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进展极为顺利,自打拿下了通训门之后,沿途并未遭遇任何的抵抗,顺畅无比地杀到了安宁门下,李贤悬着的心也就此松下了大半,只因拿下安宁门之后,便可直入内禁,一旦拿住了高宗与武后,大局便可就此底定,到了这等时分,李贤已是激动得难以自持了,丝毫没发现安宁门一带的诡异寂静,一边率部向安宁门前的广场狂冲,一边嘶吼着下达了将令,踌躇满志间,隐隐已是瞧见了胜利的曙光在向其招着手。
“吼……”
李贤下了令,一众甲士们自是不敢怠慢了去,纷纷狂奔地赶到了门前的广场上,只是还没等众人发动冲城行动,却听一声整齐的吼声中,三面城头突然站出了无数的军兵,旋即,便见一支支火把熊熊地燃了起来,一排排寒光闪闪的弩箭森森地瞄准着城下诸般人等,无言间,杀气冲霄而起。
该死,怎会这样?完了,全完了!一见到城头上显露出来的众多羽林军官兵,李贤的心顿时便沉到了谷底,手足无措地愣在了当场,一时间竟不知该做何反应才是了。
“上!”
没等李贤反应过来,就听一声嘶吼突然在安宁门北面的暗处响了起来,旋即,一阵整齐而又沉重的脚步声中,一支兵力多达两千余的羽林军突然从暗处冲了出来,迅捷无比地封死了李贤所部的退路,刀枪并举间,李贤所部已彻底成了瓮中之鳖!
“哈哈哈……”
就在东宫甲士们惊惶无措之际,只听一阵得意的大笑声响起中,一员大将已从城门楼处的城碟后头探出了身来,赫然竟是左羽林军将军武三思,但见其得意洋洋地微俯了下身子,满脸子贱笑地朝着李贤拱了拱手道:“太子殿下怎到得如此之迟,可让末将等得好生心焦啊!”
“逆贼!尔等助纣为虐,把持宫禁,操纵朝政,已是恶贯满盈,本宫奉密旨讨贼,有拿下武三思者,晋封万户侯,赏钱万贯,杀上城去,杀!”
李贤并非愚笨之辈,到了这般田地,又怎会不知自己的计划其实早已败露,自忖必死之下,倒也彻底放开了,将心一横,已是定下了鱼死网破之决心。
“路遥天,尔率部守住后头,其余人等跟我上,冲城!”
李贤话音一落,虎贲率将军房全已是振臂一呼,发出了战斗的号令,倒不是他不清楚己方如今其实已身处死地,再怎么挣扎也基本上是在做无用功,奈何身为李贤的小舅子,旁人或许能得以不死,他却是必亡无疑,左右都是死,不趁此际有兵在手时搏上一把,又更待何时?
“都别动,谁敢动老子斩了他!”
别看李贤个性刚愎,可待下却是不错,场中的三千东宫甲士大多是李贤带了多年的兵,恩义不少之下,忠心还是不错的,哪怕此际已是面临绝境,却并未彻底丧失战心,房全一声令下,诸军立马应命而动,一场惨烈至极的攻防战即将展开,可就在此时,原本持刀立于李贤身侧,摆着副忠心卫主之架势的陈啸天突然翻身上了李贤的马背,手中的横刀一摆,已架在了李贤的脖子上,一声大吼之下,所有蠢蠢欲动的甲士们尽皆傻愣在了当场。
“陈啸天,你,你个狗贼,本宫一向待你不薄,尔为何要背叛本宫?”
李贤虽说也有些武艺,可毕竟只是一般般而已,这一骤然遇袭之下,压根儿就没能反应过来,待得清醒之际,人已是落到了陈啸天的手中,心中自是怒急,也不管自身的处境如何,瞪圆了眼,羞恼异常地怒叱了一句道。
“太子殿下说笑了,某乃堂堂好男儿,岂能随尔谋逆作乱!尔等都听着,放下武器,若不然,老子一刀斩了这逆贼!”
陈啸天压根儿就不在意李贤的愤怒,拧笑了一声,呼喝了一嗓子,手中的横刀微微一紧,已是贴到了李贤的脖颈肉中,虽不曾见血,可那等架势却显然不是在开玩笑。
“都放下武器!违令者,死!”
一见李贤被制,诸军全都不知所措地愣着,有心反抗,却又不敢,就此投降,却又担心自家小命难保,正自犹豫不定间,却见朱凯之人影一闪间,已如鬼魅般窜上了房全的马背,手中的横刀顺势一摆,已搁在了其的脖颈上,瞬间便将房全制服当场,与此同时,陈、朱二人的手下也纷纷动了起来,分别将几名率将控制了起来。
“叮当,叮当……”
眼瞅着主要将领尽皆被擒,一众茫然不已的甲士们自是再无一丝的战心可言,纷纷垂头丧气地丢下了手中的兵刃。
“哈哈哈……,这就对了嘛,何必动刀动枪的,有甚事好好说不就得了,来啊,将这群乱臣贼子通通拿下!”
