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惠,你不用怕。这位是我的恩公俞相公。今天要不是他,我真差点回不来了。”
那个叫如惠的少妇听如此说,忙上前向俞仁施了一礼,“多谢俞恩公救了我家相公一命。”说完,又要给俞仁磕头。
俞仁忙将他扶起来,“不必客气。我也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
候景如向柳如惠摆了摆手。“俞恩公是有德君子,不喜欢这些俗礼。你还是先去后面,给俞恩公洗个干净的碗,把黄公公昨天带来的宫里的好茶泡一碗来是正经。”
俞仁正要说不必麻烦了,柳如惠却已经转身走了。
候景如见妻子走了,这才又向俞仁道,“恩公说的不错。我其实就跟个猴子差不多,哪里配去成衣铺。”
俞仁见候景如把自己方才那句话当了真,知道他是心里敏感。这就好比人们常说的,穷人最怕别人说自己穷,因为他们穷,所以自尊心的更强,就怕别人看不起他。
俞仁赶紧解释道,“我方才不过是跟你开个玩笑,候兄弟不要在意。我的意思是,以候兄弟的景况看,怎么也不是去长安街上买珠宝的人。而看候兄弟今天的样子,又不似是要去故意捣乱的。所以我奇怪罢了。”
“恩公说的不错。以我们的景况,确实不该去那种地方。可是,这当中是有原委的。恩公如果不嫌我罗嗦就听我细细跟您讲。”
俞仁感觉这个候景如虽然模样长的不怎么样,但为人倒也还爽直,便静静的听着,没有插嘴。
“这话还要从头说起。我们家原在河北保定府。我娘十八岁生了我以后,便被聘到宫里,给不知哪一位皇孙喂奶去了。
家里原以为,这一回我们候家从此可以飞黄腾达了。却没想到,我娘喂养的这位皇孙很不受皇上待见。我娘自进宫后,便很少回来。
前年我爹死了,娘也没有回来。
我跟如惠是从小便定的亲。如惠家虽然与我们在同一个村子,却比我们家的家境要好不知多少倍。我家仅有薄田三亩,他们柳家却有良田百亩。他爹早年还考中过秀才。
起初,我岳丈见我娘进了宫,对我家倒也殷勤。后来见我们家并无起色,心思便渐渐的淡了。
前年我爹病重,希望可以在死前亲眼看到我跟如惠完婚。我于是便去救我岳丈,没想到他却百般推诿。最终这个亲也没结成。去年,我又去柳家提出如惠完婚的事,我岳丈又以如惠年岁不小为由,一再推托。
我知道我岳丈无意将如惠许配给我。我便与如惠私下约定,一起往京城投奔我娘。
第二百二十三章 贫贱夫妻
所以,去年秋后,我便变卖了家里的田产,悄悄带着如惠逃到了京里。我们在京里打听了一个多月,才终于打听到我娘的下落。
只是听说我娘在宫里混的也很不好。她只给了我们五十两银子,便匆匆走了。
我们就用这五十两银子买了眼前的这间屋子,就这样在京里安定了下来。
我当时离开保定时曾对天发过誓,我这一辈子,如果不能让如惠过上金玉满堂的好日子,便誓不回保定。
可是如惠却说,她不想要什么金玉满堂。她说,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出息了,能给她在长安街上买支头钗,她便心满意足了。
但自从我们到了京里,我也就失了业。这里的事情实在太难找。我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找到一份稍稍稳定的工作。总是找些给人跑脚、扛货的临时的杂事。如果不是如惠从早到晚的,每天给几个大户人家洗衣服,我们只怕连饭都吃不饱。
所以,昨天上午,我娘突然托宫里一位公公又给我送了一百两银子,我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要实现如惠的那个心愿。没想到……”
说到这儿,候景如沉默了。
“后悔吗?”俞仁问。
候景如摇了摇头,“明天我还要去。不过,不去今天的那家了。这是如惠唯一的心愿,我就算是再被人打一次,也一定要把她想要的头钗给买回来。”
俞仁点点头,对面前的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人物流露出的真情与执拗,他稍稍有些感动。
“明天,我陪你去吧!那种地方的伙计,都是些以貌取人的势利眼。不过,我不明白,你怎么又会知道郑养性郑大官人的?”
