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长安的所为,多是些学问上的物什,孤王是看不懂的,但是河中的事情,孤王看得懂……他欠孤王一个解释。”
第213章 王业之基(九)
邠州,邠宁节度使府上,今日有客上门。
这位客人穿得并不华贵,身后的随从也尽是朴实装扮,从主到仆,看起来都是冷冰冰的,实在不像什么豪门大户,但奇怪的是,他们所骑的马匹,却是雄骏异常,煞是古怪。
那客人向门子递上名帖,门子略微看了一眼,不冷不热地道:“这位先生莫非上门找耍子,须知这里是邠宁节度使府,不是你家后院。”他将帖子扔还给来客,哼哼一声,道:“你这帖子上只落款一个‘代北故人’,姑且不论你是否真个识得我家节帅,就算识得,你却叫某如何去跟节帅说起?”
来人那四方脸上刀眉一皱,左右看了看附近,道:“那你便去与你家节帅说‘邈吉烈来了’便是,他绝不会怪罪于你。”
那门子本来还拿捏着架势,忽然猛地一下醒悟,这名字错非是沙陀语,否则怎会这般古怪?他额头瞬间见汗,暗道:“要糟,这人既是沙陀人,又指名道姓要见节帅,没得还真是节帅故人……”想到此处,再也不敢当怠慢,匆忙一礼,请来客在花厅暂歇,自己急急去通传禀报去了。
邈吉烈何人?正是李嗣源,如今的保塞节度使。
门子一走,李嗣源麾下随从便有人道:“节帅,邠帅是您兄长,何必这般谨慎,竟还被这狗眼看人低的门子小瞧,错非是看在邠帅面上,方才某就恨不得一巴掌打得他跪下磕头!”
李嗣源上了战场,勇猛是不消说的,但平时却是甚为宽和,听了这话也只是微微摇头,道:“某为延帅(保塞军治所延州),身负重任,如今离镇而来邠州,虽有不得已之苦衷,却也不便堂皇行事。至于门子……一辈子也只是这般一个人罢了,与他计较什么。”他说着,笑了笑,对几名随从道:“你等都是某的牙兵,最是亲信不过,将来立了功了,自然有掌兵主事的一天,那时节你们便会明白,委实无须与这等人计较甚么……当初我曾听蒲帅说过一句话,我未读过书,他那原话是不记得了,不过大意还记得,却是是说鲲鹏从不在意虾蟹燕雀想些什么……你们可明白我这番话的意思?”
众人自然明白,当下精神一振,各自应了。
李嗣源笑起来,正要再勉励几句,忽然便听见李嗣昭的声音在花厅外响起:“老十,是你么?”说着,便看见李嗣昭穿着一身燕居常服出现在了门口。
李嗣源微微弯腰,拱手一礼:“九兄,正是小弟不请自来,打搅兄长了。”
李嗣昭连忙回礼,又请他落座,笑道:“你我兄弟,素来亲近,你来看某,怎说得打搅?不过……邈吉烈,正阳前次革新时政,交待了许多事情到关中各镇,某这邠宁镇现在还是在千头万绪之下刚刚摸出点门路,你在延州难道便全然做好,竟有空来某这里串门了?”
他这话显然有打趣的意味,但李嗣源却是个十分严肃、极少开玩笑的人,当下只是微微摇头:“某少时失怙,未曾读书识字,右相政令下达之后,某实不知如何是好,便请朝廷遣人专为负责,节度使府全力配合,也就是了。”
李嗣昭知道李嗣源为人素来忠直厚道,其人严于律己,已近苛刻,因此他在谈正事时提到李曜,都是直接尊称官名,当下只是笑了笑,刚准备回话,却听李嗣源继续道:“至于此次前来,自然不是串门,而是有一件要事,近来一直在某心头盘旋,却无人可说,如今风云变幻,已经不能再等下去,只好来九兄处,请兄长指点一二,小弟不胜感激。”
李嗣昭慢慢收起笑脸,看着他的眼睛,问道:“……唔,那你便说来听听,所为何事?”
李嗣源深吸一口气,缓缓道:“若有一日,大王传令我等领兵相救太原,右相却命我等按兵不动,我等如何是好?”
