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变成行政实体之后,当时军政是分开的,武将管军事,文官管行政,很简单也很合理。那时候的军事主官叫“行军大总管”、“大都督”,再后来叫“节度使”。行政主官名号就更多了,什么“按察使”、“观察使”、“采访使”、“处置使”,这使那使各种使。
看官诸君都知道,唐朝立国前五十年,对外战争那是开疆扩土、威风八面,“天可汗”的名号可不是宣传儒家思想得来的,那是硬生生打出来的威风。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唐朝灭高丽,武功达于极盛。但不料,两年后(670年)在大非川被吐蕃重创,积蓄力量后,唐朝于678年再伐吐蕃,结果兵败承风岭。
这两次大败,迫使唐高宗开始重新思考对外用兵政策。当时朝廷上有三派声音,一派主张和亲罢兵,保境安民;一派主张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还一派主张继续进攻,一举灭之。高宗皇帝一时犹豫不决,但最终还是采纳了保守派的意见。从此,唐朝对外战争的指导思想由“开疆”转为“守边”。尽管看上去后来的武则天时期、唐玄宗时期、甚至唐武宗时期,唐朝对外依然保持积极攻势,但这种进攻其实已经是战术上的进攻,而不是战略上的进攻了。简而言之,就是以进攻为手段,以防守为目的。
因为对外战争形势出现了这样的变化,在边境地区,唐朝就广设军镇,划分战区。到了玄宗朝,边境上一共划分了九个战区,设立了七八十个军镇。战区这个谁都和道,就相当于今天的军区和省。到了玄宗朝后期,边将开始兼任政府行政职位。比如安禄山除了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大战区节度使之外,还身兼河北道采访处置使以及云中太守。就连史思明,除了平卢兵马使之外,还兼着北平太守。于是唐代的“道”和“战区”间的区别,就从此开始变得模糊,最后合二为一,没有区别。
由此可见,正是在玄宗朝后期,边将权利膨胀,军政合一,导致战区开始变身藩镇。
安禄山于是野心暴涨,一闷棍将唐朝砸的晕头转向,所以安史之乱其实就是藩镇叛乱。由于当时中原兵少而且弱,为了抵御叛军,朝廷只好在中原地区广设战区。命节度使自行招兵买马,临时成立各种草台领导班子,其政府和军队的所有消费由“当路自供”。于是乎,安禄山起兵前,全国九大战区;起兵后,全国没有一个地方不是战区;安禄山起兵前,全国就他这一个真正的藩镇;而起兵后,全国几乎没有一个地方不是藩镇。
巍巍大唐,总共有多少个藩镇?李吉甫的《元和国计薄》统计为四十八个,《新唐书·方镇表》统计为四十二个,可见不同时期,藩镇的数目是有变化的,总之就是四十多个。后世有历史学家将这四十多个藩镇分为了四个类型:
其一为“割据型”,以魏博、成德、卢龙为代表,历史上号称“河北三镇”,属于安史老巢的安史余党,此外也曾有少数藩镇短暂加入割据行列。
其二为“防遏型”,以河东、宣武、义武、义成、昭义、武宁等为代表,这类主要在中原地区。安史之乱期间,中原藩镇与叛军厮杀最为激烈,所以安史之乱后,这些藩镇继续担负着保卫京师,威慑河朔的任务,也是后来削藩战争的主力。
其三为“御边型”,以泾原、邠宁、鄜坊、凤翔、西川等为代表,这类藩镇主要位于西北西南边疆,负责抵御外敌入寇。
其四为“财赋型”,指浙东、浙西、江南、淮南、福建等东南藩镇,这类藩镇是唐朝的命根,为朝廷提供赋税,也对朝廷最为忠心。
通过这个分类,可以看出,藩镇割据其实只是极少数藩镇的行为,主要是河北三镇,列入《新唐书·藩镇传》里去的,也不过八个而已,只是唐代藩镇总数的零头。而且据统计,从安史之乱平定的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到王仙芝、黄巢起兵的乾符元年(公元874年),这111年间发生藩镇动乱足足有171起,但其中与中央对抗的还不到三十起,其余的都是藩镇内乱,多数便是士兵杀逐主帅。由此可见“藩镇之乱”确实是唐朝后半段历史的主要特征,但“藩镇之乱”并不等同于“分裂割据”;也可见藩镇内部生变,杀逐主帅几乎已成常态,主帅们一个弄不好,就有可能被其麾下将校杀之、废之。
当时经过七年苦战,安史之乱被平定了,但这个平定并不是由唐朝武力打平的。朝廷奉行的是姑息政策,所谓平叛其实多半是靠与叛军达成妥协来实现的,叛军被打败了,被招安了,但并没有被消灭。朝廷不仅对外姑息,对内也姑息。平叛期间,平卢节度使死了,朝廷不是新派人接任,而是先派人去军中“体察民情”,看看士兵们想立谁,就把旌节授给谁。这个麻烦很大,唐朝节度使由军士废立自此而始。从此,士兵杀逐主帅司空见惯,甚至发展到“变易主帅,有同儿戏”、“优奖小不如意,则举族被害”这种骇人听闻的程度。
为了平定安史之乱,朝廷放任权力下移,以至于“爵禄、废置、杀生、予夺皆不出于上而出于下”、“天子听命于藩镇,藩镇听命于将士”。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十月,唐廷官军向叛军发起最后进攻,不久后便攻入叛军老巢河北。叛将田承嗣,张忠志,薛嵩,李怀仙等举手投降,朝廷将其原地任命为节度使,安史乱遂号称平定。但是河北割据,长达二百年的藩镇动乱史却由此拉开了序幕。虽然绝大多数藩镇不是割据型,绝大多数藩镇动乱也不是对抗中央,但割据藩镇与中央的较量却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而李曜之所以看不上李晔这个死后被谥为“昭宗”的大唐天子,原因就在于这个莽撞天子数次轻易动兵,结果又屡屡失败,终于让唐廷中央最后一丝威严消失殆尽,大唐夕阳西下,再无升起。
其实李曜跟许多后世人的观点都不同,他认为唐朝的藩镇除了在最末期之外,别的时候只要中央稍有能力、威望,大多还算是听话的。最关键的是,有那么一批藩镇不仅听话,还相当有能力,若是利用得好,唐朝是足以延续辉煌的。
当初安史刚平,吐蕃就趁唐廷不备,溜到长安旅游了半个月,致使代宗皇帝很不情愿的去陕州度假两个月。之后吐蕃也不让代宗消停,连年入寇。
但是事实证明,虽然吐蕃趁乱攫取了唐朝大片领土,甚至还一度攻陷了长安,却并不是因为他们强大,真正关键的是因为唐朝军事力量无暇顾及。一旦唐朝军力西顾,吐蕃还是无法应付,他们只在长安待了十五天就被赶了出去。其后虽然连年入寇,但也全部失败而回,无功而返,一点便宜都没有占到。
而相比西北边镇的防御政策,西南边镇则对吐蕃采取了攻势,战绩也比西北边镇辉煌。比如“击吐蕃于西山……攘地数百里”、“追击于大度河外……吐蕃、南诏饥寒陨于崖谷死者八九万人。”这种记载,遍布史书。在抵御吐蕃入寇的作战中,浑瑊、马燧、李晟等新一代将领也崭露头角,并且这些将领在德宗朝的削藩平叛战争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不过可惜的是,德宗早年虽然颇有太宗之风,可后期遭到失败后,却成了柏杨口中的“猪皇帝”,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好在其后的宪宗倒是颇有建树,削藩相对成功——此皆前事,只为承上启下,不再赘述。
言归正传,冯霸一句话问得李元审语塞,当下也不等李元审找到说辞,立刻冷笑一声:“天下大势如此,一旦节帅不仁不义,我等为将校,就不得不为麾下士卒弟兄谋一条生路。如今李克恭贪婪暴戾,身为潞帅,心止河东,竟思将我等潞州兵马拱手送往晋阳!须知朝廷已然决定征伐李克用,届时天兵北伐,我潞州若是依靠沙陀,焉有幸免之理?我今号召诸位同袍起事,不过是带大伙争一条活路罢了!李将军若是不肯,那便放马一战,看我冯霸究竟怕不怕你!”
