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关于沈蕴,我一直犹豫怎么写他,最后决定让他吃些苦头,再回头。
说书中恶人太多,女主没朋友亲们,其实你们错了。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碳难,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很不容易,根本不可能太多,这是人情世故。
第二百零六章 成亲(二)
去年冬日,塞北暴雪成灾,诸多百姓家园被毁,困苦不堪。
世界总是很奇妙,有遭遇不幸的人,就有庆幸的人,当看打在谁头上了。
要说被暴雪造福的人那就非沈承荣莫属了。
暴雪封路,天寒地冻,游牧部落无法滋扰大秦边境,沈承荣也不用去西塞北巡查兵事了。他就呆在东塞北军营中,被好酒好菜款待,比猫冬的军爷享福多了。
救灾胜利完成,四皇子凯旋归来,沈承荣搭顺风车,也一块回京了。
四皇子听说沈妍要跟沐元澈成亲,抓紧时间赶回来祝福他们,顺便帮忙。沈承荣也听说沈妍要跟沐元澈成亲,他匆匆赶回来做什么,就不言而喻了。
沈承荣在塞北时日不短,每半个月都会给朝廷上一份奏折,汇报情况,顺便带一封家书。慧宁公主有时候也会让沈婉和沈娇给他写信,但所写都是家中琐碎的闲事。象沐元澈和沈妍订亲这样的大事家书上没提过,他听四皇子说起才知道。
做为沐元澈的养父,沈承荣不答应这门亲事,但他的反对意见没响声、没臭味,连放屁都不如。下聘当日,他赶回京城,都没向皇上回旨,就回承恩伯府大发雷霆。可下聘按计划进行,他咬牙切齿、暴跳如雷,根本对事情无半点影响。
“驸马爷,您先消消气,妾身跟您说几件凑趣的事。”李姨娘脂粉密布的脸上堆满讨好的笑容,她的手臂搭向沈承荣的肩头,眼底闪过无奈的亲昵。
沈承荣男根还在时,因慧宁公主从不招他侍寝,也不苛待他的房中事,他的妾室和通房丫头不少。李姨娘人老色衰,沈承荣对她不错,一年下来,还能尝到几次荤腥,有胜于无。她处于虎狼之年,虽说饥渴得厉害,但总还有个盼头。
现在,沈承荣成了剩蛋老人,李姨娘连一点盼头都没有了,但她却觉得心里轻松了。谁都没有,显不出她人老珠黄不得宠,也省得去便宜那些小狐狸精们。
慧宁公主这棵大树不倒,沈承荣别说缺了男根,就是缺得再多,他也是大秦皇朝品阶最高、最有实权的驸马。能沾光享受皇家的荣华富贵,也能为女儿谋一个好夫家,李姨娘所图不同,而且心计极深,这时候反而跟沈承荣欲发亲热了。
“什么凑趣的好事?”沈承荣很气愤,可巴掌不打笑脸人,看到李姨娘笑得发腻的亲昵,他心里舒坦了一些,在他看来,李姨娘比慧宁公主更象他的妻子。
李姨娘坐在沈承荣脚下的小杌子上,边给他揉腿边说:“妾身前些日子去见了蕴哥儿,跟他讲了很多道理,他是读圣贤书的人,是个知道忠孝礼义的明白孩子。以前跟驸马爷生分是被他娘和他姐姐带坏了,现在要悔过自新呢。他还说等驸马爷回京,就来磕头认罪,这辈子孝顺驸马爷。决不再被他母亲祸害,也不象他姐姐那糊涂行子,坑自己的亲爹,弄得现在成了街坊俚巷的笑话。”
她和庞玉嫣通过玲玉和雪梨利用沈蕴做了什么,李姨娘只字未提。她说服沈蕴的主要目的是讨好庞玉嫣,劝沈蕴与母亲姐姐划清界限、投向沈承荣只不过是顺带行事。她也恨沈妍和汪仪凤,看到他们母子姐弟离心,她心中畅快无比。
“这算什么好事?我是他亲爹,他向我磕头认罪不是理所当然吗?”沈承荣理直气壮,“我有爵位在手,就不信他不动心,他知道认罪,就算他聪明。”
“是呀是呀!妾身就说他是个明白孩子,不象他姐姐那么不懂人事。”
“你也是个明白事理的,知道该做什么,回头爷好好赏你。”
“多谢驸马爷夸奖,妾身是看不惯汪仪凤小人得志。”
沈承荣冷哼一声,“京城还有什么新鲜事没有?”