李嗣昭面上笑容尽去,沉下脸问:“邈吉烈,你这是什么话?大王与正阳何曾有过这般大的分歧?”
李嗣源毫不退缩,直视李嗣昭的眼睛,坚持道:“小弟便是这一问,兄长只须回答便可。”
李嗣昭的瞳孔微微一缩,却仍未直接回答,反而道:“不,我必须知道你为何会这般想,你是不是听到过什么流言蜚语?”
“流言蜚语?”李嗣源摇头道:“我只相信自己的眼睛。”
“哦?那么,你看到了什么?”李嗣昭问。
李嗣源叹息道:“我看到汴贼猖狂,威服河北;我看到太原疲惫、河中空虚;我看到大王数次提醒正阳,正阳却仍一意孤行……兄长,正阳的确与我等相交甚厚,可大王却是我等假父,似我等这些人能有今日,实乃大王器重在前,正阳相助在后,若舍大王就正阳,心中岂能自安?”
李嗣昭皱起眉头:“那你此来,便是来告诉我,一旦真是大王教令与朝廷诏谕相悖,则你必以大王教令是从,是么?”
李嗣源叹道:“是,而且小弟希望兄长也能如此。”
李嗣昭心中也叹息一声,暗道:“邈吉烈啊邈吉烈,事情要真是到了那一步,你就不怕我已经倒向正阳,趁你此来,直接把你给抓了么?”当下苦笑道:“此事,且与八兄再上议一议,然后定论不迟。”
李嗣源微微一怔:“八兄?他不是在陇州么?”
李曜之前让李嗣昭、李嗣源以及李存审分镇邠宁、保塞、天雄(无风注:天雄节度使在唐末有两个,一个是以陇州为治所,又叫保胜节度使;一个是以魏州为治所,又名魏博节度使。这里是陇州天雄。),之所以这么安排,一个是当时情况下这三镇最方便直接拿下,一个是拿下这三镇,就正好对关中的其他势力进行了“分割包围”。比如保塞军,以北是党项定南节度使辖区,以南是鄜坊节度使辖区,再往南是长安京畿,往西则就是邠宁了。而邠宁以南就是凤翔,以西则是泾原。泾原再西则是天雄,天雄东南又是凤翔。
他三人分镇三处,正是为了将关中其他势力分割开来,使得其余势力都不能不随时小心谨慎,不敢对长安生出奢望,谁料李嗣昭却忽然冒出这么一句,难怪李嗣源会惊讶。
却不意李嗣昭大声道:“八兄,事已至此,你也出来说话吧。”
第213章 王业之基(十)
花厅门口,又闪出一人,面色肃然,正是李存审。
李嗣源起身讶然道:“八兄竟在邠州?”他忽然醒悟过来,恍然道:“难道八兄此来也是为了……”
李存审面色沉重地点了点头,在李嗣昭的招呼下与李嗣源一同坐下,看了二人一眼,苦笑道:“不瞒十弟,愚兄近来也是食不知味,晋阳那边……一团乱麻啊。”
李嗣源是个单纯武将,虽然没读过书,却听府上幕僚说过君子不党的道理,因此他平时很少与其他将领私下联系,闻听此话,顿时一惊:“晋阳怎的乱了?”
李存审看了李嗣昭一眼,才对李嗣源苦笑道:“还能怎的,各种流言蜚语传得沸沸扬扬、有声有色,不过说法虽多,无非就是说正阳要独树一帜,自己撇开河东单干了……现在盖公又在病中,大王府上也没有半句话传出来,军中、民间,说什么的都有……现在朱温在汴州磨刀霍霍,晋阳城里人心惶惶,偏生正阳也没个解释……这事闹得!”
一番话说得李嗣源忧心忡忡,李嗣昭却是皱着眉头,沉吟道:“正阳没有解释不奇怪,但是大王……真没说什么?”
“嗯?”李存审略有不解。
李嗣源却疑惑道:“正阳没有解释为何就不奇怪了?”
“呵呵。”李嗣昭笑起来,道:“有道是君子坦荡荡,正阳这人,你们还不清楚?他自觉问心无愧,就肯定不会多做解释,这就是所谓的魏晋风骨嘛……不过话说回来,以正阳为人处事之周全,按说不该全无反应,至少应该给大王做一说明。”
李嗣源对“魏晋风骨”毫不了解,但知道这是个用在文人雅士身上的词,闻言不禁沉默下来。李存审却迟疑道:“那大王始终不予回应,却是什么意思?”
