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处燕王刘毅还是有着颇大的作为的,张虎这个最大的例证不用多言,似李铁牛、李元霸、洪彪等辈经过战场的验证亦可作为合格的战将而载入史册。而赵云、甘宁、严纲等等一众原本有名的战将也会比他们在另一个时空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当然其中还有一部分在原先的历史轨迹之中本已应该战死沙场却因刘毅的到来而改变了命运,亦可将自己的能力尽情展现出来,高顺便是其中之一!
    后世的刘毅对三国这段历史是很感兴趣的,有很大的一部分也是来源于三国演义,赵云这个角色得到了人们最多的喜爱但在史实之中他的评价比起那些名将来却并不高,对此朗生心中自然有着自己的分析,很可能家世与学识就是限制他成就的最大瓶颈。不管事实是否如他所想,但今世他是按照这个思路去改造子龙的,至少从今天的结果来看,已然身为天下有数名将的赵云验证了他此前的看法是正确的。
    在温候吕布麾下,张辽高顺素来齐名,二人也的确有着出类拔萃的为将之能,但其中亦有区别之处,文远通文墨,知识面较之后者亦要宽阔许多,而高敬方的才干更多则是来自他的苦工务实,实战经验二人亦是并驾齐驱。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张辽的理论基础与文化功底要胜过高顺,一开始这个优势可能并不明显,但随着地位的提升与麾下的增多二者之间的差距就会体现出来,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倘若不是听从劝说而饱览群书刻苦学习,吕蒙最多也就是一个合格的武将远远做不到东吴大都督的位置!
    他能有巨大的成就的确应该感谢规劝他的孙权,但并不是所有将领都愿意听人劝的,这与其本身的性格与劝人者的威望都有着很大的联系。一般而言这些已然取得了一定成就的武将都有着自己的骄傲,想让他们改变观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假使劝导吕蒙的不是孙仲谋也未必就有如此效果,亦可见随时关注自己麾下人才便对其加以改造并不是刘毅一个人的想法,真正有眼光的主上都会如此为之。
    但比威望和在众将心中的地位,朗生可谓当事一人,无论在哪个领域他都有着足够辉煌的成绩让你服气,而具备了这个前提之后,对于这些可造之材的改进或是重新塑造刘毅便有了先决的条件。在后世的企业管理之中有着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便是对干部人才的培训,让他们随时接触最先进的思想来增进他们的学识与见识,使之更为适应市场竞争是时代的要求,这个经验也被刘毅搬到了汉末之中。
    在今世实际执行起来比之后世还有着更大的便利,在那个资讯爆炸的时代,一个人几个月不学习就会落后,但此时却没有这般紧迫,且在后世即使军事化管理亦要考虑人权,企业中更难有极为强势的手段,这些在今世却都不是问题!不愿读书习字?可以,你就不要给我带兵了,孤还不亏待你,好吃好住好官位待着,可对那些终日生活在行伍之中的战将而言,这样的日子倒不如给他们一刀来得痛快!于是乎很多人都不得不乖乖捧起了书本,且在日后还发现了此中的好处。
    要再有刺头百般无效的刘毅就是更加的简洁,直接调到自己身边近卫营中,孤直接看着你们学,武艺高强不是?战功标榜不是?在孤面前还有骄傲的资本吗?还不服气直接动用武力,揍你个满头金星万朵桃花开不服也得服!有的时候对付军中之人,暴力反而是最佳的解决途径,这步行短打更乃刘毅所长,能与之相敌的又有几人?
    为了让麾下这些战将能够有更大的发展朗生可说是殚精竭虑,受到他的影响很多吃了苦头之后又尝到甜头之人便自发的效仿起来,如此在燕军之中便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自己有本事还不算什么,带出一帮有本事的下属才叫真本事,与幽州书院的考试录取不同,武院的名额固然还要考试但将领的推荐也是重要的前提,刘毅一个人不可能改变这个时代或是某种根深蒂固的看法,但在他的言行影响了一大部分人之后大家齐心合力去为此事那威力可就是极为巨大了,这不但在燕军的建军之中体现明显,燕地的发展更是与此处息息相关。
    辽东军统领高敬方就是在燕王手中吃过苦头的众多武将之中的一个,但他倒算不上刺头,很快就体会到了刘毅的良苦用心,真正下功夫钻研之后所得极多,如今燕军八大主力军的统领说学富五车的确有点过头,但博览群书熟读兵书战策还要灵活运用却是必备的素质,所谓大局观是要以深厚的基础与学识作为基础的,否则无从谈起。
    在幽州武院刘毅主讲的课目之中有一点让大家都印象深刻,那便是换位思考,在战场之上你要学会将自己代入敌军将领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验证自己的战术是否可行;亦要站在友军的出发点去加以想象,多体会一下那些同袍的难处,这些对于战胜敌军或是更好的配合友军都会是极为可行的办法,亦是在长期的实战之中得到验证的。
    方才的一阵奋笔疾书,将高顺心中的郁闷之情发泄了大半,这个方法的确十分管用,而当那些负面的情绪减少之后,脑海中的思路就会渐渐的因为冷静而清晰起来!他心中所想的已然不再是此时停止攻势的种种坏处而是开始思索燕王下此军令的真正目的到底何在?那些不利之处自己可以想得到大王又岂能不知?如此为之肯定是有着更大的战略利益才值得如此去做,这个战略利益又在何处?倘若从眼下的兖州战场之中找不到线索自己是否该在燕王的角度检视全局了。
    和赵云一般,经过深思之后的高顺亦是将思路转移到了这个正确的方向,局部要为全局而服务,眼前一点利益的得失可以不加计较,高顺越想越觉其中定有道理,倒是为方才自己的表现有点惭愧起来,这似乎并不是一军之将该有的行为,倘若此时赵云不来找他恐怕片刻之后敬方也会主动找上门去了!