沈承荣急匆匆赶回京城,却没能阻止沐元澈向给沈妍下聘,他心中窝火憋气外加恼恨。又听说皇上正为端华公主备嫁,他直接给皇上递了份折子称病,连旨也没去回。他去塞北将近半年的时间,想先了解一下京城的事态,以便有的放矢。
“要说新鲜事,现在京城里传言最多的就是沈丫头同端华公主一天成亲的事了。沈丫头和胜战侯爷成亲不能穿红,怕冲了端华公主的喜气,大喜的日子不穿红多晦气呀!”李姨娘满脸兴灾乐祸,绘声绘色讲述道听途说的各类传言。
“活该,自作自受。”沈承荣咬牙切齿,听说沈妍和沐元澈倒霉,他很解恨。
“谁说不是呢?我听说沈丫头要穿白,那不成戴孝了?”
“她戴孝也是给汪仪凤那贱人戴,就是那下作贱人教出一个畜生坯子,嫁到谁家祸害谁家,武烈侯府跟那个畜生退了婚,就是几辈积德,就是通天的福气。”
李姨娘见沈承荣怒不可逷,怕殃及自身,忙说:“她说穿白,没准是气话。”
沈承荣越想越气,一把推掉几案上的茶盏,破口大骂:“畜生、贱人,都是下作坏子,你们都不得好死,我绝不放过你们,你们……”
“驸马在冰天雪地里呆了半年,没把性子冷静下来,反而脾气见长呀!”慧宁公主冷漠且满含讽刺的声音从门外响起,声音不大,却有足够的威慑力。
李姨娘瞬间愣怔之后,一下子蹿起来,几乎是冲到门口去迎接慧宁公主,动作比沈承荣麻利多了。沈承荣也吓了一跳,意识到自己失态,赶紧站起来,满脸陪笑冲门口行礼。慧宁公主进来,摆手示意李姨娘退下,坐到上座与沈承荣说话。
“澈儿和沈丫头的婚事是本宫答应的,本宫不想在这两座府第中听到闲言碎语,驸马是明白人,不管有多么重的怨气,也要理解本宫的苦衷。”
“是是是,臣明白,臣没有怨气。”沈承荣点头哈腰,与刚才判若两人。
李姨娘退到门口,听到慧宁公主和沈承荣的对话,暗暗捏了一把汗。还好慧宁公主没听到她说什么,否则她在承恩伯府多年的脸面就丢尽了,还要连累女儿。
“姨娘这是怎么了?天还不热,就满头的汗。”庞玉嫣笑意吟吟询问,沐元澈和沈妍要成亲,她满脸喜气洋洋,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急着要伺候主母呢。
李姨娘拉着庞玉嫣低语了几句,又问:“庞姑娘要去给公主请安吗?”
庞玉嫣嫁给沐元澈做妾时日不短,李姨娘一直称她庞姑娘,这也是一种变相的尊重,总比称她庞姨娘听上去要顺耳一些,反正她也没和沐元澈圆房。
“去过了,被玉嬷嬷一句话就打发了。”庞玉嫣自嘲冷笑,若她是沐元澈的元配正妻,玉嬷嬷就是慧宁公主的心腹,也不敢对她这么放肆。
每每想起这些,她就完全忽略了自己的身份,恨不得将沈妍剥皮抽筋,好像沈妍是插足她美满的婚姻、夺走她丈夫的小三一样。好在她是善于隐忍的人,心中有再盛的怨怒,面对李姨娘这样坚实的盟友,她也不喜形于色。
前几天,锦乡侯世子带她进宫给庞贵妃请安,说起沐元澈和沈妍的亲事。庞贵妃安慰她,让她再忍耐一年半载,想方设法笼络沐元澈圆房,先生下一男半女傍身。到时候只要大事一成,沐元澈走投无路,肯定会归入大皇子阵营,沈妍就是死路一条。那时候,庞贵妃要扶她为正室,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吗?
