
“大总统,眼下我们还是要尽快缉拿凶手归案,以澄清我们北洋政府的嫌疑。警察总局已经有线索了,他们从案发现场找到不少目击证人,大致已经可以勾勒出凶徒的模样,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了。”杨士琦劝慰的说道。
“他奶奶个腿,这句话你昨天刚说过,他妈的就是没任何进展。”袁世凯大骂了道。
“大总统,缉拿凶徒是要紧事,但当务之急我们也应该做好周全的准备才是。”段祺瑞沉了沉气之后,试探性的发言道。
“周全的准备?你还打算准备什么?芝泉,你别告诉我你的意思是让我陈兵湖北,各省警戒?这都什么时候了,这种馊主意也想得出来,事情还未水落石出,咱们北洋则已经开始着手其他防备,这不是欲盖弥雅、不打自招吗?”袁世凯气呼呼的说道。
“可是大总统,要是有人趁机作乱,吃亏的可是咱们呀。”段祺瑞语重心长的说道。
“咱们现在已经吃大亏了!其他废话都不要多说,都好几天了,怎么着也要给我想出办法来,要是抓不到人,这件事打死也不能沾在我们北洋身上!”袁世凯大声的说道。
大书房顿时失去了言语,在场的诸人一个个只能哎声叹息。
袁世凯看到这一幕,心头愈发生气,堂堂的北洋政府竟然陷入如此尴尬难解的境地,难道北洋派会栽倒在一句流言蜚语上面?
正在这时,寻思许久的张一鏖勉强上前一步,尝试着的说道:“大总统,依目前的局势来看,解铃还需系铃人才是!”
众人的目光落在了张一鏖身上。袁世凯皱了皱眉头,脸色虽然依然不好看,可一股戾气总算有所消弱,他很快就明白了张一鏖的意思,喃喃的问道:“你是说,要想解决这件事还得靠吴绍霆出面?”
张一鏖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段祺瑞立刻反对道:“这简直是天方夜谭,现在连吴绍霆他自己都拿不准是谁要暗害他,如今他急急忙忙要离开北京返回广东,可见他心底里也是在怀疑咱们。要他出面替咱们解围,这不是自讨苦吃吗?”
杨士琦连连点了点头,附和的说道:“段总长此言极是,咱们现在的麻烦就在吴绍霆身上,吴绍霆岂能轻易就站出来替我们做解释?”
袁世凯一脸凝重,一言不发,仿佛在坐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张一鏖再次说道:“大总统,吴将军虽然对这件事有怀疑,但我相信吴将军绝不是分不清青红皂白的人。在这个时候只要大总统愿意表露诚心,吴将军绝不会不领情的!更何况若吴将军在这个时候咬定大总统是嫌疑人,对他自己也没什么好处。”
袁世凯微微的点了点头,他从张一鏖的话中听出了重点内容,既然自己没打算要吴绍霆的命,而吴绍霆如果坚持认为是自己所为,反过来对其是没有任何好处的。从这个角度出发来看,事情未必没有转机。
段祺瑞看到袁世凯动心,心情十分不痛快,立刻说道:“大总统,吴绍霆这人绝不是那么好说话的,他都已经安排好三天后的火车去上海,咱们要想请他出来解围,那可不是诚心诚意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给他实质上的利益。”
袁世凯眼睛微微一眯,仿佛在自言自语似的说道:“他还有心思从这件事上捞好处?他的命差点就丢在这里了!”