    第九百四十章 细究其因
    (感谢熊兄的宝贵月票)
    听赵云发问,高顺并没有立刻做出回答,而是微微一笑伸手请子龙入座,自己则收拾起案几之上满布的白纸来,敬方亦知道自己的字是个什么水平,这些都是要销毁掉的,省的贻笑方家!燕军之中的将领如今都有练字的经历,那是燕王亲自交代的。按刘毅的话能练好最好,实在练不出来也得把签名给我写利索了,画个圈那算怎么回事?此时若要论起众将之中谁的字最为漂亮,答案很是出乎意料,二将军甘宁,而之所以如此便因兴霸家有贤妻且对大哥的要求十分支持。
    高顺收拾案几的动作很慢,不似方才奋笔疾书之时的干净利落,脑海中那个想法只是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其间脉络并未清晰起来,如今三将军问起他自然要仔细斟酌一番将自己的思路理顺之后再加以回答。而赵云似乎也能感受到敬方的心意,只是坐在一边静静的看着高顺行动并不多言,与麾下这些大将作深入沟通对于己身亦是大有进益,兄长说过,威严这个东西绝不是因为故作姿态就能产生的。身为主帅,眼中不但要有麾下个人的特点更要注意吸取他们的长处。
    “三将军,按前几日我军攻城之状,顺言五日拿下乐平其中不无宽缓之意,倘若运气不是那么差劲,三日之内就足以破之,朱雀营轰天炮确是高某平生所见最为犀利的攻城利器,燕王所言这步炮协同之法亦是极为精妙,今日可下乐平,往后便是东平、鲁国,陈留,有此一战之经验,我军以后攻击坚城当更是无往而不利!”待到一切收拾完毕,高顺坐下亲手给赵云满上茶水随即便出言道,他没有直接说起燕王军令而是谈到了乐平攻坚,此战对于燕军的意义是极为重大的。
    “恩,若论战阵应变推陈出新在云心中这世上绝无人可与大哥争一日之长短,刘备不成,曹操亦不成,朱雀营襄阳炮轰天炮之威力已然可令敌军胆寒,但与步军配合攻坚更是相得益彰,以攻城计,我军的损失较之以往任何一战都少减少许多,敬方之言有理,今日我军能拿下乐平,明日就能拿下陈留,再往后士卒们对此战术掌握越来越位熟悉,器具所还在为军中不断革新军械,其时放眼天下还有那座坚城可当我军一击,大哥有言“壹加壹大于二”云如今方知其中深意!”赵云一年深以为然的神色,言语之中透出对大哥的敬意,如今这阿拉伯数字经过刘毅的努力已然在燕地推广开来,较之以往它更为灵活简便,迅速受到了地方上的欢饮,而这些被刘毅看做基础学科的科学无论在幽州书院还是武院都是必备的教材,否则赵云可理解不了此言。
    “壹加壹大于二,燕王出言每每发人深省,朱雀营配合步军士卒,其攻坚威力何止倍增?三将军你看着好了,经此战之后倘若其后让高某领军攻击陈留,这战损还要有所降低!”高顺点头称是,其后言语之中却是透露出一股浓浓的自傲之气,乐平之战不过是燕军新式战术的首演,士卒之间的配合和节奏把握之上有着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而以燕军精锐的素质,这个过程绝不会长,很快便可作出调整。
    刘毅是最喜欢麾下战将有着高顺这种自傲与豪气的,因为他对于他们有着深刻的了解,这些战将的骄傲是建立在足够的实力之上绝非狂言欺人,而在战场之上就该有这种舍我其谁的气势。受大哥影响极深,赵云自己的性情虽是沉稳冷静却不代表他心中没有豪气,当年冀州一战,白马银枪赵子龙单人独骑力战河北八员上将那是何等的威风盖世?眼下对于高顺言语中所展现出的傲气他亦报以欣赏的笑容。
    “不瞒三将军,当年在温候麾下之时顺只知燕王之盖世武勇却还不知其统军之能,直到并州一战战败被俘,大王不以顺卑微而一力重用,由是感激!征战至今已近十年,对燕王战阵之上的统军应变顺乃衷心敬佩,这眼下战局三将军与我皆可深查,而以燕王之知兵即使不能亲见亦可借由战情推断之。兖州经曹操经营多年,却是守御坚强,而我军十日便可率先拿下乐平无疑将大涨军心士气而消除敌军威风,正可谓先拔头筹,对其后兖州之战亦有绝大助力,但燕王军令却在此时来到,这攻势但要一停想在恢复之前优势便还需时日,且更给城中乐文谦以喘息的机会,倘若换了别人此举就是贻误战机,可燕王为此事此中必有深意,其意若何便值得推敲了。”高顺话锋一转又回到了燕王的军令之上,这段话敬方侃侃而言显得条理清晰思路通畅,对停止攻击可能对战事造成的影响分析的极为详尽,足见方才的用心。
    “敬方兄之想果然周全,不过切勿言犹未尽,云可是等着听你对之后的见解了。”高顺倒是很少一下说如此长的一段话,且还要字斟句酌,言罢举起案上茶碗一饮而尽,赵云则顺手为其加上微笑言道,这番见解与他心中所想也大致相同,攻城停顿之后的恢复或是给乐进喘息的机会倒还在其次,以燕军优秀的服从性加之对燕王的崇拜这些虽有影响也不会是太大的问题,可速下乐平坚城对燕军士气的提升以及曹军信心的打击都会起到重大的作用,放弃极为可惜,但由此亦可见一定是有更大的战略利益才能使得刘毅做出这样的安排。
    “今我军张军师与文远公行孟起等战曹孟德与汉中,燕王三将军联手进军兖州,前番徐晃将军之龙骧军又兵出徐州,当年北平之会大王与众人商讨定下大战方略与今而言却是颇有出入。顺观之,三处战局皆为一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单论兖州之处燕王命我等停攻乐平却难有他处得利,可若非有利全局大王又岂会有此将令?故私度之王之用心实在汉中徐州其一,不知三将军意下如何?”赵云平素待一众将领官员都颇为和善,尤其是军中大将,高顺微微颔首示意之后便又在言道,此一番言语才是他方才一番冥思苦想之后真正的所得。
    放掉一个可以振奋己方士气打击对方军心的良机,燕王有所图那是一定的,自从起兵讨伐黄巾之日起,大小数百战,战场内外刘毅都不是吃亏的主,大便宜小便宜只要是便宜他是来者不拒。单以高顺自身对兖州战场的见解却看不出此举对于战局有任何的好处,仅仅从这个局部出发,这条停止攻击的军令绝对有贻误战机之嫌。既然如此他的眼光就要放的再宽阔一些,燕王的利益是否会在汉中与徐州呢?