眼瞅着形势已然尽在掌控之中,武三思得意地哈哈大笑了起来,好生戏谑了已成了阶下囚的李贤一番,这才一挥手,煞是豪气地喝令道。
“诺!”
一众羽林军士兵尽管战斗力不行,可捆绑人的本事却是甚高,大体上是平日里欺负老百姓欺负惯了的,手脚分外的麻利,一哄而上,三下五除二便将东宫一党尽皆捆绑拿下,推搡踢打地赶向了玄武门方向,唯留李贤一人还被陈啸天等人挟持在城下。
“武三思,你不得好死,你个奸诈小人,本宫便是做鬼也饶不了你,混帐行子,猪狗不如的东西……”
李贤虽不曾被捆绑,可身边数名大汉死死地将其摁得动弹不得,直气得面色发青,这一见众手下尽已被押走,自忖已是不免,索性便不管不顾地破口大骂了起来。
“哈哈哈……,老子死不死不好说,可太子殿下却是无所遁形了,来啊,将太子殿下请到长生殿好生伺候着。”
武三思就一无行之辈,这会儿正自春风得意时,自是浑然不将李贤的威胁放在心上,好生调侃了李贤几句之后,这才拖腔拖调地下了令,自有十数名羽林军官兵冲上前去,七手八脚地将李贤拖拽着向长生殿方向且行且去得远了……
“怎么还没消息,薛仁贵都作甚吃的?当真急死阵了!”
乾元殿的寝宫中,高宗有若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焦躁万分地在室内来回地踱着步,口中呢喃地念叨个不停,而胸有成竹的武后也没出言劝解,只是安安静静地端坐在榻上,一派忧心忡忡的神色,唯有眼神里却时不时地闪过一道几不可见的精芒。
“好消息,好消息,陛下,陛下,武三思将军已将众叛党尽皆拿下,兵不血刃,所有造乱贼众尽皆生擒,无一逃脱!”
就在高宗等得烦躁不堪之际,却见司礼宦官程登高跌跌撞撞地冲进了寝宫,一派激动万分状地叫嚷着。
“哦?当真如此?”
武三思在宫中任职已久,其人能力如何高宗自也曾了解过,又怎会不知其人能力平平,实在难言有甚出奇之能耐,此时一听程登高如此说法,高宗自不免诧异万分,这便狐疑地看了程登高一眼,不怎么相信地追问了一句道。
“陛下明鉴,老奴实不敢虚言欺君,此事千真万确,太子已拿下,就关在长生殿中,武三思将军已在殿外侯见,陛下召来一问,便可知详情。”
高宗有疑问,程登高自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紧赶着出言解释了一番。
“好,快,快宣!”
一听程登高此言不像在作假,高宗的脸色立马便缓了下来,颇有些兴奋地一击掌,一迭声地道着宣,眉宇间已满是掩饰不住的欣喜之色……
卯时将尽,天渐渐地亮了起来,一夜未曾合眼的庄永却无一丝的睡意,就这么端端正正地坐在几子后头,连动都不曾稍动上一些,就宛若木雕泥塑一般,要说多沉稳便有多沉稳,反观坐在其下手的罗通,可就是另一番模样了,同样是坐在几子后头,可罗通的屁股下像是长了刺一般,时不时地来回挪动上几下不说,一双眼也没怎么消停过,不是百无聊赖地看向窗口,便是瞟向门口处的屏风,一副憋不住的猴急之像,只是碍于庄永这个“鸣镝”大当家便在眼前,罗通尽自焦躁,却也只能强忍着,这一忍便已是一夜,可把罗通给生生憋得够呛了些。
“禀庄掌舵,宫中消息已至,太子事败被擒,现已被关押于长生殿中。”
就在罗通等得十二万分不耐之际,室内人影一闪,一名黑衣汉子已如鬼魅般出现在了房中,但见其朝着端坐上首的庄永恭谨地行了个礼,言简意赅地禀报了一句道。
“嗯。”
庄永并未因这等震撼的消息而动容,只是不动声色地轻吭了一声,面无表情地挥了下手,那名黑衣汉子已是会意地点了下头,身形再一闪,人已消失不见了。
“哈,太好了,太子那厮一倒,殿下也就可以回朝了,某日盼夜盼,终于等到这一日了!”
黑衣汉子一退下,罗通可就再也按捺不住了,兴奋无比地一击掌,不管不顾地便欢呼了起来。
“传令:各处分舵严密监视朝局之变化,没有命令不得擅动,另,即刻给殿下发信,不得有误!”
等了一夜,终于等到了希望的消息,庄永自是同样激动得很,只是他一向喜怒不形于色,并未将振奋之情表露出来,深吸了口气之后,接连下达了两道命令。
“诺!”