李元审大怒,环视众人:“尔等俱是李某麾下儿郎,今日亦要持刃向我?”
冯霸身后兵士有些躁动,冯霸立刻高喊一声:“李元审!你若不为那沙陀人效命,愿意带领大伙儿杀回潞州,则我等仍愿奉你为主将!”
李元审怒道:“某若不愿,尔等便要如何?”
冯霸心中得意,李元审果然还是中了他的计策,当下冷然一笑:“若是不愿,便是心不在潞州,我等潞州之人,不愿去往他地,落个死不归家的下场!你既不念同乡之谊、同袍之情,某亦不能罔顾麾下将士,今日便叫你知道什么叫归师勿遏!”
冯霸说着,一只手举起,而后狠狠往前一放,他身后的士卒眼见得李元审到这个时候还“执迷不悟”,坚决要跟李克用、李克恭一条心,早已失去耐心,多年的长官威严和情面也顾不得了,当下各自一挺横刀,踏着整齐的点鼓步伐,逐渐逼近!
由于双方距离较近,因而都没有张弓的意思,虽然唐军制式装备中就有“具弓一、矢三十、胡禄(箭囊)一”的说法,但并不是呆板的每到临战都一定先射一阵箭雨,然后挥刀上前。如眼下这般情形,若是张弓射箭,对方必然加速冲锋,彼时自己的箭雨不一定能射杀多少穿了盔甲的敌人,但对方的横刀却是步战利器,基本上可以说是一刀一个,刀刀不必落空,那样的话,战局立即就是一边倒了。
眼下双方的人数是五百比三百,说起来倒都是后院将,只是这后院将虽为牙兵,却因为潞州并非御边藩镇,不产良马,是以都是步军。唐军步军的主要近战兵器便是横刀,横刀为近身肉搏利器,即后世所谓“唐样大刀”,刀身窄而较少微弯,是后来日本刀的鼻祖。还有一样在后世颇为出名的兵器,便是陌刀。陌刀可谓是唐军步战大杀器,也称拍刀,为长柄两刃刀,长约三米,类似三尖两刃刀,主要是精锐的士兵使用,威力很大,唐军名将李嗣业便是陌刀好手。陌刀如果列阵前进,史书形容为“如墙推进,人马俱碎”,甚至李嗣业一个人使用陌刀,史书记载也是“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可见陌刀威力绝伦。不过可惜的是,时至今日的大唐,国力虚耗过甚,陌刀军已经极少极少,而潞州更是完全没有。眼下双方都是出自一军,装备也是一模一样:右手横刀出鞘,左手手牌(一种方形盾)护身,不过甲装都不甚好,而且均非制式,差距较大。有些人身上的甲装残缺破损,有些人干脆没有披甲,远不是电视剧里那种人人甲装齐全的模样。实际上,唐军最盛时期,大约有80%军队可以全身披甲,这在封建时代实在是极大的实力体现,真正大部分朝代都只能做到兵器供给,披甲是很难保障的。就如同眼前的后院将,身为潞州牙兵,一镇精锐,披甲率估摸也顶多就是20%25%左右,而且没有新甲,都是有破损未能完全修复的旧货。如今这正在对阵的八百人里,全身甲胄齐全的,只有四个人:李元审、冯霸和另外两名小校安建与纪纲。
李元审见事情已经无法善了,也发了狠,同样把手一挥,手下军士也与对方一般无二地横刀出鞘!
由于本是轻装赶往晋阳,鸣金击鼓都无人为之,这一场战斗,注定是乱战!
唱个肥喏:“收藏红票都是宝,诸君一个不可少……”
第022章 战术大师
李元审面沉如水。
他虽然性子略显轻易,但毕竟是久居将位之人,更是潞州牙将,后院将的顶头上司,对于后院将的战力知之甚详。如今双方兵马都是后院将,敌军一方仅仅是为了不去晋阳而反,自己麾下这三百兵对其不可能有多少杀意,如今又处于兵力劣势之下,要想取胜,实是难上加难。
原本以为凭借自己带领后院将多年的威望,可以轻易化解这次危机,哪知喝了酒之后脾气暴躁,话不投机半句多,几句话下来竟然便将局面搞成这样,如何还有挽回的机会?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他也回过神来,知道方才冯霸的许多话都是故意引自己上钩,否则那五百人毕竟是自己带了多年的兵丁,哪里肯轻易跟自己作对?可现在想这些已然晚了,此时此刻,唯有拼死一战,或许可以让他们清醒清醒,知道背叛并帅乃是一条必死之路。
李元审也锵地一声抽出横刀,翻身跳下马来——这个动作在唐军中并不奇怪,尤其是唐军早期,步兵都配双马,甚至在某些地区还配三马,行军骑马,逢战下马。李元审麾下后院将乃是步兵,他自然不是骑将,也是步将,此刻已至战时,自然要下马作战。须知那横刀并非马刀,并不甚长,步战自然威力甚大,若用于骑战,就是明珠暗投,不得其所了。
冯霸阴笑一声,挥刀直上,口中大喝:“李元审,你当真不退?”