    大战其时对于实时战况刘毅向来对情报部门天耳与通信部门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第一手的战况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传至他处,而在多线作战之时各路主帅也享有这个权利,当然军情与消息的知情权也是有着职级划分的,以眼下战事为例,张虎、贾诩、甘宁、赵云都有着与刘毅一般的权限,而对于统领一级的大将很少会有不能让其得知的信息,但也只是很少,因此在信息的掌握上辽东军统领高顺和三将军之间还是有着一些的不对称,所有局势的分析判断必须建立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之上,高顺在最后才会对三将军有此一问。
    “敬方之言是也,其利不在兖州当必在汉中徐州之一,曹孟德之所以突袭汉中便在避实就虚,想要围魏救赵,因此对张军师的攻势定是猛烈之际,他麾下士卒虽众,战力亦是坚强,可此两年来其下荆州夺益州所部一直未能得到完善的整补,战事打上一两月其害恐尚且不显,但一旦拉长必会逐渐显露,因故汉中之战对曹军而言利在速决,我军则要反其道而行之将其牢牢拖住!由此可见倘若兖州之战速速有所突破对曹操而言当是沉重打击,大哥亲率铁骑营由西路杀入兵锋所指定当是那夏侯妙才与曹子和麾下的虎豹骑军,唯有如此,你我方可尽全力与攻坚之中,亦不失为此战之上策,就此而言,缓攻对我军并未有利,除非张军师之处已然有所进展……”赵云缓缓而言,对整个战局亦是有了自己的详细分析,一方之帅对他的历练极有好处。
    “虎豹骑确是难得劲旅,兖州地利又在曹军一方,若其在我攻城之时猝然而至当是威胁巨大,亦唯有我军铁骑营方可敌之,燕王所见不可谓不深,只要将之歼灭,以眼下攻击乐平之战况,兖州坚城并不在话下!按三将军之言,汉中之处与曹操,兖州之处与我军都是利于速战速决,和燕王此令又是颇为相悖,似此难道还在徐州之处?”一旦论及战事赵云高顺二人都是极为严谨,对汉中兖州二处战局敬方与三将军的看法亦是相同,倘若不是为汉中之事,那么剩下的答案就只能是徐州,可与此处燕军有何巨大的利益,徐南三郡不过口中之物。
    “敬方心中疑惑亦是云之所想,当年大哥与刘玄德共分徐州之地而不是将其尽数收入囊中除了对其尚要示好之外此处的易攻难守怕也便是主因,倘若那刘备贪恋此处不舍,以重兵守之,我军全力出击就是泰山压顶之势,只要将其军中精锐尽数歼灭在此,扬州岂能不唾手可得?徐南三郡与我而言便是随时可取!又有何利益所在?”赵云言语之中也在向高顺表明他并无此时徐州第一线的信息,单从之前的形势而言,徐晃龙骧军对此处发次的攻势似乎也谈不上重大所得。
    “哦,三将军也是如此作想?那燕王的用意究竟何在?”两年冀州刺史的经历与不断的学习赵云在大局观上的成长是颇为明显的,桩桩件件抽丝剥茧分析的极为精到,听得高顺心中也暗暗佩服,但如今二人商议这个疑惑却并未解开,不由再度陷入了沉思之中,这个念头一旦生出不将其弄个水落石出心中终究难耐,是否还有忽略之处?
    “呵呵,敬方也不必思虑太过,你我二人都觉兄长此举必有深意便已是足够,眼下定要好生安抚士卒,且亦要保持对乐平的骚扰牵制,可不能让那乐文谦安乐!其实要知此事详细恐也不难,我等这便往郭军师帐中一行,以军师之智定知兄长用意所在!”赵云见状轻笑道,凡事认真是好事,但太过拘泥说不得便会适得其反,终究二人都对燕王有着充足的信心,眼下他们要做的就是依令而行!郭军师乃是燕王最为看重的谋臣之一,二人又性情相投,想必其定有所得。
    “三将军说的是,顺这便随将军前往,来啊,传我将令,各军虽暂缓攻击乐平却依旧要有头几天的冲劲士气,倘若攻势再展我军力度有所下降,高某断不容情,众将给我各安其分做好眼前事便可!”高顺闻言一拍案几长身而起,先是下达军令其后才随赵云前往。
    等二人到了军师营中,郭嘉却已然准备好了饭菜,看来对他们此来是早在预料之中,颇有神奇之处!不过对于军师的料事如神二将并无太多的惊诧,落座之后便将自己所见和对战局做出的分析尽数说出,这三人在营帐之中一番商讨足有两个时辰之久,待军师送三将军与高统领出帐之时面上都不乏欣然之色!