张一鏖说道:“大总统,不妨让我去试一试,到底是一次机会,说不定就成了。”
袁世凯沉默了一会儿,试探一下确实有必要,而且试探对自己又没有损失。他点了点头,决定的说道:“行,你明天就先去一趟……不,你还是下午就去,越早办妥我心里越早踏实一些,这件事拖不得。”
段祺瑞本来还想继续劝说,但心里有一种很不满的情绪在作祟,既然大总统认为吴绍霆可以帮上忙,索性就让大总统真正见识到吴绍霆的奸诈之处,等到吴绍霆趁着这个机会勒索北洋政府时再回头来看看谁说的对。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423章,压力之下
两天前吴绍霆已经从医院搬了出来,回到了国宾招待所,而同样是在这几天,国宾招待所的警备工作加强了不少,总统府卫队与广东都督府卫队将院内院外布置的水泄不通,任何进出的人必将经历最严格的安保检查。
这几天陆续有人前来拜访慰问,吴绍霆心情不是很好,能推的尽量推辞,不能推的也只是简短的会上一面。如今外面盛传的风风雨雨十分激烈,可是严格的说大家都不过是在瞎猜,事实真相是什么样谁也不清楚。去年的宋教仁案好歹很快查到了“证据”,可现在总统府虽然全力追查,可进展不容乐观,实在是很难形成统一的见解。因此,在这个时候吴绍霆本人的言论有着很大的重量,这些前来拜访慰问的人物,大部分也都是抱着套口风的目的。
吴绍霆知道这件事不能轻易发言,首先他的的确确猜不出真相是什么,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任何偏向性的言论都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
风声越闹越劲,北京这地方越来越坐不踏实,他现在只想尽快返回广东,先彻底解决后顾之忧才是要紧。
张一鏖是在六月十九日下午匆匆来到国宾招待所,前段时间一直是他在负责吴绍霆遇刺后的善后工作,相互之间都很熟悉了。因为已经临近返回广东的日期,所以张一鏖这次到来,吴绍霆并没有考虑到其他事,只以为对方是来处理行程上的安排。
吴绍霆背部有伤,虽然体能恢复的八九不离十,但每日起居仍然有难受之处,坐不能靠背,躺只能侧卧。他背上灼伤的范围足足有两个手掌那么大,直到现在都没能彻底止住流血,一天要换好几次药,每一次换药时也必须更换上身内衣,因为内衣上面总会沾有大面积的药渣和血迹。
张一鏖从楼下踩着楼梯上来时,吴绍霆正躺在特别安排的病床上换药,一个医生和两位小护士细心的为伤口做清理,用过的止血棉布一片片丢进一旁的回收桶,看着上面斑斑的血痕周围每一个人都触目惊心。
王长龄听到门外通报,快步来到吴绍霆面前交代了一句:“都督,总统府的张先生又来了,现在正在门口等着。”
虽然背后的伤势看上去很吓人,但对吴绍霆来说除了护理很麻烦之外,根本已经无甚大碍,就算此时此刻正在换药的疼痛对他来说都不算什么。听了王长龄的通报,他不疾不徐的说了道:“张先生一把年纪了,这几日也有劳他忙上忙下的,就别让人家在外面等着,我这换药也要一些功夫,不好让他等那么久。”
王长龄点了点头应了一声,然后转身返回到外面的客厅,把张一鏖从走廊上迎了进来。
张一鏖来到卧室,看见吴绍霆正在换药,脸色微微有所变化。虽然他曾经在医院见过吴绍霆的伤口,可现在再一见总觉得比上一次更加吓人了。他不敢怠慢,连忙堆上一副关切的表情,好声的问了道:“吴将军近日可好些了吗?悄悄,这伤的可真不轻啊。大夫、护士,你们可要好好的照顾着,出了什么岔子这罪名咱们谁都担当不起。”
医生和护士只好应付了一句。
“张先生,不巧正在换药,无法起身相迎,还请包含包含。”吴绍霆趴在病床上,身体压着胸腔,说话使不出力气来。