李嗣昭也有些迟疑,想了想,才道:“这个……就不好说了,或许是正阳的说明并未让大王全然接受,也或许是正阳让大王故意这般做的。”
“故意?”李嗣源这次忍不住问了:“这又是为何?”
李嗣昭苦笑道:“正阳若要算计人,谁能知道他是怎么设计的?以我之见,我等这般瞎琢磨也没用,不如这样,我等三人一道,去一趟长安,个中缘由,自然便知。”
李存审点头道:“不错,瞎猜全无意义,不如直接去问正阳,反倒简单。”
李嗣源犹豫了一下,问道:“此时正阳心思究竟如何,我等全不知晓,此去长安,可要领兵?”
李嗣昭吓了一跳,忙道:“切记不可!”
李嗣源挠了挠头,郝然道:“某非怀疑正阳,只是……”
李存审苦笑道:“十弟,收了这份心思吧,你是想我三人何兵,万一正阳真有什么别样心思,看了我们三人领兵前往,便也该收敛了,是么?”
李嗣源本是厚道直爽之人,他确实有这种意思,只是却没去想,李嗣昭和李存审都是心思灵巧之辈,这点心思如何瞒得过他们?
李存审叹了口气,道:“某那天雄军,战兵不过三万,吐蕃虽已衰弱,也不能全无防备,若是出兵,顶破天两万,你二人若要出兵,能有多少?”
李嗣源道:“保塞军能出之兵,最多也就如此。”
“邠宁可出之兵倒是有个三万许,不过不是老兵油子,就是新兵蛋子,要去跟正阳麾下那横扫关中的护国军打……须知这邠宁军被正阳连败两次,早被打怕了,现在要去的话,只怕还没看见蒲军,便要自己散了伙。”李嗣昭说着苦笑摇头道:“再说,我看正阳绝非那等人,我三人还是只带几百牙兵,亲自走一趟长安便是。”
李存审也道:“我意也是如此,我三人与正阳私交皆厚,他便是真有所设计,若我三人亲至,也总该不怕泄密,当可告知了吧。”
李嗣源本就觉得自己那样怀疑李曜颇不义气,既然两位兄长都同意亲自走一趟长安,他又岂是什么胆小怕死之辈?当下也道:“那好,小弟也无异议。”
长安,陇西郡王府后花园中,李曜正在作一副花鸟画,冯道在一边看着,时不时说上几句什么。
过了半晌,李曜忽然哈哈一笑,摇头道:“看来人的天赋总是有限的,某学这丹青之术也有些时日了,画出来还是这般不堪。某画的这鸟儿,都快肥成鸡了……”
冯道本想说两句好听的,但李曜的国画的确是太过不堪入目,冯道思来想去也找不到一个委婉的词来,只好道:“其实老师何必求全责备,老师那炭笔素描,已然是开宗立派之画风,这山水、花鸟……呃,不练也罢,不练也罢,天下钟灵毓秀,岂能全在一人身上?”
冯道这话,对于学生来说,本来是有些过了,不过李曜却从不觉得学生对老师也要“为尊者讳”,当时便笑道:“说的也是,琴棋书画,我琴道画道虽然难算正道雅道,却也有别出心裁之处,而棋道、书道,总还算拿得出手,这也便够了……毕竟,这调鼎天下,靠得可不是这些。”
冯道也笑,点头道:“老师所言正是。”
李曜结果侍女递过的湿巾擦了擦手,忽然笑道:“下己早上来过,把近来各地情形与我分说了,大抵不出所料,均以为我对大王已经心生二志,好,好,很好!”
冯道笑道:“那么,老师是不是该进行下一步计划了?”
“那是自然。”李曜微微抬起头,傲然道:“为师布下这么大一局棋,岂能不让全天下随我起舞!”
冯道虽然对李曜的安排早有了几分了解,但听了这话,仍然觉得心头发热,仿佛血液都要沸腾起来。
我心一动,天下随舞!
大丈夫用智,当如斯夫!