    第九百四十一章 无心插柳
    大汉建安二年(公元二零二年)一月二十,徐晃兵进徐南之后的第六天,龙骧军兵锋已然抵达重镇广陵之下,当年陶谦为徐州刺史之时,治下便是世家林立,有些势力极大的甚至能够独占县郡,似燕王爱妃糜贞出身的糜家以及东海之处的张家都是这样的大家,。这在汉末却是极为常见的现象,乱世之中大世家蓄养私兵以求自保司空见惯,亦无人对此有所作为,久而久之便成尾大不掉之势,他们都有着自己的要求和支持的诸侯,成了其实力之中的重要支撑。徐州如此,荆州当年也是如是,曹操的兖州亦不例外,他们构成了社会的主流。
    可能此时的大汉诸州之中也唯有刘毅治下的燕地颇为与众不同,那些出名的士家虽亦是有名有利,家中不乏身居高位之人但惟独在人口这一块燕王是卡的极其严格的,尤其是他们蓄养的私兵,这种武力的存在虽然未必可以动摇燕地稳定的统治根基但长此以往终究是很大的隐患,既如此就要防患于未然!燕地律法户律之中对于士家家丁的人数有着明确的规定,与之地位声名相对应,执行起来亦是严厉,当然为了防止矛盾的激化这个律法此时还并不彻底,刘毅的第一步只是消弱潜在的威胁,然后再以逐步蚕食之法再加以缓缓图之!
    与士族之间的关系对于燕王而言亦是至关重要,乱世之中他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汉末士族的实力可是极为庞大的,自从执掌幽州开始刘毅与他们之间便是合作与斗争并存,其实也可以看做是另外一片战场,其关键之处也未必输之。有着对历史的了解,士族之害刘毅心中深知,他是绝对不允许再度出现那种“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的情况再度出现的,只不过天下未定就不便以铁腕对之。
    广陵陈家乃是徐州声名最盛实力最大的士族之一,此时的家主便是曾为此处太守的陈圭,观此人在史书之中的表现也是个老狐狸级别的人物,其子则正是在扬州刺史刘玄德帐下现为扬州治中的陈登陈元龙,亦是汉末名流,便连曹操也将之称为“五湖四海之士”,投效刘备之后为其出谋划策功勋卓著。当年甘宁庞统奉燕王之命相助玄德夺取扬州,与这陈元龙便有过颇深的接触,二人对他都有深刻的印象。
    陈登是广陵陈家的长男,但他投效刘备也未必代表整个家族就为其效力,汉末这些大世家的家主都不乏投资眼光,乱世之中他们会选择一些具有潜力的诸侯与之连接以此作为家族的保障,有时候并不会只选择一家,便似刘毅当年横空出世,甄家、糜家、卫家都曾对其给予支持,但眼下真正将所有家族的命运与他联系一处的也唯有甄家而已,似这般的大世家动辄数万人丁,对于选择他们是极为慎重的,尤其是在乱世之中,倘若立场表达的太过明显一旦全力支持的诸侯失势就有可能给家族带来灭顶之灾,左右逢源晦暗不明乃保身之道。
    刘备的徐州刺史之位担当了足有四年的时间,广陵当然也属于他的治下,可陈圭一直就没有明确表示出对他的全力支持,各方面的援助并未全力以赴,其原因就在他可以看出刘备虽有刺史之名却难有保全徐州之利,当年若非刘毅出兵牵制,怕他早就要败在袁绍二人的联手之下,如今袁氏已亡,刘曹双雄争胜,对徐州威胁最大的就是燕王刘毅,此时徐北包括治所下邳已归属燕地,陈圭就更不会贸然而行了,在此朗生的正统身份便是极大的优势,对士族很有号召力!
    不单单只是陈家持此态度,便是对刘备支持力度最大的天下六大商家之一糜家也是有所保留的,家中大小姐乃是燕王爱妃,二刘表面上虽还维持着和睦但眼光深远之辈岂能看不出此中端倪?倘若比较二者之间的强弱不言而喻,当然刘备对这些情况也是心中有数,但要让他以此为名对付糜家陈家这样的大世家却是不能,这些家族盘根错节牵连广泛,没有过硬的根基对其下手只会造成治下动荡不安而使得渔翁得利,如何用之又如何限之当是摆在每一个诸侯面前的问题。
    之所以兵锋之指广陵,庞统当然有着自己的考虑,此处乃是徐州仅次于下邳的第二大城市,拿下广陵有着重大的象征意义,亦是逼刘备表态的最佳筹码之一,更兼此处百姓商旅皆是众多,徐公明大可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机会,徐南三郡在庞统徐庶眼中只是板上之肉,而迅速推进江北为飞虎军建立稳固支撑点才是出兵的最大目的!
    徐晃领军缓缓而进,大军来到广陵城外三十里之时已有一大队人马迎面而来,观其阵势绝非是前来交战,倒像是迎接居多,有过当年支援北海徐州的经历,此处百姓对于燕军的接受度要胜过其它,倘若不是燕王出兵来援,其时不知要有多少百姓死在曹军的屠刀之下!对于眼前的场面徐晃并不惊诧,当即示意龙骧军暂停行进自己则立马原地等待对面之人前来相见,身为钦差他自然有着这种身份与资格。
    “徐将军?一别多年,将军风采如昔更胜几分,当真可喜可贺,闻听故人前来某特地在此相候多时了。”不片刻功夫那队人马已经到了近前,他们停下队伍在官道两边暂歇,一人飞马而出迎了上来,此人语音响亮眼光亦是不俗,远远的便一眼就认出了立马停在官道之中的公明,听其言语之中带着浓厚的亲切之意,似乎还是熟悉之人。
