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娘娘驾到!”
高宗的盘算虽好,可惜却没能实现得了,没等其将话说完,外头已是响起了喝道的声音,高宗闻言之下,脸色可就立马精彩了起来……
第七百三十二章搅局与反搅局
“儿臣叩见母后。”
一阵纷沓的脚步声中,一身紫色长裙的武后已领着程登高等宦官宫女们从屏风后头转了进来,李显见状,自不敢失了礼数,赶忙抢上前去,恭谨地行了个大礼。
“妾身见过圣上。”
武后压根儿就没理会李显的见礼,连看都不看李显一眼,径直行到了高宗面前,款款地行了个礼。
“啊,媚娘来了。”
这等时分高宗其实百般不愿见到武后,奈何人都来了,高宗却也没胆子轰武后走,只能是尴尬地搓了下手,回了句无甚营养的废话。
“这宫里怎地如此之黑,来人,掌灯!”
武后起了身,并没有去看高宗的脸色,而是自顾自地便下了令,这一举动虽小,内涵却并不简单,隐隐是在指责高宗父子俩玩暗室操作来着,斯言一出,高宗原本就尴尬的脸色登时便更难看了三分,可又不好在这事上作甚解释,只能是无奈地苦笑了一下,无言地望着一众宦官宫女们将寝宫里摆放着的烛台一一点亮,不多会,整个寝宫里已是一片透亮,比起外头的明媚之阳光来,也不差得丝毫。
“媚娘此来寻朕,可是朝中出了甚大事了?”
高宗虽算不得明君,可也不是愚钝之辈,自是知晓武后此来一准是冲着高智周一事而来的,尽管百般不愿再多谈论此事,可心中却是难免有些发虚,问出来的话里,很明显地带着此地无银三百两之意味。
“陛下该是已经知道了的,高智周巡视蔡州之际,竟遭小人刺杀,堂堂宰辅死于非命,此千古之丑闻也,当得彻查根底,以明真相,若不如此,岂能安天下臣民之心!”
武后多精明的个人,又哪会听不出高宗这是在明知故问,这便大有深意地瞥了眼已退到了一旁的李显,而后作出一派义愤填膺状地进言道。
“唔,该查,该查,媚娘此言甚是,朕准了。”
高宗原本就以为此案疑点颇多,武后既是提议要查,他自是不会反对,只要不是涉及到相位一事,武后要咋办,高宗都不会有甚异议。
“陛下圣明,妾身以为此案重大,非须得能员前去彻查方可,不知陛下以为然否?”
武后并不因高宗的准奏而释然,脸上的神情肃然依旧,语气强硬地往下陈述道。
“这个自然,媚娘看着办便是了,朕自无有不准之理。”
武后所言从字面上来说,皆是正理,高宗本就无心理会具体政务,自不会有甚不同之意见,这便满口子答应了下来。
“臣妾多谢陛下信重之隆恩,既如此,臣妾便斗胆举荐一人,中书舍人刘祎之精明强干,正是合适之人选,陛下可能中意?”
一见高宗应答得如此爽快,武后肃然的神情便已是稍缓,可进逼的步骤却是一点都不缓,没给李显留下丝毫插话的余地,紧接着便将刘祎之慎重其事地推介了出来。
“这个……,朕准了。”
一听到刘祎之的名讳,高宗立马便联想起了李显先前所说的流言一事,心中难免有些个犯叨咕,略略迟疑了一下,可末了还是准了武后的所请。
“陛下圣明,然臣妾却另有一担忧,按理,刘祎之其人才干出类拔萃,任此差使自当是绰绰有余,然,其官职却略显低微了些,涉案诸官皆在其上,恐难服众,若有差池,怕是不美,是故,妾身以为当有所超拔方好,不若便委其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可好?”
高宗一准再准之下,武后可就毫不客气地顺着杆子便往上爬了去,丝毫顾忌全无地便要为刘祎之讨官了。
“这……”
同中书门下三品虽说是虚衔,可却是入政事堂之门槛,只消有了这个名头,刘祎之也就堂而皇之地成了宰辅,这可不是高宗所乐见之事了的,只是先前他应允得太过爽利了些,临到头来,要想找出个反对的理由都难,无奈之下,只能将目光投到了李显的身上。
嘿,老爷子这惧内的毛病又犯了,看样子,这辈子是断无痊愈的可能喽!