“那么成都那边?”冯道定了定神,立刻问道。
李曜一摆手:“信我早已写好,可以发给王建了。”
冯道立刻应命,不过嘴唇动了动,却似乎欲言又止。李曜岂能不知他在想什么,便又道:“陛下这边大可放心,不过是让他封官许愿罢了……何况此事成了,对朝廷也是大有好处的,他岂会不知?”
“是,学生这便去办。”
第213章 王业之基(十一)
李茂贞自被李曜击败,十成家业丢了七成,好在凤翔老巢和兴元仍在,还能关起门来做个岐王,不过上次一败,他是真被李曜打得怕了,如今竟然越发笃信佛教来,在凤翔大兴佛事,自家节帅府里,也有专门的佛堂,还延请了高僧前来说法讲禅。
这一日他刚从佛堂出来,想到禅师说的忍道,禁不住想:“李存曜此子年轻得意,如今渐有不臣之志,就连对太原,似乎也不再像以往那么恭顺了。我再忍耐些时日,只怕李克用那暴虎便要怒发冲冠,领兵再入关中,到那时节,这对假父子鹬蚌相争,我又岂能没有机会渔翁得利?罢了,罢了,就再忍耐些日子吧……”
刚刚念及此处,忽然一名牙兵小校跌跌撞撞跑了进来,撞得一名家仆四脚朝天。李茂贞脸色一沉,可还没等他斥责出声,那小校已经嚎了起来:“大王,祸事啦,祸事啦!”
李茂贞大怒,喝道:“你家大王我好得不得了,再活四十年也轻而易举,祸事个屁!”
也不知是李茂贞平时御下不严还是这小校已经没心思怕他发怒了,依旧干嚎道:“长安传来消息,右相李存曜奉圣命校阅三军,当众宣读陛下诏书,要再讨凤翔了!”
李茂贞怒气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股寒气却从脚底直冲脑门,他只觉得手足冰凉,下意识反问:“李存曜再讨凤翔?”
“是啊大王!”那小校虽然慌乱,话倒是说清楚了:“他是当众宣读诏书,这消息拦都拦不住,现在凤翔城里全知道了!许多人收拾了细软,正成群结队逃难了!”
李茂贞按说也是久经考验的造反派头子了,此刻却一时惊得呆若木鸡,李曜和其麾下的蒲军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他深知自己以现在的实力,根本不足以抗衡这个新的关中王,更何况李曜既然动了,邠宁、保塞、天雄三镇岂能不动?鄜坊、泾原二镇刚刚表示投效李曜,又岂敢不动!
如此算来,李曜甚至有可能发动二十万大军来战凤翔!
李茂贞心底生出一丝绝望——刚刚签下的停战协定,立刻就要打破了么?
不得不说,中国人在契约精神上确实较差,中国历来讲究的是兵不厌诈,李茂贞在此时此刻,对李曜万分怨恨,却也未曾考虑让那一纸合约发挥什么效用,或许在他看来,那东西根本没用,李曜想打仍然是照打不误,况且李曜手头还有一张王牌:皇命!但凡在我华夏,合约还能大过皇命不成?既然有皇命让李曜抓在手里,打谁不打谁,不过就是一句话的问题,天下间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但李茂贞发呆也只是一瞬间的事,狗急了也会跳墙,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他立刻收拾心情,喝道:“速速传孤王之命,召集诸将议事!”
那小校其实也是李茂贞亲信,不然不能这么轻易来到他面前,此时精神振奋了一点,忍不住问:“大王,凤翔可能守住?”
李茂贞面色沉沉,眼中闪过一抹决然:“唇亡齿寒,我凤翔、兴元若失,王建就不担心他的蜀中王做不成么?还有朱温,他岂能坐视李存曜独得关中,而后与他争锋?孤王当南联成都,东约汴州,誓死卫我凤翔!”
小校神色大定,用力点头:“大王高见,仆这便去请诸位将军!”