李元审恨他之极,咬牙冷哼:“冯霸!某曾听说你酒后妄言,说潞州镇兵之中,数你刀法第一,某今日便来见识见识你这潞州第一刀!”
冯霸刀法的确不差,不过他平时里也曾注意李元审练武,知道自己的刀法与其不过伯仲之间,二人生死相拼之下,孰胜孰负,实难逆料。然则今日冯霸却有九成把握将李元审枭首刀下!不为其他,只为李元审方才已然饮过酒!
饮酒之后,有些人或许力气反倒大了两三分,然则付出的代价则是动作迟缓,反应变慢。唐横刀并非后世那种大刀片子,反而颇为窄细,虽然锋利,但也灵巧。后世电影里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话其实还真是有道理的。尤其是两个武力值原本差不多的人动手,但其中一人由于饮酒,速度变慢,那么剩下速度快的那个几乎可以肯定能够得胜。
冯霸身边的士兵毕竟对李元审还有些许畏惧,一时都不对李元审下手攻击,而是纷纷与李元审麾下兵将砍杀在一起,如此一来竟然让李元审和冯霸在这乱战之中得了一个可以单独交手的机会。
冯霸飞快瞥眼一看,明显可以感到李元审那三百人兵无斗志,根本没有要对他这五百人下死手的意思,心中知道情形有利,只要能阵斩李元审,此番大局定矣!
他当即狂笑一声,脚下速度再加三成,迅速冲到李元审面前,就着向前冲的惯性,快逾雷霆地挥出一刀!
他这一记刀式乃是从下往上,从右往左,斜斜侧拉,若是李元审反应不及,立即便要从左腰到右胸被斩成两截!
李元审的确被冯霸这一刀的速度打乱了分寸,全力以赴将横刀由上往下横按格挡,堪堪挡住冯霸这刀。
冯霸见李元审竟然能挡住自己这一刀,也不惊讶,只是顺势将刀锋一转,就要去削李元审持刀的右手。
李元审已然发现自己饮酒之后速度有些不如冯霸,当下便不再跟冯霸拼速度,而是已经打定主意,以更巧妙的招式来应对。此时冯霸刀锋一转,李元审已经知道他要做什么,但他却不慌不忙,手腕微微一偏,冯霸的刀锋便正正斩到李元审手中横刀的刀镡之上。
所谓刀镡,即刀的护手,格斗时用于保护手不受对方兵器的伤害,多为椭圆形或圆形。李元审手中横刀的刀镡乃是椭圆,他微微一偏,便是让冯霸这一刀斩向刀镡最宽之处。刀镡本是护手,乃是精铜所制,而且甚厚,即便以横刀之利也无法一举切开,两人力量在此一交,各自虎口一震,退后一步。
冯霸眉头一皱,想不到李元审如此难缠,竟然瞬间便发现了他的劣势,转而不比速度,却找到机会跟自己拼了一刀力量。饮酒之后人比较兴奋,只要没有大醉如泥,力气反而是陡然大了三成,如此一来,拼力量自然不是冯霸所喜,当下冷冷地将横刀一摆,大喝一声,瞬间出刀,以疯狂之势连劈连砍,若是李曜在此,一定要大叫一声:“我靠,你个死盗版,竟敢偷学老子的‘七十二路乱披风’剑法?”
李元审方才侥幸躲过一劫,正觉得背上出了一阵冷汗,似乎那喝下去的酒水也随着冷汗冒出去不少,心中刚一稍定,冯霸的刀锋已然又至眼前!
他顾不得感慨许多,侧身一避,堪堪躲过刀锋,也不打量,顺着腰势就是一刀反斩而出。
冯霸却是看也不看便闪身避开,双手一拧,那刀锋仿佛长了眼睛似的就朝李元审胸前刺去!
李元审虽然出了一阵汗,可毕竟是喝了一坛子酒,哪里是那么快便能恢复的?其速度依然不如冯霸,两人飞快交手十几回合,李元审便觉得应对冯霸刀势已然越来越困难了。
李曜所扎营的地方,乃是平坦宽阔之处,为的是巡哨方便查探,而潞州兵一是人数较多,二是又在自己的地盘上,也没怎么考虑过会被偷袭之类的可能,因此扎营之处乃是一处临近浊漳河的小树林边。
小树林的好处是取柴方便,他们来得晚,方才心中都急着生火做饭,是以此地乃是最佳选择。不过由于李元审一过河便去找李曜的麻烦,而冯霸立刻抓紧机会策反了潞州士卒,因此到了这时候,其实潞州兵们都还是空着肚子在打。
军营鏖战方酣,小树林边,最临近军营之处却忽然冒出三个脑袋。
李曜的心情稍微有点紧张,这是过去在玩战略、战术等各类游戏的时候感受不到的,哪怕号称的经典的“全面战争”系列,双方对垒也不会给李曜这种感觉。他心里不禁感慨一声:“还是得自己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才他妈有激情啊……”
“郎君,李将军一方,已然劣势尽显,若不及时救援,只怕便要糟糕。”这话自然不可能是憨娃儿说的,只有卢三这个见识多广的老江湖才能有此判断。
不过李曜心情虽然紧张,但他毕竟是纸上谈兵……不对,应该说是“屏幕谈兵”多年的游戏战略战术大师,此刻虽然心中蠢蠢欲动之极,可心底里倒还冷静,面上正是过去玩游戏到紧要关头时的那种极端冷静,低声开口道:“不忙。”
卢三一怔,还以为自家郎君被这等战事吓坏了,竟然在关键时刻打了退堂鼓,忙劝道:“郎君,李将军若是不支,还尽可走得,那冯霸手下的人毕竟也是李将军管带多年,总不至于对他痛下杀手,可俺们不行啊,李将军一走,这冯霸一定立即调转刀锋来杀俺们,到时候可就大难临头了!”
李曜深吸一口气,再次平静了一下心情,坚决道:“我知道,我们既然来了,自然是要出手的,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卢三眉头深皱,李曜瞥了他一眼,心道:“这卢三不知道老子对战的胜率有多高,看来只怕对老子没啥信心,这可不好,军心士气这东西,在游戏里都那么重要,在冷兵器实战中只怕更重要一点,他是个领头的,他都没信心的话,其余人岂非更加不堪?”
于是李曜温言解释道:“卢三,你且看此战局面,李将军麾下虽然处于劣势,但是伤亡可重么?不重!这是为何?我看原因有二:其一,后院将虽是牙军精锐,但李将军身为潞州牙将,他的人更是精锐中的精锐,其真正战力绝不会比冯霸手下这五百人差,他们处于劣势,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想与对方作生死之搏;其二,对方之兵也不想与李将军部众搏一生死,只是他们的确想要回到潞州,而不愿意去晋阳,所以不得不打这一战。处于这两难之中,他们心中其实颇为犹豫,因此此时关键,不在于双方这近千兵将,而在于……”李曜食指朝李元审和冯霸一指:“而在于李将军和冯霸二人的交手,谁能最后获胜!”