俞仁在来京里的船上,听汪文言向他讲了不少朝中的事情,对于这位万历皇帝最得宠的妃子郑贵妃的侄子,自然有所了解。
我也是听宫里的公公们给我说的。我娘每次托宫里出来办事的公公们给我带东西时,我都要向他们打听我娘和我娘照顾的那位皇孙的情况。听他们讲,宫里有一个叫郑贵妃的极坏的恶婆娘,她总是让人欺负我那位奶兄弟,我娘每次为维护我那奶兄弟,都要挨他们的责骂,有时还要挨打。
每次我听到这事,便恨不能冲进宫去,把那个姓郑的老婆子给揪出来痛打一顿。可惜我进不了皇宫。
所以我就打听她的娘家。原来,这个郑老婆子的哥哥也住在京里,我于是便天天去他们家的院墙上画王八。有一次,我还真看到郑老婆子哥哥的一个小妾,在他们家后院的树丛里偷人。
那天晚上,我在他们家的院墙外画了一个特大的王八,然后买了瓶酒回家庆贺。
后来那郑婆子的哥哥死了,郑家便是郑养性那小子掌权了。这郑养性据说是从小在外混的,心狠手黑。我怕他们们撞见,便不再去画王八了。”
俞仁耐心的听着候景如把话讲完,也算是基本明白了他的情况。对于这个候景如,俞仁又多添了几分好感。必竟,无论是在现代社会,还是大明这个社会里,真情是难见的,率性的人也是难得的。人与人之间所见的更多的是虚情,亲情、友情,只要有利益的冲突,便随时可以出卖。
这个候景如虽然粗俗,虽然愚昧,可是他却真诚,他毫不掩示自己内心的爱恨。这样的人是可爱的。所以,俞仁并不因为他身份的低下而嫌弃或看不起他。
候景如不一定是好人,但是他对妻子的真情、对妻子的好,对亲人、对朋友的好,却是发自心内的。
俞仁在候家又坐了一会儿,与候景如又说了一会儿闲话,便回去了。
第二天,俞仁如约来到候家,陪候景如去长安街给他妻子挑了一件上好的金钗。候景如为此花去了他娘给他的全部一百两银子。
俞仁本想劝他挑一个小些的,留些银子改善生活。必竟,他们的日子过的很不宽裕,但是话到嘴边,他又止住了。因为他觉得自己如果这样说,便是对候景如对妻子纯洁真爱的一种玷污。
候景如穿着破旧的粗衣,他毫不在意,却舍得为了妻子的一个心愿而花去家里全部的储蓄。原本,他得了这一百两的银子,是可以考虑用这些钱来做些生意或者来改善一下自己两人的生活的。
可是,他却只用它给妻子买了一个头钗。也许,你会说他傻,说他呆。可是他却全不在意,无怨无悔。
送走了兴高采烈的候景如,俞仁正想在长安街上再逛一逛,却看到一队巡城兵全副武装的走了过来。
俞仁抬头看了看街上,原来还热闹的大街上,不过是一会儿的时间,便已然看不到几个人了。从这条宽阔的长街望过去。不远处的巷口,也正有一队兵马从那儿穿过。
俞仁感觉得周围的气氛有了明显的变化,也感受到了这种突然而来的压力。他估摸着,这座大明的首都很快将会发生一件大事。
俞仁不想惹事,于是低着头,匆匆的回到了汪家。
才到家不久,便见汪文言也回来了。
“俞兄弟看到外面的形势了吧!”