成都王建,据凤翔最近,最先接也到诏书,外加李曜的一封亲笔信。看了诏书与私函之后,王建立刻召众谋士冯涓、周痒、綦毋谏、韦庄等商议是否出兵。他说道:“我今日接到李存曜与朱全忠书信,请结援,二人皆许以功成之日,授我蜀王。我尚自犹豫,且又得天子诏书,不知如何抉择,请诸公为我一谋。”
第213章 王业之基(九)
邠州,邠宁节度使府上,今日有客上门。
这位客人穿得并不华贵,身后的随从也尽是朴实装扮,从主到仆,看起来都是冷冰冰的,实在不像什么豪门大户,但奇怪的是,他们所骑的马匹,却是雄骏异常,煞是古怪。
那客人向门子递上名帖,门子略微看了一眼,不冷不热地道:“这位先生莫非上门找耍子,须知这里是邠宁节度使府,不是你家后院。”他将帖子扔还给来客,哼哼一声,道:“你这帖子上只落款一个‘代北故人’,姑且不论你是否真个识得我家节帅,就算识得,你却叫某如何去跟节帅说起?”
来人那四方脸上刀眉一皱,左右看了看附近,道:“那你便去与你家节帅说‘邈吉烈来了’便是,他绝不会怪罪于你。”
那门子本来还拿捏着架势,忽然猛地一下醒悟,这名字错非是沙陀语,否则怎会这般古怪?他额头瞬间见汗,暗道:“要糟,这人既是沙陀人,又指名道姓要见节帅,没得还真是节帅故人……”想到此处,再也不敢当怠慢,匆忙一礼,请来客在花厅暂歇,自己急急去通传禀报去了。
邈吉烈何人?正是李嗣源,如今的保塞节度使。
门子一走,李嗣源麾下随从便有人道:“节帅,邠帅是您兄长,何必这般谨慎,竟还被这狗眼看人低的门子小瞧,错非是看在邠帅面上,方才某就恨不得一巴掌打得他跪下磕头!”
李嗣源上了战场,勇猛是不消说的,但平时却是甚为宽和,听了这话也只是微微摇头,道:“某为延帅(保塞军治所延州),身负重任,如今离镇而来邠州,虽有不得已之苦衷,却也不便堂皇行事。至于门子……一辈子也只是这般一个人罢了,与他计较什么。”他说着,笑了笑,对几名随从道:“你等都是某的牙兵,最是亲信不过,将来立了功了,自然有掌兵主事的一天,那时节你们便会明白,委实无须与这等人计较甚么……当初我曾听蒲帅说过一句话,我未读过书,他那原话是不记得了,不过大意还记得,却是是说鲲鹏从不在意虾蟹燕雀想些什么……你们可明白我这番话的意思?”
众人自然明白,当下精神一振,各自应了。
李嗣源笑起来,正要再勉励几句,忽然便听见李嗣昭的声音在花厅外响起:“老十,是你么?”说着,便看见李嗣昭穿着一身燕居常服出现在了门口。
李嗣源微微弯腰,拱手一礼:“九兄,正是小弟不请自来,打搅兄长了。”
李嗣昭连忙回礼,又请他落座,笑道:“你我兄弟,素来亲近,你来看某,怎说得打搅?不过……邈吉烈,正阳前次革新时政,交待了许多事情到关中各镇,某这邠宁镇现在还是在千头万绪之下刚刚摸出点门路,你在延州难道便全然做好,竟有空来某这里串门了?”
他这话显然有打趣的意味,但李嗣源却是个十分严肃、极少开玩笑的人,当下只是微微摇头:“某少时失怙,未曾读书识字,右相政令下达之后,某实不知如何是好,便请朝廷遣人专为负责,节度使府全力配合,也就是了。”
李嗣昭知道李嗣源为人素来忠直厚道,其人严于律己,已近苛刻,因此他在谈正事时提到李曜,都是直接尊称官名,当下只是笑了笑,刚准备回话,却听李嗣源继续道:“至于此次前来,自然不是串门,而是有一件要事,近来一直在某心头盘旋,却无人可说,如今风云变幻,已经不能再等下去,只好来九兄处,请兄长指点一二,小弟不胜感激。”
李嗣昭慢慢收起笑脸,看着他的眼睛,问道:“……唔,那你便说来听听,所为何事?”
李嗣源深吸一口气,缓缓道:“若有一日,大王传令我等领兵相救太原,右相却命我等按兵不动,我等如何是好?”
李嗣昭面上笑容尽去,沉下脸问:“邈吉烈,你这是什么话?大王与正阳何曾有过这般大的分歧?”