卢三皱眉道:“怎会如此?”
李曜轻轻一笑,拍了拍卢三的肩膀:“为将帅者,必查军士之心。冯霸今日造反,选了个好时机,但是对于这些兵士而言,却也正是求之不得。河北诸镇,对朝廷还剩多少忠义之心,那可难说得紧,不过眼下这些士兵将校要说想造朝廷的反,恐怕还不至于,可要说造造自家节帅的反,他们可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哦,我的意思是说,他们是不会有半点内疚的。那么如此一来,他们需要担心的就只有一点,那就是万一造反失败,后果会怎样。”
李曜嘿嘿一笑:“我告诉你,卢三,后果几乎什么都不会有。一句‘我等受冯霸裹挟’就可以推得一干二净。为何啊?因为法不责众!这里别看只有五百人,可这五百人既然是牙军,那么多半是世代从军,其军中关系网复杂无比,说不得这五百人就能把整个潞州军牵连得七七八八,纵然他们这次造反失败了,你说潞帅难道还敢下令把他们都杀了不成?那是与虎谋皮!因此,这些人现在都是在做样子而已,心里就是等李将军和冯霸分个胜负,否则他们离这二位老远,给他们留那么大的空地干嘛?只要他们二人分出胜负,一切就都好办了。若是李将军胜了,冯霸必死,接下来大伙儿纷纷向李将军求饶,李将军必然也不会犯众怒去追究大伙儿的责任,于是大伙儿老老实实背上晋阳;若是冯霸胜了,除非他能阵斩李将军于刀下,否则李将军多半有机会逃走,但接下来嘛,就是冯霸纠集全军来找咱们晦气,把咱们的五千把马刀弄到手,冯霸就会沿途招兵杀回潞州……”
卢三这下才终于惊讶了:“郎君庙算,竟而如此深远。然则如今看来,李将军已然处于劣势,他先前饮过酒,一俟酒水化汗流尽,必有一阵脱力,如此……只怕久战不利。”
李曜点点头,这的确是最大的一个问题,必须准确把握李元审的战力才好办,而难就难在李曜武功太过稀松平常,实在没有这等观察力。他叹了口气:“卢三,你再细看,双方士卒交锋,到了此时,虽然伤损不大,但毕竟还是有了伤损,看起来……似乎也有几个意外战死的。这等情形只要再继续下去,过不了多久,他们互相克制的心态就要发生变化,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李将军能坚持到那个时候,他手下的兵将忍不住动了真格,那个时候咱们在趁机杀出,才是一举底定乾坤!”
卢三眼神完全变了,他虽然没有想到这么深远,可毕竟是有见识的人,李曜说的这个策略、这个时机,只要把握准了,那么他们这两百人就是真真正正的决定性力量!
这个五郎君,他真的看不透了。一个如此年轻的人,竟然能把交战双方的心态估算得如此精确!这,这也太过于恐怖了!
高手过招,最关键的不是招式被人料准,而是心绪变动被人把握。就如同西门吹雪之于叶孤城,西门吹雪感到叶孤城心态没有平静,甚至不愿与他交手,便是因此而已,不愿乘人之危罢了。
卢三的武功如何李曜并不清楚,但显然他的经验比李曜丰富得多,此时一听李曜解释,立刻朝李元审望去,细细看了几招,便道:“李将军约莫还能支撑半柱香的时间。”
李曜正待点头,不料憨娃儿居然插了句话:“那个冯霸,也没多少力气了。”
李曜听得大奇,反问道:“你怎么知道?”
憨娃儿痴痴地道:“不知道……俺,俺是这么觉得的。”
李曜顿时翻了个白眼,正准备在他后脑勺上拍一下以示惩戒,卢三却道:“郎君,憨娃儿看得不差,冯霸似乎也有些消耗太大,力气恐怕要开始不济了。”
李曜奇道:“怎么你也这么看?”
卢三有些尴尬,轻咳一声:“原本俺也没注意,不过憨娃儿一说俺就发现了。郎君请看,那冯霸先前所用招式,均是大开大阖,走迅疾刚猛之法。方才这连续十招以上,却换了些小巧招式,这是为何?无非是感到力气吃紧,要省点力气罢了。”
李曜恍然道:“原来此人真实实力不如李元审?”
卢三却摇了摇头:“那倒未必,只是冯霸此前一味抢攻,意图趁李将军醉酒后动作迟缓而尽快取胜,因此耗力过甚,此时见拿不下李将军,只好被迫变计。说来李将军不愧是潞州牙将,他一开始便发现自己的劣势所在,一直都采取大巧若拙地打法,用最小的动作来回应冯霸,甚至逼着冯霸与他硬拼力气……李将军战阵经验丰富,若不是饮了酒,冯霸在他手下最多走不过五十招!”
李曜心中奇道:“历史上李元审可是败给冯霸了的,可那次没有我搅局啊,他难道也还是饮了酒?不至于这么巧吧?”
他心中疑惑,忍不住问道:“那现在李将军莫非反有胜算?”
卢三再次摇头:“不然,李将军虽然已经将自己的优势利用到最甚,然则他毕竟是饮了酒,力尽之后必然全身脱力。而冯霸没有饮酒,即便力气不济,至少不至于脱力。届时李将军只怕……危矣。”
李曜听完,猛然举手。
他身后的人群立刻各自做起最后准备,两百人纷纷舒展了一下筋骨,然后马刀出鞘,等着李曜最后的命令。
卢三也立刻活动了一下腰身,手中也拿着一把马刀。
只有憨娃儿不同,他半蹲着,像老虎一样伸了伸腰,那动作感觉就像老虎伸了个懒腰,然后便是一阵“咯嘣”、“咔咔”的声音,却是他全身关节都响了一遍。
李曜心中大奇,欲要问他,却已经不是时候,只好眼睁睁看着憨娃儿又站了起来,手里钢棍一摆。
李曜忽然从憨娃儿身上感到一阵威压!这不是那种精神上的威压,而是憨娃儿身上那种仿佛凝结成了实质的力量感所形成的威压。
虽然,憨娃儿脸上还是憨憨痴痴,只是隐约目光有些不对劲,似乎把场中的人都当成了李曜许给他的几斤肉。但是那股力量感,却是实实在在地冲击到了李曜的内心。
“草泥马啊,书上说霸王一吼,敌军将领直接吓破苦胆而死,这憨娃儿还好没有霸王那种杀气,要不然他站在老子面前吼一声,老子只怕也要大大的不妙了!”