    “哈哈哈,我道是谁,原来是玉安兄,下邳一别,你我当有十年未曾相见了,北平之时燕王亦多有提及,颇为感念兄之厚赠了。”徐晃定睛观敲,见来人四十余岁年纪,黄面长须,身躯颇有雄壮之态,只是那肚腩已然挺了出来颇煞风景,但以其年岁而言倒也恰如其分!要是单凭记忆公明可不会记得此人为谁,但临行之前对这些徐州任务庞统是有过细致交代的,正是当年陶谦帐下的徐州中郎将曹豹。
    幽州摩天岭一战,刘毅一把火烧了白马将军公孙瓒的六万大军并将之生擒,其时公孙军中刘备三兄弟都在其列,关羽张飞二将联手将刘毅击退,报着兄长杀透重围奔南而走,后便投在了徐州刺史陶谦帐下,刘备素来有英雄之名,行事之处颇具君子之风,再加其大汉宗室的身份,陶恭祖对其极为欣赏很是重用!引起了不少本土之人的不满,曹豹便是其中之一,而曹家在徐州之中的势力亦仅次糜陈二家。
    在演义之中此人的女儿嫁给吕布为妾,后被张飞醉酒毒打怀恨在心,便趁刘备关羽出兵之际连接奉先将下邳城献出,后为张翼德所杀!今世情况发生了改变,吕布与刘备争夺徐州之事的确曾经上演,但最后的胜利者截然相反,可能曺豹亦是因此而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当日他便与刘备不睦,后详情如何刘毅并不知晓详细,但观其此时前来迎接徐晃那面上的欣然之态绝非假装,二人之间想必也不为善。
    刘毅援助下邳是看准了曹操会在关键之时退兵的,则他便可名利双收,为此冒一些风险并不为过,让郭嘉出使曹营,朗生在徐州众人面前可是好生扮演了一次神棍。出于避嫌之意当日陶谦要他镇守下邳他自要推脱,亦不想便宜了刘备兄弟,于是乎曹将军恰逢其时,便成了燕王口中的徐州第一良将!言及守卫重责非曹郎将莫属,陶谦对他的言语自然深深信任,便依其言重用曺豹,将城防之责尽数与之。
    当年朗生言此不过是信口开河随便找些借口罢了,却不知他的一言却是成就了曺豹一番不小的名声,其后随着刘毅声名越来越响,识人用人之准更是天下公知,也不知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干才被他发掘之后名扬当世。如此这般刘毅口中的一代良将那还了得?吕布攻击徐州之时便是顾忌于此而不敢对广陵过分用兵,便连曹操麾下大将于文则在统领大军前来之际对这位良将之才亦是极为忌惮,甚至曹孟德本人都起过挖刘备墙角的心思,只是因其家族之事这才作罢!
    这一来二去之间曹豹的名声便越发响亮起来,竟还不弱于关张二将,可能这也是他未能连接吕布以及后来刘备将之投闲置散却并为杀之的原因,一代名将自当有所风骨,连接外敌不可取也,而倘若对此人下手,以他的名声自己说不得便要落个“害贤”之名,刘玄德亦是投鼠忌器,一句无心之言可以产生如此威力刘毅足可自豪了。
    这曹豹虽不是什么人才更不是所谓的良将,可其人颇是知恩图报,对刘毅总是赞赏有加,与刘备暗斗之时还有过若是当年将徐州交与刘将军当如何如何之言,后朗生与糜贞成礼,糜家及陶谦皆有重礼相赠,曹将军又怎会落后,精心寻觅了一把吹毛断发的匕首作为贺礼之一送上,而这把匕首徐晃在燕王府中见过,才知其来历。
    第九百四十二章 广陵夜宴
    构思主动出击之策,庞统在此中花费了极多的心血,各项准备都做得极为周全精细,否则又怎会如今战局态势下上呈燕王?如今的朗生无论是在百姓还是士族之中都有着极佳的名声,这对他的霸业会有很大的帮助,庞统心中自是深知,他们每一个筹谋策划之中都必须顾及此处。此次进军徐南按他的判断定能将三郡之地收入囊中,如能再得到当地百姓士族的拥护便更是锦上添花,燕王如此顺民心得民意,岂不足以反证刘备的失德之处,与战场之外不忘对敌进行种种打击亦是有效的手段,思来想去那曹家的曹豹变成了加以拉拢的最佳人选。
    如此重要的人物他岂能不与徐晃交代清楚?况且当年前来北海徐州公明亦是相随刘毅身边的大将之一,虽然对这曹豹并无太深的印象,但经庞统如此提醒也记起了不少,如今见来人如此热情,徐晃也是满面笑容的迎了上去,言语之中充满了故人相见的喜悦,观及此情此景,龙骧军士卒无不认为这中年胖子乃是将军的至交好友,亦足见公明的演技至少可以称得上合格了,曹豹见此笑容则更为灿烂。
    “难得燕王还能记得曹某之名,惭愧、惭愧。”嘴中说着惭愧可观曹豹面上那是一派自得之意哪有半点惭愧的样子?这人都是好面子的,当年的安北将军此时已然贵为大汉燕王,位极人臣,大权在握,更是与自己“知己相投”(曹豹一直如此认为),当日那番赞誉今犹在耳,如今这大汉名将徐公明又是如此礼遇,岂能不受用之极。
    “呵呵,玉安兄自谦了,燕王知人之名天下共知,曹将军良将之姿又有谁人不晓?当年吕奉先于文则等辈都不敢与之交锋足见将军之能,有些欺世盗名之辈有眼不识泰山罢了,以晃之见,此与将军而言却乃喜事也,如今燕王大军到此,将军之能岂能埋没,恐怕日后还有徐某向将军讨教之处!”好听话高帽子不用钱更不费劲,只是上嘴皮一碰下嘴皮的事情,此人既然对于燕王大业有所助力,公明又怎会吝啬赞赏之言,这帽子一顶接着一顶徐晃送出可谓行云流水。
    “岂敢岂敢,公明兄如今乃是燕王麾下爱将,善战之名扬与天下,谁人不知燕军龙骧军之名?与这统军之处自该是豹向将军请教才是。”曹豹闻言这身躯越发的轻了起来,似乎双足用力便能凌空而起,说的太好了,燕王的眼光什么时候有过差错,刘玄德,欺世盗名之辈罢了,看来终究还是燕王知道我的心意。当然良将自该有所气度,将笑的有些酸软的面部肌肉微微放松,便对徐公明投桃报李起来。