她对庞贵妃所说的大事一无所知,见锦乡侯世子和庞贵妃有事商量,她就去帮端华公主备嫁了。听端华公主说徐慕轩已有全套计划,只要时机一到,此计一成,慧宁公主掌权的日子一去不返,沐元澈走投无路,只能归顺庞家一派。到时候,天下归大皇子一派掌管,要把沈妍及她的同党挫骨扬灰都是小事一桩。
庞玉嫣不知道徐慕轩有什么计划,听端华公主把他夸上天,她心中艳羡。听端华公主几次以隐晦的语气提到那件大事,庞玉嫣又担心又期待。她担心沐元澈不识时务,会祸及自身,又期待这一日早点到来,把沈妍踩狠狠在脚下。
“庞姑娘是豁达人,别跟奴才一般见识。”听李姨娘说话的语气,仿佛她是主子一样,“还有一个月就有大热闹看了,庞姑娘也能出口气了。”
庞玉嫣叹了口气,低声问:“姨娘,你说沈妍是被人随意摆布的人吗?”
如果沈妍能轻而易举让人看了笑话,还配当她最强劲的对手吗?
……
这个时空下聘礼就是六礼中的纳徵,俗称过大礼,等同于现在的订婚。依大秦皇朝的习俗,聘礼交接之后,男女双方会在媒人和长辈的见证下写婚书。男女都要在婚书上按下手印,表示这桩婚姻从此受法律保护,就等于领了结婚证。
说书中恶人太多,女主没朋友亲们,其实你们错了。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碳难,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很不容易,根本不可能太多,这是人情世故。
第二百零六章 成亲(二)
去年冬日,塞北暴雪成灾,诸多百姓家园被毁,困苦不堪。
世界总是很奇妙,有遭遇不幸的人,就有庆幸的人,当看打在谁头上了。
要说被暴雪造福的人那就非沈承荣莫属了。
暴雪封路,天寒地冻,游牧部落无法滋扰大秦边境,沈承荣也不用去西塞北巡查兵事了。他就呆在东塞北军营中,被好酒好菜款待,比猫冬的军爷享福多了。
救灾胜利完成,四皇子凯旋归来,沈承荣搭顺风车,也一块回京了。
四皇子听说沈妍要跟沐元澈成亲,抓紧时间赶回来祝福他们,顺便帮忙。沈承荣也听说沈妍要跟沐元澈成亲,他匆匆赶回来做什么,就不言而喻了。
沈承荣在塞北时日不短,每半个月都会给朝廷上一份奏折,汇报情况,顺便带一封家书。慧宁公主有时候也会让沈婉和沈娇给他写信,但所写都是家中琐碎的闲事。象沐元澈和沈妍订亲这样的大事家书上没提过,他听四皇子说起才知道。
做为沐元澈的养父,沈承荣不答应这门亲事,但他的反对意见没响声、没臭味,连放屁都不如。下聘当日,他赶回京城,都没向皇上回旨,就回承恩伯府大发雷霆。可下聘按计划进行,他咬牙切齿、暴跳如雷,根本对事情无半点影响。