李嗣源毫不退缩,直视李嗣昭的眼睛,坚持道:“小弟便是这一问,兄长只须回答便可。”
李嗣昭的瞳孔微微一缩,却仍未直接回答,反而道:“不,我必须知道你为何会这般想,你是不是听到过什么流言蜚语?”
“流言蜚语?”李嗣源摇头道:“我只相信自己的眼睛。”
“哦?那么,你看到了什么?”李嗣昭问。
李嗣源叹息道:“我看到汴贼猖狂,威服河北;我看到太原疲惫、河中空虚;我看到大王数次提醒正阳,正阳却仍一意孤行……兄长,正阳的确与我等相交甚厚,可大王却是我等假父,似我等这些人能有今日,实乃大王器重在前,正阳相助在后,若舍大王就正阳,心中岂能自安?”
李嗣昭皱起眉头:“那你此来,便是来告诉我,一旦真是大王教令与朝廷诏谕相悖,则你必以大王教令是从,是么?”
李嗣源叹道:“是,而且小弟希望兄长也能如此。”
李嗣昭心中也叹息一声,暗道:“邈吉烈啊邈吉烈,事情要真是到了那一步,你就不怕我已经倒向正阳,趁你此来,直接把你给抓了么?”当下苦笑道:“此事,且与八兄再上议一议,然后定论不迟。”
李嗣源微微一怔:“八兄?他不是在陇州么?”
李曜之前让李嗣昭、李嗣源以及李存审分镇邠宁、保塞、天雄(无风注:天雄节度使在唐末有两个,一个是以陇州为治所,又叫保胜节度使;一个是以魏州为治所,又名魏博节度使。这里是陇州天雄。),之所以这么安排,一个是当时情况下这三镇最方便直接拿下,一个是拿下这三镇,就正好对关中的其他势力进行了“分割包围”。比如保塞军,以北是党项定南节度使辖区,以南是鄜坊节度使辖区,再往南是长安京畿,往西则就是邠宁了。而邠宁以南就是凤翔,以西则是泾原。泾原再西则是天雄,天雄东南又是凤翔。
他三人分镇三处,正是为了将关中其他势力分割开来,使得其余势力都不能不随时小心谨慎,不敢对长安生出奢望,谁料李嗣昭却忽然冒出这么一句,难怪李嗣源会惊讶。
却不意李嗣昭大声道:“八兄,事已至此,你也出来说话吧。”
第213章 王业之基(十)
花厅门口,又闪出一人,面色肃然,正是李存审。
李嗣源起身讶然道:“八兄竟在邠州?”他忽然醒悟过来,恍然道:“难道八兄此来也是为了……”
李存审面色沉重地点了点头,在李嗣昭的招呼下与李嗣源一同坐下,看了二人一眼,苦笑道:“不瞒十弟,愚兄近来也是食不知味,晋阳那边……一团乱麻啊。”
李嗣源是个单纯武将,虽然没读过书,却听府上幕僚说过君子不党的道理,因此他平时很少与其他将领私下联系,闻听此话,顿时一惊:“晋阳怎的乱了?”
李存审看了李嗣昭一眼,才对李嗣源苦笑道:“还能怎的,各种流言蜚语传得沸沸扬扬、有声有色,不过说法虽多,无非就是说正阳要独树一帜,自己撇开河东单干了……现在盖公又在病中,大王府上也没有半句话传出来,军中、民间,说什么的都有……现在朱温在汴州磨刀霍霍,晋阳城里人心惶惶,偏生正阳也没个解释……这事闹得!”
一番话说得李嗣源忧心忡忡,李嗣昭却是皱着眉头,沉吟道:“正阳没有解释不奇怪,但是大王……真没说什么?”
“嗯?”李存审略有不解。
李嗣源却疑惑道:“正阳没有解释为何就不奇怪了?”
“呵呵。”李嗣昭笑起来,道:“有道是君子坦荡荡,正阳这人,你们还不清楚?他自觉问心无愧,就肯定不会多做解释,这就是所谓的魏晋风骨嘛……不过话说回来,以正阳为人处事之周全,按说不该全无反应,至少应该给大王做一说明。”
李嗣源对“魏晋风骨”毫不了解,但知道这是个用在文人雅士身上的词,闻言不禁沉默下来。李存审却迟疑道:“那大王始终不予回应,却是什么意思?”