一见到高宗的眼神扫了过来,李显的心中登时便泛起了一阵苦涩,他实在是不想出这个头,奈何此等情形之下,除了他李显之外,也没谁有胆子跟武后较劲了的,为确保将刘祎之入相一事拦下,这个头,李显就算是再不情愿,那也是非出不可了的。
“父皇明鉴,儿臣以为母后此言差矣,刘祎之其人曾在儿臣手下任事,说到政务之才,或许有些,可于断案之道,却是能力一般,且其并无甚出色之政绩,骤然以宰辅之位许之,又怎能服众,是故,儿臣以为此议不妥!”
旁人怕武后的霸道与心狠,可李显却是一点都不在意,丝毫没给武后留任何的脸面,直截了当地便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显儿如此畏惧此案之真相大白,莫非是有所顾忌么?”
武后并不跟李显强辩刘祎之的能与不能,而是讥讽地一笑,意有所指地问了一句道。
“孩儿不明母后所言之顾忌何在,究根朔源,此案都与孩儿无涉,又何来顾忌可言,倒是儿臣听到些传言,说那领头谋刺高相之道士曾在大角观中出现过,真不知其究竟是如何混进宫中的,个中蹊跷怕是须得好生查查才是。”
论到挖坑一事,李显本就是个中好手,又怎会怕了武后的暗指,毫不客气地便将张二的身份隐约地点了出来。
“什么?竟有此事?”
经历了李贤兵乱通讯门之事后,高宗对宫禁的防卫已是不太放心,这会儿一听张二其人曾在宫中出现过,顿时便被吓了一大跳,瞪圆了眼,紧赶着便喝问了起来。
“儿臣不敢虚言哄骗父皇,此事千真万确,若是不信,可将大角观人等一并拿下,一审便可知究竟!”
李显早就想将清虚等大角观人等一并扫清,只是一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机会罢了,此番武后既是自己送上了门来,那李显可就不客气了,竟是要借此案发难,以图一举打掉武后手中的武力之依仗。
“媚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听李显说得如此肯定,高宗已是信了几分,只是碍于大角观诸道士都是武后一手请来的,却是不好当场下个决断,这便神情不愉地看着武后,不满地问了一句道。
“陛下,此皆诬陷之辞也,大角观诸位仙长皆是九华山白云观出身,履历清白可考,与栖霞山一南一北,何曾有甚瓜葛可言,此等荒谬之言也能盛行无碍,足见朝风已是日下,不加以整治,后患无穷,还请圣上下诏明断!”
武后敢明目张胆地将清虚等人拉进宫中,自是早已做好了手脚,自忖不怕查,这一听李显揭破此事,立马反咬了一口,一派有恃无恐之状。
“唔,这个……”
高宗本就是无甚大主见之辈,这一听武后如此说法,登时又退缩了,尽管心中尚自不全信,却也不好再纠缠此事,支吾了两声,便没了下文。
“父皇,是是非非终须有个说法,儿臣不才,愿请命彻查此事!”
李显好不容易才抓住一个破绽,哪肯让武后就这么轻易地过了关去,纵使不能一举荡平大角观诸人,可怎么着也得将刘祎之任相之事彻底搅黄了去。
“唔,也好,那就……”
高宗对李显虽是有着些微的猜忌之心,可信任还是不缺的,此际见李显坚持要查,他自也有此意,这便沉吟着便要同意了李显的建言。
“陛下,既然显儿坚持要查,那倒是该好生查查,只是由显儿出面怕是不妥罢,避嫌终归还是要的,就交由政事堂去查验个究竟也罢。”
李显的手段有多狠,武后可是领教过多回了的,自不肯真让李显主持了其事,这一见高宗要下旨,忙从旁插了一句道。
“嗯,这样也好,就这么定了,回头朕便下诏政事堂。”
一想武后的话,高宗也觉得有理,总不能李显出了首,又由其去查案罢,这道理上显然有些个说不通。
“父皇圣明,儿臣以为既是要避嫌,那就该由老成持重之辈主持其事,儿臣建议调刘仁轨回朝,以政事堂宰辅之身份详断此案,以明真相!”
眼瞅着刘祎之任相之事已差不多被搅黄了,李显自是不肯放过将局面彻底敲定下来的大好机会,这便趁热打铁地将刘仁轨搬了出来。
“嗯,正则倒是查案之好手,此事就这么定了,由正则为主,刘祎之从旁协助,限时一月,务必查明此巨案。”
高宗本就属意刘仁轨重新出山,此际李显已将梯子递了过来,他又哪有不赶紧借着台阶下的理儿,不过么,为了照顾武后的情绪,还是将刘祎之放到了副主审的位置上。
“父皇圣明,儿臣别无异议!”