李曜定了定神,嘴唇用力一抿,猛然一挥手!
看官诸君都知道,唐朝立国前五十年,对外战争那是开疆扩土、威风八面,“天可汗”的名号可不是宣传儒家思想得来的,那是硬生生打出来的威风。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唐朝灭高丽,武功达于极盛。但不料,两年后(670年)在大非川被吐蕃重创,积蓄力量后,唐朝于678年再伐吐蕃,结果兵败承风岭。
这两次大败,迫使唐高宗开始重新思考对外用兵政策。当时朝廷上有三派声音,一派主张和亲罢兵,保境安民;一派主张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还一派主张继续进攻,一举灭之。高宗皇帝一时犹豫不决,但最终还是采纳了保守派的意见。从此,唐朝对外战争的指导思想由“开疆”转为“守边”。尽管看上去后来的武则天时期、唐玄宗时期、甚至唐武宗时期,唐朝对外依然保持积极攻势,但这种进攻其实已经是战术上的进攻,而不是战略上的进攻了。简而言之,就是以进攻为手段,以防守为目的。
因为对外战争形势出现了这样的变化,在边境地区,唐朝就广设军镇,划分战区。到了玄宗朝,边境上一共划分了九个战区,设立了七八十个军镇。战区这个谁都和道,就相当于今天的军区和省。到了玄宗朝后期,边将开始兼任政府行政职位。比如安禄山除了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大战区节度使之外,还身兼河北道采访处置使以及云中太守。就连史思明,除了平卢兵马使之外,还兼着北平太守。于是唐代的“道”和“战区”间的区别,就从此开始变得模糊,最后合二为一,没有区别。
由此可见,正是在玄宗朝后期,边将权利膨胀,军政合一,导致战区开始变身藩镇。
安禄山于是野心暴涨,一闷棍将唐朝砸的晕头转向,所以安史之乱其实就是藩镇叛乱。由于当时中原兵少而且弱,为了抵御叛军,朝廷只好在中原地区广设战区。命节度使自行招兵买马,临时成立各种草台领导班子,其政府和军队的所有消费由“当路自供”。于是乎,安禄山起兵前,全国九大战区;起兵后,全国没有一个地方不是战区;安禄山起兵前,全国就他这一个真正的藩镇;而起兵后,全国几乎没有一个地方不是藩镇。
巍巍大唐,总共有多少个藩镇?李吉甫的《元和国计薄》统计为四十八个,《新唐书·方镇表》统计为四十二个,可见不同时期,藩镇的数目是有变化的,总之就是四十多个。后世有历史学家将这四十多个藩镇分为了四个类型:
其一为“割据型”,以魏博、成德、卢龙为代表,历史上号称“河北三镇”,属于安史老巢的安史余党,此外也曾有少数藩镇短暂加入割据行列。
其二为“防遏型”,以河东、宣武、义武、义成、昭义、武宁等为代表,这类主要在中原地区。安史之乱期间,中原藩镇与叛军厮杀最为激烈,所以安史之乱后,这些藩镇继续担负着保卫京师,威慑河朔的任务,也是后来削藩战争的主力。
其三为“御边型”,以泾原、邠宁、鄜坊、凤翔、西川等为代表,这类藩镇主要位于西北西南边疆,负责抵御外敌入寇。
其四为“财赋型”,指浙东、浙西、江南、淮南、福建等东南藩镇,这类藩镇是唐朝的命根,为朝廷提供赋税,也对朝廷最为忠心。
通过这个分类,可以看出,藩镇割据其实只是极少数藩镇的行为,主要是河北三镇,列入《新唐书·藩镇传》里去的,也不过八个而已,只是唐代藩镇总数的零头。而且据统计,从安史之乱平定的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到王仙芝、黄巢起兵的乾符元年(公元874年),这111年间发生藩镇动乱足足有171起,但其中与中央对抗的还不到三十起,其余的都是藩镇内乱,多数便是士兵杀逐主帅。由此可见“藩镇之乱”确实是唐朝后半段历史的主要特征,但“藩镇之乱”并不等同于“分裂割据”;也可见藩镇内部生变,杀逐主帅几乎已成常态,主帅们一个弄不好,就有可能被其麾下将校杀之、废之。
当时经过七年苦战,安史之乱被平定了,但这个平定并不是由唐朝武力打平的。朝廷奉行的是姑息政策,所谓平叛其实多半是靠与叛军达成妥协来实现的,叛军被打败了,被招安了,但并没有被消灭。朝廷不仅对外姑息,对内也姑息。平叛期间,平卢节度使死了,朝廷不是新派人接任,而是先派人去军中“体察民情”,看看士兵们想立谁,就把旌节授给谁。这个麻烦很大,唐朝节度使由军士废立自此而始。从此,士兵杀逐主帅司空见惯,甚至发展到“变易主帅,有同儿戏”、“优奖小不如意,则举族被害”这种骇人听闻的程度。
为了平定安史之乱,朝廷放任权力下移,以至于“爵禄、废置、杀生、予夺皆不出于上而出于下”、“天子听命于藩镇,藩镇听命于将士”。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十月,唐廷官军向叛军发起最后进攻,不久后便攻入叛军老巢河北。叛将田承嗣,张忠志,薛嵩,李怀仙等举手投降,朝廷将其原地任命为节度使,安史乱遂号称平定。但是河北割据,长达二百年的藩镇动乱史却由此拉开了序幕。虽然绝大多数藩镇不是割据型,绝大多数藩镇动乱也不是对抗中央,但割据藩镇与中央的较量却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而李曜之所以看不上李晔这个死后被谥为“昭宗”的大唐天子,原因就在于这个莽撞天子数次轻易动兵,结果又屡屡失败,终于让唐廷中央最后一丝威严消失殆尽,大唐夕阳西下,再无升起。
其实李曜跟许多后世人的观点都不同,他认为唐朝的藩镇除了在最末期之外,别的时候只要中央稍有能力、威望,大多还算是听话的。最关键的是,有那么一批藩镇不仅听话,还相当有能力,若是利用得好,唐朝是足以延续辉煌的。
当初安史刚平,吐蕃就趁唐廷不备,溜到长安旅游了半个月,致使代宗皇帝很不情愿的去陕州度假两个月。之后吐蕃也不让代宗消停,连年入寇。
但是事实证明,虽然吐蕃趁乱攫取了唐朝大片领土,甚至还一度攻陷了长安,却并不是因为他们强大,真正关键的是因为唐朝军事力量无暇顾及。一旦唐朝军力西顾,吐蕃还是无法应付,他们只在长安待了十五天就被赶了出去。其后虽然连年入寇,但也全部失败而回,无功而返,一点便宜都没有占到。
而相比西北边镇的防御政策,西南边镇则对吐蕃采取了攻势,战绩也比西北边镇辉煌。比如“击吐蕃于西山……攘地数百里”、“追击于大度河外……吐蕃、南诏饥寒陨于崖谷死者八九万人。”这种记载,遍布史书。在抵御吐蕃入寇的作战中,浑瑊、马燧、李晟等新一代将领也崭露头角,并且这些将领在德宗朝的削藩平叛战争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不过可惜的是,德宗早年虽然颇有太宗之风,可后期遭到失败后,却成了柏杨口中的“猪皇帝”,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好在其后的宪宗倒是颇有建树,削藩相对成功——此皆前事,只为承上启下,不再赘述。
言归正传,冯霸一句话问得李元审语塞,当下也不等李元审找到说辞,立刻冷笑一声:“天下大势如此,一旦节帅不仁不义,我等为将校,就不得不为麾下士卒弟兄谋一条生路。如今李克恭贪婪暴戾,身为潞帅,心止河东,竟思将我等潞州兵马拱手送往晋阳!须知朝廷已然决定征伐李克用,届时天兵北伐,我潞州若是依靠沙陀,焉有幸免之理?我今号召诸位同袍起事,不过是带大伙争一条活路罢了!李将军若是不肯,那便放马一战,看我冯霸究竟怕不怕你!”