俞仁点点头。“怕是皇上的身体已经大不好了。”
“以我判断,只怕就在这一两天了。方才我回来的时,看到英国公张维迎亲自带着九城兵马司的人巡视城防。”汪文言小声道。
“可有什么确切消息?”俞仁问。
“我方才碰到从宫里出来的王安公公了。他说皇上早上时又吃了一颗红丸,然后病情突然加重。现在已经不能说话了,所以他紧急出宫,找杨大人他们商议去了。
此等国家大事,我一个小吏,他们不叫我。我也不便多打听,所以就回来了。”
汪文言话没说完,便见一个家人匆匆跑进来。
“老爷,杨大人派人来请,让您马上过去。”
汪文言点了点头。“知道了,你让他在外面等着。我马上就出去。”
说完,汪文言一面换衣,一面向俞仁道,“不跟你多说了。这几天形势未定。你跟蕊蕊记得一定要少出门,只在家里呆着便好。”
叮嘱完俞仁,汪文言便匆匆出门去了。
汪文言这一次出门,便是一连几天都没有回来。俞仁问汪家的下人,他们也只说老爷在杨大人家里,忙些什么就不知道了。
俞仁知道汪文言无事,也便不再多问了。
就在汪文言出门后的第二天,京城里便传出了风声,说是皇上死了。皇长子即将登基,继承帝位。
起初,这个消息还只是传言,到后来便被越来越多的人证实了。俞仁因为怕惹事,不便出门,便向汪家出去买米买菜的下人打听消息。菜市场里一向是人员最杂,也是消息最多的地方。
很快,泰昌帝驾崩的消息便得到了证实。
消息传出的头一两天里,京城里实行了戒严,到后来便慢慢的放松下来。
到的第七天时,终于传出消息,说是新皇登基了。
俞仁再也忍不住了,吃过午饭,他便带着赵蕊来到长安街上的一家茶楼。
赵蕊换成了男装,跟在他的身边。看上去,他们倒很像是一对主仆。
长安街上的这家福瑞茶楼本是京里达官显贵们闲来消遣的地方,而今天却显的格外热闹。许多人都是到这儿来打听消息的。如今,新皇既然已经登基,国家便是大局已定了。但是,这以后的情况会如何?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帝会重用哪些人?又会有哪些新政,这是大多数人所同共关心的。
俞仁带着赵蕊进了茶楼,却见一楼已经没有了空座,只好又上二楼。总算是在二楼找了一个与人合桌的位子。俞仁点了一壶上好的浙茶,又要了些小点,便坐了下来。
二楼的地方比一楼小的多,桌椅之间也空朗很多。虽然此时早已坐满了客人,却并不吵闹,许多人都与俞仁一个心思,是抱着只带耳不带口的态度来的。他们只是来听消息的。
只有靠南面的一桌上十分热闹。那一桌坐的是七八个读书人。俞仁离他们很近,倒是听的十分清楚。
“柳兄,你说这一次新皇登基,会不会重用咱们东林人?”
第二百二十四章 新政猜想
“当然,这是一定的事情好吧!你难道不知道吗?咱们皇上这次所以能够顺利继位,靠的就是咱们东林党的几位大人啊!如果不是杨涟杨大人拼死力争,咱们皇上只怕现在还在那个姓李的女人的掌握之中呢!
你没听说吗?先皇过世那天,皇上那是杨大人带头,刘阁老、周尚书还有英国公几个一起从那个姓李的女人手里硬抢出来的。要不是几位大人拼命,皇上哪能如此顺利继位。
不过,虽然把皇上抢出来了。但是那个姓李的女人却还是赖着不走。说什么皇上还小,先帝临终时托她照顾皇上。这些都是鬼话。你想,她既不是皇上的生母,又不是先帝的皇后,听说皇上的生母都还是她暗中害死的。现在她却说什么要照顾皇上,这不是明显别有用心嘛!