不等武后提出反对的意见,李显已是抢着称了颂,坚决无比地支持高宗的决断,武后见状,嘴角抽搐了几下,可到底还是不曾再多作纠缠,只是望向李显的眼神里却满是怨怒之色……
第七百三十三章刘仁轨来访
仪凤三年七月二十一日,高宗下诏调致仕大臣刘仁轨再次出山,入政事堂任宰辅,主持审理蔡州一案,并以刘祎之副之,限时一月。此诏书一出,流言不单不曾消减,反倒是愈演愈烈了起来,各种版本哄传四方,搅得满朝野不得安宁,待得刘仁轨于七月二十五日急赶至京时,人心已是一派纷乱,谁都不知晓这朝局的走向将会是如何。
如何?其实并不会如何,哪怕外头流言再多,李显都始终稳坐钓鱼台,只因他很清楚高宗要的是甚,绝不是整出个惊天的响动来破坏朝局的稳定,要的只是对天下人有个交代罢了,既如此,事情就断不会搞得过大,毫无疑问,刘仁轨必会得到高宗的提点,行起事来么,也就不会有甚太出格的举措,当然了,刘仁轨要想顺利完成这么个棘手的差使,关键不在其本人,也不在武后处,而是在李显的身上,一句话,此案没有李显的首肯,那是断然平息不下来的,旁的不说,光是大角宫那档事,就足够刘仁轨去忙乎的了。
李显虽是不曾去管外头的流言,可也并非闲着没事做,实际上,在刘仁轨到来之前的这几日,李显始终在与张柬之推演着大角宫那档事儿——蔡州一案虽轰动,可那不是重点,只因所有的线索早已都被抹去了,不止是李显这头手尾处理得极为干净,刘达铭与李纯这两冤大头也动了不少的手脚,无论是谁去查案,都不可能得到甚有价值的线索,至于破案,那不过是浮云罢了,完全没可能的事儿。
从本心上来说,李显是很想一举将大角宫那帮混球一锅端了去的,难得有个操作的机会,要说不心动,那绝对是假话,只是说到具体的可能性有多大,却是不好说了,哪怕李显与张柬之反复推演了十数次,却依旧不敢言必胜,没错,李显手中是有些证据,人证物证都不缺,真要拿出来指证大角宫诸般人等的身份,确实能派得上用场,问题是武后那头同样也能炮制出一大堆的伪证,彼此攻伐之下,最终还是得将官司打到高宗处,如此一来,等于是绕了一大圈子,却平白做了无用之功,理由很简单,高宗要求稳,就不会故意去生事,最多就是各打五十大板,将大角宫诸人赶出宫去,却不太可能对大角宫诸人下狠手,而这,显然不太合李显的战略意图。
总而言之,一句话,真正收拾清虚等人的时机还不成熟,与其让这帮武功高强的亡命匪徒潜入暗中,还不如任其处在宫中那等明处,将来真要动手时,也方便上不少,当然了,按兵不动并不意味着不在此事上施压,不止是要给武后一点颜色看看,更为要紧的是李显打算以此事来拉住刘仁轨这个大多情形下处于中立的宰辅老臣,很显然,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概因刘仁轨其人文才武略皆出类拔萃,为人又方正严明,尽管内心深处是向着李显,也没少暗中帮衬过李显,前番更是因帮衬李显而深深得罪了武后,导致被致仕之结局,但,这对于李显来说,还不够,只因李显要的是其在政事堂里充当自己的喉舌,就有若当初的乐彦玮一般。
按说,如今政事堂七大宰辅里,除了贾朝隐与李贞之外,其余人等大多是向着李显的,可问题是裴行俭等人都是忠臣,他们真正忠于的人是高宗,而并非李显,这就导致了李显无法在政事堂里取得真正的优势,手脚难以真正施展开来,尤其是在武后与李贞有可能彻底合流的情况下,在政事堂里有没有一个真正的支持者就显得尤为的关键,而比较过诸般人等的性格之后,李显最终还是将目标落在了刘仁轨的身上,只因其相较于其余诸宰辅来说,他更为好名,尤其是身后之令名,这一点从前世那会儿其尽管极度不喜武后的专权,却还是竭尽全力地为其做事便可看出一斑。