“吴将军太客气了,无妨无妨。”张一鏖连忙客气回道。
吴绍霆让王长龄取来一张椅子,请张一鏖在面前不远的地方坐下来。
“张先生今日前来,是不是总统府那边有什么新进展了?”他试探的问道,不过无论是表情还是语气,都没有显出什么兴致来。他知道总统府到今天肯定还是没进展,张一鏖一进门的表情就能证明这个推测。
“确实有进展,警察司已经找到了好几个目击证人,很快就会制出凶徒的画像。如今火车站、城门、官道等等,都增派了哨卡检查,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抓到这些贼子。”张一鏖对吴绍霆的问话有所唐突,不过好在事先准备了一些措辞,这时正好派上用场。
“听张先生这么说,也就是还没有进展了。”吴绍霆冷冷的笑了笑,他现在不必要给总统府的人任何好脸色。
“当然……话也不能这么说的……呵呵。其实今日在下前来,倒是有一些重要的事要跟吴将军谈了一谈,希望吴将军不要太见怪。”张一鏖含糊其辞的转移了话题。
“张先生直说吧,我听着呢。”
“这……”张一鏖原本打算与吴绍霆单独私下的交谈,这样多多少少更利于言辞,没必要把话说的太复杂。可是他现在看到眼前的情况,也知道吴绍霆多有不方便,只能硬着头皮说道,“想必吴将军这段时间听说过外面的风言,大家可都在关注着吴将军的情况和案子的进展。诚实的说,这次事件实在是骇人听闻,也不知道是哪一个阴谋家妄图加害吴将军,不仅仅是毁我中国之长城,更是陷我国府于不义。等到真相水落石出,凶犯一一归案,不管是幕前还是幕后,一定重罚不饶。”
吴绍霆当然听得出张一鏖这席话当中的关键词,不过他却故意不搭理,只是顺着话答道:
“本应该如此!这等猖狂之举若再不得到警醒,世道可就彻底乱套了。”
“那是,那是,”张一鏖心中微微有些着急,他接着又道,“深入调查、严办不法之徒是国府责无旁贷,但吴将军应该知道最近国内的言论似乎有所歪曲,也不知道都是一些什么人,一传十十传百的跟风遥相,实在让人匪夷所思。虽然都是一些流言蜚语,但三人成虎以至于危言耸听,实在是让人防不胜防,对调查本案也有极大的影响呢。”
“所以,越早抓到凶手,大家也就越早安心。”吴绍霆装蒜的说道。
“话虽是这个理儿……但是吴将军您看在这个时候您是不是先站出来说两句,哪怕是发一则通电,告知您现在的身体状况也好。”
“张先生,敢问大总统是不是有什么难处?”
“呵呵,吴将军您是明白人,其中的道理不会不知道的。”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424章,另外一场谈判
吴绍霆故作沉思,假如张一鏖真是奉了袁世凯的命令来请自己出面为北洋政府澄清的话,这极有可能说明真的与袁世凯无关。在案发之后才过了八、九天时间,袁世凯已经十分敏感的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巴不得尽快跟这件事撇清关系,而且还真的做出大动作,又是调兵封锁、又是增派护卫,怎么看都不像是幕后主使。
不过这仅仅是较大的可能,疑点依然不能完全消除。
因为他实在想不通在这个时候何人要置自己于死地,用利益倒推法来揣测,自己死后能够获得直接利益的人只有北洋政府。就算不是袁世凯所为,也极有可能是北洋派其他人所为,比如段祺瑞,又比如陆建章,这些人都是有能力又有条件布置行刺计划。
就目前而言,不管是不是袁世凯所为,既然国内的舆论都在针对袁世凯,对北洋派的气焰有极大的创伤,这件事未尝不是好事!最起码从眼前来看不是坏事。既然他搞不清楚真相到底是什么,何不借着这个机会让北洋派有点压力呢?