罗通早已是憋坏了的,这一得了令,自是不打算再多耽搁,紧赶着应答了一声,一溜烟便已跑得没了人影……
第五百九十三章高宗的心思
仪凤元年注定是个多事之秋,西边战火方才消停,东都里却又闹腾上了,这一闹还当真非同小可——太子反了!高宗震怒不已,下诏废黜李贤太子之位,着三司会审,以定其罪,并急召英王李显,刚改封为翼王的李旭轮两位嫡子返京,此等震撼消息一出,朝堂震动,天下震动,唯独李显却是镇定若常,丝毫不以为意,只因李显早就预见到了这般之结局,自不会有甚惊讶可言,当然了,伤感却是难免有些,只是诸般事宜缠身之下,李显也着实没太多的时间去感慨,尽管圣旨尚未送抵逻些,李显已是开始了善后之部署。
仪凤元年十一月初七,从逻些城陷落起,时间尽管已是过了半个多月,阿素古次仁等原吐蕃诸将为边界问题依旧争持不下,每日里吵嚷个不休,若不是有唐军在旁弹压着,这帮子好战的主儿只怕早已各提大军彼此厮杀了,纵使如此,五名“国主”在红山宫里也是好生厮打了几回,闹得个不可开交,到了末了,还是李显出面,以高压的手段,强行为五国划分了边界,不过么,对于争执较大的牧场,李显却并未明确归属,只是搁置在旁,言及日后再行定议,并与五国主歃血盟誓,约定五国军政自主,但却须永世为大唐之附藩,再次敬遵高宗为天可汗,吐蕃诸事遂定。
仪凤元年十一月初九,大雪初停,李显留王秉为逻些总督,率三千士卒驻守红山宫,节制五国与青海,全军拔营,踏上了归途,抢在大雪彻底封山前赶过了那曲,于十一月二十日回到了青海境内,并留一千士卒驻守乌海城,留三千兵马驻守伏俟城;十二月初一,大军撤回鄯州,各部各归其州,西北之战就此结束。
仪凤元年十二月初三,李显在率部回归兰州途中,圣旨送抵,令李显将河西军政事宜交割于新任河西大都督黑齿常之,急速赶回东都,不得有误。李显自不敢迁延,就此将军权交割之后,自率亲卫队两千人赶回了兰州城,与早已收拾好行装的家人会合,冒着茫茫大雪踏上了归途,十二月十五日,艰难跋涉之后,李显一行已过了陇山,尚未抵达岐州,圣旨又到了,再次催李显急速赶回东都,迫不得已,李显只能是留下亲卫大队护卫家眷缓行,自率百骑冒雪一路向洛阳急赶。
仪凤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大雪弥天,日夜兼程赶路的李显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洛阳城,没有郊迎的队伍,也不见接驾的群臣,有的只是数名奉旨等候在城门口处的小宦官,一见到李显赶到,也无甚客套话,只是恭谨地传达了高宗的口谕,宣李显即刻入宫面圣。
一别多年,总算是又回来了!高宗既然有旨意,李显自不敢不遵,只能是一路急赶到了皇城,一见到巍峨雄伟的则天门,李显的眼角不由地便微有些湿润了起来,心中颇多感慨尽皆涌起,纵马奔行的速度也因此稍缓了些,但却并未停步,一路急冲到了则天门前。
“老奴参见英王殿下。”
李显方才下了马,司礼宦官程登高已然领着数名小宦官迎上了前来,满脸子堆笑地见了礼。
“免了,孤的牌子在此,就烦劳程公公代为通禀好了。”
对于程登高这个武后的心腹,李显素来无甚好感可言,也懒得与其虚与委蛇,神情淡然地从衣袖中取出了号牌,递到了其身前,随口吩咐了一句道。
“老奴奉陛下口谕在此恭候殿下,您里面请。”
程登高并未伸手去接李显的牌子,而是后退了小半步,一摆手,恭谨万分地应了一声。
“有劳了。”
一听程登高如此说法,李显的额头上的青筋登时便是一跳,可也没多说些甚子,只是淡漠地吭了一声,抬脚便向宫中行了去。
“儿臣叩见父皇、母后!”
一路无语地到了乾元殿,方才走进殿中,大老远便见高宗与武后正并肩高坐在大位上,李显自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忙不迭地抢上前去,恭敬万分地大礼参拜道。
“显儿,来,快起来,快起来,让朕好生看看。”
一别已是多年,这一见到李显给自己见礼,高宗憔悴的脸上登时便布满了激动的红晕,再也坐不住了,半弯着腰地站了起来,伸出了哆嗦的双手,虚抬了几下,言语哽咽地叫了起。
“谢父皇!”