拉拢人,尤其是拉拢似刘仁轨这等在朝在野都有着极大名声的重臣,那绝对是件技术活儿,不仅需要筹码与技巧,更得有耐心,这三者李显都不缺,自是不会贸贸然地胡乱出手,而是在东宫里坐等着刘仁轨自己找上门来——朝野间关于大角观人等之身份的流言有一大半是李显派人放出去的,蔡州一案的所谓“真相”之说法也有近半是出自“鸣镝”之手笔,要的便是给刘仁轨制造足够的压力,效果么,显然不错,这不,刘仁轨到京才两日,便已是坐不住了,一大早地便赶到了东宫门外,要求觐见李显。
李显等的便是刘仁轨的上门,自然不会不见,但却并不曾表现出太过的热情,既没有出宫相迎,也没有降阶恭候,而是独自一人端坐在宽敞的书房中,神情肃然地等候着刘仁轨的到来。
“老臣叩见太子殿下。”
一见到李显摆出了单独奏对的阵势,由高邈陪同着走将进来的刘仁轨先是一愣,可很快便回过了神来,紧赶着抢到文案前,恭恭敬敬地大礼参拜不已。
“免了,刘相且请入座罢。”
李显无甚表情地叫了起,指点了一下几子的对面,示意刘仁轨自行落座,而后拿起刚烧开没多久的茶壶,亲手斟满了一碗,递到了刘仁轨的面前。
“多谢太子殿下厚赐,老臣愧受了。”
李显乃是半君,他亲手斟茶可是极高的待遇,刘仁轨自不敢辞,紧赶着躬身逊谢了一句道。
“刘相不必客气,请用茶。”
李显明知刘仁轨为何而来,可就是不问,只是微微一笑,端起了茶碗,朝着刘仁轨比划了一下,而后,也没管刘仁轨是怎个表情,便即微闭着双眼,慢条斯理地品起了茶来。
刘仁轨能出将而入相,自非寻常之人,尽管心中有所牵挂,可宰辅之气度却是从容淡定得很,也没急着开口,同样微微一笑,端起茶碗,细细地品着茶,宛若此来就是专程来与李显品茶一般。
“刘相,这茶如何哉?”
时间不知过了多久,一盏茶总算是饮尽了,李显双眼一睁,似笑非笑地看着刘仁轨,一派随意状地问了一句道。
“好茶,甘而不涩,入喉而唇齿留香,当真是好茶,该是雨前龙井,煮的是无根之水,好茶!”
刘仁轨也是好茶之人,平生爱好不多,唯茶之一道为最,点评起来,自是分外到位。
“刘相果真是识货之人,茶者,生于山野林间,本无所谓好与坏,唯饮者留其名也,遇之品茗高手,那便是绝世好茶,若遇俗人,不过解渴之牛饮也,刘相以为然否?”
评茶不过是表象,李显真正要表达的却是延揽之意,只是说话的技巧却是十足十,从茶本身说起,只一转便转到了君臣际遇上头。
“殿下于茶道精研之深,老臣万分不及也,惭愧,惭愧。”
李显话里的意思已是表达得极为的明显了,以刘仁轨的智商,又怎可能听不出那弦外之音,心里头不禁打了个突,脸上的笑容也为之微微一僵,可反应却是不慢,笑呵呵地回了句无甚营养的废话,并不肯轻易入了李显的彀中。
“精研么?实谈不上,不过是被逼无奈之举罢了。”
李显既挑起了话题,又怎可能被刘仁轨打太极的话给搪塞了去,这便自嘲地一笑,带着几分的无奈与伤感地感慨了一句道。
“殿下乃天潢贵胄,言语深奥,老臣愚钝不明,惭愧,惭愧。”
一听李显如此说法,刘仁轨心头已是狂振不已,明知道李显所指何在,却百般不愿接这个茬,这便故作糊涂地推脱着。
“天潢贵胄?呵呵,这词用得好,本宫的大哥是天潢贵胄,五哥也是天潢贵胄,六哥还是天潢贵胄,结果如何呢?刘相不会不知道罢?如今本宫也是天潢贵胄了,又该是怎个了局呢?”
李显辩才无双,哪怕刘仁轨再如何推脱,李显要想说的话,自是总能找到由头,一个“天潢贵胄”的词儿便引来了李显一连串尖锐至极的问话。
“这……”
刘仁轨此来本是想让李显歇把手的,并无投入李显麾下之意在内,倒不是他不欣赏李显之才干,也不是不想帮衬着李显,只是不想太过深陷于李显与武后之争中去罢了,这会儿被李显连珠串般的问题一激,登时便语塞了,冷汗狂涌地说不出句完整的话来。
“刘相乃饱读史书之人,又是三朝老臣了,无论学识还是威望,都堪称群臣之楷模,又可曾见过太子之更迭有如本朝者?虎毒尚且不食儿,况乎人耶?吕后虽狠,尤不杀亲儿,今后如何哉?忠,赐白绫!弘,喂毒!贤,绞杀!本宫又该死何所哉?”