“驸马爷,您先消消气,妾身跟您说几件凑趣的事。”李姨娘脂粉密布的脸上堆满讨好的笑容,她的手臂搭向沈承荣的肩头,眼底闪过无奈的亲昵。
沈承荣男根还在时,因慧宁公主从不招他侍寝,也不苛待他的房中事,他的妾室和通房丫头不少。李姨娘人老色衰,沈承荣对她不错,一年下来,还能尝到几次荤腥,有胜于无。她处于虎狼之年,虽说饥渴得厉害,但总还有个盼头。
现在,沈承荣成了剩蛋老人,李姨娘连一点盼头都没有了,但她却觉得心里轻松了。谁都没有,显不出她人老珠黄不得宠,也省得去便宜那些小狐狸精们。
慧宁公主这棵大树不倒,沈承荣别说缺了男根,就是缺得再多,他也是大秦皇朝品阶最高、最有实权的驸马。能沾光享受皇家的荣华富贵,也能为女儿谋一个好夫家,李姨娘所图不同,而且心计极深,这时候反而跟沈承荣欲发亲热了。
“什么凑趣的好事?”沈承荣很气愤,可巴掌不打笑脸人,看到李姨娘笑得发腻的亲昵,他心里舒坦了一些,在他看来,李姨娘比慧宁公主更象他的妻子。
李姨娘坐在沈承荣脚下的小杌子上,边给他揉腿边说:“妾身前些日子去见了蕴哥儿,跟他讲了很多道理,他是读圣贤书的人,是个知道忠孝礼义的明白孩子。以前跟驸马爷生分是被他娘和他姐姐带坏了,现在要悔过自新呢。他还说等驸马爷回京,就来磕头认罪,这辈子孝顺驸马爷。决不再被他母亲祸害,也不象他姐姐那糊涂行子,坑自己的亲爹,弄得现在成了街坊俚巷的笑话。”
她和庞玉嫣通过玲玉和雪梨利用沈蕴做了什么,李姨娘只字未提。她说服沈蕴的主要目的是讨好庞玉嫣,劝沈蕴与母亲姐姐划清界限、投向沈承荣只不过是顺带行事。她也恨沈妍和汪仪凤,看到他们母子姐弟离心,她心中畅快无比。
“这算什么好事?我是他亲爹,他向我磕头认罪不是理所当然吗?”沈承荣理直气壮,“我有爵位在手,就不信他不动心,他知道认罪,就算他聪明。”
“是呀是呀!妾身就说他是个明白孩子,不象他姐姐那么不懂人事。”
“你也是个明白事理的,知道该做什么,回头爷好好赏你。”
“多谢驸马爷夸奖,妾身是看不惯汪仪凤小人得志。”
沈承荣冷哼一声,“京城还有什么新鲜事没有?”
沈承荣急匆匆赶回京城,却没能阻止沐元澈向给沈妍下聘,他心中窝火憋气外加恼恨。又听说皇上正为端华公主备嫁,他直接给皇上递了份折子称病,连旨也没去回。他去塞北将近半年的时间,想先了解一下京城的事态,以便有的放矢。
“要说新鲜事,现在京城里传言最多的就是沈丫头同端华公主一天成亲的事了。沈丫头和胜战侯爷成亲不能穿红,怕冲了端华公主的喜气,大喜的日子不穿红多晦气呀!”李姨娘满脸兴灾乐祸,绘声绘色讲述道听途说的各类传言。
“活该,自作自受。”沈承荣咬牙切齿,听说沈妍和沐元澈倒霉,他很解恨。
“谁说不是呢?我听说沈丫头要穿白,那不成戴孝了?”