眼瞅着老父激动若此,李显自也同样颇为感慨,不止是因别离太久之故,更因着兄弟纷纷凋零之缘由,眼圈一红,两行热泪已是止不住地流淌了下来。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显儿瘦了,黑了,这些年在外头可是辛苦你了,朕,朕……”
望着李显那张英挺的脸庞,高宗忍不住也留下了泪来,口角哆嗦地念叨着,到了末了,已是泣不成声地说不下去了。
“父皇明鉴,孩儿能为父皇分忧,实是孩儿之幸也,只是孩儿一去便是多年,未能在父皇面前尽孝,实有愧焉。”
李显心情固然激动,不过么,话语里做戏的成分也不老少,生生将一副孝子图给演得活灵活现的,这等父慈子孝之场景一出,侍候在侧的一众老臣们都不禁为之慨然泪下,一时间满大殿里隐隐的抽泣声四起,便是连武后的眼圈也都微红了起来,至于是真感动还是假感动,那就只有老天才晓得了的。
“不怪你,朕不怪你,显儿戍边多年,能以河西一地之力剿灭吐蕃这等大患,实能人所不能,朕高兴啊,只是,唉……,贤儿他……”
高宗伸手抹去了脸上的泪痕,宽慰了李显几句,旋即面色便是一黯,话说到半截子便说不下去了。
呵,果然来了!一见到高宗这副表情,李显的心立马便咯噔了一下,一股子酸涩之感已是狂涌了起来——李显这一路虽都是在急赶,可却并未与东都断了联络,自是清楚目下的朝局之动态,简单地说,就是两条,一是立储问题,二么,便是废太子如何定罪之事,前者朝中已是议得沸沸扬扬的了,大体上一众老相们都支持立李显,可武后一党却主张立李旭轮,理由么,就是明崇俨的批语——英王类太宗,相王命最贵!然则高宗却始终不曾表过态,但凡有敢当面问其者,一律被轰将出去,哪怕进谏之人是张文瓘这等老臣,也概不例外,至今无人知晓高宗究竟属意何人;至于后者么,奉旨主审的刑部尚书武承嗣早已将此案审完,涉案万余人中,处斩四百余,抄灭三族者,也有百余众,余者皆流配,而太子因谋逆之大罪,也得了个赐死之判决,高宗对此事同样不置可否。
“父皇过誉了,孩儿只是行本分事耳。”
李显虽已然猜到了高宗的用心,但却没打算接话,这便假作没听到高宗后头的话语一般,只是对前头高宗的夸奖之言谦逊了一句道。
“本分便好,本分便好啊,倘若人人行事皆依着本分,朕又何须烦恼哉,唉……”
高宗原本就不是个机变之人,前头那些感慨本想着引出李显的谏言,却没想到李显居然不接茬,不免有些一脚踏空之感,一时半会也想不出该如何应对方好,只能是顺着李显的话头,发出了几声无甚营养可言的感叹,脸上的黯然之色登时便更深了几分。
“父皇,孩儿有个不情之请,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显是不打算按高宗的套路去走,不过么,就目的而论,与高宗心中所想却并无太大的区别,这会儿见高宗已是黯然无语,也不想任由这等尴尬的气氛没完没了地持续下去,这便略一沉吟,躬身拱手地进言道。
“显儿有话但讲不妨,朕听着便是了。”
高宗的目的其实就一个,那便是保住李贤的小命,不为别的,只是出自一个父亲的心理,他实在不想再看见又一个儿子死于非命,哪怕这个儿子有多不肖,可毕竟父子相处多年,高宗实是不忍心任由李贤便这么死了去,问题是李贤这回犯的罪孽实在是太重了些,证据确凿之下,纵使高宗身为帝王,也不好强行赦免于其,只能是指望着李显出面揽事,而这便是高宗一路狂催李显赶回的根由之所在,偏生李显回来是回来了,却在那儿装着糊涂,这令高宗心里头分外的不爽,此际听李显说有事相求,高宗的热情自也就高不到哪去,也就是随口回了一句,连头都不曾抬将起来,浑然就是一派的敷衍状。
“孩儿恳请父皇能恩准孩儿前去探视六哥。”
李显心中自有分寸,自不会因高宗的冷遇而变易,略一沉吟之后,恭敬地出言恳求道。
“嗯,好,好,看看也好,朕准了。”
高宗此际愁的便是没人敢为李贤说情,这一听李显肯去探视李贤,自是大为意动,毫不犹豫地便答应了李显的请求,浑然没注意到身边始终端坐着不动的武后眼中已是精芒乱闪不已了……
第五百九十四章霸道手段
“陛下,显儿刚刚回来,征尘未洗,想来是累得很了,不若让其早去休息,有甚事来日再议也好。”
没等李显开口谢恩,武后已从旁插了句话,生生打断了高宗的话头,摆明了就是不想让李显插手到东宫谋逆案中去,只因此案的内幕着实不堪推敲,尽管李贤本人犯罪是实,可武后给李贤下套的事儿却是万万败露不得的,若不然,不说高宗会怎么想,便是天下人悠悠之口也难以堵住,哪怕强势如武后,也不想整日被人指着脊梁骨在骂。
“这样啊,唔……”
高宗就一惧内的主儿,对武后的话,素来无甚抗拒之力,这一听武后开了口,自不免便踌躇了起来。
“母后,孩儿不累,只想先去看看六哥,还请父皇、母后恩准。”
东宫兵乱之际,李显虽远在吐蕃,可有着“鸣镝”这把利器在,自是清楚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也清楚武后在其中起了甚作用,更清楚武后此际究竟在担心些甚子,虽说李显压根儿就无心去替李贤翻案,可也没打算接受武后的“好意”,这便不待高宗有所决断,紧赶着便再次出言求恳道。
“如此甚好,那就这么定了,朕给尔一道旨意,去看看罢。”
“吼……”
李贤下了令,一众甲士们自是不敢怠慢了去,纷纷狂奔地赶到了门前的广场上,只是还没等众人发动冲城行动,却听一声整齐的吼声中,三面城头突然站出了无数的军兵,旋即,便见一支支火把熊熊地燃了起来,一排排寒光闪闪的弩箭森森地瞄准着城下诸般人等,无言间,杀气冲霄而起。
该死,怎会这样?完了,全完了!一见到城头上显露出来的众多羽林军官兵,李贤的心顿时便沉到了谷底,手足无措地愣在了当场,一时间竟不知该做何反应才是了。
“上!”