可是皇上才十六岁,一向又读的书少,哪里懂这些。
后来听说还是咱们的左光斗大人写了一篇奏折,硬是把她给骂出去了。
你想,咱们东林人立了这么大的功劳,皇上怎么可能不重用。依我看,他们浙党马上就要靠边站了。方从哲这老家伙占了首辅的位子好几年了,也该给咱们的几位大人挪位子了。”
那书生说到这儿,口沫横飞,神情激动,好像马上要受到皇上重用的人是他一样。
“那,据李兄看,这接下来的首辅大人,应该会是谁呢?”
那书生以手抚须想了想道,“要是论功劳,杨涟杨大人自然是功居第一。而且,以杨大人的才学,当这个首辅也绰绰有余。但是杨大人必竟还年轻,在他前面还有那么多咱们东林党的前辈,不说赵南星、邹元标这样咱们东林的巨头了,就是周嘉谟、孙如游几位大人,那资历也比杨大人要高的多。所以,以我推测,就是皇上想让杨大人当这个首辅,杨大人也是必会推辞的。
听说先皇在位时,便已经征召赵南星和叶向高两位大人进京了。最有可能当这个首辅之职的,不是赵大人,便是叶大人。”
几个书生的议论声音很大,楼上的一众茶客听到他们议论未来首辅的人选,也都屏住了呼吸。这也正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如此,咱们大明帝国又要回到中兴的道路上了。有咱们东林的几位大人辅政,我相信,不出五年,辽东的那些女真人便只能重回他们的山林旧居,过他们的采摘兽猎的日子了。”
几个书生谈到高兴处,一面大笑,一面举杯相贺。
俞仁听到最后几句,终于忍不住发出一声冷笑,他笑这几个东林书生的肤浅与轻浮。虽然俞仁也承认,东林党的这几位大人都很有才,很有能力,但是要想在五年之内解决已然强大到可怕的女真人,又岂是那么简单。这些书生之言,实在有些幼稚的可笑。
那几个书生正谈的高兴,倒也没注意到俞仁的冷笑。
但是,与他同坐一桌的中年人却听得十分清楚。中年人压低了身子向俞仁轻声道,“这位小相公不认可他们的话吗?”
俞仁冷笑一声,道“朝政大事,我是不知道的。但是要想在五年之内解决女真人,又岂会这般容易。女真经过他们的酋首努尔哈赤几十年的努力,如今已有甲兵近十万,就算是像熊廷壁那样的猛人,也只能采取以守为攻的战术。我大明又还有哪位高人,可以在五年之内解决彻底打垮女真人的呢?”
“听说永平的按察使袁应泰大人十分精通兵事,东林几位老大人有意以他取代熊大人经略辽东吧!有人说熊大人的以守为攻的战术,说白了,就是胆小怕事,不敢跟女真人打。这样子下去,辽事何时才能结束。”那人道。
听到这话,同桌的另一名中年人忍不住插嘴道,“这都是无知之言。熊大人虽然是以守代攻,却并不是没有收获。就在月余前,女真人乘先帝初登大位之机,帅兵进攻沈阳,熊大人亲自临阵督战。女真人还不是无果而终,最后只得收兵回去了。
至于说以袁大人替代熊大人的传言,说白了,不是过一些别有用心的小人放出的风声。归根到底,还是熊大人为人清廉刚直,因此这些年来得罪了许多朝中的贪官。这些人于是便想借新帝登基之机,乘机联合把熊大人给整下台。
眼下,大明的朝政已到了非常危急的时候了。官员们多年来早已养成了收贿索贿的习惯。既便是偶尔有几位清正自好之徒,却终不能容于这个污浊的官场。如果是在太平之世,只要皇上真正有心整顿,那还是有救的。而今之世,女真人在东北越闹越大,朝廷连年征用大兵,已经很难有机会再在查处官员清廉、扭转官场风气上有所建树。
即便是皇上想做,那也是有心无力了。所以,大明最根本的问题,绝对不是辽东的女真,而在于我们自己腐化越来越深的官场。正所谓,由简入奢易,由奢还简难。从清正的官风转成奢靡腐化的官风,是很简易的;但是,要想把官场风气从奢靡腐化再拉回到清正务实,却需要花费比原来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力气。就这样,也未必就一定能够办到。”
那个叫如惠的少妇听如此说,忙上前向俞仁施了一礼,“多谢俞恩公救了我家相公一命。”说完,又要给俞仁磕头。
