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故事】
    缇萦救父:西汉时期,临淄地方有个小姑娘名叫淳于缇萦(淳于是姓,缇萦音ti ying)。她的父亲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病,出了名。后来他做了太仓令,但他不愿意跟做官的来往,也不会拍上司的马屁。没有多久,辞了职,当起医生来了。
    有一次,有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那病人吃了药,病没见好转,过了几天死了。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是错了病。当地的官吏判他“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有五个女儿,可没有儿子。他被押解到长安去离开家的时候,望着女儿们叹气,说:“唉,可惜我没有男孩,遇到急难,一个有用的也没有。” 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想:“为什么女儿偏没有用呢?”
    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家里人再三劝阻她也没有用。缇萦到了长安,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倒很重视。那奏章上写着: “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这回儿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又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对大臣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没有话说的。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
    大臣们一商议,拟定一个办法,把肉刑改用打板子。原来判砍去脚的,改为打五百板子;原来判割鼻子的改为打三百板子。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这样,缇萦就救了她的父亲。也使国家废除了这种残酷刑法。
    【文化常识】
    古代酒器:尊,是古代酒器的通称,作为专名是一种盛酒器,敞口,高颈,圈足。尊上常饰有动物形象。壶,是一种长颈、大腹、圆足的盛酒器,不仅装酒,还能装水,故后代用“箪食壶浆”指犒劳军旅。彝(yi)、卣(you)、罍(léi)、缶(fou),都是形状不一的盛酒器。爵,古代饮酒器的总称,作为专名是用来温酒的,下有三足,可升火温酒。角,口呈两尖角形的饮酒器。觥(gong),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像一只横放的牛角,长方圈足,有盖,多作兽形,觥常被用作罚酒。杯,椭圆形,是用来盛羹汤、酒、水的器物。杯的质料有玉、铜、银、瓷器,小杯为盏、盅。卮,也是一种盛酒器。
    考古学家一般把我国古代酒器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阶段:一、新石器时代至夏代,流行陶质酒器;二、商代至西周,流行青铜酒器;三、东周至秦汉,青铜器与漆器并重;四、魏晋至隋唐,瓷酒器和玉酒器日益繁荣;五、宋元以来,瓷酒器空前普及,玉酒器、金银酒器也有相当的数量;玻璃酒器至清代才有一定的发展。
    3、和谐:琴瑟在御, 莫不静好
    【原文】
    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 士曰昧旦(1). 子兴视夜(2), 明星有烂(3)。将翱将翔,弋凫与雁(4)。
    弋言加之(5),与子宜之(6)。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7), 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8), 杂佩以赠之(9)。 知子之顺之(10), 杂佩以问之(11)。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注释】
    1昧:黑;旦:亮。昧旦:天快要亮的时候。
    2兴:起。视夜:察看天色。
    3明星:启明星。烂:明亮。
    4翱翔(áo xiáng ):本形容鸟的飞翔。这里指人出去游逛。弋(yi):射。古人用绳子系在箭上射鸟称为“弋”。凫(fu),野鸭。
    5言:语助词。加:射中。
    6宜:烹调菜肴。
    7御:弹奏。静好:美满和好。
    8来:劳,勤勉。
    9杂佩:女子佩带的装饰物。
    10顺:柔顺,体贴。
    11问:赠送。报:报答
    【经典原意】
    妻子说公鸡打鸣了,丈夫说天色还没亮。丈夫起床看看天色,启明星仍然在闪闪发亮。起来出去游逛一下,打些野鸭和大雁回来。
    射中野鸭和大雁,为你烹调做成美餐。共享佳肴畅饮美酒,愿与你白头到老。弹琴鼓瑟,愿永远美满和好。
    知到你勤劳勇敢,我把佩饰送给你。知道你心善体贴,我把佩饰赠给你。知道你对我恩爱,用佩玉报答你。
    【当代阐释】
    幸福不用寻找
    夫妻之间的幸福生活是什么样子?
    《女曰鸡鸣》描绘了一对爱人的幸福生活。早晨天刚蒙蒙亮,妻子说,天亮了。丈夫起床,收拾好工具出门打猎。女子则在家收拾家务,等忙活完了。在外的丈夫提着射中的野鸭和大雁笑呵呵地迈进了家门。妻子赶紧接过来,在厨房做出一顿丰盛的饭菜,倒上美酒。两人端坐桌前,举起酒杯,祝福两人能够白头偕老。妻子还体贴地问候丈夫累不累,将自己的佩饰挂在丈夫身上保佑他。
    古代农业社会的恩爱幸福生活大体如此,或者是男耕女织,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白头到老。
    但幸福是一种感觉,它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取决于人的心态。知足者常乐就是这个道理。《女曰鸡鸣》中描写的幸福不在于他们怎样生活,就在于夫妻二人的怡然自乐。
    有的夫妻甘于贫苦,有幸福。因为他们不再渴求,就会无欲则刚。
    有的夫妻生活富足,亦有幸福。同样的前提,不可有太多欲念。
    所以,幸福时刻就在我们身边。
    需要指出,一个人的幸福加另一个人的幸福,并不等于两个人的幸福。夫妻之间的幸福是体贴、融洽、包容的和谐。丈夫喜欢下棋,他在小小棋盘中寻到幸福;妻子喜欢跳舞,她在曼妙舞姿中寻到自己的幸福。他们都自我满足在自己的小天地内,家庭的幸福又在哪呢?
    【国学故事】
    李清照与赵明诚: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一直被后人传为佳话,虽然他们的爱情总是游走在聚散离合之间。两人婚后,感情融洽,志趣相投,互相切磋诗词文章,共同研砥钟鼎碑石,经常会为彼此的新奇感悟和发现而欣喜若狂。每逢初一和十五,夫妻两人总要到都城开封的相国寺一带的市场上去寻访金石书画,然后倾囊买回家里。如此几年,积少成多,他们的书斋“归来堂”,单是钟鼎碑碣之文书就有两千卷之多。在赵明诚编纂《金石录》的时候,李清照给予丈夫全力支持,凭借广博的见识,出众的记忆力,每当丈夫对材料出处有所遗忘疑惑时,李清照总能很快说出出处。长此以往,夫妻之间就以谁说得准、说得快决胜负,确定饮茶先后,胜者往往举杯大笑,致使茶倾覆在衣衫上,反而喝不上。在那段日子里,他们相互鼓励,乐在其中。然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美好的时光总是不能长久,两人被迫分离。建炎三年六月,赵明诚离开李清照赶往建康上任。随着赵明诚离家日子的无限延伸,李清照相思之情日甚一日,终日多愁善感。她没有想到,丈夫这一去,竟是生与死的离别。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病重,李清照当天就乘船东下,日夜兼程,与相濡以沫的丈夫见了最后一面。他们夫妇诀别的情景,在李清照所做的《金石录后序》中有十分感人的描述:“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此后,直至客死他乡,李清照对爱人的追忆始终没有消褪。
    【原文】
    车邻
    有车邻邻(1),有马白颠(2)。未见君子(3),寺人之令(4)。
    阪有漆(5),隰有栗(6)。既见君子,并坐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耋(7)。
    阪有桑,隰有杨。既见君子,并坐鼓簧。今者不乐,逝者其亡。
    【注释】

章节目录


诗经解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孙良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孙良申并收藏诗经解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