李显越说越是激愤,到了末了,已是潸然而泪下,语不成调,这等大胆之言,直听得刘仁轨整个身子哆嗦得有若打摆子一般……
第七百三十四章收服刘仁轨
“殿下言重了,言重了,当不至此,当不至此啊。”
高宗的盘算虽好,可惜却没能实现得了,没等其将话说完,外头已是响起了喝道的声音,高宗闻言之下,脸色可就立马精彩了起来……
第七百三十二章搅局与反搅局
“儿臣叩见母后。”
一阵纷沓的脚步声中,一身紫色长裙的武后已领着程登高等宦官宫女们从屏风后头转了进来,李显见状,自不敢失了礼数,赶忙抢上前去,恭谨地行了个大礼。
“妾身见过圣上。”
武后压根儿就没理会李显的见礼,连看都不看李显一眼,径直行到了高宗面前,款款地行了个礼。
“啊,媚娘来了。”
这等时分高宗其实百般不愿见到武后,奈何人都来了,高宗却也没胆子轰武后走,只能是尴尬地搓了下手,回了句无甚营养的废话。
“这宫里怎地如此之黑,来人,掌灯!”
武后起了身,并没有去看高宗的脸色,而是自顾自地便下了令,这一举动虽小,内涵却并不简单,隐隐是在指责高宗父子俩玩暗室操作来着,斯言一出,高宗原本就尴尬的脸色登时便更难看了三分,可又不好在这事上作甚解释,只能是无奈地苦笑了一下,无言地望着一众宦官宫女们将寝宫里摆放着的烛台一一点亮,不多会,整个寝宫里已是一片透亮,比起外头的明媚之阳光来,也不差得丝毫。
“媚娘此来寻朕,可是朝中出了甚大事了?”
高宗虽算不得明君,可也不是愚钝之辈,自是知晓武后此来一准是冲着高智周一事而来的,尽管百般不愿再多谈论此事,可心中却是难免有些发虚,问出来的话里,很明显地带着此地无银三百两之意味。
“陛下该是已经知道了的,高智周巡视蔡州之际,竟遭小人刺杀,堂堂宰辅死于非命,此千古之丑闻也,当得彻查根底,以明真相,若不如此,岂能安天下臣民之心!”
武后多精明的个人,又哪会听不出高宗这是在明知故问,这便大有深意地瞥了眼已退到了一旁的李显,而后作出一派义愤填膺状地进言道。
“唔,该查,该查,媚娘此言甚是,朕准了。”
高宗原本就以为此案疑点颇多,武后既是提议要查,他自是不会反对,只要不是涉及到相位一事,武后要咋办,高宗都不会有甚异议。
“陛下圣明,妾身以为此案重大,非须得能员前去彻查方可,不知陛下以为然否?”
武后并不因高宗的准奏而释然,脸上的神情肃然依旧,语气强硬地往下陈述道。
“这个自然,媚娘看着办便是了,朕自无有不准之理。”
武后所言从字面上来说,皆是正理,高宗本就无心理会具体政务,自不会有甚不同之意见,这便满口子答应了下来。
“臣妾多谢陛下信重之隆恩,既如此,臣妾便斗胆举荐一人,中书舍人刘祎之精明强干,正是合适之人选,陛下可能中意?”
一见高宗应答得如此爽快,武后肃然的神情便已是稍缓,可进逼的步骤却是一点都不缓,没给李显留下丝毫插话的余地,紧接着便将刘祎之慎重其事地推介了出来。
“这个……,朕准了。”
一听到刘祎之的名讳,高宗立马便联想起了李显先前所说的流言一事,心中难免有些个犯叨咕,略略迟疑了一下,可末了还是准了武后的所请。
“陛下圣明,然臣妾却另有一担忧,按理,刘祎之其人才干出类拔萃,任此差使自当是绰绰有余,然,其官职却略显低微了些,涉案诸官皆在其上,恐难服众,若有差池,怕是不美,是故,妾身以为当有所超拔方好,不若便委其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可好?”
高宗一准再准之下,武后可就毫不客气地顺着杆子便往上爬了去,丝毫顾忌全无地便要为刘祎之讨官了。
“这……”
同中书门下三品虽说是虚衔,可却是入政事堂之门槛,只消有了这个名头,刘祎之也就堂而皇之地成了宰辅,这可不是高宗所乐见之事了的,只是先前他应允得太过爽利了些,临到头来,要想找出个反对的理由都难,无奈之下,只能将目光投到了李显的身上。
嘿,老爷子这惧内的毛病又犯了,看样子,这辈子是断无痊愈的可能喽!