俞仁忙将他扶起来,“不必客气。我也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
候景如向柳如惠摆了摆手。“俞恩公是有德君子,不喜欢这些俗礼。你还是先去后面,给俞恩公洗个干净的碗,把黄公公昨天带来的宫里的好茶泡一碗来是正经。”
俞仁正要说不必麻烦了,柳如惠却已经转身走了。
候景如见妻子走了,这才又向俞仁道,“恩公说的不错。我其实就跟个猴子差不多,哪里配去成衣铺。”
俞仁见候景如把自己方才那句话当了真,知道他是心里敏感。这就好比人们常说的,穷人最怕别人说自己穷,因为他们穷,所以自尊心的更强,就怕别人看不起他。
俞仁赶紧解释道,“我方才不过是跟你开个玩笑,候兄弟不要在意。我的意思是,以候兄弟的景况看,怎么也不是去长安街上买珠宝的人。而看候兄弟今天的样子,又不似是要去故意捣乱的。所以我奇怪罢了。”
“恩公说的不错。以我们的景况,确实不该去那种地方。可是,这当中是有原委的。恩公如果不嫌我罗嗦就听我细细跟您讲。”
俞仁感觉这个候景如虽然模样长的不怎么样,但为人倒也还爽直,便静静的听着,没有插嘴。
“这话还要从头说起。我们家原在河北保定府。我娘十八岁生了我以后,便被聘到宫里,给不知哪一位皇孙喂奶去了。
家里原以为,这一回我们候家从此可以飞黄腾达了。却没想到,我娘喂养的这位皇孙很不受皇上待见。我娘自进宫后,便很少回来。
前年我爹死了,娘也没有回来。
我跟如惠是从小便定的亲。如惠家虽然与我们在同一个村子,却比我们家的家境要好不知多少倍。我家仅有薄田三亩,他们柳家却有良田百亩。他爹早年还考中过秀才。
起初,我岳丈见我娘进了宫,对我家倒也殷勤。后来见我们家并无起色,心思便渐渐的淡了。
前年我爹病重,希望可以在死前亲眼看到我跟如惠完婚。我于是便去救我岳丈,没想到他却百般推诿。最终这个亲也没结成。去年,我又去柳家提出如惠完婚的事,我岳丈又以如惠年岁不小为由,一再推托。
我知道我岳丈无意将如惠许配给我。我便与如惠私下约定,一起往京城投奔我娘。
第二百二十三章 贫贱夫妻
所以,去年秋后,我便变卖了家里的田产,悄悄带着如惠逃到了京里。我们在京里打听了一个多月,才终于打听到我娘的下落。
只是听说我娘在宫里混的也很不好。她只给了我们五十两银子,便匆匆走了。
我们就用这五十两银子买了眼前的这间屋子,就这样在京里安定了下来。
我当时离开保定时曾对天发过誓,我这一辈子,如果不能让如惠过上金玉满堂的好日子,便誓不回保定。
可是如惠却说,她不想要什么金玉满堂。她说,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出息了,能给她在长安街上买支头钗,她便心满意足了。
但自从我们到了京里,我也就失了业。这里的事情实在太难找。我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找到一份稍稍稳定的工作。总是找些给人跑脚、扛货的临时的杂事。如果不是如惠从早到晚的,每天给几个大户人家洗衣服,我们只怕连饭都吃不饱。
所以,昨天上午,我娘突然托宫里一位公公又给我送了一百两银子,我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要实现如惠的那个心愿。没想到……”
说到这儿,候景如沉默了。
“后悔吗?”俞仁问。
候景如摇了摇头,“明天我还要去。不过,不去今天的那家了。这是如惠唯一的心愿,我就算是再被人打一次,也一定要把她想要的头钗给买回来。”
俞仁点点头,对面前的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人物流露出的真情与执拗,他稍稍有些感动。
“明天,我陪你去吧!那种地方的伙计,都是些以貌取人的势利眼。不过,我不明白,你怎么又会知道郑养性郑大官人的?”