“她戴孝也是给汪仪凤那贱人戴,就是那下作贱人教出一个畜生坯子,嫁到谁家祸害谁家,武烈侯府跟那个畜生退了婚,就是几辈积德,就是通天的福气。”
李姨娘见沈承荣怒不可逷,怕殃及自身,忙说:“她说穿白,没准是气话。”
沈承荣越想越气,一把推掉几案上的茶盏,破口大骂:“畜生、贱人,都是下作坏子,你们都不得好死,我绝不放过你们,你们……”
“驸马在冰天雪地里呆了半年,没把性子冷静下来,反而脾气见长呀!”慧宁公主冷漠且满含讽刺的声音从门外响起,声音不大,却有足够的威慑力。
李姨娘瞬间愣怔之后,一下子蹿起来,几乎是冲到门口去迎接慧宁公主,动作比沈承荣麻利多了。沈承荣也吓了一跳,意识到自己失态,赶紧站起来,满脸陪笑冲门口行礼。慧宁公主进来,摆手示意李姨娘退下,坐到上座与沈承荣说话。
“澈儿和沈丫头的婚事是本宫答应的,本宫不想在这两座府第中听到闲言碎语,驸马是明白人,不管有多么重的怨气,也要理解本宫的苦衷。”
“是是是,臣明白,臣没有怨气。”沈承荣点头哈腰,与刚才判若两人。
李姨娘退到门口,听到慧宁公主和沈承荣的对话,暗暗捏了一把汗。还好慧宁公主没听到她说什么,否则她在承恩伯府多年的脸面就丢尽了,还要连累女儿。
“姨娘这是怎么了?天还不热,就满头的汗。”庞玉嫣笑意吟吟询问,沐元澈和沈妍要成亲,她满脸喜气洋洋,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急着要伺候主母呢。
李姨娘拉着庞玉嫣低语了几句,又问:“庞姑娘要去给公主请安吗?”
庞玉嫣嫁给沐元澈做妾时日不短,李姨娘一直称她庞姑娘,这也是一种变相的尊重,总比称她庞姨娘听上去要顺耳一些,反正她也没和沐元澈圆房。
“去过了,被玉嬷嬷一句话就打发了。”庞玉嫣自嘲冷笑,若她是沐元澈的元配正妻,玉嬷嬷就是慧宁公主的心腹,也不敢对她这么放肆。
每每想起这些,她就完全忽略了自己的身份,恨不得将沈妍剥皮抽筋,好像沈妍是插足她美满的婚姻、夺走她丈夫的小三一样。好在她是善于隐忍的人,心中有再盛的怨怒,面对李姨娘这样坚实的盟友,她也不喜形于色。
前几天,锦乡侯世子带她进宫给庞贵妃请安,说起沐元澈和沈妍的亲事。庞贵妃安慰她,让她再忍耐一年半载,想方设法笼络沐元澈圆房,先生下一男半女傍身。到时候只要大事一成,沐元澈走投无路,肯定会归入大皇子阵营,沈妍就是死路一条。那时候,庞贵妃要扶她为正室,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吗?
她对庞贵妃所说的大事一无所知,见锦乡侯世子和庞贵妃有事商量,她就去帮端华公主备嫁了。听端华公主说徐慕轩已有全套计划,只要时机一到,此计一成,慧宁公主掌权的日子一去不返,沐元澈走投无路,只能归顺庞家一派。到时候,天下归大皇子一派掌管,要把沈妍及她的同党挫骨扬灰都是小事一桩。
庞玉嫣不知道徐慕轩有什么计划,听端华公主把他夸上天,她心中艳羡。听端华公主几次以隐晦的语气提到那件大事,庞玉嫣又担心又期待。她担心沐元澈不识时务,会祸及自身,又期待这一日早点到来,把沈妍踩狠狠在脚下。
“庞姑娘是豁达人,别跟奴才一般见识。”听李姨娘说话的语气,仿佛她是主子一样,“还有一个月就有大热闹看了,庞姑娘也能出口气了。”
庞玉嫣叹了口气,低声问:“姨娘,你说沈妍是被人随意摆布的人吗?”
如果沈妍能轻而易举让人看了笑话,还配当她最强劲的对手吗?
……
这个时空下聘礼就是六礼中的纳徵,俗称过大礼,等同于现在的订婚。依大秦皇朝的习俗,聘礼交接之后,男女双方会在媒人和长辈的见证下写婚书。男女都要在婚书上按下手印,表示这桩婚姻从此受法律保护,就等于领了结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