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我浑浑噩噩,游荡在三界之外,仿佛置身于永不见天日的炼狱。
    难以承载的痛苦逐渐让我忘却了很多东西。
    忘了我是谁,忘了凤凰是谁,也忘了素和甄,以及那座把我养大成形的灵山。
    甚至忘了我究竟是死还是活。
    直到有一天,我在一道突如其来的强光中睁开眼。
    脑子依旧浑浑噩噩的,我不知自己身处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周围究竟是什么情况。
    只一瞬间,空茫的大脑里似乎有道人影蓦然出现,带着浓重到让我浑身发抖的血腥味,靠近我,环抱住我,在我耳边低低说了些什么。
    一闪而逝。
    紧跟着,一片摇摇荡荡的东西撞断了我的呆愣,撞进了我的视野。
    那是一片烧焦了的莲花,带着诡异的黑色,像一只只从地府伸出的手,在无数道从天而降的电光中冉冉冒着火星和青烟。四周都是它们被烧焦后的气味,我头晕得厉害,空茫的大脑试图在这幕场景中抓住些什么,却在一道又一道震天动地的雷声中瑟瑟发抖。
    恐惧,惶乱,不知所措。
    我以为自己又将经受一次魂飞魄散之痛。
    却在这时,见到一双手朝我伸了过来。
    又一道强光伴着雷鸣轰然朝我落下的时候,那双手合拢起来,护在了我的身上。
    我闻到了掌心里檀木和花草的气味。
    十分熟悉的气味,我不知道自己究竟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闻见过。
    只凭着本能靠近过去,因它是我一片空白的思维中所唯一熟悉的东西。
    然后,我感觉到那双手将我高高托起了起来。
    透过指缝,我看到了那双手的主人。
    一个很年轻的和尚,穿着黑色的僧衣和金色的袈裟。
    他抬着头目不转睛看着我,嘴角啜着笑,细长的眉眼里有着佛的庄严,和一种不同于佛性的亲随。
    他说:阿弥陀佛,恭喜出世,梵天珠。
    随后单膝跪下,他眼底的笑容漾得更开:弟子素和甄,今日起,便是这枚佛珠的护法罗汉。
    第474章 青花瓷下 九十
    死亡的痛苦和重获的新生,让那时候的我忘了太多的东西。
    所以彼时的我根本不明白,初见时浮动在素和甄眼底的那抹笑,究竟意味着什么。
    只当作他是个性情极好的人。
    爱笑的人,性子总不会太坏,不是么。
    但后来发现,事情并非如此。
    倒并不是说他性子不好,事实上,他确实是个性情好到让人十分喜爱去亲近的一个人。
    从第一眼见到他,我就从没见过他有脾气的样子。
    他总是温温润润的,无论说话还是做事,像一杯沏得刚好的茶,色清味醇,馨香怡人。
    只不过,正是这样一种“刚好”,令他看起来似乎是没有任何情绪的。
    在他将我带出雷音寺后不久,我便很快意识到,那天惊鸿一现的笑容,在这个年轻和尚的脸上,其实是件极为稀有的物什。
    就像雷音寺里那些安静的菩萨,优雅的脸面上永远是一派从容的温暖与和善,但内里,却实实在在是个不拘言笑,十分疏离寡淡之人。
    我觉得有些可惜,因为他是那么漂亮,若不是整天像块石头似的没有太多表情,这灵山必然会因此而生动不少。
    然,山也静,人也静。
    诚如素和甄所说,佛门本就是个清静地。
    素和甄是我的护法罗汉,亦是如同我师父般的存在。
    在不需要到雷音寺谛听佛法的时候,他几乎每天都会来到我身边,一遍遍教我说话,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教着我他所知的一切学识。
    我听说,在我之前,他曾经也守过一颗珠子。
    但那颗珠子修成人形后犯了天规,被佛祖收回了元神,从此魂飞魄散不知所踪。
    这件事一直都让我十分好奇。
    因为我始终想不明白,到底会是什么样一种诱惑,能令一颗用了千年光阴修炼出人形的佛珠,不顾一切去触犯天规。
    但始终没有人能解开我这个困惑。
    甚至没人提起过它的名字,仿佛它是整座灵山不堪的记忆。
    这样一种想法,常让我油然而生出一种悲凉。
    好似因此而显得非常悲哀的那个人,是我自己。却不知这种感同身受的情绪是为了什么。
    或许因为那颗佛珠是我的同类,或许是替它觉得万分可惜。
    千年的修行来之不易,何况它还有了人形。
    没人可体会,能用双腿行走,能用双手碰触一切想要碰触的东西,这对于一颗没手没脚,却有着横冲直撞思维的珠子来说,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一种未来。
    只除了我这个同类。