没等李贤反应过来,就听一声嘶吼突然在安宁门北面的暗处响了起来,旋即,一阵整齐而又沉重的脚步声中,一支兵力多达两千余的羽林军突然从暗处冲了出来,迅捷无比地封死了李贤所部的退路,刀枪并举间,李贤所部已彻底成了瓮中之鳖!
“哈哈哈……”
就在东宫甲士们惊惶无措之际,只听一阵得意的大笑声响起中,一员大将已从城门楼处的城碟后头探出了身来,赫然竟是左羽林军将军武三思,但见其得意洋洋地微俯了下身子,满脸子贱笑地朝着李贤拱了拱手道:“太子殿下怎到得如此之迟,可让末将等得好生心焦啊!”
“逆贼!尔等助纣为虐,把持宫禁,操纵朝政,已是恶贯满盈,本宫奉密旨讨贼,有拿下武三思者,晋封万户侯,赏钱万贯,杀上城去,杀!”
李贤并非愚笨之辈,到了这般田地,又怎会不知自己的计划其实早已败露,自忖必死之下,倒也彻底放开了,将心一横,已是定下了鱼死网破之决心。
“路遥天,尔率部守住后头,其余人等跟我上,冲城!”
李贤话音一落,虎贲率将军房全已是振臂一呼,发出了战斗的号令,倒不是他不清楚己方如今其实已身处死地,再怎么挣扎也基本上是在做无用功,奈何身为李贤的小舅子,旁人或许能得以不死,他却是必亡无疑,左右都是死,不趁此际有兵在手时搏上一把,又更待何时?
“都别动,谁敢动老子斩了他!”
别看李贤个性刚愎,可待下却是不错,场中的三千东宫甲士大多是李贤带了多年的兵,恩义不少之下,忠心还是不错的,哪怕此际已是面临绝境,却并未彻底丧失战心,房全一声令下,诸军立马应命而动,一场惨烈至极的攻防战即将展开,可就在此时,原本持刀立于李贤身侧,摆着副忠心卫主之架势的陈啸天突然翻身上了李贤的马背,手中的横刀一摆,已架在了李贤的脖子上,一声大吼之下,所有蠢蠢欲动的甲士们尽皆傻愣在了当场。
“陈啸天,你,你个狗贼,本宫一向待你不薄,尔为何要背叛本宫?”
李贤虽说也有些武艺,可毕竟只是一般般而已,这一骤然遇袭之下,压根儿就没能反应过来,待得清醒之际,人已是落到了陈啸天的手中,心中自是怒急,也不管自身的处境如何,瞪圆了眼,羞恼异常地怒叱了一句道。
“太子殿下说笑了,某乃堂堂好男儿,岂能随尔谋逆作乱!尔等都听着,放下武器,若不然,老子一刀斩了这逆贼!”
陈啸天压根儿就不在意李贤的愤怒,拧笑了一声,呼喝了一嗓子,手中的横刀微微一紧,已是贴到了李贤的脖颈肉中,虽不曾见血,可那等架势却显然不是在开玩笑。
“都放下武器!违令者,死!”
一见李贤被制,诸军全都不知所措地愣着,有心反抗,却又不敢,就此投降,却又担心自家小命难保,正自犹豫不定间,却见朱凯之人影一闪间,已如鬼魅般窜上了房全的马背,手中的横刀顺势一摆,已搁在了其的脖颈上,瞬间便将房全制服当场,与此同时,陈、朱二人的手下也纷纷动了起来,分别将几名率将控制了起来。
“叮当,叮当……”
眼瞅着主要将领尽皆被擒,一众茫然不已的甲士们自是再无一丝的战心可言,纷纷垂头丧气地丢下了手中的兵刃。
“哈哈哈……,这就对了嘛,何必动刀动枪的,有甚事好好说不就得了,来啊,将这群乱臣贼子通通拿下!”
眼瞅着形势已然尽在掌控之中,武三思得意地哈哈大笑了起来,好生戏谑了已成了阶下囚的李贤一番,这才一挥手,煞是豪气地喝令道。
“诺!”