一见到高宗的眼神扫了过来,李显的心中登时便泛起了一阵苦涩,他实在是不想出这个头,奈何此等情形之下,除了他李显之外,也没谁有胆子跟武后较劲了的,为确保将刘祎之入相一事拦下,这个头,李显就算是再不情愿,那也是非出不可了的。
“父皇明鉴,儿臣以为母后此言差矣,刘祎之其人曾在儿臣手下任事,说到政务之才,或许有些,可于断案之道,却是能力一般,且其并无甚出色之政绩,骤然以宰辅之位许之,又怎能服众,是故,儿臣以为此议不妥!”
旁人怕武后的霸道与心狠,可李显却是一点都不在意,丝毫没给武后留任何的脸面,直截了当地便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显儿如此畏惧此案之真相大白,莫非是有所顾忌么?”
武后并不跟李显强辩刘祎之的能与不能,而是讥讽地一笑,意有所指地问了一句道。
“孩儿不明母后所言之顾忌何在,究根朔源,此案都与孩儿无涉,又何来顾忌可言,倒是儿臣听到些传言,说那领头谋刺高相之道士曾在大角观中出现过,真不知其究竟是如何混进宫中的,个中蹊跷怕是须得好生查查才是。”
论到挖坑一事,李显本就是个中好手,又怎会怕了武后的暗指,毫不客气地便将张二的身份隐约地点了出来。
“什么?竟有此事?”
经历了李贤兵乱通讯门之事后,高宗对宫禁的防卫已是不太放心,这会儿一听张二其人曾在宫中出现过,顿时便被吓了一大跳,瞪圆了眼,紧赶着便喝问了起来。
“儿臣不敢虚言哄骗父皇,此事千真万确,若是不信,可将大角观人等一并拿下,一审便可知究竟!”
李显早就想将清虚等大角观人等一并扫清,只是一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机会罢了,此番武后既是自己送上了门来,那李显可就不客气了,竟是要借此案发难,以图一举打掉武后手中的武力之依仗。
“媚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听李显说得如此肯定,高宗已是信了几分,只是碍于大角观诸道士都是武后一手请来的,却是不好当场下个决断,这便神情不愉地看着武后,不满地问了一句道。
“陛下,此皆诬陷之辞也,大角观诸位仙长皆是九华山白云观出身,履历清白可考,与栖霞山一南一北,何曾有甚瓜葛可言,此等荒谬之言也能盛行无碍,足见朝风已是日下,不加以整治,后患无穷,还请圣上下诏明断!”
武后敢明目张胆地将清虚等人拉进宫中,自是早已做好了手脚,自忖不怕查,这一听李显揭破此事,立马反咬了一口,一派有恃无恐之状。
“唔,这个……”
高宗本就是无甚大主见之辈,这一听武后如此说法,登时又退缩了,尽管心中尚自不全信,却也不好再纠缠此事,支吾了两声,便没了下文。
“父皇,是是非非终须有个说法,儿臣不才,愿请命彻查此事!”
李显好不容易才抓住一个破绽,哪肯让武后就这么轻易地过了关去,纵使不能一举荡平大角观诸人,可怎么着也得将刘祎之任相之事彻底搅黄了去。
“唔,也好,那就……”
高宗对李显虽是有着些微的猜忌之心,可信任还是不缺的,此际见李显坚持要查,他自也有此意,这便沉吟着便要同意了李显的建言。
“陛下,既然显儿坚持要查,那倒是该好生查查,只是由显儿出面怕是不妥罢,避嫌终归还是要的,就交由政事堂去查验个究竟也罢。”
李显的手段有多狠,武后可是领教过多回了的,自不肯真让李显主持了其事,这一见高宗要下旨,忙从旁插了一句道。
“嗯,这样也好,就这么定了,回头朕便下诏政事堂。”
一想武后的话,高宗也觉得有理,总不能李显出了首,又由其去查案罢,这道理上显然有些个说不通。
“父皇圣明,儿臣以为既是要避嫌,那就该由老成持重之辈主持其事,儿臣建议调刘仁轨回朝,以政事堂宰辅之身份详断此案,以明真相!”
眼瞅着刘祎之任相之事已差不多被搅黄了,李显自是不肯放过将局面彻底敲定下来的大好机会,这便趁热打铁地将刘仁轨搬了出来。
“嗯,正则倒是查案之好手,此事就这么定了,由正则为主,刘祎之从旁协助,限时一月,务必查明此巨案。”
高宗本就属意刘仁轨重新出山,此际李显已将梯子递了过来,他又哪有不赶紧借着台阶下的理儿,不过么,为了照顾武后的情绪,还是将刘祎之放到了副主审的位置上。
“父皇圣明,儿臣别无异议!”