俞仁在来京里的船上,听汪文言向他讲了不少朝中的事情,对于这位万历皇帝最得宠的妃子郑贵妃的侄子,自然有所了解。
我也是听宫里的公公们给我说的。我娘每次托宫里出来办事的公公们给我带东西时,我都要向他们打听我娘和我娘照顾的那位皇孙的情况。听他们讲,宫里有一个叫郑贵妃的极坏的恶婆娘,她总是让人欺负我那位奶兄弟,我娘每次为维护我那奶兄弟,都要挨他们的责骂,有时还要挨打。
每次我听到这事,便恨不能冲进宫去,把那个姓郑的老婆子给揪出来痛打一顿。可惜我进不了皇宫。
所以我就打听她的娘家。原来,这个郑老婆子的哥哥也住在京里,我于是便天天去他们家的院墙上画王八。有一次,我还真看到郑老婆子哥哥的一个小妾,在他们家后院的树丛里偷人。
那天晚上,我在他们家的院墙外画了一个特大的王八,然后买了瓶酒回家庆贺。
后来那郑婆子的哥哥死了,郑家便是郑养性那小子掌权了。这郑养性据说是从小在外混的,心狠手黑。我怕他们们撞见,便不再去画王八了。”
俞仁耐心的听着候景如把话讲完,也算是基本明白了他的情况。对于这个候景如,俞仁又多添了几分好感。必竟,无论是在现代社会,还是大明这个社会里,真情是难见的,率性的人也是难得的。人与人之间所见的更多的是虚情,亲情、友情,只要有利益的冲突,便随时可以出卖。
这个候景如虽然粗俗,虽然愚昧,可是他却真诚,他毫不掩示自己内心的爱恨。这样的人是可爱的。所以,俞仁并不因为他身份的低下而嫌弃或看不起他。
候景如不一定是好人,但是他对妻子的真情、对妻子的好,对亲人、对朋友的好,却是发自心内的。
俞仁在候家又坐了一会儿,与候景如又说了一会儿闲话,便回去了。
第二天,俞仁如约来到候家,陪候景如去长安街给他妻子挑了一件上好的金钗。候景如为此花去了他娘给他的全部一百两银子。
俞仁本想劝他挑一个小些的,留些银子改善生活。必竟,他们的日子过的很不宽裕,但是话到嘴边,他又止住了。因为他觉得自己如果这样说,便是对候景如对妻子纯洁真爱的一种玷污。
候景如穿着破旧的粗衣,他毫不在意,却舍得为了妻子的一个心愿而花去家里全部的储蓄。原本,他得了这一百两的银子,是可以考虑用这些钱来做些生意或者来改善一下自己两人的生活的。
可是,他却只用它给妻子买了一个头钗。也许,你会说他傻,说他呆。可是他却全不在意,无怨无悔。
送走了兴高采烈的候景如,俞仁正想在长安街上再逛一逛,却看到一队巡城兵全副武装的走了过来。
俞仁抬头看了看街上,原来还热闹的大街上,不过是一会儿的时间,便已然看不到几个人了。从这条宽阔的长街望过去。不远处的巷口,也正有一队兵马从那儿穿过。
俞仁感觉得周围的气氛有了明显的变化,也感受到了这种突然而来的压力。他估摸着,这座大明的首都很快将会发生一件大事。
俞仁不想惹事,于是低着头,匆匆的回到了汪家。
才到家不久,便见汪文言也回来了。
“俞兄弟看到外面的形势了吧!”