    “玉安兄,你我故人之情暂缓相叙不迟,晃此次受燕王之命前来便是要详查刘玄德私自迁移人口之事,徐南三郡皆要细细察知,兄在徐州向来威望极高,还要助弟一臂之力才是,如今公事要紧,将军便与晃一道先至广陵再议吧。”徐晃身经百战武艺高强胆气豪壮,但今日此事终究并非所长,军师的交代他已然做到,再与此人虚应下去必有浑身生寒之感,他对燕王的眼光绝不会怀疑,可刘毅当年归时就与他们说过此中详细,对曹豹此人公明亦可称得上是知根知底了。
    “公明之言,正理耳,早就闻听将军将要前来彻查此事,今日随豹前来人中多有身受刘备迁民所害,待到广陵城中将军可一一问之,豹虽是驽钝但在这徐州之处还有一些薄名,便公明不言为了燕王之事也当尽心竭力!”曹豹闻言一脸正色的言道,对于刘备的迁民之举显得是深恶痛绝,当下掉转马头便主动先行为徐晃大军开路而去。
    在庞统定计之前,天耳对徐南三郡的情况已然打探的极为清楚,刘备深知在此处他绝无与燕军相抗的可能,因此除了一些郡国士卒之外根本就没有精锐驻扎其间,而在广陵城中那些郡国多半便是听命于陈家,以如今之势徐晃大军前来稍有常识之人便不敢与之相抗,刘备或许为了属领安定而投鼠忌器,但公明此来可是有钦命在身的,和他作对就是与大汉朝廷为敌,光这个大不敬的罪名就绝难担当,因此广陵城在徐晃眼中乃是唾手可得,当然龙骧军也做好了战斗准备,亦求万无一失,如今观这曹豹的举动虽是有些喧宾夺主但此时公明根本不会去在意这些细枝末节,此人的举动恰恰说明的广陵的不设防。
    果然等大队人马到了城下,城中一干官员望族早就在此等候了,为首的正是陈家家主陈圭,对于徐晃的前来众人都表现出了极大的配合与敬意,自然这个敬意只有小半是对公明,更多的还是冲着他身后的燕王刘毅。与此间徐晃的表现恰如其分,既不失大将钦差的威严对一众亦是宽慰有加,使人大生好感,却原来燕王麾下的大将都是如此了得,看那谈吐气度就绝不似一勇之夫,倒似个饱学多才之辈。
    这当然也是庞统选择徐晃而不是麴义前来此地的目的,燕军八大主力军统领之中,公明跟随燕王时日最久,且无论长相气度学识都可为众人之佼佼,颇有儒将风范,用之于战场自可纵横驰骋寒尽地胆,而在此处亦能与众人和睦安定其心,换了麴义与前者处尚能不至逊色,可后者之间就要相形见拙了。徐南之处重在收取人心,公明显然就是最佳的选择,其人亦是刘毅心中复合型大将之才的典范。
    至于与公明同来的徐州名将曹将军更是一扫往日的失落,极有扬眉吐气之感,这人一旦心情上佳,便是行走仪态都会有所变化,观其迈步之间顾盼神飞,就连那发胖的身躯也有了几分雄壮之意。而很多与之熟识的士族众人或是商者见了曹豹与燕王爱将徐晃竟然如此亲近心中都是一动,此处以后将在燕王治下已然是不争的事实,若能与这被其称为良将的曹将军拉近关系绝对不失为明智之举!
    当晚陈圭在府中亲自设宴为公明接风洗尘,广陵城中颇具名望之人亦尽皆出席,宴前徐晃便先明言自己前来所为何事,尚要仰仗各位尽力相助,言语之间不无威严之态却也表现出了不少和善之意。见徐将军如此礼贤下士,众人怎能不投桃报李皆纷纷出言自当助将军一臂之力,此后宴席方才正式开始,歌舞、器乐等会中必备之事一一上演,徐将军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更不时与在座众人亲切交流,越发显得挥洒自如!这亦要归功于下邳城中的那些宴会了,本来众将操练尚且不及哪有心情为这等之事,可燕王却是有言,平日里的交际宴席乃是人之常情,在保证麾下操练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也要参与其中。
    不过徐晃在宴席之上看似与众人都是言谈甚欢,可心中所想可与此间没有半点的关系,今日随他进城的龙骧军士卒不过五千之众,照其所言此乃燕王惯例军不可扰民,哪怕城中会有埋伏五千龙骧军足以应对一切突发情况。而在龙骧军来此一日之前两营步卒与骑兵营已经在副统领臧霸的率领之下以最快的速度向着原先六合水寨的位置穿插而去了,其余各营亦会在今晚之后兵分几路迅速占领徐南多处要地,徐晃的第一步就是要用最短的时间将此处全局掌控手中。
    而一旦臧霸传来讯息,跟在龙骧军身后的民夫队伍亦会携带建立水寨所必须的工具器材紧紧跟上,如今民夫队的行进可不是仅仅靠他们的双腿的,数百辆骡马拉拽的大车将会大大增加他们行进的速度!第一批民夫便是在一千龙骧军士卒看守之下的三千倭奴营,他们将承担建立水寨之中最大强度的工作,按照燕王与庞军师之命,这个水寨一旦建立就不会是临时性的存在,按燕军的说法叫做战略永备工事!
    徐晃并不知道为何燕王会对这三千倭奴营有着如此强烈的防范之意,在他看来经过田豫的调教这些海岛之奴的服从性甚至已不在龙骧军士卒之下,干起活来更是个顶个的行家里手,对他的麾下已然是一支不错的辅助力量!当然燕王之命是定要遵从的,田豫亦是有过交代对这些人绝对不用手下留情,其中一言颇为精妙,他们只不过是人形工具而已!有此想法并不代表公明心中对这些奴隶会有什么怜悯之意,在刘毅的熏陶下所有战将都有着一种极为强烈的大国心态,异族倘若像如今的乌桓匈奴能为我所用便也罢了,否则就杀到你怕!