不等武后提出反对的意见,李显已是抢着称了颂,坚决无比地支持高宗的决断,武后见状,嘴角抽搐了几下,可到底还是不曾再多作纠缠,只是望向李显的眼神里却满是怨怒之色……
第七百三十三章刘仁轨来访
仪凤三年七月二十一日,高宗下诏调致仕大臣刘仁轨再次出山,入政事堂任宰辅,主持审理蔡州一案,并以刘祎之副之,限时一月。此诏书一出,流言不单不曾消减,反倒是愈演愈烈了起来,各种版本哄传四方,搅得满朝野不得安宁,待得刘仁轨于七月二十五日急赶至京时,人心已是一派纷乱,谁都不知晓这朝局的走向将会是如何。
如何?其实并不会如何,哪怕外头流言再多,李显都始终稳坐钓鱼台,只因他很清楚高宗要的是甚,绝不是整出个惊天的响动来破坏朝局的稳定,要的只是对天下人有个交代罢了,既如此,事情就断不会搞得过大,毫无疑问,刘仁轨必会得到高宗的提点,行起事来么,也就不会有甚太出格的举措,当然了,刘仁轨要想顺利完成这么个棘手的差使,关键不在其本人,也不在武后处,而是在李显的身上,一句话,此案没有李显的首肯,那是断然平息不下来的,旁的不说,光是大角宫那档事,就足够刘仁轨去忙乎的了。
李显虽是不曾去管外头的流言,可也并非闲着没事做,实际上,在刘仁轨到来之前的这几日,李显始终在与张柬之推演着大角宫那档事儿——蔡州一案虽轰动,可那不是重点,只因所有的线索早已都被抹去了,不止是李显这头手尾处理得极为干净,刘达铭与李纯这两冤大头也动了不少的手脚,无论是谁去查案,都不可能得到甚有价值的线索,至于破案,那不过是浮云罢了,完全没可能的事儿。
从本心上来说,李显是很想一举将大角宫那帮混球一锅端了去的,难得有个操作的机会,要说不心动,那绝对是假话,只是说到具体的可能性有多大,却是不好说了,哪怕李显与张柬之反复推演了十数次,却依旧不敢言必胜,没错,李显手中是有些证据,人证物证都不缺,真要拿出来指证大角宫诸般人等的身份,确实能派得上用场,问题是武后那头同样也能炮制出一大堆的伪证,彼此攻伐之下,最终还是得将官司打到高宗处,如此一来,等于是绕了一大圈子,却平白做了无用之功,理由很简单,高宗要求稳,就不会故意去生事,最多就是各打五十大板,将大角宫诸人赶出宫去,却不太可能对大角宫诸人下狠手,而这,显然不太合李显的战略意图。
总而言之,一句话,真正收拾清虚等人的时机还不成熟,与其让这帮武功高强的亡命匪徒潜入暗中,还不如任其处在宫中那等明处,将来真要动手时,也方便上不少,当然了,按兵不动并不意味着不在此事上施压,不止是要给武后一点颜色看看,更为要紧的是李显打算以此事来拉住刘仁轨这个大多情形下处于中立的宰辅老臣,很显然,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概因刘仁轨其人文才武略皆出类拔萃,为人又方正严明,尽管内心深处是向着李显,也没少暗中帮衬过李显,前番更是因帮衬李显而深深得罪了武后,导致被致仕之结局,但,这对于李显来说,还不够,只因李显要的是其在政事堂里充当自己的喉舌,就有若当初的乐彦玮一般。
按说,如今政事堂七大宰辅里,除了贾朝隐与李贞之外,其余人等大多是向着李显的,可问题是裴行俭等人都是忠臣,他们真正忠于的人是高宗,而并非李显,这就导致了李显无法在政事堂里取得真正的优势,手脚难以真正施展开来,尤其是在武后与李贞有可能彻底合流的情况下,在政事堂里有没有一个真正的支持者就显得尤为的关键,而比较过诸般人等的性格之后,李显最终还是将目标落在了刘仁轨的身上,只因其相较于其余诸宰辅来说,他更为好名,尤其是身后之令名,这一点从前世那会儿其尽管极度不喜武后的专权,却还是竭尽全力地为其做事便可看出一斑。
拉拢人,尤其是拉拢似刘仁轨这等在朝在野都有着极大名声的重臣,那绝对是件技术活儿,不仅需要筹码与技巧,更得有耐心,这三者李显都不缺,自是不会贸贸然地胡乱出手,而是在东宫里坐等着刘仁轨自己找上门来——朝野间关于大角观人等之身份的流言有一大半是李显派人放出去的,蔡州一案的所谓“真相”之说法也有近半是出自“鸣镝”之手笔,要的便是给刘仁轨制造足够的压力,效果么,显然不错,这不,刘仁轨到京才两日,便已是坐不住了,一大早地便赶到了东宫门外,要求觐见李显。