李嗣昭也有些迟疑,想了想,才道:“这个……就不好说了,或许是正阳的说明并未让大王全然接受,也或许是正阳让大王故意这般做的。”
“故意?”李嗣源这次忍不住问了:“这又是为何?”
李嗣昭苦笑道:“正阳若要算计人,谁能知道他是怎么设计的?以我之见,我等这般瞎琢磨也没用,不如这样,我等三人一道,去一趟长安,个中缘由,自然便知。”
李存审点头道:“不错,瞎猜全无意义,不如直接去问正阳,反倒简单。”
李嗣源犹豫了一下,问道:“此时正阳心思究竟如何,我等全不知晓,此去长安,可要领兵?”
李嗣昭吓了一跳,忙道:“切记不可!”
李嗣源挠了挠头,郝然道:“某非怀疑正阳,只是……”
李存审苦笑道:“十弟,收了这份心思吧,你是想我三人何兵,万一正阳真有什么别样心思,看了我们三人领兵前往,便也该收敛了,是么?”
李嗣源本是厚道直爽之人,他确实有这种意思,只是却没去想,李嗣昭和李存审都是心思灵巧之辈,这点心思如何瞒得过他们?
李存审叹了口气,道:“某那天雄军,战兵不过三万,吐蕃虽已衰弱,也不能全无防备,若是出兵,顶破天两万,你二人若要出兵,能有多少?”
李嗣源道:“保塞军能出之兵,最多也就如此。”
“邠宁可出之兵倒是有个三万许,不过不是老兵油子,就是新兵蛋子,要去跟正阳麾下那横扫关中的护国军打……须知这邠宁军被正阳连败两次,早被打怕了,现在要去的话,只怕还没看见蒲军,便要自己散了伙。”李嗣昭说着苦笑摇头道:“再说,我看正阳绝非那等人,我三人还是只带几百牙兵,亲自走一趟长安便是。”
李存审也道:“我意也是如此,我三人与正阳私交皆厚,他便是真有所设计,若我三人亲至,也总该不怕泄密,当可告知了吧。”
李嗣源本就觉得自己那样怀疑李曜颇不义气,既然两位兄长都同意亲自走一趟长安,他又岂是什么胆小怕死之辈?当下也道:“那好,小弟也无异议。”
长安,陇西郡王府后花园中,李曜正在作一副花鸟画,冯道在一边看着,时不时说上几句什么。
过了半晌,李曜忽然哈哈一笑,摇头道:“看来人的天赋总是有限的,某学这丹青之术也有些时日了,画出来还是这般不堪。某画的这鸟儿,都快肥成鸡了……”
冯道本想说两句好听的,但李曜的国画的确是太过不堪入目,冯道思来想去也找不到一个委婉的词来,只好道:“其实老师何必求全责备,老师那炭笔素描,已然是开宗立派之画风,这山水、花鸟……呃,不练也罢,不练也罢,天下钟灵毓秀,岂能全在一人身上?”
冯道这话,对于学生来说,本来是有些过了,不过李曜却从不觉得学生对老师也要“为尊者讳”,当时便笑道:“说的也是,琴棋书画,我琴道画道虽然难算正道雅道,却也有别出心裁之处,而棋道、书道,总还算拿得出手,这也便够了……毕竟,这调鼎天下,靠得可不是这些。”
冯道也笑,点头道:“老师所言正是。”
李曜结果侍女递过的湿巾擦了擦手,忽然笑道:“下己早上来过,把近来各地情形与我分说了,大抵不出所料,均以为我对大王已经心生二志,好,好,很好!”
冯道笑道:“那么,老师是不是该进行下一步计划了?”
“那是自然。”李曜微微抬起头,傲然道:“为师布下这么大一局棋,岂能不让全天下随我起舞!”
冯道虽然对李曜的安排早有了几分了解,但听了这话,仍然觉得心头发热,仿佛血液都要沸腾起来。
我心一动,天下随舞!
大丈夫用智,当如斯夫!