    酒宴结束之后陈圭又单独请徐晃入内堂叙话,公明欣然相从,此人亦是庞军师着重交代的徐州士族之一,乃是燕军要争取的对象,但也有一些事情是必须要事前与之明言的,以后此处便是燕地,自然要按照燕王的规矩来,曹家陈家一带头便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第九百四十三章 扰敌之计
    文官治政、武官治军,所谓人尽其用是一句高度的总结之言,在刘毅看来,用人的基本之道还在专才专用,在后世对于人才的要求往往是一专多能,那是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之后的一种自然需求,但在汉末显然并没有如此之高的标准。除了那些史上留名的文臣武将之外,刘毅在人才的培养上是非常注重专业技能的,幽州书院、幽州武院、农事处之下的培训班,器具所之下的作训处,这些机构在人才的培养上各有侧重,文、武、农、工四个方面构成了燕地人才培育的基础。
    当一个领域之中有了众多的专业人才的之后,它的发展才能变得更为迅速,眼下燕地各业的兴旺已然证明了刘毅看法的正确,在燕王治下不但军功卓著者能够收获丰厚的赏赐与社会地位的提高,在各行各业可以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也是如此,尤其是在宣传喉舌发展起来之后,刘毅就能更好的掌握和引导民间的价值取向。
    这些专业人才会构成燕地各行各业发展的雄厚基础,但蛇无头不行,一个极具才干的领导者是不可或缺的,对他们的要求就不仅仅是专业了,在此处张虎便是最好的模板。当然似子才这般的大才更多是可遇不可求的,刘毅也不能指望所有人都能似他这般全面,此时竞争机制的引入就显得极为关键了,在具体透明的制度保证之下人人都可以看见那条通往更高地位的道路,更清楚想要到达那个高度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而往往在竞争之中就可以发挥出自身最大的潜力。
    当年水镜先生向刘备举荐诸葛亮曾说过这样的话,石广元、孟公威、徐元直三人皆乃良才,各有所长,但惟独孔明独观大略,还在三人之上。这大略二字用的精妙,道出了高级人才所应该具备的素质,所谓大指的乃是心胸宽大,知识博大,眼光远大;而略并不完全是简略的意思,身居高位,需要考虑处理的事情会越来越多,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事事求全的结果多半便是事事不全,抓住事情的主要方面分配最大的精力,不要在细枝末节之上过多纠缠才能保证自己发挥出更高的效率!对于麾下的高级人才包括自己在内刘毅便是如此要求。
    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要在各个领域之中都拥有众多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之间本身并无轻重,但在乱世征战之时军事人才的重要性无疑便是更为突出。此时在燕地除了似幽州并州这样的战略后方之外,徐州、冀州、司州独挡一面之人都有着极为出色的军事才能,甘宁、赵云本就是燕军大将,而张虎的全面更不用说!必须先要保证领地的安全稳固才能谈得上之后的发展,在乱世中没有强大的武力作为保证其余的一切都是无本之末,或者是一场辛苦到头为他人作嫁衣裳。
    相比于平州并州等大后方,前沿诸州的一州刺史职权就更为宽泛,简单来说便即是最高的行政长官又是州中所有军队的最高统帅,集军政和人事之权与一身,乃是真正的封疆大吏位高权重。而之所以将权力如此集中与一人之手刘毅的目的便在让其行使的效率达到最高,这里不用去评述集权与民主的好坏优劣,单比效率集权要远远高于民主,这些州郡处在战线的最前沿,随时都有可能遭受敌军的打击而变成战场,此时就要求一州军政长官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做出最为准确的反应与动作,而手中没有巨大的权力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权力产生腐化,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化此乃至理名言,因此一套完备的官员监察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天耳内耳担当的正是这个职责。绝不是刘毅对两位兄弟与张虎信不过,倘若真的如此这世上还有何人可以让他相信?但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有强有力的制度作为保证,其实反过来思考一下良好的监察制度对于官员本身而言也是一种保护,可以减少他们犯错误的机会,亦可使吏治清廉政令通达。
    对于如今的战局在刘毅脑海之中当然会有整体的规划,最佳结局莫如此战过后长江之北就能尽数收入囊中,他也会竭尽全力的向着这个战略目标努力,而单从军事角度而言眼下刺史制还不够完善,一州之地地域宽广,一旦军情有变消息的蔽塞肯定会让燕军的动作有所缓慢,且战场之事也会牵扯管理者极大的精力与此间,如何能够改善这个问题,后世那种军区制度就颇为值得借鉴,靠前将前线诸州划分成数个战区,保证其拥有强大的机动兵力和充足的后援,这不但可以使得战术动作和各方之间的协调会变得极为灵活也更能方便自身对于部队的指挥,毕竟军政一体只是权宜之计二者最终还要分开。
    这个设想刘毅已然初步和郭嘉贾诩等某臣及几员大将有过沟通,以燕军此时的兵力规模一个战区控制在十万左右的兵力其中包含不少于两万的骑兵应该是最佳的配置,而对于战区的地域划分和各个战区大将的人选也已经进入了日程之中,龙骧军统领徐晃乃其中之一。一旦这个规划付诸实际,二将军甘宁将会致力与飞虎军中,而赵云亦将专注骑军的指挥,两个兄弟一为海军总司令,一为骑军总司令,加之一定的爵位,当是各得其所,亦能体现出燕王对兄弟的信重。