李元审大怒,环视众人:“尔等俱是李某麾下儿郎,今日亦要持刃向我?”
冯霸身后兵士有些躁动,冯霸立刻高喊一声:“李元审!你若不为那沙陀人效命,愿意带领大伙儿杀回潞州,则我等仍愿奉你为主将!”
李元审怒道:“某若不愿,尔等便要如何?”
冯霸心中得意,李元审果然还是中了他的计策,当下冷然一笑:“若是不愿,便是心不在潞州,我等潞州之人,不愿去往他地,落个死不归家的下场!你既不念同乡之谊、同袍之情,某亦不能罔顾麾下将士,今日便叫你知道什么叫归师勿遏!”
冯霸说着,一只手举起,而后狠狠往前一放,他身后的士卒眼见得李元审到这个时候还“执迷不悟”,坚决要跟李克用、李克恭一条心,早已失去耐心,多年的长官威严和情面也顾不得了,当下各自一挺横刀,踏着整齐的点鼓步伐,逐渐逼近!
由于双方距离较近,因而都没有张弓的意思,虽然唐军制式装备中就有“具弓一、矢三十、胡禄(箭囊)一”的说法,但并不是呆板的每到临战都一定先射一阵箭雨,然后挥刀上前。如眼下这般情形,若是张弓射箭,对方必然加速冲锋,彼时自己的箭雨不一定能射杀多少穿了盔甲的敌人,但对方的横刀却是步战利器,基本上可以说是一刀一个,刀刀不必落空,那样的话,战局立即就是一边倒了。
眼下双方的人数是五百比三百,说起来倒都是后院将,只是这后院将虽为牙兵,却因为潞州并非御边藩镇,不产良马,是以都是步军。唐军步军的主要近战兵器便是横刀,横刀为近身肉搏利器,即后世所谓“唐样大刀”,刀身窄而较少微弯,是后来日本刀的鼻祖。还有一样在后世颇为出名的兵器,便是陌刀。陌刀可谓是唐军步战大杀器,也称拍刀,为长柄两刃刀,长约三米,类似三尖两刃刀,主要是精锐的士兵使用,威力很大,唐军名将李嗣业便是陌刀好手。陌刀如果列阵前进,史书形容为“如墙推进,人马俱碎”,甚至李嗣业一个人使用陌刀,史书记载也是“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可见陌刀威力绝伦。不过可惜的是,时至今日的大唐,国力虚耗过甚,陌刀军已经极少极少,而潞州更是完全没有。眼下双方都是出自一军,装备也是一模一样:右手横刀出鞘,左手手牌(一种方形盾)护身,不过甲装都不甚好,而且均非制式,差距较大。有些人身上的甲装残缺破损,有些人干脆没有披甲,远不是电视剧里那种人人甲装齐全的模样。实际上,唐军最盛时期,大约有80%军队可以全身披甲,这在封建时代实在是极大的实力体现,真正大部分朝代都只能做到兵器供给,披甲是很难保障的。就如同眼前的后院将,身为潞州牙兵,一镇精锐,披甲率估摸也顶多就是20%25%左右,而且没有新甲,都是有破损未能完全修复的旧货。如今这正在对阵的八百人里,全身甲胄齐全的,只有四个人:李元审、冯霸和另外两名小校安建与纪纲。
李元审见事情已经无法善了,也发了狠,同样把手一挥,手下军士也与对方一般无二地横刀出鞘!
由于本是轻装赶往晋阳,鸣金击鼓都无人为之,这一场战斗,注定是乱战!
唱个肥喏:“收藏红票都是宝,诸君一个不可少……”
第022章 战术大师
李元审面沉如水。
他虽然性子略显轻易,但毕竟是久居将位之人,更是潞州牙将,后院将的顶头上司,对于后院将的战力知之甚详。如今双方兵马都是后院将,敌军一方仅仅是为了不去晋阳而反,自己麾下这三百兵对其不可能有多少杀意,如今又处于兵力劣势之下,要想取胜,实是难上加难。
原本以为凭借自己带领后院将多年的威望,可以轻易化解这次危机,哪知喝了酒之后脾气暴躁,话不投机半句多,几句话下来竟然便将局面搞成这样,如何还有挽回的机会?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他也回过神来,知道方才冯霸的许多话都是故意引自己上钩,否则那五百人毕竟是自己带了多年的兵丁,哪里肯轻易跟自己作对?可现在想这些已然晚了,此时此刻,唯有拼死一战,或许可以让他们清醒清醒,知道背叛并帅乃是一条必死之路。
李元审也锵地一声抽出横刀,翻身跳下马来——这个动作在唐军中并不奇怪,尤其是唐军早期,步兵都配双马,甚至在某些地区还配三马,行军骑马,逢战下马。李元审麾下后院将乃是步兵,他自然不是骑将,也是步将,此刻已至战时,自然要下马作战。须知那横刀并非马刀,并不甚长,步战自然威力甚大,若用于骑战,就是明珠暗投,不得其所了。
冯霸阴笑一声,挥刀直上,口中大喝:“李元审,你当真不退?”
李元审恨他之极,咬牙冷哼:“冯霸!某曾听说你酒后妄言,说潞州镇兵之中,数你刀法第一,某今日便来见识见识你这潞州第一刀!”