    所以,那份羡慕有多强烈,那份悲凉就有多清晰。
    这是只有我能共情的一种悲哀。
    被禁锢在莲花台上的那些岁月,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素和甄为我讲经说法时,一动不动看着他沐浴在佛光普照下,那张从不喜怒形于色的脸。
    久而久之,很容易就能令我识别出来,虽然细微,但他讲经说法时的神情和平时相比,是不太一样的。
    目光很亮,似带着种若有所思的悠远,以及在倾注了所有的热情后,隐忍且独有的一种情绪。
    哪怕那情绪细微得几乎是难以捕捉的,却也足以令我看得明白,他是有多么希望我能早日听懂他所说的那些道理,并早日如他所言,能参透诸法,荣登大乘。
    但那些东西对我而言,着实过于勉强。
    佛法深奥,佛理晦涩难懂。
    于是我总是会长久的静听后变得不耐烦。
    不耐着经书的难懂,不耐着自己身体和领悟的局限,不耐着素和永远都平淡如一的语调……
    当种种不耐积累到一定限度的时候,我就会用些法术令自己滚下莲花台。
    滚到地板上,绕在素和身边,像伏虎罗汉身边那只大猫一样滚来滚去。
    灵山是佛门净地,不可随意使用法术,但我知道,素和从不会因此责罚于我。
    他只会一次又一次叹着气把我捞进手心里,然后安静等着,等我舒舒服服在他手心打完一个盹,再规规矩矩将我放回原地。
    我从没告诉过他,我很喜欢他掌心里的气味。
    那是我睁开眼的最初,对这世界所触碰到的最为直接的感官,靠近了,会有一种婴儿躺在胎盘内的安宁与惬意。
    我不知道曾经那颗佛珠是否也有相同的感受。
    若同样如此,她又怎么会舍得抛开这份感觉撒手而去?
    至少,我是舍不得的。
    但这样令人近乎贪恋的时光,在我一眼望不到头的修行时光里,占的比重并不太多。
    更多的时候素和甄总是安静且疏离的。
    似乎所有的语言都在教导我的过程中用尽了,闲暇时,即便他陪伴在我身边,通常也不太会再多说上一句话。甚至有时我存心引他开口,他亦不愿给出任何回应,只在一个我能看见他,他亦能监督我的地方,无声无息坐在蒲团上,或看经书,或者入定。
    有如一道影子,若不是细微的呼吸,几乎能令人完全察觉不到他的存在。
    仿佛以此提醒着我和他之间身份的距离。
    所以有时候,我看着他,近在咫尺,却分不清究竟哪一刻的他才是真实的。
    因此偶尔难免会想,他不会真是由一块石头所化的吧?
    所以才会这样硬冷,所以才会这样完全的不近人情,只在讲经说法的时候,眼里才有那么点儿光芒。
    这么一想,似乎当初那颗珠子令人困惑的行为,就变得有点合情合理起来。
    一个如此单调又安静的世界,偏偏身边伴着的是个如此安静又淡漠的人,久而久之,势必会让一颗并不安分的心变得无法安静。
    佛说看破红尘,六根清净。
    可是若连红尘都不知为何物,又怎么做到六根清净。
    想必那颗珠子,也是如此的。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亦是山,见水亦是水。
    灵山修行的第四百年,素和如往常般带着我到禅院外散步时,我看到环绕在灵山结界外那片原本浪潮汹涌的云海,变得比以往轻薄稀疏了许多。
    那是灵山难得一见的雨季。
    五百年一度,八部天龙过境,所以原本城墙般厚重的云层,都被龙尾给扫散了。
    听小沙弥说,如果运气好,可以看到南天门外九龙吐水所幻化出的彩虹桥,听说是罕见的瑰丽,如能见上一次不枉此生。
    能让清心寡欲的和尚带着那样一种艳羡说出这番话,想必那景色确实是美到极致的。
    可惜我运气不好,等了一天也没能看到传说中的彩虹桥。
    不过,倒是没有错过另一样被人提起过很多次的景致。
    每隔五百年,当云海因天龙过境的缘故变得稀薄时,站在灵山最高的地方往东眺望,你能看到离得很远的地方,在平时完全被浓厚云层所笼罩着的那道苍穹的最深处,有一片浅浅的影子。
    像座孤岛,孤零零悬浮在天际的尽头,通体泛着琉璃似的光。
    素和说,那是个终年被冰层所覆盖的世界。
    晶莹剔透,因而璀璨生光。
    据说无论什么样的季候,那地方都是照不见丝毫阳光的,所以除了冰雪一无所有,甚至气温比阴界还要冷上百倍。

章节目录


狐说魃道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水心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水心沙并收藏狐说魃道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