一众羽林军士兵尽管战斗力不行,可捆绑人的本事却是甚高,大体上是平日里欺负老百姓欺负惯了的,手脚分外的麻利,一哄而上,三下五除二便将东宫一党尽皆捆绑拿下,推搡踢打地赶向了玄武门方向,唯留李贤一人还被陈啸天等人挟持在城下。
“武三思,你不得好死,你个奸诈小人,本宫便是做鬼也饶不了你,混帐行子,猪狗不如的东西……”
李贤虽不曾被捆绑,可身边数名大汉死死地将其摁得动弹不得,直气得面色发青,这一见众手下尽已被押走,自忖已是不免,索性便不管不顾地破口大骂了起来。
“哈哈哈……,老子死不死不好说,可太子殿下却是无所遁形了,来啊,将太子殿下请到长生殿好生伺候着。”
武三思就一无行之辈,这会儿正自春风得意时,自是浑然不将李贤的威胁放在心上,好生调侃了李贤几句之后,这才拖腔拖调地下了令,自有十数名羽林军官兵冲上前去,七手八脚地将李贤拖拽着向长生殿方向且行且去得远了……
“怎么还没消息,薛仁贵都作甚吃的?当真急死阵了!”
乾元殿的寝宫中,高宗有若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焦躁万分地在室内来回地踱着步,口中呢喃地念叨个不停,而胸有成竹的武后也没出言劝解,只是安安静静地端坐在榻上,一派忧心忡忡的神色,唯有眼神里却时不时地闪过一道几不可见的精芒。
“好消息,好消息,陛下,陛下,武三思将军已将众叛党尽皆拿下,兵不血刃,所有造乱贼众尽皆生擒,无一逃脱!”
就在高宗等得烦躁不堪之际,却见司礼宦官程登高跌跌撞撞地冲进了寝宫,一派激动万分状地叫嚷着。
“哦?当真如此?”
武三思在宫中任职已久,其人能力如何高宗自也曾了解过,又怎会不知其人能力平平,实在难言有甚出奇之能耐,此时一听程登高如此说法,高宗自不免诧异万分,这便狐疑地看了程登高一眼,不怎么相信地追问了一句道。
“陛下明鉴,老奴实不敢虚言欺君,此事千真万确,太子已拿下,就关在长生殿中,武三思将军已在殿外侯见,陛下召来一问,便可知详情。”
高宗有疑问,程登高自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紧赶着出言解释了一番。
“好,快,快宣!”
一听程登高此言不像在作假,高宗的脸色立马便缓了下来,颇有些兴奋地一击掌,一迭声地道着宣,眉宇间已满是掩饰不住的欣喜之色……
卯时将尽,天渐渐地亮了起来,一夜未曾合眼的庄永却无一丝的睡意,就这么端端正正地坐在几子后头,连动都不曾稍动上一些,就宛若木雕泥塑一般,要说多沉稳便有多沉稳,反观坐在其下手的罗通,可就是另一番模样了,同样是坐在几子后头,可罗通的屁股下像是长了刺一般,时不时地来回挪动上几下不说,一双眼也没怎么消停过,不是百无聊赖地看向窗口,便是瞟向门口处的屏风,一副憋不住的猴急之像,只是碍于庄永这个“鸣镝”大当家便在眼前,罗通尽自焦躁,却也只能强忍着,这一忍便已是一夜,可把罗通给生生憋得够呛了些。
“禀庄掌舵,宫中消息已至,太子事败被擒,现已被关押于长生殿中。”
就在罗通等得十二万分不耐之际,室内人影一闪,一名黑衣汉子已如鬼魅般出现在了房中,但见其朝着端坐上首的庄永恭谨地行了个礼,言简意赅地禀报了一句道。
“嗯。”
庄永并未因这等震撼的消息而动容,只是不动声色地轻吭了一声,面无表情地挥了下手,那名黑衣汉子已是会意地点了下头,身形再一闪,人已消失不见了。
“哈,太好了,太子那厮一倒,殿下也就可以回朝了,某日盼夜盼,终于等到这一日了!”
黑衣汉子一退下,罗通可就再也按捺不住了,兴奋无比地一击掌,不管不顾地便欢呼了起来。
“传令:各处分舵严密监视朝局之变化,没有命令不得擅动,另,即刻给殿下发信,不得有误!”
等了一夜,终于等到了希望的消息,庄永自是同样激动得很,只是他一向喜怒不形于色,并未将振奋之情表露出来,深吸了口气之后,接连下达了两道命令。
“诺!”