冯霸刀法的确不差,不过他平时里也曾注意李元审练武,知道自己的刀法与其不过伯仲之间,二人生死相拼之下,孰胜孰负,实难逆料。然则今日冯霸却有九成把握将李元审枭首刀下!不为其他,只为李元审方才已然饮过酒!
饮酒之后,有些人或许力气反倒大了两三分,然则付出的代价则是动作迟缓,反应变慢。唐横刀并非后世那种大刀片子,反而颇为窄细,虽然锋利,但也灵巧。后世电影里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话其实还真是有道理的。尤其是两个武力值原本差不多的人动手,但其中一人由于饮酒,速度变慢,那么剩下速度快的那个几乎可以肯定能够得胜。
冯霸身边的士兵毕竟对李元审还有些许畏惧,一时都不对李元审下手攻击,而是纷纷与李元审麾下兵将砍杀在一起,如此一来竟然让李元审和冯霸在这乱战之中得了一个可以单独交手的机会。
冯霸飞快瞥眼一看,明显可以感到李元审那三百人兵无斗志,根本没有要对他这五百人下死手的意思,心中知道情形有利,只要能阵斩李元审,此番大局定矣!
他当即狂笑一声,脚下速度再加三成,迅速冲到李元审面前,就着向前冲的惯性,快逾雷霆地挥出一刀!
他这一记刀式乃是从下往上,从右往左,斜斜侧拉,若是李元审反应不及,立即便要从左腰到右胸被斩成两截!
李元审的确被冯霸这一刀的速度打乱了分寸,全力以赴将横刀由上往下横按格挡,堪堪挡住冯霸这刀。
冯霸见李元审竟然能挡住自己这一刀,也不惊讶,只是顺势将刀锋一转,就要去削李元审持刀的右手。
李元审已然发现自己饮酒之后速度有些不如冯霸,当下便不再跟冯霸拼速度,而是已经打定主意,以更巧妙的招式来应对。此时冯霸刀锋一转,李元审已经知道他要做什么,但他却不慌不忙,手腕微微一偏,冯霸的刀锋便正正斩到李元审手中横刀的刀镡之上。
所谓刀镡,即刀的护手,格斗时用于保护手不受对方兵器的伤害,多为椭圆形或圆形。李元审手中横刀的刀镡乃是椭圆,他微微一偏,便是让冯霸这一刀斩向刀镡最宽之处。刀镡本是护手,乃是精铜所制,而且甚厚,即便以横刀之利也无法一举切开,两人力量在此一交,各自虎口一震,退后一步。
冯霸眉头一皱,想不到李元审如此难缠,竟然瞬间便发现了他的劣势,转而不比速度,却找到机会跟自己拼了一刀力量。饮酒之后人比较兴奋,只要没有大醉如泥,力气反而是陡然大了三成,如此一来,拼力量自然不是冯霸所喜,当下冷冷地将横刀一摆,大喝一声,瞬间出刀,以疯狂之势连劈连砍,若是李曜在此,一定要大叫一声:“我靠,你个死盗版,竟敢偷学老子的‘七十二路乱披风’剑法?”
李元审方才侥幸躲过一劫,正觉得背上出了一阵冷汗,似乎那喝下去的酒水也随着冷汗冒出去不少,心中刚一稍定,冯霸的刀锋已然又至眼前!
他顾不得感慨许多,侧身一避,堪堪躲过刀锋,也不打量,顺着腰势就是一刀反斩而出。
冯霸却是看也不看便闪身避开,双手一拧,那刀锋仿佛长了眼睛似的就朝李元审胸前刺去!
李元审虽然出了一阵汗,可毕竟是喝了一坛子酒,哪里是那么快便能恢复的?其速度依然不如冯霸,两人飞快交手十几回合,李元审便觉得应对冯霸刀势已然越来越困难了。
李曜所扎营的地方,乃是平坦宽阔之处,为的是巡哨方便查探,而潞州兵一是人数较多,二是又在自己的地盘上,也没怎么考虑过会被偷袭之类的可能,因此扎营之处乃是一处临近浊漳河的小树林边。
小树林的好处是取柴方便,他们来得晚,方才心中都急着生火做饭,是以此地乃是最佳选择。不过由于李元审一过河便去找李曜的麻烦,而冯霸立刻抓紧机会策反了潞州士卒,因此到了这时候,其实潞州兵们都还是空着肚子在打。
军营鏖战方酣,小树林边,最临近军营之处却忽然冒出三个脑袋。
李曜的心情稍微有点紧张,这是过去在玩战略、战术等各类游戏的时候感受不到的,哪怕号称的经典的“全面战争”系列,双方对垒也不会给李曜这种感觉。他心里不禁感慨一声:“还是得自己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才他妈有激情啊……”
“郎君,李将军一方,已然劣势尽显,若不及时救援,只怕便要糟糕。”这话自然不可能是憨娃儿说的,只有卢三这个见识多广的老江湖才能有此判断。
不过李曜心情虽然紧张,但他毕竟是纸上谈兵……不对,应该说是“屏幕谈兵”多年的游戏战略战术大师,此刻虽然心中蠢蠢欲动之极,可心底里倒还冷静,面上正是过去玩游戏到紧要关头时的那种极端冷静,低声开口道:“不忙。”
卢三一怔,还以为自家郎君被这等战事吓坏了,竟然在关键时刻打了退堂鼓,忙劝道:“郎君,李将军若是不支,还尽可走得,那冯霸手下的人毕竟也是李将军管带多年,总不至于对他痛下杀手,可俺们不行啊,李将军一走,这冯霸一定立即调转刀锋来杀俺们,到时候可就大难临头了!”
李曜深吸一口气,再次平静了一下心情,坚决道:“我知道,我们既然来了,自然是要出手的,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卢三眉头深皱,李曜瞥了他一眼,心道:“这卢三不知道老子对战的胜率有多高,看来只怕对老子没啥信心,这可不好,军心士气这东西,在游戏里都那么重要,在冷兵器实战中只怕更重要一点,他是个领头的,他都没信心的话,其余人岂非更加不堪?”
于是李曜温言解释道:“卢三,你且看此战局面,李将军麾下虽然处于劣势,但是伤亡可重么?不重!这是为何?我看原因有二:其一,后院将虽是牙军精锐,但李将军身为潞州牙将,他的人更是精锐中的精锐,其真正战力绝不会比冯霸手下这五百人差,他们处于劣势,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想与对方作生死之搏;其二,对方之兵也不想与李将军部众搏一生死,只是他们的确想要回到潞州,而不愿意去晋阳,所以不得不打这一战。处于这两难之中,他们心中其实颇为犹豫,因此此时关键,不在于双方这近千兵将,而在于……”李曜食指朝李元审和冯霸一指:“而在于李将军和冯霸二人的交手,谁能最后获胜!”