    徐晃与陈圭之间谈了什么无人能够知晓,但从第二日开始公明对刘备私迁百姓之举的调查进行的极为顺利,很多世家都联合起来对燕王的这个行动进行支持,公明要人证有人证,要物证有物证,其中更有因此而妻离子散老无所依,惨不忍睹之状!足见刘玄德此举是在徐南三郡引起了极大的民愤的,而这些证据都会在不久之后成为燕军宣传处最佳的素材而将之宣扬天下,所有的事实都会极为充分清楚,以表达燕王的公允之心,所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燕王对此向来注重,扬州刺史如何,大汉皇叔又如何,燕王代表的乃是朝廷和民心。
    一旦此事被公诸于众,对刘备声望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而做到如何程度当然还在刘毅心中的意思,这便是另一个战场!不过倘若没有朗生,这样的宣传也是绝不会有如此大的效果,刘郎纸的普及,宣传处的设立使得消息的传播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是之前所无法比拟的,也使得宣传战这样的战术更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且还是攻守兼备,徐州之处刘毅用之一来打击刘备二来收三郡之民心,而在汉中战场之上正是宣传的起到的作用才使得曹军的流言之策功败垂成。
    刘备的迁民之举到底在徐南三郡造成了多大的影响?这一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行为违反了祖制,在大义的名分上是站不住脚的。有此一点握在手中,燕王对他动手便是名正言顺,在其中自然不少了曹豹的功劳,不过徐州名将还是极为爱惜自己的名声的,一切都在暗中操作,刘毅此举的目的并不隐晦,他也该要有所行动以报燕王盛赞之德,单从揣摩心意这一点而言,曹玉安也不是太过无能。
    迁徐南之民以往扬州,刘备也不是不知会被刘毅抓住把柄,但扩张实力对他而言无疑更为重要,乃不得不为之事,自然会对朗生站在大义与祖制立场上的谴责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毕竟在他的心目之中此事虽对自己名望有损可言语之事终究难以造成实质上的损害,华夏又向来是只以成败论英雄的。可他还是低估了刘毅运用宣传战的威力,在这方面的经验当世无人可与朗生相比,日后自有一番计较。
    公明身在广陵严查此事故意将声势弄的极大,此处及四近的士族都表现的很是配合,他们比寻常百姓有着更深的眼光,徐晃龙骧军一到,扬州军还未交战已然是提前后撤,这徐南三郡落在燕军手中便是板上钉钉之事,虽暂时还不知日后燕王对此处的态度到底如何,可观燕地之状刘毅的威严虽是不可冒犯,但行事却能称得上恢弘大气,这徐公明乃是燕王爱将,此番前来说是奉了朝廷旨意却不也是刘毅的心思,倘若对此他们还不知道该如何去做的话这些世家估计也撑不到今日。徐将军在宴席之上虽未明言斥责刘备但言中之意已显露无疑,趋利避害,见风使舵本就是乱世之中立身的根本,此举并不意外。
    龙骧军兵出徐州没有任何的遮掩,麴义进驻沛县亦表现的十分高调,此两军之举动与张合在洛阳之所为有异曲同工之妙,皆在造出声势而为惑敌之计。虎卫军大张旗鼓是为了更好的掩护魏延将从子午谷直指汉中的骑兵,而龙骧烈火二军之为包括徐晃在广陵的举动就是要让飞虎军更为快捷隐秘的开赴大江了,一明一暗二者相辅相成。
    当今天下南北对立,北方刘毅一家独霸,南方这是三雄并存,就像燕军天耳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对方的动静一般,曹刘孙三人对于燕军的动向尤其是其主力的动向亦是不遗余力的加以打探的。燕军八大主力步军包括铁骑营的驻地都有屯田之所,贯彻刘毅让军队能够自给自足的思想,出于对地势的要求他们与百姓村庄比邻而居并不奇怪,这就给打探军情之人提供了便利,当然这些打探大多只集中在外围,军营之内的管控燕军做得极为严格,尤其战时会更提升等级!
    而飞虎军的驻地与其余各部都有所不同,水军并不用屯田,且他们的营地乃是靠近大海的天然良港,四周狂野一片三十里之内一目了然,尚有骑军士卒不停巡游其中,敌军的探子想要打探此处军情谈何容易?飞虎军的这个特点也便是庞统有足够自信让其尽快抢占长江水道之处,远航的能力让他们自徐州至长江入海口都会是在海上行进,以眼下各军的技术而言,这个行程是可以最大保证隐秘的,朔江而上直至建业的这条江道当日扬州之战时甘宁就曾走过并细细加以记载,可说是轻车熟路,因此只要飞虎军主力到达江口,他们的行动将会无比迅速,即使对方能够观察得到反应布置也未必跟得上。
    当然所谋之事必求万全,要尽量减少意外情况的出现,因此徐晃与麴义二人的所为就是庞统谋划的扰敌之计,你刘玄德既然敢兵屯庐江想要策应中原之战燕军自然不会客气,拿下徐南三郡就是最好的示威,即使在与曹军两线作战之时却仍有余力可以对付扬州,但这样的示威是有限度的,庞统希望让刘备与诸葛亮认为他的举动是在对扬州军的渡江做出应对,或者此计并瞒不过孔明的分析,但只要能为飞虎军争取更多的时间以先发制人他的目的就算是达到了。
    如今甘宁的大军正在海上扬帆猛进,不日便可到达江口之处,此行飞虎军除了战船之外队伍中还有着不少的补给船,倘若扬州水军敢于迎战或是想要利用飞虎军远来补给不利的缺点对其加以牵制拖延,甘宁倒也不怕和他们斗上一场。但海上补给耗时耗力亦很受天气制约,徐晃进入广陵的同时由臧霸率领向着徐州长江北岸挺进的龙骧军士卒就变得极为关键,他们才是飞虎军最大的后勤保障所在。
    第九百四十四章 大江北岸
    三国演义之中温候吕布手下除了智将陈宫,猛将张辽高顺之外还有八大健将,其中就以臧霸臧宣高居首,而在史书之中对此人的评价还要更高,今世吕奉先在与刘备争夺徐州的战役中落败,臧霸亦并未投入他的麾下。并州一战刘毅率军与这三国无双虎将厮杀到了最后一刻终于将之击败,此人朗生绝不会留,而他的一众部下除了陈宫一意赴死被成全之外,张辽、高顺、宋宪、侯成等人纷纷加入了当时的幽州军,在如今的燕军之中前二人不用说,八大主力步军的两大统领,一攻一守相得益彰深受燕王器重,侯成为铁骑营并州营副统领,宋宪则为西凉营华子威之副,亦都是燕军极具实力的统军将领!

章节目录


狼行三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诸葛不要太亮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诸葛不要太亮并收藏狼行三国最新章节