罗通早已是憋坏了的,这一得了令,自是不打算再多耽搁,紧赶着应答了一声,一溜烟便已跑得没了人影……
第五百九十三章高宗的心思
仪凤元年注定是个多事之秋,西边战火方才消停,东都里却又闹腾上了,这一闹还当真非同小可——太子反了!高宗震怒不已,下诏废黜李贤太子之位,着三司会审,以定其罪,并急召英王李显,刚改封为翼王的李旭轮两位嫡子返京,此等震撼消息一出,朝堂震动,天下震动,唯独李显却是镇定若常,丝毫不以为意,只因李显早就预见到了这般之结局,自不会有甚惊讶可言,当然了,伤感却是难免有些,只是诸般事宜缠身之下,李显也着实没太多的时间去感慨,尽管圣旨尚未送抵逻些,李显已是开始了善后之部署。
仪凤元年十一月初七,从逻些城陷落起,时间尽管已是过了半个多月,阿素古次仁等原吐蕃诸将为边界问题依旧争持不下,每日里吵嚷个不休,若不是有唐军在旁弹压着,这帮子好战的主儿只怕早已各提大军彼此厮杀了,纵使如此,五名“国主”在红山宫里也是好生厮打了几回,闹得个不可开交,到了末了,还是李显出面,以高压的手段,强行为五国划分了边界,不过么,对于争执较大的牧场,李显却并未明确归属,只是搁置在旁,言及日后再行定议,并与五国主歃血盟誓,约定五国军政自主,但却须永世为大唐之附藩,再次敬遵高宗为天可汗,吐蕃诸事遂定。
仪凤元年十一月初九,大雪初停,李显留王秉为逻些总督,率三千士卒驻守红山宫,节制五国与青海,全军拔营,踏上了归途,抢在大雪彻底封山前赶过了那曲,于十一月二十日回到了青海境内,并留一千士卒驻守乌海城,留三千兵马驻守伏俟城;十二月初一,大军撤回鄯州,各部各归其州,西北之战就此结束。
仪凤元年十二月初三,李显在率部回归兰州途中,圣旨送抵,令李显将河西军政事宜交割于新任河西大都督黑齿常之,急速赶回东都,不得有误。李显自不敢迁延,就此将军权交割之后,自率亲卫队两千人赶回了兰州城,与早已收拾好行装的家人会合,冒着茫茫大雪踏上了归途,十二月十五日,艰难跋涉之后,李显一行已过了陇山,尚未抵达岐州,圣旨又到了,再次催李显急速赶回东都,迫不得已,李显只能是留下亲卫大队护卫家眷缓行,自率百骑冒雪一路向洛阳急赶。
仪凤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大雪弥天,日夜兼程赶路的李显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洛阳城,没有郊迎的队伍,也不见接驾的群臣,有的只是数名奉旨等候在城门口处的小宦官,一见到李显赶到,也无甚客套话,只是恭谨地传达了高宗的口谕,宣李显即刻入宫面圣。
一别多年,总算是又回来了!高宗既然有旨意,李显自不敢不遵,只能是一路急赶到了皇城,一见到巍峨雄伟的则天门,李显的眼角不由地便微有些湿润了起来,心中颇多感慨尽皆涌起,纵马奔行的速度也因此稍缓了些,但却并未停步,一路急冲到了则天门前。
“老奴参见英王殿下。”
李显方才下了马,司礼宦官程登高已然领着数名小宦官迎上了前来,满脸子堆笑地见了礼。
“免了,孤的牌子在此,就烦劳程公公代为通禀好了。”
对于程登高这个武后的心腹,李显素来无甚好感可言,也懒得与其虚与委蛇,神情淡然地从衣袖中取出了号牌,递到了其身前,随口吩咐了一句道。
“老奴奉陛下口谕在此恭候殿下,您里面请。”
程登高并未伸手去接李显的牌子,而是后退了小半步,一摆手,恭谨万分地应了一声。
“有劳了。”
一听程登高如此说法,李显的额头上的青筋登时便是一跳,可也没多说些甚子,只是淡漠地吭了一声,抬脚便向宫中行了去。
“儿臣叩见父皇、母后!”
一路无语地到了乾元殿,方才走进殿中,大老远便见高宗与武后正并肩高坐在大位上,李显自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忙不迭地抢上前去,恭敬万分地大礼参拜道。
“显儿,来,快起来,快起来,让朕好生看看。”
一别已是多年,这一见到李显给自己见礼,高宗憔悴的脸上登时便布满了激动的红晕,再也坐不住了,半弯着腰地站了起来,伸出了哆嗦的双手,虚抬了几下,言语哽咽地叫了起。
“谢父皇!”