“张先生,我吴绍霆现在还活着,不代表这件事就能草率处理。当年在上海宋先生同样是幸免于难,可宋先生事件所带来的后果,我相信大家都没有忘记。”吴绍霆语气没有任何感情,一下子像是跌入冰窟之中似的,有一种若隐若现的咄咄逼人。
“吴将军,您这么说可就不对了!您拿当年宋先生的案子来对比这次的事故,只怕有所不妥吧。更何况时至今日,也没有十成十的断言表明宋先生遇刺与大总统有直接关联,吴将军这般含沙射影,实在是在下难以接受,只怕也会给吴将军这次北上的目的带来影响呢!”张一鏖虽然是来求吴绍霆帮忙,可人是有限度的,尤其还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吴绍霆竟然一点都不留情面,理所当然是要义气争执。
“怎么,张先生是在威胁我?我吴绍霆现在躺在这里养伤,就不怕还有更阴狠的加害!”吴绍霆毫不示弱的说道,他虽然是武夫出身,但绝不是一个没有头脑的人,什么时候可以硬碰硬自己心里有数。在这个环节上,虽然涉及到他的性命攸关,可是死磕下去照样是鱼死网破,袁世凯不会用他几十年的心血来做交换。
吴绍霆的这番话让气氛一下子尴尬起来,甚至连正在换药的医生和护士都吓了一跳,这件事与他们无关,他们也不想跟这件事扯上什么关系,可是人微言轻实在是无可奈何。
张一鏖脸色阴晴不定,内心的情绪复杂难解,他深深吸了一口气,不亢不卑的说道:“吴将军,如果您打心底已经有自己的想法,只怕对大家都有不利。好歹大总统这些天为这件事操劳不已,又是担心吴将军的人身安全,又是竭尽所能缉拿凶徒,吴将军不念其好也就算了,何苦还要恶意中伤?若真的要闹得两家不欢,我看大后天的火车吴将军是要延期了。”
在场所有人听到这里,立刻变了脸色,整个房间的气场更加急迫了起来。
一旁王长龄冷冷的哼了一声,怒道:“张先生,你这是什么意思?”
张一鏖丝毫不为所动,冷笑道:“吴将军不仁,谁还敢讲道义?再者,吴将军你这次北上本着谋和平、促共和、御外敌的大义之名,若吴将军现在听信了外面的风言风语,一旦事情调查清楚,真相大白于天下,结果是吴将军的大错,试问到时候吴将军的颜面何存?吴将军的大义何存?孰重孰轻,吴将军是明白人,不用在下这个小人物来解释了吧。”
吴绍霆听得张一鏖口若悬河,脑海里也在不停的做着分析,对方的这番话虽然是旁敲侧击,可力道绝对不小,对自己造成的影响未必不会严重。他脸色渐渐舒缓起来,大笑着说道:“张先生真是伶牙利嘴,要说袁大总统有张先生捉刀,足以胜过十万雄师。”
张一鏖不喜不怒,说道:“客气了。在下不过是就事论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吴将军在这个时候应该做出明智的选择,万万不可轻信一些阴谋言论才是。若吴将军能站出来与国府站在一起,不仅大事化小,更能让那些阴谋家不攻自破。”
吴绍霆淡然的说道:“这件事我自然心里有数,熊总理昨天还特意派人来试我口风,大前天黎副总统也来过,就连广西陆都督的三公子早上都特意来慰问。张先生你是明白人,不是吴某能说什么,而是这些人打心底想听到什么,这才是关键。在这个敏感的时候,吴某只能避开风头,相信由大总统来破案才是最为合适最为折中的办法。”
张一鏖调整了自己的语气,用一种试探的口吻说道:“在下知道这件事极为敏感,吴将军如今的地位和影响力不可小视,一举一动都会带来极大的风波,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众矢之的。不过……若大总统愿意弥补吴将军的损失,不知吴将军可否给与方便。”
吴绍霆眼前一亮,看来袁世凯是打算给自己一些好处,以求自己能站出来为北洋政府澄清此事!他看出其中的利益所在,对自己而言之所以不肯为北洋政府澄清,最重要的一点还是不确认是不是北洋派内部人策划了这次谋杀,至于什么黎元洪、熊希龄、陆裕璋都不过是可有可无的借口罢了。
袁世凯愿意拿出条件来做交换,一方面可以换取更多的信任,另外一方面也是更为切实的利益,两者合计起来对吴绍霆都是有利无害,未尝不可达成交易。无论如何,多多少少也算是他在北京虚惊一场之后得到的补偿。
他露出了一个笑容,看着张一鏖说道:“我看,这件事咱们是要好好磋商一番才是。这样吧,今明两天若大总统有空闲,我愿意前往一会。”
张一鏖松了一口气,看来跟政客对话还真是要更直接一些才是。他点头答应了下来:“既如此,就不多叨扰吴将军。在下先回去告知大总统,下一次再细谈。”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425章,在日本
六月二十三日,日本横滨郊区内田书院。孙中山一行人已经在这里住了有一阵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