李显等的便是刘仁轨的上门,自然不会不见,但却并不曾表现出太过的热情,既没有出宫相迎,也没有降阶恭候,而是独自一人端坐在宽敞的书房中,神情肃然地等候着刘仁轨的到来。
“老臣叩见太子殿下。”
一见到李显摆出了单独奏对的阵势,由高邈陪同着走将进来的刘仁轨先是一愣,可很快便回过了神来,紧赶着抢到文案前,恭恭敬敬地大礼参拜不已。
“免了,刘相且请入座罢。”
李显无甚表情地叫了起,指点了一下几子的对面,示意刘仁轨自行落座,而后拿起刚烧开没多久的茶壶,亲手斟满了一碗,递到了刘仁轨的面前。
“多谢太子殿下厚赐,老臣愧受了。”
李显乃是半君,他亲手斟茶可是极高的待遇,刘仁轨自不敢辞,紧赶着躬身逊谢了一句道。
“刘相不必客气,请用茶。”
李显明知刘仁轨为何而来,可就是不问,只是微微一笑,端起了茶碗,朝着刘仁轨比划了一下,而后,也没管刘仁轨是怎个表情,便即微闭着双眼,慢条斯理地品起了茶来。
刘仁轨能出将而入相,自非寻常之人,尽管心中有所牵挂,可宰辅之气度却是从容淡定得很,也没急着开口,同样微微一笑,端起茶碗,细细地品着茶,宛若此来就是专程来与李显品茶一般。
“刘相,这茶如何哉?”
时间不知过了多久,一盏茶总算是饮尽了,李显双眼一睁,似笑非笑地看着刘仁轨,一派随意状地问了一句道。
“好茶,甘而不涩,入喉而唇齿留香,当真是好茶,该是雨前龙井,煮的是无根之水,好茶!”
刘仁轨也是好茶之人,平生爱好不多,唯茶之一道为最,点评起来,自是分外到位。
“刘相果真是识货之人,茶者,生于山野林间,本无所谓好与坏,唯饮者留其名也,遇之品茗高手,那便是绝世好茶,若遇俗人,不过解渴之牛饮也,刘相以为然否?”
评茶不过是表象,李显真正要表达的却是延揽之意,只是说话的技巧却是十足十,从茶本身说起,只一转便转到了君臣际遇上头。
“殿下于茶道精研之深,老臣万分不及也,惭愧,惭愧。”
李显话里的意思已是表达得极为的明显了,以刘仁轨的智商,又怎可能听不出那弦外之音,心里头不禁打了个突,脸上的笑容也为之微微一僵,可反应却是不慢,笑呵呵地回了句无甚营养的废话,并不肯轻易入了李显的彀中。
“精研么?实谈不上,不过是被逼无奈之举罢了。”
李显既挑起了话题,又怎可能被刘仁轨打太极的话给搪塞了去,这便自嘲地一笑,带着几分的无奈与伤感地感慨了一句道。
“殿下乃天潢贵胄,言语深奥,老臣愚钝不明,惭愧,惭愧。”
一听李显如此说法,刘仁轨心头已是狂振不已,明知道李显所指何在,却百般不愿接这个茬,这便故作糊涂地推脱着。
“天潢贵胄?呵呵,这词用得好,本宫的大哥是天潢贵胄,五哥也是天潢贵胄,六哥还是天潢贵胄,结果如何呢?刘相不会不知道罢?如今本宫也是天潢贵胄了,又该是怎个了局呢?”
李显辩才无双,哪怕刘仁轨再如何推脱,李显要想说的话,自是总能找到由头,一个“天潢贵胄”的词儿便引来了李显一连串尖锐至极的问话。
“这……”
刘仁轨此来本是想让李显歇把手的,并无投入李显麾下之意在内,倒不是他不欣赏李显之才干,也不是不想帮衬着李显,只是不想太过深陷于李显与武后之争中去罢了,这会儿被李显连珠串般的问题一激,登时便语塞了,冷汗狂涌地说不出句完整的话来。
“刘相乃饱读史书之人,又是三朝老臣了,无论学识还是威望,都堪称群臣之楷模,又可曾见过太子之更迭有如本朝者?虎毒尚且不食儿,况乎人耶?吕后虽狠,尤不杀亲儿,今后如何哉?忠,赐白绫!弘,喂毒!贤,绞杀!本宫又该死何所哉?”
李显越说越是激愤,到了末了,已是潸然而泪下,语不成调,这等大胆之言,直听得刘仁轨整个身子哆嗦得有若打摆子一般……
第七百三十四章收服刘仁轨
“殿下言重了,言重了,当不至此,当不至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