眼瞅着老父激动若此,李显自也同样颇为感慨,不止是因别离太久之故,更因着兄弟纷纷凋零之缘由,眼圈一红,两行热泪已是止不住地流淌了下来。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显儿瘦了,黑了,这些年在外头可是辛苦你了,朕,朕……”
望着李显那张英挺的脸庞,高宗忍不住也留下了泪来,口角哆嗦地念叨着,到了末了,已是泣不成声地说不下去了。
“父皇明鉴,孩儿能为父皇分忧,实是孩儿之幸也,只是孩儿一去便是多年,未能在父皇面前尽孝,实有愧焉。”
李显心情固然激动,不过么,话语里做戏的成分也不老少,生生将一副孝子图给演得活灵活现的,这等父慈子孝之场景一出,侍候在侧的一众老臣们都不禁为之慨然泪下,一时间满大殿里隐隐的抽泣声四起,便是连武后的眼圈也都微红了起来,至于是真感动还是假感动,那就只有老天才晓得了的。
“不怪你,朕不怪你,显儿戍边多年,能以河西一地之力剿灭吐蕃这等大患,实能人所不能,朕高兴啊,只是,唉……,贤儿他……”
高宗伸手抹去了脸上的泪痕,宽慰了李显几句,旋即面色便是一黯,话说到半截子便说不下去了。
呵,果然来了!一见到高宗这副表情,李显的心立马便咯噔了一下,一股子酸涩之感已是狂涌了起来——李显这一路虽都是在急赶,可却并未与东都断了联络,自是清楚目下的朝局之动态,简单地说,就是两条,一是立储问题,二么,便是废太子如何定罪之事,前者朝中已是议得沸沸扬扬的了,大体上一众老相们都支持立李显,可武后一党却主张立李旭轮,理由么,就是明崇俨的批语——英王类太宗,相王命最贵!然则高宗却始终不曾表过态,但凡有敢当面问其者,一律被轰将出去,哪怕进谏之人是张文瓘这等老臣,也概不例外,至今无人知晓高宗究竟属意何人;至于后者么,奉旨主审的刑部尚书武承嗣早已将此案审完,涉案万余人中,处斩四百余,抄灭三族者,也有百余众,余者皆流配,而太子因谋逆之大罪,也得了个赐死之判决,高宗对此事同样不置可否。
“父皇过誉了,孩儿只是行本分事耳。”
李显虽已然猜到了高宗的用心,但却没打算接话,这便假作没听到高宗后头的话语一般,只是对前头高宗的夸奖之言谦逊了一句道。
“本分便好,本分便好啊,倘若人人行事皆依着本分,朕又何须烦恼哉,唉……”
高宗原本就不是个机变之人,前头那些感慨本想着引出李显的谏言,却没想到李显居然不接茬,不免有些一脚踏空之感,一时半会也想不出该如何应对方好,只能是顺着李显的话头,发出了几声无甚营养可言的感叹,脸上的黯然之色登时便更深了几分。
“父皇,孩儿有个不情之请,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显是不打算按高宗的套路去走,不过么,就目的而论,与高宗心中所想却并无太大的区别,这会儿见高宗已是黯然无语,也不想任由这等尴尬的气氛没完没了地持续下去,这便略一沉吟,躬身拱手地进言道。
“显儿有话但讲不妨,朕听着便是了。”
高宗的目的其实就一个,那便是保住李贤的小命,不为别的,只是出自一个父亲的心理,他实在不想再看见又一个儿子死于非命,哪怕这个儿子有多不肖,可毕竟父子相处多年,高宗实是不忍心任由李贤便这么死了去,问题是李贤这回犯的罪孽实在是太重了些,证据确凿之下,纵使高宗身为帝王,也不好强行赦免于其,只能是指望着李显出面揽事,而这便是高宗一路狂催李显赶回的根由之所在,偏生李显回来是回来了,却在那儿装着糊涂,这令高宗心里头分外的不爽,此际听李显说有事相求,高宗的热情自也就高不到哪去,也就是随口回了一句,连头都不曾抬将起来,浑然就是一派的敷衍状。
“孩儿恳请父皇能恩准孩儿前去探视六哥。”
李显心中自有分寸,自不会因高宗的冷遇而变易,略一沉吟之后,恭敬地出言恳求道。
“嗯,好,好,看看也好,朕准了。”
高宗此际愁的便是没人敢为李贤说情,这一听李显肯去探视李贤,自是大为意动,毫不犹豫地便答应了李显的请求,浑然没注意到身边始终端坐着不动的武后眼中已是精芒乱闪不已了……
第五百九十四章霸道手段
“陛下,显儿刚刚回来,征尘未洗,想来是累得很了,不若让其早去休息,有甚事来日再议也好。”
没等李显开口谢恩,武后已从旁插了句话,生生打断了高宗的话头,摆明了就是不想让李显插手到东宫谋逆案中去,只因此案的内幕着实不堪推敲,尽管李贤本人犯罪是实,可武后给李贤下套的事儿却是万万败露不得的,若不然,不说高宗会怎么想,便是天下人悠悠之口也难以堵住,哪怕强势如武后,也不想整日被人指着脊梁骨在骂。
“这样啊,唔……”
高宗就一惧内的主儿,对武后的话,素来无甚抗拒之力,这一听武后开了口,自不免便踌躇了起来。
“母后,孩儿不累,只想先去看看六哥,还请父皇、母后恩准。”
东宫兵乱之际,李显虽远在吐蕃,可有着“鸣镝”这把利器在,自是清楚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也清楚武后在其中起了甚作用,更清楚武后此际究竟在担心些甚子,虽说李显压根儿就无心去替李贤翻案,可也没打算接受武后的“好意”,这便不待高宗有所决断,紧赶着便再次出言求恳道。
“如此甚好,那就这么定了,朕给尔一道旨意,去看看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