“那么成都那边?”冯道定了定神,立刻问道。
李曜一摆手:“信我早已写好,可以发给王建了。”
冯道立刻应命,不过嘴唇动了动,却似乎欲言又止。李曜岂能不知他在想什么,便又道:“陛下这边大可放心,不过是让他封官许愿罢了……何况此事成了,对朝廷也是大有好处的,他岂会不知?”
“是,学生这便去办。”
第213章 王业之基(十一)
李茂贞自被李曜击败,十成家业丢了七成,好在凤翔老巢和兴元仍在,还能关起门来做个岐王,不过上次一败,他是真被李曜打得怕了,如今竟然越发笃信佛教来,在凤翔大兴佛事,自家节帅府里,也有专门的佛堂,还延请了高僧前来说法讲禅。
这一日他刚从佛堂出来,想到禅师说的忍道,禁不住想:“李存曜此子年轻得意,如今渐有不臣之志,就连对太原,似乎也不再像以往那么恭顺了。我再忍耐些时日,只怕李克用那暴虎便要怒发冲冠,领兵再入关中,到那时节,这对假父子鹬蚌相争,我又岂能没有机会渔翁得利?罢了,罢了,就再忍耐些日子吧……”
刚刚念及此处,忽然一名牙兵小校跌跌撞撞跑了进来,撞得一名家仆四脚朝天。李茂贞脸色一沉,可还没等他斥责出声,那小校已经嚎了起来:“大王,祸事啦,祸事啦!”
李茂贞大怒,喝道:“你家大王我好得不得了,再活四十年也轻而易举,祸事个屁!”
也不知是李茂贞平时御下不严还是这小校已经没心思怕他发怒了,依旧干嚎道:“长安传来消息,右相李存曜奉圣命校阅三军,当众宣读陛下诏书,要再讨凤翔了!”
李茂贞怒气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股寒气却从脚底直冲脑门,他只觉得手足冰凉,下意识反问:“李存曜再讨凤翔?”
“是啊大王!”那小校虽然慌乱,话倒是说清楚了:“他是当众宣读诏书,这消息拦都拦不住,现在凤翔城里全知道了!许多人收拾了细软,正成群结队逃难了!”
李茂贞按说也是久经考验的造反派头子了,此刻却一时惊得呆若木鸡,李曜和其麾下的蒲军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他深知自己以现在的实力,根本不足以抗衡这个新的关中王,更何况李曜既然动了,邠宁、保塞、天雄三镇岂能不动?鄜坊、泾原二镇刚刚表示投效李曜,又岂敢不动!
如此算来,李曜甚至有可能发动二十万大军来战凤翔!
李茂贞心底生出一丝绝望——刚刚签下的停战协定,立刻就要打破了么?
不得不说,中国人在契约精神上确实较差,中国历来讲究的是兵不厌诈,李茂贞在此时此刻,对李曜万分怨恨,却也未曾考虑让那一纸合约发挥什么效用,或许在他看来,那东西根本没用,李曜想打仍然是照打不误,况且李曜手头还有一张王牌:皇命!但凡在我华夏,合约还能大过皇命不成?既然有皇命让李曜抓在手里,打谁不打谁,不过就是一句话的问题,天下间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但李茂贞发呆也只是一瞬间的事,狗急了也会跳墙,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他立刻收拾心情,喝道:“速速传孤王之命,召集诸将议事!”
那小校其实也是李茂贞亲信,不然不能这么轻易来到他面前,此时精神振奋了一点,忍不住问:“大王,凤翔可能守住?”
李茂贞面色沉沉,眼中闪过一抹决然:“唇亡齿寒,我凤翔、兴元若失,王建就不担心他的蜀中王做不成么?还有朱温,他岂能坐视李存曜独得关中,而后与他争锋?孤王当南联成都,东约汴州,誓死卫我凤翔!”
小校神色大定,用力点头:“大王高见,仆这便去请诸位将军!”
成都王建,据凤翔最近,最先接也到诏书,外加李曜的一封亲笔信。看了诏书与私函之后,王建立刻召众谋士冯涓、周痒、綦毋谏、韦庄等商议是否出兵。他说道:“我今日接到李存曜与朱全忠书信,请结援,二人皆许以功成之日,授我蜀王。我尚自犹豫,且又得天子诏书,不知如何抉择,请诸公为我一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