卢三皱眉道:“怎会如此?”
李曜轻轻一笑,拍了拍卢三的肩膀:“为将帅者,必查军士之心。冯霸今日造反,选了个好时机,但是对于这些兵士而言,却也正是求之不得。河北诸镇,对朝廷还剩多少忠义之心,那可难说得紧,不过眼下这些士兵将校要说想造朝廷的反,恐怕还不至于,可要说造造自家节帅的反,他们可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哦,我的意思是说,他们是不会有半点内疚的。那么如此一来,他们需要担心的就只有一点,那就是万一造反失败,后果会怎样。”
李曜嘿嘿一笑:“我告诉你,卢三,后果几乎什么都不会有。一句‘我等受冯霸裹挟’就可以推得一干二净。为何啊?因为法不责众!这里别看只有五百人,可这五百人既然是牙军,那么多半是世代从军,其军中关系网复杂无比,说不得这五百人就能把整个潞州军牵连得七七八八,纵然他们这次造反失败了,你说潞帅难道还敢下令把他们都杀了不成?那是与虎谋皮!因此,这些人现在都是在做样子而已,心里就是等李将军和冯霸分个胜负,否则他们离这二位老远,给他们留那么大的空地干嘛?只要他们二人分出胜负,一切就都好办了。若是李将军胜了,冯霸必死,接下来大伙儿纷纷向李将军求饶,李将军必然也不会犯众怒去追究大伙儿的责任,于是大伙儿老老实实背上晋阳;若是冯霸胜了,除非他能阵斩李将军于刀下,否则李将军多半有机会逃走,但接下来嘛,就是冯霸纠集全军来找咱们晦气,把咱们的五千把马刀弄到手,冯霸就会沿途招兵杀回潞州……”
卢三这下才终于惊讶了:“郎君庙算,竟而如此深远。然则如今看来,李将军已然处于劣势,他先前饮过酒,一俟酒水化汗流尽,必有一阵脱力,如此……只怕久战不利。”
李曜点点头,这的确是最大的一个问题,必须准确把握李元审的战力才好办,而难就难在李曜武功太过稀松平常,实在没有这等观察力。他叹了口气:“卢三,你再细看,双方士卒交锋,到了此时,虽然伤损不大,但毕竟还是有了伤损,看起来……似乎也有几个意外战死的。这等情形只要再继续下去,过不了多久,他们互相克制的心态就要发生变化,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李将军能坚持到那个时候,他手下的兵将忍不住动了真格,那个时候咱们在趁机杀出,才是一举底定乾坤!”
卢三眼神完全变了,他虽然没有想到这么深远,可毕竟是有见识的人,李曜说的这个策略、这个时机,只要把握准了,那么他们这两百人就是真真正正的决定性力量!
这个五郎君,他真的看不透了。一个如此年轻的人,竟然能把交战双方的心态估算得如此精确!这,这也太过于恐怖了!
高手过招,最关键的不是招式被人料准,而是心绪变动被人把握。就如同西门吹雪之于叶孤城,西门吹雪感到叶孤城心态没有平静,甚至不愿与他交手,便是因此而已,不愿乘人之危罢了。
卢三的武功如何李曜并不清楚,但显然他的经验比李曜丰富得多,此时一听李曜解释,立刻朝李元审望去,细细看了几招,便道:“李将军约莫还能支撑半柱香的时间。”
李曜正待点头,不料憨娃儿居然插了句话:“那个冯霸,也没多少力气了。”
李曜听得大奇,反问道:“你怎么知道?”
憨娃儿痴痴地道:“不知道……俺,俺是这么觉得的。”
李曜顿时翻了个白眼,正准备在他后脑勺上拍一下以示惩戒,卢三却道:“郎君,憨娃儿看得不差,冯霸似乎也有些消耗太大,力气恐怕要开始不济了。”
李曜奇道:“怎么你也这么看?”
卢三有些尴尬,轻咳一声:“原本俺也没注意,不过憨娃儿一说俺就发现了。郎君请看,那冯霸先前所用招式,均是大开大阖,走迅疾刚猛之法。方才这连续十招以上,却换了些小巧招式,这是为何?无非是感到力气吃紧,要省点力气罢了。”
李曜恍然道:“原来此人真实实力不如李元审?”
卢三却摇了摇头:“那倒未必,只是冯霸此前一味抢攻,意图趁李将军醉酒后动作迟缓而尽快取胜,因此耗力过甚,此时见拿不下李将军,只好被迫变计。说来李将军不愧是潞州牙将,他一开始便发现自己的劣势所在,一直都采取大巧若拙地打法,用最小的动作来回应冯霸,甚至逼着冯霸与他硬拼力气……李将军战阵经验丰富,若不是饮了酒,冯霸在他手下最多走不过五十招!”
李曜心中奇道:“历史上李元审可是败给冯霸了的,可那次没有我搅局啊,他难道也还是饮了酒?不至于这么巧吧?”
他心中疑惑,忍不住问道:“那现在李将军莫非反有胜算?”
卢三再次摇头:“不然,李将军虽然已经将自己的优势利用到最甚,然则他毕竟是饮了酒,力尽之后必然全身脱力。而冯霸没有饮酒,即便力气不济,至少不至于脱力。届时李将军只怕……危矣。”
李曜听完,猛然举手。
他身后的人群立刻各自做起最后准备,两百人纷纷舒展了一下筋骨,然后马刀出鞘,等着李曜最后的命令。
卢三也立刻活动了一下腰身,手中也拿着一把马刀。
只有憨娃儿不同,他半蹲着,像老虎一样伸了伸腰,那动作感觉就像老虎伸了个懒腰,然后便是一阵“咯嘣”、“咔咔”的声音,却是他全身关节都响了一遍。
李曜心中大奇,欲要问他,却已经不是时候,只好眼睁睁看着憨娃儿又站了起来,手里钢棍一摆。
李曜忽然从憨娃儿身上感到一阵威压!这不是那种精神上的威压,而是憨娃儿身上那种仿佛凝结成了实质的力量感所形成的威压。
虽然,憨娃儿脸上还是憨憨痴痴,只是隐约目光有些不对劲,似乎把场中的人都当成了李曜许给他的几斤肉。但是那股力量感,却是实实在在地冲击到了李曜的内心。
“草泥马啊,书上说霸王一吼,敌军将领直接吓破苦胆而死,这憨娃儿还好没有霸王那种杀气,要不然他站在老子面前吼一声,老子只怕也要大大的不妙了!”
李曜定了定神,嘴唇用力一抿,猛然一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