俞仁点点头。“怕是皇上的身体已经大不好了。”
“以我判断,只怕就在这一两天了。方才我回来的时,看到英国公张维迎亲自带着九城兵马司的人巡视城防。”汪文言小声道。
“可有什么确切消息?”俞仁问。
“我方才碰到从宫里出来的王安公公了。他说皇上早上时又吃了一颗红丸,然后病情突然加重。现在已经不能说话了,所以他紧急出宫,找杨大人他们商议去了。
此等国家大事,我一个小吏,他们不叫我。我也不便多打听,所以就回来了。”
汪文言话没说完,便见一个家人匆匆跑进来。
“老爷,杨大人派人来请,让您马上过去。”
汪文言点了点头。“知道了,你让他在外面等着。我马上就出去。”
说完,汪文言一面换衣,一面向俞仁道,“不跟你多说了。这几天形势未定。你跟蕊蕊记得一定要少出门,只在家里呆着便好。”
叮嘱完俞仁,汪文言便匆匆出门去了。
汪文言这一次出门,便是一连几天都没有回来。俞仁问汪家的下人,他们也只说老爷在杨大人家里,忙些什么就不知道了。
俞仁知道汪文言无事,也便不再多问了。
就在汪文言出门后的第二天,京城里便传出了风声,说是皇上死了。皇长子即将登基,继承帝位。
起初,这个消息还只是传言,到后来便被越来越多的人证实了。俞仁因为怕惹事,不便出门,便向汪家出去买米买菜的下人打听消息。菜市场里一向是人员最杂,也是消息最多的地方。
很快,泰昌帝驾崩的消息便得到了证实。
消息传出的头一两天里,京城里实行了戒严,到后来便慢慢的放松下来。
到的第七天时,终于传出消息,说是新皇登基了。
俞仁再也忍不住了,吃过午饭,他便带着赵蕊来到长安街上的一家茶楼。
赵蕊换成了男装,跟在他的身边。看上去,他们倒很像是一对主仆。
长安街上的这家福瑞茶楼本是京里达官显贵们闲来消遣的地方,而今天却显的格外热闹。许多人都是到这儿来打听消息的。如今,新皇既然已经登基,国家便是大局已定了。但是,这以后的情况会如何?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帝会重用哪些人?又会有哪些新政,这是大多数人所同共关心的。
俞仁带着赵蕊进了茶楼,却见一楼已经没有了空座,只好又上二楼。总算是在二楼找了一个与人合桌的位子。俞仁点了一壶上好的浙茶,又要了些小点,便坐了下来。
二楼的地方比一楼小的多,桌椅之间也空朗很多。虽然此时早已坐满了客人,却并不吵闹,许多人都与俞仁一个心思,是抱着只带耳不带口的态度来的。他们只是来听消息的。
只有靠南面的一桌上十分热闹。那一桌坐的是七八个读书人。俞仁离他们很近,倒是听的十分清楚。
“柳兄,你说这一次新皇登基,会不会重用咱们东林人?”
第二百二十四章 新政猜想
“当然,这是一定的事情好吧!你难道不知道吗?咱们皇上这次所以能够顺利继位,靠的就是咱们东林党的几位大人啊!如果不是杨涟杨大人拼死力争,咱们皇上只怕现在还在那个姓李的女人的掌握之中呢!
你没听说吗?先皇过世那天,皇上那是杨大人带头,刘阁老、周尚书还有英国公几个一起从那个姓李的女人手里硬抢出来的。要不是几位大人拼命,皇上哪能如此顺利继位。
不过,虽然把皇上抢出来了。但是那个姓李的女人却还是赖着不走。说什么皇上还小,先帝临终时托她照顾皇上。这些都是鬼话。你想,她既不是皇上的生母,又不是先帝的皇后,听说皇上的生母都还是她暗中害死的。现在她却说什么要照顾皇上,这不是明显别有用心嘛!
可是皇上才十六岁,一向又读的书少,哪里懂这些。
后来听说还是咱们的左光斗大人写了一篇奏折,硬是把她给骂出去了。
你想,咱们东林人立了这么大的功劳,皇上怎么可能不重用。依我看,他们浙党马上就要靠边站了。方从哲这老家伙占了首辅的位子好几年了,也该给咱们的几位大人挪位子了。”
那书生说到这儿,口沫横飞,神情激动,好像马上要受到皇上重用的人是他一样。
“那,据李兄看,这接下来的首辅大人,应该会是谁呢?”
那书生以手抚须想了想道,“要是论功劳,杨涟杨大人自然是功居第一。而且,以杨大人的才学,当这个首辅也绰绰有余。但是杨大人必竟还年轻,在他前面还有那么多咱们东林党的前辈,不说赵南星、邹元标这样咱们东林的巨头了,就是周嘉谟、孙如游几位大人,那资历也比杨大人要高的多。所以,以我推测,就是皇上想让杨大人当这个首辅,杨大人也是必会推辞的。
听说先皇在位时,便已经征召赵南星和叶向高两位大人进京了。最有可能当这个首辅之职的,不是赵大人,便是叶大人。”
几个书生的议论声音很大,楼上的一众茶客听到他们议论未来首辅的人选,也都屏住了呼吸。这也正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如此,咱们大明帝国又要回到中兴的道路上了。有咱们东林的几位大人辅政,我相信,不出五年,辽东的那些女真人便只能重回他们的山林旧居,过他们的采摘兽猎的日子了。”
几个书生谈到高兴处,一面大笑,一面举杯相贺。
俞仁听到最后几句,终于忍不住发出一声冷笑,他笑这几个东林书生的肤浅与轻浮。虽然俞仁也承认,东林党的这几位大人都很有才,很有能力,但是要想在五年之内解决已然强大到可怕的女真人,又岂是那么简单。这些书生之言,实在有些幼稚的可笑。
那几个书生正谈的高兴,倒也没注意到俞仁的冷笑。
但是,与他同坐一桌的中年人却听得十分清楚。中年人压低了身子向俞仁轻声道,“这位小相公不认可他们的话吗?”
俞仁冷笑一声,道“朝政大事,我是不知道的。但是要想在五年之内解决女真人,又岂会这般容易。女真经过他们的酋首努尔哈赤几十年的努力,如今已有甲兵近十万,就算是像熊廷壁那样的猛人,也只能采取以守为攻的战术。我大明又还有哪位高人,可以在五年之内解决彻底打垮女真人的呢?”
“听说永平的按察使袁应泰大人十分精通兵事,东林几位老大人有意以他取代熊大人经略辽东吧!有人说熊大人的以守为攻的战术,说白了,就是胆小怕事,不敢跟女真人打。这样子下去,辽事何时才能结束。”那人道。
听到这话,同桌的另一名中年人忍不住插嘴道,“这都是无知之言。熊大人虽然是以守代攻,却并不是没有收获。就在月余前,女真人乘先帝初登大位之机,帅兵进攻沈阳,熊大人亲自临阵督战。女真人还不是无果而终,最后只得收兵回去了。
至于说以袁大人替代熊大人的传言,说白了,不是过一些别有用心的小人放出的风声。归根到底,还是熊大人为人清廉刚直,因此这些年来得罪了许多朝中的贪官。这些人于是便想借新帝登基之机,乘机联合把熊大人给整下台。
眼下,大明的朝政已到了非常危急的时候了。官员们多年来早已养成了收贿索贿的习惯。既便是偶尔有几位清正自好之徒,却终不能容于这个污浊的官场。如果是在太平之世,只要皇上真正有心整顿,那还是有救的。而今之世,女真人在东北越闹越大,朝廷连年征用大兵,已经很难有机会再在查处官员清廉、扭转官场风气上有所建树。
即便是皇上想做,那也是有心无力了。所以,大明最根本的问题,绝对不是辽东的女真,而在于我们自己腐化越来越深的官场。正所谓,由简入奢易,由奢还简难。从清正的官风转成奢靡腐化的官风,是很简易的;但是,要想把官场风气从奢靡腐化再拉回到清正务实,却需要花费比原来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力气。就这样,也未必就一定能够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